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伊麗莎白女王一世電影觀後感

伊麗莎白女王一世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4-07 05:47:11

1. 伊麗莎白女王一世地一生

伊麗莎白一世
[1]伊麗莎白誕生於倫敦的格林尼治普雷森希宮,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個王後安妮·博林唯一倖存的孩子。由於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規結婚的,天主教認為她是一個私生女。她出生時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她的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成為她的服侍者。伊麗莎白三歲時,她的母親被判叛逆罪處死,一年後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個王後簡·西摩就生了一個男孩:愛德華。伊麗莎白和瑪麗都成了愛德華的傭人。 亨利後來的王後們對這兩個公主都很好,亨利本人也經常關注她們的成長,她們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可靠的朋友和同齡的伴侶。1547年亨利死後,他最後的王後凱瑟琳·帕爾和她的新丈夫托馬斯·西摩(他是簡·西摩的兄弟,新國王愛德華六世的舅父)養護伊麗莎白。西摩被年輕的伊麗莎白所吸引,他夫人死後,他本來打算娶她為婦,但他和他的兄弟愛德華·西摩後來都在一系列權利斗爭中被處死了。 亨利八世肖像
伊麗莎白受到很好的教育,她的教師包括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人文主義者羅傑·阿斯坎。她受到古典、歷史、數學、詩歌和語言的教育。在她統治期間她可以說和寫六種語言: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和希臘語。在凱瑟琳·帕爾和她的其他教師的影響下伊麗莎白成為了一個新教徒。 在她兄弟生前,她的地位比較穩定,但愛德華1553年就因肺結核或砒霜中毒而去世了。簡·格雷夫人只做了九天女王,就被她家翁的同黨推翻,並被其後上台的瑪麗一世處死。瑪麗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她逼迫伊麗莎白改信天主教。伊麗莎白表面上雖然昄依,但內心仍然是一個新教徒。瑪麗對此非常不滿。有一小段時間里伊麗莎白甚至被關入倫敦塔。有人認為她是在這里認識了她後來的愛人萊斯特伯爵羅伯特·達德利的,但更可能的是他們在童年時代就相識了(羅伯特·達德利與女王不僅童年相識,兩人還是同月同日生,當初伊麗莎白被關進倫敦塔時,羅伯特是為了追隨她,與她一起被關進倫敦塔,所以,羅伯特之後被封為萊斯特伯爵也是與這密不可分的)。 伊麗莎白保了命,但瑪麗與西班牙王國國王腓力二世的婚禮使得英格蘭重歸天主教的可能性增大了,對此英格蘭人民及貴族都很不滿。1558年瑪麗無子而亡,伊麗莎白成了她的合法繼承人。英國國會重申了亨利八世國王規定伊麗莎白作為繼承人的安排。
編輯本段加冕
威斯敏斯特教堂
伊麗莎白於1559年1月15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為女王,當時她的地位很不穩定。她加冕的日子是當時英國著名的數學家和占星士約翰·迪伊挑選的,據說它特別吉利。給她加冕的是卡里斯勒的主教,他是當時在教會界能找到的最高的承認她的合法地位的人。同年她就已經簽署了結束義大利戰爭的卡多-坎陪吉條約。
編輯本段政治
伊麗莎白44年的統治期間英國宗教分歧的斗爭非常強烈。1530年代裡亨利八世與天主教決裂,英國聖公會建立。愛德華六世的短暫統治期間聖公會的教義日益完善。瑪麗統治期間聖公會失去了其統治地位。伊麗莎白恢復了聖公會的地位。在伊麗莎白統治的最初兩年間她就發布了至尊法和單一法令,規定國王同時是教會的最高領導人。 雖然她試圖在宗教極端派之間尋找一條折衷的路來走,但她本人無疑是一個新教徒。尤其在愛爾蘭天主教徒和其他被認為是異教徒的人被迫害。威廉·塞西爾是她政治上最親密的顧問,為塞西爾她特地創立了柏利勛爵這個爵位。1598年塞西爾死後,他的兒子羅伯特·塞西爾成為伊麗莎白最親密的顧問,但羅伯特遠遠不能達到其父親的能力。她的管理機構中另一個重要人物是弗朗西斯·華興漢爵士。華興漢在整個歐洲建立了一個間諜網。他可以保證所有對女王的陰謀都被他所知。
編輯本段繼承人問題
對伊麗莎白最大的批評是她沒有提供一個繼承人。別人一直以為她會結婚生子,伊麗莎白一世肖像(13張)有許多人追求她,包括她的前姐夫,西班牙的菲利普國王,以及她的寵臣萊斯特伯爵。許多人認為萊斯特伯爵是她的愛人。伊麗莎白很明智地避免了他們。幾年後,當她的統治得到鞏固後,人們越來越明顯地看到她不會結婚生子了。 當別人質問她為什麼她不結婚時,她提到她姐姐統治時期她的處境。當時她不但是瑪麗最忌諱的人,而且造反者如托馬斯·懷特爵士還利用她的名義。因此她明智地認識到假如她指定一個繼承人的話,她的地位會被削弱,而且這一舉可以給她的敵人提供一個刺激,因為他們可以利用這個繼承人來反對她。但沒有繼承人英格蘭會在她不時逝世的情況下陷入內戰。1562年她患天花幾乎喪生時這一點變得非常明顯。在一段時間里伊麗莎白曾嚴肅地考慮過結婚生子。但一個天主教的丈夫是顯而易見不可能的,而一個新教的丈夫如萊斯特伯爵會立刻加劇宮廷內的宗派斗爭。無論她選中誰都不會有好結果。不論她個人的傾向如何,她當時的處境使任何傳宗的考慮不能得以實現。 她當時是有一些可能的繼承人的,但伊麗莎白對他們都不予考慮。她的表侄女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是一個天主教徒。在她從蘇格蘭王國出逃前,甚至此後她一直是一個非常可能的繼承人。瑪麗被逐後伊麗莎白雖然接納了她,但她將瑪麗囚禁起來以保障瑪麗無法威脅她的地位。瑪麗的兒子詹姆士當時還是一個孩子,在他未被考驗之前他還不會被考慮到。其他人選也不太可能。伊麗莎白的女伴之一,琴·格蕾的妹妹凱瑟琳·格蕾夫人因為違背伊麗莎白意願而結婚觸怒了伊麗莎白。凱瑟琳·格雷的妹妹瑪麗·格雷是一個馱背矮子。伊麗莎白當時一直希望蘇格蘭的瑪麗一世會昄依新教並找一個伊麗莎白認為可靠的丈夫,因此她在瑪麗在英格蘭被囚期間將她的繼承人的問題一推再推。 與此同時她還是繼續有結婚的可能性。她曾考慮過在法國的眾多王子中找一個丈夫。第一個建議是比她小20歲的奧爾良公爵亨利(後來的亨利三世),當時法王查理九世的弟弟。當這個建議被拒絕後她還考慮過法王更年輕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但弗朗索瓦的早夭使這個計劃也破產了。 1568年最後一個有資格做她的繼承人的英格蘭人,凱瑟琳·格雷夫人,死了。伊麗莎白被迫再次考慮蘇格蘭女王瑪麗。伊麗莎白建議瑪麗與萊斯特伯爵結婚,但瑪麗拒絕了這個建議。不過這時瑪麗的兒子詹姆士已經受到了新教的教育。1570年法王說服伊麗莎白讓瑪麗重返蘇格蘭。但伊麗莎白提出了許多苛刻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讓詹姆士留在英格蘭。雖然如此她的謀士塞西爾還是繼續設法幫助瑪麗回蘇格蘭。但蘇格蘭人拒絕接受這位女王,因此未遂。
編輯本段宗教寬容的結束
正當此時新教皇庇護五世1570年2月25日革除伊麗莎白的教籍。這使伊麗莎白無法繼續她的宗教寬容的政策。 同時她的敵人對她的陰謀也使她非常震怒。20年來瑪麗一直試圖不向伊麗莎白挑戰。但這時她陷入了她的天主教同情者的陰謀中。這些陰謀的主謀是安東尼·巴賓頓,其目的是營救瑪麗使她取伊麗莎白而代之。對伊麗莎白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消除這個大敵人的機會。1587年她處死了瑪麗(據說她並不情願下這條命令)。
編輯本段與西班牙的戰爭
伊麗莎白向法國的新教徒亨利四世提供了軍隊和錢財來讓他獲得法國王位。在八年戰爭中他向荷蘭的新教徒奧倫治親王威廉一世(沉默者)提供軍隊來讓他反抗西班牙的統治。不但如此,1568年弗蘭克·德雷克爵士和約翰·霍金斯爵士領導的一支販奴艦隊被西班牙皇家海軍重傷後,西班牙的運財艦隊不斷受到英格蘭海盜的劫掠。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決定以瑪麗之死為借口入侵英格蘭來擊退英格蘭對西班牙在歐洲大陸和在其海外殖民地的挑戰。 1588年9月的一場大風暴和伊麗莎白的海軍將領們擊敗了西班牙派出的無敵艦隊。雖然如此,西班牙1589年擊敗了一個更大的英格蘭反擊艦隊。這場戰爭一直延續到1604年,雙方打了個平手,不論在海上還是在陸上英格蘭並未能占上風。從1594年起在愛爾蘭還爆發了一場游擊戰。 伊麗莎白最後幾年的寵臣是羅伯特·德弗羅,他是萊斯特伯爵的養子。她甚至原諒了他的一些輕罪,但羅伯特1601年參加了一場暴亂,伊麗莎白不得不將他處死。
編輯本段逝世
伊麗莎白從未結婚,她的死結束了都鐸王朝。在她的晚年,當她不得不確定她的繼承人時,她越來越傾向她的侄子,被她處死的蘇格蘭瑪麗女王的兒子詹姆士。但她從未正式命名他為繼承人。1603年3月24日她死於薩里的列治文宮。她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她的繼承人是詹姆士一世。這位詹姆士當時已經成為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了。此時,英格蘭和蘇格蘭同歸一個君主,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下,開始了不列顛統一進程的第一步——王室聯合,但英格蘭和蘇格蘭依然被國際承認為兩個國家,而兩個國家依然保持自己獨立運作的政府。她死50年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了,英國成為了一個短暫的共和國。
編輯本段英國文化
伊麗莎白時期是英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文學,尤其是詩歌和話劇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英國對其他大陸的考察,尤其是對美洲的考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如同她的父親,她本人也從事寫作和翻譯,她親自翻譯了霍勒斯的《詩歌藝術》。一些她生前的演說和翻譯作品一直流傳至今。

2. 伊麗莎白女王的女王一世

生平
伊麗莎白於1533年出生在英國的格林威治。她父親是領導英國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她的母親安妮·博林是亨利的第二個妻子。1536年安妮被斬首,幾個月以後英國國會宣布當時三歲的伊麗莎白是私生子(這一直是大多數英國天主教徒的看法,因為他們認為亨利和原配妻子離婚是非法的)。盡管遭到了英國國會的這種挫折,伊麗莎白還是在皇室中哺育成人,受到良好的教育。
1547年當伊麗莎白13歲的時候,亨利八世死了。在隨後的十一年中英國統治者的功績並不是特別突出。
伊麗莎白同父異母的弟弟愛德華六世從1547年執政一直到1553年。在他的統治下,政府推行堅決支持英國新教的政策。
瑪麗女王一世在其隨後當政的五年期間,支持羅馬教皇的至高權力,恢復了羅馬天主教。在瑪麗統治期間,英國國教徒遭到迫害,約有300人被處以死刑(這使女王有了一個不光彩的綽號「血腥瑪麗」)。伊麗莎白被逮捕,並被押在倫敦塔,雖然後來被釋放,但在一個時期內生命仍處於危險之中。
1558年當瑪麗死去由25歲的伊麗莎白繼位時,舉國一片歡騰。年輕的女王即刻面臨著許多問題:與法國的戰爭;與蘇格蘭和西班牙的緊張關系;尤其突出的是英國國內的宗教派別之間的尖銳矛盾。
後一個問題首先得到了解決。伊麗莎白執政不久就通過了「至高權力與同一性法案」(1559年),確立英國聖公會為正式的英國宗教。這使溫和的英國國教徒感到滿意,然而清教徒想要進行一場更激進的改革。但是伊麗莎白在其整個統治期間使1559年的折中法案得到了堅決的貫徹執行。
蘇格蘭女王瑪麗的處境使宗教形勢復雜化了。瑪麗被迫離開蘇格蘭,來到英格蘭避難。在那裡她很快就發現自己成了伊麗莎白的階下囚。伊麗莎白沒有採取武斷行為。瑪麗是羅馬天主教徒,也完全有權繼承英國王位。這意味著在叛亂或暗殺得逞的情況下,英國還會再有一個天主教女王。事實上在瑪麗被監禁的19年期間,發生了幾起反對伊麗莎白的陰謀,而且有大量的證據表明瑪麗參與了這些陰謀。1587年瑪麗終於被送上了斷頭台。伊麗莎白勉強在死刑執行書上簽了字。她的大臣和大多數議員巴不得早就把瑪麗處以死刑。
宗教斗爭不可避免地給伊麗莎白帶來了危險。1570年教皇庇護五世把她逐出教會,下令廢除她的王位。1580年格列哥里教皇八世宣布暗殺伊麗莎白不算犯罪。但是形勢也有對伊麗莎白有利的一面。她執政期間英國教徒總是擔心天主教會在英格蘭復辟,而伊麗莎白對此有所防禦。這確實是她受廣大教徒歡迎的主要原因。
伊麗莎白開展靈活多變的對外政策。
1560年她締結了愛丁堡條約,該條約提出了一個與蘇格蘭和平解決爭端的辦法。
英國與法國的戰爭結束了,而且兩國的關系也得到了改善。
但是形勢卻迫使英國與西班牙發生了沖突。伊麗莎白企圖避免戰爭,但是由於16世紀西班牙有好戰的天主教勢力,西班牙和新教徒的英國之間的戰爭大概是無法避免。發生在荷蘭的一場反對西班牙統治的叛亂是起積極作用的一個因素。荷蘭的叛亂分子大多數是新教徒,西班牙企圖平息這場叛亂,於是伊麗莎白就對荷蘭叛亂分子予以援助。伊麗莎白本人並不十分熱衷於戰爭,但是大多數英國人以及她的大臣和議會倒比她更熱衷於戰爭。因此當與西班牙的戰爭最終在16世紀80年代末期爆發時,英國人民是堅決支持伊麗莎白的。
伊麗莎白長年不斷地發展英國海軍。西班牙國王菲力普二世為了入侵英國迅速發展了一支龐大的海軍艦隊──無敵艦隊。無敵艦隊所擁有的艦只幾乎和英國艦隊相差無幾,但是水兵的數目卻比後者少得多;況且英國水兵訓練有素,船隻的質量較好,並擁有更多的火力裝備。
1588年雙方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海戰,以無敵艦隊的徹底失敗而告終。英國的這場勝利牢固地樹立起了作為世界頭號海軍大國的地位,直到20世紀它還保持著這種海上霸王的地位。

3. 跪求,有沒有人看過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伊麗莎白一世黃金時代、年輕的維多利亞和國王的演講,急需~~~

《女王》通過講述了黛安娜王妃車禍事件後,伊麗莎白二世以及王室中對待當時所謂的「王室丑聞」的反應和女王的心理歷程。處理外界的問題和行為時,女王先是不願放下王族的威嚴,進而與首相之間的溝通,最後以王室的親和力和號召力(不好意思我說不好)給了群眾一個完美的答復。個人認為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因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統治時期的大部分都是和平年代,豐功偉績也許和她沾不上邊,但是片中的女王在高貴中透露出的親民氣質確實令人折服,不得不贊一下海倫·米倫的演技!!
《伊麗莎白》(一二部都包括)就是簡單的改編自歷史的文藝傳記性電影了吧。主要是通過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時的政績來展示人物形象。從公主時期(其實要想體現女主的性格應該著重這段時期的,不過導演嘛。。。。)到登上王位——再到與西班牙和法國的政治周旋——最後是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其中穿插些關於女王的情感以及生活細節。大概就是這樣,不過片中人物的華麗服飾真是一絕啊。
《年輕的維多利亞》嘛,主要是講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的愛情吧....這個沒什麼好說的.....(抱歉其實是我說不出來)
《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很贊!!我是在飛機上看了一半左右最後因為飛機著陸迫不得已才關掉的TAT,無論是從拍攝手法還是人物鮮明的性格在我看來都無可挑剔!我猜寫這部電影影評的人一定很多,我講不好,提問者可以參考一下~~

4. 伊麗莎白一世的劇情簡介

伊麗莎白(海倫·米倫 飾)誕生於倫敦的普雷森希宮,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個王後安妮-博林唯一倖存的孩子。由於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規結婚的,天主教認為她是一個私生女。她出生時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她的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成為她的服侍者。伊麗莎白三歲時,她的母親被判叛逆罪處死,一年後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個王後簡·西摩就生了一個男孩:愛德華。伊麗莎白和瑪麗都成了愛德華的傭人。
1588年九月的一場大風暴和伊麗莎白的海軍將領們擊敗了西班牙派出的無敵艦隊。雖然如此,西班牙1589年擊敗了一個更大的英格蘭反擊艦隊。這場戰爭一直延續到1604年,雙方打了個平手,不論在海上還是在陸上英格蘭並未能占上風。從1594年起在愛爾蘭還爆發了一場游擊戰。
伊麗莎白最後幾年的寵臣是羅伯特·德弗羅(休·丹西 飾),他是萊斯特伯爵的養子。她甚至原諒了他的一些輕罪,但羅伯特1601年參加了一場暴亂,伊麗莎白不得不將他處死。

5. 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王國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被稱為「童貞女王」。她即位時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間開始確立。在英國歷史上在位時被稱為「伊麗莎白時期」,亦稱為「黃金時代」。 中文名:伊麗莎白一世外文名:Elizabeth I國籍:英國出生地:倫敦出生日期:1533年9月7日逝世日期:1603年3月24日職業

6. 如何評價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的評價是:

伊麗莎白一世被普遍認為是英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在她當政期間,英國的經濟繁榮昌盛,文學璀璨輝煌,軍事上曾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在她生活的時代英國國王不是名義上的角色,英國黃金時代所取得的成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應歸功於她。

故事:

伊麗莎白一世在世時就以「The Virgin Queen」著稱,她一生都保持獨身沒有結婚。不過她年輕時,因為沒有出嫁,所以對別人的追求從不拒絕,也不同意,做無表態狀。

這樣在國際上拉扯著各方關系在,她利用她未婚待嫁的身份,對先後向其求婚的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法國、瑞典等王室虛與委蛇,以自己的婚姻為籌碼,在歐洲大陸各國,特別是法國和西班牙這兩大強國之間進行權力平衡,為英國最大限度地謀求國家利益。

7. 怎樣評價伊麗莎白一世的一生

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為人:伊麗莎白為人謹慎,她的座右銘是「明察無言」(video et taceo,拉丁文,直譯為「我觀看,而且我沈默」)。慎於榮譽的頒發和顯職的授與也是她在位期間的特徵。在將近四十五年裡,在英格蘭只授與了八個貴族頭銜:一個伯爵爵位、七個男爵爵位;在愛爾蘭只授與一個男爵爵位。她並將樞密院的成員由三十九人降至十九人,後來再降至十四人。
伊麗莎白於1533年出生在英格蘭的格林威治。她父親是領導英格蘭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她的母親安妮·博琳是亨利的第二個妻子。1536年安妮因淫盪而被斬首,幾個月以後英國國會宣布當時三歲的伊麗莎白是私生子,被剝奪了公主頭銜(這一直是大多數英國天主教徒的看法,因為他們認為亨利和原配妻子離婚是非法的.但新教徒的意見完全相反,如果按照天主教徒的看法,在英國,所有人都是私生子。)
盡管遭到了英國國會的這種挫折,伊麗莎白還是在皇室中哺育成人,得到良好的教育,她的教師包括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人文主義者羅傑·阿斯坎。她受到古典、歷史、數學、詩歌和語言的教育。在她統治期間她可以說和寫六種語言: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和希臘語。在凱瑟琳·帕爾和她的其他教師的影響下伊麗莎白成為了一個新教徒。
1547年當伊麗莎白13歲的時候,亨利八世死了。在隨後的十一年中英格蘭統治者的功績並不是特別突出。伊麗莎白所伺候的那個同父異母的弟弟愛德華六世從1547年執政一直到1553年。
在他的統治下,政府推行堅決支持英格蘭新教的政策。瑪麗一世在其隨後當政的五年期間,支持羅馬教皇的至高權力,恢復了羅馬天主教。在瑪麗統治期間,英國國教徒遭到迫害,約有300人被處以死刑.(這使女王有了一個高貴的稱號「血腥瑪麗」)。
伊麗莎白被逮捕,以精神病的借口被軟禁在倫敦塔,雖然後來被釋放,但在一個時期內生命仍處於危險之中。
1558年當瑪麗死去,1559年1月15日在西敏寺伊麗莎白被加冕為女王,當時她25歲。英國舉國一片歡騰。

8. 求電影伊麗莎白一世第二部觀後感(字數越多越好)

她,是一個一個不平凡的女人,因為她是一位不平凡的女王。她是一個開明的君主,她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她是一個了不起的君主。在她的帶領下,英格蘭和愛爾蘭逐漸走向強大,逐漸邁向現代工業。她為英格蘭和愛爾蘭這個小島國稱霸世界一時的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她,就是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
不平凡的經歷造就了一個不平凡的女王。生於王室的伊麗莎白一世雖然看起來很風光,但是她確被新教會認為是私生女。不平凡的童年經歷使她不平凡。在良好的教育下,童年的伊麗莎白學到很多,使她成長起來。
伊麗莎白一世是一個聰明很具有政治頭腦的女王。在她統治初期,她既鼓勵英格蘭人在海上進行貿易,搶奪當時海上霸主西班牙的海上生意,但有不得罪西班牙國王。這是非產明智的舉措。這是兩面派做法,但對當時的英格蘭是很有利的舉措,所以她是一個聰明、具有很強政治頭腦的女王。
伊麗莎白一世是一個領導能力非常強的女王。1588年,西班牙國王忍受不了英格蘭人搶奪自己海上貿易而派出超強無敵艦隊攻擊英格蘭,想一舉盪平英格蘭。但是伊麗莎白一世能領導全國海軍抗戰成功,殲滅浩浩盪盪的西班牙無敵艦隊。這不單一場軍事較量,也是領導人的領導能力較量,若伊麗莎白一世沒有超強的領導能力,根本無法號召、領導英格蘭人,從而抗戰成功。
伊麗莎白一世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胸襟廣闊的女王。她希望能使英格蘭強大起來,所以即使有人跟她唱反歌,她也不在意。
因此,伊麗莎白時期是英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文學,尤其是詩歌和話劇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即使舞台上有人辱罵她,她也照樣在台下觀看喜劇表演。這樣的女王,怎能不具有雄才大略、怎能不具有領導能力?
伊麗莎白一世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也是一個可怕的女人。因為她能為了國內政治穩定,為了不帶來政治斗爭,她終生未嫁!這樣的女人是不是很了不起,也是不是很可怕?
她聰明、具有很強的政治頭腦、胸襟廣闊,為英格蘭的穩定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她也不是神,她也有失策的時候。比如她在英格蘭的非洲奴隸貿易和她在愛爾蘭的失策,就影響了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發展。
後世的歷史學家對她的評價褒貶不一,眾說紛紜。但她在她統治時期竭盡一生為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使得英國率先踏上工業革命的步伐。
這是一個讓我非常佩服的女人!

9. 有關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電影

伊麗莎白一世伊麗莎白一世傳奇伊麗莎白
伊麗莎白2: 輝煌時代

10. 如何評價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1799年清朝乾隆皇帝去世,1840年天朝開始了崩潰,1715年法王路易十四去世,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路易十六也被送上了斷頭台。1603年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去世,1642年查理一世在諾丁漢城堡升起王旗內戰開始。伊麗莎白一世原名叫做伊麗莎白一都鐸,她的父親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她的母親是亨利八世的第二任王後--安妮.博,她還有一個弟弟愛德華六世和一個姐姐瑪麗一世。瑪麗莎白一世是裡面相貌和才幹最但她父親亨利八世的,但由於她父親的重男輕女,伊麗莎白在小的時候過得一點都不幸福,後來的伊麗莎白能登上王位,各種艱難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湧出了很多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間開始確立,因此伊麗莎白一世統一時期,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黃金時代”。

閱讀全文

與伊麗莎白女王一世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電影音樂之聲中 瀏覽:575
泰國色情禁忌電影 瀏覽:168
周星馳電影迅雷鏈接下載 瀏覽:389
救狼崽電影完整版 瀏覽:822
甄子丹年輕時演的電影名字 瀏覽:486
電影大全龍鳳斗 瀏覽:484
韓國電影大叔完整版 瀏覽:439
大學生純英字幕的英文原版電影 瀏覽:342
高清手機電影圖片 瀏覽:981
電影票app最便宜 瀏覽:792
誰在電影院英文 瀏覽:652
天津大悅城4d電影 瀏覽:7
成龍身拍電影上的傷 瀏覽:610
大喬講電影公主 瀏覽:449
法國搞笑偵探電影 瀏覽:871
穿普拉達的女王勵志電影觀後感精選 瀏覽:364
兩歲孩子去電影院需要買票嗎 瀏覽:734
白發哥電影名字 瀏覽:115
電影關於音樂男主做了名童憐 瀏覽:469
中世紀歐洲電影英語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