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大概500字吧~求你們啦)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紀念日。這是一場空前絕後的革命,在中國歷史舞台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去回顧它、銘記它,並必將把它給我們傳遞的一種精神和歷史使命延續到以後的無止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去。時光流逝,歷史遠去。歲月可以改變滄海桑田,但是永遠無法抹去歷史在此間留下的烙印,那震耳發聵的槍聲將永遠定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可以這樣說,隨著硝煙散去的那一刻起,人們就一直在探究這段歷史以期從中吸取有益的借鑒。
當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失敗之後,當轉瞬即逝的戊戌變法落幕之時。資產階級一場救國圖強的立憲運動在當時外寇橫行、內政腐朽的歷史背景下有條不紊的開展起來。廢帝制促共和為民族民權民生擔起天者大任;興同盟倡博愛號聯俄聯共聯心創生國之新元。一大批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滿懷著一腔熱血,用生命譜寫著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那一腔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熱忱,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畏。
歷史總將這場革命一分為二的看待,說它既成功了又失敗了。我不否認它最終的勝利果實被賣國賊所竊取的失敗,但我覺得它的成功經驗遠比它的失敗教訓更值得銘刻在歷史的車輪上。它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給水深火熱的中國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動了中國資產階級先進力量的進步,為新思想與新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它讓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論之後何人再復辟帝制,人們都會拿起武器去戰斗,去維護自己的利益,去捍衛自己的尊嚴。
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間,歷史不容假設,所以我很難想像,如果100年前,沒有這樣一部分人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執著的追尋新的希望,那麼如今的中國該是怎樣的一種場面?不過,既然歷史沒有留給我們血雨腥風的生活,沒有留給我們戎馬疆場的機會,那麼我們就該以新的方式開拓進取,去尋找利國利民的新道路。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古人雲: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我們,這些生活在安樂世界裡的人們,怎該忘記這段歷史?如今的我們要做的已不是追尋夢境中童話般的天真,而是在現實世界裡腳踏實地的去踐行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要將孫中山先生「博愛」的思想發揚光大,即使道路崎嶇、布滿荊棘,也該微笑著握緊拳頭,因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② 電影公元1644觀後感
近日,有機會再次回老家,去湖南博物館看了看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南部長沙馬王堆漢墓發掘的墓葬至今保存完好的女屍。這具古屍入土已經2000多年,仍保持著栩栩如生的面目和彈性肌膚,令人不可思議。同時,馬王堆漢墓還出土了一大批品種繁多、保存完整、價值極為珍貴的文物,堪稱中華文明古國的瑰寶。據資料記載,在中國南部的湖南省長沙市東郊,民間一直流傳說此地有一個大型墓葬,有的訛傳說一個姓馬的王侯葬在這里,因此,這里一直叫「馬王堆」;還有傳說說,這里埋著古代長沙王的生母,並因此產生了一些傳奇故事。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一次無意的發掘,這個傳說中的大型墓葬的主人才終於被確定。1971年,就在長沙馬王堆,人們正在挖掘地下室,當挖掘到地下十幾米的時候,施工者發現大量又細又軟,就象面團一樣的白膏泥。工人用鋼釺向下打眼鑽探,當鋼釺從白膏泥中抽出後,鑽孔中冒出一股嗆人的氣體。當時正好有人劃火柴,這股氣體被點燃了,發著藍中帶紅的火苗,像一條扭動的蛇一樣燃燒。有人往火焰上澆水,但水潑上去卻被強大的氣體壓力反噴出來。最後用泥袋堵住鑽孔,才將火焰熄滅。經專家實地探察,初步確定被挖的地下是一座古墓。墓穴被打開後,人們發現,墓底和槨室填滿了1米多厚的白膏泥,在白膏泥下面鋪著厚厚的木炭,約有5千多公斤,裝了整整4輛卡車。木炭被取完後露出了棺槨,棺槨上鋪著幾十張竹席,剛出土時,竹席顏色嫩黃,光亮如新,但僅十幾分鍾,竹席就變成了黑色的朽物。墓中有四層套棺,外面的大槨長近7米,寬5米,高近3米。棺槨打開以後,人們被墓主女屍栩栩如生的面目驚呆了。這具女屍外形完整,面容清晰可辨,頭發光鮮,手指腳趾紋路清晰,皮膚濕潤,肌肉有彈性,四肢關節可以活動。解剖發現,女屍各內臟器官完好,食道、胃及小腸內有甜瓜子100多粒,說明墓主人是在吃甜瓜子時死的,死亡的時間應在瓜熟季節。墓中有「妾辛追」的名章。據考證,墓主埋葬於公元前2世紀,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倉的夫人,名叫辛追。「千年不腐女屍」的發現,轟動了世界。專家、遊客、拍電影的、搞科研的,全都趕到了長沙市。據有關部門統計,馬王堆女屍出土後很短的時間內,長沙市的流動人口陡增了5萬。辛追墓發掘後的兩年間,在其附近又發掘了兩個大型漢墓,據考證,一個墓主就是辛追的丈夫、長沙國丞相利倉,另一個墓主則可能是他們的兒子。這三個墓葬被統稱為「長沙馬王堆漢墓」。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非常豐富,包括衣物、食品、葯材、漆器、木俑、樂器、陶器、帛畫以及大量的帛書和竹木簡。這些文物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和實用性,價值極為珍貴。該墓出土了1400多件紡織品,被稱為「令人驚嘆的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絲綢寶庫」。其中有兩件素紗單衣,衣長有1米多,兩袖伸直近2米,而重量僅有28克,長袍式的單衣,折疊起來就能握在一隻手中,穿著起來,就象古書中說的「薄如蟬衣,輕若煙霧」,充分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紡織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墓中出土的帛書和竹木簡,不僅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五星占》、《天文氣象雜占》,還有中國最古老的醫葯專著《脈法》和《五十二病方》等。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數量龐大、內容重要,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許多原有的學術觀念和傳統認識。長沙馬王堆的發掘,對中國考古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專家認為,該墓最有價值的是完好無損的古屍,並且有成組成套的物品,還有內容珍秘的帛書、竹木簡。這三者能有其一,已是考古的重要發現,如今三者兼有,在中國考古史上可說是獨一無二。因此,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發掘,被世人譽為「20世紀中國與世界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③ 求一篇近代史的紀錄片讀後感2000字,要原創的,謝謝
《火燒圓明園》觀後感....................................圓明園—這個令國人既自豪又痛惜的名字,曾經讓多少人為之魂牽夢繞……它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於千變萬化的景象之中.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樹木多達數萬株.遺憾的是,經過法國聯軍和八國聯軍的兩次洗劫圓明園,園中的建築被燒毀,文物被劫掠,奇跡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一直想去了解這段歷史,可僅剩的斷垣殘壁卻令我無法想像……記錄片圓明園將這段歷史清晰的展現在我面前!
影片的序以生動的口吻向觀眾們提出構建一個夢,一個由大理石,漢白玉,青銅,和瓷器構建的夢,以一副副生動的而真實繁榮水墨畫為背景,將那個美麗的夢展現在觀眾的面前,音樂激昂而雄厚,深深的吸引著觀眾,調動了我們的心弦。這是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圓明園
在地圖中的廣闊疆域上通過鏡頭的拉近讓北京一點點成為畫面的中心,隨即切入一匹匹奔騰的戰馬,向我們講述公元1644一個北方民族的故事,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國—清,這個圓明園的主宰!然而半個多世紀後的羅馬傳教士-朗士寧,在中國50年的經歷,見證的圓明園的興衰變遷。只能故事他的一封封書信一點點記錄給了我們回顧著段歷史的依據。本片便是以一個外國人的經歷為主題進行講述的,這種手法在觀眾的眼中真實生動而吸引我們,不僅僅了解圓明園,更了解的這段歷史,這個帝國,以及這個帝國背後的故事!
這個故事便叢他第一天沖忙的進宮開始了。這是以一個外國人口吻敘述開始的,畫面與這種聲音相協調一致,幾個演員出現在熒幕里,那一切真實的出現了,彷彿就在昨天!通過外國人的口吻提出問題,隨即切入旁白,對關於圓明園的問題進行回答,這些問題往往也是圍繞在我們心中的種種問題。郎士寧的經歷是那麼戲劇性,是許與圓明園無關,可是這卻暗含著明園內在的變遷,康熙的愛好天文,寵愛小孩,投其所好進入皇宮。康熙,一個獨一無二的皇帝,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面有著極大的成就,他對科學的態度在古代帝王中絕無僅有。牡丹園主孫三帶的相會,影響了清帝國一個多實際的歷史。這個園林就和大清帝國的命運緊緊的聯系在一起。
雍正即位,對圓明園進行擴建,圓明園的設計既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積淀了幾千年的審美情趣,又處處銘刻著總設計師雍正自己的理想和意志。圓明園的盡管來自中國南方迷人的自然風景和在先中國詩歌與繪畫中的意境。這些圖紙在現在看來已經不能成為現實,而這樣一個建築世家創造了這樣的奇跡,一個雷姓的家族。今天我門只能從這些圖紙來想像當年皇家原來內的建築盛況。雍正將圓明園建成了一個帝國的縮影,充滿了帝國象徵。每座宮殿都有著他不同的含義,建造因為是獨特,這些也反映出統治者的統治方式!一幅幅圖象是圓明園真實的寫照!
乾隆剛剛即位就下令擴建圓明園,擴建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圓明園的東面,擴建工程持續了9年!燦若白玉的台階依水而建,碧輝煌的宮闕憑水而立,乾隆將東海的龍宮移到圓明園,雍正時期宮殿的外觀都比較樸素,而在乾隆心中,不管是人間還是仙境,所有的美麗和奇跡他都應該擁有,圓明園越來越豪華,圓明園追求的和諧境界正在喪失。圓明園中有一個小城,太監們扮演著各種各樣繁榮角色,集市上貨物琳琅滿目,絲綢,瓷器,古董。影片通過演員的表演將這一幕搬上了熒屏,著一切真實的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中國式在歐洲成了時尚的代表。在圓明園建造西洋建築,用動物12生肖來代替西洋的人體噴泉。通過電腦特技將圓明園的景色重現,一切是那麼真實,美麗!羅馬式立柱,巴洛克式拱門,勒洛特式的植物造型,五彩斑斕的琉璃瓦,這座中西合璧的花園可以和歐洲任何一座園林媲美。然而在乾隆時期,制度僵化,政治腐敗,閉關鎖國,使大清在鼎盛的外表下,潛藏著巨大的憂患和災難!只忙著建築園林的皇帝不知道,世界以及功能變了,當乾隆陶醉於自己的豐功偉業時,以科學為先驅的西方文明蒸蒸日上!西方列強開始了依次有一次的侵入中國,大清帝國陷入風雨搖曳之中,有一個歷史的口吻向我們講述這個故事!
槍支,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軍是那麼不堪一擊,一面是大炮的狂轟猛炸,一面卻是皇帝悠閑的沐浴著,畫面是多麼另人辛酸,難受。清軍的士兵在一個一個的到嚇,這是橫掃歐洲的蒙古騎兵最後的輓歌,也是大清帝國最後的一道防線。英法聯軍的進攻隨著地圖上紅色的箭頭一點一點的接近圓明園,當進入圓明園的那一刻,它的豪華另人震驚,再也找不到與之媲美的花園了。當英法聯軍走入花園內,那一個我們的心在滴雪,這是一個怎樣的花園,無法形容。佔領圓明園的第二天聯軍們變開始偷走圓明園中的東西,一件件珍寶就這樣失去了,這樣的場景慘不人睹,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沒有留下,拿不走的,毫不留情的毀掉。圓明園就這樣消失了……
悲清帝國的腐朽無能,痛民族的冷漠和衰落,恨蠻夷的野蠻和無恥……留給我們的只是那一處處的殘岩斷壁雜草叢生……
④ 公元1644到底發生了什麼
最大的事當然是滿清入關!公元1644年,按照中國干支紀念是甲申年。在這一年裡,在亞洲東部的中華版圖里,出現了多個自命正統的政權。在中國幾千年歷史里,多個政權並立的局面並不少見,而1644年的這一次並立,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先是遼東的大清,北京的大明,西北的大順,西南的大西。後是遼東的大清,北京的大順,南京的大明,西南的大西。最後是北京的大清,南京的大明
⑤ 公元1644年的大明有多糟糕,有人說就算是鋼鐵俠來了也救不了
公元1644年的大明可以說是天災人禍並行,加之有魏忠賢這樣的奸臣搞得朝堂烏煙瘴氣,所以這時候的大明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後來大將袁崇煥被疑心病重的崇禎殺死,讓皇太極趁虛而入,這些壞事累積在一起,所以就算是滿身高科技的鋼鐵俠來了也救不了。可以說崇禎無疑是史上最難的皇帝,因為明熹宗留給他的明朝,確實是亂七八糟的。朝廷之上,權臣魏忠賢一手遮天,控制朝廷,宦官橫行。更欲架空皇帝,把崇禎淪為掌上玩物。西北地區內亂不斷,下崗青年李自成、江湖游俠張獻忠起義接連,逼近中原腹地,而以皇太極為首的遼東後金大軍急於突破帝國的防線。
於是,狡猾的皇太極制定了一套對策,誣陷袁崇煥造反,消息傳到京城,崇禎二話不說就把袁崇煥給咔嚓了。袁崇煥一死,皇太極就大舉進攻,基本佔領了整個遼東。從天啟七年,即公元1627年,到公元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經歷了治理、政治、土匪、治外法權四個階段,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結局。.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城略地,宣告了統一政權的終結。而崇禎皇帝也為國而死。十七年的兢兢業業,換來這樣的結局,真是尷尬。崇禎是勤奮的皇帝。但是六千二百零五個日日夜夜的辛勤耕耘,卻最終換來了他執政生涯的徹底崩潰。於是崇禎皇帝帶著自己最信任的太監王承恩去了北京眉山,也就是景山,自縊身亡。
⑥ 《圓明園的毀滅》讀後感
有6篇!
1.學習中,我知道了圓明園是聞名世界的皇家園林;知道了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還知道了圓明園是世界上的博物館、藝術館。可是觀看了《火燒圓明園》後,我又知道了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看了圓明園的毀滅,我真有些說不出的感情……
圓明園里的建築雄偉壯觀,亭台樓閣玲瓏剔透,還有許多景點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圓明園里還有許多奇珍異寶。可是那麼美的園林,竟在短短的三天內,就被英法聯軍用殘忍的手段毀掉了。在這三天內,圓明園在英法聯軍的摧毀下變的不堪入目:他們把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拿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這已經夠可惡的了,但是,英法聯軍為了燒毀罪證,用火把我國花了2個世紀的時間建造好的圓明園給燒毀了,英法聯軍任意的摧毀圓明園,可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非但不去制止它,而且還去當他們的走狗!我覺得英法聯軍很霸道、野蠻,他們不擇手段的毀了圓明園,圓明園的毀滅就是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燒毀圓明園的最好罪證。
然而,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已經過去了,現在圓明園已經不是以前輝煌的、燦爛的圓明園了,現在的圓明園是一堆殘垣斷壁,一堆廢墟。當時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那一刻將深深的印在人們的心裡。
看到圓明園那悲慘的結局,我更理解了「落後就要挨打」,知道了「閉關鎖國」的後果……只要能多多向外學習、交流,就會更加繁榮富強,不會為他人所欺!
2. 今天,我學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我感到無比的憤怒和無限的惋惜!圓明園是專供皇帝、後妃游樂的。他們為了變變花樣,換換口味,偶爾也想上街逛逛,到農村看看,就在園內造了「買賣街」、「山鄉村野」,「買賣街」上並沒有真正的居民,而是皇宮的人扮演的,「山鄉村野」並沒有農夫居住的村落,而是模擬建造供皇帝、後妃享樂之用。
圓明園非常的美麗,圓明園有一些名勝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有獅子林、平湖秋月、安瀾園……,而且裡面的文物很多,很壯觀。圓明園佔地約5000畝,水面佔十分之四,大小山巒起伏,各態湖泊星羅棋布,凌空俯視如千島之國。本園佔地210公頃,水域約4/10。東部為園內最大水面福海,外圍環列10個小島,構成一處大型園林景區,共有10座園中園和建築風景群。福海略呈方形,東西皆寬五六百米,水面開闊。盛時每逢陰歷五月五日端午節和七月十五中元節,先後在此舉行龍舟競渡和放河燈等民俗活動。我真想去圓明園游覽一番啊!
但是,好景不長,英、法聯軍在1860年的時候讓美麗的圓明園變成了灰燼。更讓我氣憤的是:他們竟然當場拍賣文物!一個青銅鐵器3英鎊賣掉了!一副圖畫則1英鎊賣掉了!這……簡直就是中國人的恥辱!!!
一代名園圓明園,毀滅了。它毀於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毀於清政府的腐敗與無能。它的毀滅,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蠻摧殘人類文化的見證,又是文明古國落後了也會挨打的證明。我們中華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決不允許別人欺侮我們。為了讓圓明園的悲劇永遠成為過去。為了使我們中國不再落後,不再受外國的欺壓,我現在要刻苦學習科學知識,讓烈士用鮮血染成的國旗在空高高飄揚,永不垂下。
3. 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後,我感到義憤填膺。圓明園是我國清朝141時期是首屈一指的皇家御苑,皇帝的別墅。到乾坤時代還大加擴建,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不計其數,耗資巨大。圓明園佔地三百二十公頃,大至分為三部分: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裡面的小圓更是多不勝數。園內的風景猶如仙境,如詩如畫。
可惜好景不長,如此金璧輝煌的圓明園挑起了侵略者的狼子野心。1860年,英法兩國狼狽為奸,一舉侵入圓明園。雖說我們人多勢眾,但始終敵不過洋鬼子的鐵槍銅炮。沒有先進武器的我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中華建築的瑰寶被侵略者毀於一旦,歹毒的侵略者將圓明園洗劫一空後,為了毀滅證據,還下令將圓明園燒毀。
現在的圓明園只剩下西洋樓的一些斷壁殘骸,我要以此作為一個警惕,要好好讀書,用我們的智慧報效祖國,挽回昔日的恥辱。
4. 今天上語文課,我們在課上學習了一篇課文《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圓明園是我國著名的皇家園林,全園佔地三百五十多公頃,濃縮了全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名勝。這項偉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時間才修建成。但是,在1860年,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搶劫一空後放火,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現在的圓明園,只剩下幾根殘柱了。 小荷
英法聯軍這幫可惡的強盜,搶走了我們的東西,還放火燒掉圓明園,這種行為叫做盜竊。事發過後,竟然還大膽的把搶來的東西當作自國的東西拿出來拍賣,真是太不知恥了。現在,有人提出要重建圓明園,這個建議。當時我認為不要重建。如果重建的話,那我們有可能會把以前英法聯軍侵略我們的事情給忘記了。然而身為一位中國人,連國恥也忘了,那還配當中國人嗎?所以,我認為不要重建,讓祖祖代代的中國人永遠記住這一個恥辱。然而我們更加要好好學習,把書讀好,把中國的各個事業在近一大高峰,讓其他國家不再小看我國,不會再侵略我國。
5. 當時清朝政府是腐敗無能,花錢如流水。一頓飯都要花掉許多銀子,飯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他們穿的衣服都是上等布料做的,也要花掉許多錢;大官人吃喝玩樂……花掉許多銀子。可他們知道,這些供他們吃、喝、玩、樂的銀子都是從老百姓身上搜刮來的銀子,他們吃著、穿著、用著老百姓的銀子,竟然還心安理得!他們根本就沒理老百姓們過的好不好,所以,當時我國只有挨打和受欺負的份兒了。
看到圓明園那悲慘的結局,我更理解了「落後就要挨打」,知道了「閉關鎖國」的後果……只要能多多向外學習、交流,就會更加繁榮富強,不會為他人所欺!
6. 我讀完這片文章後,我感受到了圓明園原來是這么美麗,彷彿自己身臨其境。但是這么美麗的一個萬園之園,竟然被幾個強盜給毀滅了。那些強盜就是英法聯軍,他們實在壞透了。把能搶的東西搶去,不能搶的還燒掉,毀滅罪證,我實在太痛恨他們了。
圓明園是一個聚集了許許多多風景名勝精華的一個大公園,在世界歷史上稱的上為萬園之園。在圓明園裡面,還有許許多多的歷史文物,這些文物是從先秦時代一直到清朝,所有最珍貴的文物全都放在裡面,給人們參觀。有些物品還是工人們用了幾個世紀辛辛苦苦的做出來的,做了這么長的時間,但是被英法聯軍一搶而空,還把圓明園燒了,徹徹底底的被毀滅。多少勞動人民的辛勞,才換來了這么美的大公園,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等於是把勞動人民的心燒了。圓明園是給人參觀的,不是給人破壞的。圓明園已經被風景名勝的精華滲透了。但是我看到了今天的圓明園實在太傷心了,這就是英法聯軍惹的禍。
這個世界上的大瑰寶圓明園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英法聯軍,你們所作所為永遠記在我們中國人的心裡,雖然現在已經過了很多年了,但是我們依然不辱國恥。當時圓明園被毀滅是因為當時中國人不強大,以後我們一定會漸漸地把中國發揚光大,讓別人不能欺負我們!
⑦ 公元1644
公元1644年,也就是——
大明朝崇禎十七年
大清朝順治元年
大順朝永昌元年
紫禁城的黃昏
時間: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元旦
地點:北京紫禁城太和殿
這一年的元旦,皇帝朱由檢比平時更早就上朝了,除了近身侍衛和太監外,御座旁只有一個手執金吾的禮官站班,皇帝詫異地看了他一眼。
「啟奏萬歲,群臣因為沒聽到鍾鼓聲,以為聖駕還沒有出來,所以遲到了。」執金吾者躬身啟奏。
「那就立刻鳴鍾,開啟東西門讓他們馬上進來!」皇帝不悅地宣諭。
執金吾者下去傳旨,鍾聲響徹了紫禁城,文東武西列班進入的兩扇門也敞開了。但是等了一會,文武百官仍然不見一個進來。皇帝有點焦躁地對身邊的司禮太監說:「那就先去謁太廟,然後再回來受朝賀吧!」這是年年元旦例行的禮儀。
司禮監去到長安門外傳旨時,發現御駕外出所需的鑾輿駕馬和儀仗隊的一百多匹馬都還在御廄中,沒准備好。但是皇帝已經傳下諭旨要先去謁太廟,金口一出,怎能等待,於是,只好把長安門外文武朝臣所騎來的馬一齊驅趕到端午門里,打算暫時用以代替循馬。沒想到這些馬各有其主,而且完全沒受到訓練,嘶喊雜沓,跳躍不受羈勒。司禮監無奈只好硬著頭皮回稟,為了皇上的安全,還是等一等吧!
這樣的情況是從來沒發生過的,既然如此,皇帝只好無奈地又改變了他的旨意——還是先受朝賀再謁太廟。他端坐在太和殿正中的御座上,第一次親眼目睹冠帶煌然的文武百官,在持續不斷的鍾聲中,從東西二門梭巡而入,倉皇跪拜,亂作一團。這是他繼承皇位十七年來所僅見的。
經過一番折騰,皇帝對於這看不出有絲毫喜氣的元旦日朝賀大典已經完全失去了耐心;接著,一陣突然而起的大風狂卷而來,黃沙撲面,天色昏暗,對面不見人,於是決定連太廟也不去了,宣諭退朝。滿懷心事,鬱郁不樂地在風沙中摸索著回到寢宮去。
他屏退了妃子和太監們,依照近年來每遇到拂逆時的慣例,沐浴更衣,焚香祝禱,虔誠地請求天上神佛降臨乩壇指示國事。
這就是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甲申,皇帝朱由檢所度過一生中最後一個元旦日的早晨。
從上面所說的經過,看起來似乎很不成體統,不像一個已經立國二百多年的王朝所應出現的狀況。但是,比起隔不到一百天後的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的大順軍前兒鋒已破京師外城時,皇帝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親手撞鍾而文武百官不見一人到來,要好多了。
相對的,再過三天,也就是三月二十一日,大順王李自成攻佔北京,進駐紫禁城,崇禎皇帝朱由檢已在煤山自縊。同樣的這些文武百官,從前一晚就露立在長安門外,天色甫明,不待鍾響就爭先推擠蜂擁而前,要爭得首先朝賀新君的頭籌。由於人數太多,爭先恐後太過猴急,這一群侯王將相還被守門的闖王兵卒亂棍撲打。
短短不到一百天,紫禁城的皇宮中,同樣的場景,同樣的人物,出現如此不同的演出,這就是所謂的「改朝換代」。
東北方的一顆彗星
時間:1644年、大清順治元年,元旦
地點:大清國新建的都城沈陽皇宮崇政殿
天還沒亮,才剛滿六歲的小皇帝福臨還在半睡半醒之間,就被母親孝庄皇太後給叫起來,在宮女的圍繞下梳洗和更衣。雖然福臨在三個月之前就已經被擁戴為大清國的第二代皇帝,但今天是他當皇帝後的第一個元旦,有十分繁復而隆重的禮儀在等著他主持。
大清王朝的開國皇帝皇太極,在前一年的八月九日晚「無疾而終」(以今天的說法應該是腦溢血或心肌梗塞),在經過一番宮廷內的斗爭後,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福臨當上了皇帝,他的兩位叔叔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成為輔政王。事實上,能征慣戰、實際掌控大部分兵權的「九王爺」多爾袞才是名副其實的「攝政王」。
元旦的早晨,小皇帝福臨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到「堂子」里去祭天和拜祖先。「詣堂子」是女真族特有的風俗,凡是出征或凱旋以及逢年節大事,都要由大汗(後金時稱謂)或皇帝(大清時稱謂)率領諸王、貝勒、大臣等到「堂子」行禮祭天。
⑧ 公元1644的紀錄片中引用的明末電視劇叫什麼名字
江山風雨情
⑨ 為什麼說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很有意義的一年呢
公元1644年,農歷甲申年,註定是中國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這年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左右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影響了中國幾個世紀。此時在中國大地影響歷史走向的有三大勢力:大明王朝、大順起義軍、關外清朝。
李自成自知擋不住清軍和吳三桂的聯合絞殺,拱手讓出了北京城。清軍順利進入京城。在慢慢站穩腳跟後,清軍聯合各路投降的人馬不斷追繳農民軍,消滅明朝的抗清勢力。
公元1644年,註定是中國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本來大明王朝有幾次續命的機會都被浪費掉了,大順本來也有一統江山的機會,由於決策失誤也被歷史無情的拋棄。只有清廷抓住了這千載難逢的時機,一舉入主中原。這三股勢力的合力、交織、相互影響,最終導致這種局面的出現,左右了中國幾個世紀的歷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