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葉問1讀後感,急
一部蘊藏哲理的電影;一部值得再去一看再看的電影——葉問。我在偶然間,我把這部電影給觀看完,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根本不會去理睬它,我只是以「追電影」的形式得知這部電影的存在。可是當時《葉問》這電影是剛剛上映,而且給我的第一感覺是灰沉沉的,所以更沒有去理會,直到,當我看到我堂大哥的qq個性簽名時,我才發現,《葉問》值得我去觀看!而那qq簽名寫著:看完葉問,獲益良多。
而當我觀看完這部電影時,我也深受感動,如果這部電影再加上一些更深的哲理的話,我可以說再看上一百遍也不是浪費時間的,可是,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是為了看明星,為了娛樂消遣而去觀看的,過後便成了那些人腦海中的一些碎片記憶而已。這部電影雖其中很少刀光劍影的鏡頭,卻每時每刻都扣人心弦,裡面的每一個情節都像蘊含道理,讓人深思,所以,這部電影很值得讓我去寫觀後感!
我清晰的記得,葉問師傅說過一句話:「每個要走的路,都是自己選的......」亦即是說,自己所做的事情,後果要自己承擔,即使最後的結果是壞的,都不可怨天怨地。而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浮現我眼前的是另一句應有更深哲理的話:「如果事情到最後不想無法挽回的話,一開始就要選擇正確的道路。」那麼,為什麼我會說這是一句擁有更深道理的話語呢?原因就是...........我們應該怎樣一開始就可以選擇正確的道路呢?要是得知願望無法實現之時,我們如何是好?當事情已被決定之時,我們又該如何是好?正因為不知道,我們人類才學會探索!依我這個年紀,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可幸運的是我知道自己的事情,就像要走進迷宮一樣,面前總是有很多路,我們必須選擇......但是,選擇了道路之後,我們是否又會想到,選擇的道路的前方是否真的有我們渴求之物?而無法選擇的道路的盡頭,才是真正追求的東西呢?在這樣左思右想之時,時間都因此而白白流逝了...........
在上述的問題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沒有選擇的道路和不存在的道路是同樣,即使後悔,現在也無法回到過去,無從改變任何東西,我們只能朝著未知的未來前進,不是現在的某時,不是這里的某地......亦即是說無法逃避的,就是現實;無法挽回的,就是過去......
人們常說:一切都是命運!那麼,為什麼不去改變命運呢?如果自己說什麼都做不到而什麼都不去做的話,那就更是什麼都做不到,什麼都不會改變,什麼都不會結束!在這現實世界裡,我們耳濡目染了很多,應該相信什麼,不應該相信什麼,到底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雖然還不太明白,但是,大家一起去尋找就好了。
《葉問》這部電影教會了我很多,我也悟出了不少,所以,清楚明白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該做的事情,究竟有那些!我們要用雙手創造奇跡,相信自己的能力,那麼就會真的擁有!
Ⅱ 電影《葉問》觀後感(600字)
《葉問》觀後感
《葉問》一劇,主要反映了詠春宗師葉問的作為習武之人的武德,作為人夫,人父的居家之德,更重要的是中國人的愛國之德!所謂家事國事天下事,
葉問劇中均有很好的體現。
劇中「北方拳」的代表來佛山武館街踢館,最後自然是葉問來收拾殘局。這一次的動作設計秉承了成龍大哥的風格,風趣幽默。小屁孩兒騎著自行車哐當出現在兩個人之中,說了一句:「爸爸,媽媽說你要是再不出手的話,家裡的東西都要被打爛了。」觀眾頓時樂了,在這之前,猛人已經打破了兩個花瓶,甄子丹那無奈的眼神加上金山找咬牙說出那句「我賠!」已經讓觀眾樂不可支,這次小孩的出現更是錦上添花的設計。
武術方面,詠春拳主要在拳,而甄子丹則體現了詠春之柔,和金山找的大砍刀形成強烈的對比。武德方面,葉問的無私,謙和,與以金山找,廖拳師為代表的一些武林人的自私,無情形成對比,所以金山找輸給葉問時說了這么一句:「北方拳輸給了南方拳。』葉問回答:「這是你自己的問題。「愛國方面,同樣可與金山找,廖拳師做比較,廖拳師為人不壞,算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國人,但身為武師,卻為一袋米而充當日本人的練拳工具,最終被殺。而金山找借武術,於亂世,不圖救國,反而危害百姓,最後甚至於做了日本人的走狗。
葉問與日本軍官的最後一場比武,實則比出了中國博大的武術,更比出了國人的氣節!
想知道宗師葉問是什麼人么——葉問說:我是一個中國人!
Ⅲ 影評一部電影!800-1000字!急急急!
在我看來,這是一部講述葉問由「葉師傅」蛻變成一代宗師的電影,一部關於武德、關於人性、關於樸素愛國情結的電影。如果僅僅有甄子丹的精彩功夫,它只能算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正是有了上面的內容,它成為了我心目中的好電影。
——題記
乍看上去,葉問是一個完人。家境殷實、教養良好、學武精深、與世無爭、為人謙和、廣結善緣。細想來,造就他這些特質的,是他的成長環境:富家少爺,不愁溫飽。因此,他可以一心一意地只做一件事,一件他最喜歡的事——習武。年輕的葉問,是個簡單的人。他的生活就是日復一日地吃飯、喝茶、練功。他的世界,除了家人、朋友、就只有那根木樁了。
因為簡單,葉問成就了常人難以達到的武術修為。正所謂「無欲則剛」,日日夜夜的打樁將他帶到了一個或許連他自己都沒有料到的高度:佛山第一。在旁人羨慕的眼神中,他依然故我,謙和有禮,不開館,不收徒弟。因為這一切本不是他所在乎的!他是一個武痴,一個只想好好練功的武痴,如此而已。為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他用自己的品德來贏得他人的尊重,而不是武力,從來都不是。
所以,他會像對待老朋友一樣招呼前來切磋的對手一起同桌吃飯、喝茶聊天;會恰到好處地教訓耀武揚威的警官又給他留足面子;會對上門挑戰、出言不遜的敵人一忍再忍,即使無奈出手,也會先讓上幾招、後發制人、點到即止。他不是武師,卻替全佛山的武師們打敗了踢館的狂人,為佛山「武術之鄉」的稱謂增添了光彩。既便如此,他依然溫和謙遜,不耀武、不揚威。因為他知道,要解決問題,所依靠的,從來都不是武力。
生活理應如此繼續,直到那一天,佛山淪陷。
佛山淪陷,所有人的生活彷彿同時回到了起點。彼時的少爺,被日寇霸佔了自家的大宅,過起了三餐無著的苦困生活。此時的葉問,是當掉懷表換米、省下自己的午飯帶回家的男人;是煮糊了稀飯、細心照料生病妻子的丈夫;是用練「少爺拳」的時間陪兒子畫畫盪鞦韆的父親。從少爺到普通百姓,沒變的,是那顆淡定謙和的心。上天對於有緣人從來都是公平的,奪走你擁有的一切,是為了給予你更多。奪走你物質上的享受,給予你一顆更為強大的內心。
當他親眼目睹自己的朋友、同胞被打著「武術交流」旗號的日本侵略者無理槍殺,溫文爾雅的葉問憤怒了!他走進校場,用雙拳打倒了日本的武士。此時,他所出的拳,不再會點到即止。因為他清楚,自己所面對的,是披著「武術交流」外衣的惡狼,是殘暴無恥的侵略者!
於是,我們聽到了這段對話:
三浦:「你再來吧。」
葉問:「我不是為了這些米來的。」(打贏了有白米送)
三浦:「你叫什麼名字?」
葉問:「我只不過是個中國人!」
受了傷的,不僅是雙手,更是自己內心:我發現自己真的很沒用,什麼都做不了。以前就知道練功,又能怎樣?這個世界,真的很渺小......
從葉師傅到一代宗師,除了精深的武藝、良好的修養、高尚的情操,還需要再多一樣東西,那就是憂國憂民的仁愛之心。
被囚的葉問拒絕了給日本人當教官的邀請,選擇了與三浦進行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的比武。當葉問走向擂台,他向我們闡釋了中國武學的真諦:武術,雖然是一種武裝的力量,但是我們中國的武術是包含了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己及人。這是你們日本人永遠都不會明白的道理。因為你們濫用武力,將武力變成暴力,去欺壓別人,你們不配學我們中國武術。
他沒有向輸不起的日本人的子彈屈服,贏了這場比武,卻被日軍的黑槍所傷。此刻,葉問戰勝的,不再是三浦將軍,而是濫武的勢力。此刻,被日軍子彈擊中、倒下的也不再是葉問,而是一種民族情結。於是,有了民眾的憤怒和反抗。從羔羊般的順民到奮起反抗的勇士,原來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做到。所需要的,僅僅是一份足以使我們團結、使我們警醒的情結。
子曰:「立德、立功、立言。」這一點葉問做到了。從做一個簡簡單單的儒雅君子,到以技藝和品德服人的「佛山第一」,再到香港授藝,將詠春發揚光大。葉問成就了自己的偉業。一個人的力量永遠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敢於用一己的微薄之力激勵民眾、完成義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真的勇士。一個人的生命永遠是有限的。誨人不倦,將自己的武學與心得傾囊相授於弟子。那麼,葉問就不再是一個人,他的背後有二百萬詠春傳人,一代代生生不息,宗師的精神終將不朽。
Ⅳ 葉問 電影觀後感
葉問一出場,表現出一個有內涵的文人氣質,
有這么一個情節,新開的一家武館里的師傅,
找到葉問家裡去,要和葉問比武,碰巧的是,
葉問一家三口正在吃飯,葉問就說,改天吧,
這位師傅誤以為葉問怕輸,就說,閉門切磋,
輸贏沒人知道,葉問又說,不是輸贏的問題,
我正在吃飯;其實看到這里,讓我感覺到了,
葉問不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更重要的則是,
葉問是一個很尊重家庭的人,我喜歡的台詞,
是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如果說甄子丹之前給大家的印象是很能打的武星,那看完《葉問》之後,我覺得他完全可以稱得上實力派的巨星了。甄子丹的武打看起來很流暢,實戰性強,這些特點我覺得都在李連傑之上。但是一直沒有主演過份量足,影響大的劇目,因此影響力一直也沒有發揮出來。但是他對武術的完美追求最終會讓他的武術及表演才華得到完全的施展。
影片著重講述了一個普通拳師在日軍侵華中的遭遇和反抗,武打設計方面非常成功,充分體現出了詠春拳小巧、快捷、靈活、實戰性強的特點,動作戲既有傳統武術的味道,也有符合現代觀眾要求的視覺沖擊力,堪稱功夫片佳作。
情節在細節處理上頗用心,尤其是葉問看到日本人槍殺中國拳師後,當場向日本人發起挑戰,要以一敵挫十的威風。當他用最快的速度把十名日本軍人全部擊倒後,日本將軍三蒲問他叫什麼名字,他答非所問的說:「我只不過是一個中國人」這句台詞使整部影片在瞬間迸發出巨大的情感號召力,也使葉問這個人物完成了精神升華。榮辱不再是個人的事情,「中國人」也不再是一個國籍概念,它更是一種精神,讓不屈的中國人緊緊的團結在一起。
看了這部電影,才知道李小龍跟葉問有著很深的淵源,也明白了中國武術之偉大。詠春拳術從一套女兒家的自衛術發展到實戰技擊之上,並在數十年間急速發展,將詠春拳從佛山發展到世界每個角落,成為國際間享負盛名的中國武術,亦是現今最多外國人研習的中國武術。詠春拳的起源與發展一致被認定為:『起於嚴詠春,衍於梁贊,盛於葉問!』
看了這部電影,很容易就和我們國家目前的形勢聯系起來。當前經濟危機陰雲散不全球,我國的實體經濟受到強烈沖擊。國內腐敗日益嚴重,社會動盪現象時有發生。可以說當前的經濟形勢有些當年政治形勢的味道,畢竟經濟是政治的延續嘛!
Ⅳ 葉問電影的觀後感
葉問是武打巨星李小龍的恩師,這部電影是《葉問》是首部記載葉問的影視作品,改編自葉問的生平故事,描述了正值戰禍亂世的民國初年,身為武學大師的葉問從醉心武術、追求武學自由的武痴到無懼日軍兇殘欺壓、勇敢反抗日本人蹂躪的民族英雄的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師生情、家國愛、民族恨交織在轉合緊湊的劇情之中,把一個大時代的悲喜淋漓盡致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好景不常,中日戰爭爆發,佛山淪陷,葉家大宅被日軍強占,葉問被迫帶著妻兒移居廢屋。葉問一家生活艱苦,但葉問仍積極面對,一改闊少的態度,到煤炭廠當苦力,自力更生。眾中國人默默耕耘之際,一批日軍卻前來生事,陪伴著日軍主任佐騰旁邊的翻譯官,竟是昔日的佛山巡警李釗!
日本將軍三蒲是一名武痴,故以白米作獎賞,邀請中國人到打鬥場與日軍切磋,藉以觀摩中國武術。葉問的好友武痴林於打鬥場內侮辱三蒲,被活生生擊斃!葉問為尋找武痴林,到打鬥場查看,甫一進場即見廖師傅被佐騰無理射殺!葉問遂把心中悲憤於打鬥場上發泄出來,以一敵十,痛擊日本人!三蒲對葉問的身手大為欣賞,並表示期待與葉問一戰。
三蒲帶兵至棉花廠捉拿葉問,要求葉問向日軍傳授中國武術。葉問不甘作漢奸,且欲替中國人挽回尊嚴,遂公然挑戰三蒲,要以雙拳喚起中國人的團結心。三蒲自視甚高,為保名聲毅然應戰。佐騰為保三蒲勝出竟暗設埋伏,葉問未知已身陷危機,以詠春力戰三蒲的空手道,二人在擂台上展開激烈生死決戰……
Ⅵ 葉問觀後感!!!
葉問,我本對這人毫無知曉,但是我通過電影《葉問》後,對這人有些了解,我是一個生活在90年代後的,我們現在的生活跟以前相比,真是差距千里,《葉問》這一部電影充分的體現了舊社會人們生活水平與遭受到國外人的侵略痛苦。這一部電影,我是帶著憤怒而又高興的心情看完的,憤怒的是當時的舊社會不公平與侵略者的野蠻,開心的是我們中國人團結,堅強,有骨氣。
葉問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他有著妻兒,他熱愛武術,生活過的很平常,常常還會為了煉功而忘記陪自己的妻子與他那可愛的兒子,在電影里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我不是怕老婆,我是尊重老婆」。這充分的體現了當時葉問對他的妻子是多麼的尊重。
然而。就在1937年的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了,可惡的日本人大舉侵入我們的土地,令我們中國人民不聊生,餓殍遍野。在1938年10月,佛山淪陷,日軍大肆破壞廠房,設備和樓宅。擁有30多萬人口的佛山,僅僅只剩下七萬餘人,全市亦保存十多個作坊繼續生產。。而葉家大豪宅亦遭日軍霸佔,用作日軍總部,葉問一家三口無家可歸。生活苦困。
葉問一家三口找了個簡陋的房子住了下來,而此時家裡沒有米了,葉問於是拿著他那心愛的懷表拿去換成米,在盧溝橋事變還未發生前,葉問在當地已經有相當高的名聲了,因為他為佛山人打敗了外來踢管的人,所以米鋪老闆就多給了他些米。生活簡朴的過著,他為了幫助家裡能有點經濟來源,於是到一家煤礦幫助挖煤,在挖煤廠他碰到了以前要好的朋友,也是習武之人,但是這個好朋友始終永遠都再見不到他了。。因為被當時黑暗的日本人拉去比武,被日本人活活的打死。可恨的是廖家拳法的創始人挑戰他們日本人三個,但是沒有打過那三個可惡的日本人,當他拿起日本人給他的米後,「碰」的一槍。。。。他也永遠的離世界而去了。。 雖然輸了,但是他為我們中國人贏回了尊嚴。就在葉問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一骨怒氣從他身上散發出來,大聲的喊著:「我要挑戰十個。」不堪一擊的日本人被葉問打的滿地爪牙,一個個狼狽的躺在地上。而當時日軍領頭人物「佐藤將軍」見葉問武藝精湛。想要他繼續再來比武,佐藤將軍讓翻譯給葉問他的話。而翻譯正是當年崇拜葉問的一個地方治安隊隊長。葉問很有骨氣的說:「我不是為這些米來的。」而佐藤繼續追問他的名字後,他說:「我只是個中國人」。而此時翻譯跟佐藤說:「他說他會再來的,他說他叫葉問」。其實這個翻譯也是很有骨氣的,只是在當時的局勢下,他不得不這么做,也許他會被人說成走狗,但是他始終是個中國人,在繼續觀看後。佐藤因為找不到葉問,把翻譯打了個半死,而翻譯卻幫助葉問找藏身地,幫助他們一家人,擺脫日本人的搜查。但是始終躲不過日本人的搜查,日軍在一家綿織場找到了他,而這個綿織場是他以前一位非常友好的朋友開的。他的名字叫:「周清泉」
葉問被日本人帶走後。周清泉幫助葉問把他的妻子和兒子都帶到台灣去,而就在此時,葉問的妻子哭著喊著說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比武了,周清泉又回到了比武現場。
在比武的前一天,佐藤旁邊的一個助手威脅葉問,如果這場比武你贏了,我就一槍斃了你。切切相反葉問在比武的時候把佐藤將軍打死了,而佐藤將軍的助手拿起槍一槍打中葉問胸部上前方,就在這一幕。。。我驚住了。彷彿我當時就在現場,不願意看到這一幕發生。幸好的是葉問的好友與妻子在現場,急時把他救走。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取得勝利,結束了長達8年的抗戰。
1949年葉問宗師居住香港,並在九龍飯店職工總會開辦第一個詠春拳術班,開展了宗師人生新的一頁。
1967年葉問宗師終完成其晚年最大心願,創辦了詠春體育會,集合一眾同門齊心發揚『詠春拳』,詠春拳發展至今已是世界知名拳術,葉問的徒子徒孫,累計超過了200萬人,詠春弟子人才輩出,當中就包括了一代武打巨星----- 李小龍。
寫下此篇觀後感是為了紀念舊社會的惡劣,國外軍人的野蠻與霸道。我雖是出生在90年代,但是我擁有一顆愛國的心,擁有中國人應該有的骨氣!最後希望各位中國人能平平安安,幸福一生!
參考資料:http://bbs.17173.com/topics/2444/200901/03/19774,1.html
Ⅶ 作文:《葉問前傳》觀後感
電影院看了一次《葉問前傳》。老實說,這部片子沒有想像中的爛,也沒有宣傳中的好。如果非得說著片子怎麼樣,只能用平平兒子來形容。無論是故事的內容,表現的方式,武戲的編排,鏡頭的處理以及演員的表演,始終是沒有什麼可以成為出彩的地方。當然,葉准老先生還可以有點看頭。
第一,作為葉問的飾演者杜宇航,依據葉准老先生的口徑來說,他的葉問與原版的葉問相似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但這僅僅是葉老先生的看法。在我看來,無論是表情的表現和感情處理上,小杜表現的僅是中規中矩。沒有特別好,也沒有特別差。所以我給他打個60分的及格分。
第二,樊少皇的葉天賜,這是個比較矛盾的人物。作為主演之一,無論他的出現方式和人物轉變,都透露出一種詭異的氣息。電影里,他是日本軍方在中方作政治滲透的孩子出現在葉家,被葉父收養,直到最後那個突兀的「我是日本皇軍少佐田中英傑」才最終知道他日本人的身份。可惜電影一直沒有對這個身份會突然轉變交代清楚,只是寥寥數語帶過。然後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也填次的戲份以及鋒芒都幾乎蓋過葉問。而人物的刻畫比葉問還要重,還要鮮明。曾有網友指出,《葉問前傳》應該叫做《天賜傳》才對,於此我也深以為意。一方面不得不說樊少皇的功力,另一方面不得不感慨下導演的本末倒置。
第三,至於音樂的方面,或多或少的都會和《葉問1,2》的影子。可惜,配樂的功力不太到位,不論是慢火的文戲還是緊張的武戲,很多時候就只有平平的對白,甚少音樂的烘托。以至於從頭到尾該緊張的美緊張起來,該浪漫的沒浪漫起來。一如白開水般,從頭到尾。
第三,在劇情上,中華民族對抗外敵一直都是觀眾的G點。不管在大銀幕上出現多少次,總是屢試不爽。《葉問1,2》如此,《葉問前傳》也是如此。只是後者的火候差了不少。好人發現壞人的義憤填膺,最終的正邪大戰,這是一個傳統模式,可惜電影里總是缺少了點什麼。以葉天賜的角色而言,無疑是反角,可編劇卻賦予它一個亦正亦邪的特徵。葉問最後殺的究竟是日本少佐還是苦大仇深的葉天賜,這點總是晦澀不明。只有在那個日本女人死的時候才能勾起一點點觀眾的激情,可惜轉瞬即逝。還有最後不是BOSS戰的BOSS戰,本以為最終BOSS會是北野,可惜一下子就沒了。這讓我不禁想起《錦衣衛》。當所有人以為慶親王會是最終BOSS時,沒想到BOSS居然是脫脫。只是《錦衣衛》的終極之戰節奏分明,敘事明確,酣暢淋漓,而《葉問前傳》里不是BOSS戰的BOSS戰卻交代得索然無味,甚至一頭霧水。不過電影里的一些細節上的處理,還是有可以稱道的地方的。比如三人小時候吃油條的情景,還有葉問在香港打到外國人之後,街上人人像他打招呼時的反應以及葉問入獄時,葉父站在牢門口喂他吃油條的處理,這些或讓人偶爾會心一笑,或讓人偶感唏噓。可惜這些僅僅是小的細節,無法影響到大劇情的表現方式以及走向。所以整部電影大部分時間依舊平淡。PS:說個題外話,油條是整部電影一直貫穿的主線,葉天賜的婚禮也有油條的影子。如果說電影是一根油條串起的愛情故事,也是可以的。
第四,武戲上。在宣傳的時候,片方一直在不停的強調這部電影的詠春多麼多麼正宗,多麼多麼精彩。結果看了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不管是開頭元彪和洪金寶的師徒講手,還是雙葉講手,或者是元彪對葉問,或者是最後面的類終極BOSS戰。或許以詠春來說,這是一部教科書般的電影。但以電影的角度來說,沒有一場可以說的上是經典,即使是最後一場大戰,也只能說還算不錯。
最後,我最不喜歡的,是電影裡面無處不透出自己「正宗詠春」這四個字。連戲里的元彪自己都說,無論正不正宗,能用的都是好的。而且葉老先生也有這種說法。我不知道是有何所指,或許是多心。還有,我不喜歡電影裡面講台模式的道理教育,這個遠遠比不上《葉問2》里的潤物細無聲。還記得,《葉問2》里的葉問,只是拿著茶杯和黃粱面對面話家常似的說:貴在中和,不爭之爭。而《葉問前傳》里,卻把做人的道理教條化的硬生生的背誦。
Ⅷ 《葉問》觀後感開頭
《葉問》觀後感
影片全長102分鍾,前40分鍾也就是抗戰爆發前的情節相當輕松,後邊的故事比較凝重。對文戲我不作過多的評價,總體感覺還是很不錯的。我還是著重說說這個片子的動作場面。
本片的動作導演是洪金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武術指導,就是知名的武術指導梁小熊,此公乃武打明星梁小龍的親弟弟,也參與過不少影片的幕後工作。在葉問中梁小熊還客串了一個武館館主的角色,應該就是預告片中被樊少皇翻身一腿踢趴下那個人。葉問全片102分鍾,大小對打場面共有10段,除了這10段之外還有3段極其短暫的打人戲,這三段每段都不到10秒鍾,所以可以忽略不計。對於100分鍾的電影而言,這樣的動作場面的數量應該說是夠多的了,不到10分鍾就能打一場,所以比較熱鬧,不至於冷場。但是葉問的打鬥戲有一個最大的遺憾,就是每一場打鬥戲時間都非常短,看的不過癮。這10段裡面有3段都不到一分鍾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十秒,其他的7段大多也只有1分半左右,最長的一段應該是2分半鍾。這樣給人的感覺就是很不過癮,你剛剛把興致調動起來,他卻打完了。象全篇最最精彩的子丹一人對10個日本武士一段,只打了1分28秒(我用手機秒錶掐的),真的是相當的不過癮。而最後與三浦將軍的對決居然只有2分15秒,這在傳統功夫片中絕對是超短的了。應了影片中的一句台詞——好快(廖師父上門比武,葉問太太不高興,甄子丹讓她先出去等,說了一句「好快」,打的確實是太快了,一會兒就打完了)。
相比於第一部分,葉問這個人物在影片中後段則明顯變得不太統一。第二部分的故事因為戰機劃過天幕帶來了抗戰斗爭的陰霾。我不太喜歡中段的故事,講述葉問的房屋被日軍霸佔,幾乎流落街頭,無錢供養妻兒,只好去挖煤賺錢,葉問的生活變得非常艱難。故事講到這里,影片的畫面就開始變得十分陰沉,之前的小幽默也盪然無存,面對日軍的壓力也使得主題開始相對顯得比較沉重。不過值得肯定的是,影片營造的日軍對國人的壓迫感是出來了。
最後一段是影片的壓軸好戲,講述了葉問不甘於日軍的壓迫,為了人民和國家挺身而出。因此久違的愛國熱情也就回來了!當葉問拳敵十個日本人,當葉問不顧自身安危擊敗日本皇軍的將領,當葉問最後光榮倒下……與《精武門》、《精武英雄》、《霍元甲》類似的場面都一一在《葉問》中再現。不過不同的是,《葉問》則明顯有著自己的一套思路,一種模式,即情節轉換讓你意想不到,也即是說,在已經很明顯知道故事接下來發展的傾向時,影片又往往出其不意地去講述另一條線索,可謂吊足了觀眾的胃口。不過鑒於影片的嚴謹性,後半段明顯銜接做得不夠,也出現了許多的小失誤。
當然,該片最大的賣點依然還是功夫動作。片中幾乎從頭至尾都在打,從打鬥的場次來看,應該是近年之最。影片中,只要葉問一上場就足夠技驚四座,毫無懸念地將對手打趴在地。而在洪金寶的指導下,所有上陣對打的人都拳拳到肉,毫不含糊。每場動作戲都算得上驚艷。特別是甄子丹飾演的葉問與樊少皇飾演的金山找對打的部分,這同時也是拿著雞毛撣子教訓金山找的葉問最為灑脫之處,這場打戲可謂實力與靈氣並重,堪稱功夫片的經典場面在《葉問》中重現了。後來大戰日本人則相對地提升看葉問作為一代宗師的霸氣,一夫當關的氣勢幾乎無人匹敵。而這些典型的動作場面的出現時足以令觀眾暢快淋漓,拍手稱快。
甄子丹此次令人眼前一亮,飾演的葉問確有一代宗師的氣勢,比起前陣子一代名旦梅蘭芳的扮演者黎明來要出色得多。黎明所不存在的「氣場」,在甄子丹身上比比皆是,無論是平時對他人的談吐,還是擺起詠春拳的架勢,都具有強大的氣場,整個一代宗師的氣勢便蓋過了其他人物,就連任達華這回因為在中段人物的消失而無法搶戲了。個人認為,甄子丹憑葉問一角有望角逐明年的金像獎影帝。而熊黛林飾演的永成就有些呆板了,通篇人物塑造平庸,不過倒是為《葉問》加上了不少感情戲,最後的哭戲也算合格。樊少皇飾演的金山找打得很賣力,演起這種浮躁輕狂的角色也很上手。
全片激起的愛國熱情令人振奮,看到結尾的字幕簡介更是震撼人心,很久沒看到這樣既娛樂至上又揚我國威的電影了。《葉問》的總體素質非常高,我甚至比《梅蘭芳》還要喜歡《葉問》。不過因為前有《功夫》與《霍元甲》,《葉問》要成為經典可能有些難度,但並也不是毫無可能。因為今年像《功夫之王》、《奪標》之類的糟粕功夫片明顯打著「功夫」的招牌來蒙錢,而《葉問》則從導演葉偉信到演員甄子丹和武術指導洪金寶都透著一股極大的誠意,部分細節也處理得很好,依稀就是往經典的方向去拍的。 還有那個小葉准,真的是太可愛了。 總的來說緊張帶點幽默,很有水準的佳作,是功夫片的又一佳作,讓人很是感動,感覺香港電影的冬天快要過去了。希望大家可以去看看,看了絕對不會後悔。
你看哪段有用就用那段開頭
《葉問》主題曲:張傑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