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微電影誓約觀後感

微電影誓約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8-06 13:30:41

『壹』 誘狼觀後感400字

典戰例黃土嶺戰役為背景,重現當年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三支隊支隊長曾雍雅智誘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及其所屬部隊進入我軍包圍圈,最終被我八路軍一舉殲滅的精彩故事。

被稱為日軍"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官至中將,是歷史上我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他所率領過的部隊,幾乎百戰百勝。其人作戰風格殘忍,手下沒有俘
虜,他對任何一個作戰時未接到命令而後退的士兵,給予的懲罰都是燒死、分屍,不許其自殺。日軍有針對性的安排阿部規秀對付我八路軍和游擊隊,他的死宣告了
日軍這一戰略的失敗,也震驚了整個日本。當時《朝日新聞》以"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報道了阿部規秀被擊斃的戰斗經過。黃土嶺戰役的勝利,再次打破了
日軍不可戰勝的所謂神話,展現了八路軍高超的戰術素養,極大地鼓舞了當時全國的抗戰士氣。

看完之後不禁感概萬千,作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青年,我們要熱愛這個歷盡劫難的祖國,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當我們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時,我們應當時刻
謹記團結奉獻的抗日精神,不論戰爭或是和平,我們都要很好的發揮下去,萬眾一心,團結奮進。把滿腔愛國之情化為發憤學習和工作的強大動力,為中華民族的偉
大復興而奮斗。

篇二:

《誘狼》是一部以解放軍少將曾雍雅在抗日戰爭期間的活動為主線,還原著名黃土嶺戰役全景的歷史題材影片。「狼誘子」是男主角曾雍雅的外號,這外號說的
是誘惑敵方進入陷阱的人。引誘狡詐日本軍隊的任務艱巨又危險,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狼誘子」沒有過人膽識、謀略是不行的,而曾雍雅就是這樣一個膽略過人的
八路軍戰士。但在影片里,主創人員沒有把精力全部用於展示曾雍雅的膽略,在對日軍、國民黨軍隊以及八路軍中的女性軍人描寫方面,也著墨很多,在各方力量之
間取得了影像平衡。無論是敵我雙方都拍得有血有肉、真實可信,沒有用貶低敵方的方式處理歷史題材,《誘狼》可謂是良心之作。

在《誘狼》里,日本軍官不傻、日本兵也不傻。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是日本的山地作戰專家,既熟讀《孫子兵法》、精通中國文化,又有極高的西方戰術
修養,喜歡咖啡、也喜歡飲茶。阿部規秀1939年晉升為陸軍中將,同年秋天調集軍隊,對晉察冀軍區進行冬季大掃盪,成功包圍了曾雍雅的部隊,若非曾雍雅判
斷准確選對了突圍方向,恐怕早已全軍覆沒。在圍剿八路軍的同時,阿部規秀還下令屠殺無辜平民,執行槍決的日軍中有一名新兵,面對行將被射殺的中國人瑟瑟發
抖,阿部規秀將這名新兵連人帶槍拖至被處決人跟前,握著他的手、逼著他將刺刀插入了中國人的胸膛,而這一切被張英(羅昱焜飾)看在眼裡。

阿部規秀的形象正是歷史上日軍的真實面貌——既有超高的軍事素養,又冷血殘暴,但日本人也並非生性殘忍、嗜殺,在射殺鮮活的生命時,也會有惻隱之心。
一個戰爭機器的產生,需要反復的洗腦,泯滅其人性,所以普通的日本民眾,也是戰爭的犧牲品。《誘狼》里清晰的傳達出了這種觀點,無疑是對戰爭進行了深入的
反思。在影片的結尾處,日軍潰敗,新兵逃命,慌不擇路,正好被八路軍戰士張英撞見,後者荷彈步槍在手,卻給了日本新兵一條生路。正所謂恨有所起、恨有所
終,不盲目仇恨、不擴大仇恨,才是完整的正義,才能永葆和平。

影片里的張英不但深明大義,而且能歌善舞、槍法如神,既是曾雍雅的親密戰友,又因為相互欣賞、暗生情愫。張英本是一所高校的校花,為了民族大義投身抗
日事業,日軍掃盪時背著傷員躲避日軍;在曾雍雅腦子發熱准備刺殺「叛徒」——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程步青(高明飾)時,及時勸阻(事實證明是誤會一場)。大決
戰的前夜,我軍戰士發動了攻心戰術,張英演唱的日本民謠令日軍將帥潸然淚下、軍心大亂,而張英與日軍狙擊手的對決更是驚心動魄、盪氣回腸。《誘狼》這一
「巾幗不讓須眉」的女性形象無疑是成功的,在豐滿抗戰影片中女性軍人形象的同時,也讓觀眾看到了軍中兒女內心的真摯情感。

在描繪國民黨軍隊方面,《誘狼》同樣做到了公正客觀、尊重歷史。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民黨軍隊消極抗日,甚至充當偽軍是事實,但《誘狼》沒有將國
民黨軍隊全盤否定。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程步青與曾雍雅曾有聯合抗日的兄弟誓約,前者雖不願違背誓約,但又懼怕日本人,只能詐病不參與日軍對八路軍的圍剿,不
曾想被侄子奪了權力,部下成了偽軍。待與曾雍雅再次會面時,不僅誠心悔過、堅決抗日,還開槍打死了自己的漢奸侄子,在家國大義面前贖回了尊嚴。雖然國民黨
在抗日問題上,有其反復性,但《誘狼》並沒有將人物刻畫臉譜化,如實描繪了國民黨人在人格與人性上的缺陷,肯定了其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決斷。

《誘狼》是一部尊重歷史、忠於歷史的重大歷史題材影片,有力地回擊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游而不擊」的誣言。同樣難能可貴的是,影片能夠尊重電影藝術創
作規律,不再一味強調正面人物的人格魅力、人性光輝,而是將所有歷史人物全景展現,將反面人物也還原成人。這樣一群有血有肉戰爭時代的群像,合起來才是完
整的歷史。只有最大限度的尊重歷史、還原歷史,才能讓今天未經歷過戰爭的年輕觀眾有所觸動,才能讓更多的人反思歷戰爭,才能更明白今日和平的不易,才能用
行動保衛和平。

『貳』 勵志微電影

1、勵志微電影《田埂上的夢》
2、2013原創賀歲微電影《光輝歲月》致敬青春
3、畢業之後微電影《畢業那年》,浮誇的社會讓人浮躁
4、清新勵志微電影《女生日記》
5、校園勵志微電影《被遺忘的夢》
6、微電影《買房?創業?》人生的意義不在乎得失
7、《心酸的恩情》目前國內拍的最好的一部微電影
8、勵志感人微電影《鼓舞》 截肢少女用舞蹈詮釋生命
9、勵志微電影《夢想與沃同行》 夢想想離現實不遙遠
10、微電影《熱血110米欄的天空》
11、微電影《希望樹》 看完不許哭
12、微電影《面相》容貌並不是一切
13、《逐夢的音符》 孫灝堯現代鋼琴主演勵志微電影
14、親情微電影《兄弟》 堅持才能不同凡響
15、微電影《最初的夢想》奮斗自己的夢想出現的挫折
16、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小清新勵志微電影《音樂夢天平》
17、微電影《秒速24幀》你是否還心存夢想
18、奮斗的過程真的很痛苦 微電影《不再》
19、微電影《追夢》 藝考生的辛酸有誰能知
20、北漂勵志《北漂之王》 冰冷的北漂何處是溫暖
21、勵志微電影《紙飛機》 守護三萬英尺距離的誓約之戀
22、超勵志清潔工變鋼琴家 《總有艷陽》
23、一個外賣男的自我救贖
24、溫暖 感人 勵志微電影《愛·讓我們在一起》
25、一部關於醫學生的勵志短片《驚蟄》(超清版)
26、微電影《80後 奮斗吧!》
27、窮二代的PARTY
28、感人微電影《奮斗篇》
29、大學那點事兒之《屌絲的逆襲》~~邊感動邊搞笑
30、小清新校園微電影《女王逆襲》 屌絲女王逆襲亮瞎全場
31、大一新生第一次拍,勵志微電影《追夢》,現在就是永遠!
32、《8棄8離》畢業,離去,各奔前程,你還好嗎
33、夢想家微電影《飛》 看屌絲學弟如何追學姐
34、聽不見琴聲的大提琴手 晨曲《Morning Song》
35、哥們!美女給你高潮《土人高朝的救贖》
36、微電影《堅強的泡沫》 給畢業後初入職場的朋友
37、微電影《九零》 九零後大學畢業生告別校園
38、微電影《我願意》 快女微電影超感人
39、職場微電影《蕾絲女孩》 為職場新人傳遞正能量
40、天蠍座微電影《白小凡》職場美女升職記
41、微電影《候鳥》誰能懂屌絲北漂辛酸淚
42、微電影《拐杖》 野蠻女上司玩弄小白領
43、微電影《獻給幾年後的自己》 奮斗進取
44、樂由心生系列微電影《從不say no的女孩》
45、《好好先生》 大學生找工作不容易
46、唯美微電影《變型記》 職場丑小鴨蛻變美麗白天鵝
47、摩羯座微電影《石頭剪刀布》職場中"交易"與"選擇"
48、微電影《職場能量》 職場小清新vs美麗妖嬈姐
49、職場愛情微電影《她說》 美女御姐上司和甜美女下屬的愛情
50、父子創業勵志微電影《在路上》

『叄』 趙薇版花木蘭觀後感

http://www.douban.com/review/2817947/《花木蘭》歸來後,好幾次都面對這樣的問題:這部片子好看不?而我常常會瞬間語塞,左右不是,最後扭捏了老半天吐出一句:演員很好,導演差了點。但我還挺喜歡的。

平時尖酸刻薄嘲笑爛片慣了,這次拼著被鄙視品味的風險,說出了極富主觀色彩的感受,是一件怪不自在的事情,而喜歡意味著要照單全收,意味著這部片子的一切,包括文藝腔的台詞,意淫過頭的編劇,捉襟見肘的導演,以及力挽狂瀾的演員,我必須一並接受。口頭空喊喊是不過癮的,所以專門寫下這篇文章旗幟鮮明力挺《花木蘭》.....的演員。

事實上這部片子的強項幾乎一致公認,短板也一覽無余,演員的表現再出色,無法一演遮百丑,劇情的漏洞再荒謬,也無法遮擋演員的光彩。兩者涇渭分明,各據山頭。所以我們能清楚地看到,馬楚成的掌控比起趙薇陳坤的高水準發揮,顯得步履蹣跚,拖了後腿。

一、從主題曲一窺全片基調

最終《花木蘭》的主題曲選用了孫燕姿那首蒼涼大氣的《木蘭情》,而原定的主題曲,張靚穎那首帶點小女兒味道的《木蘭星》變成了插曲,可以看出馬楚成是鐵了心要走史詩大片路線,之前我得知這位攝影師出身的導演作品履歷表時,心一沉,果然他沒有讓我失望,被寄予厚望的《花木蘭》終難成為一代史詩,化為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民謠一曲。

但不能否認的是,很多人在看片子時仍然會在某一刻感到血氣翻湧。不是為了這個香港導演的寡陋視野和小家子氣的煽情手段,而是歸功於演員大氣而沉鬱的表演。

二、劇情游離導演游離 演員靠扎實演技帶觀眾入戲

看第一遍《花木蘭》時,我就被驚到了,這是最活生生的木蘭與文泰,盡管之前看過很多趙薇陳坤的作品,仍然沒想到他們能發揮到這樣程度,木蘭也好,文泰也好,他們的人物形象多少有些單薄且神話向,但兩位青年演員的表演卻極具層次感地塑造出了有血有肉的英雄,他們二度創作的角色是有說服力的。作為觀眾,我幾乎能從他們的眼神、甚至最細微的面部神經抽動,同步讀出兩人的內心變化。所以,盡管屢屢被該片台詞、橋段雷得震出了劇情,卻又一次次被演員充滿血性和力度的表演拉回戲內。我甚至在想《花木蘭》以後如果重拍的話,超越這部並不難,但下一個導演還能再找到那麼合適的演員嗎?

再說台詞,同樣充滿了違和感,那麼文藝腔那麼拗口的台詞,最後竟能化為一句句泣血吶喊,趙薇陳坤的聲音都不似平常了,嘶啞得像是直接從胸腔爆破,又像是經歷了風沙的粗糲,振聾發聵,攝人心魂。不用配音是對的。這樣極具真實感的情感高聚集反應,只有在大漠的現場,而不是事後進錄音棚。

寫到這里,突然想起了姜文以前對趙薇的評價:「我們管她叫薇姐,你知道嗎?這所有的演員都管她叫薇姐,她確實是挺有激情的一個人,而且在一個集體裡面挺能把事張羅起來的。而且有腦子,這是我認識她以前萬萬沒想到的。我覺得她確實是一個有腦子的人,但她也不是那麼圓滑。包括我偶爾看到她演的有些戲,我覺得其實劇本很差,但她能在裡面演的不尷尬,這點是我不具備的。我要碰到一個差劇本,要不然我就拒絕了不演了,要不然我就給人家改了。我不會說就這么差我還能演得讓人不討厭,這我做不到。我覺得這是她在表演上很強的一個能力。……(以下略)」

這次《花木蘭》,同樣體現了這一點。這部戲的亮點在於,看演員怎樣努力讓這樣一個有很多問題的故事變的可信,看這部流水賬式商業片中,趙薇和陳坤如何憑演技突圍。

三、趙薇的剛、陳坤的柔,這次起了化學反應

再說木蘭文泰,其實這兩個人物設定很有意思,趙薇演的木蘭是女人中的男人,陳坤演的文泰則是男人中的女人,當然這絕不是說陳坤不夠爺們,而是在男人的霸氣和堅毅之外,他仍有著細膩,憂郁,溫柔似水的一面,所以和軍營中的其他粗漢一下就區分開來了,唯有文泰懂得木蘭脆弱孤單的女兒心態,並呵護她成為她精神上的支柱和依賴。

惡搞一下,如果讓硬漢胡軍和柔情陳坤互換角色,會是怎麼樣。

陳坤演門獨仍然是能勝任的,他將另添一種陰冷狠毒的味道,和外表的柔弱形成反差更有戲劇沖突,避免了胡軍版門獨的臉譜化。

但胡軍演文泰的話,劇情就要大改了,一個純爺們跟木蘭整天廝混在一起,怎麼都顯得突兀且生硬。木蘭雖然統治了幾千幾萬的將士,甚至主宰了男性象徵的沙場,但她對於男性仍然是陌生,甚至抗拒的,不然也不會每晚都做噩夢。而細膩陰柔的文泰,才是她走向男人世界的橋梁。

我以為《花木蘭》遠可以更女權一點,不需要那麼多的感情戲。要看愛情哪部片子沒有啊,導演執著於此的話拍成輕喜劇得了,還史詩什麼,偏偏現在一腳門內一腳門外尷里不尷尬。

扯回來,哪怕是感情戲,也總得有點特色。男扮女裝的花木蘭最出戲的部分應該是她的女性身份,如何在一個純男性的軍營里小心翼翼不被拆穿。肯定會發生不少問題了,這個時候文泰出來打打掩護,或者當花木蘭性別意識錯亂的時候,文泰用點柔情給她撥亂反正,這樣不就行了,感情是輔助,重點在於喚醒花木蘭的女性意識。

四、亂談影片中的感情戲

就算是導演鐵了心要正面描寫兩人之間的感情,那我覺得沙場中的感情最珍貴的地方在於,明知不可為而不為。那裡並非花前月下,動情應當是禁區,是比柔然更可怕也更需要防範的東西。所以關鍵在於兩人能不能摒牢,這也符合一貫隱忍內斂的東方式情感表達。況且趙薇和陳坤那麼會演,該有的表達該發生的變化,一句句全在臉上寫著呢。所以導演需要的是設置一些情節,給一些細節描寫,至於木蘭文泰之間的什麼握手啊,撫臉啊,生死誓約啊,都太太太流於表面,應該大刀闊斧刪掉。又不是瓊瑤劇,搞那麼狗血干嗎,剋制啊克制。

這里有兩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情節,一個是文泰割腕給木蘭喂血,看第一遍時觀眾還沒反應過來,雖然匪夷所思但總算有點感動,到了第二天清晨,導演竟然故技重施再來第二遍,靠,存心找笑是不?真是早一次晚一次遠離冷場煩惱。

第二個情節是木蘭文泰在沙場里看星星…………………………導演,你是在提醒大家不要遺忘你的《星願》嗎?沙場里真的不需要浪漫一百遍啊一百遍。還有什麼「人死了會變成天上的一顆星」,沒記錯的話,《獅子王》里應該也有同樣台詞。。。然後,正當我穿越著,陳坤的臉就詭異地浮現在星空中了,靠,看木蘭兩眼呆滯地望著夜空誰不知道她在思念誰啊,用得著那麼直白么?

最讓人無力的是,導演借小虎之口,幽幽地來了一句:「你們兩個都好孤獨哦。」靠!這是說出來的嗎?這是說出來的嗎?孤獨是對的,是兩人明知不可為而不為的關鍵情緒。可是你哪怕用一個落寞的背影來表現,也要咬緊牙關不能講出來啊。有些靠感覺的東西,不說是完美,說破是完滅。導演一開口,觀眾就發笑。

當然煽情也是文藝片導演的看家本領。本片還是有一些橋段頗有看頭,比如清洗帶血的軍牌,又比如文泰背對著木蘭放下狠話,兩行熱淚卻止不住。

我最喜歡的一場戲是文泰給木蘭拔劍。「這些日子來我一直看著你,你做的很好。」這是典型的給一蜜棗打一棒子,多麼心酸的一句話啊,還沒等木蘭回首往事悲從中來,文泰已經手快地拔掉了插在她胸口上的箭,木蘭一聲慘叫,那麼多日子來積壓在胸口的悲慟和撕心裂肺,隨著噴涌的鮮血爆裂出來,濺了心上人一臉。想起那一句唯有肉體上的痛苦才能緩解心靈上的痛苦。此話不假。

五、導演和編劇的糾結之處

其他劇情漏洞也不想說了。但惟有一個是橫豎想不通的。陳坤說,文泰是花木蘭背後的男人。那麼一個偉大女人背後的男人應該是甘於寂寞的。那麼,明明木蘭的女性身份是全片最大的戲,怎麼文泰在關鍵時候突然搖身一變變成了卧底,七皇子沖出來搶戲了呢?

這部片子里其實充滿了卧底,花木蘭男扮女裝混入男人堆,文泰隱藏皇子身份混入平民堆,文泰還偽裝普通士兵裝死,木蘭更是潛伏進了敵營救心上人……那麼目不暇接的重重身份危機,導演竟然兩眼一閉地統統放過關了,那些潛伏卧底,都順理成章地、如有神助地成功了。編劇大過天啊編劇大過天。

六、神樣出場的VITAS 不幸淪為男寵

再來講講VITAS的處女秀,大學里第一次聞說他,我以為是天上掉下了個神人,跟寢室姐妹激動的一塌糊塗。這幾年終於看著他從神的寶座上跌下來了,發福了走穴了假唱了不再神秘了……這次還跑出來打了瓶醬油。

一開場的VITAS感覺還是非常好的,一襲白衣長發飄飄,充滿了宗教般的神聖感,我估摸著以為他扮演的是一個有象徵意義的角色。

象徵什麼呢?命運,他應該就像蒼穹之上的命運,對著天下蒼生,哪怕生靈塗炭哪怕白骨累累,他都風輕雲淡置身事外,卻唱著救贖的靈歌,從遙遠的天際傳來,撫慰著戰亂中人們的悲苦,但VITAS扮演的是神,不參與拯救世界,他的位置仍是高高在上,任憑人間慘劇一幕幕的發生。

總之,VITAS的出現,在我的設想里,應該給本片提供一個第三方視角,讓觀眾也抽離一下劇情,在戰爭之外,獲得上帝視角的別樣體驗。

但是我心目中的上帝,竟然淪為了侍奉單於父子的男寵,還介入了一場報仇的窩內斗。當他綉口一張,吐出那句拿腔拿調的台詞,當時我就覺得人生百年,如夢如幻啊……

七、 畫面完了 噩夢般的文藝腔台詞仍然在繼續

最後,男主必須義不容辭地提出私奔,女主必須深明大義地拒絕,文泰和木蘭以一個過盡千帆的擁抱收尾,看得我真是膽戰心驚,就怕他們抱後再順勢來一個KISS,那就毀了,全毀了,變成《情深深雨蒙蒙》了,幸好導演慈悲,一個鏡頭拉遠,不過最後結尾也沒高明到哪裡去,木蘭開始念詩一般的語言,最後畫面沒了,黑幕中台詞仍未結束,看來導演不認同那句「從前線歸來的士兵個個沉默」。很多時候我覺得沉默是最好最能涵蓋一切的語言。可惜很多導演不覺得,他們覺得點到為止不過癮,非得點死為止,可惜這年頭,觀眾都太聰明,用力過度了,也就只能點到他們的笑點。

吐槽了那麼多,我依然四星推薦這部片子。
影院里爛片好片各佔半邊天,都很常見。
但這樣一部集優點缺點雷點三位一體且互相之間絕無協調可能的電影,將帶給你一種全新的觀影體驗。
你會感覺到看的時候,整個人呈被撕扯的狀態。
一面為木蘭文泰深深震動,一面被劇情走向雷瘋。
我甚至相信如果把音量全部關掉,光看錶演,你會發現一部氣質截然不同的影片。
當然這種神奇的效果,你必須走到影院,才能恰如其分的體驗,寬銀幕會如實地反映出所有表演細節,如果是打算download,在家裡小小的電腦or電視機屏幕里跟風一把,那我勸你還是不要看了,你能如願以償找到雷點但絕無可能看到該片的真正精髓,這是一件很浪費時間也浪費口水的事情。

『肆』 美國愛情片誓約觀後感英語作文

Life as Kim and Krickitt Carpenter knew it was shattered beyond recognition on November 24, 1993. Two months after their marriage, a devastating car wreck left Krickitt with a massive head injury and in a coma for weeks.

When she finally awoke, she had no idea who Kim was. With no recollect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 and while Krickitt experienced personality changes common to those who suffer head injuries, Kim realized the woman he had married essentially died in the accident.

And yet, against all odds, but through the common faith in Christ that sustained them, Kim and Krickitt fell in love all over again. Even though Kim stood by Krickitt through the darkest times a husband can ever imagine, he insists, 「I』m no hero. I made a vow.」

Now available in trade paper with a new chapter and photo insert, The Vow is the true story that inspired the major motion picture of the same name starring Rachel McAdams (The Notebook), Channing Tatum (Dear John), Sam Neill (Jurassic Park), and Academy Award winner Jessica Lange.

『伍』 電影誘狼觀後感怎麼寫

《誘狼》是一部以解放軍少將曾雍雅在抗日戰爭期間的活動為主線,還原著名黃土嶺戰役全景的歷史題材影片。「狼誘子」是男主角曾雍雅的外號,這外號說的是誘惑敵方進入陷阱的人。引誘狡詐日本軍隊的任務艱巨又危險,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狼誘子」沒有過人膽識、謀略是不行的,而曾雍雅就是這樣一個膽略過人的八路軍戰士。但在影片里,主創人員沒有把精力全部用於展示曾雍雅的膽略,在對日軍、國民黨軍隊以及八路軍中的女性軍人描寫方面,也著墨很多,在各方力量之間取得了影像平衡。無論是敵我雙方都拍得有血有肉、真實可信,沒有用貶低敵方的方式處理歷史題材,《誘狼》可謂是良心之作。

在《誘狼》里,日本軍官不傻、日本兵也不傻。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是日本的山地作戰專家,既熟讀《孫子兵法》、精通中國文化,又有極高的西方戰術修養,喜歡咖啡、也喜歡飲茶。阿部規秀1939年晉升為陸軍中將,同年秋天調集軍隊,對晉察冀軍區進行冬季大掃盪,成功包圍了曾雍雅的部隊,若非曾雍雅判斷准確選對了突圍方向,恐怕早已全軍覆沒。在圍剿八路軍的同時,阿部規秀還下令屠殺無辜平民,執行槍決的日軍中有一名新兵,面對行將被射殺的中國人瑟瑟發抖,阿部規秀將這名新兵連人帶槍拖至被處決人跟前,握著他的手、逼著他將刺刀插入了中國人的胸膛,而這一切被張英(羅昱焜飾)看在眼裡。

阿部規秀的形象正是歷史上日軍的真實面貌——既有超高的軍事素養,又冷血殘暴,但日本人也並非生性殘忍、嗜殺,在射殺鮮活的生命時,也會有惻隱之心。一個戰爭機器的產生,需要反復的洗腦,泯滅其人性,所以普通的日本民眾,也是戰爭的犧牲品。《誘狼》里清晰的傳達出了這種觀點,無疑是對戰爭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在影片的結尾處,日軍潰敗,新兵逃命,慌不擇路,正好被八路軍戰士張英撞見,後者荷彈步槍在手,卻給了日本新兵一條生路。正所謂恨有所起、恨有所終,不盲目仇恨、不擴大仇恨,才是完整的正義,才能永葆和平。

影片里的張英不但深明大義,而且能歌善舞、槍法如神,既是曾雍雅的親密戰友,又因為相互欣賞、暗生情愫。張英本是一所高校的校花,為了民族大義投身抗日事業,日軍掃盪時背著傷員躲避日軍;在曾雍雅腦子發熱准備刺殺「叛徒」——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程步青(高明飾)時,及時勸阻(事實證明是誤會一場)。大決戰的前夜,我軍戰士發動了攻心戰術,張英演唱的日本民謠令日軍將帥潸然淚下、軍心大亂,而張英與日軍狙擊手的對決更是驚心動魄、盪氣回腸。《誘狼》這一「巾幗不讓須眉」的女性形象無疑是成功的,在豐滿抗戰影片中女性軍人形象的同時,也讓觀眾看到了軍中兒女內心的真摯情感。

在描繪國民黨軍隊方面,《誘狼》同樣做到了公正客觀、尊重歷史。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民黨軍隊消極抗日,甚至充當偽軍是事實,但《誘狼》沒有將國民黨軍隊全盤否定。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程步青與曾雍雅曾有聯合抗日的兄弟誓約,前者雖不願違背誓約,但又懼怕日本人,只能詐病不參與日軍對八路軍的圍剿,不曾想被侄子奪了權力,部下成了偽軍。待與曾雍雅再次會面時,不僅誠心悔過、堅決抗日,還開槍打死了自己的漢奸侄子,在家國大義面前贖回了尊嚴。雖然國民黨在抗日問題上,有其反復性,但《誘狼》並沒有將人物刻畫臉譜化,如實描繪了國民黨人在人格與人性上的缺陷,肯定了其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決斷。

《誘狼》是一部尊重歷史、忠於歷史的重大歷史題材影片,有力地回擊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游而不擊」的誣言。同樣難能可貴的是,影片能夠尊重電影藝術創作規律,不再一味強調正面人物的人格魅力、人性光輝,而是將所有歷史人物全景展現,將反面人物也還原成人。這樣一群有血有肉戰爭時代的群像,合起來才是完整的歷史。只有最大限度的尊重歷史、還原歷史,才能讓今天未經歷過戰爭的年輕觀眾有所觸動,才能讓更多的人反思歷戰爭,才能更明白今日和平的不易,才能用行動保衛和平。

『陸』 電影誓約的百度雲

電影誓約

『柒』 求誓約電影的百度雲資源

鏈接:

提取碼:esx4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影片《誓約》是一部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的愛情電影,由邁克爾·蘇克西執導,查寧·塔圖姆、瑞秋·麥克亞當斯和傑西卡·蘭格等聯袂出演。影片2012年2月10日在美國上映。

電影講述一對新婚的新墨西哥夫婦,在遭遇一場車禍後幸福戛然而止,妻子陷入昏迷,深愛她的丈夫一直無微不至的在旁照料,然而妻子醒來時已經失去了一切與丈夫和婚姻有關的記憶,丈夫向她示愛並努力慢慢挽回愛人的心。

『捌』 誘狼觀後感299個字

《誘狼》,不手撕鬼子,不褲襠藏雷,沒有手榴彈炸飛機,講了實有其事的伏擊戰,溫暖人心的兄弟情義,催人淚下的戰火情緣。因為是電影,面向大銀幕觀眾,製作水準方面,比抗日神劇高太多。
這部片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以黃土嶺戰役為背景,重現當年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三支隊支隊長曾雍雅,智誘日軍中將阿部規秀進入八路軍包圍圈,將其一舉殲滅的故事 。
乍一看,不就是一個簡單的抗日故事嘛!其實遠不止此,抗日只是表層故事,裡面的兄弟情義、戰火情緣才是讓人動容的點。電影裡面有對人性的刻畫,有對友情的歌頌,有對愛情的贊美,即使是壞人也有情,甚至會為了情不顧一切。
除了這些,裡面還有男主和女主鬥嘴耍貧的橋段,溫馨搞笑,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
篇二:
影片《誘狼》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以經典戰例黃土嶺戰役為背景,重現當年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三支隊支隊長曾雍雅智誘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及其所屬部隊進入我軍包圍圈,最終被我八路軍一舉殲滅的精彩故事。
被稱為日軍「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官至中將,是歷史上我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他所率領過的部隊,幾乎百戰百勝。其人作戰風格殘忍,手下沒有俘虜,他對任何一個作戰時未接到命令而後退的士兵,給予的懲罰都是燒死、分屍,不許其自殺。日軍有針對性的安排阿部規秀對付我八路軍和游擊隊,他的死宣告了日軍這一戰略的失敗,也震驚了整個日本。當時《朝日新聞》以「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報道了阿部規秀被擊斃的戰斗經過。黃土嶺戰役的勝利,再次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所謂神話,展現了八路軍高超的戰術素養,極大地鼓舞了當時全國的抗戰士氣。
篇三
《誘狼》,殷紅的字體,蒼勁的行書,在偌大的屏幕上一下子吸住了我的眼球,那猛烈的視覺沖擊,伴隨著影片雄壯激昂的配樂,直透我的心扉。這紅色浸潤著為國捐軀烈士的鮮血,這蒼勁迸發著怒火,彰顯著中華兒女抗戰救國的豪情。
無論是劇情的發展,人物的刻畫,還是場面的渲染,《誘狼》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簡捷、明快」。緊湊的事件銜接,精煉的台詞,純粹的表演,單純的場景……不同於以往抗戰片的扭捏做作,無病呻吟,故弄玄虛,惺惺作態,一會兒飛檐走壁,一會兒手撕鬼子,而是一幕幕真情史實的再現、至純至美。正因為這「簡捷、明快」主題突出,人物鮮明的整體感,塑造了一部充滿著愛國主義情懷,優秀且出眾的大片,我敢斷言:《誘狼》必定火爆。
他,在思索著什麼……謀略的智慧透著大將的風度隱現在他的面部。瞧,他犀利、剛毅而深邃的眼神,帶著誘人的神秘似乎在告訴我們接下來的「精彩」。就在這深邃的眸子中,一身著戎裝戰士的「不凡」,完全籠罩在大無畏氣概和海納百川的坦盪里。「支隊長,村南涌現大批鬼子,……我們被鬼子包圍了……」險惡消息使他眉頭緊鎖,雙眼迸射出軍人的威猛。「三大隊斷後,往西面沖……」他乾脆利落,果敢善斷,戰場統帥的風范也把我指揮進了銀幕。面對東嶺山上蜂擁而至的鬼子,他首當其沖,挺身而出,懷著救民族於危亡的烈士壯志,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勇氣,成功突圍於日軍阿部規秀獨立第二混成旅團所部3000多人包圍之中。在這次戰斗中,他的戰友曹德本以及許多戰士都英勇犧牲。面對著侵略者的兇殘,他發出了高昂的怒吼:「此仇必報」!誓死捍衛民族尊嚴,寧死不當亡國奴的精神,全然升騰在他身上。他,就是本片的主人公,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第三游擊支隊支隊長兼政委、抗戰英雄曾雍雅,而詮釋這位英雄史詩的就是本片的領銜主演、著名青年演員鞏崢。鞏崢,充滿英雄氣概的完美表演,將曾雍雅將軍演繹的惟妙惟肖,淋漓盡致,一位革命先輩的鮮活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與其說這是影片的最大看點,不如直接說挑大樑的鞏崢,他——就是英雄的化身。有誰能夠知道,看似「奶油」的鞏崢,骨子裡還藏匿著辛辣與生猛。好像這部片子,就是為他而作。
影片中血雨腥風、戰火硝煙的場景,觸動了我關聯淚點的那根神經,並深深地激起了我強烈的民族使命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撒熱血,用生命換來的。他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里,不畏強敵、捨身救國、不屈不撓,這種精神時刻鼓舞著後輩。「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今的年輕人,更應心懷崇高理想,充滿奮斗激情,以愛國愛黨愛人民作為必須具備的價值取向不斷自勉,以此才是真正的熱愛我們來之不易的今天。我一直對弘揚正能量、主旋律的革命歷史題材的影片情有獨鍾,對「英雄」更是懷有無比崇敬。曾設想,做一位像他們一樣的女英雄多好!
影片《誘狼》作為獻禮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鼎力之作,抗戰巨制,給人帶來了強大的震撼與正氣。導演由執導過多部軍旅、戰爭題材的老將安瀾擔綱。影片講述了1939年東嶺山、雁宿崖、黃土嶺生死之戰中,八路軍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光榮事跡。回顧歷史,以曾雍雅為代表的八路軍將士強敵面前,不怕犧牲,與被稱為「名將之花、山地戰專家」、狂妄自大的阿部規秀鬥智斗勇的頑強抗擊,最終將阿部規秀及其所屬部隊誘入黃土嶺,一舉殲滅的英雄壯舉。黃土嶺戰役的勝利,是繼平型關大捷後八路軍抗日戰場的又一大捷,極大地增強了當時全國人民抗擊侵略者的信心,激發了鬥志,堅定了把日寇趕出中國的決心。整部影片採用實拍與特效結合,將氣勢恢宏、無比慘烈的戰爭場面展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心潮亢奮,甚至躍躍欲試的「震撼之感」,完全來源於片子創作的真實性,而絕非因特效的渲染而成。這在很多抗戰片中,屬於鮮例,恰恰是這樣的影片才會激起人們心底那份最真摯、最炙熱、最淳樸的民族愛國之情。(百團大戰觀後感)
影視是門藝術,並非單純看娛樂,更何況這樣一部具有重大意義的影片。看待一部作品的創作水平高低,必須站在藝術的高度,從藝術角度出發,去欣賞去體會。對於片中演員的表演是否得到肯定同樣如此。演員的表演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心因素,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演員在「未知」的情況下,推動劇情的發展。可以說演員是影片的心臟,演員心臟所吸納的作品主旨是影片中的靈魂,以演員的表演水平決定了一部影片的好壞。觀眾看劇情,無疑看的是演員的表演。劇情氛圍渲染的再好,若演員的表演遜色了,那會使影片的製作功虧一簣。演員演繹角色,演的不僅是「形」,更重要的是演「神」。「神」到,「形」無疑就不由自主地表演出來。「神」憑「形」來表現,「形」是 「神」的外觀。曾雍雅將軍生於1917年,是從江西走出來的革命將領,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是新中國的開國少將。黃土嶺戰役那年,他才22歲。鞏崢將這樣一位英雄的歷史人物的神與形表現的一覽無余。「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鞏崢的眼神極具「殺傷力」和「穿透力」,直射到觀眾的內心深處。他的表演總是帶動著故事逐漸展開,真正的走心了,巨大的穿透力使他成為影片主人翁原型,絲毫沒有為表演而表演、只會表面情緒化的虛假與空洞。正所謂「表演」為「戲」服務,我想,鞏崢在讀劇本、揣摩人物心理、理清劇情發展脈絡的時候,已逐漸將「誘狼」主人公化入心中,並且出神入化地演繹出來,潛移默化地置身於當時的規定情境,變身為曾雍雅。這或許也離不開曾將軍後人曾瑩多次的現場指導吧。「好花還需綠葉襯」,此片的「綠葉」非同凡響。老戲骨侯勇、高明這兩片「綠葉」的表演當然是可圈可點。他們的傾力加盟,給影片錦上添花。侯勇飾演的楊成武與高明飾演的程步青,人物性格鮮明,是此片不可或缺的、重量級的「綠葉」。片中楊成武與曾雍雅的對話言簡意賅,楊成武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是開國上將。其時是曾雍雅的上級司令員,二人大多數對話的場景,都會配有主題背景音樂。這音樂使人感動,心潮澎湃,烘托出了二人既是血脈相連的生死戰友,還是情同手足的兄弟。程步青在曾雍雅的勸慰、感染下,擊斃賣國求榮的程有利等人後,率部投誠。此時,程步青與曾雍雅二人的戲,合作得天衣無縫。影片女主角張英的扮演者羅昱焜是一位地地道道的90後,對於她而言,飾演戰爭年代中這樣一位「巾幗英雄」,一定會因為「代溝」增加不少難度,但她卻表現出了張英直率、靈氣、機敏、堅強的人物性格,相信通過她的演繹,一定會激勵更多90後的年輕人對於這段歷史的銘記。影片對曾雍雅張英愛情的處理,沒有旗張鼓噪的烘托,以小見大,於細微中見真情。曾張二人的愛情就像戰地里的一灣清泉,純潔、透明。在這清泉之中,微風漣漪,盪漾著心靈碰撞的同時,卻升騰滿腔的火熱。曾雍雅有著愛情的「溫柔」,當他問到送給張英的禮物是否喜歡時,那簡單的、發自內心的「不喜歡嗎」四個字,透示著俠骨柔情。當曾雍雅抱起犧牲的張英時,沒有一般影劇中的肆意嘶吼、痛哭流涕,只是眼淚在眼眶裡打轉,這種「忍」有胸懷千鈞的厚重,已經無法用任何語言來表達。影片通過畫面的切換和特寫定格,一曲悲壯的融同志、戰友、愛情為一體的交響曲響徹在戰火中。鞏崢對這段戲的處理,深入人心。陸彭是出色的老演員,在影片中扮演兇殘狡佞的阿部規秀,把剛愎自用的「大鬼子」演得活龍活現。影片自始至終都是曾雍雅和阿部規秀「隔空對話」,暗中較勁,巧妙周旋,一邊是侵略者兇殘的剛愎自用,一邊是八路軍首長堅決抗倭的足智多謀誘敵深入,更顯示出每人的個性。演員之間的默契,也是影片的成功之處。鞏崢作為領銜主演,能使整個戲「抱成一團」,「戲足且不過火」,以及影片的緊湊節奏和細節表現到位,這都給影片的藝術性增加了含金量,讓觀眾真切感受到「誘狼」的成功。
任何的藝術作品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誘狼》亦然。影片有點特效會增加觀眾的觀感效果。但是,用多了或是不切實際,那就會適得其反。影片中子彈飛奔直擊目標的特效鏡頭,這些年來已屢見不鮮於影視,無疑給《誘狼》的「真實」增添了「不和諧音符」。原本殺敵激戰,吊人心弦的場面,好似一下子放鬆下來,有娛樂之嫌。但無論如何,些微瑕疵是遮掩不了《誘狼》「英武」全貌的。
篇四:
影片《誘狼》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以經典戰例黃土嶺戰役為背景,重現當年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三支隊支隊長曾雍雅智誘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及其所屬部隊進入我軍包圍圈,最終被我八路軍一舉殲滅的精彩故事。
被稱為日軍"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官至中將,是歷史上我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他所率領過的部隊,幾乎百戰百勝。其人作戰風格殘忍,手下沒有俘虜,他對任何一個作戰時未接到命令而後退的士兵,給予的懲罰都是燒死、分屍,不許其自殺。日軍有針對性的安排阿部規秀對付我八路軍和游擊隊,他的死宣告了日軍這一戰略的失敗,也震驚了整個日本。當時《朝日新聞》以"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報道了阿部規秀被擊斃的戰斗經過。黃土嶺戰役的勝利,再次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所謂神話,展現了八路軍高超的戰術素養,極大地鼓舞了當時全國的抗戰士氣。
看完之後不禁感概萬千,作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青年,我們要熱愛這個歷盡劫難的祖國,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當我們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時,我們應當時刻謹記團結奉獻的抗日精神,不論戰爭或是和平,我們都要很好的發揮下去,萬眾一心,團結奮進。把滿腔愛國之情化為發憤學習和工作的強大動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篇五:
《誘狼》是一部以解放軍少將曾雍雅在抗日戰爭期間的活動為主線,還原著名黃土嶺戰役全景的歷史題材影片。「狼誘子」是男主角曾雍雅的外號,這外號說的是誘惑敵方進入陷阱的人。引誘狡詐日本軍隊的任務艱巨又危險,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狼誘子」沒有過人膽識、謀略是不行的,而曾雍雅就是這樣一個膽略過人的八路軍戰士。但在影片里,主創人員沒有把精力全部用於展示曾雍雅的膽略,在對日軍、國民黨軍隊以及八路軍中的女性軍人描寫方面,也著墨很多,在各方力量之間取得了影像平衡。無論是敵我雙方都拍得有血有肉、真實可信,沒有用貶低敵方的方式處理歷史題材,《誘狼》可謂是良心之作。
在《誘狼》里,日本軍官不傻、日本兵也不傻。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是日本的山地作戰專家,既熟讀《孫子兵法》、精通中國文化,又有極高的西方戰術修養,喜歡咖啡、也喜歡飲茶。阿部規秀1939年晉升為陸軍中將,同年秋天調集軍隊,對晉察冀軍區進行冬季大掃盪,成功包圍了曾雍雅的部隊,若非曾雍雅判斷准確選對了突圍方向,恐怕早已全軍覆沒。在圍剿八路軍的同時,阿部規秀還下令屠殺無辜平民,執行槍決的日軍中有一名新兵,面對行將被射殺的中國人瑟瑟發抖,阿部規秀將這名新兵連人帶槍拖至被處決人跟前,握著他的手、逼著他將刺刀插入了中國人的胸膛,而這一切被張英(羅昱焜飾)看在眼裡。
阿部規秀的形象正是歷史上日軍的真實面貌——既有超高的軍事素養,又冷血殘暴,但日本人也並非生性殘忍、嗜殺,在射殺鮮活的生命時,也會有惻隱之心。一個戰爭機器的產生,需要反復的洗腦,泯滅其人性,所以普通的日本民眾,也是戰爭的犧牲品。《誘狼》里清晰的傳達出了這種觀點,無疑是對戰爭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在影片的結尾處,日軍潰敗,新兵逃命,慌不擇路,正好被八路軍戰士張英撞見,後者荷彈步槍在手,卻給了日本新兵一條生路。正所謂恨有所起、恨有所終,不盲目仇恨、不擴大仇恨,才是完整的正義,才能永葆和平。
影片里的張英不但深明大義,而且能歌善舞、槍法如神,既是曾雍雅的親密戰友,又因為相互欣賞、暗生情愫。張英本是一所高校的校花,為了民族大義投身抗日事業,日軍掃盪時背著傷員躲避日軍;在曾雍雅腦子發熱准備刺殺「叛徒」——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程步青(高明飾)時,及時勸阻(事實證明是誤會一場)。大決戰的前夜,我軍戰士發動了攻心戰術,張英演唱的日本民謠令日軍將帥潸然淚下、軍心大亂,而張英與日軍狙擊手的對決更是驚心動魄、盪氣回腸。《誘狼》這一「巾幗不讓須眉」的女性形象無疑是成功的,在豐滿抗戰影片中女性軍人形象的同時,也讓觀眾看到了軍中兒女內心的真摯情感。
在描繪國民黨軍隊方面,《誘狼》同樣做到了公正客觀、尊重歷史。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民黨軍隊消極抗日,甚至充當偽軍是事實,但《誘狼》沒有將國民黨軍隊全盤否定。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程步青與曾雍雅曾有聯合抗日的兄弟誓約,前者雖不願違背誓約,但又懼怕日本人,只能詐病不參與日軍對八路軍的圍剿,不曾想被侄子奪了權力,部下成了偽軍。待與曾雍雅再次會面時,不僅誠心悔過、堅決抗日,還開槍打死了自己的漢奸侄子,在家國大義面前贖回了尊嚴。雖然國民黨在抗日問題上,有其反復性,但《誘狼》並沒有將人物刻畫臉譜化,如實描繪了國民黨人在人格與人性上的缺陷,肯定了其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決斷。
《誘狼》是一部尊重歷史、忠於歷史的重大歷史題材影片,有力地回擊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游而不擊」的誣言。同樣難能可貴的是,影片能夠尊重電影藝術創作規律,不再一味強調正面人物的人格魅力、人性光輝,而是將所有歷史人物全景展現,將反面人物也還原成人。這樣一群有血有肉戰爭時代的群像,合起來才是完整的歷史。只有最大限度的尊重歷史、還原歷史,才能讓今天未經歷過戰爭的年輕觀眾有所觸動,才能讓更多的人反思歷戰爭,才能更明白今日和平的不易,才能用行動保衛和平。

希望能幫到你。滿意望採納哦

『玖』 誘狼觀後感500字。

《誘狼》,不手撕鬼子,不褲襠藏雷,沒有手榴彈炸飛機,講了實有其事的伏擊戰,溫暖人心的兄弟情義,催人淚下的戰火情緣。因為是電影,面向大銀幕觀眾,製作水準方面,比抗日神劇高太多。

這部片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以黃土嶺戰役為背景,重現當年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三支隊支隊長曾雍雅,智誘日軍中將阿部規秀進入八路軍包圍圈,將其一舉殲滅的故事 。

乍一看,不就是一個簡單的抗日故事嘛!其實遠不止此,抗日只是表層故事,裡面的兄弟情義、戰火情緣才是讓人動容的點。電影裡面有對人性的刻畫,有對友情的歌頌,有對愛情的贊美,即使是壞人也有情,甚至會為了情不顧一切。

除了這些,裡面還有男主和女主鬥嘴耍貧的橋段,溫馨搞笑,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

篇二:

影片《誘狼》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以經典戰例黃土嶺戰役為背景,重現當年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三支隊支隊長曾雍雅智誘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及其所屬部隊進入我軍包圍圈,最終被我八路軍一舉殲滅的精彩故事。

被稱為日軍「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官至中將,是歷史上我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他所率領過的部隊,幾乎百戰百勝。其人作戰風格殘忍,手下沒有俘虜,他對任何一個作戰時未接到命令而後退的士兵,給予的懲罰都是燒死、分屍,不許其自殺。日軍有針對性的安排阿部規秀對付我八路軍和游擊隊,他的死宣告了日軍這一戰略的失敗,也震驚了整個日本。當時《朝日新聞》以「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報道了阿部規秀被擊斃的戰斗經過。黃土嶺戰役的勝利,再次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所謂神話,展現了八路軍高超的戰術素養,極大地鼓舞了當時全國的抗戰士氣。

篇三

誘狼觀後感

《誘狼》,殷紅的字體,蒼勁的行書,在偌大的屏幕上一下子吸住了我的眼球,那猛烈的視覺沖擊,伴隨著影片雄壯激昂的配樂,直透我的心扉。這紅色浸潤著為國捐軀烈士的鮮血,這蒼勁迸發著怒火,彰顯著中華兒女抗戰救國的豪情。

無論是劇情的發展,人物的刻畫,還是場面的渲染,《誘狼》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簡捷、明快」。緊湊的事件銜接,精煉的台詞,純粹的表演,單純的場景……不同於以往抗戰片的扭捏做作,無病呻吟,故弄玄虛,惺惺作態,一會兒飛檐走壁,一會兒手撕鬼子,而是一幕幕真情史實的再現、至純至美。正因為這「簡捷、明快」主題突出,人物鮮明的整體感,塑造了一部充滿著愛國主義情懷,優秀且出眾的大片,我敢斷言:《誘狼》必定火爆。

他,在思索著什麼……謀略的智慧透著大將的風度隱現在他的面部。瞧,他犀利、剛毅而深邃的眼神,帶著誘人的神秘似乎在告訴我們接下來的「精彩」。就在這深邃的眸子中,一身著戎裝戰士的「不凡」,完全籠罩在大無畏氣概和海納百川的坦盪里。「支隊長,村南涌現大批鬼子,……我們被鬼子包圍了……」險惡消息使他眉頭緊鎖,雙眼迸射出軍人的威猛。「三大隊斷後,往西面沖……」他乾脆利落,果敢善斷,戰場統帥的風范也把我指揮進了銀幕。面對東嶺山上蜂擁而至的鬼子,他首當其沖,挺身而出,懷著救民族於危亡的烈士壯志,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勇氣,成功突圍於日軍阿部規秀獨立第二混成旅團所部3000多人包圍之中。在這次戰斗中,他的戰友曹德本以及許多戰士都英勇犧牲。面對著侵略者的兇殘,他發出了高昂的怒吼:「此仇必報」!誓死捍衛民族尊嚴,寧死不當亡國奴的精神,全然升騰在他身上。他,就是本片的主人公,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第三游擊支隊支隊長兼政委、抗戰英雄曾雍雅,而詮釋這位英雄史詩的就是本片的領銜主演、著名青年演員鞏崢。鞏崢,充滿英雄氣概的完美表演,將曾雍雅將軍演繹的惟妙惟肖,淋漓盡致,一位革命先輩的鮮活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與其說這是影片的最大看點,不如直接說挑大樑的鞏崢,他——就是英雄的化身。有誰能夠知道,看似「奶油」的鞏崢,骨子裡還藏匿著辛辣與生猛。好像這部片子,就是為他而作。

影片中血雨腥風、戰火硝煙的場景,觸動了我關聯淚點的那根神經,並深深地激起了我強烈的民族使命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撒熱血,用生命換來的。他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里,不畏強敵、捨身救國、不屈不撓,這種精神時刻鼓舞著後輩。「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今的年輕人,更應心懷崇高理想,充滿奮斗激情,以愛國愛黨愛人民作為必須具備的價值取向不斷自勉,以此才是真正的熱愛我們來之不易的今天。我一直對弘揚正能量、主旋律的革命歷史題材的影片情有獨鍾,對「英雄」更是懷有無比崇敬。曾設想,做一位像他們一樣的女英雄多好!

影片《誘狼》作為獻禮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鼎力之作,抗戰巨制,給人帶來了強大的震撼與正氣。導演由執導過多部軍旅、戰爭題材的老將安瀾擔綱。影片講述了1939年東嶺山、雁宿崖、黃土嶺生死之戰中,八路軍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光榮事跡。回顧歷史,以曾雍雅為代表的八路軍將士強敵面前,不怕犧牲,與被稱為「名將之花、山地戰專家」、狂妄自大的阿部規秀鬥智斗勇的頑強抗擊,最終將阿部規秀及其所屬部隊誘入黃土嶺,一舉殲滅的英雄壯舉。黃土嶺戰役的勝利,是繼平型關大捷後八路軍抗日戰場的又一大捷,極大地增強了當時全國人民抗擊侵略者的信心,激發了鬥志,堅定了把日寇趕出中國的決心。整部影片採用實拍與特效結合,將氣勢恢宏、無比慘烈的戰爭場面展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心潮亢奮,甚至躍躍欲試的「震撼之感」,完全來源於片子創作的真實性,而絕非因特效的渲染而成。這在很多抗戰片中,屬於鮮例,恰恰是這樣的影片才會激起人們心底那份最真摯、最炙熱、最淳樸的民族愛國之情。

影視是門藝術,並非單純看娛樂,更何況這樣一部具有重大意義的影片。看待一部作品的創作水平高低,必須站在藝術的高度,從藝術角度出發,去欣賞去體會。對於片中演員的表演是否得到肯定同樣如此。演員的表演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心因素,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演員在「未知」的情況下,推動劇情的發展。可以說演員是影片的心臟,演員心臟所吸納的作品主旨是影片中的靈魂,以演員的表演水平決定了一部影片的好壞。觀眾看劇情,無疑看的是演員的表演。劇情氛圍渲染的再好,若演員的表演遜色了,那會使影片的製作功虧一簣。演員演繹角色,演的不僅是「形」,更重要的是演「神」。「神」到,「形」無疑就不由自主地表演出來。「神」憑「形」來表現,「形」是 「神」的外觀。曾雍雅將軍生於1917年,是從江西走出來的革命將領,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是新中國的開國少將。黃土嶺戰役那年,他才22歲。鞏崢將這樣一位英雄的歷史人物的神與形表現的一覽無余。「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鞏崢的眼神極具「殺傷力」和「穿透力」,直射到觀眾的內心深處。他的表演總是帶動著故事逐漸展開,真正的走心了,巨大的穿透力使他成為影片主人翁原型,絲毫沒有為表演而表演、只會表面情緒化的虛假與空洞。正所謂「表演」為「戲」服務,我想,鞏崢在讀劇本、揣摩人物心理、理清劇情發展脈絡的時候,已逐漸將「誘狼」主人公化入心中,並且出神入化地演繹出來,潛移默化地置身於當時的規定情境,變身為曾雍雅。這或許也離不開曾將軍後人曾瑩多次的現場指導吧。「好花還需綠葉襯」,此片的「綠葉」非同凡響。老戲骨侯勇、高明這兩片「綠葉」的表演當然是可圈可點。影片中,二人依舊不減「穩扎穩打」的風格,撐」、精湛,成為成功「誘狼」的「催化劑」。他們的傾力加盟,給影片錦上添花。侯勇飾演的楊成武與高明飾演的程步青,人物性格鮮明,是此片不可或缺的、重量級的「綠葉」。片中楊成武與曾雍雅的對話言簡意賅,楊成武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是開國上將。其時是曾雍雅的上級司令員,二人大多數對話的場景,都會配有主題背景音樂。這音樂使人感動,心潮澎湃,烘托出了二人既是血脈相連的生死戰友,還是情同手足的兄弟。程步青在曾雍雅的勸慰、感染下,擊斃賣國求榮的程有利等人後,率部投誠。此時,程步青與曾雍雅二人的戲,合作得天衣無縫。影片女主角張英的扮演者羅昱焜是一位地地道道的90後,對於她而言,飾演戰爭年代中這樣一位「巾幗英雄」,一定會因為「代溝」增加不少難度,但她卻表現出了張英直率、靈氣、機敏、堅強的人物性格,相信通過她的演繹,一定會激勵更多90後的年輕人對於這段歷史的銘記。影片對曾雍雅張英愛情的處理,沒有旗張鼓噪的烘托,以小見大,於細微中見真情。曾張二人的愛情就像戰地里的一灣清泉,純潔、透明。在這清泉之中,微風漣漪,盪漾著心靈碰撞的同時,卻升騰滿腔的火熱。曾雍雅有著愛情的「溫柔」,當他問到送給張英的禮物是否喜歡時,那簡單的、發自內心的「不喜歡嗎」四個字,透示著俠骨柔情。當曾雍雅抱起犧牲的張英時,沒有一般影劇中的肆意嘶吼、痛哭流涕,只是眼淚在眼眶裡打轉,這種「忍」有胸懷千鈞的厚重,已經無法用任何語言來表達。影片通過畫面的切換和特寫定格,一曲悲壯的融同志、戰友、愛情為一體的交響曲響徹在戰火中。鞏崢對這段戲的處理,深入人心。陸彭是出色的老演員,在影片中扮演兇殘狡佞的阿部規秀,把剛愎自用的「大鬼子」演得活龍活現。影片自始至終都是曾雍雅和阿部規秀「隔空對話」,暗中較勁,巧妙周旋,一邊是侵略者兇殘的剛愎自用,一邊是八路軍首長堅決抗倭的足智多謀誘敵深入,更顯示出每人的個性。演員之間的默契,也是影片的成功之處。鞏崢作為領銜主演,能使整個戲「抱成一團」,「戲足且不過火」,以及影片的緊湊節奏和細節表現到位,這都給影片的藝術性增加了含金量,讓觀眾真切感受到「誘狼」的成功。

任何的藝術作品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誘狼》亦然。影片有點特效會增加觀眾的觀感效果。但是,用多了或是不切實際,那就會適得其反。影片中子彈飛奔直擊目標的特效鏡頭,這些年來已屢見不鮮於影視,無疑給《誘狼》的「真實」增添了「不和諧音符」。原本殺敵激戰,吊人心弦的場面,好似一下子放鬆下來,有娛樂之嫌。但無論如何,些微瑕疵是遮掩不了《誘狼》「英武」全貌的。

篇四:

影片《誘狼》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以經典戰例黃土嶺戰役為背景,重現當年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三支隊支隊長曾雍雅智誘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及其所屬部隊進入我軍包圍圈,最終被我八路軍一舉殲滅的精彩故事。

被稱為日軍"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官至中將,是歷史上我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他所率領過的部隊,幾乎百戰百勝。其人作戰風格殘忍,手下沒有俘虜,他對任何一個作戰時未接到命令而後退的士兵,給予的懲罰都是燒死、分屍,不許其自殺。日軍有針對性的安排阿部規秀對付我八路軍和游擊隊,他的死宣告了日軍這一戰略的失敗,也震驚了整個日本。當時《朝日新聞》以"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報道了阿部規秀被擊斃的戰斗經過。黃土嶺戰役的勝利,再次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所謂神話,展現了八路軍高超的戰術素養,極大地鼓舞了當時全國的抗戰士氣。

看完之後不禁感概萬千,作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青年,我們要熱愛這個歷盡劫難的祖國,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當我們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時,我們應當時刻謹記團結奉獻的抗日精神,不論戰爭或是和平,我們都要很好的發揮下去,萬眾一心,團結奮進。把滿腔愛國之情化為發憤學習和工作的強大動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篇五:

《誘狼》是一部以解放軍少將曾雍雅在抗日戰爭期間的活動為主線,還原著名黃土嶺戰役全景的歷史題材影片。「狼誘子」是男主角曾雍雅的外號,這外號說的是誘惑敵方進入陷阱的人。引誘狡詐日本軍隊的任務艱巨又危險,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狼誘子」沒有過人膽識、謀略是不行的,而曾雍雅就是這樣一個膽略過人的八路軍戰士。但在影片里,主創人員沒有把精力全部用於展示曾雍雅的膽略,在對日軍、國民黨軍隊以及八路軍中的女性軍人描寫方面,也著墨很多,在各方力量之間取得了影像平衡。無論是敵我雙方都拍得有血有肉、真實可信,沒有用貶低敵方的方式處理歷史題材,《誘狼》可謂是良心之作。

在《誘狼》里,日本軍官不傻、日本兵也不傻。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是日本的山地作戰專家,既熟讀《孫子兵法》、精通中國文化,又有極高的西方戰術修養,喜歡咖啡、也喜歡飲茶。阿部規秀1939年晉升為陸軍中將,同年秋天調集軍隊,對晉察冀軍區進行冬季大掃盪,成功包圍了曾雍雅的部隊,若非曾雍雅判斷准確選對了突圍方向,恐怕早已全軍覆沒。在圍剿八路軍的同時,阿部規秀還下令屠殺無辜平民,執行槍決的日軍中有一名新兵,面對行將被射殺的中國人瑟瑟發抖,阿部規秀將這名新兵連人帶槍拖至被處決人跟前,握著他的手、逼著他將刺刀插入了中國人的胸膛,而這一切被張英(羅昱焜飾)看在眼裡。

誘狼觀後感

阿部規秀的形象正是歷史上日軍的真實面貌——既有超高的軍事素養,又冷血殘暴,但日本人也並非生性殘忍、嗜殺,在射殺鮮活的生命時,也會有惻隱之心。一個戰爭機器的產生,需要反復的洗腦,泯滅其人性,所以普通的日本民眾,也是戰爭的犧牲品。《誘狼》里清晰的傳達出了這種觀點,無疑是對戰爭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在影片的結尾處,日軍潰敗,新兵逃命,慌不擇路,正好被八路軍戰士張英撞見,後者荷彈步槍在手,卻給了日本新兵一條生路。正所謂恨有所起、恨有所終,不盲目仇恨、不擴大仇恨,才是完整的正義,才能永葆和平。

影片里的張英不但深明大義,而且能歌善舞、槍法如神,既是曾雍雅的親密戰友,又因為相互欣賞、暗生情愫。張英本是一所高校的校花,為了民族大義投身抗日事業,日軍掃盪時背著傷員躲避日軍;在曾雍雅腦子發熱准備刺殺「叛徒」——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程步青(高明飾)時,及時勸阻(事實證明是誤會一場)。大決戰的前夜,我軍戰士發動了攻心戰術,張英演唱的日本民謠令日軍將帥潸然淚下、軍心大亂,而張英與日軍狙擊手的對決更是驚心動魄、盪氣回腸。《誘狼》這一「巾幗不讓須眉」的女性形象無疑是成功的,在豐滿抗戰影片中女性軍人形象的同時,也讓觀眾看到了軍中兒女內心的真摯情感。

在描繪國民黨軍隊方面,《誘狼》同樣做到了公正客觀、尊重歷史。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民黨軍隊消極抗日,甚至充當偽軍是事實,但《誘狼》沒有將國民黨軍隊全盤否定。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程步青與曾雍雅曾有聯合抗日的兄弟誓約,前者雖不願違背誓約,但又懼怕日本人,只能詐病不參與日軍對八路軍的圍剿,不曾想被侄子奪了權力,部下成了偽軍。待與曾雍雅再次會面時,不僅誠心悔過、堅決抗日,還開槍打死了自己的漢奸侄子,在家國大義面前贖回了尊嚴。雖然國民黨在抗日問題上,有其反復性,但《誘狼》並沒有將人物刻畫臉譜化,如實描繪了國民黨人在人格與人性上的缺陷,肯定了其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決斷。

《誘狼》是一部尊重歷史、忠於歷史的重大歷史題材影片,有力地回擊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游而不擊」的誣言。同樣難能可貴的是,影片能夠尊重電影藝術創作規律,不再一味強調正面人物的人格魅力、人性光輝,而是將所有歷史人物全景展現,將反面人物也還原成人。這樣一群有血有肉戰爭時代的群像,合起來才是完整的歷史。只有最大限度的尊重歷史、還原歷史,才能讓今天未經歷過戰爭的年輕觀眾有所觸動,才能讓更多的人反思歷戰爭,才能更明白今日和平的不易,才能用行動保衛和平。

希望能幫到你,滿意望採納哦。

閱讀全文

與微電影誓約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時代電影圖片句子 瀏覽:619
古裝電影神鵰俠侶場景圖片 瀏覽:651
經典粵語電影magnet 瀏覽:619
香港導演為什麼能拍好主旋律電影 瀏覽:813
哪個女導演的電影票房最高 瀏覽:914
電影空天獵片頭音樂 瀏覽:156
好看的電影英文的要短的老師 瀏覽:647
中文電影有英文名嗎 瀏覽:538
獅子老虎的動漫電影大全 瀏覽:316
女主角叫鬼如玉電影 瀏覽:830
給英文電影配音app 瀏覽:981
韓國一部電影名字很難寫 瀏覽:146
一部喪屍有思想的電影 瀏覽:841
失憶泰國電影 瀏覽:410
張藝興和關曉彤新電影 瀏覽:807
中文電影字幕翻譯歷史 瀏覽:650
歌唱祖國電影觀後感 瀏覽:652
宋小寶電影經典片段完整版 瀏覽:785
十部經典青春勵志電影觀後感 瀏覽:322
哆啦a夢電影大全2016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