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哈利波特7的觀後感
快睡著,敘事多
B. 求《哈利波特》七部的讀後感
哪的老師這么絕,看哈利波特還要寫讀後感
大概就是:我看了哈利波特,很佩服他的勇氣和對朋友的信任,以及他的聰明和做事認真……要向他學習......之類的,
C. 哈利波特7上觀後感
[哈利波特7上觀後感]哈利波特7上觀後感2010-12-23 20:11大致按劇情排列,純屬個人喜好直評,看過原文和電影的人很好懂,不喜誤入1赫敏的一忘皆空很給力,消逝的影像正是對過去的告別,改編成功!2弗農一家為了給影片節省時間匆匆離去,不能接受3伏地魔一身黑色和尚裝在馬爾福雄偉的黑宅子里嘮嘮叨叨,貝姐頭頂鳥巢可能壓力比較大,一直佝著腰在椅子上晃來晃去,馬爾福在面對有人死在眼前時表演得很到位4比爾橫空出世,編劇很神奇的用三句話交待了個全面,十分簡潔到位,但電影中的哈利是第一次知道他和芙蓉在一起,一點都不驚訝哦?麻煩做個表情好嗎?要不說句"沒想到啊"也好5透明胸罩非常沒必要,噱頭而已6金斯萊的民族風能再彪一點兒嗎?首相為啥需要打扮得這么招搖的保鏢啊,生怕別人看不見還是怎麼的啊,我原來幻想的是一個戴耳環打扮得比較搖滾或是嬉皮的黑人7號稱哈7中最盛大場景的7個哈利場景最讓我不解的是馬路大戰,雖然感覺和飆車戲一樣很過癮,但滿大街都是騎著掃帚飛的怪人,*叔叔不管啊?(算我雞蛋里挑骨頭吧)讓人揪心的海德薇飛了一個來回就屎了8金妮為了電影有話題搏出位,裸後背出鏡,更讓人不能忍受的是喬治大咧咧滴出來還不管妹妹被親了(或是親別人了),哈利波特7上觀後感。令人疑惑的是他耳朵里插的是啥啊,體溫計?求解9關於婚禮的准備省略得當,婚禮上芙蓉的女校長出現是亮點,強烈建議羅琳回去改下原著,因為這樣很合情理,還能捎帶腳描寫下海格的小心情10金斯萊"發信息"(用守護神拉嘿嘿)的時候能抓緊點兒時間別啰嗦嗎?那是伏地魔要來了,挑最關鍵的說好吧?11三個人在混亂中趴地上去夠對方手的畫面很讓我感動12赫敏和羅恩牽手睡覺的場景復原的很好,倆人彈鋼琴的那段加入的好到位,一點兒都不突兀13雖然R.A.B.的故事很簡略,但把蒙頓格斯抓回來才是正經,一同回來的多比是亮點,不稍微鋪墊下總覺得電影系列裡一直被省略的多比之後在馬爾福家出現很突兀,觀後感《哈利波特7上觀後感》。另外那張烏姆里奇的舊報紙是亮點,一下想起第五部了14喝下復方湯劑後那仨演員表演得很到位,但是演赫敏內大姐您肩膀能稍微放鬆下嗎?一直端著不累啊。另外沖廁所的過程要演那麼久嗎?15魔法部建的好雄偉,基本符合原著描述,贊一個!16誘餌炸彈的爆炸過程很給力,比原著表現得更詳細17攝魂怪們的表現一如既往很讓人震撼,不過話說烏姆里奇也能變出守護神這事兒讓我一直很好奇的是:她最快樂的事兒是什麼呢?難道是幻想某一天地球上只有純血統巫師?求解18闖入魔法部這么緊張的時候羅恩還是有點兒犯迷糊,一會兒擔心自己的老婆(黑暗中大家笑出了聲)、一會兒不認識變形後的哈利、一會兒被"老婆"親,算是忙中帶閑的讓觀眾輕松不少19三人逃出魔法部時追他們的那巫師亞克斯利非常亮點,每揮一下魔杖都那麼有力度,姿勢非常帥氣20羅恩受傷躺在地上,赫敏施保護咒的時候,拜託哈利別只跪在你哥們兒身邊好嗎?幫忙把羅恩裸在外面的胸膛蓋一下好嗎?看著好冷哦21受傷的羅恩愛聽廣播這件事兒改編的好棒,持續不斷的死亡遇害名單彌漫著一種哀傷的氣氛,另外還簡潔地透露了很多關鍵情節--例如斯內普當上了校長22我死活不相信哈利會對赫敏說:"就算我再喜歡你也別用香水了。"23哈赫跳舞那段雖然不合理,但是艾瑪的表演太到位了,那眼神和表情把赫敏怎麼都高興不起來的心事表現無遺24回到戈德里克山谷時,我一直吶喊:"快把隱形衣穿起來啊孩子,有壞人。"雖然我理解導演怕減少演員的鏡頭堅決不讓他們服用復方湯劑,但出於安全考慮,咱能把不離身的隱形衣套上嗎?25巴希達女士的臉是不是有點兒太健康粗壯拉?我原來幻想的是一個干癟的老太太臉,牙齒都掉光了臉凹了進去26雖然知道納吉尼會出現,但它在熒幕上活蹦亂跳的橫沖直撞還是嚇了我一跳,影片亮點27赫敏太可愛了,不小心弄壞了哈利的魔杖還藏在屁股底下?〔哈利波特7上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D. 愛就是力量--《哈利波特七》影片觀後感
[愛就是力量--《哈利波特七》影片觀後感]給彼此肩膀,給彼此信任,愛就是力量--《哈利波特七》影片觀後感。他們一路攙扶著走過了風風雨雨,在原本荒蕪的歲月里,播撒下愛的種子。三人行,這樣讓人感慨的友誼。--思源題記十年的陪伴,這本書終於畫上了句點,電影也拍到了最後一部。七部電影,每一部華納都傾注了巨大的心血,用完美的技術讓我們能夠真實的徜徉在魔法世界中,去身臨其境的感受視覺與聽覺的強大沖擊。但同時,每一部電影都沒有偏離那個在書中反復出現的主題:"愛就是力量"。哈利的父母,用愛保護了哈利的生命,所以才會有整個故事。愛在這部電影里有著寬泛的內涵,師生情,愛情,友情,對團隊的忠誠,敢於接受挑戰的勇氣,都是愛的外延體現。師生情鄧布利多從哈利進入霍格沃茨以後就給哈利無微不至的呵護與引導,他面對孩子一樣的哈利,慈愛的目光讓觀眾們印象深刻。似乎鄧布利多就是光明與希望的化身,可到了決戰來臨的時刻,他卻選擇用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去拯救正義。讓人落淚的不僅僅是他的離開,還有他離開世界後卻依然對哈利的關懷,他依舊用各種方式給哈利留下很多隱蔽的線索,他依舊是那個讓哈利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去選擇勇敢地站起來的人。電影中,哈利無數次面對悼念鄧布利多的報紙發呆,他們之間這樣的一份愛,沉甸甸的讓人動容。友情&愛情哈利,羅恩,赫敏的三人行,也是書中的主線。十年,很多讀者和三個主角一起成長,觀後感《愛就是力量--《哈利波特七》影片觀後感》。三個人一路風雨兼程卻無怨無悔,總是互相鼓勵、互相依賴。他們都不是完美的,但他們都能認識到自己和對方的優缺點,他們都真誠的為朋友付出著。影片中,羅恩和赫敏的感情越來越清晰,羅恩偶爾也會吃哈利的醋,會有嫉妒,但是還是在關鍵的時候選擇為朋友挺身而出,還是牽掛著朋友的安慰,還是在看到哈利安全返回的時候給他一個釋懷的擁抱。赫敏,這個極其聰穎的姑娘,守護著哈利,寸步不離,面對羅恩的質疑,她雖然痛苦,但依然堅定的陪在哈利身邊,一起去面對未知的困難,即使承受了殘酷的折磨,也咬著牙關。這樣的友誼,讓人歆羨又感慨。有了這樣的陪伴,再難的路,再黑的夜,他們也能牽著手走過。忠誠愛能感化一個人,能讓一個人學會忠誠,鄧布利多做到了。他用溫暖和信任,給了斯內普一個全新的人生。雖然斯內普不得不親手殺了他,但還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做著危險的間諜工作,這是斯內普的忠誠。鳳凰社的每個成員都是這樣,他們都能為了捍衛正義而勇敢的沖在最前面,他們都覺得為了團隊獻身忠誠的最高境界。書中,邪惡與正義的對比是那樣的鮮明。我們看得到伏地魔的邪惡、貪婪、自私,也看得到哈利的善良、忠誠、勇敢。死亡聖器只是一個書中特定的符號,真正讓哈利無敵的,不是他頭上那道疤,不是他手中那個和伏地魔配對的魔杖,不是他高超的魔法能力,而是鄧布利多教給他的--愛,這就是力量。伏地魔永遠無法明白自己總是失手的原因,和正義作戰,不可能會有勝利的結局。魔法世界虛構的,可是道理是真實鮮明的。行走在茫茫人海中,人們都在遺忘中銘記著,又同時在銘記中遺忘著,可是無論怎樣,我們要記得用愛去溫暖彼此的心,去提醒彼此記得傳遞心中的愛。認真的對待每一份友誼,忠誠的為團隊而服務。愛,就是力量,心中有愛,註定所向披靡。(思源發表於湘江文苑)()〔愛就是力量--《哈利波特七》影片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E. 《哈利波特》7(下)觀後感
[《哈利波特》7(下)觀後感]《哈利波特》7(下)觀後感告訴大家,我可是個哈迷,哈利波特的終結篇我怎麼會錯過呢?今天早上,高陳椏葳給我打電話,說約我去看電影,我呢,當然答應了,《哈利波特》7(下)觀後感。我們約五點在披薩王集合,我一下車,就看見高陳椏葳向我跑來,隨即,我們倆就跑進餐廳里了,吃完飯,我們就馬不停蹄的往電影院里趕,生怕一個不小心就錯過了開頭。過了五分鍾左右,我們期待已久的哈利波特終於開始了。一上來,就是海龜頭的伏地魔拿著從阿不思?鄧布利多那裡偷來的魔杖,朝天一直,觀後感《《哈利波特》7(下)觀後感》。而貝殼小屋裡的哈利,赫敏,羅恩也在努力完成鄧布利多教授的任務:尋找魂器。他們在貝拉特里克斯(小天狼星布萊克的堂姐)的金庫里得到了第5個魂器,還在霍格沃茨拉文克勞里找到失蹤了幾百年的冠冕,打敗了馬爾福,還碰到了鄧布利多軍隊的隊員們,裡面我最喜歡納威·隆巴頓和瘋丫頭盧娜。最後,納威勇敢的殺了伏地魔的那條被他注入魂器的蛇,而赫敏和羅恩也一起毀滅了金杯…伏地魔的接骨木魔杖也沒發揮作用,(因為是馬爾福抽走了鄧布利多的魔杖,又是哈利打敗了馬爾福,所以哈利才是接骨木魔杖的主人。)倒是哈利的一句"除你魔杖"讓接骨木魔杖在空中轉了一個圈,伏地魔碰巧被他自己的"阿瓦達索命"反噬到自己的身上了。從此就沒有伏地魔了。(把湯姆?里德爾的英文反過來拼就是伏地魔。)要是再說,就是19年的事了。
〔《哈利波特》7(下)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F. 「「哈利波特七」觀後感」
[「「哈利波特七」觀後感」]
「哈利波特七」的下部也看掉了,感覺比上部要好一點,不喜歡上部那種復雜的三角戀關系,下部更講魔幻的角逐,一直不是很清楚哈利波特裡面的人物,也沒看懂那些魔法,不過效果還可以啦,既然都不懂,於是就不需要用太多大腦,尤其是知道反正都是假的的時候,就不會去苛責這個太假了之類的事兒,所以看電影時可能真的能更加輕松自在,這是不同於看台劇時那種邊看邊說假的那種……「「史上最貴之紀錄片」海洋觀後感」
/blog_7b8d8c6d0100werx.html
「「加勒比海盜」觀後感」
/blog_7ca016360100tiqr.html
「「功夫熊貓」觀後感方怡兒」
/blog_5f92fb050100w9t7.html
「「兒女冤家」觀後感」
/blog_7c91b4640100t01s.html
〔「「哈利波特七」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G. 《哈利波特》7下觀後感
[《哈利波特》7下觀後感]昨天,終於看了《哈7下》了,《哈利波特》7下觀後感。多年的夙願啊,從初中開始看第一部魔法石開始,一直到今年2011年,快接近10年了,終於有個終了。那時候,我還小,歐萊雅粉底液,只覺得咒語好稀奇,只覺得會飛的掃帚太童話了,大愛啊。那時候的哈利、赫敏、羅恩都是很可愛的小孩子,讓人沒辦法不去喜歡啊,可是當他們長大了,我發現有些東西難接受了。比如,哈利並沒有成為一個高大英俊的帥小伙,中華立領服飾。又比如羅恩,成了一個胖子。倒是赫敏,這小姑娘是越長越標致,真真漂亮,雖然她最後選擇了羅恩,但是總歸來說還是比較靠譜的。J.K.羅琳真是一個神奇的人,她可以有這么天馬行空的思想,當然可能勝於她的人還是很多的,但是之於魔法這一板塊,估計沒人可以超越她的《哈利波特》吧。說句稍微矯情的話,她給我的年少時光帶來了很多期待。似乎,每次《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上映後就有一種心情,那就是找時間看下,這是一種習慣,差不多10年的習慣。《哈利波特》你最喜歡誰?我最喜歡第一、二部的鄧布利多,多慈祥的老爺爺,是理查德?哈里斯演的,觀後感《《哈利波特》7下觀後感》。話說,還有個可愛的小插曲:理查德?哈里斯開始並沒有同意扮演阿不思鄧布利多。他11歲的孫女威脅說,他不演就再也不和他說話。他這才同意參演。於是,有了這個善良睿智慈愛偉大的霍格沃茲的校長,雖然他2002年就去世了,可是我是不會忘記最開始的鄧布利多的。後面的飾演者其實演的比較不錯的,但是人是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會比較看好最初讓你覺得好的。《哈利波特》誰最讓你感動?我說斯內普會不會有點變態。其實女孩子可能感動的點很簡單,那就是至死不渝的愛情。斯內普愛著哈利的媽媽莉莉,她嫁人了也好,生孩子了也好,死了也好。他一直愛著,他說:ALWAYS。雖然莉莉和詹姆斯都死了,可是他會無條件的永遠保護莉莉的孩子,歐萊雅粉底液價格,也就是哈利,那個有著莉莉眼睛的男孩。或許,能看著莉莉的眼睛對他來說是一種幸福,可那雙眼睛卻長在他的情敵詹姆斯的兒子上,他又很痛苦。斯內普是一個挺讓人糾結的人,一開始直覺他是壞人,因為他對哈利很壞,然後後來發現他一直在保護哈利,於是,他是個好人。可是,他又殺了鄧布利多,於是,他又是壞人。可是最後才知道,原來他是間諜,他不得不殺了鄧布利多,甚至是鄧布利多提議的,他是為了偉大的世界和平而做壞人的,最後被那條惡心的蛇弄死了,他用他的淚水讓哈利明白了他的一生。說實話,看著那段鏡頭,我感動了,悲從中來。他臨時之時,對哈利說:LOOK AT ME。他選擇在死之前,再看一眼與最愛的女人一樣的眼睛,好吧,太煽情了。〔《哈利波特》7下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H. 求哈利波特7觀後感~!!!
原文地址:http://www.hoolee8.com/thread-143477-1-1.html
[非喜勿入!嚴重劇透]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觀影後評述
這是我第一次有幸能夠參加電影零點首映前的媒體映,各種激動。
這也是我第一次寫影評
電影的整體感覺非常精彩,亮點眾多,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完成了原著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戲份。從整體上講,情節緊湊,敘事清晰,能夠將復雜的原著情節盡可能清楚易懂的展現出來。但是如果沒有讀過原著,對於很多情節理解起來還是會有障礙。當然,這不是電影本身的問題,而確實是原書情節過於復雜導致的。
首先,影片開場就是一個很大的亮點,通過分別展現三人組踏上征途前的准備營造了壓抑的基調。其中,德思禮一家搬出女貞路的情節是書中花一定篇幅描述的,但是電影一筆帶過了。甚至沒有出現佩妮姨媽的鏡頭(我印象里也沒有達利的鏡頭)。對於哈利收拾行李回憶過去的內容也是同樣一筆帶過,只是特寫了小天狼星留下的雙面鏡碎片和筆記本上RAB的縮寫。鑒於電影第五部對於雙面鏡沒有任何交代,所以這里難免會產生疑問。正向原著里描述的,哈利在碎片中好像看到了鄧布利多(阿不福思)的眼睛。書中情節復雜眾多,為了突出重點,這里的刪改是合理的。只是作為德思禮一家在哈利波特系列裡的謝幕,少了佩妮姨媽的祝福和達利的泯恩仇,總覺得對哈利缺了些什麼。當然,對於主體結構,這是微不足道的細節問題,忽略是合理的。
電影開頭最成功的修改是對原著中沒有做詳細描述的赫敏給麻瓜父母修改記憶的片段,讓我一開始就被深深感動了。艾瑪強大的氣場和充滿感情的表演,讓這場短短十幾秒鍾的戲非常的感人。與原著中暗指的「修改記憶」不同的是,電影中赫敏使用了在第二部中出現的「以往皆空」。從洛哈特教授的各種經歷來看,這個咒語的效果是不能被修復的。所以按照電影的邏輯,赫敏的父母再也不會知道有赫敏這個女兒。片頭出,形單影只的赫敏獨自一人含淚走出家門,走上空無一人的街道,讓人不由得產生了深刻的共鳴。至於羅恩,站在第六部里被食死徒攻擊過的陋居門外望向遠處,表現了對未來的迷茫。也算是對之後的一個小小的感情上的伏筆吧。
之後鏡頭轉移到了馬爾福庄園。斯內普和貝拉延續了之前一貫的風格,單單是氣場就足夠讓人鎮住膜拜,這一段基本還原了原著的內容,以麻瓜研究課教師的死和納吉尼張開血口的慎人沖向銀幕結束,請心臟不好的人做好心理准備。
接下來的情節對應「七個波特」這一章,也是影片開始後一掃陰霾氣氛的轉折點。拍攝的非常有喜感,和之前的情節有了鮮明的對比。這里,我們看到了久違的,本應該在第六部出現的比爾韋斯萊,台詞里交代了他被狼人咬傷的情況。芙蓉緊隨其後,依舊不怎麼好看。本該在第五部就出現的蒙頓格斯,這里也出場了,跟我想像中的有不小的差距。七個波特展現各自原型的性格特點,表演的非常稱道。尤其是哈利帶胸罩模仿芙蓉的橋段,雙胞胎兄弟調侃的橋段,讓人記憶深刻。在出門的時候,電影較原著的改變在於哈利在女貞路家門口放飛了海德薇。這也是一個成功的改變,一方面,讓之後的空戰中海德薇回歸然後被咒語擊中的場面更加有效果,另一方面,海德薇在空戰中的回歸暴露了真實哈利的位置這一點也合情合理。海德薇的死確實讓人心裡重重的一陣,作為這只從第一部起就飽受喜愛的貓頭鷹的謝幕,算是達到了預定的效果。有趣的是,擊中海德薇的食死徒在射殺了海德薇之後停止了對真哈利的追擊。這里,恐怕有明顯的暗示,此人是斯內普。從而這是與原著有出入的改變,因為原著中斯內普追逐的應該是喬治扮演的哈利。其餘情節與原著一致。空戰場面比較炫目,特技效果很好。
在婚禮進行前,按照原著,電影展現了魔法部長宣讀鄧布利多遺囑,三人組獲得遺物的環節。有趣的是,電影中把原著提及的魔法部推遲了遺囑執行的時間以充分的檢查這三件遺物的作用,以及三人組對魔法部長的負面情緒等內容做了刪除,以魔法部長一句:他太強大了,你不能一個人戰斗(大意)結束,樹立了新部長的正面的政客形象。
婚禮上沒有看到維克多克魯姆,我感到稍稍有些遺憾其餘內容中規中矩,食死徒來襲,幻影移形,咖啡店攻擊。電影對於原著的另一個修改在於,這里三人組決定洗去食死徒的記憶。從而,赫敏回想起了對父母做的事情。一時,相同的壓抑情緒加上身邊隨時可能的襲擊,讓赫敏百感交集。
由於電影第五部,小天狼星死後,沒有任何對於格里莫廣場13號、克利切歸屬的交代,而克利切在第五部中出現的時間又只有短短的一瞬。對於沒有看過系列小說的觀眾,三人組來到格里莫廣場13號就顯得非常突兀,對於他們和克利切的對話,克利切服從主人哈利的命令等,就難免缺乏邏輯上的支持。當然,這不影響觀影。在影片中,展現了小天狼星房間里的凌亂,但是沒有鏡頭展示原著中花大量力氣描寫的房間里那張撕成兩半隻剩一半的合影,莉莉的信等等在下部講述斯內普過去的故事時有關的細節。
接下來,三人組勇闖魔法部。個人認為,這三位魔法部成員的演技是可圈可點的。三位路人甲對三人組性格舉止的模仿惟妙惟肖,非常成功。為了更強的戲劇張力,影片中,三人組復方湯劑的延長時間被極大的縮短了,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效果也很不過。而那位混血女巫師和服用過復方湯劑的羅恩的擁吻,也讓人在壓抑緊張的情節中笑了出來。強到魂器,逃跑,被亞歷克斯追逐,幻影移形到格里莫廣場,再幻影移形到野外,羅恩分體重傷。
三人組踏上了逃亡的生活基本遵照了原著,羅恩和另兩人的沖突醞釀充分,各種表現他的不爽,各種哈赫微微的小曖昧。按照原著,羅恩出走之後,哈赫來到了高錐克山谷,拜訪了哈利父母的墳墓、遭到破壞的舊宅。影片沒有特寫那句經典的鄧布利多式的墓誌銘,也沒有任何鏡頭展現鄧布利多母親和女兒的墳墓,不知道將來講述鄧布利多在高錐克山谷的故事的時候怎麼辦。影片也沒有展現原著中提到的哈利父母舊宅門前那些鼓勵哈利的話語,而是直接接到了納吉尼裝扮的巴希達的橋段。個人非常喜歡這個片段。在非常忠實的反應了原著的同時,很符合我想像中的巴希達的形象和場景。只是沒有了書中伏地魔感到,兩人在伏地魔眼前消失的細節。另外,納吉尼攻擊哈利的時候,打穿了牆壁。哈利進入的房間正是一間嬰兒房。想到不遠處那件在17年前被毀滅的嬰兒房,這里不得不嘆服椰子對細節的把握非常到位。強烈的攻擊和嬰兒房的對比也很強烈。稍做一提的是,羅恩走後,哈利為了幫助心情低落的赫敏,有一段兩人和著收音機的節奏共舞的情節,在我看來微微有些囧,但是站在歐美文化的角度,這里杜撰還是合理的。
之後,影片稍作銜接就轉到了迪安森林這一段。個人很習慣這只守護神的造型,無可挑剔。找寶劍、跳水、被掛墜鏈窒息,羅恩相救,取得寶劍、打開掛墜盒。這些都很忠實原著。亮點在於打開掛墜盒之後的特技效果。與原著中蛇形的哈利和赫敏交纏在一起不同,掛墜盒裡出來了一個非常巨大的怪物,形似巨大的蜘蛛,然後變出了許多蜘蛛折磨羅恩,然後從黑色的迷霧中走出了夢幻化了的哈赫,在一段與原著相同的台詞之後,我們看到了魂器中的哈赫兩秒鍾的一段有迷霧纏繞的全裸激情戲。可能電影公映後很多哈迷都會抨擊這個場景嚴重背離了他們的預想。但是我覺得,站在羅恩的角度,這的確是他最最害怕在他出走後發生的事情,所以這個改變時合理的,也是很有效果的。正是這個刺激最終刺激了羅恩終於出手毀掉了魂器。這里,我認為表現的非常好。
之後他們拜訪盧娜的父親,談到《三兄弟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原著中的這段對話「『There were once three brothers who were traveling along a lonely, winding road at twilight –』「
「Midnight, our mum always told us,「 said Ron, who had stretched out, arms behind his head, to listen. Hermione shot him a look of annoyance.
「Sorry, I just think it』s a bit spookier if it』s midnight!」 said Ron.
被完完全全的搬上了熒幕,調侃《暮光之城》的目的非常明確。三兄弟的傳說被一字不差的以赫敏敘述,畫面為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動畫配合的很好。不過在這一段最後,省去了赫敏像食死徒展示哈利確實在的這個小細節。
三人幻影移形後馬上落入了搜捕隊的手中,並被帶到了馬爾福庄園。個人對這段最深刻的感覺是發展的太快了。從被抓、貝拉折磨赫敏、地窖里的對話什麼的,都感覺發生的很快。這里再次出現了對原著的改編。在原著中,小矮星彼得是因為對哈利的一絲憐憫之情而被伏地魔賜給他的銀色假肢卡住喉嚨窒息而死的。而在電影中,是被多比從後面擊昏的(生死不明)。最為曾經的主角,蟲尾巴的這個結局多少讓我有些意外。當然,對於沒有讀過書的觀眾,再去談第四部里的蟲尾巴獻手、伏地魔造手、背叛什麼的,實在是太過於復雜了,而且蟲尾巴在第七部確實只是個醬油角色。只是想到,鄧布利多曾經說過,蟲尾巴會有悔過的那一天。從而對蟲尾巴的性格塑造上,在第三部的基礎上,缺失了這最後的一筆。畢竟,蟲尾巴的死,標志著哈利父輩的恩怨的最後了結,所以,對我來說,算是一個遺憾。馬爾福的魔杖被哈利強奪這個重要細節被突出的特寫出來了。
至於多比的葬禮,稍稍有些低於我的預期。但是仍然很感人。只是我希望的可能從篇幅上更長,而且還有那句畫龍點睛的墓誌銘:這里安葬著多比——一個自由的家養小精靈。
影片結束與伏地魔在霍格沃茲黑湖的中心掘開鄧布利多的墳墓獲得老魔杖。
作為終結篇的上部,影片完全忽略了三人組逃亡期間霍格沃茲發生的故事,表現在「波特聊望台」廣播的完全忽略。另外,哈利和盧平教授、盧平和唐克斯的橋段被完全省略。可能是為了下部內容的充實和敘事的方便,麗塔書中關於鄧布利多的生平與謊言的全部內容都在上部被完全省略掉,沒有讀過書的觀眾不知道格林德沃到底是何許人也,他為什麼被關在監獄終老,為什麼要偷老魔杖。上部圍繞著三人組逃亡的主線和伏地魔尋找老魔杖的副線進行,敘事方式簡單易懂清晰。
這里,我個人一個可以接受但很不爽的改編,是當伏地魔來到格林德沃在押的監獄里的對白。在原著中,
「你來了。我想你會來的……總有一天。但是你此行毫無意義。我從沒擁有過它。」
「殺了我吧,伏地魔,我很高興去死!但是我的死不會帶來你所尋找的東西……有很多東西你不明白……」
「殺了我吧!你不會贏的,你不可能贏的!那根魔杖決不會,永遠不會是你的——」
哈利在「國王十字站台」向鄧布利多暗示了,格林德沃之所以這么說也許是為了保護鄧布利多的墳墓。
但在電影中,導演對格林德沃做了明顯的醜化,變成了憎恨鄧布利多的語氣,並為了求生而主動告訴伏地魔老魔杖的下落。這與他和鄧布利多在原著中的情感是有明顯出入的。考慮到兩人的同性戀經歷,按照原著推測,哈利在「瀕死狀態下」對鄧布利多的暗示是正確的,格林德沃之所以這么說是為了保護鄧布利多的墳墓,並且,雖然各種悲劇發生,各種戰爭爆發,格林格沃心中卻一直是愛著鄧布利多的。
配樂方面我不想說太多,總的來說,我個人感覺沒有威廉姆斯配的好。而且在上部的配樂中基本上拋棄了前六部熟悉的主題。
I. 電影《哈利波特7(下)》觀後感,急!
影片開頭是斯內普深邃的望著遠方,想著接下來他要被蟒蛇咬死,很悲涼。
我讀過哈利波特7這本書,今天在看看這部電影,覺得有過之而無不及,畫面非常細膩,故事也十分緊湊。而對於3D視覺的震撼,只在短短的幾個場景中才能體會得到,無論如何,這部史詩般的電影給予的享受是無與倫比的!
當哈利他們3人騎著龍逃出金庫,飛翔在藍天的時候,那個場景很美、這也許就是戰爭前的寧靜;當哈利他們重返霍格沃茲與學生老師們重逢時,我感覺希望來了,戰爭也來了;當學生、石墩守衛、老師們同食死族、巨人、蜘蛛、伏地魔奮勇戰斗時,當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時,我感覺這十年的魔法生涯即將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當斯內普的眼淚被放進冥想盆,當他的那心酸的回憶展現在哈利的面前,同時也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時,我們都被感動了,這是斯內普執著的愛、就像我們對哈利波特的愛一樣;當哈利波特清楚自己必須死時,當他抱著伏地魔跳下高樓時,當他和伏地魔在空中相互掙扎、抵抗時,我看見了這個大男孩的努力,他從小男孩到如今滿是鬍子的大男人,他努力了十年,我們也在背後支持了他十年;當伏地魔被哈利擊中,當伏地魔的身體似紙片一樣的四處飄散,化作黑煙,我明白我們這十年的等待、努力、共同經歷終於換來了這場勝利;當哈利把接骨魔杖扔向懸崖,當哈利、赫敏、羅恩三人一起眺望遠方時,那時候的感受,是一起經歷十年最終換來成果的感受。
影片的結尾,是美好的結局,是新一代年輕的魔法師,哈利的孩子、赫敏的孩子……這些年終的魔法師載著父母們的期望駛向遠方。最終,影片定格在了那個熟悉的9又4分之3站台,我看到這里,看到哈利波特的最後一幕,感慨良多,我清楚的明白,我們這10年的等待是有價值的!
影片中有太多的「當……時」讓我感慨,這是因為我們大家同哈利度過了整整十年,與其說我們見證了哈利的蛻變,不如說哈利見證了我們的成長。
哈利波特,陪伴了我們走過許多歲月,讓我們領略到了另一個魔法世界的神奇,讓我的生活多了一個值得等待的等待,哈利波特,不管你是否已畫下了句號,我們永遠都是你忠實的支持者,哈利波特,我們愛你,作為麻瓜的我們,依然愛著你這個魔法世界的哈利波特。
你永遠在我們心中,不容忘卻 。
朋友,你說,哈利波特還會繼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