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墨子》觀後感500字
對於墨子,以前不說很陌生,也算是了解不多,除了在歷史教科書中學過有關他的簡單常識,知道些姓氏名誰生存年代和「兼愛」「非攻」等主要主張,再就是在語文教科書中學過其《公輸班》一文,知道其如何跑到楚國跟公輸班進行道義上的交涉技術上的演練最終讓楚王取消攻打宋國計劃的故事,其餘則知之甚少。後來說墨子乃是滕東木石處的本地人,後來在市裡火車站廣場上豎起了墨子銅像,又在龍泉廣場西側的龍泉塔下建了墨子紀念館,我也沒有多注意。直到單位領導研究墨學而且有所成就,我得到其簽名著作,空閑中有時翻閱消遣,雖不大專心多是囫圇吞棗也畢竟慢慢多了解了些。
墨子可謂是個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很牛的人,最早的小孔成像和一大堆兒科技成果,而且是標准化程序化規范化的東西,很容易普及推廣,而且效果極佳,墨守成規就可見他在科學和標准化等方面的成就。他的政治主張也頗得百姓擁護,哲學方面同樣有才,為了實現其理念,還自己組織了非政府的軍事武裝,其軍事才能也很突出。不管因為其自組武裝行俠仗義說他是俠義的首倡者還是「黑社會」鼻祖,他是一個非常個性的有思想的人物,也因此他的學說遭到了統治者得打壓,但墨家其平民觀念和俠義思想在當時確實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對今日也有些參考價值。
《墨子》之中各篇文章的排序該是特意安排,墨家先是苦口婆心勸諫國君要重用賢良,約束自己,還要注意別折騰,注意治國的諸多問題,還要克服已有的或是可能有的太多問題,等等,可以說前頭用名利來引誘,再輔以不然則「後果很嚴重」來嚇唬,只求國君能當個他心目中的明君,給百姓一個和諧。然後接著是一大堆的專業性治國治民主張建議等等,盡可放心採用,該是很有療效。墨子的一些觀點在當時該是很有用的,對百姓也是很有好處的,如今兩千多年過去了,他的一些思想還熠熠生輝,讓人嘆服。當然,人都逃不脫歷史的局限,我們學習墨子當然也該辯證,不能全拿來當做經典,畢竟時代變了。
墨子文中字里行間看出的當時的弊端和弊政就已經很多,任官方面墨子多次提到「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貴,皆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 面目美好者也。」同樣橫行的是官二代富二代或是裙帶關系,與墨子倡議的量才使用相距千里,其主要問題還是當權者的問題,官僚的問題。墨子的很多觀點和想法是好的,但結果跟後來我們知道的一樣。當權者生活方面的奢華也一般無二,奢華的宮室、華麗的服裝、浪費的飲食、豪華的舟車,還有大量蓄私等行為,無疑都是不利和諧的,也已大量存在於當時,人的陋習從那時就大量存在,如今還在延續或是發展了下而已。我贊成墨子的很多觀點,很多也可借鑒至今日,比如《辭過》,如今一心發展經濟刺激消費就不是好事,甚至可以說人類正不斷「發展」著「競爭」著直至彼此一起走上絕路。後世人接過的會是怎麼樣的一個世界?當今一面說要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另一方面拚命都要刺激消費糟蹋資源,二者本就是相對的。無盡的慾望會帶來災難。
記得當初在學校學歷史時,教材里最主要介紹的是墨子的「兼愛」和「非攻」,對其他包括尚同尚賢等觀點都未太突出強調。或是是時代的局限,或許是墨子心裡明白嘴上沒法說,靠明君實現精英政治,靠當權者的道德自我約束他們自己,太難了,「兼愛」和「非攻」很好,可古今中外——包括而今的民主典範國家——又在哪裡得到真正實現過?現實是殘酷的,人性的世界也只遵循叢林法則。大家嘴上都可以說得冠冕堂皇,實際上還是我想怎樣就怎樣,只要我喜歡!要改變赤裸裸的叢林法則實質是不可能的,而通過比如墨子等人的主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沖一下矛盾,對社會各種力量間的行為進行一下規范,維持盡可能的讓大家都能接受的狀態。如今同樣如此。
對傳統文化,該辯證著分析,不要死抱著傳統,如今大講傳統也不能太絕對,對傳統文化不必奉若神明死命弘揚,而應有選擇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國的傳統封建文化有些利民的成分僅為點綴而已,主要實際宣揚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類的等級觀念,要求對上要絕對服從,可對百姓來說上層靠得住嗎?靠上層的道德自我約束根本不靠譜,無法保證任何東西。另一方面士大夫的個人修養和安身立命方面說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不免是過於自我陶醉一廂情願地把解救天下的擔子(實是慾望)全攥在自己手裡,說的是貢獻,其實是控制,是實現自己個人理念上的私慾,無非是把自己的絕對「正義」觀點強加給人,而不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專制的傳統下產生不了現代的文明民主制度。墨子為天下著想勸諫國君實施墨家的政治主張,也不是每一條建議都正確得可以超越時空,不管怎麼樣,不管在什麼時代,為天下的安定為百姓的幸福振臂而呼的人總是讓人敬佩尊敬的。
如今的世界比以前更復雜,我們也該立足現實兼顧長遠,剋制慾望,協調協商,讓世界變成一個寬容的,節奏相對慢一些的和諧世界才好。
Ⅱ 誰有《墨子》讀後感450字左右
對《墨子》的讀後感
馬義波
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百家爭鳴的現象。然而在這些學派中,脫穎而出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這八大家。在漢武帝時期,採取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餘學派也就慢慢沉落下去了。儒家的思想我也曾經拜讀過,說的一些大道理也確實值得我們去學習,但可能是90後的一些叛逆心理,一直有一個疑問,我為什麼要遵守你給我定的規則理論去學習努力呢?在這方面看來,我感覺《墨子》一書能比較明確的闡明事例。
我們可以看到書中對眾人的要求為務實、節儉、兼愛、非攻,對於我們所有的人都比較適合,其中不乏為官者。但是有另一種感覺,他要求的太嚴格,對於像我這種懶惰的人並不適合。這也就是為什麼墨家的思想會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喜歡把墨家比做一個國家,因為它有著嚴密的組織紀律性,很像一個政權。在這方面我又感覺到他和法家有些相像,也許這就是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各取所長。例如,《親士》這一篇就很明顯的表現出儒家思想。
讀《墨子》一書,也必須承認墨子本人的博學,因為其中包括了很多東西,例如,政治、軍事、哲學、自然科學。對於政治中的兼愛非攻我感觸頗深,他讓我想起了民主這個名詞,君臣、父子、兄弟都應平等的相互關懷,對於社會上的民生問題,窮人與富人之間的矛盾,為官者與平民者之間的矛盾等等都是相互缺少關懷的結果。
對於墨子的「天志明鬼」我是很不贊同的,因為可能我是一個無神論者,所以把這個缺點歸咎為當時人們對自然認知的局限性。但書中所提的人民擁有權力來反抗不義的政府,讓我更覺得這是一個進步。因為從古至今無論哪個人謀反都被認為是亂臣賊子,我們看看岳飛的一生就會明白什麼叫做愚忠。
在談論尚賢者時,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現在國家的公務員考試制度,擇優為官的原則。對於「官無常貴、民無終賤」,這一主張我非常的贊同,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農民出身,現代社會中所謂的英雄不問出處,和幾千年前墨子的言論相照應。感覺這不僅僅是一個巧合,而是歷史的傳承,也是現實世界中的真實寫照。更是對現在所有努力學習的貧苦學生的一種勉勵。
節用節葬這一點更符合現在所提倡的節約型社會,看看現代社會的富二代浪費自己的長輩用鮮血換來的基業。不懂得什麼叫做節儉,難道他們忘了么?富貴不過三代!接著看看墨子的另一種思想,不得不承認的是他開創了中國第一個邏輯學思想。
《墨子》的守城篇,裡面的內容更是讓我驚嘆不已,沒有想到的是,在兩千多年前墨子對光學、數學、力學等自然科學的探討能夠和軍事科學有機的結合起來,讓人倍感意外,唯一可惜的是這一碩果沒有被傳承下來。
現在社會中,我們總是強調一個名詞,就是和諧。《墨子,兼愛》強調「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值得我們深思的就是現在的人們,又有多少人能成為「仁者」,在經濟的浪潮下更多的人想成為「利者」,而非「仁者」。我只希望大家能多讀一讀《墨子》,學會做一個仁者。
我們不得不談一談墨子本人,一個擁有著黝黑的面孔,衣衫襤褸的獨行俠。曾經拜讀在儒家的學派中,但是儒家的「忠孝義信」,對於擁有著反抗心理的墨子來說並不適合,因為墨子曾經是一個劍客,他所追求的是義重於一切,再看一看他自己組建的墨家軍保護弱小的行為,這充分的證明了他的為人。《墨攻》這部電影就是對墨家軍最好的呈現。
墨子在談論戰爭中所說的不戰而去屈人之兵,在未開之時把它消滅在萌芽之中,此前我總認為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現在改變了想法,其實最好的防守就是告訴對手我們很強大,你最好不要輕舉妄動。他對於兵器的改造讓我佩服,他的墨家軍更讓我認為是中國最早的特種部隊。他的國防理念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現在我們看看春秋的幾大學派,儒家太過於愚腐,又有些空想。如果遇不到明智的君主國家就會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道家,太過於碌碌無為,總是追求自己的個人修養,無益於廣大民眾,更無益於國家。法家,太重於個人的權力之爭,而墨家綜合各家之所長,唯一的缺點就是鬼神之說,但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在遙遠的古代所謂的神靈無非就是正義的使者。
一本好書可以改變墮落的靈魂,更可以改變世界,如果漢武帝獨尊墨家,現在的歷史將會被改寫,就不會出現中國屈辱的百年。在未讀《墨子》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無組織無紀律的人,現在為了所謂的仁者而奮斗,因為我始終相信歷史中傳承的一句話——仁者無敵。
Ⅲ 急需觀電影《墨子》1500字有感一篇,望大神幫忙啊,江湖救急啊!
近幾天,我們全體學生學習了「反暴力、講法制、講秩序」專題教育內容。使我認清和田「7·18」、喀什「7·30」、「7·31」案件的真相,看清暴力恐怖分子敵視國家、危害社會、殘害人民的兇殘面目,深刻認識到了暴力恐怖案件對全區發展穩定和人民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的損害。這次事件的發生,是繼」7.5」事件發生後又一次有目的、有預謀、有組織的嚴重暴力案件。這對新疆的穩定和人民生活影響重大。 我國是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法律的尊嚴不容踐踏,人民利益不容侵害。不管是什麼人,不管是哪個民族,不管是出於什麼動機,任何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以何種方式從事分裂國家、破壞民族團結的活動,都必將會受到依法處理,嚴厲打擊。對於那些膽敢以身試法、搞暴力恐怖活動的犯罪分子,我們的政府將會嚴懲不貸,絕不手軟。這幾起暴力恐怖犯罪案件的發生,再次告訴我們同境內外「三股勢力」斗爭是長期的、尖銳的和復雜的。 縱觀世界各國,暴力恐怖犯罪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唾棄。打擊境內外「三股勢力」的暴力恐怖犯罪行為,其目的就是要為新疆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社會穩定是新疆發展進步的前提和保障,是各族人民群眾的共同心願。沒有社會的穩定,就沒有國家的繁榮富強,就沒有人民的幸福安康。無論哪個民族,還是什麼人,誰都不願意生活在恐懼和動亂中,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能容忍暴力和血腥。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堅定立場,態度明確,堅決反對暴力恐怖主義,自覺維護祖國統一,自覺維護社會穩定,自覺維護民族團結,自覺維護法律尊嚴,加強團結協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著來之不易的大好發展,並且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學校的部署上來,決不能讓「三股勢力」干擾、破壞新疆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以及干擾破壞各族人民群眾安定、祥和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做到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做。做一名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維護國家利益的中學生。
Ⅳ 墨子電影 觀後感
看墨攻啊~墨攻就是墨子的電影~動畫片國產的有秦時明月,其他在如大秦帝國等國產電視劇中都會有所闡述,了解墨家的核心思想——兼愛,就好了~
Ⅳ 急!跪求《墨子》中兼愛的讀後感
未認識主以前,我很喜歡先秦百家的墨子
因為我很喜歡他非攻兼愛的思想
何為「兼相愛、交相利」?墨子曰:「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墨子·兼愛中》)
愛別人如同愛自己,墨子反對儒家的愛有差別的觀點。
我有次對我父親說兼愛之道,我父親說孟子說,兼愛之道乃是禽獸學說,我問何故?我父親說:「人沒有親疏遠近,豈不就是禽獸么?」
認識主後,我又想到這個問題,我想到很多,有一次我讀過一篇文章,為什麼中國人的中國人世風日下,文章說,中國人注重家庭,對不是家庭成員的所謂「外人」毫無關心,所以別人的痛苦患難,與我毫無相干。人若是愛自己的家人,不愛自己的鄰舍他心中豈是有愛么?希特勒當年高舉雅利安人優越論,對德意志本身也非常高舉,但是他排擠一切非雅利安的人種,尤其猶太人,所以沒有廣泛的愛,就不是愛,沒有主耶穌所說的愛你的仇敵,為那逼迫你的做禱告,就不是愛的完全,因為愛中沒有懼怕,沒有嫉妒,也沒有其他,愛就是愛,平安而喜樂,且有滿滿的祝福,這就是愛,無論對方如何,我愛你,永不變。如同主對我們,我們不信他,恨他,在罪惡中玷污他的榮耀,在嫉妒中仇恨中罪惡中生活,還偏偏愛自己的罪。但是他還是愛我們。
所以我想到愛的完全何其偉大,何其難,贊美主,他那麼完全聖潔,將什麼是愛告訴我們,沒有耶穌,我不知何為愛,不知何為救贖,生命毫無意義,如同糞土一樣。但如今,我要高聲向創造天地海的主唱詩,在諸天述說 主的榮耀,在海和其中贊美他,在山川和溪流中高舉他。
但願主的愛,主的恩典,主的公義,主的榮耀,與我們常常同在,直到永遠。
阿門!
Ⅵ 讀《墨子》的感受,300字左右。
古代偉大的學者墨子,在其著作《墨子》一書中,多次用犀利的筆鋒譏諷那些奢靡墜落的王公大臣們,縱觀其全部經濟思想,節儉是主要倡導的原則。
墨子的經濟思想是以節儉作為原則,因而在物質消費上他的限度是實用,凡是超過了實用的范圍,他都認為是浪費,是一種罪過。這在絕大多數人都還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時代是可以理解的,有時甚至是必需的,因為在這樣的時代,統治者要維持其荒淫奢侈的生活,除了加深對廣大人民的盤剝外,別無他途。
生活上的奢靡墜落者看起來都像是一個坯子里出來似的,從墨子時代到今天已有兩千多年了,可他們的表現在許多地方都還差不多。比如,古時候他們是造宮室台榭、青黃刻鏤,現在則講究洋房別墅、豪華裝飾;古時候他們是做錦綉文彩靡曼之衣,現在要求的是名牌款式進口時裝;古時候他們要文彩飾車刻鏤飾舟,現在的是高檔轎車。古時候他們是蒸炙魚鱉美食芻豢,現在是「鴛鴦火鍋騰細浪,烏龜王八溜魚丸」;古時候他們是蓄私拘女成百累千,現在是……
古今奢侈者們最最相似的地方是:他們大都花費的是人民的血汗、社會的財富。墨子先生憤怒的控訴他們「厚作斂於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使民「飢寒並至」。現在的腐敗者公款消費,大慷國家之慨,被人民深惡痛絕。
由此看來,重要的是完善法制、制定機制使想腐敗者無法腐敗,這才能讓老百姓們放心、才能徹底杜絕奢侈靡費之風。
Ⅶ 《墨子》的讀後感
關於《墨子》讀後感 .
對於墨子,以前不說很陌生,也算是了解不多,除了在歷史教科書中學過有關他的簡單常識,知道些姓氏名誰生存年代和「兼愛」「非攻」等主要主張,再就是在語文教科書中學過其《公輸班》一文,知道其如何跑到楚國跟公輸班進行道義上的交涉技術上的演練最終讓楚王取消攻打宋國計劃的故事,其餘則知之甚少。後來說墨子乃是滕東木石處的本地人,後來在市裡火車站廣場上豎起了墨子銅像,又在龍泉廣場西側的龍泉塔下建了墨子紀念館,我也沒有多注意。直到單位領導研究墨學而且有所成就,我得到其簽名著作,空閑中有時翻閱消遣,雖不大專心多是囫圇吞棗也畢竟慢慢多了解了些。
墨子可謂是個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很牛的人,最早的小孔成像和一大堆兒科技成果,而且是標准化程序化規范化的東西,很容易普及推廣,而且效果極佳,墨守成規就可見他在科學和標准化等方面的成就。他的政治主張也頗得百姓擁護,哲學方面同樣有才,為了實現其理念,還自己組織了非政府的軍事武裝,其軍事才能也很突出。不管因為其自組武裝行俠仗義說他是俠義的首倡者還是「黑社會」鼻祖,他是一個非常個性的有思想的人物,也因此他的學說遭到了統治者得打壓,但墨家其平民觀念和俠義思想在當時確實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對今日也有些參考價值。
《墨子》之中各篇文章的排序該是特意安排,墨家先是苦口婆心勸諫國君要重用賢良,約束自己,還要注意別折騰,注意治國的諸多問題,還要克服已有的或是可能有的太多問題,等等,可以說前頭用名利來引誘,再輔以不然則「後果很嚴重」來嚇唬,只求國君能當個他心目中的明君,給百姓一個和諧。然後接著是一大堆的專業性治國治民主張建議等等,盡可放心採用,該是很有療效。墨子的一些觀點在當時該是很有用的,對百姓也是很有好處的,如今兩千多年過去了,他的一些思想還熠熠生輝,讓人嘆服。當然,人都逃不脫歷史的局限,我們學習墨子當然也該辯證,不能全拿來當做經典,畢竟時代變了。
墨子文中字里行間看出的當時的弊端和弊政就已經很多,任官方面墨子多次提到「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貴,皆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 面目美好者也。」同樣橫行的是官二代富二代或是裙帶關系,與墨子倡議的量才使用相距千里,其主要問題還是當權者的問題,官僚的問題。墨子的很多觀點和想法是好的,但結果跟後來我們知道的一樣。當權者生活方面的奢華也一般無二,奢華的宮室、華麗的服裝、浪費的飲食、豪華的舟車,還有大量蓄私等行為,無疑都是不利和諧的,也已大量存在於當時,人的陋習從那時就大量存在,如今還在延續或是發展了下而已。我贊成墨子的很多觀點,很多也可借鑒至今日,比如《辭過》,如今一心發展經濟刺激消費就不是好事,甚至可以說人類正不斷「發展」著「競爭」著直至彼此一起走上絕路。後世人接過的會是怎麼樣的一個世界?當今一面說要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另一方面拚命都要刺激消費糟蹋資源,二者本就是相對的。無盡的慾望會帶來災難。
記得當初在學校學歷史時,教材里最主要介紹的是墨子的「兼愛」和「非攻」,對其他包括尚同尚賢等觀點都未太突出強調。或是是時代的局限,或許是墨子心裡明白嘴上沒法說,靠明君實現精英政治,靠當權者的道德自我約束他們自己,太難了,「兼愛」和「非攻」很好,可古今中外——包括而今的民主典範國家——又在哪裡得到真正實現過?現實是殘酷的,人性的世界也只遵循叢林法則。大家嘴上都可以說得冠冕堂皇,實際上還是我想怎樣就怎樣,只要我喜歡!要改變赤裸裸的叢林法則實質是不可能的,而通過比如墨子等人的主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沖一下矛盾,對社會各種力量間的行為進行一下規范,維持盡可能的讓大家都能接受的狀態。如今同樣如此。
對傳統文化,該辯證著分析,不要死抱著傳統,如今大講傳統也不能太絕對,對傳統文化不必奉若神明死命弘揚,而應有選擇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國的傳統封建文化有些利民的成分僅為點綴而已,主要實際宣揚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類的等級觀念,要求對上要絕對服從,可對百姓來說上層靠得住嗎?靠上層的道德自我約束根本不靠譜,無法保證任何東西。另一方面士大夫的個人修養和安身立命方面說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不免是過於自我陶醉一廂情願地把解救天下的擔子(實是慾望)全攥在自己手裡,說的是貢獻,其實是控制,是實現自己個人理念上的私慾,無非是把自己的絕對「正義」觀點強加給人,而不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專制的傳統下產生不了現代的文明民主制度。墨子為天下著想勸諫國君實施墨家的政治主張,也不是每一條建議都正確得可以超越時空,不管怎麼樣,不管在什麼時代,為天下的安定為百姓的幸福振臂而呼的人總是讓人敬佩尊敬的。
如今的世界比以前更復雜,我們也該立足現實兼顧長遠,剋制慾望,協調協商,讓世界變成一個寬容的,節奏相對慢一些的和諧世界才好。
Ⅷ 求墨子讀後感400字就好不要太多
對《墨子》的讀後感
馬義波
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百家爭鳴的現象。然而在這些學派中,脫穎而出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這八大家。在漢武帝時期,採取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餘學派也就慢慢沉落下去了。儒家的思想我也曾經拜讀過,說的一些大道理也確實值得我們去學習,但可能是90後的一些叛逆心理,一直有一個疑問,我為什麼要遵守你給我定的規則理論去學習努力呢?在這方面看來,我感覺《墨子》一書能比較明確的闡明事例。
我們可以看到書中對眾人的要求為務實、節儉、兼愛、非攻,對於我們所有的人都比較適合,其中不乏為官者。但是有另一種感覺,他要求的太嚴格,對於像我這種懶惰的人並不適合。這也就是為什麼墨家的思想會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喜歡把墨家比做一個國家,因為它有著嚴密的組織紀律性,很像一個政權。在這方面我又感覺到他和法家有些相像,也許這就是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各取所長。例如,《親士》這一篇就很明顯的表現出儒家思想。
讀《墨子》一書,也必須承認墨子本人的博學,因為其中包括了很多東西,例如,政治、軍事、哲學、自然科學。對於政治中的兼愛非攻我感觸頗深,他讓我想起了民主這個名詞,君臣、父子、兄弟都應平等的相互關懷,對於社會上的民生問題,窮人與富人之間的矛盾,為官者與平民者之間的矛盾等等都是相互缺少關懷的結果。
對於墨子的「天志明鬼」我是很不贊同的,因為可能我是一個無神論者,所以把這個缺點歸咎為當時人們對自然認知的局限性。但書中所提的人民擁有權力來反抗不義的政府,讓我更覺得這是一個進步。因為從古至今無論哪個人謀反都被認為是亂臣賊子,我們看看岳飛的一生就會明白什麼叫做愚忠。
在談論尚賢者時,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現在國家的公務員考試制度,擇優為官的原則。對於「官無常貴、民無終賤」,這一主張我非常的贊同,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農民出身,現代社會中所謂的英雄不問出處,和幾千年前墨子的言論相照應。感覺這不僅僅是一個巧合,而是歷史的傳承,也是現實世界中的真實寫照。更是對現在所有努力學習的貧苦學生的一種勉勵。
節用節葬這一點更符合現在所提倡的節約型社會,看看現代社會的富二代浪費自己的長輩用鮮血換來的基業。不懂得什麼叫做節儉,難道他們忘了么?富貴不過三代!接著看看墨子的另一種思想,不得不承認的是他開創了中國第一個邏輯學思想。
《墨子》的守城篇,裡面的內容更是讓我驚嘆不已,沒有想到的是,在兩千多年前墨子對光學、數學、力學等自然科學的探討能夠和軍事科學有機的結合起來,讓人倍感意外,唯一可惜的是這一碩果沒有被傳承下來。
現在社會中,我們總是強調一個名詞,就是和諧。《墨子,兼愛》強調「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值得我們深思的就是現在的人們,又有多少人能成為「仁者」,在經濟的浪潮下更多的人想成為「利者」,而非「仁者」。我只希望大家能多讀一讀《墨子》,學會做一個仁者。
我們不得不談一談墨子本人,一個擁有著黝黑的面孔,衣衫襤褸的獨行俠。曾經拜讀在儒家的學派中,但是儒家的「忠孝義信」,對於擁有著反抗心理的墨子來說並不適合,因為墨子曾經是一個劍客,他所追求的是義重於一切,再看一看他自己組建的墨家軍保護弱小的行為,這充分的證明了他的為人。《墨攻》這部電影就是對墨家軍最好的呈現。
墨子在談論戰爭中所說的不戰而去屈人之兵,在未開之時把它消滅在萌芽之中,此前我總認為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現在改變了想法,其實最好的防守就是告訴對手我們很強大,你最好不要輕舉妄動。他對於兵器的改造讓我佩服,他的墨家軍更讓我認為是中國最早的特種部隊。他的國防理念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現在我們看看春秋的幾大學派,儒家太過於愚腐,又有些空想。如果遇不到明智的君主國家就會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道家,太過於碌碌無為,總是追求自己的個人修養,無益於廣大民眾,更無益於國家。法家,太重於個人的權力之爭,而墨家綜合各家之所長,唯一的缺點就是鬼神之說,但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在遙遠的古代所謂的神靈無非就是正義的使者。
一本好書可以改變墮落的靈魂,更可以改變世界,如果漢武帝獨尊墨家,現在的歷史將會被改寫,就不會出現中國屈辱的百年。在未讀《墨子》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無組織無紀律的人,現在為了所謂的仁者而奮斗,因為我始終相信歷史中傳承的一句話——仁者無敵。
Ⅸ 讀《墨子》有感的文章
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亂世。當時的周王朝政府信譽嚴重缺失,權威性已經不在。周王分封了大量的諸侯,看到周王朝的氣數已經差不多了,諸侯們便爭先恐後地搶占各自的地盤,割據一方,虎視眈眈。為了爭土地,甚至互相殘殺。社會階層也開始出現新的變化,舊的貴族逐漸沒落,新的地主和新的商人成為「新貴」,紛紛要求政治上的地位。
在墨子止楚攻宋取得成功的第二年,恰值楚惠王當政五十年,墨子為宣傳「義」,專程到楚國獻上自己的著作。楚惠王讀了此書後,對墨子說:「您的大作很好。請您留在楚國,做我的顧問。每年俸祿一百鍾,委屈您這位賢人了。」墨子一聽話說得很客氣,就感覺到惠王不準備實行自己的學說,於是決意辭行回家。
墨子非常有原則性。墨子所有觀點的核心或者說宗旨就是為「最大多數人」造「最大的幸福」。戰爭對大多數人沒有好處,所以必須反對。攻伐是不利於天下,且違背了「義」的原則;而非攻則有利於天下,且又合乎「義」的原則。
那麼,墨子回家干什麼呢?除了講學,還自己琢磨造「飛機」。我們知道,墨子是個熟練的手工藝人,抽根煙的功夫,他就能削好三寸之木,然後很快製成一個載六百斤重的車軸。墨子的木工技術可以和魯班媲美。《鴻書》記載說:「公輸般制木鳶以窺宋城。」《墨子·魯問》也說:「公輸子(魯班)削竹木為鵲,成而飛之,三天不下。公輸子以為至巧。」不知道為什麼,韓非子一口咬定造「飛機」(木鳶)這樁偉大的創舉墨子也干成過。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有一天墨子看到鳶(鷹)在空中翱翔,就花了三年工夫,用木片等材料精心製作了一隻木鳶,飛了三天掉下來了。他的一個弟子拍馬屁說:「老師您真了不起,竟然能讓木頭的老鷹飛起來。」墨子謙虛地說:「我差得太遠了。我的木鷹,造了三年,三天就壞了。」
墨子生活節儉,粗茶淡飯,穿著很朴實。有一次,公孟子頭戴禮帽,腰間插笏,穿著儒者服飾來見墨子,問服飾與行為有何聯系。墨子說:「從前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四位國君,服飾好孬貴賤不同,但作為都一樣。我以為有作為不在於服飾。」用事實折服了公孟子。
墨子強調非攻。墨子救鄭的故事說,魯陽文君准備攻打鄭國,墨子聽到消息立即勸阻。文君說:「先生為什麼阻止我進攻鄭國呢?我這是順應上天的意志。」墨子說:「鄭國人殘殺其君主,上天已經給了懲罰,使它三年不順利。而你又要進攻鄭國,說是順天
1/10
之意,這好比鄰人懲罰他的壞兒子,你也舉棍跟著打,說是順其父之意,這不是十分荒謬嗎?」魯陽文君遂停止侵鄭。
電影《墨攻》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以守為攻,不攻無功。惟有《墨攻》,屢見奇功。這部影片上影後,很多人看了都不理解其中所表達的思想。特別是對於革離的矛盾性格。一方面認為自己在幫助弱小的梁為正義而戰,另一方面革離對於由於戰爭而造成生命的痛苦深深自責,無論是己方還是敵方。
墨家思想原本提倡的就是「非攻」,既然如此,電影的名字卻叫《墨攻》,是否違背了墨家的思想呢?原來,影片是改編自日本的漫畫《墨子攻略》,而漫畫卻是根據日本作家酒見賢一的歷史小說《墨攻》創作而來。不過將「墨子攻略」簡化成「墨攻」極易產生歧義,使得觀眾在中文的理解上有所偏差。
為了諸侯之間不再打仗,墨子甘願奉獻自己,頗有宗教家的熱忱。他看到弱者被強者欺負,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為了實踐他非攻的主張,他將弟子們組織起來,組成一支維護和平的十字軍,參與各類濟弱的行動。既有學說,又有自己的軍隊(墨家軍);既是理論家又是實幹家。墨子還是一個出色的社會活動家和軍事戰略家,墨家學派與其他學派的不同,就在於它有著更加嚴密的組織程序和紀律要求,弟子們平日里學習談辯、說書、從事三科,戰時則是一支招之即來,來之能戰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