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勵志性影片《全城高考》的觀後感200字
影片《全城高考》獲得了影迷、媒體各方的一致好評。觀眾普遍都認為影片喚起了所有人溫暖的回憶,十七歲的懵懂、沖動、憧憬,形成了影片的主線。業內人士稱,影片是2013年最讓年輕人溫暖和感動的影片。
電影《全城高考》主打青春氣息,貼近當下青年學生們「年輕」的心。影片以高考的拼搏進取為背景,展現了學生校園生活的活力與激情。雖然影片以「高考」為背景,卻又少提「高考」之痛是影片最可圈可點之處,影片實際上用了很大篇幅在記錄高中學生的生活,他們與老師的「對抗」,與家長之間的誤會與摩擦,當然還有高中男女間懵懂的小愛戀。
影片在講述四個高考學生備戰考試的背景下,有意抹去苦不堪言的題海戰術、抹去中國獨木橋式教育體制,而是將所有故事訴諸於「感」與「情」之間,讓人觀看完影片後,不禁勾起對於年少時美好的回憶。
快男超女在片中青春靚麗的形象也著實為影片增添不少,讓影迷粉絲們大呼過癮。而由方中信扮演的老師不登講台大練拳腳的片段也為影片布上些許神秘色彩。影片中「師生情」、「家長情」、「同學情」的演繹都不乏感人片段,尤其是高考結束後,一群學生為方中信扮演的老師高唱一曲的橋段,讓人潸然落淚,而與家長和同學之間的感情,也都處理得當,沒有過於做作的篇幅,也沒有頗具批判性的描寫,一切都表現的清新自然,貼近生活,彷彿每一個片段都是人們所經歷過或是正在經歷的生活。
請採納
② 一篇有關勵志電影的觀後感
「保爾」精神 永垂不朽
——觀《大山深處的保爾》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 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大山深處的保爾》,對我感觸很大。
保爾·柯察金是蘇聯作家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筆下的一位「鋼鐵戰士",他的精神使他成為了全球家喻戶曉的人物。從保爾身上,我們曾感受到他那高度的政治熱忱和忘我的革命精神。而今天我看的這部影片《大山深處的保爾》的主人公也正擁有著保爾一樣堅定的人生理想和頑強不屈的偉大精神。他叫張學成,他學業有成,本可以在城市中享受更好的生活,但他卻來到了這片厚重又堅實的土地——黃土高原上,做了一位平凡的大山深處的教師。
一次,他為了救班裡的一名學生而墜入深溝,造成雙腿再也無法走路。但是,他用保爾那種鋼鐵般堅不可摧的意志,歷盡疼痛,藉助雙拐重新」走路「,他也在這時,在人生的偉大而又重要的岔路口上,堅強的重鼓鬥志,走向那條註定要被人們所頌揚的光明路。
當他重新」走「進教室,那個他曾經捨命救過的學生瞬間熱淚盈眶,他跪在他的老師面前,聲聲的痛喊著」恩人「!聲聲發自肺腑的嗓音,也讓我深深為之動容。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張老師冒雨前去破舊的教室里取孩子們的書本。忽然一聲悶雷,教室瞬間應聲坍塌,而他再次被壓住雙腿,使殘疾更加嚴重。但令人們敬佩的是,他再次用保爾一般的鬥志戰勝種種痛楚,不能再」走「路,便卧在火炕上為孩子們授課! 這,便是奉獻的極致體現!
一段段感人的情節曾令我幾度落淚。是啊,只有真摯而又剛強的心才能讓人感動銘記。張老師三十多年來對孩子們傾注的血和淚使他的人格得到了觀者最大的認可。
嚴重的疾病把保爾這個滿懷革命熱情的青年束縛在病榻上,同樣,嚴重的殘疾使張老師這個滿懷教學熱忱的教師失去行走的自由。但是,在他們肉體和精神都遭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的情況下,都煥發出了人類最可貴,最優秀的品質。而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秉承這種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人類的閃光點呢?
保爾精神,永垂不朽!
③ 感恩勵志教育觀後感
在人生的成功征途上,每個人都不會一帆風順。當我們自己取得了成功後,除了要感謝自己的努力付出之外,更重要的是時時刻刻都不要忘了感恩曾經給我們機會和扶我們走向成功第一步的人,因為,是他改變了你的一生。
他們從五千年的歷史煙塵中走來,把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中國元素注入時代風尚;他們向新的文明高地走去,胸懷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對祖國人民的摯愛,英雄般肩負起民族大義的旗幟和社會和諧的重任;他們是崛起於阡陌的標桿,是凸立於泥土的群雕,是社會風潮里從不搖擺的定向儀。他們一遍一遍地刷新歷史的經典和道德教科書,一遍一遍地提煉著社會的核心價值和「論語新編」關鍵詞,讓不同的風景集結在同樣的主題下,使當代中國的史記變得厚重而溫暖。他們是光、是燈、是暖,是冬日裡的陽光,是長河上的航標,是寒夜裡的火爐,璀璨的人性光輝燭照每一孔心靈的窯洞,提升著這個社會的整體溫度。
是生命在交換生命,是博愛取代了私人情感,他們將淚強下咽,將撕心裂肺的疼痛留給自己……你看,那一片藍色天空在閃光,那是人性耀眼的光芒。
昨日淚流滿面,模糊了的視線看不見,那些美麗動人的臉,心靈卻久久泛濫著感動的波瀾,不能停息。
,,,,先介紹觀看的內容,再把前面的加上去,,,ok,,
太陽自有太陽的光芒,小草當有小草的春天。人間有情,精神無價,沒有尊卑貴賤之分,沒有長幼貧富之別。他們是高貴的人,崇高的追求、崇高的境界、崇高的事業構成他們人生價值和精神空間的全部;他們是樸素的人,像泥土一樣真切、小草一樣生動、路邊的石子一樣平凡,像真理一樣樸素。但他們讓我們怦然心動,淚眼婆娑。這就是樸素的力量,一種純粹得不能自已的感動,一次次叩問著我們的良心。
感動是內心真實情感的渲泄,是心靈分明的震顫,感動是一種善良的情感。
一個有感動的社會是不會麻木的,一個有感動的國家是不會消亡的,一個有感動的民族一定是有力量的。閱讀感動、銘記感動,傳遞感動,把感動變成行動,把行動載入英雄的史詩
靜心品味,當清冷的月光覆蓋感動的幽香,我早已將感動留下,潛心咀嚼,仍暖徹胞懷,溋於心,溢於表……
,,,,,,先介紹觀看的內容,再把前面的用上,,ok,,,,
④ 求個勵志電影的 觀後感 700字左右的
阿甘正傳觀後感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Forrest.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阿甘母親的這一句話,在影片的開頭就用這句話給了我一個深刻的思考:每一個生命軌跡都在不同的地域存在著,而且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著。 阿甘的生命樂章是不是就是根據這樣的話,這樣的教誨而一步一步的走著不一樣的人生道路?阿甘,從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入特殊學校,到橄欖球健將,到越戰英雄,到蝦船船長,到跑遍美國……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軀,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這是不是是上帝給我們開的一個玩笑,或者生活原本就是這樣的無法預料和無常無規,永遠讓你使料未及,無法琢磨。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純潔的形象,對於所敘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終都是以一種溫情和善意的態度來表現的,甚至還加入了詩意化的成分,這使得影片顯得柔和而無傷害性。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出現了一個讓人深刻的鏡頭: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飛啊飛,緩緩地降落在坐在長椅等九路公交車憨厚的阿甘腳下,身邊是來來去去的人。我想,這是影片中的一種暗示,暗示著阿甘的人品的純潔平淡而美麗。 阿甘的人生,有一半是他母親締造的,而另一半是阿甘自己創造出來的。他註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而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認識到生活中的真實。 阿甘的母親給阿甘的是一筆精神財富,這樣的哲學理論在母親給他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轉化成他自己的東西。就如他坐路邊的長椅上和不相識的路上講述他的傳奇,他在每一個理論前面加上三個字:媽媽說。 媽媽說,人生就象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嘗到什麼味道。 媽媽說,你必須明白,你和你身邊的人一樣,你和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同,沒有。 媽媽說,我只是告訴自己,當我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就要盡力去做好它,比如我這輩子做了你的媽媽,這是我無法選擇的事,上帝把你給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須盡力做好你的母親,我做到了。 母親的教育給阿甘的人生有非一般的觸動,或許阿甘的人生在就從母親教他的第一個單詞開始的吧。或許,這樣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是深刻熏陶的吧。有了母親的引導,然後便是阿甘自己的努力。 阿甘是個非常聽話的孩子,這些話他都記住了,他說,笨人有笨人的作為。當珍妮叫他快跑的時候,他跌跌撞撞地跑了起來,跑散了他記憶中第一雙神奇的鞋子,也發掘出了他的第一項潛質:跑。他一直在跑,開始是逃跑,後來他跑進了橄欖球隊,再後來跑進了大學,跑得了學位。在越戰戰場上,他仍是牢記珍妮的話,跑回了自己的性命,也跑回榮譽和友情。 阿甘忠誠,所以在越戰中他獨自脫離了危險的時候,他仍然跑回叢林中去找他的戰友。他守信,他答應了戰友布巴要共買一艘捕蝦船,但布巴死了,他卻在旁人不可思議的眼神中為他實現了遺願,也為自己贏得了巨大的財富。他執著,所以他會在珍妮離開後一跑三年,穿越了整個美國,一直不停,他告訴你,他只是想跑,他用跑步丈量人生,這不需要以和平自由或任何冠冕堂皇的東西為理由。他友善,在他救回中尉的性命後,失去了雙腿的中尉一直對自己不能戰死在戰場上卻仍以殘廢之軀苟且偷生而羞愧,而惱怒,因為中尉是這樣一種人:他視榮譽高於一切,他不能忍受平凡,是阿甘用友善喚回他對生命的信心,使他發現,即使沒有雙腿,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 阿甘並沒有遠大的理想,他失去的也有很多,他很少有朋友,他總是被聰明人嘲笑,他最愛的母親和珍妮先後離開了他......但對他並因為如此而沉沒,愛還在延續,他還有自己的孩子,一個聰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還在繼續,他不聰明,但他永遠知道如何讓生命充滿希望。所以他也就贏得了榮譽,財富和愛,這些常人可能永遠不能兼得的東西。 故事的最後珍妮過世了,他們的兒子也已到了上學的年齡。甘送兒子上了校車,坐在公共汽車站的長椅上,看著一片純白的羽毛飄飛,重回到自己的腳下。 阿甘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這一目標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在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那些不知為何而做的事情總是非常輕易地半途而廢了。人的一生往往就是這樣,就象片頭和片尾中那片隨風飄浮的白色羽毛,大多數時候,我們也許都在隨波逐流,這種飄浮沒有具體的方向,平淡到令人厭倦。可是,一個騰挪一個轉身,總還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須盡力將它做得完滿,不要計較你究竟得到了多少,那麼,你就可以越飛越高,你會發現,越往高處的地方,越接近天堂,所以我相信阿甘的成功並不是偶然。沒有哪一種生命的軌跡是偶然出現的,它的出現總是遵循著某些規律,准備好了,在一個恰當的時機出現了,就變成了奇跡。 影片里的阿甘雖然智商只有75,但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忠誠,守信,執著,友善這些人性中最為熠熠生輝,優秀可貴的品質;看到了對生命的執著,對生活的希望,對信念的堅定,還有那平凡的生命里,突顯的不平凡人生。這樣的故事總是讓我們感動,然後讓我們難以忘記。或許,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遠以後,我們依然記得那個曾經智障卻跑出不一樣人生的阿甘。
採納哦
⑤ 勵志電影觀後感800字
勵志電影觀後感800字
最新電影《中國合夥人》正在熱映中,《中國合夥人》電影的背景是在大時代即20世紀80年代的時間,《中國合夥人》電影講述的人物是三個為夢想而奮斗的年輕人,《中國合夥人》電影講述的故事是在大時代背景下三個年輕人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的青春勵志故事。
電影《中國合夥人》是香港著名導演陳可辛的作品,而出演三個年輕的人的分別為鄧超、黃曉明、佟大為。一個香港導演與三個內地實力演員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通過電影《中國合夥人》,大家可以找到答案。而三個實力演員又因一個女人而有了千絲萬縷的關系。這個女人就是大家熟悉的後宮大戲《甄嬛傳》中熹貴妃的扮演者孫儷。有人曾這樣總結過,她雖然沒有現身影片任何畫面,卻是《中國合夥人》背後的女人。黃曉明+孫儷=新上海灘,佟大為+孫儷=玉觀音, 鄧超+孫儷=幸福像花兒一樣。都說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美麗霸氣的女人。而這個不僅霸氣而又成功的女人後的男人們的電影《中國合夥人》將更上一層樓。
電影《中國合夥人》也在人物塑造上選擇了典型的人物:土鱉、海龜、憤青。這樣三個人物身上有著他們特有的人物性格與特質,而即使是不一樣的人物,但大家都會擁有自己的夢想,都會有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想法,也會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時候,而我們擁有為夢想而執著而奮斗而堅持的勇氣和動力都一樣。
小編也特別為大家整理了最新勵志電影《中國合夥人》的觀後感,看一下大家在追尋夢想的電影《中國合夥人》是否也可以找到與自己共鳴的地方,是否也會在電影《中國合夥人》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你還沒有觀後電影《中國合夥人》,那你可以通過大家對《中國合夥人》的觀後感,先感受一個電影《中國合夥人》帶給大家的觸動與思考。——其他勵志故事、名言、感悟在「918勵志網」上看
⑥ 勵志教育觀後感
[勵志教育觀後感]近日,我觀看了《2010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我對裡面的著名科學家,錢偉長院士的印象十分深刻,勵志教育觀後感。錢院士於1912年出生在江蘇無錫,曾在多倫多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留學,師從當時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大師馮·卡門。和錢學森一樣,在學有所成以後,他毅然回到了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祖國的科學事業而奮斗,直至去世。他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錢偉長被錯誤地打成右派。雖然是保留了教授的職位,但是他已經沒有了講課的權利。於是,和其他被迫害的科學家一樣,他成了實驗室助理——別以為這個還不算壞,其實天天只能以掃地為生。而且,紅衛兵為了阻撓他進行科學研究,整天在他樓下守著。他也有對策,到了夜晚,把窗戶堵住,自己徹夜苦讀。在這種特殊的時候,還能保持對科學的熱切追求,保持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立場的科學家,在中國歷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科學家很多,有名的也不少,但是能有如此愛國之心的科學家一定是不可多得的!當年岳飛那游盪的忠魂終於在一名相貌平平的科學家身上找到了歸宿,那擊破匈奴的利劍已化成一支支油筆,在紙上寫公式時也一樣豪情壯志!在1988年的時候,錢偉長被臨時任命為國家和平統一委員組組長,撰寫澳門的憲法。隔行如隔山,面對這個艱巨的任務,他義不容辭地接受了。在經過無數個日日月月,看慣春華秋實之後,終於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我沒有什麼專業,國家需要的就是我的專業!這是錢偉長的名言,可見他已經把國家的興衰作為己任,工作早已超出了物理學專業,其為國為民之心可見一斑!值得一提的是,在教育子女方面,錢偉長也是十分成功的。在當年被批為右派時,其子女就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他的兒子只能從技術工干起。但是他很快就成為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項目經理。戴爾·卡耐基說過,教育子女成功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看來錢院士也一點兒不落後。像錢偉長這樣有著對科學的崇高追求,始終報效於祖國,對子女教育有方的學者才是我們偉大祖國最為需要的,這才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最為核心的力量!錢爺爺,錢教授,我要縱情高歌您的一顆赤子之心,您感動了中國!------------趕了一個大晚,在《阿凡達》快要謝幕之際,目睹了這一里程碑似的電影作品,觀後感《勵志教育觀後感》。雖然傳說中的終極感受均在意料之中,但是可圈可點,可評可述之處著實不少。一些想法,想述諸大家,以步名人後塵。知識不能拯救世界,在生活中發揮作用的永遠不是知識本身,而是人性的光輝。科學家又能怎樣?最多給海軍陸戰隊員打一個下手。在整個劇情中,主角傑克是一個海軍陸戰隊隊員,正是他善良、勇氣以及智慧(不是知識),打動了土著,並成功的領導該星球的所有生物對抗了武力強大的人類的進攻。在現實社會,大多數父母都認為,學習成績是唯一能代表孩子的能力,以及穩健的未來幸福。學習成績好,才會有出路。暴力必將會導致對抗。父母之於孩子就是君主,就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在統治中,暴力成為一種主旋律,則一定會有反抗產生。這種反抗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消極對抗。當孩子評估當前無法對抗家長的語言暴行和行為暴行時,會故意按期望相反的目標去做。當孩子長大了,受夠了,就是暴力對抗,以牙還牙,如影片所述。結局不是自殺,就是殺死父母。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永遠失去了對抗的信心和能力,印證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而這兩種結果,相信都不是家長所願意看到的。要改變別人,首先要與對方共情。從人類的阿凡達計劃,到後來傑克潛入土著的潛伏行動,都是有目的的與對方產生共情,然後再言其它。有意思的是,該星球龐大無比的神經元系統以及生物之間的共情能力,產生了無窮的力量,使他們有機會在傑克的領導下最終戰勝侵略,重獲新生。在生活中,孩子還處於學習生活技能及學習技能的階段,他們有很多不足之處是需要我們去幫助。而這種幫助,一定是建基於共情的前提。如果我們不能走進孩子的心裡,我們對孩子的指導如何進行下去舉一個簡單例子,如果我們的上司總是在埋怨,指責我們的工作做的很糟糕,責任心很差,你還有什麼心思把事情做好?恐怕拍屁股走人,然後再罵幾句娘,是你最佳的選擇。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他們不可能罵娘,也不可能走人,但是他們可以把事情搞的更糟,或者讓自己毀滅,讓管理者來承擔語言暴力的後果是他們唯一的選擇。貪婪的人性是造成生命走向毀滅的唯一原因。無論是現在人們對於科技產品的依賴,還是對於物質需求的無限慾望,都會導致人的幸福感不斷下降,然後再依賴更多的物質刺激來滿足弱小的心靈需求。對於我們生活的地球環境如此,對於孩子成績的索取何償不是如此。孩子的能力有限,代表孩子能提供的,讓家長滿意的資源有限。如果家長無限制的向孩子索取這種學習成績的資源,必將使孩子的生命之泉枯竭,最終變成一個毫無意義的人。精神力量的存在。影片中的聖母之樹,代表生命的一種信仰。而愛、感恩是這種信仰巨大力量的存在方式。有如一種氣場的存在,在信仰的照耀下,我們自身的能量能夠影響到與我們有關的任何事物。這其實代表了家庭生活環境中,和諧的生活氛圍這種氣場對於孩子的影響之深遠,遠超過我們對他們的教誨作用。作為父母,閃現的人性光輝能夠照耀孩子成長之路,讓孩子走的更穩健,更有勇氣,更遠。劉姥姥在一篇博文的評論中說到,給孩子遠大的目標,給孩子富足的精神需求,所取得的成績遠大於對於成績和目標的索取。這就是信仰的作用,精神的力量之所在
⑦ 電影觀後感1000字隨便什麼電影只要有教育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善待善良的人
文/夢里詩書
天生臉部畸形的男孩,《奇跡男孩》以他在家人的幫助下融入校園,面對成長為展開,但電影卻並不僅是單用男孩的毅力艱辛來動人以情,導演巧妙的透過不同人物視角為切入,由此營造了一股更為真摯純朴,誘人共鳴的暖流,令人性的真善之美成為了電影奇跡的源泉。
《奇跡男孩》是一部與我所預想的勵志片截然不同的電影,在這部作品中,其故事的原點雖然是天生面部畸形一直受到家人保護,沒有去過學校的小男孩奧吉,但一面他其實並不是電影的絕對主人公,另一面電影也並沒有刻意的去拿奧吉的缺陷來煽情勵志,而是令人真切的走進了電影中的每一個角色,在奧吉走進校園後的生活里,用多角度的敘事手法,凝聚著善良的力量。
電影除了對奧吉有著尤為細膩的人物刻畫之外,也讓我們走進了奧吉的父母、姐姐、姐姐的閨蜜、以及奧吉的同學,在以他們為展開的故事中,我們同樣也看到了這些人物身上其實都有著自己的苦惱,母親因為奧吉失去了事業,姐姐因為奧吉心生妒忌,同學自己所面對的問題挫折等等,《奇跡男孩》里的每個人物其實同樣都在經歷著自我的成長,透過寬容理解所夠了的脈絡,電影在不斷轉換的視角中構建出了尤為豐富的內在層次,親情、友情與愛情的展露如此動人。
雖然如果我們去比照現實生活,《奇跡男孩》所營造的這個環境是帶有一定烏托邦色彩的,但這並不妨礙於電影對人性之善的詮釋,在多角度的展現中,每個人面對生活都會有著不為人知的掙扎困境,這成為了電影走入人心的共鳴所在,而電影真正所令人有感「奇跡」的,則是每個人面對挫折問題都仍舊不失的是那顆淳樸善良的本心,充滿善意的世界如此溫暖,深切的人文關懷所照亮的並非僅是像小男孩奧吉這樣的特定人群,而是每一個觀眾的心。
這是一部並不需要同情來博取觀眾淚水的佳作,其對多人物敘事嫻熟的駕馭,甚至於讓人看不到何般蓄意的煽情,但在那關乎人性真善美的「奇跡」里,《奇跡男孩》卻足以催人淚下,感人至深,願善良能被溫柔以待,更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善待善良的人。
⑧ 勵志電影觀後感
有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枚核導彈,使中國科技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他放棄了美國的高薪俸祿,毅然回到紅色中國做貢獻;讓我們響亮地叫起他的名字——錢學森。
我們有幸觀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讓我心潮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這部電影從錢學森美國留學開始講起,他在美國從仿製入手,奠定了導彈的基礎。但由於他心繫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回到祖國的懷抱。但可惡的美國總統將他抓捕,成了一名孤獨的囚犯。在監獄里整整呆了五年,在這近兩千個日日夜夜裡,錢學森始終沒有忘記勵志報國,他卧薪嘗膽,總是想著如何發明威力極大的核武器,讓中國威震天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出獄的那一天到來了!
一回到中國,他立馬將原子彈和導彈融合在一起,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1964年,發明了世界第一枚核武器。這種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使我肅然起敬。
雖然歷史已經塵封了一些記憶,但錢學森一生的神秘傳奇震撼著我們。在研究「二彈一星」的艱苦過程中,錢學森以一顆愛國之心、充分的堅定信念與以一種創作精神使中國科技水平大大提高了一大步。當電影上映射到導彈發射成功的畫面,我頓時感覺到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那是多麼令人振奮的消息啊!這可是中國的一大成就啊!我國的「科學聖人」——錢學森,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從小有著遠大的志向,有著進取鑽研,拼搏奉獻的無私精神!
⑨ 有關勵志電影的觀後感
《集結號》觀後感 今天下午,我看了著名的國產大片——《集結號》,我被深深的感動了。影片大概內容是這樣的:穀子地所率領的一個連隊(共47人),接受團長的命令在舊煤窯阻擊敵軍,以聽見集結號為撤退的命令。但是,當他們經過浴血奮戰之後,只剩下連長穀子地一個人,他沒有聽見集結號。最後連長穀子地被共產黨的第三野戰軍俘獲。當戰爭結束的時候,大家竟然認為那四十七人不是烈士,而只追他們為失蹤!穀子地感到很氣憤,經過一番感人的努力,穀子地終於找到了那四十七名烈士的遺體,並追封他們為烈士。 看了這部電影,我也被穀子地那執著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住了。如果追溯起這個原因的話,我看只有一條,那就是現在社會中有這樣執著精神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在現代社會中有這樣執著精神的人恐怕是只有孩子了。可是就連孩子也不敢這么肯定地說呀!為身摸(錯別字)?這,應該是大人好好反思的問題。
⑩ 跑出一片天勵志電影觀後感800字
「400米賽跑是一個獨特的比賽項目,它就像人生一樣,輸在起跑線上,卻贏在終點。」這是勵志電影《跑出一片天》劇中刑風常常會在李小天泄氣的時候鼓勵他時說的一句話,令人回味無窮。
李小天出生在一個不富裕的家庭,父親是賣砂鍋飯的。父親因為自己沒文化,所以特希望小天能好好學習,將來上重點大學,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小天卻對跑步情有獨鍾,渴望能參加校長跑隊,卻因為身材矮小,未能如願,但他對跑步的熱愛,感動了他的老師:蔡老師。
小天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不僅白天練,晚上還擠出時間練。但爸爸卻不支持他,不理解他,還呵斥他。有一天晚上,刑風告訴小天的爸爸,小天為了練長跑,每天的砂鍋都是小天送的。他爸爸感動了,開始支持小天,還特意為小天買了他夢寐以求的那雙球鞋,並同意讓他去參加區小學生運動會。
比賽那天,一早,小天爸爸特地叫了計程車來送小天,可是堵車,只好背著他去運動場比賽。一路上,他爸爸被車撞了,但仍然堅持著。這時刑風開著電瓶車過來,對小天說:「坐上來吧,快。」沒過多久,就到了體育場。
槍聲響了,小天起跑落後了,那是因為他擔心爸爸。他爸爸來了,喜歡他的阿姨也來了。他看見了渾身力量倍增,他的動作是那麼有力,節奏感是那麼的強,到了最後100米的時候,小天竟然超過了馬曉,得了第一名,全場沸騰了,觀眾們把手都拍麻了。看了電影,我百感交集。一個人的出身不能選擇,但他可以腳踏實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一個人只要有夢想,有理想,並能堅持不懈地為之努力,為之付出,就一定能活出精彩,跑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