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悲慘世界2012完整劇情

電影悲慘世界2012完整劇情

發布時間:2021-08-05 00:35:56

㈠ 2012悲慘世界電影

這個吧

㈡ 如何評價 2012 版電影《悲慘世界》

發現了沒?Tom Hooper的這部音樂電影恰恰兩樣都佔了,而我恰恰既看過原著又看過老版電影又看過音樂劇,而且每一樣都看過好多遍。所以我有足夠的資本可以以RPG的方式來引出各種類型的討論: 總結概括一下,圍繞我以上討論的原則,所有寫評論的可以歸為以下幾種情況 角色扮演1:沒看過原著(或電影),沒看過音樂劇,直接來看電影的 角色扮演2:看過原著(或電影),沒看過音樂劇,直接來看這部電影的 最有可能的評價:這個片兒……是寶萊塢改編的吧…… 角色扮演3:沒看過原著(或電影),看過音樂劇,然後來看這電影的 最有可能的評價:嘿!這有段音樂劇裡面沒有來……那誰誰唱得不如XX版本音樂劇裡面的誰誰好…… 竊以為,讓Tom Hooper考慮到這所有人的用戶體驗,那絕對是mission impossible……之所以明知會受到各種各樣理由口水的狂噴還是出力不討好的完成了這部電影,是因為,《悲慘世界》一部值得人們記住的著作,《悲慘世界》是一部能夠打動所有人的音樂劇,《悲慘世界》是一部讓所有人懷念的電影,《悲慘世界》偉大到足以影響這世界上每一個人;翻拍它,只是因為它值得讓我們一遍又一遍的翻拍,一遍又一遍的懷念。 所以,還是回到作品本身來吧,無論是文字、電影還是音樂劇,都只是作品想要表達的精神內涵的載體。看過這部劇後,應該做的是多審視一下自己的靈魂,多審視一下身邊的人,多審視一下我們的社會。明明看完電影後哭的梨花帶雨,跑去洗手間洗好臉補好妝然後開始大談誰誰帥的要死誰誰唱得不好,你敢說劇中的旋律沒有在你心中繞梁三日嗎?難道你忘記讓我們感動的Jean Valjean、Fantine、Eponine了嗎?難道你忘記讓我們振奮的Enjolas、Gavroche了嗎?難道你忘記讓我們悲憫的Javert了嗎? 也許劇中的酒店老闆和老闆娘,才是我們這些活得不好不壞,有飯吃有網上,看完這劇後還能在這里討論誰帥誰唱的好的這些人的真實寫照吧……

㈢ 悲慘世界2012這個片有那麼好嗎

這部電影爭議比較多,基本上屬於那種你喜歡就會喜歡的要命,不喜歡就覺得是部爛片的類型。主要取決於觀眾的口味和品味了。即便是美國的觀眾和媒體,褒貶也不一。

感覺喜歡這部片子首先需要幾個元素,
1. 要有一定英語水平和喜歡英文歌曲,或者對英語音樂劇有一些了解,能夠聽懂里邊的歌曲和歌詞。畢竟是由英語音樂劇改編的,整部片子基本上都在唱。如果聽不懂,只看台詞的話,基本上就會悲劇。
2. 要相比下喜劇更喜歡悲劇一點,從片名就可以看出這部片子肯定有不少悲慘的地方。要看的觀眾,最好不是只喜歡看喜劇的,否則中途離場也很正常。(相比下來,男性觀眾不喜歡這部電影的人稍稍居多。)

就個人來說,我很愛這部電影,或者說是愛《悲慘世界》這一系列的作品。里邊的歌曲讓我欲罷不能,里邊的情節更是銘肌刻骨,在第一次看的時候至少哭過三次。去電影院看了三次,之後又下載了各年份的音樂劇,再後來又看了看雨果的原著。只能是越來越喜歡了。這個激情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了,不知道還會持續多久。反正這部電影是我認為近幾年看過最好的一部電影。(最近幾年看過二三十部吧。)

主要還是看觀眾自己了,如果觀眾文藝一些,他們多半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觀眾只喜歡喜劇或者是所謂」大場面」的「好萊塢大片「,這部電影不適合他們。

㈣ 悲慘世界電影有幾部,求每一部的劇情

一部吧,我看的是2012版的

㈤ 《悲慘世界》這部電影,有哪些和原著不同的情節

昨晚剛看了這部歌劇片,休·傑克曼與拉塞爾·克勞的基情對手戲果然給力。不過出於片長限制,電影里省略了大量原著中的關鍵情節,同時對一些其他經典場面進行了刪改和整編。這些改動只能說是見仁見智吧,我只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6.這次國內的英文版字幕翻譯估計是沒看過原著吧,許多約定俗成的經典人名都作出了奇怪的翻譯,還有一些經典台詞的胡亂意譯則徹底破壞了意境。譬如原著最開始的部分,主教把銀器送給冉阿讓時說「請記住,要做一個正直的人」(部分譯本譯為「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也沒錯)。這句話是整部《悲慘世界》的核心,包括電影里主教唱出來的都是「honesty」這個詞,然而國內影院字幕卻翻譯成了「請做一個秉公守法的人」——秉公守法,尼瑪那是沙威好不好?諸如此類還有把「被拘禁」譯成「遭天譴」,「解放巴黎」譯成「解放全世界」……就不一一枚舉了。請問翻譯同學,你這是要起草黨歌嗎?

㈥ 《悲慘世界》故事梗概 詳細一點

十九世紀的巴黎,貧苦的冉·阿讓為了挨餓的孩子去偷麵包,結果被飽食終日的法官判處19年的苦役。出獄後,走投無路的冉·阿讓被好心的米利埃主教收留過夜,卻偷走了主教的銀器潛逃,後被警察捉回。主教聲稱銀器是送給他的,使冉·阿讓免於被捕。主教的言行感化了冉·阿讓,他化名馬德蘭,從此洗心革面奮發向上,十年後成為成功的商人並當上市長。這時,以前緝拿過他的警長沙威出現,一心要找他的麻煩。在此期間,冉·阿讓得知了妓女芳汀的悲慘遭遇,並承諾照顧她的私生女柯賽特。 八年過去了,平靜的生活再起波瀾——柯賽特愛上了共和派青年馬利尤斯,轟轟烈烈的巴黎人民起義爆發了,無賴德納迪埃和冉·阿讓又狹路相逢,而多年來從未放棄追捕冉·阿讓的警長沙威又出現在冉·阿讓的面前……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小說共分5部分,以冉阿讓一生的經歷貫穿全書.作品從他出獄之日寫起,一直追溯到他入獄的1796年,往下涉及了1832年的巴黎街壘戰.小說人物活動的背景相當廣闊,包括拿破崙當政、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3個時代.作品對貧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了揭露和控訴.雨果在小說的"作者序"里曾說他寫這本書是因為"在文明鼎盛時期人為地把人間變成地獄,並且是人類與生具來的幸運遭受不可避免的災禍".他還明確地說,"只要20世紀的3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還沒有得到解決,那麼他的這本書就是有用的.小說原名"受苦的人們",這也清楚地說明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冉阿讓被監禁19年,而他所犯的"罪行",不過是偷了一塊麵包.芳汀本是個天真善良的姑娘,被公子哥欺騙後有了私生女,因此被工廠開除,丟了飯碗.為了女兒活命,從賣頭發,賣牙齒,到賣身,終因貧病交加而死.小柯塞特的悲慘遭遇更另人同情.小說還譴責了資產階級法律的殘酷.冉阿讓犯了個小過失,對他的處罰何等殘酷.芳汀受一紳士侮辱與之爭吵,被認為觸犯了法律要監禁6個月.小說通過對沙威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揭露了法律暴虐、殘忍的本質.小說中還以滿腔熱情歌頌了共和黨人的英勇斗爭精神.

㈦ 悲慘世界的故事情節

劇情

第一部:芳汀

1815年迪涅,一位叫冉阿讓的農民在服刑19年後被釋放——為自己飢餓的姐姐和家人偷麵包而判刑5年,屢次越獄加判14年——因自己攜帶的黃色身份證而被旅店多次拒絕。他露宿街頭,內心充滿酸楚和憤怒。

迪涅的主教米里哀為他提供休息的地方,晚上,冉阿讓偷走主教的銀器。當警察將他逮回來時,主教假裝銀器是自己送給冉阿讓的,並把銀燭燈也給了他,就好像是他忘記拿了一樣。警察接受這個解釋,轉身離開。米里哀告訴冉阿讓上帝寬恕了他,並要求他用銀器換來的錢做一個正直的人。

冉阿讓對米里哀的教訓冥思苦想。當他碰上12歲的佩蒂特·瑞爾威,出於習慣,冉阿讓搶走瑞爾威的四十蘇。然而,他立即悔改,並滿城尋找瑞爾威。只是,他的盜竊一事被上報了當局。冉阿讓不得不躲起來,並意識到如果他被抓住,會因累犯而處以重罪。

六年過去了,冉阿讓使用化名馬德蘭先生,成為富有的工廠主,並成為蒙特勒伊的市長。在路上,他碰到一位名叫割風伯伯的人壓在車輪下。車子過重,重賞面前竟然無人出手相救,於是冉阿讓決定自己救割風。他爬到車下,將其頂起,救了割風的命。

鎮上的檢察官沙威見此起了疑心。他看到市長力量非凡,並聯想起犯人冉阿讓。

巴黎,女工芳汀愛上斐利克斯·多羅米埃。他的朋友李士多里、法梅依、勃拉什維爾也與芳汀的朋友大麗、瑟芬、寵兒結緣。男人隨後拋棄了女孩兒們,將他們之間的感情視為青年的娛樂。芳汀只好自己照料她和多羅米埃的女兒珂賽特。

當芳汀來到蒙費梅伊時,她將珂賽特留給德納第一家照料。德納第是敗壞的酒店老闆,他的妻子則十分自私、殘忍。

芳汀不曉得德納第利用自己的女兒做童工,而是努力地滿足他們虛構出來的賬單。之後,女兒非婚生的事情被發現,她被冉阿讓的工廠解僱。與此同時,德納第開出的賬單變得日益龐大。絕望中,芳汀只得出賣自己的頭發和門牙,最後賣身還債。芳汀的健康每況日下。

花花公子巴馬塔波瓦當街猥褻芳汀,後者出手還擊。沙威因此逮捕芳汀。她希望照料女兒,乞求寬恕,但沙威判她入獄六個月。冉阿讓(馬德蘭市長)出面阻止,命令沙威將其釋放。冉阿讓因自己的工廠將芳汀解僱而感到內疚,答應芳汀接回珂賽特。之後,他將芳汀送進醫院。

沙威面見冉阿讓,並承認在他釋放芳汀後,自己曾向上級打小報告,檢舉馬德蘭市長是囚犯冉阿讓。他告訴冉阿讓自己弄錯了,因為當局已經找到真正的冉阿讓,並將其關押,准備第二天的開庭。冉阿讓倍感糾結,但是決定暴露自己,拯救無辜。他前往法庭,揭露真相。之後,冉阿讓回到了濱海蒙特勒伊見芳汀。沙威尾隨而至。

沙威逮捕了冉阿讓,冉阿讓要求寬容他三天,以將珂賽特接回來,但沙威拒絕這個請求。芳汀發現珂賽特不在身邊,便瘋狂地叫嚷起來。沙威命令她安靜,並揭示冉阿讓的真實身份。芳汀受驚過度,倒頭不醒。冉阿讓在她耳邊細語,吻手後離開。翌日,芳汀的遺體被丟棄在公墓。

第二部:珂賽特

冉阿讓逃跑後再次被抓,處以死刑。國王將其減為終身苦役。在土倫軍港的關押地點,冉阿讓冒了極大的危險救下了一名絆在繩索上的水手。圍觀人都高呼赦免冉阿讓,而後者則「不慎」落入了大海,官方報告稱犯人遇難,屍首無處可尋。

冉阿讓在聖誕節時來到了蒙費梅伊,發現珂賽特獨自在林子里提水。冉阿讓與珂賽特同行至酒店。他點餐後,觀察德納第一家是如何因孩子們爭玩偶而虐待珂賽特,溺愛自己的愛潘妮和阿茲瑪。

冉阿讓遂即為珂賽特買回了一個非常昂貴的玩偶,珂賽特猶豫後高興地接受。愛潘妮和阿茲瑪對此感到嫉妒。德納第夫人則十分憤怒,而德納第先生則對此不感興趣,只關心賬單。

第二天一早,冉阿讓告訴德納第他想帶走珂賽特。德納第夫人立即同意,而德納第先生則裝出自己愛孩子,為她著想,不願離開她。冉阿讓支付了1,500法郎,帶著珂賽特離開了酒店。為了敲詐更多的錢,德納第拿著1,500法郎追了出去,告訴冉阿讓要珂賽特回來。他告訴冉阿讓自己不能讓珂賽特離開,除非有她母親的字據。

冉阿讓為德納第出示了芳汀的信件,上面寫明了撫養珂賽特的授權。德納第要求冉阿讓必須支付一千埃居,但倆人轉頭離開。德納第只好回家,遺憾自己出門前沒有帶上一把槍。

冉阿讓和珂賽特逃到了巴黎。冉阿讓租住在戈爾博老屋,在那裡與珂賽特度過了快樂的時光。然而,幾個月後沙威發覺那個地方。冉阿讓帶著珂賽特逃跑。他們在割風伯伯的幫助下躲進了永敬會伯爾納女修院。割風伯伯正是冉阿讓從車輪下救出的人,現在成了修院的園丁。冉阿讓也成了修院的園丁,珂賽特則成了修院的學生。

第三部:馬呂斯

八年後,法國唯一同情工人階級的讓·馬克西米連·拉馬奎將軍(Jean Maximilien Lamarque)去世時,安灼拉領導的「ABC之友」正在為反對法國王位主義的而准備起義,時值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前夜。德納第的兒子伽弗洛什淪為了流浪兒,也參加了起義。

學生馬呂斯·彭眉胥因為其自由主義的政治觀點而與家人吵翻。在他父親彭眉胥上校去世後,馬呂斯發現了父親的一份囑咐,要他幫助一位名叫德納第的軍士,後者曾經在滑鐵盧戰場上救了他的命——實際上,德納第正在屍體上盜竊,救助上校不過是碰巧。他自稱是一位軍士來掩飾盜竊的行為。

在盧森堡公園,馬呂斯與美麗的珂賽特相愛。德納第一家破產後也移居巴黎,改名為「容德雷特」,住在戈爾博老屋(湊巧的是,冉阿讓和珂賽特在離開德納第酒店後曾在此短期居住過)。馬呂斯也住在那裡,是德納第的隔壁鄰居。

愛潘妮已經變成了一名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的苦兒,她前往馬呂斯那裡去乞討。為了討他喜歡,愛潘妮賣弄著自己識字,翻開一本書來讀,並寫下了「警察來了」的字眼。出於同情,馬呂斯給了她一些錢。當愛潘妮離開後,馬呂斯透過牆縫觀察了「容德雷特」一家。

愛潘妮宣布一位慈善家和他的女兒來拜訪他們。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窮,德納第滅了火、踢翻椅子。他命令阿茲瑪打碎玻璃,後者在執行時,割傷了自己的手(這正合德納第的意思)。

慈善家和他的女兒來了——他們正好是冉阿讓和珂賽特。馬呂斯立即認出了珂賽特。拜訪之後,冉阿讓答應他們去取更多的錢,之後會回來。在冉阿讓離開後,馬呂斯請求愛潘妮追蹤他們,以求的地址。愛潘妮自戀馬呂斯,於是不情願地答應了。

德納第也認出了他們是冉阿讓和珂賽特,於是准備報復。德納第叫了無惡不作的「貓老闆」們來幫忙。

馬呂斯偷聽了德納第的計劃,跑到警察局向沙威報了案。沙威給了馬呂斯兩個手槍,告訴他適時放槍來給出信號。馬呂斯回家後等待沙威和警察來准備。德納第派愛潘妮和阿茲瑪出去放風。當冉阿讓帶錢回來時,德納第和「貓老闆」伏擊了他,揭露了他的真實身份。馬呂斯認出了這就是父親的「救命」恩人,陷入了糾結的境地。

他試圖去拯救冉阿讓,同時又不背叛德納第。冉阿讓否認了自己的真實身份,裝作不認識德納第。冉阿讓試圖跳窗逃跑,但是失敗,被綁了起來。德納第勒索冉阿讓200,000法郎,並要他給珂賽特寫信,叫她過來,當作肉票。在冉阿讓寫信時,德納第記下了地址。德納第令人去取,但後來發現這是假地址。

冉阿讓利用這個時間來悄悄為自己解綁。德納第打算殺死冉阿讓。當「貓老闆」准備下手時,馬呂斯想起來愛潘妮先前給他寫的紙條,便扔了進去。德納第看到後大驚,准備逃跑,但是正好撞見了沙威。

沙威逮捕了德納第一家和「貓老闆」。「貓老闆」中的鐵牙在被送往監獄的途中逃跑,蒙帕納斯則和愛潘妮在一起,沒有參加行動;伽弗洛什很少參與父親的事情,也不在場。冉阿讓則趁亂逃跑,沒有讓沙威看見。

第四部:卜呂梅街的兒女情和聖德尼街的英雄血

當愛潘妮從監獄里出來後,她找到了馬呂斯,低落地告訴了他珂賽特的地址。她領著馬呂斯到了位於卜呂梅街的冉阿讓家,馬呂斯在此徘徊久久。

馬呂斯終於和珂賽特相見,墜入愛河。德納第、「貓老闆」等人越獄成功。一天晚上,六人前往冉阿讓家去搶劫。然而,他們撞見了坐在門前的愛潘妮,後者阻止了他們的行動。強盜們不得不離開,與此同時,珂賽特告訴馬呂斯自己和冉阿讓會去英國一周。

第二天,冉阿讓為看見德納第而心煩意亂。他驚訝地發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趕快離開」,於是立即准備。他找到珂賽特,告訴她倆人必須住在別處,並移居英國。馬呂斯試圖得到外公的同意,讓自己和珂賽特結婚。外公雖然看似生氣,但是十分想念馬呂斯。

但是脾氣倔強的外公拒絕了婚姻的請求,並侮辱了珂賽特。馬呂斯再一次被氣走了。

第二天,學生們組織暴動,在法國聖德尼街上建起碉堡。伽弗洛什發現了沙威,並向安灼拉舉報。當安灼拉質問沙威時,發現了後者的探子身份。安灼拉和其他學生把沙威綁了起來。當晚,馬呂斯前往卜呂梅街找珂賽特,卻發現房子空無一人。他隨後得到消息,告訴他自己的朋友在碉堡那邊等他。心煩意亂,馬呂斯前往了碉堡。

當馬呂斯來到時,「革命」已經開始了。當馬呂斯去撿炸葯桶時,一個士兵跑來向馬呂斯舉槍。一人挺身而出,伸手遮住了士兵的槍眼,自己卻被擊倒。士兵們一涌而上,馬呂斯手持炸葯桶和火炬,逼退了士兵。馬呂斯決定爬進小一點的碉堡,卻發現裡面空無一人。

當他回來是,發現先前擋槍眼的竟然是愛潘妮。愛潘妮承認自己通知馬呂斯來碉堡,好和他一同犧牲。她也承認自己想先與他死去,便擋了槍眼。

作者向讀者們透露是愛潘妮給冉阿讓通風報信。愛潘妮告訴馬呂斯自己有封信給他。她承認自己先前沒收了信件,但怕他會最終忌恨,便交了出來。當馬呂斯要這封信時,愛潘妮向馬呂斯表白,並要求馬呂斯在自己去世後親吻她。

馬呂斯閱讀了信件,得知了珂賽特的下落,便回復了一封訣別信。他讓伽弗洛什前往遞送,但伽弗洛什將信件遞送給了冉阿讓。冉阿讓得知珂賽特的愛人正在作戰,十分高興,但一小時後,他穿上了國民衛隊的制服,走出了家門。

第五部:冉阿讓

冉阿讓一來到碉堡就救下了一個人的性命,但他並不確定自己是來保護馬呂斯的還是想將他了結。馬呂斯在冉阿讓出現時便立刻認出了他。安灼拉宣布起義者的彈葯用光了,伽弗洛什跑出碉堡去撿拾國民衛隊留下的彈葯,不幸遇難。

冉阿讓主動要求執行處決沙威的命令,安灼拉表示許可。冉阿讓將沙威帶出人群,將其釋放後向空中鳴槍;馬呂斯誤以為冉阿讓殺死了沙威。當碉堡被攻陷後,冉阿讓背起昏迷不醒的馬呂斯撤退。此時,冉阿讓進入了下水道,躲過了巡警的搜捕,到達了上了鎖的出口。

德納第從黑暗中走了出來。冉阿讓認出了德納第,但德納第沒有認出渾身臭氣、不堪入目的冉阿讓。德納第認為冉阿讓是個殺人犯,便向其勒索錢財,作為開門的條件。搜身時,德納第悄悄地將馬呂斯的衣服扯下了一角,以便日後備用。德納第拿到了30法郎,打開了門,希望冉阿讓可以引開門外跟蹤自己的警察。

離開下水道,冉阿讓撞上了沙威,他向後者請求送馬呂斯回家。沙威認為馬呂斯命不長久,表示同意。在將馬呂斯送回他外公家後,冉阿讓請求自己回家片刻,沙威再次表示許可。沙威告訴冉阿讓自己會在樓下等他,但當冉阿讓從窗外望去時,發現前者已經離開。

沙威獨自返回警署,為法律的教條和冉阿讓的慈悲而倍感糾結。他發現自己無法將冉阿讓遞交司法,但是又不能怠忽職守、褻瀆公職。由於無法走出這個矛盾的困境,沙威跳入了塞納河。

馬呂斯逐漸從傷病中恢復過來。在他與珂賽特准備婚禮之際,冉阿讓向他們贈予了接近60萬法郎的巨額財富。二人趁著巴黎懺悔星期二節日大辦婚禮,德納第則盯上了冉阿讓,並命令阿茲瑪追蹤。婚禮後,冉阿讓向馬呂斯坦白,承認自己曾是苦役犯。

馬呂斯感到震驚,認為冉阿讓道德低劣,限制了他和珂賽特的交往。冉阿讓對此默許,感到絕望,癱倒在床。

喬裝打扮的德納第拜訪馬呂斯,卻被後者識破。德納第試圖用冉阿讓的把柄訛詐馬呂斯,但卻恰巧糾正了馬呂斯的錯誤觀點,展示了冉阿讓高尚的道德情操。德納第試圖指證冉阿讓是個兇手,將衣服的碎片拿出來當做證據。

馬呂斯驚訝地發現碎片正是從自己衣服上撕下來的,明白了冉阿讓的救命之恩。馬呂斯抄起一手鈔票照臉摔向德納第,揭穿德納第的惡性,並拿出巨款,命令德納第永不再出現。德納第接受,並和阿茲瑪去了美洲,成了奴隸販子。

馬呂斯告訴珂賽特實情,二人沖向冉阿讓的居所。此時,冉阿讓正處在彌留之際,雙方相互諒解。冉阿讓向珂賽特袒露後者身世,滿足而去,遺體葬入拉雪茲神父公墓。

(7)電影悲慘世界2012完整劇情擴展閱讀:

《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Victor-Marie Hugo)於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是19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小說描繪19世紀初20年間幾個法國人物的生活背景,涵蓋拿破崙戰爭和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等政治現象敘述。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獲釋罪犯冉阿讓試圖贖罪的歷程。小說試圖檢視他的贖罪行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的所造成的影響。這部宏大的小說,融進法國的歷史,以及巴黎的建築、政治、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檢視善、惡和法律的本質,同樣還有愛情與親情的種類和本質。

雨果的創作靈感來自一位真實的罪犯和警察,他把這個真實人物的性格分成故事中的兩個人物。悲慘世界通過它不計其數的舞台和銀幕的改編作品被世人所了解。最著名的改編作品是同名音樂劇。

創作背景

1801年,一個名叫冉阿讓的窮苦農民,為了幫助飢餓的外甥(姐姐的小孩)們而偷了一塊麵包並企圖逃獄而被判19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份證(意指:帶有前科、案底的假釋證明)討生活又處處碰壁,只因為有罪之身。

到1828年,雨果又開始搜集有關米里哀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醞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聖徒式的主教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

在1829年和1830年間,他還大量搜集有關黑玻璃製造業的材料,這便是到蒙特羅,化名為馬德蘭先生,從苦役犯變成企業家,開辦工廠並發跡的由來。此外,他還參觀了布雷斯特和的特龍苦役犯監獄,在街頭目睹了類似芳汀受辱的場面。

1846年2月22日,雨果年輕時有一次在路上看到兩個士兵挾持著一個因偷麵包而被判死刑的男子,當時有一位貴夫人坐著漆有家徽的馬車經過,囚犯注目貴夫人,但貴夫人對囚犯卻視而不見。他認為此事表明當時法國平民承認貴族,貴族卻無視平民的存在,從此使他萌發寫《悲慘世界》的念頭。

《悲慘世界》的主題是寫人類與邪惡之間不懈的斗爭,人類本性是純潔善良的,將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經過苦難的歷程。

書中穿插當時法國革命動亂的背景和拿破崙滑鐵盧戰役的描寫,以及當時法國社會的很多細節都有論及,比如俚語、下水道和女修道院等情況,雨果在書中都分有獨立章節描寫。故事情節錯綜復雜、設計巧妙、跌宕起伏。

雨果力圖表現嚴刑峻法只能使人更加邪惡,應根據人道主義精神用道德感化的方法處理,他借主人公之口說道「最高的法律是良心」。他寫道:「將來人們會把犯罪看作一種疾病,由一批特殊的醫生來醫治這種病。醫院將取代監獄。」

為了這部書,雨果前後構思了40年,到晚年才完成。他自稱這是「一部宗教作品」。


評價

小說的面世是一個萬眾矚目的事件,全因作者雨果在當時是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大師,是個最著名的法國詩人。《紐約時報》早於1860年4月,即出版前兩年已宣布其即將出版。

可是,雨果在當時禁止其出版商公布其故事的概要,並拒絕授權所有出版機構在出版物中摘錄小說的內容。另外,雨果亦要求出版商以「維克多·雨果為哥特世界創作的《巴黎聖母院》,等於他為現實世界創作的《悲慘世界》」作為小說的介紹。

出版商分別於1862年3月30日至31日及4月3日在布魯塞爾和巴黎進行了大規模的推廣活動,而《悲慘世界》的首兩集緊接這些活動出版。其餘三集則於1862年5月15日出版。

小說的評價好壞參差,且有不少評價為負面的評論。有些評論家指出小說主題不道德,過度感傷,有些則批評小說過於同情革命者。評論家高塞爾於1862年8月17日在《世界報》上指出「我無法在沒有被雨果先生描述的騷亂所引致的厭惡感影響之下閱讀」。

法國自然主義作家龔古爾兄弟亦指出小說是「人工」的和令人失望的。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古斯塔夫·福樓拜更指出他「在書中既找不到真理,亦找不到偉大」。他亦批評小說中的角色造型粗糙,並指出「他們(小說中的角色)都很能說話——但全部都以同一個方式說話」。

他認為雨果在這篇小說上花了「幼稚的努力」,並覺得這篇小說標志著雨果職業生涯的結束,就如「上帝從天堂掉到地獄去」。在一個報章評論上,法國詩人夏爾·波德萊爾稱贊雨果成功吸引公眾關注社會問題,盡管他指出宣傳是藝術的相反。但是,波德萊爾在私底下卻痛罵此小說為一部「無味和無能」的作品。

盡管惡評如潮,此小說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並自出版以來都是一本暢銷書。雨果在小說出版後不久便流亡英國。據不可靠傳聞,雨果僅以「?」符號打電報給他的英語出版商,以詢問小說的銷情。作為回應,赫斯特和布萊克特僅以「!」符號電告之,表示銷情很好。



㈧ 悲慘世界講了什麼故事,詳細點

這部小說主要講述冉阿讓一生的悲慘遭遇。

19世紀初,法國一家工廠里有一位貧農出身的工人叫冉阿讓。為了養活姐姐家七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他偷了一塊麵包,被判處五年苦役。他四次逃跑結果被加重處罰,致使在獄中足足度過了十九個春秋。冉阿讓獲釋後無家可歸,又沒人肯收留他,最後經人指點找到主教卞福汝的家裡,受到熱情款待。但是當晚他偷了主教的一套銀器,被警察捉住。主教為他解圍,聲稱銀器是自己送給他的。警察走後,主教對他說:「我的兄弟,我贖的是你的靈魂,我把它從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棄的精神里拯救出來,交還給上帝。」冉阿讓受到感化,決心改邪歸正。他來到蒙特力城,改名馬德蘭,並開辦工廠,憑借聰明才智致富。因為他的樂善好施和傑出貢獻,他被推選為市長。他的工廠力有一個出身貧寒的女工叫芳汀,曾被人欺騙懷孕,生了個女孩,寄養在一個酒店老闆家裡。她的秘密泄露後,被工廠解僱,酒店老闆乘機敲詐勒索,芳汀走投無路,被迫淪為妓女。一天,她打了一個侮辱她的花花公子,遭到警察沙威的逮捕。冉阿讓全力救助,使她獲釋。警官沙威曾看守過冉阿讓,一度懷疑現任市長即是冉阿讓。後來一個行竊的流浪漢因為長相酷似冉阿讓而被當作冉阿讓受審,並要判處終身監禁。冉阿讓不願嫁禍於人,毅然到法庭自首,沙威再次把冉阿讓投入監獄。重病纏身的芳汀見到恩人遭難,精神受到嚴重刺激,撒手人間,留下一個孤女柯賽特。再次服苦役的冉阿讓利用搭救一個海員的機會從海上潛逃。他在找到柯賽特的收養人之後,用重金把受盡虐待與折磨的柯賽特領走,然後隱居巴黎,繼續行善,沙威聞訊趕至,冉阿讓只好帶著柯賽特躲進了修道院。

幾度春秋,柯賽特長大成人,冉阿讓也進入老年。他們結識了貴族青年馬里於斯,柯賽特與馬里於斯產生了愛情。1832年6月,巴黎人民進行武裝起義,冉阿讓和馬里於斯都參加了起義。沙威被起義者抓獲,但冉阿讓寬大為懷,私自將這個一直在追捕自己的仇敵放走。由於政府的殘酷鎮壓,起義慘遭失敗,馬里於斯身負重傷病昏迷過去。冉阿讓冒著生命危險通過地下水道把他救了出去。在出口處,正遇上守侯在這里的沙威,冉阿讓請求沙威等自己送馬里與斯回家後再逮捕自己,沙威被冉阿讓多年行善、捨己救人的精神深深感動,他的信念動搖了。在放走冉阿讓之後,沙威投河自盡了。馬里與斯愈後,冉阿讓將自己積蓄地58萬法郎全部交給了柯賽特,成全了她和馬里與斯的婚姻。他還把自己的身份向馬里與斯和盤托出。馬里與斯懼怕受牽連而冷落冉阿讓,冉阿讓身心受到重創,彌留之際,馬里與斯獲悉冉阿讓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與柯賽特一起雙雙跪在老人的病榻前,緊緊握住他的手,冉阿讓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㈨ 悲慘世界的劇情簡介

1802年,因偷取一塊麵包並數次企圖越獄而被判處十九年苦役的冉·阿讓結束了法國南部土倫苦役場的苦難生活。獲釋後前往指定城市的途中,疲憊困頓的冉·阿讓推開了當地受人尊重的主教大人卞福汝的大門。好心的主教大人收留冉·阿讓過夜,卻不想被冉·阿讓偷走銀器潛逃。主教大人善意的謊言讓冉·阿讓倖免再次被捕。

感於主教大人的恩惠,冉·阿讓化名馬德蘭來到蒙特勒小城,從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十年後,憑借一手辦起的玻璃首飾生產工廠,冉·阿讓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並當上市長。

冉·阿讓的相貌和救助平民的舉動引起了警長沙威的注意。沙威是苦役場看守的兒子,曾經看見過冉·阿讓。在處理芳汀的問題上,冉·阿讓和沙威出現了意見上的分歧。淳樸善良的芳汀因受人欺騙而生下私生女珂賽特。

如今,芳汀生命危在旦夕,唯一的願望就是想看一眼寄養在孟費郡客店老闆德納第家的女兒珂賽特。在市長辦公室里,聽沙威說有一個名叫商馬第的人正在替自己受審,冉·阿讓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後,還是選擇了投案自首。

冉·阿讓回到小城又去看望芳汀,被前來抓捕的沙威挑明苦役犯的身份。芳汀因病絕望地死去。冉·阿讓又一次入獄,成為終身苦役。一次,他冒險救下一名水手,趁機跳入水中逃跑,並讓人們以為他死了。冉·阿讓來到德納第客店,重金贖回珂賽特,帶著珂賽特連夜趕往巴黎。珂賽特以冉·阿讓女兒的名義進入貝內迪克修道院後,冉·阿讓改名福施勒旺,在修道院當上了一名園丁。

五年的園丁生活過去了。平靜的生活因為貴族青年馬呂斯看上了貌美如花的珂賽特而再起波瀾。1830年,共和派青年馬呂斯投身於轟轟烈烈的反對波旁王朝的人民起義中後,冉·阿讓和此時靠在巴黎街頭招搖撞騙為生的德納第狹路相逢。德納第設計陷害冉·阿讓的陰謀正好被馬呂斯聽到,在調任巴黎就職的沙威帶人來抓捕時,無賴之輩德納第被捕入獄,而冉·阿讓卻在混亂中趁機逃走。

盡管此後冉·阿讓幾次搬家,但在深愛著馬呂斯的艾潘妮的幫助下,馬呂斯最終找到了珂賽特。看著一對相愛的戀人,冉·阿讓成全了兩個年輕人美好姻緣。然而,當冉·阿讓講明珂賽特和自己的身世後,馬呂斯卻對冉·阿讓拒而不見。雖然馬呂斯夫婦最終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跪在冉·阿讓的床前懺悔。

(9)電影悲慘世界2012完整劇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早在1988年,艾倫·帕克就准備著手執導一部改編自雨果小說《悲慘世界》的音樂劇了。那個時候,在帕克的幻想中,這是一部原創的音樂劇。可是他隨後就離開了劇組,而影片的導演也在1991年被更換成了布魯斯·貝爾斯福德。1992年,影片的製片人卡梅隆·麥金托什宣布,TriStar電影公司將製作這部電影。

但是隨後,這部電影卻被踢到了垃圾箱中,深陷在前期准備階段無法脫身。時間轉眼到了2005年,麥金托什確認,歌舞片版的《悲慘世界》將從享受盛譽的音樂劇改編而來,而不再是一部原創的歌舞片。麥金托什表示在經過了這么多年的努力和奮斗之後,希望能找到一個願意使用原版主創人員,包括他自己在內來到劇組工作的導演。

這個導演在6年之後,自己送上了門來,這個在2011年聯繫上麥金托什的導演叫做湯姆·霍伯。對於自己能執導這出大戲,霍伯非常激動,因為在他看來,《悲慘世界音樂劇》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品。他覺得自己走到了一個頂端,這個頂端是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因為在他的心裡,《悲慘世界》的音樂劇是一部無與倫比的作品。裡面的音樂、裡面的歌詞都是絕妙的。




㈩ 《悲慘世界》故事梗概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

十九世紀的巴黎,貧苦的冉·阿讓為了挨餓的孩子去偷麵包,結果被飽食終日的法官判處19年的苦役。

出獄後,走投無路的冉·阿讓被好心的米里哀主教收留過夜,卻偷走了主教的銀器潛逃,後被警察捉回。主教聲稱銀器是送給他的,使冉·阿讓免於被捕。

主教的言行感化了冉·阿讓,他化名馬德蘭,從此洗心革面奮發向上,十年後成為成功的商人並當上市長。這時,以前緝拿過他的警長沙威出現,一心要找他的麻煩。

在此期間,冉·阿讓得知了妓女芳汀的悲慘遭遇,並承諾照顧她的私生女柯賽特。八年過去了,平靜的生活再起波瀾——柯賽特愛上了共和派青年馬利尤斯,轟轟烈烈的巴黎人民起義爆發了。

冉·阿讓此時也知道了柯賽特與馬里尤斯的戀情,深受打擊的他收到馬里尤斯來信後也來到街壘加入了戰斗。

戰斗中,冉·阿讓放走了被俘的警長賈維,還把自己的住址告訴了他。他的行為終於感動了賈維,使他相信犯過錯的人真的會幡然醒悟,重新做人。

戰斗激烈,許多戰士身亡,馬里尤斯身受重傷,冉·阿讓從下水道將他救離險境,送到他外祖父家中。但當時身負重傷的馬里尤斯並不知情。

他外祖父看馬里尤斯安然無恙,答應了他和柯賽特的婚事。在兩人成婚的第二天,冉·阿讓將自己的身世向馬里尤斯和盤托出,後者知道了大為震驚,對他冷眼相看。連他辛辛苦苦帶大的孤女也誤解他,離開了他。

多年來舍己教人,最終卻連多年來與他相依為命的「女兒」也誤解自己,傷心的冉·阿讓抑鬱成疾,終日只有孤寂與他相伴。

而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馬里尤斯才知道冉·阿讓原來是自己一直尋找的救命恩人,連忙去接他來同住,但冉·阿讓此時已經生命垂危,最後在柯賽特和馬里尤斯懷里與世長辭。

(10)電影悲慘世界2012完整劇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部小說的創作動機,來自這樣二件事實:1801年,一個名叫彼埃爾·莫的窮苦農民,因飢餓偷了一塊麵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份證討生活又處處碰壁;

雨果自己的好友維克多年輕時的逃亡生活。到1828年,雨果又開始搜集有關米奧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醞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聖徒式的主教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

在1829年和1830年間,他還大量搜集有關黑玻璃製造業的材料,這便是冉·阿讓到海濱蒙特伊,化名為馬德蘭先生,從苦役犯變成企業家,開辦工廠並發跡的由來。此外,他還參觀了布雷斯特和土倫的苦役犯監獄,在街頭目睹了類似芳汀受辱的場面。

1832年,這部小說的構思已相當明確,而且,他在搜集素材的基礎上,寫了《死囚末日記》(1830年)、《克洛德·格》(1834年)等長篇小說,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會現實,並嚴厲譴責司法制度的不公正。

此外,他還發表了紀念碑式的作品《巴黎聖母院》(1831年),以及許多詩歌與戲劇,獨獨沒有動手寫壓在他心頭的這部作品。

醞釀了二十年之久,直到1845年11月,雨果才終於開始創作,同時還繼續增加材料,豐富內容,順利寫完第一部,定名為《苦難》,書稿已寫出將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捲入政治漩渦,於1848年2月21日停止創作,一擱置又是十二年。

《苦難》一書遭逢苦難的命運,在胎兒中也要隨作者流亡了。

雨果在蓋納西島過流亡生活期間,用全方位的目光和思想,重新審視、反思一切。在此基礎上,對《苦難》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調整,增添大量新內容,最終完成此書,定名為《悲慘世界》。

閱讀全文

與電影悲慘世界2012完整劇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張玲電影大全燕無雙 瀏覽:850
12生肖電影成龍版在哪拍的 瀏覽:842
講故事電影大全視頻 瀏覽:322
追捕2017電影演員 瀏覽:540
50度灰電影英文 瀏覽:279
看電影注意什麼 瀏覽:873
小王子電影英文版mp4下載百度雲 瀏覽:493
免費下載4k電影網站 瀏覽:649
1942電影完整版高清 瀏覽:272
一家四口怎麼買電影票 瀏覽:799
冰河世紀動漫電影觀後感 瀏覽:826
姜文上海電影節致辭 瀏覽:140
中文骨與血電影完整版 瀏覽:26
幽默的電影名字 瀏覽:666
美團買的電影票改簽一次 瀏覽:72
電影演員張雁去世 瀏覽:436
高清完整版紅色電影 瀏覽:749
佘詩曼粵語電影 瀏覽:579
非洲叢林冒險的電影大全 瀏覽:653
北外畢業的電影演員慢慢變老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