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八佰裡面全部演員表
電影八佰演員表:
1、黃志忠飾演老葫蘆,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成員,來自湖北省保安團士兵,端午及小湖北之叔叔。
(1)電影八百朱勝忠結局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影片以湖北保安團進入上海市區支援淞滬會戰為開場,以國民革命軍524團整建制退入租界為結局,以天(日)為單位切割敘事及影片時間軸,分別講述了1937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間所發生的事件與戰斗。
影片中所敘述的四行倉庫所在的位置面向當時已經淪陷的上海,背對上海公共租界的蘇州河南岸,以蘇州河為界,已到無路可退之局面。電影以國民革命軍524團以及沿途收攏的各路逃兵、散兵的視角描述了四行倉庫內部所發生的事以及回擊日本軍隊進攻。
以蘇州河對岸的中國民眾,外國記者及英國士兵從第三視角敘述了戰場的整體情況和各種不同職業、性別、國籍之人士的視角;以日本上海派遣軍的視角敘述了日本軍隊對四行倉庫的進攻以及偷襲。
② 《八佰》中最厲害的黑馬,小鮮肉歷經13年,一戰成為實力派!符合嗎
前言
娛樂圈是一個競爭壓力很大的圈子,並不是每一個進入這個圈子的人都可以有不錯的發展,除了靠實力之外,審時度勢也很重要。娛樂圈在不斷更新換代,每一天都會有新的面孔進入這個圈子,也會有舊的流量消失,想要長久活躍在大眾視線中,就必須在合適的時候轉型,成為時代需要的優質偶像。而今天要說的一位藝人,當了13年的小鮮肉之後,憑借《八佰》成功轉型為實力派演員,堪稱整部劇中最厲害的黑馬!這位演員就是魏晨。
而在《明星大偵探》中,我們又見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魏晨,無論什麼樣的話,他都可以完美接過,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梗王」。
結語
有不少男藝人出道多年之後,卻依舊走著小鮮肉路線,堅持出演偶像劇,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應該朝著哪個方向轉型,所以他們的戲路很窄,也失去了更多展現自己實力的機會。而魏晨就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明白自己的優勢並且加以發揮,成為了《八佰》中的黑馬,一戰成為實力派,你們喜歡這樣的魏晨嗎?
③ 魏晨在《八佰》中飾演什麼角色此角色的人設是什麼
魏晨在《八佰》中飾演什麼角色?此角色的人設是什麼?
提到魏晨,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一開始認識他是通過《快樂男聲》,他也成為新一代的青春系男神,成為很多人的夢中情人。雖說並不是第一名,但他仍然是備受關注,再加上後來出演《一起來看流星雨》,他更是獲得了超高的熱度,很多女性觀眾都愛上了這個暖男葉爍。或許有人會說,魏晨早已經不是當年的流量小生,而是已經過氣了的快男。
付出總是有收獲,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魏晨,直接打破了以往的形象。在電影播出以後,他也獲得了觀眾們的肯定,相信未來他也可以獲得好的資源。演員的確應該多去挑戰自己,而不是一成不變,魏晨的飾演的確值得點贊。
以上僅是筆者個人觀點,歡迎您評論補充。
④ 參演了《八佰》,他們集體轉型成功,有沒有給選秀偶像上一課
提起魏晨,腦海中想到的依舊是《一起來看流星雨》中的“葉爍”一角,這個角色包括了柔情、紳士、帥氣、陽光,很符合魏晨的形象。
一路走來,魏晨似乎正在被觀眾一點點遺忘,無論是作為歌手還是演員,似乎他沒有什麼閃光點,只是偶爾發著微博,刷一下存在感。
而就在這個8月的後半段,卻被“演員”魏晨的個人魅力,承包了!
有網友說,魏晨的戲好像有些過了,但那一聲聲幾乎破了喉嚨的吶喊,難道不該稱之為“熱血”嗎?
這部戲,讓魏晨徹底告別了《流星雨》,他也成為《八佰》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演員,他再也不是小鮮肉,要做真正的實力派演員了!
⑤ 《八佰》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細節
我們來一起看看《八佰》的那些細節。
1.八佰的佰字
《八佰》原名為《八百啟示錄》,也曾叫過《戰爭啟示錄之八百壯士》。原意可能是致敬大導演科波拉執導的反戰經典《現代啟示錄》。
後來改為《八佰》,這個「佰」字其實意味深長,有三個意思:一是指古代軍隊的編制,十人為什,百人為佰;二是古代特指軍隊中百人之長;三才是常用「百」字的大寫。所以用在這里,講的是人的故事,是贊許這「八百」名士兵人人都是百人之長的勇士。
2.電審故字2019年800號
《八佰》的龍標其實也很有意思,恰好是2019年800號,不知道究竟是巧合還是廣電總局給這部電影定製了一個龍標。
3.片頭字幕「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電影的片頭字幕,有一句話:「待我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這句話出自魯迅先生寫於1925年的散文詩《墓碣文》。
文章很短,區區數百字,藉由一個夢境,描寫了墓中人內心的虛無和灰暗,以及無法擺脫這種心境的焦灼與痛楚。
「待我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放在影片里是在說,為追求正義犧牲,哪怕化為塵土,也會面帶微笑。
而革命精神將以塵土的形式繼續傳播下去,影響更多人,就如影片中人物愛國意識的覺醒過程一樣。
4.青幫弟子送電線
電影中,有一群年輕人不畏生死跑過橋去給四行倉庫的守軍送電話線,最後還是靠賭場阿飛刀子才得以成功。
這幫人很可能就是上海青幫,而且如果沒猜錯的話,那位端坐著幾乎沒有露過正臉的很可能是青幫大佬——杜月笙。
上海青幫一直都是國民黨的主要財政來源之一。歷史上的杜月笙也確實為四行倉庫保衛戰出過力,有一種說法稱,他曾在一天之內將20萬光餅秘密送進了四行倉庫。
5. 上海公共租界
因為四行倉庫的位置極為特殊,日軍占據了倉庫的西、北兩面,東、南兩面則是當時的英美公共租界。當時還沒有對英美宣戰的日本,因為擔心殃及租界,在進攻時並沒有使用火力過猛的重武器。
上海租界由來已久,鴉片戰爭失敗之後,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了上海作為通商口岸,隨後便劃分了上海租界區。
上海的租界區主要有兩塊,法租界和英美公共租界。在四行倉庫邊上的正是英美公共租界,所以電影中也多次出現英國國旗。
6.租界煤氣罐
電影中不僅提到了四行倉庫的特殊位置,更是著重提到因為煤氣罐的存在,導致日軍不敢使用重炮攻擊。這兩個煤氣罐在歷史上也確有其物,而歷史悠久。
早在1865年,上海成立了「大英自來火房」,後改名「上海英商煤氣公司」,這讓上海成為亞洲第一個使用煤氣的城市。當時的煤氣主要用於煤氣燈上作為照明之用,後來電燈流行之後,才逐漸轉為烹煮取暖之用。
這兩個煤氣罐的存在,為四行倉庫的守軍提供了一個天然的「保護屏障」。在淞滬會戰期間,可能是為了彰顯民心士氣,在老照片中很少出現煤氣罐。但因為煤氣在當時是文明的象徵,這兩個煤氣罐曾被畫入了風景明信片之中。
7.蘇州河岸的廣告牌
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被民眾圍觀的戰斗。蘇州河兩岸,僅一河之隔,不過五十來米,一面是炮火連天的殘酷戰場,是地獄,一面卻是燈紅酒綠的英法租界,是天堂。
兩岸對比,更顯殘酷。所以電影中也特意安排了很多兩岸的人互相對望的鏡頭。而從守軍這邊望著對面,更是能夠看到無數廣告牌,足見劇組在布景上的用心之處。
隱約可見的有:SIEMENS,西門子電器;Camel,著名的駱駝牌香煙等等,還有許多虛構出來的酒吧、餐廳廣告牌。
8.電影彩蛋
最特別的是,霓虹燈之中還隱藏了兩部電影。
一部是「42ND STREET」,中文譯名《第42街》,1933年上映的一部美國歌舞片,這還挺符合當時上海租界區的觀影口味的。
另一部是大名鼎鼎的「SPELLBOUND」,希區柯克指導的《愛德華大夫》。這是一部1945年電影,應該是導演或者美術指導比較偏愛,加進去的彩蛋吧。
9.可口可樂廣告牌
說起片中的廣告,最顯眼的當然是四行倉庫西牆上那幅巨型的可口可樂廣告,上面寫著「請飲,可口可樂,屈臣氏汽水」。
這面牆也正是日軍進攻的主要方向,片中的攻城器械、鋼板陣炸牆、迫擊炮重炮攻擊的,陳樹生綁著炸彈跳下樓與日軍同歸於盡的都是這面牆。現實中的這面牆也是四行倉庫展覽館的重中之重,整面牆被完整保留,甚至保留下了彈孔和炮孔。
雖然這看起來這像是電影的浪漫化虛構,但其實這並不是沒有可能的。可口可樂早在1927年就進入中國,並在上海設廠生產,由屈臣氏礦泉水公司負責裝瓶。到了1933年,上海廠已經是可口可樂在美國之外的最大裝瓶廠。
在淞滬會戰的老照片中,確實也能看到日軍在可口可樂廣告牌下設立的陣地。
10.片尾曲《蘇州河》
片尾曲蘇州河改編自《倫敦德里小調》(Londonderry Air),由歌手那英和義大利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唱。
《倫敦德里小調》是一首有著悠久歷史的愛爾蘭民謠,作於1600年間,流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它的旋律舒展優美、純朴輕柔。
其最知名的一個填詞版本名為《Danny Boy》(《丹尼男孩》),同樣也是一首關於戰爭、父子訣別的歌曲,和電影中的《蘇州河》有著「同曲同工」之妙。
11.中日軍服和各式武器
《八佰》作為一部戰爭片,在武器、裝備上當然也做得非常細致。
其中日軍穿的昭和五式陸軍制服。該套軍服從30年一直沿用到38年,其標志性的特點就是立領設計,而且軍銜章是在肩部的兩側。
當時進攻四行倉庫的是日軍上海派遣軍第三師團,是日本帝國陸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穿著本套軍服是比較合理的。
而中國守軍方面的軍服也同樣合理。八十八師作為中央軍三個教導師之一,是知名的德械師,全副武裝都是德國裝備,其軍服也是淺綠色的德械師軍服。
電影中還出現了捷克式輕機槍、蘇羅通20mm機關炮等等,都非常符合當時的歷史細節。其中守軍還使用過一台百式火焰噴射器,這其實是屬於日軍的裝備,當時的國軍並不具備,可以理解為是繳獲的戰利品。
12.老鼠和白馬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就是老鼠,最後一幕是白馬,老鼠和白馬也在片子中間反復出現。對於《八佰》這部「時間就是金錢」、恨不得再壓縮一點時長的電影來說,花費這么多筆墨來展現這兩種動物顯然是有深意的。
理解起來也很簡單。老鼠,本能就是求生,是躲藏。一開始倉庫守軍們沿路收攏上來的「雜牌軍」里,有許多人只想活著不想打仗,這顯然對應的是他們。
他們有的是只會種田的農民,有的是只會打算盤的文職,甚至有的還是十來歲的孩子。戰斗一打響,他們能想到的只有躲藏或逃跑。
至於白馬,它是希望,是未來。純白的馬從始至終都圍繞著小七月和小湖北,代表的應該就是「希望是少年擁有的,未來是屬於少年的」。
13.長坂坡趙子龍,黃忠定軍山,走麥城
電影中不止一次出現過《三國演義》的元素。
上官志標說淞滬會戰國軍潰敗猶如「一路走麥城」,正是關雲長敗走麥城的典故。
而對面戲班子唱的戲是「長坂坡趙子龍,再殺他個七進七出」,李晨飾演的角色山東兵隨身帶著一套趙雲的皮影戲,因為他覺得:「關老爺講的是兄弟情誼,可趙子龍不一樣,他護著國呢。」
在端午死後,山東兵拿起了皮影演起了趙子龍,唱到最後一句時掉下眼淚,唱詞是「漢室中興待後生」,與山東兵平時叫端午「小孩兒」遙相呼應。而小湖北想像中的趙子龍也在端午犧牲之後,變成了端午的樣子。
趙雲這個角色恰好對應著四行倉庫的孤軍,「獨身一人」,面對著千軍萬馬,七進七出,毫無懼色。
最後姜武的角色老鐵上樓頂耍大刀唱的戲文也正是「黃忠定軍山」的橋段。這段戲講的是老將黃忠力斬夏侯淵的故事,正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寫照,也是四行守軍窮途末路之際,依舊有壯志報國之心。
14.湖北保安團
全片開始時有一句台詞:「我們是湖北保安團的臉面」,而且還操著一口湖北方言,畫面中是一支軍隊戴著蓑衣笠帽,在浦東的蘆葦盪中急行軍。顯而易見,這支軍隊是來自湖北的保安團。
淞滬會戰期間,國軍損失了大量原經過德式訓練的士兵,基本上20天左右就要補一次兵。守衛四行倉庫前夕,八十八師剛好進行了第五次補充,來源是湖北保安團,尤其是來自通城保安大隊的士兵。所以,歷史上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絕大多數也都是湖北子弟兵。
15.童子軍送旗楊惠敏
電影中,有一位女童子軍向四行倉庫守軍送旗。這位女學生名為楊惠敏,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
歷史上有一種說法是,她將一面12尺長的中華民國國旗裹在身上所穿著的童軍服底下,冒著戰火危險游過蘇州河。電影中採用的就是這一種說法。
楊惠敏給守軍送旗的事件,大大振奮了守軍士氣與隔岸觀戰的民眾,並獲得當時駐扎在租界內的世界各國媒體之贊揚。
16.日軍凌遲處死俘虜
電影中有一個鏡頭,日軍為了逼迫四行倉庫內的守軍盡快投降,公開凌遲處死了一批俘虜,其中就包括黃志忠飾演的老葫蘆。這在歷史上也是真實發生過的。
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班長蔣敬帶領戰士九人負責在蒙古路旱橋一帶警戒,惜因未能及時撤出,全數被俘。隨後,他們被押至蘇州河畔,被日軍以刺刀一刀刀刺死。
17. 謝晉元團長的家書
電影中,小湖北擔任謝晉元的勤務兵之後,在會客室中見到一封信,信封上寫著一個名字「張萍舟」。這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這封信是謝晉元寫給連襟兄弟張萍舟的家信。
信中寫道:「泰山鴻毛之訓,早已瞭然於胸,故常處境危難,心神亦覺泰焉。」——足以可見謝晉元的鎮定自若和報國意志。
因為謝晉元率領孤軍死守四行倉庫的英雄事跡,上海市政府將四行倉庫旁的滿洲路改名晉元路,更將與孤軍營一牆之隔的膠州公園更名為晉元公園,建立晉元中學作為紀念。
18. 鷹犬將軍宋希濂
王千源飾演的角色羊拐,雖然也在逃兵組中,但戰鬥起來儼然是個訓練有素的老兵。電影中的他唯一掛念的就是自己的老母親,受傷時解開衣服掉下很多錢,可見他一直都在攢錢想寄給母親。
電影的後段,他才自報家門是三十三師的,原三十六師。朱勝忠說了句「宋長官的兵沒有慫的」,這位宋長官指的是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
宋希濂黃埔軍校一期生,驍勇善戰,在淞滬戰役、武漢會戰以及阻止侵緬日軍側擊滇西等戰役中,均給予日軍以沉重打擊,曾獲「青天白日勛章」,美國政府贈予「棕葉自由勛章」,被譽為「黃埔之光,」有「鷹犬將軍」之稱。
19.亞洲首部全程採用IMAX攝影機的影片
《八佰》的幕後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比如等比復刻的四行倉庫、蘇州河夜景,在布景方面就耗費不少心力。
其中最厲害的還是亞洲首部全程採用IMAX攝影機的影片,在全球范圍內也僅有《復仇者聯盟3》《復仇者聯盟4》兩部先例。
IMAX攝影機以廣闊的動態范圍和極為細膩的鏡頭捕捉見長,對於戰爭場面的臨場感展現、上海十里洋場的表現都發揮了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20. 孤軍的悲慘結局
電影的最後,四行倉庫守軍退入租界,僅留下了一支敢死隊吸引日軍火力。電影並沒有細致描述敢死隊的結局,但是他們的悲壯下場似乎是人人都可以猜到的。這個時候,不再需要大場面,留白反而能讓人悲痛不已。
在真實歷史上,退入租界的孤軍同樣悲慘。一進入租界,他們就立刻被繳械,關進收容所。三百五十八人被禁於膠州路空地,被稱為「孤軍營」。團長謝晉元更是被叛變的士兵刺殺致死。隨後,日軍入侵租界,孤軍成為戰俘,被分送各地集中營,甚至被運往赤道以南的巴布亞紐幾內亞當勞工。
正如《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亞紐幾內亞》中所唱的:我的團長倒在租界的操場旁/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亞紐幾內亞/他和他的提琴再也沒有回到故鄉。
戰士們埋骨他鄉,而《八佰》把他們的精神帶了回來。
⑥ 《八佰》點映大獲好評,你對哪個演員印象最深刻
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我國上海即將被日軍攻陷,400多名中國戰士駐守四行倉庫,誓死抵抗,對外號稱“八百壯士”。數十年後,著名導演管虎為了致敬這些為了保護祖國犧牲自己戰士們,將他們輝煌的壯舉拍成了電影並搬上了大銀幕。這部影片沒有特定的主角,但有王千源、張譯、姜武等演技派演員加盟,憑借他們卓越的演出在剛剛點映結束就獲得了大量好評,不論是電影內容還是票房亦或者是聽覺、視覺效果上來說,這部電影非常成功的,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戰爭題材電影當中體現了當今國內影視工業的頂尖水準。因此有不少劇中的演員成為了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每個人的觀影方式不同,所以劇中的每一個人物也會給觀影者帶來不同的印象,比如演員鄭愷給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一位影片中戲份不到三分鍾的角色。
《八佰》這部電影中,你又對那個演員的印象最深刻?歡迎在下方評論里留言。
⑦ 《八佰》觀後感
《八佰》這部電影是2020年電影業復甦以來我第一次走進影院看的電影,非常震撼,也非常有感觸。為什麼說會選擇去看這樣一部電影呢,首先是它的演員陣容,確實是非常強大,演員演技實力也很優秀,張弛有度。
除了真實存在的由杜淳飾演的謝晉元將軍,魏晨飾演的朱勝忠,俞灝明飾演的助手上官志標,最讓我有感觸的其實是貫穿整個故事的線索型人物「端午」,歐豪飾演,在短短4天內從一個貪生怕死的雜牌軍成長為真正的戰士,最後壯烈犧牲,讓人為之動容。
其次一大亮點是電影中第一個鏡頭出現的「老鼠」以及貫穿整部電影的「白馬」,要知道管虎導演擅長用動物意象,它們的出現並不是湊時長,「老鼠」本能就是求生,是躲藏,一開始倉庫守軍們收攏上來的「雜牌軍」里有很多人根本不像打仗只想活著,顯然對應的是他們。
而「白馬」,它是希望,是未來,從始至終都圍繞著劇中「小七月」和「小湖北」,代表的應該就是希望少年擁有的未來是屬於少年的。
最後,作為一個觀影者,雖然說不能和這些英雄前輩們在戰場上感同身受,但是在這部電影里也算是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了當時歷史背景下的國人、戰士,有多麼頑強和愛國。就像電影中那句最經典的台詞「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這是我們該記住的歷史,慶幸自己生於和平年代,也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向軍人戰士們致敬,沒有他們的揮頭顱灑熱血,哪來今天的美好中國。
(7)電影八百朱勝忠結局擴展閱讀:
《八佰》的歷史背景:
故事發生於淞滬會戰後期,1937年10月,「八百壯士」在上海四行倉庫英勇抵抗日軍整整4天後吸引了國際社會的注意。四行倉庫,一幢25米高的六層混凝土建築,位於蘇州河畔,屬閘北區,在上海租界的邊緣地帶。堅守四行倉庫表明蔣介石在國際視野面前展示中國的抗戰決心。
這是自盧溝橋事變以來,中日發生的第一次重大戰役中的一場特殊防禦戰。88師第524團第1營與日軍精銳第3師殊死戰斗,中國營只有四百多人,為什麼後來會被稱作四行倉庫「八百壯士」?
第88師由孫元良將軍指揮,孫元良向他的上級顧祝同提出抗議,這意味著88師會全軍覆沒,顧祝同最後經權衡,蔣介石同意第88師大部分人員撤退,只留524團第1營,謝晉元中校帶領524團第1營堅守四行倉庫。
一營官兵大多是來自湖北的新兵,當兵不到3個月,他們唯一的重型武器是4挺24式水冷馬克沁機槍。414名官兵奮力加固防禦工事,用沙袋堆起防彈牆,將鄰近的建築物燒毀,形成一個開放區域。
謝晉元當然知道自己兵力火力都嚴重不足,所以故意散布消息,將第1營標記為「第524團」,以迷惑日軍。10月27日中午,雙方發生交火,日軍從倉庫西側發起進攻,守軍打死日軍7名,守軍只有2名士兵犧牲。10月28日,上海所有的媒體頭條,都報道四行倉庫守軍的英雄事跡。
第二天上午巡查防禦工事時,發現一支日軍部隊在1000米外活動,謝晉元拿起槍擊斃了一名日本士兵。下午,日軍佔領了倉庫西側的交通銀行大樓,切斷了倉庫的水電線路。四行倉庫守軍的消息點燃了所有市民的愛國激情,上海商會和市民們送來了十幾卡車的物資,謝晉元還借機請美國軍隊幫助轉運出去了10名傷員。
當天晚上,上海商會派女童子軍楊惠敏送來一面國旗,楊惠敏希望記錄所有士兵的名字,謝晉元遂從524團的名單中列了800個名字給她。
「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⑧ 如何看待八佰影片里的故事情節呢
《八佰》這部破20億的電影,終究是沒有辜負華誼兄弟的期望,同時也在疫情過後,電影院沒有電影可看的情況下,給這些影院打了一針強心針,雖然華誼兄弟套路了中小影院,但是還是讓影院看到了希望。
河對岸租界的居民,教授家裡的麻將,賭場裡面的賭徒,唱戲的小生和老生,從一開始的麻木,到教授拿出自己的槍,對著狙擊方向開槍,而蓉姐提出那兩箱子嗎啡,楊惠敏童子軍的募捐,鐵門伸出的一隻只手,都是因為國人的血性。
⑨ 八佰結局是什麼
八佰結局:
1941年4月24日清晨五時,謝晉元如往常一樣率士兵們早操。此時,已被汪偽收買的郝鼎誠、張文清、張國順、張福忠等四名士兵故意遲到。謝因此將這幾人叫到一旁詢問。早有準備的四個奸徒忽然拔出凶器。謝晉元重傷倒地,流血至黃昏許,醫治無效,一代抗日英雄,就這樣悲憤以歿,時年僅37歲。
(9)電影八百朱勝忠結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蔣介石下令88師54團留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湘籍新兵二狗和小長沙等人陰差陽錯地進入了四行倉庫。面對殘酷的戰爭還有民族大義,各懷心思的軍民最終團結一致,抵禦了外敵入侵。
⑩ 《八佰》槍殺日本俘虜的情節到底應不應該有呢
影片《八佰》有這樣一個橋段,四行倉庫守軍採取關門打狗的戰術,全殲了沖入倉庫的一隊日軍,並且還生俘了四五名俘虜。然後,守軍的七班長朱勝忠逼著幾個逃兵把日軍俘虜當靶子來練習射擊。這個情節到底應該有嗎?
然而,電影在內核思想上,對歷史的“狗血”改編,卻已經和那些已經吃果果不要邏輯,只要熱鬧的神劇比肩。我很理解編導要表現抗日將士的熱血,為此不惜把《八佰》拍成抗日將士壯烈犧牲的場景集錦。為了湊出這些場景,連日本兵手舉鋼板排個烏龜陣,就可以擋得住機槍和手榴彈的場景都出來了,這不是神劇是什麼?既然這樣,何苦費勁費錢在道具服裝上死摳細節?為了增加人性討論,更添加八百壯士居然俘虜了日本兵,還要當活靶子來練射擊?!管虎管大導演,真的,你拍這電影不合適,你連四行倉庫之戰的目的都沒搞清楚,你來還原什麼歷史?這場戰斗的實際情況怎樣不談,不爭論?
這一戰國民政府留八百壯士(實際就88師524團1營四百多人)下來,就是自嗨打個國際觀瞻,換句話說就是自說自話打給洋大人看的,目的就是想佔領道德制高點,賣苦情賣悲壯,現在突然加個殺俘戲,那麼請問打這一仗的目的還剩什麼?我沒有道德潔癖,如果我在戰場上,手裡有俘虜,我明著告訴大家,我不會圖解氣虐俘殺俘,但是有很多情況下我會毫不猶豫,毫無心理負擔的殺俘,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這么做,為什麼省下自己嘴裡吃食給俘擄吃,犧牲自己來掩護戰俘—— 對不起,我做不到,誰來領導我,事後會給我什麼樣的處罰我都不管,我就是做不到,但是這是桌面下的事情,我不會二兮兮犟嘴說我做不到,戰場上殺俘的理由和時機、借口不要太多?
善待戰俘,但我不會為此犧牲我的利益。可是我分得清輕重和是非,事情已經擺到檯面上了,四行倉庫這種戰斗真抓到戰俘,連圍觀的群眾都知道,這時候殺俘不又變成二兮兮的了嗎?無論洋人檯面下有多無恥,殺俘這種事,在檯面上他就是違背國際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事情,四行倉庫八佰壯士,如果真的有殺俘行為,恕我直言,連歷史上躲進租界的後路都不會有,所有洋人會眼睜睜看著日本人殺光他們!管導演加這場戲,是典型的戰術影響戰略,典型的因文害意,情緒是出來了,可惜因此這場戰斗的唯一一個理由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這個殺戰俘的橋段是個徹頭徹尾的大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