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黨偉業觀後感300字
影片《建黨偉業》是一部重現辛亥革命後到中國共產黨正式建黨這十餘年時間裡面發生的偶然或者必然之歷史事件的恢宏巨制電影作品,同樣也是一部絕對官方政治色彩的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的文獻紀錄片。它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和修飾,客觀、真實就好。
影片《建黨偉業》給我留下比較深的印象之橋段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片尾代表們在紅船上開完會以後站起來合唱著《國際歌》時,大家的眼睛都是噙滿著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炯炯眼神!還有就是劉德華飾演的蔡鍔在火車站告別小鳳仙時的那句「七尺男兒」的經典對白。
影片《建黨偉業》裡面著重渲染了一下毛主席和楊開慧的情感故事。我以為,這也是出於對毛主席和楊開慧的崇敬和仰望之情使然。兩人簡單結婚,當晚並肩坐在床頭有些經典的對白。歷史證明,楊開慧同志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13名代表,五十多位黨員,星星之火,終成燎原;90年艱苦輝煌,60餘年國運昌隆,氣壯山河,聲震寰宇!90年前,中國共產黨為黑暗的中國點起了一盞明燈,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後,《建黨偉業》追本溯源,去尋找和講述光明源頭的故事。
120分鍾時長的歷史大片,我區區百餘字還不能囊括和表述。如果有機會的話,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夠走進影院去細心品味和重溫那段歷史,使我們不斷前進的步伐變得更加堅定和鏗鏘有力!
B. 建黨偉業觀後感100字
「建黨偉業」觀後感
——慶祝建黨九十周年
穿越血與火的歷史煙雲,歷經建設與改革的風雨洗禮,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迎來了她90歲的生日。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共同為黨,我們共同的母親祝福——生日快樂!
憶往昔崢嶸歲月,百年史浸滿多少屈辱的淚水,數十年抗爭又流盡了多少中華兒女熱血滿腔。九十年前,一艘嘉興市南湖上的紅船從黎明中駛來,中國革命放射出第一縷絢麗的曙光。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航向。黨以七月的名義,呼喚八月的南昌風暴,呼喚秋天的井岡星火,呼喚長矛、大刀和紅纓槍。九十年風雨兼程,說不盡的坎坷滄桑;九十年風雲巨變,道不完的偉業輝煌!忘不了,太行山下抗日的烽火,忘不了,微山湖畔的凱歌嘹亮。在無數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黨旗上,翻卷著的是推翻舊社會、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怒濤,流淌著的是為保衛祖國而澎湃的血浪。九十年,是黨帶領我們斬關奪隘,歷盡風險奪取勝利;九十年,是黨帶領我們艱苦奮斗,建設家園,奔向小康。
我,生在紅旗下,沐浴著黨的雨露,度過幸福的童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走進知識的海洋,黨把我從一個無知的孩童,培養成為一名XX工作者。在孩提時代,我心目中的黨是神聖而偉大,可親又可愛。我學會唱的第一支歌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支歌伴隨我長大,並隨著歲月的流逝,我越來越能理解其深刻的內涵。當我從一名少先隊員成為一名共青團員時,共產主義成為我的理想信仰,她猶如心靈的翅膀,催我奮進。加入共產黨成為我的人生路標,她猶如夜航的明燈、天空的星鬥引導我走向理想的彼岸。我默默地為之努力,我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涓流,無以成江河"。只有信仰,能使生命充滿意義,唯有奮斗,才使生活更加充實。
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的預備黨員,我無比激動,無比自豪。因為我知道在這片充滿青春活力的土地上涌現出無數個黨的優秀兒女,留下過無數個讓人敬仰的事跡!我知道有個「拚命三郎」,把一切語言都變成了行動——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之所以引起轟動,引起廣大黨員幹部的熱議,正是因為XXX同志一輩子始終如一地踐行黨的理想信念,一輩子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能把理想信念執著地寫在工作中,寫在退休後的綠色山林里。正是這些黨的優秀兒女義無反顧,大公無私,捨生取黨義的精神使百善日月變新天。是他們帶領百善從單薄走向厚實,從年輕走向成熟,不斷鑄造出輝煌。
此刻起,我就象一滴水融入了長江、大河,去奔向浩翰的大海。在黨,在百善的大集體中奮斗,心靈獲得充實,生命變得更有價值。在這個優秀分子輩出的海洋里,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我因追求進步而來,是為追求進步才來。裹足不前就意味著落後,落後就意味著被淘汰,唯有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C. 求300字《建黨偉業》觀後感
觀《建黨偉業》有感 在項目領導的組織下我有幸觀看了六月全國各地熱映的紅色電影《建黨偉 業》。影片講述了辛亥革命後到 1921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 與風雲人物,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張國燾、周恩來等第一批中國共 產黨員為中心,他們擔負重任、立志救國,他們有著強烈的歷史使命感,表現出 非凡的才能。正是這樣一批先進人士聚集在共產黨的旗幟之下,給中國革命帶來 了希望,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曙光。 1915 年德國軍隊在中國山東戰敗,日本帝國主義抓住中國政府的軟弱以及 袁世凱稱帝的心理,依然不顧中國政府中立的身份,以武力威脅向中國政府提出 了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意欲獨佔中國的領土權益。袁世凱為了一己私利,竟秘 密接受了喪國辱權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消息傳出以後中華兒女憤怒了, 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護國運動,當看到假意擁護袁世凱的蔡鍔將軍、為國為己、舍 小我保大我,帶病出征的那種捨生忘死的精神而感動,當見到在槍林彈中捨生忘 死地拼殺,我們能深深的感受到一代偉人為國為民的赤膽忠心。 影片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以戰勝國身份應邀參加了「議和會議」 在會議中中國代表提出廢除外國在在中國的的勢力范圍, 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 和取消「二十一條約」等正義要求,巴黎議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的身份,拒 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當我 們聽到中方代表顧維鈞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時說的那些話:「尊敬的各 位代表:你們憑什麼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我很憤怒!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 這沉痛的一天!」是的我們憤怒了中華四萬萬個男女同胞們憤怒了,這正體現出 「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的真諦!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群情激憤, 久積在中國人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了,尤其是當代學生和青年他 們首先站起來,火燒趙家樓,在共產主義者的領導下,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足 以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五四運動」, 一聲聲「保衛主權」、「還我青島」喊 得氣壯山河,雄壯有力,慷慨激昂,令人熱血沸騰!那轟轟烈烈的場面,足以感 動每一個觀眾,讓人為之動容,為之雀躍,為之自豪不已。 記得片尾,12 位來自於全國各地的共產黨員代表們在紅船上開完會以後, 站起來合唱 《國際歌》 時, 大家的眼睛都噙滿著幸福淚水, 他們的雙眸炯炯有神, 充滿著對祖國美好未來的殷切希望,令人振奮與感動。正是這批年輕人,肩負著 救亡圖存、改寫歷史的大任,他們用青春與熱血描繪出了新生的中國,譜寫了一 曲瑰偉壯麗的文明之歌,開創了中國歷史新的篇章。 有句歌詞:「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對黨最朴實的寫照。作為 一名有志青年,忠於黨,服務於人民,報效國家,是我們的一生不變的追求。因 此,我們要志存高遠而腳踏實地,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更好地承擔起時代和歷 史賦予我們的重任,為祖國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D. 建黨偉業觀後感400字
《建黨偉業》觀後感
閉上眼睛,浮現的都是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展現出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畫面。
是啊,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國大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作為當代的學生,我們有無限的自由,可這些自由是誰贏取的呢,是黨。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我們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美好的時代下,不用呼吸戰火彌漫的空氣,只需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下,不需要擔憂吃了上頓沒下頓,只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需要擔慮半夜敵人入侵,只需安然入睡。中國已經從落後走向繁榮。
就從食物上來說,以前人們只要能吃飽就很滿足了,不像現在都講究營養平衡。以前人們衣服只求穿暖,現在只有時尚才是「真理」。90年來,我國經濟在不斷增長,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
《建黨偉業》里解放上海,解放軍累了,沒有占民宅,整體睡在馬路上。我看到了,看到了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百姓最親的親人——中國解放軍。當毛主席在天安廣場向人民宣告共產黨的勝利時,同時也預示了中國人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新王朝,我們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它是由無數共產黨用鮮血換來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靠的就是黨。所以讓我們張開翅膀,向廣闊天空飛去,為未來打拚,為祖國爭光!!!
E. 建黨偉業300-400字觀後感原創
《建黨偉業》觀後感
閉上眼睛,浮現的都是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展現出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畫面。
是啊,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作為當代的學生,我們有無限的自由,可這些自由是誰贏取的呢,是黨。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我們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美好的時代下,不用呼吸戰火彌漫的空氣,只需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下,不需要擔憂吃了上頓沒下頓,只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需要擔慮半夜敵人入侵,只需安然入睡。中國已經從落後走向繁榮。
就從食物上來說,以前人們只要能吃飽就很滿足了,不像現在都講究營養平衡。以前人們衣服只求穿暖,現在只有時尚才是「真理」。90年來,我國經濟在不斷增長,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
《建黨偉業》里解放上海,解放軍累了,沒有占民宅,整體睡在馬路上。我看到了,看到了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百姓最親的親人——中國解放軍。當毛主席在天安廣場向人民宣告共產黨的勝利時,同時也預示了中國人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新王朝,我們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它是由無數共產黨用鮮血換來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靠的就是黨。所以讓我們張開翅膀,向廣闊天空飛去,為未來打拚,為祖國爭光!!!
F. 建黨偉業讀後感
《建黨偉業》講述從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全片分為幾個段落,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張國燾、周恩來、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中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前半部分講孫文等革命者建立國民黨,與袁世凱爭斗的情形;後半部分敘述巴黎和會引發的「五四」運動,布爾什維克的種子經由李大釗、陳獨秀引入中國,終於生根發芽,最終在嘉興南湖召開了中共一大的故事。
通過觀看影片《建黨偉業》,本人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建黨偉業》的觀影過程彷彿是一次中國近代史的再學習。如果對中國近,恐怕很難真正看懂《建黨偉業》,也就很難弄清楚那些明星臉背後的歷史人物到底是誰,他們到底在奔走呼號些什麼。
1911年冬,孫中山從海外歸來,於翌年1月1日就任臨時大總統。與此同時毛澤東參加了光復新軍。很快,袁世凱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從孫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帥之身份,北洋民國政府成立。同年10月,國民黨成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定下密約二十一條並且更改國體,自封為中華帝國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孫中山與蔡鍔成護國軍,出師討袁。很快袁世凱便在舉國聲討中黯然死去了。之後又隨著張勛復辟的失敗,中國進入了軍閥割據的混戰局面。而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等人雖身處不同地方,但都在內心思索著救國救亡之路,命運的會即將到來。普通觀眾即便是知道袁世凱稱帝、簽署二十一條這些比較著名的歷史事件,也未必了解張勛復辟、蔡鍔發動護國戰爭、孫中山護法運動、火燒趙家樓等等。在120分鍾表現這么多歷史事件,《建黨偉業》只能選擇了片段式的表現手法,只展現事件的高潮部分,前因後果或用台詞或用字幕傳遞,剩下的就只能指望觀眾的近代史知識足以自動補齊省略部分,否則實在很難跟上影片節奏弄清來龍去脈,更別說欣賞電影藝術了。
1917年冬,俄國「十月革命」勝利。1918年冬,一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北洋政府派遣使團出席巴黎和會。但是英美等國為制約已赤化的俄國,將青島以及膠州灣割讓給了日本人,完全無視中國的利益。1919年夏天,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爆發了。經歷了以上種種,中國的進步青年們發現西方列強完全靠不住,而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卻如同一盞明燈,為他們前進和奮斗指引了方向。
1920年3月,維經斯基來到中國,准備在遠東建立共產國際支部。1921年3月,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等人彼此來往交流,誓要建立代表無產階級的政黨。1921年7月22日,十三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員代表集結在上海博文女校宿舍,「中國共產黨」在眾人齊聲吟唱的《國際歌》中呼之欲出!
二、《建黨偉業》以中國近代史為敘述主線,但影片的核心重心還是落在中國共產黨的建黨艱難歷程。從近代史上看,不是每一件大事都與建黨有直接聯系,所以《建黨偉業》採取了多條線敘事的方法。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一條線是青年毛澤東的人生軌跡,從參軍新軍直到參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條線是中共成立前的歷史思潮,主要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等人的事跡串聯。這三條主線相互貫穿,要找到這三條線的內在聯系,就能夠真正看懂這部影片。否則就不會知道毛澤東參軍和辛亥革命有什麼關系,袁世凱簽二十一條和五四運這動為何又前後呼應。但除了這種多線敘事、相互貫穿的敘事手段外,又很難找到更好的方式在一部電影中同時講清楚這些必須要表達的事情,這也是這部歷史巨片成功的表述方式之一。
三、忠於黨,報效國家,服務人民,是當代有志之士永恆的追求。看了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於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曾經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滾滾的狼煙。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心底由然想起了那句話:「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遐想著當年歷史的種種,心潮起伏。同時也感到了沉重的歷史使命感。
如果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身處在這個劇變頻增、競爭激烈的時代,面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多元化的挑戰,把祖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需要全體中國人把強烈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和為社會服務的具體行動。
作為一名有志之士,忠於黨,報效國家,服務人民,是我們的畢生不變的追求,而安心服役,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報國為民的最有效的途徑。因此,我們要志存高遠而腳踏實地,把獻身國防與加強學習、做好本職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兩者互為表裡、互為促進,更好地承擔起時代和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G. 建黨偉業觀後感 500字
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重託
--------《建黨偉業》觀後感
《建黨偉業》講述從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全片分為幾個段落,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張國燾、周恩來、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中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前半部分講孫文等革命者建立國民黨,與袁世凱爭斗的情形;後半部分敘述巴黎和會引發的「五四」運動,布爾什維克的種子經由李大釗、陳獨秀引入中國,終於生根發芽,最終在嘉興南湖召開了中共一大的故事。
通過觀看影片《建黨偉業》,本人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建黨偉業》的觀影過程彷彿是一次中國近代史的再學習。如果對中國近,恐怕很難真正看懂《建黨偉業》,也就很難弄清楚那些明星臉背後的歷史人物到底是誰,他們到底在奔走呼號些什麼。
1911年冬,孫中山從海外歸來,於翌年1月1日就任臨時大總統。與此同時毛澤東參加了光復新軍。很快,袁世凱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從孫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帥之身份,北洋民國政府成立。同年10月,國民黨成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定下密約二十一條並且更改國體,自封為中華帝國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孫中山與蔡鍔成護國軍,出師討袁。很快袁世凱便在舉國聲討中黯然死去了。之後又隨著張勛復辟的失敗,中國進入了軍閥割據的混戰局面。而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等人雖身處不同地方,但都在內心思索著救國救亡之路,命運的會即將到來。普通觀眾即便是知道袁世凱稱帝、簽署二十一條這些比較著名的歷史事件,也未必了解張勛復辟、蔡鍔發動護國戰爭、孫中山護法運動、火燒趙家樓等等。在120分鍾表現這么多歷史事件,《建黨偉業》只能選擇了片段式的表現手法,只展現事件的高潮部分,前因後果或用台詞或用字幕傳遞,剩下的就只能指望觀眾的近代史知識足以自動補齊省略部分,否則實在很難跟上影片節奏弄清來龍去脈,更別說欣賞電影藝術了。
1917年冬,俄國「十月革命」勝利。1918年冬,一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北洋政府派遣使團出席巴黎和會。但是英美等國為制約已赤化的俄國,將青島以及膠州灣割讓給了日本人,完全無視中國的利益。1919年夏天,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爆發了。經歷了以上種種,中國的進步青年們發現西方列強完全靠不住,而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卻如同一盞明燈,為他們前進和奮斗指引了方向。
1920年3月,維經斯基來到中國,准備在遠東建立共產國際支部。1921年3月,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等人彼此來往交流,誓要建立代表無產階級的政黨。1921年7月22日,十三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員代表集結在上海博文女校宿舍,「中國共產黨」在眾人齊聲吟唱的《國際歌》中呼之欲出!
二、《建黨偉業》以中國近代史為敘述主線,但影片的核心重心還是落在中國共產黨的建黨艱難歷程。從近代史上看,不是每一件大事都與建黨有直接聯系,所以《建黨偉業》採取了多條線敘事的方法。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一條線是青年毛澤東的人生軌跡,從參軍新軍直到參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條線是中共成立前的歷史思潮,主要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等人的事跡串聯。這三條主線相互貫穿,要找到這三條線的內在聯系,就能夠真正看懂這部影片。否則就不會知道毛澤東參軍和辛亥革命有什麼關系,袁世凱簽二十一條和五四運這動為何又前後呼應。但除了這種多線敘事、相互貫穿的敘事手段外,又很難找到更好的方式在一部電影中同時講清楚這些必須要表達的事情,這也是這部歷史巨片成功的表述方式之一。
三、忠於黨,報效國家,服務人民,是當代有志之士永恆的追求。看了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於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曾經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滾滾的狼煙。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心底由然想起了那句話:「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遐想著當年歷史的種種,心潮起伏。同時也感到了沉重的歷史使命感。
如果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身處在這個劇變頻增、競爭激烈的時代,面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多元化的挑戰,把祖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需要全體中國人把強烈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和為社會服務的具體行動。
作為一名有志之士,忠於黨,報效國家,服務人民,是我們的畢生不變的追求,而安心服役,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報國為民的最有效的途徑。因此,我們要志存高遠而腳踏實地,把獻身國防與加強學習、做好本職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兩者互為表裡、互為促進,更好地承擔起時代和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H. 建黨偉業觀後感範文350字
建黨偉業》從辛亥革命開始,一直演到中國共產當成立,這之間的十年時間,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
當見到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人們感到雀躍與自豪,對未來充滿期待。當宋教仁遇刺時,我們恨不得上前一槍崩了那個刺客。當袁世凱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時,我們恨不得上去一腳把他踩扁在腳下。當張勛跪在溥儀腳下痛哭時,我們並不為他的愚忠而感動,反而為皇權思想在國人的意識里潛存而憂慮。當蔣介石扮成醫護人員刺殺光復會成員陶成章時,我們為革命黨內部派系斗爭的嚴重後果而擔憂。當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與辜鴻銘進行辯論時,我們可以看出新舊思想在當時高層知識分子中斗爭的嚴酷。當我們聽到中方代表顧維鈞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時說的那些話:「尊敬的各位代表:你們憑什麼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我很憤怒!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時,我們在憤怒的同時,又不得不深思「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的真諦。
北伐勝利後朱德總司令擁著蔡鍔將軍的那個鏡頭,還原這樣真實的歷史場面於觀眾面前這是前所未有的,朱德必竟是新中國總司令,而蔡鍔不過是一個舊中國的愛國軍官而已,在以失敗論英雄的中國,能夠還原一些真正的史實,對於中國的發展,實在是很有必要。而我此時望著一臉病容的少帥,不免內心潮濕,為了民族的利益,多少愛國志士拋家別子,恩斷紅顏。今天,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能傲立在世界的東方,很多如蔡將軍一樣的各民主黨派人士功不可沒。這才是真正的歷史,真正值得我們銘記的愛國志士。宋教仁遇刺臨死時跟他的好朋友託孤:家貧,老母望照顧。此時,我已是淚水盈盈。時年,他年僅31歲。
印象最深的兩個部分,一個是五四運動,畫面和音樂都挺震撼的;我被北大「新文化與舊文化」的激辯場景所感染,被「五四運動」的宏大場面深深震撼,甚至熱血沸騰當學生們湧上街頭,振臂高喊「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的口號,咬破手指血書「還我青島」,青年一代擔起山河重任的激情撲面而來,看得人熱血沸騰。五四運動」也被稱為全片的「淚點」。火燒趙家樓、血書「還我青島」以及女學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著一塊寫著冤字的大布,為四萬萬同胞喊冤。 等歷史事件逐一呈現
還有一個片段特別有印象,影片結尾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終於如期在嘉興南湖的一條小般上圓滿結束。看著那12名中國共產黨的先鋒戰士激昴地讀著《共產黨宣言》,高唱國際歌,我不禁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中國人民從此有了一個真正為人民謀利益的領導核心——那就是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坐船暢游在清涼的嘉興南湖上,微風和煦,陽光明媚,盡管電影中採用了電腦合成的手段,但是看起來還是那樣讓人充滿激情和嚮往,預示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乘船駛向真理的彼岸,取得解放中國的最後勝利。太唯美了,雖然畫面有點假,但確實很唯美。導演真偏心周迅啊,其他女明星都是跑龍套和打醬油的,只有周迅一個勁兒地給特寫,那張船頭打著紙傘,回眸一笑的鏡頭真是挺美的。
看了這部影片讓我對黨的歷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更感黨的偉大和光榮。在黨的九十周歲生日之際,也忠心祝願黨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為中華民族的強盛,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