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麗中國之雲翔天邊觀後感400字
近日,我觀看了《美麗中國》這一部片子,真的是動靜搭配,看起來不累啊!不過,我覺得裡面最好看、最有意思的就屬第二集——《雲翔天邊》了。
《雲翔天邊》在我看來是講得最細的一部了。片子中無處不精彩,無處不美麗。片中,每一個鏡頭幾乎都會使我發出「哇!哇!」的驚嘆聲:有生長神速的竹子,有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有機靈可愛的小熊貓,有小眼有神的短尾猴,有巨高無比的杜鵑樹,還有發出惡臭的屍香魔芋花……這些植物,這些動物,都是那麼的神奇,攝影者採用了幾乎所有的拍攝方法,有航拍,有俯視,有全影,有仰視……幾乎是拍到了所有動植物最美的一面!可以說,那一刻,我的心,真是和《雲翔天邊》名字中的那朵「雲」,一起飛翔了!四個字——美不勝收!
不得不承認,這部影片也確實讓我知道了許多。比如,我知道了世界上最高的杜鵑樹在中國,它可以長得和普通樹一樣高!比如,我知道了,竹子也會開花,作為熊貓的主食,它們也可以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綻放出紫色的花朵!比如,我知道了,在中國的雲南,有許多生物生長在一片本應不屬於它們的高海拔世界裡,而它們卻依然可以在那裡展現它們生命、生活的傳奇!比如……
想說,這部片子確實與眾不同。它身在教輔類,卻又不像是在刻板地對我們說教,但卻又能在不知不覺中讓你明白許多;它雖身在風景類紀實片,卻又不像是一張張無聊的圖片,但卻又能讓我們瞬間感悟到中國的美麗和魅力所在……
B. 《美麗中國》的影評
從雅克·貝漢《鳥的遷徙》開始,現代紀錄片對看慣央視大江大河的我們產生了一次心靈上的顛覆,記得當時看完DVD,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跳出來。後來經過一系列諸如《帝企鵝日記》的灌輸,又看到高清的《行星地球》時,依然讓我升級的目瞪口呆。
如果說BBC的《行星地球》產生了一次視覺上的震懾的話,那麼,《美麗中國》就是一次心靈上的清洗。
很多人覺得《美麗中國》確實養眼,但充其是娛樂,內容空虛、或者又狹隘的扯到政治上說外國人埋怨中國環境,這么說你真是被CCTV教育的很好。要不形容此紀錄片對白含糊不清,不足以表現中國博大芸芸,而且全篇都在描述動物……
一.國內外紀錄片的角度
對於這次記錄首先說一下拍記錄片的角度,紀錄片貫徹的宗旨就是客觀,客觀是紀錄片本質,我國很多紀錄片,尤其央視的格調與世界上其它國家迥然不同,其原因在於我們常常把紀錄片拍成宣傳片,當一個記錄輕飄飄的煽情與美化時它也變的不足為信甚至讓人反感,失去了呈現真實,揭露真相,記錄片也就變的沒有力量。
記錄片難拍重點不是技術,而是創作者的勇敢與關懷,理性的追求真相與探索心靈並且能夠打動世人內心的工程是艱巨的。
有人說《美麗中國》膚淺時,我們想一下《遷徙的鳥》,全片幾乎沒有什麼對白,但是震撼了全世界人的心,因為有太多看似簡單的事物卻被我們忽視了,紀錄片的工作就是用心來觀察周圍任何看的到的事物。就好像在中國,我們周圍有很多的窮人、沿街乞討乞丐,當他屈膝於你時,你可能和你女朋友厭惡的躲開了。但是各個論壇都在發什麼最震撼國人照片,這個時候你又被莫名其妙的感動了。這不是在說現代人的虛偽和被蒙蔽,而是在說一個好紀錄片不在於把一個事物詮釋的多麼全面與挖掘的多深,比方泱泱中國怎麼可能用6集就展示它的美?六萬集都不夠,而是如何把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深入淺出的表現出來。就好比中國紀錄片拍長江,會用大量生硬考究的解說,樂此不疲的詳述著它的歷史與宏偉,這個如果給BBC,一個壯麗遊走的航拍就達到目的了。這里也有個技術問題,我們一拍就把直升機拍進去了。
所以說國內外記錄片的區別在於,成熟的記錄片應該是用鏡頭說話,而我們是了為解說詞的順理成章去拍那幾個鏡頭,更像是電視散文,失去了紀錄片發覺與探索的樂趣。
中國真正好的紀錄片其實誕生在民間的DV記錄。
二.定位
《美麗中國》遠離的現代城市的浮華,把鏡頭瞄準了自然中的生物,與沿襲了幾千年生活的在其間的人,從它們身上表現出中國幾千年根深蒂固的淳樸與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生活的理念。這個定位是異常准確的,因為現代都市的人與生活中,中國的特質已經被湮滅了。
此次拍攝,很多事物是被第一次展現在鏡頭上的,諸如雲南洞穴中蝙蝠捉魚的場面、熊貓的求愛交配,有時候真的內心在質問,這真的是中國嘛?居然有太多的驚奇與陌生,我怎麼完全不知道不了解?也許是我無知,但是我敢肯定很多人看過劇集都要有此感。
最讓我感動的是生活在北方森林中的鄂溫克婦女,她們在世代游牧中悉心照顧森林中的馴鹿
這些生靈也都有了它們自己的名字,然而過這種生活的鄂溫克人只有30個了,幾乎所有的族人都放棄了森林生活,搬進了現代省事的鋼筋水泥房子里。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學校,說不出是同情還是羨慕。西藏幾千年的對自然的敬畏,保護了大量野生動物和原始的自然生態,那裡的人們貼靠著大地,向著伽拉薩山朝聖,他們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護關愛這片聖靈之土與萬物生靈,定會有美好的來生。而如今我們大部分人類生活在物慾橫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沒有想到中國很多地方,人與自然那麼融洽,他們可能在你眼中是窮苦貧乏的,但事實是這些人的心靈才更為清透,比你更了解腳下的土地。說白了人那才活的像個人本來該有的生活,城市人活的都像個奴隸,而且還津津樂道。
鏡頭展現了奇趣的動物與絕倫的景色後總會加上諸如此類的解說:此物種已經瀕臨滅絕,全世界只有若干只,此環境帶已經嚴重縮減。基本片中向世人展現的物種除了蝦米小魚都感覺都已經所剩無幾了,然而這也是事實,當然BBC總也不忘討巧的加一句,政府已經採取措施……對問題擔憂的同時也賦予了希望。
片子闡述了一個空前發展和人口爆炸社會下,環境的面臨的重大危機與壓力的根本問題,這個問題是全人類當今最大的問題,放在世界任何國家都成立。
紀錄片目的是記錄,思考留給大眾,我國號稱大型紀錄片常常把觀念框死,灌輸其形式而非客觀展現。西方傳媒幾十年依舊包羅萬象,我們感覺剛一上就黔驢技窮。
三.失落的世界
中國面臨的不止是環境危機、還有文化危機,我很難想出代表現代中國的符號是什麼?我們還在拿著四大發明找著大國的優越,其實這種心態就像個虛空的外殼脆弱不堪,文化內核早已塌陷,禁不起半點指點,當安東尼奧尼等一系列電影人把鏡頭對准中國時,驚起層巒疊嶂的罪名,尤其改革開放後,原因外國人他們沒有把鏡頭對准拔地而起的高樓,現在看來我們真應該感謝這些人給我們記錄了寶貴的影像,當央視把鏡頭對准日新月異的時候,國際影人才找到了真正的中國!不在深圳、不在上海,在小巷胡同、竹林深處,在香格里拉的密林,在風乾的樓蘭,一些我國的影像紀錄者聽起來就生畏的地方。當我們民族信仰出現危機的時候,要感謝BBC這樣的攝制組讓現代人看到信仰在何處,就是那些與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捨的村民,當國家危難時,開賓士寶馬的都跑了,這些人會堅守到最後一刻。我們身後是冰冷的高樓,他們身後是聖潔的雪山。
我們跑的太快,遺失了很多東西,物質讓我們作繭自縛,軀體被附著的不透氣後,魂靈腐蝕的很快。
四.如何說教
中國人很含蓄,但是到說教別人時就變的很直白,西方人很直白,但是到了說教的時候就變的很含蓄。
諄諄教導可以用在中國古代,那時候人的誘惑少,可以平靜下來,但是放在當今浮躁的社會,這種不痛不癢細水長流的嘮叨,很輕易的被人以為蒼蠅蚊子煽打開來。所以當今倘若想讓人反思就需要刺激他。
你能說《難以忽視的真相》不說教嘛?但是它把說教留在了最後,首先向你拋出各種驚人數據,對你狂轟濫炸,深深把你刺激了,當你擔憂與思索的同時,之前的客觀記錄對說教部分起到了推波助瀾也水到渠成,煞費苦心的一方面讓你了解真相,另一方面就為了結尾那幾句教你如何做起。《醫療內幕》通過美國與其它西方國家醫療體系的對比,讓人產生巨大的落差之餘會質疑與探討與自密切相關問題。
環保紀錄片說教是必須的,只要把信息從灌入轉變為引導的時候它就會成功。所以這個模式大概是打你個巴掌再給你個紅棗。《美麗中國》是先給你一籮筐紅棗然後在給你記嘴巴。喜馬拉雅的巍峨山巒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眾多文明的源頭,幾千年繁衍不息。然而再過30年,80%的冰川將不復存在,領略了神聖的恢宏之餘更多是對人類自我作踐,導致古老文明、現代文明危在旦夕帶來的震撼。
大體是,好看嘛?我們說好看,美嘛?美!馬上滅絕了,見不到了!由此我們心裡一沉,引發出反省,最後他也要給出你希望。
比如講到金先生捕鳥給上海有錢人吃,然後展現了他嫻熟的捕鳥技藝,當我們心裡低估怎麼炫耀起捕鳥的時候,原來金先生早已成了自然保護著,捕鳥是為了給鳥體檢,然後放生。
其實這種轉變我在生活中也看到,之前麻雀被捕殺過度,如今成群飛舞,而且在我家院子里的麻雀都不怕人,人對動物的觀點多少在進步。節目完結的時候有這樣一段話:一味發展雖然導致中國自然環境的毀滅,而有計劃的生態旅遊將為野生動物帶來無限裨益,中國高速發展的後果造成對資源、生存空間以及環境質量的巨大壓力,然而這些問題也同樣考驗著我們,如果說世界上有哪個國家有能力解決如此大范圍的環境問題,那個這個國家必非中國莫屬。
說明了,這不單是中國問題,也是個世界問題與我們人類文化的問題。
五.技術
當鏡頭從高空俯視中國大陸時,隆隆作響,這樣的鏡頭實屬厚重磅礴,當今的影像製作,除了要立場新穎,技術也尤為重要,尤其自身格局大的紀錄片,格局大就是不同於拍個體人的日常生活,或者簡單的訪談,倘若拍自然、拍太空或者拍故宮之類,沒有昂硬的技術支持、精緻的畫面,要想吸引現代人去看個紀錄片,真的很難。這個不止需要資金人力物理,更需要創作者的勇氣和艱辛,深入腹地,尋尋覓覓,紀錄片的拍攝也是一場探險。
有時候常常面對匪夷所思的鏡頭就想人家是怎麼拍的,為什麼可以在雪山白峰之間平穩的穿梭,拍一年四季的變化得是如何漫長的等待。《遷徙的鳥》膠片就長達460公里,最後剪出來也就一個多小時,所以在技術的保障下人家真實嘔心瀝血啊,比技術更為重要的是紀錄片創作的精神,團隊意識,冒險、豁的出去同時也耐得住性子。
cctv聯合攝制,央視真會給自己粉金。可能那幾個很模糊的鏡頭由於未能實地拍攝是央視提供的。
整個西亞、中華文明的神聖源頭喜馬拉雅,再過30年,山巒的冰雪將消融
六.自然紀錄片-本質的復興
從弗拉哈迪開始,紀錄片就帶有關注自然與人生存的大命題,如今我們看到幾十年前愛斯基摩人的生活彷彿凝視遠古,觀摩化石。弗拉哈迪從那時起就尊重人類各異的文化傳統,表現他們的智慧與尊嚴,關注人們的情感和命運。如今自然紀錄片再一次興起,是否是一種本質的復興?《美麗中國》與《行星地球》同樣讓人對波瀾壯闊的自然產生震撼與敬畏,但《美麗中國》更多了種人文關懷,對古老的喪志殆盡的風土人情進行了深入的了解,而可能用不了多久這些人們的生活也只能在這珍貴的影像中找到,人與自然的不斷疏離違背了宇宙的規律,紀錄片重新喚起了人們對自身環境審視,就像《第十一個小時》里講,自然不會毀滅,即便人類滅絕,消失的資源幾百萬年會重生,太陽依舊、天也照藍,歸根結底,人類毀滅的只是自己。把自然與人分開來講是不負責任的,當五花八門的記錄片奪人眼球時,西藏雪山上的人與氂牛往往脫穎而出的吸引著人,這說明人類本來的潔凈的精神在對現代文明、現代文化進行的最後一次召喚。我們樂意聽到看到,證明著我們也依存嚮往。
七.原味的中國
從香格里拉到絲綢之路,從蒙古草原到喜馬拉雅,從大興安嶺到熱帶海洋,整個系列看下來你會更加了解你居住的土地,以及生活幾千年的人和生物,雖然他們的習俗、信仰越來越鮮為人知,好在今天被記錄了下來,用節目里的話說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中國,一個原味的中國,一個數個世紀以來傳送著的土地。
C. 美麗中國記錄片觀後感600字作文
《美麗中國》觀後感
說真的,《美麗中國》給人的絕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震撼,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淘洗。
對於紀錄片,貫徹的宗旨就是客觀,客觀是紀錄片的本質。
《美麗中國》創作者富有理性與關懷,執著追求真相與探索心靈,並且能夠開啟這一項打動世人內心的工程。
《美麗中國》
中充滿了太多看似簡單而被我們忽視了的事物。
一部好紀錄片不在於把一
個事物詮釋得多麼全面,
挖掘得多深,
而在於如何把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深入淺出地
表現出來。
《美麗中國》
是成熟的記錄片,
它是用鏡頭說話的,
而激發了紀錄片探索與發現的樂趣。
《美麗中國》
遠離現代城市的浮華,
把鏡頭瞄準了自然中的生物與沿襲了幾千年傳統生
活的人們,表現出中國歷史長河中根深蒂固的和諧淳樸與天人合一的觀念。這個定位是十分准確且適時的,因為在現代都市的快生活中,中國的古典特質已經日漸湮滅了。
很多事物是我第一次得以如此近距離觀賞,
有時候真的內心在疑問,
這真的是中國嘛?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學校,
既有同情也有羨慕。
西藏幾千年的對自然的敬畏,
保護
了當地原始的自然生態。
那裡的人們貼靠著大地,
向著朝聖路,他們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
護關愛這片聖潔之土與萬物,定會有美好的來生。而如今我們大部分人類生活在物慾橫流、
人心冷漠的城市,
沒有想到中國很多地方,
人與自然還是那麼融洽,
他們可能在世俗眼中是
窮苦貧乏的,但事實是這些人的心靈才更為澄澈與充實。
鏡頭展現了奇趣的動物與絕倫的景色後總會加上諸如此類的解說:此物種已經瀕臨滅
絕,此環境帶已經嚴重縮減。這沉重的事實令我不禁生出無限憂心
紀錄片目的是記錄,更是留給大眾以思考。
中國面臨的不止是環境危機、
還有文化危機,
我很難想出代表現代中國的符號是什麼?
看吧,外國人沒有把鏡頭對准拔地而起的高樓,真正的中國不在大都市,而是在小巷胡同、
竹林深處,
在香格里拉,
在樓蘭。
民族的信仰就在那些與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捨的村民
心中。他們會堅守到最後一刻,只為那聖潔的天地。
。
喜馬拉雅的巍峨山巒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
是眾多文明的源頭,
幾千年繁衍不息。然而再過30年,80%的冰川將不復存在,
領略了神聖的恢宏之餘更多的是對人類自我糟蹋,導致古老文明危在旦夕的震撼。
有時候常常面對匪夷所思的鏡頭就想人家是怎麼拍的,
為什麼可以在雪山高峰之間平穩
地穿梭,拍一年四季的變化得經歷如何漫長的等待。
一部優秀紀錄片最為重要的是創作的精
神,團隊意識,敢於冒險又耐得住寂寞。
《美麗中國》關注了自然與人生存的大命題。
更多了種人文關懷,
對古老的風土人情進
行了深入地了解。
人與自然的不斷疏離違背了宇宙的規律,
紀錄片重新喚起了人們對自身環
境的審視。自然不會毀滅,即便人類滅絕,天也照藍,歸根結底,人類毀滅的只是自己。
從香格里拉到絲綢之路,
從蒙古草原到喜馬拉雅,
從大興安嶺到熱帶海洋,
整個系列看
下來,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居住的土地,以及土地上幾千年的人與生物。
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中國,一個原味的中國,一片數個世紀以來傳送著的土地。
D. 看美麗中國紀錄片有感1300字
我手握一支絢爛的畫筆,在紙上塗鴉,每一筆都濃墨重彩,每一筆都富有激情,每一筆都閃爍著玓瓅。我在繪我的夢,我的中國夢。
我的夢,是要讓中國成為「美麗中國」。
中國,一個飽經五千年風霜雨雪的悠悠古國,一個走過輝煌64年的發展中國家,一個站在亞洲之巔的雄雞,一個為世界錦上添花的新生命!自從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起,就註定要光彩奪目!中國的地大物博、風景壯美,散發著她的迷人魅力。我愛置身於美麗的地方,所以我每時每刻都督促自己發奮學習,長大後讓中國成為「美麗中國」!
人們邁向小康的步伐龍驤虎步,汽車一輛輛上路,工廠一座座建起……城市裡的人們每天都生活在「煙繚霧繞」之中。時間齒輪緩緩轉動,神在雲端輕輕吹了一口氣,大半中國都籠罩在霧霾之中。
霧霾,一個可怕的白色魔鬼!它蓋住遠處的青山綠水,遮住近處的車水馬龍。它緊緊掐著中國母親的咽喉,抓住她的心臟,北京。在一條幽幽的街道上,站定一會,臉上滿是塵沙;注視一會,眼前一片迷茫……身邊來去匆匆的行人啊,每個人都戴著密不透風的帽子,厚厚的口罩保護著他們的鼻喉,脖上圍了不知多少條圍巾,衣服更是里三層外三層。受到了衣服的束縛,人們走路一搖一晃,就像一隻可笑的巨型企鵝。這惡劣的天氣給人的影響委實是顯而易見。汽車排出的廢氣,工廠騰起的黑煙,浪費奢侈的用電用水……一幕幕在我們眼前若隱若現。誠然!罪魁禍首還是我們自己。
我們的美麗中國是不是要一去不復返了呢?
關上正在播放霧霾新聞的電視,我擦乾因夢想破滅而留下的眼淚,進入了夢鄉。
這不是剛才被霧霾席捲的街道嗎?怎麼和電視上的不一樣呢?小心翼翼地踏著一塵不染的水泥地,我東張西望。街道盡頭的一棵棵杏樹,點點花苞競相開放。樹旁的居民樓,彷彿浮於粉海之上。樹影篩出的陽光探進姑娘的陽傘,如同半夢半醒的眼波。姑娘如瀑布般的黑發垂至腰際,身上的雪紡裙完全不同於之前的「企鵝裝」,裙子飄逸得似紛飛的彩蝶。我站在高處,藍天白雲在我的頭頂流動,眺望著遠處的青山,彷彿只是用綠色渲染,沒有勾勒的水墨畫那樣,輕輕地流向白雲。黃昏,天空泛起迷人的彩色漣漪。老人帶著小孫子出來散步,他們已都不是「蒙面俠」,大方地露出快樂笑容,祖孫倆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這是我的中國夢嗎?這就是我夢想中的美麗中國嗎?
是的!這就是的!這就是美麗中國!原來我心目中的美麗中國不僅僅是壯美的大好河山,還包括著我們最熟悉的我們身邊的街道!當祖國母親置身於霧霾的惡劣天氣之中,我們不能坐視不管,我們要做些什麼!現在春暖花開,時光大好。讓我們邁開輕快的腳步,帶著工具,到荒山去植樹!為郊外披上綠紗,叫風沙乖乖低頭。高大的工廠煙囪不在冒出黑煙,工廠里科研專家們正絞盡腦汁,研究減排。學校門口,我別上光榮的團徽,拿著掃帚,和其他的團員們一起去社區義務勞動。一陣的忙碌,終於把街道打掃干凈,我們互相擊掌慶祝。回到家,看見爺爺正扶著爬梯,叔叔正在把費電的白熾燈換下,把發出溫柔光芒的節能燈裝上。第二天上學,同學小智正滔滔不絕地向同學們說著他長大後要發明一種環保汽車,用太陽能、風力、雨水等等來作為燃料……
你一言,我一語;你一計,我一策;你一行,我一動……「美麗中國」的城堡經過我們一磚一瓦的努力逐漸變得高大,我的中國夢的輪廓也從迷惘變得清晰。美麗中國,我相信在不久後的未來一定會實現。
塗鴉紙上,那濺出的抹點是夢想開出的花。把霧霾趕出中國,讓中國變得更加美麗,這是我的中國夢!
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
我手握一支絢爛的畫筆,在紙上塗鴉,每一筆都濃墨重彩,每一筆都富有激情,每一筆都閃爍著玓瓅。我在繪我的夢,我的中國夢。
我的夢,是要讓中國成為「美麗中國」。
中國,一個飽經五千年風霜雨雪的悠悠古國,一個走過輝煌64年的發展中國家,一個站在亞洲之巔的雄雞,一個為世界錦上添花的新生命!自從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起,就註定要光彩奪目!中國的地大物博、風景壯美,散發著她的迷人魅力。我愛置身於美麗的地方,所以我每時每刻都督促自己發奮學習,長大後讓中國成為「美麗中國」!
人們邁向小康的步伐龍驤虎步,汽車一輛輛上路,工廠一座座建起……城市裡的人們每天都生活在「煙繚霧繞」之中。時間齒輪緩緩轉動,神在雲端輕輕吹了一口氣,大半中國都籠罩在霧霾之中。
霧霾,一個可怕的白色魔鬼!它蓋住遠處的青山綠水,遮住近處的車水馬龍。它緊緊掐著中國母親的咽喉,抓住她的心臟,北京。在一條幽幽的街道上,站定一會,臉上滿是塵沙;注視一會,眼前一片迷茫……身邊來去匆匆的行人啊,每個人都戴著密不透風的帽子,厚厚的口罩保護著他們的鼻喉,脖上圍了不知多少條圍巾,衣服更是里三層外三層。受到了衣服的束縛,人們走路一搖一晃,就像一隻可笑的巨型企鵝。這惡劣的天氣給人的影響委實是顯而易見。汽車排出的廢氣,工廠騰起的黑煙,浪費奢侈的用電用水……一幕幕在我們眼前若隱若現。誠然!罪魁禍首還是我們自己。
我們的美麗中國是不是要一去不復返了呢?
關上正在播放霧霾新聞的電視,我擦乾因夢想破滅而留下的眼淚,進入了夢鄉。
這不是剛才被霧霾席捲的街道嗎?怎麼和電視上的不一樣呢?小心翼翼地踏著一塵不染的水泥地,我東張西望。街道盡頭的一棵棵杏樹,點點花苞競相開放。樹旁的居民樓,彷彿浮於粉海之上。樹影篩出的陽光探進姑娘的陽傘,如同半夢半醒的眼波。姑娘如瀑布般的黑發垂至腰際,身上的雪紡裙完全不同於之前的「企鵝裝」,裙子飄逸得似紛飛的彩蝶。我站在高處,藍天白雲在我的頭頂流動,眺望著遠處的青山,彷彿只是用綠色渲染,沒有勾勒的水墨畫那樣,輕輕地流向白雲。黃昏,天空泛起迷人的彩色漣漪。老人帶著小孫子出來散步,他們已都不是「蒙面俠」,大方地露出快樂笑容,祖孫倆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這是我的中國夢嗎?這就是我夢想中的美麗中國嗎?
是的!這就是的!這就是美麗中國!原來我心目中的美麗中國不僅僅是壯美的大好河山,還包括著我們最熟悉的我們身邊的街道!當祖國母親置身於霧霾的惡劣天氣之中,我們不能坐視不管,我們要做些什麼!現在春暖花開,時光大好。讓我們邁開輕快的腳步,帶著工具,到荒山去植樹!為郊外披上綠紗,叫風沙乖乖低頭。高大的工廠煙囪不在冒出黑煙,工廠里科研專家們正絞盡腦汁,研究減排。學校門口,我別上光榮的團徽,拿著掃帚,和其他的團員們一起去社區義務勞動。一陣的忙碌,終於把街道打掃干凈,我們互相擊掌慶祝。回到家,看見爺爺正扶著爬梯,叔叔正在把費電的白熾燈換下,把發出溫柔光芒的節能燈裝上。第二天上學,同學小智正滔滔不絕地向同學們說著他長大後要發明一種環保汽車,用太陽能、風力、雨水等等來作為燃料……
你一言,我一語;你一計,我一策;你一行,我一動……「美麗中國」的城堡經過我們一磚一瓦的努力逐漸變得高大,我的中國夢的輪廓也從迷惘變得清晰。美麗中國,我相信在不久後的未來一定會實現。
塗鴉紙上,那濺出的抹點是夢想開出的花。把霧霾趕出中國,讓中國變得更加美麗,這是我的中國夢!
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
我手握一支絢爛的畫筆,在紙上塗鴉,每一筆都濃墨重彩,每一筆都富有激情,每一筆都閃爍著玓瓅。我在繪我的夢,我的中國夢。
我的夢,是要讓中國成為「美麗中國」。
中國,一個飽經五千年風霜雨雪的悠悠古國,一個走過輝煌64年的發展中國家,一個站在亞洲之巔的雄雞,一個為世界錦上添花的新生命!自從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起,就註定要光彩奪目!中國的地大物博、風景壯美,散發著她的迷人魅力。我愛置身於美麗的地方,所以我每時每刻都督促自己發奮學習,長大後讓中國成為「美麗中國」!
人們邁向小康的步伐龍驤虎步,汽車一輛輛上路,工廠一座座建起……城市裡的人們每天都生活在「煙繚霧繞」之中。時間齒輪緩緩轉動,神在雲端輕輕吹了一口氣,大半中國都籠罩在霧霾之中。
霧霾,一個可怕的白色魔鬼!它蓋住遠處的青山綠水,遮住近處的車水馬龍。它緊緊掐著中國母親的咽喉,抓住她的心臟,北京。在一條幽幽的街道上,站定一會,臉上滿是塵沙;注視一會,眼前一片迷茫……身邊來去匆匆的行人啊,每個人都戴著密不透風的帽子,厚厚的口罩保護著他們的鼻喉,脖上圍了不知多少條圍巾,衣服更是里三層外三層。受到了衣服的束縛,人們走路一搖一晃,就像一隻可笑的巨型企鵝。這惡劣的天氣給人的影響委實是顯而易見。汽車排出的廢氣,工廠騰起的黑煙,浪費奢侈的用電用水……一幕幕在我們眼前若隱若現。誠然!罪魁禍首還是我們自己。
我們的美麗中國是不是要一去不復返了呢?
關上正在播放霧霾新聞的電視,我擦乾因夢想破滅而留下的眼淚,進入了夢鄉。
這不是剛才被霧霾席捲的街道嗎?怎麼和電視上的不一樣呢?小心翼翼地踏著一塵不染的水泥地,我東張西望。街道盡頭的一棵棵杏樹,點點花苞競相開放。樹旁的居民樓,彷彿浮於粉海之上。樹影篩出的陽光探進姑娘的陽傘,如同半夢半醒的眼波。姑娘如瀑布般的黑發垂至腰際,身上的雪紡裙完全不同於之前的「企鵝裝」,裙子飄逸得似紛飛的彩蝶。我站在高處,藍天白雲在我的頭頂流動,眺望著遠處的青山,彷彿只是用綠色渲染,沒有勾勒的水墨畫那樣,輕輕地流向白雲。黃昏,天空泛起迷人的彩色漣漪。老人帶著小孫子出來散步,他們已都不是「蒙面俠」,大方地露出快樂笑容,祖孫倆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這是我的中國夢嗎?這就是我夢想中的美麗中國嗎?
是的!這就是的!這就是美麗中國!原來我心目中的美麗中國不僅僅是壯美的大好河山,還包括著我們最熟悉的我們身邊的街道!當祖國母親置身於霧霾的惡劣天氣之中,我們不能坐視不管,我們要做些什麼!現在春暖花開,時光大好。讓我們邁開輕快的腳步,帶著工具,到荒山去植樹!為郊外披上綠紗,叫風沙乖乖低頭。高大的工廠煙囪不在冒出黑煙,工廠里科研專家們正絞盡腦汁,研究減排。學校門口,我別上光榮的團徽,拿著掃帚,和其他的團員們一起去社區義務勞動。一陣的忙碌,終於把街道打掃干凈,我們互相擊掌慶祝。回到家,看見爺爺正扶著爬梯,叔叔正在把費電的白熾燈換下,把發出溫柔光芒的節能燈裝上。第二天上學,同學小智正滔滔不絕地向同學們說著他長大後要發明一種環保汽車,用太陽能、風力、雨水等等來作為燃料……
你一言,我一語;你一計,我一策;你一行,我一動……「美麗中國」的城堡經過我們一磚一瓦的努力逐漸變得高大,我的中國夢的輪廓也從迷惘變得清晰。美麗中國,我相信在不久後的未來一定會實現。
塗鴉紙上,那濺出的抹點是夢想開出的花。把霧霾趕出中國,讓中國變得更加美麗,這是我的中國夢!
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
E. 美麗的祖國觀後感600字2019
又看了一遍《美麗中國》,再次感慨萬千,不得不為攝影師的獨特視角和中國博大的人文情懷所折服。冰清玉潔的雪山,雄奇秀麗的山川,一望無際的草原,詩情畫意的湖泊,波瀾壯闊的大海,層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機靈可愛的金絲猴,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威風凜凜的東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頂鶴,珍貴稀有的揚子鱷,如此豐富的多樣性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這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全面反映中國人文地理的極為罕見的優秀紀錄片。紀錄片的內容涵蓋整個中國的遼闊疆域: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無一遺漏。整部片子的背景音樂、畫面、解說詞配合得簡直是令人無可挑剔。尤其是裡面的解說詞,簡直是令人拍案叫絕。它時而俏皮,時而深沉,不經意間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啟迪著我們的思想。《美麗中國》實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極為優秀的紀錄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國的魅力所吸引,還有為國家今後的發展的擔憂,這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文明史時間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十三多億的人口,五十六個名族,各型各色的傳統生活方式。雖然中國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及環境保護問題,但還是有它最美的一面。中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中國有寬廣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僅次於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溫差可以從灼熱高溫降到令人寒冷,中國有雲霧迷茫的叢林庇護者稀有動物,一望無際的曠野草原及豐饒的熱帶海洋。
而如今的中國面對的是怎麼樣的環境問題?令人矚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區,其中之一就在中國的長江以南地區,而全國酸雨面積占國土資源的30%;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萬公頃的速度侵蝕土地,而中國每天都有500公頃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積減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而中國年均消失天然林40萬公頃,;水資源危機,作為世界21個貧水國之一的中國,全國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67萬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億噸沃土付之東流;與日俱增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圍了我國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氣污染已使中國600多座城市的大氣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到1%。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們去精心呵護,有很多稀有物種已經永遠的消失,我們就不能讓現在還存在著的東西消失,所以我們要做好自己,讓我們國家越來越美麗。
F. 美麗中國觀後感
最近在同事推薦下欣賞了BBC在中國拍攝製作的六集專題紀錄片《美麗中國》(WILD CHINA),深受感動。
專題片主要是從中國的野生動物和自然地理來介紹中國,六集的題目分別為:
一、龍之心(HEART OF THE DRAGON);
二、香格里拉(SHANGRI-LA);
三、西藏(TIBET);
四、萬里長城的塞外風光(BEYOND DE GREAT WALL);
五、熊貓之地(LAND OF PANDA);
六、潮汐更替(TIDES OF CHANGE)。
在舒緩婉轉的傳統中國音樂中(我只聽出其中有一首是《陽關三疊》),伴隨著森林草原、戈壁大漠、雪山聖湖、江河湖沼等優美的畫面更替,種種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紛紛登場,一個可與趙忠祥為《動物世界》的配音相媲美的男中音,用同樣舒緩的口吻娓娓道來,講述動物的故事,自然地插入中國歷史、文化、人文、宗教、民族、民俗等,比較客觀地反映出中國的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與自然的相互作用與影響的幅幅畫卷,引人遐思!
原來中國還有這樣美的地方!對此,製片者除了驚艷,也指出了人類的發展給自然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帶來的壓力與挑戰,但不是抱著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非常理解地提到中國政府和人民為與自然和諧共存和保護環境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與積極成效。特別提及,毛主席時代曾號召改造自然,相信「人定勝天」,但在總結經驗教訓後,中國已回歸傳統,追求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處。挑戰是巨大的,但自然也有著神奇的力量,中國的環境問題在以緩慢的速度逐步改善,「只要人類有意願(並付諸行動),自然界總會有辦法(恢復)」。這是影片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
這與西方媒體通常情況下一味炒作與渲染中國的環境問題有很大的不同。
秘魯也有很多人或出於無知,或源於偏見,往往追隨西方,刻意對中國的問題橫加指責。去了中國,才發現大不一樣,而驚嘆於中國的發展,特別是平衡各種復雜矛盾與關系的高超藝術。
所謂「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么多的中國人不僅要生存,而且要發展,中國政府不僅要對本國負責,而且作為一個大國要對整個世界負責,面臨的困難是外人難以想像的。有誰能真正肯定地給中國指明前進的方向?有誰敢誇口說放在那些個位上就有把握把中國的事情辦得更好?
中國有幾千年的智慧積淀,有海納百川,包容世界的胸襟,中國的問題只有中國人通過自身的和諧發展才能解決得更好。
很高興《美麗中國》這部片子與我經常向秘魯朋友宣講的某些思想不謀而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與中華民族多災多難的近代世紀相比,今天我們可說是生逢盛世,怎當不備加努力。挑戰和困難永遠不會自動消失,但如能吸取教訓總結提高,前途無疑是光明的。
原文地址:http://zhujingyang.spaces.live.com/blog/cns!D1A4ADB7AAF5F941!1320.entry
G. 《美麗中國》觀後感
這兩天宅在家,看了BBC的6集紀錄片Wild China,中文名叫《美麗中國》。用創作者的話說,這是反映「中國人民及野生動物與所住的非凡山水的互動關系」的紀錄片。
中國是巨大的,中國也是美麗的。如何反映巨大中國的美麗,確實是一個難題。至少對我們中國人來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西方人看東西的角度跟我們真是很不一樣,我們總喜歡宏大敘事,而他們則喜歡從細微的東西入手。
雲南的熱帶風光、貴州的卡斯特地貌、海南的紅樹林海灘、南中國海壯麗的珊瑚礁、新疆的戈壁沙漠、內蒙古逐漸變化的草原牧場、東北的平原與山脈,中原廣袤的平原、南方的丘陵與坡地……漫步在中華大地上,壯麗的自然風光與紛繁復雜的物種令人震撼與感動。
可以說,紀錄片展示的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中國美的一面。攝影師們追求唯美,因為拍攝角度不同,所以平時看起來很普通的事物也都具有了特異的美感,甚至讓我產生了不真實的感覺。當片中出現蛇島中的蝮蛇張口吞下一個大它蛇口兩倍的鳥雀時,鏡頭慢慢地移動,我也開始感到毛骨悚然——太細致了。
感謝攝影師的敬業精神,讓我們看到了很多非常稀有的鏡頭。有些畫面,從放映角度看拍攝角度,取景應當是非常非常困難的,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更別說拍那些野生動物的出沒了。如果沒有長時間的耐心和堅守,是決不可能完成的。例如南方漁民潛海捕蝦,連漁民都不敢說一次就能成功捕獲,更別說拍攝了。
紀錄片盡量避免採用激烈的言詞來評論,而是很平靜地很客觀地敘述所拍到的一切。正因為如此,一時間讓人產生深深地懷疑,這還是我們生活的土地和我們所知道的生活嗎?現實里我們的大環境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僅就片子里提到的珍稀動物,大熊貓一直都在靠人工受精支撐繁衍,朱䴉是僅剩的幾只在設了保護區後保存下來的,麋鹿則根本就沒有了是從英國重新移民回來的,中華白鱀豚和中華鱘由於江河的污染,想保護都難,因為它們不是劃一小塊保護區就可以保護起來的。
片子的最後結語既有隱憂也有期望,他們期待中國能用強有力政府權力來對待環境問題,因為畢竟這不僅僅是中國自己的問題,它影響著整個地球。美好壯麗的自然環境如何得以保存,可愛的動物如何與人類和諧相處,如何實現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有效協調,中國社會還得從哲學上來一次根本的反省與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