① 看某部紅色影片的觀後感100字~200字
紅色電影「太行山上」觀後感 影片以中國1937年~1939年的歷史為背景,主要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在黨中央的領導下,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開闢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電影表現了八路軍主力部隊與日寇的浴血奮戰的情景,第一次出現了八路軍所有將領的形象,也第一次在電影里集中表現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陽明堡戰役,擊斃日寇「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黃土嶺戰役等大型抗日戰役。 然而我覺得,《太行山上》不僅僅是一部血與火的戰爭片,還是一部充滿智慧與謀略的軍事片。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日軍瘋狂地在一個村子裡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總司令已下命令讓大家都撤離了。凶惡的日軍便集中了整個村子裡的民眾,把他們全都關在一個房子里,命令他們只要說出八路軍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們。但是,沒有一個人出聲。日軍的將領氣急敗壞,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氣彈。屋子裡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沒有人願意屈服。這個時候,朱總司令正躲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他看到村民們因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員與總部取得聯系請求支援。身旁的將士不斷提醒他這樣做可能會暴露他們的隱藏位置,但總司令依然堅持要解救受難的民眾。在這危難關頭,有一名將士出來用明語(也就是俄語)與總部取得了聯系,順利把消息告訴了對方。而正在偷聽的日軍卻一頭霧水,搞不清出他們在說什麼。看到日本將領氣急敗壞又無能為力的樣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後來,八路軍支援部隊到來,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與之產生明顯反差的是日軍的殘暴。日寇將領阿部規秀壓迫被八路俘虜後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搶地的喊著:「我有什麼錯?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軍都不殺我,自己人倒要殺我。天皇陛下,皇軍必敗!」然後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掙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尋味。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軍之愛民如此,也難怪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朱德在平型關戰後向參戰指戰員訓話時說:「這是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擊,你們敢打必勝的信心和英勇頑強的戰斗,打破了所謂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你們的鋼鐵意志和犧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是任何強大的敵人都不可戰勝的!」 聽了這段話,所有在場的我們都被深深地震撼了。這番話真是大有分量,簡直是振聾發聵。我想,在此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學校團委讓我們觀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奮人心了。當然,通過這部影片,我們都深刻了解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當年中國人民奮勇抗日的感人事跡,也清醒地認識到今天我們這么隆重地紀念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以及我們所肩負的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
② 看紅色電影觀後感
今天,我們看了電影《閃閃的紅星》,裡面的主人公——12歲的小男孩潘東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是:潘東子住的這個小鎮本來很安寧,打自潘東子出生後,跑來個「白狗子」(日本兵)的同黨——吳汗三。當時在延安的毛主席把這個小鎮定為紅軍根據地。聽說紅軍要來了,小鎮的人們都盼望著能過上好日子,東子也參加了兒童團。在一次站崗中,潘東子發現吳汗三想溜走,就上去和他搏鬥。瞧!東子是多麼的勇敢啊!要是我肯定躲起來,不出聲。小孩始終是小孩,東子沒能斗得過吳汗三,還是讓吳汗三這個壞蛋溜走了。不久,日本兵轟了過來,紅軍是越打越少,於是大部分紅軍北遷了,有一部分還留在山下,偏偏這時侯吳汗三回來了。為了送米、鹽到山下給紅軍,東子用水把鹽吸在衣服上……小小的東子是那麼的聰明,相比之下,我雖然聰明,但我全用在歪腦筋上了。東子站崗、放哨,給紅軍送糧食,為紅軍送情報,最後把吳汗三給殺了,他的這種為祖國事業而奮斗的精神是多麼的值得我們學習!他想的不是個人利益,而是時刻想著他能為祖國做些什麼。面對兇狠的日本兵和那刺刀,他沒有退縮,勇敢地和敵人搏鬥,這是一種多麼可貴的精神!東子的這種精神很是值得我們學習。如今在和平的年代,雖不需要我們沖鋒陷陣,但我們能做的還有許多,我們在學習上更不能退縮,在生活中也要勇敢地面對每一件事情。東子真是位「小紅軍」。東子,你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生活中的偶像!
③ 紅色電影觀後感100字左右
地道戰觀後感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去看了電影《地道戰》,它在我腦海里縈繞不散,使我熱血沸騰,不由得產生了一種沖動,一份渴望,一絲感動,愛國情結在心中湧起。
這部電影講述了1942年,日本侵略者企圖在冀中進行「大掃盪」,聰明的中國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創造了神奇的地道,通過地道戰,粉碎了敵人陰謀的故事。
當我們看到英勇的敲鍾大叔為了保護高家莊的老百姓,毅然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報警的大鍾,就在鍾聲回盪在高家莊上空時,日本鬼子總司令的槍聲也響了,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大叔拔出手雷和敵人同歸於盡。看到這里,全班同學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聲。這掌聲,是給敲鍾大叔的敬禮,也是贊揚了大叔這種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這種精神讓我看到了戰爭時期,老百姓的錚錚烈骨,也讓我看到了老百姓不畏犧牲、堅強抗日的品質,正如毛澤東所說:「只有靠人民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靠人民群眾才能支持戰爭。」
看了這部電影,我不禁聯想到現在。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幸福、美好的,沒有戰爭,沒有糾紛,而許許多多的人卻不懂得珍惜今天的好日子,去刻意破壞它,難道這些人不知道這是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的嗎?這樣做,先輩們在天之靈又怎能安息呢?我希望,人們應該愛護這一切,為了祖國的未來而好好學習,才能報答革命先烈們,成為保護祖國、建設祖國的接班人。
電影結束了,我還意猶未盡。冀中的勞動人民用智慧建造了地道,也用生命保護了冀中,他們為建設新中國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④ 紅色影視劇觀後感 100字左右
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
這部影片在短短2個多小時的時間內,再現了我國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了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整部影片內容十分的飽滿、緊湊。
影片展現的新中國成立的艱難過程,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的中國共產黨是多麼偉大,他們總是事事想著人民的利益,為了全國人民,為了解放新中國,他們不怕辛苦和困難,最終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和平安樂的家——成立了新中國。
⑤ 看紅色影片寫觀後感
國慶節期間,媽媽給我買了一盤電影《地雷戰》的VCD光碟。回到家裡,我就迫不及待的在電視上放了起來。整整一個下午,我在反復的看著這部電影。電影那緊張動人的情節,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夜已經很深了,可是我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我的思緒,仍沉浸在下午觀看影片的一幕幕場景中…… 在我的眼前,浮現出了村民們頂烈日、冒嚴寒,辛辛苦苦造地雷的場景。我彷彿聽見了村民們在高喊:「響了一個,又響了一個!」我彷彿又看見了一群鬼子被地雷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橫飛…… 影片中有這樣一段「順口溜」:「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個人影看不見」。這就是民兵們對付鬼子的最好辦法。民兵們就是按照這種打法,和日本鬼子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戰斗。在戰斗中,村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製造了許多地雷,有踏雷、拌雷、飛雷、子母雷、蠍子雷等等。其中最厲害的地雷,要數「天女散花」了。這可是村民石大爺苦思冥想發明和製造出來的。這種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會爆炸,爆炸時石頭飛上天,落下來就會砸死日本鬼子。 鬼子雖然一次次的挨炸,但他們並不甘心。他們先用「探雷器」去探雷,然後把雷起出來。但民兵們也有辦法對付他們。他們發明了「蠍子雷」。這種雷,當鬼子去起雷時,就會有一個小小的鐵夾子蹦起來引爆地雷,把鬼子炸得魂飛魄散、屁滾尿流。 看了這部電影,使我了解了當年的抗日戰爭,了解了過去人民的智慧和抗日的艱苦。我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聰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裡。我們從現在起,就要好好學習,學好本領,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將來建設好我們的國家。我們決不辜負先烈們的鮮血和希望,把我們的國家,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建設得更加美好!
⑥ 紅色影片觀後感(或讀後感)150字以下,50字以上。
寫作思路:讀後感寫作圍繞原文的內容加上自己的感悟,描述出自己心中的體驗。根據閃閃的紅星中所人物關系和生活細節,從中寫出對內容有觸發和啟示的地方。
上幼兒園的時候,在父母的陪同下我看過一次《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電影中的主題曲「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閃閃暖胸懷……」每當聽到這震撼人心的歌聲,不禁熱血沸騰。小主人公潘冬子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由於當時年齡太小,裡面的一些畫面有些模糊。
今年寒假,當媽媽把《閃閃的紅星》這本書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一口氣就把整本書讀完了。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我知道了今後要學習潘冬子那種勇敢、不怕死,用樂觀去面對生活的精神;為了報仇,想盡所有的辦法,去面對小鬼子,哪怕失去生命,也永不放棄的勇氣;他只要有一口氣在,都會去用快樂來迎接生活的態度。
在這本書中,我還發現了一個細節,那就是每當他遇到困難、做一些決定或者幫助紅軍的時候,他總會從兜里掏出一顆火紅的五角星看一看,摸一摸,臉上隨即露出欣慰的笑容。我想這顆紅星應該就是他的精神支柱吧!從他的言行上看來,他看見紅星就如同見到了自己的父母一般,也就是這顆紅星給予了他力量、勇氣和信心吧!
潘東子的精神很是值得我們學習。如今在和平的年代,雖不需要我們沖鋒陷陣,但我們能做的還有許多,我們在學習上不能退縮,在生活中更要勇敢地面對每一件事情。
東子你真是位「小紅軍」,更是我生活中的偶像,學習中的好榜樣!我發誓今後要以你為榜樣,向你學習,樹立遠大的志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⑦ 紅色影片觀後感一年級怎麼寫
《地道戰》是怎樣一部影片呢這天下午,我帶著「小問號」「走進」那炮火漫天的時代。想了解這部電影嗎那就隨我來吧……
《地道戰》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在1942年到1944年間,日本鬼子在冀平原上進行了「大掃盪」。冀中的人民團結一心,同心協力,為鬼子布下了天羅地網。利用百里長的地道和冀中人民的智慧、勇氣和力量把鬼子打得片甲不留。
「咚咚咚……」一聲聲鍾聲帶我們走了高家莊的土地上。看看那陰沉沉的天,簡陋的房屋,那危機四伏的生活,我不禁想到了我們如今完美的生活,它是這么的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著完美的生活。「老忠叔,我們就應靠挖道來打敗鬼子。」電影里又響起了堅定的聲音:「對,對,你說得對。」於是,大夥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開始挖地道,他們在平原上開鑿著,家家相接,戶戶相同,努力的汗水最後換來了戰斗的勝利。這是什麼精神,這是不怕勞累﹑辛勤的工作精神,我們要好好學習,不怕苦,不怕累,這樣才學業有成。學習就像挖地道一樣,只有不間斷地挖,不半途而廢,才能得到成功的碩果。看到那裡,我真為那些不畏艱險的大夥而高興。在大家的團結下,最後挖通了地道,大家欣喜欲狂,「樂」字寫在了每個人的臉上。可好景不長,有一次,日本鬼子夜襲高家莊,被老忠叔發現了,他快速走向村頭的大樹下,敲響了鍾聲,告訴了大家躲起來,結果暴露了自己,壯烈犧牲,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銘刻在每個人的心中……大家倖免逃過了災難,可老忠叔卻再也見不到了。這讓我明白了「人生價值」是為他人奉獻愛心,獻出自己的生命,把生的期望留給別人……
⑧ 紅色電影觀後感200字
為了慶祝建國60周年,我們郭里園小學組織全校老師觀看了《建國大業》這部影片。9月25日,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在電影院觀看了電影《建國大業》,讓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對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有了更具體的了解,讓年輕一代的我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
電影將重大歷史事件在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感和真實感,從45年重慶談判講起,講到談判破裂,內戰爆發,三大戰役,其間穿插了敵機轟炸中毛澤東的淡定沉著,聞一多的慷慨就義,傅作義被女兒感召,李宗仁履新後的無奈,蔣經國穩定上海經濟,國際上對於共產黨、國民黨的態度等小故事,展示了共產黨、國民黨、各個民主黨派幾十位人物不同的立場、思想、做法,人物性格形象鮮明,讓人印象深刻。
當我看到劉燁扮演的小兵角色,在向儀仗車上的毛主席敬軍禮時那堅毅而充滿信念的目光,讓我們不難理解人民解放軍為什麼是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隊伍;當我們看到蔣介石一聲長嘆說:反腐,亡黨,不反腐,亡國,讓我們看到一支腐敗的政黨滅亡的必然性。當我們看到共產黨人的禮賢下士,虛懷若谷;國民黨對民主人士的威逼利誘,瘋狂殺戮,一個政黨的從容大氣與另一個政黨的狹隘猥瑣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等等這些昭示了一個顛撲不破,四海皆準的真理:一個成熟健康的政黨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須能不斷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讓自身的肌體保持青春與活力,否則必將被歷史所淘汰。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事事想著人民。
這部影片在短短2個多小時的時間內,再現了我國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了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整部影片內容十分的飽滿、緊湊。
⑨ 小學生看紅色影片觀後感
我今天看了電影《小兵張嘎》,電影講述了英勇機智小兵張嘎的故事。
故事開頭講了張嘎碰到八路軍的故事,敘述了一位受傷八路軍戰士在張嘎家養病,這時鬼子浩浩盪盪進村搜捕八路軍戰士,嘎子的奶奶見此情況叫嘎子帶上八路軍戰士先走,自己留在家裡, 鬼子把全村老百姓揪集一起,大聲問到有沒有見到八路軍,老百姓保持沉默沒有說, 鬼子走到嘎子奶奶面前問有沒有見到八路,奶奶沒有回答,鬼子氣急敗壞的又問一次有沒有見到八路,奶奶仍然說沒有, 鬼子一氣之下開槍殺害了小兵張嘎的奶奶,嘎子得知這件事後傷心極了一連哭了好幾夜,並發誓要給奶奶報仇,最後,張嘎決定去找八路軍為他的奶奶報仇,他找了很久才找到八路軍,八路軍把張嘎帶回了自己的營地,營地里隊長同意了他的要求,讓他當了一名小偵察員,偵察日本鬼子的行動。
經過浴血奮戰,張嘎他們沉重地打擊了日本鬼子,為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做出了貢獻。我想對勇敢的小嘎子說:「你是我心目中小英雄」。
⑩ 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100字3篇
10月30日,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群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群。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現在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說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人笨,為什麼會這樣?告訴你吧,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己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如果他們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嗎?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你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間來為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你會更好。
同時,我也希望我們小學生好好學習,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長大為國家做奉獻。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二.《地道戰》全片的劇情是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盪。日本鬼子從炮樓出來不斷襲擊鄰村老百姓,進村後,他們燒殺搶奪,無惡不作,老百姓對他們咬牙切齒,恨之入骨。
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民兵隊長高傳寶的領導下,隨機應變,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的多口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敵人的炮樓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隊長率日軍在天黑之際偷襲高家莊,這事被老鍾叔發現了,高老鍾意識到鬼子進村將是老百姓的一場災難。面對凶惡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那口報警的大鍾,就在鍾聲回盪在高家莊的上空時,山田的槍聲也響了,這位忠誠的老鍾叔倒在了山田的槍口下……高家莊人民被激怒了,他們望著老鍾叔的遺體,立下了錚錚誓言,他們要為老鍾叔報仇!
鬼子一出炮樓就會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發現,他們連忙告訴村裡的老百姓,趕快下地道,敵人進村後,什麼也發現不了,可是,民兵連長高傳寶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戰斗准備,一聲令下,四面開火,敵明我暗,戰術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亂竄亂跳。敵人在逃往炮樓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從地下向神兵一樣殺出,打得鬼子潰不成軍。最後,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隊長。高傳寶揪著小鬼子的衣領說:「你抬起頭來看一看,這是什麼?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跡,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六十幾年後的今天,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里,高家莊的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跡,而我說冀中平原的勞動人民們才是奇跡!他們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的困難,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自從看了電影《地道戰》以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靜,因為英雄的形象總是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地道戰發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為了趕日本鬼子出中國,在每戶人家裡挖了一條通道,這做了陷井,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冀中人民終於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但是,高老忠為敲鍾報警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覺得冀中人民很聰明,會用各種手段去對付他們,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冀中人發會想到挖地道,家家戶戶連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為歷史,我們現在很少存在戰爭,因為人們不想打仗,他們想有一個溫馨的家,過著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們小學生,應該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