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和我的家鄉影評
作為一部喜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非常成功;但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不僅僅在於純熟運用誤解、錯置等手法營造喜劇氛圍,更在於以喜劇元素為「溶劑」稀釋了現實中的種種:這五段故事便是聚焦於農業、醫療、教育、旅遊和創收等等鄉村問題,以很小的切入角反映了國家的變遷。
與《我和我的祖國》不同,沒有了宏大背景的限制,前者彷彿是更接地氣的老鄉,用最淳樸的鄉音訴說著自己的中國夢,也訴說著自己對故土的眷戀。
(1)我和我的家鄉電影觀後感400擴展閱讀
《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制,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的喜劇片。寧浩執導的《北京好人》單元,由葛優、劉敏濤主演;
陳思誠執導的《天上掉下個UFO》單元,由黃渤、王寶強、劉昊然主演;徐崢執導的《最後一課》單元,由范偉、張譯、韓昊霖主演;鄧超和俞白眉執導的《回鄉之路》單元,由鄧超、閆妮主演;閆非和彭大魔執導的《神筆馬亮》單元,由沈騰、馬麗主演。
⑵ 《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後感怎麼寫
開頭:說起了xx,我就想起了xx;說起了xx,我就想起了xx;說起了xx,我就想起了我的故鄉——新津。(其他城市你自己變。)
結尾: 聽了我的一番介紹,你大概心動了吧,心動不如行動,請你快到我的家鄉來吧!我的家鄉比我描繪得更美麗,一定會讓你大飽眼福!
開頭中第一個「我就想起了XX」與第二個的「說起了的XX」中的XX都是一樣的;同樣第二個的「我就想起了XX」與第三個的「說起了XX」中的XX也是一樣的。
認為好的就贊贊,不好……別亂踩哦額。自己寫去
⑶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影片的創意是燃點。五個故事、五處地點、五種不同的題材,演繹的卻是一樣的家國情懷。東西南北中,全國觀眾都能找到來自家鄉的最熟悉的溫情。葛優的張北京,小人物伎倆一如既往地折射出平常人的情感,火苗很微弱,卻互相溫暖著。影片的場面是看點。整部影片都在展示新農村新風貌,展示脫貧攻堅成果。貴州阿福村、千島湖望溪村以及陝北的、東北的鄉村,都是唯美的畫面,廣闊的場景,和諧的氛圍。於觀眾既是視覺的享受,又是心靈的震撼,家鄉已經不是離開時的模樣。演員佟麗婭著藍色布衫出現,在青山雲霧掩映下,畫面清新脫俗,驚為仙境、仙子。千島湖的碧波萬頃,如梭的小船,看一眼便是心曠神怡,身心愉悅。東北鄉村一樣的唯美,沈騰坐在三輪車上,在綠色海洋里穿行,綠色無邊無際,畫面干凈純粹,著實是一條希望之路。村民在田間勞作的場景,如畫般絢麗,卻比畫多了鮮活與生動,洋溢著溫馨與熱情。小村街頭,一幅幅鄉情畫作,與真實場景相互映襯,這樣的場景,對每一位內心有愛的人都是強大的觸動。這背後,是怎樣一群人嘔心瀝血辛苦付出,才把生活變成了畫卷中的樣子,亦真亦假,如幻如夢,只有揮灑汗水才會澆灌出這幸福的花朵。
電影開頭就想起了《我的祖國》這首歌熟悉的旋律:一條大河波浪寬……我當時一聽精神就一震,就覺得電影選這首歌做主題曲,很不簡單,有水平,直接拔高了我對整部電影的期待。為什麼說這首歌選的好,值得好好分析分析。
當年拍攝《上甘嶺》電影,導演沙蒙找到戰友劉熾幫忙譜曲,劉熾看了看原版的歌詞——「祖國啊,我的母親,我們離開了母親的懷抱,戰斗在朝鮮戰場」……他表示這個歌詞不行,明確對導演說,這首歌的上限就是歐式抒情曲了。沙蒙一看說這個不行,我們要至少要做一個對得住偉大抗美援朝戰爭、偉大的志願軍戰士們的歌。
劉熾就請求喬羽幫忙,喬羽大神星夜從江西趕往長春片場,與沙蒙和劉熾一起討論歌詞創作。喬羽憋了十多天,也沒個頭緒。忽然有一天想起了自己坐游輪渡過長江時波瀾壯闊的江面風景,於是一氣呵成把歌詞寫了出來。劉熾一看之後卧槽寫得好,壓力山大,閉門謝客專心譜曲,並在門上貼「劉熾死了」。兩位藝術家精誠合作,再加上「共和國第一女高音」郭蘭英的演唱,成就了這一首傳世經典。
再說一個小插曲,當時寫完歌詞之後喬羽心裡也沒底,因為這首歌與上甘嶺沒什麼關系,甚至離戰爭都很遠。喬羽心懷忐忑地把歌詞交給沙蒙,沒想到導演認為很好,不過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第一句不是:「萬里長江波浪寬」?喬羽回答說:「不管你是哪裡的人,家門口總會有一條河,河上發生的事情與生命息息相關,寄託著你的喜怒哀樂。只要一想起家,就會想起這條河。」所以這首歌寫選得好啊!這既是「我的祖國」也是「我的家鄉」,所有人看了都會有共鳴。
⑷ 我和我的家鄉有什麼想法
我和我的家鄉有什麼想法
「我和我的家鄉」,聽上去是多麼親切溫暖呀,讓人感到似乎總有許多說不完的話。
人到中年後,容易回憶。一旦有這樣的機會觸動某個開關,人總是會馬上回到過去的歲月。時光的流轉,今昔對照下,不由人不感嘆,同時讓人陷入一種懷念,一種無奈的傷感。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影片中的五個故事,不乏令人輕松開懷一笑的時刻,雖難掩演戲的痕跡,但觀後,總體還是鼓舞人心的。走出影院,睜眼現實,盡管有這樣那樣的殘缺不如意,也掩不了人間大好河山的美,也讓人不失對生活美好的嚮往。
尤其是《最後一課》,讓我眼濕。曾經的小學教師,如今是白發兩鬢的教授,患上了老年痴呆,心底仍念念回想執教過的家鄉小學。過去與現在交織,貧窮的小山村與現代文明富裕的城鎮的演變,過去的學生變成各有所成的中年人,時空紛飛,人如夢中。
讓我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小學時,對老師無比尊敬,乃至崇拜。老師的威嚴勝過父母。從小學到高中,十餘年的學生生涯,我一直是一位老實的學生,話不多,近乎木訥,是一個容易被大家遺忘的普通孩子。
至今讓我難忘的,是上初中時的一位英語老師。上初二時起,特別是到了初三,就要中考了。我還算用功,整體成績也還好,只是英語「跛腿」。一門拖後腿,對於升學是致命的。而我的性格,學習很不主動。
還記得那一天,這位英語老師走到我的座位旁對我說,不懂的不會的,就來問我。言辭中鼓勵我主動些,說反而要她來找我。我聽了,實感羞愧,臉都紅了。她給了我一本英語資料,在她的幫助鼓舞下,沒有考過及格的英語,在中考上第一次考過了60分。最後雖然沒能考上中專,也以十分之差沒有考進縣重點高中,但這位英語老師對我的關懷,是我至今不曾忘記的。這位英語老師很年輕,也很漂亮,記得戴著眼鏡。只是中考後,我再也沒有見過她,至今也沒有,連她的名字也記不得了,但她的樣子,像太陽的光,我一直都能看見,她的關懷,也一直能感受到。
那是我的少年,懵懂的少年。近三十年過去了,我都感嘆自己「老」了,也不知這位女老師,現在可好?
想起來,我不會感謝讓我幫他割牛草的小學老師,我也不會敬重對漂亮女同學特別愛護的初中男老師。還有高中時的一位語文老師,記得是班主任吧,也不值得我的尊敬。他在課堂上說過,「成者自成者,何必叉叉乎」。這話的意思好像是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是金子,是石頭,誰睬你呢。我感到這位老師,並不是一個負責任的老師,不僅如此,他的人格也讓我懷疑,他有沒有良心也是問號?如果沒記錯,在三年前的同學聚會上,我還見到了這位老師,只是我早已忘記了他的名字。當然,他也幾乎記不得我。
這樣的老師,與我初中的那位英語老師,與影片中的老師比起來,實在是卑微得很。
我從來沒有絕對的崇拜的神,就像我現在相信世上沒有救世主。我願意說真話,我厭惡謊言,討厭虛偽狡詐。因此,我得不到大多數人的喜歡,我不在乎。
二三十年來,我們的家鄉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家家小樓,不愁吃不愁穿,可總感到沒有小時候快樂。
每每想起家鄉,記憶總是回到曾經的少年。老屋,田野,山林。捉泥鰍,在池塘釣魚,在小河築沙攔壩,玩泥巴,上山砍柴,放學回來打豬草,玩躲貓貓,踩地雷,斗雞的游戲,打撲克;鄉村的夜,滿天的星星,螢火蟲到處飛,青蛙滿田野的叫;爺爺靠著古老的案桌,就著昏黃的煤油燈下讀古老的書,槐花的香甜從小木窗外飄進來,和著豬圈糞泥的味道;過年穿新衣服,洗年澡剃年頭,殺年豬打豆腐,放煙火鞭炮,跟爺爺去拜年;忘不了爺爺從外面帶回來的桔子,忘不了冬天的火爐,忘不了紅薯地的芬芳……
數也數不清,天真純粹的快樂,拋棄塵俗的溫暖。像電影一樣,一個畫面連著一個畫面,錯疊在無形的時空,一閃而過,再也不會有了。
人到中年,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生命從春天而來,經過熱情的夏天,已然的就來到了沉默的秋天。
我感到了秋天,是近兩三年的事。生命之秋,真正的來了。
家鄉似乎還是那個家鄉,山山水水依然,還是那麼熟悉。而變化也在悄悄的,不經意的,不由人的,進行著。
⑸ 我和我的家鄉評價影評
不管我們走多遠,家鄉這個詞,永遠是我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片,《我和我的家鄉》一出來,就被寄予了極大的期望。
事實證明,這部主旋律電影,撐得起觀眾的期望,
甚至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中國電影史上最強導演、影帝、影後集結,今年國慶最強電影非《我和我的家鄉》莫屬!
上座率爆棚!
長假未過半,票房已經10億+,電影共分五5個小故事,觀眾在影院里,時而笑聲不斷,時而熱淚盈眶,隨著電影的發展,整個人的情緒都被調動,這無疑是一部十分成功的電影。
《最後一課》里,范偉飾演的支教老師范老師,承包了本片最多的淚點。
他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症。腦海中最深刻的記憶,停留在幾十年前,他在一所鄉村學校支教,給孩子們上最後一課的情形。
那時有多窮呢?村裡是泥濘不堪的小路,教師的屋頂還漏雨,一邊上課,一邊還有雞鴨在周圍閑逛。想借個顏料,問遍整個教室,也沒人有。
他在那所學校待了10年,他在這里揮灑熱血,青春,那是他記憶中,最濃墨重彩的10年,以至於,最後即使失憶了,這一段記憶,他仍舊清晰如昨。
當他再次回到當年的鄉村,過去與現在的鮮明對比,在老范腦海中形成強烈的沖擊。
一個人,要有多堅定的信念,多偉大的人格,才甘於在貧瘠荒涼的山村,紮根多年,只為了一群孩子們的未來。
每一個心懷大愛的人,都該被善待,每一個真正為國家建設出過力的人,都應該被我們銘記於心。
《回鄉之路》鄧超飾演的喬樹林,一出場,他張嘴閉嘴就是上億的項目,儼然一位成功人士,卻連請客吃飯的幾百塊錢,都拿不出來。
他手機里滿是催債簡訊,看起來,是一個十足的騙子。有人說,他為家鄉治理沙地,捐過20萬。
為什麼一個曾經成功的商人,會淪落到這般模樣。答案揭曉,他之所以如此落魄,是因為他把所有的精力與金錢,都放在家鄉治沙事業上。
在他們的童年,黃沙彌漫,在外面呼吸一口,就是一嘴的沙子。沙塵暴捲起的黃沙,打在教室的玻璃上,清脆作響。他們當時唯一的願望,就是好好讀書,將來能夠好好建設家鄉。
於是,多年以後,有了經濟能力的喬樹林,回到了家鄉。
為了讓孩子們不再被沙暴困擾,為了讓沙漠重新長滿綠樹,他一次次帶領鄉民一起嘗試。
沙漠里長不出綠樹,那裡的孩子們,也無緣見到蔚藍的天。
這是現在的毛烏素沙漠。
在無數人的努力下,中國4.2萬平方公里的沙漠,80%已被綠化,即將成為綠洲。
真的,除了偉大和致敬,沒有別的詞可以形容。
《神筆馬亮》沈騰飾演的馬亮,是一名很有天賦的畫家,也拿到了去國外進修的機會,與此同時,去扶貧的名單上,也有了他的名字。
是繼續深造,去心中的藝術殿堂,還是遵從內心的理想,去建設家鄉?
馬亮選擇了後者。
只因為,他從小生於鄉村,對它有情結,他總想,為家鄉做點什麼。馬亮愛藝術,可他更想,讓更多人脫離貧困,過上更好的生活。即使,他因此錯過了很多陪伴在孕妻身邊的機會。
這段演繹,讓人在大笑之後,又感動到淚流滿面。
一群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折射了整個家鄉和國家,巨變的過程。
一部《我和我的家鄉》,刻畫的正是我們的家鄉多年巨變的縮影。
看懂了我們國家的過去、現在、未來,所做的一切,所付出的努力,你就能看懂一個真實的中國。
我很喜歡裡面的一句台詞,是喬樹林在接受采訪時所說的。
「您這次回來,為家鄉帶來什麼禮物呢?」
「愛吧,我覺得。」
第一次看,覺得搞笑,可仔細回味,卻又溫情到想落淚。
如果不是熱愛,不會有人前赴後繼,去建設家鄉。
不是因為愛,不會有人將青春都獻給這片廣袤的土地。
我愛這部電影,是因為裡面的每個小人物,都有自己真實的喜悲,每個普通人,同樣有他的偉大之處。
我們這個民族,對抗過兇狠的敵人,面對過天災的肆虐。很慶幸,在無數次的打擊和困難中,無數個勇敢的中國人,用雙手拼出了個未來。
坐在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動和自豪,如果你有時間,強烈建議你也看看這部電影,感受一下這些普通人的平凡和偉大。
這是一個個普通的平凡人,所創造出來的奇跡。他們就像黑暗中的光,歷經艱辛,所以要給後來者點燈;就像一塊塊不起眼的基石,卻夯實了整個國家建設的基礎。
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家鄉,在歲月的考驗中,自信地向前踏步。
⑹ 《我和我的家鄉》影評怎麼寫
1、《我和我的家鄉》描繪了小康生活的畫卷,謳歌了脫貧攻堅的成就,是兼具思想性、藝術性的文藝作品,取得了口碑和票房雙贏,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影片的成功為主旋律創作帶來諸多啟示:一是愛國主義永遠是電影創作的主旋律,二是人民是電影創作永恆的原動力,三是在以小見大中不斷創新藝術表達,影片才能贏得觀眾的共鳴與共情(《人民日報》評)。
2、《我和我的家鄉》和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國》相比,該片的「切口」更小了,但不變的還是接地氣的表達方式。葛優、鄧超、沈騰、王寶強、雷佳音這群「歡樂喜劇人」一出現,觀眾就不愁沒有笑點。
「北京好人」張北京和二舅聯手上演的雙簧、雷佳音「憋」出來的大頭、沈騰和馬麗之間的「網路延遲」,讓影院里充滿了快活的氣氛。電影里有歡樂,更有感動。
正因為有笑有淚,大家甚至都沒有感覺到本片的「主旋律」色彩。如此宏大的主題,卻沒有讓影院里的觀眾感到一絲一毫的枯燥、乏味,這不光得益於主創藝術的表達方式,更體現出中國的文化自信。電影在表達上也沒有了生澀和僵硬(《光明日報》評)。
《我和我的家鄉》創作背景
該片總監制張藝謀、總導演寧浩和總策劃張一白在商量每個單元故事過程中找到了幾個關鍵詞:變化、空間和小人物。千家萬戶都因為全面小康和精準扶貧而發生變化,而這個變化是覆蓋全中國地理空間的,所以就將故事設定在中國的東西南北中五個地理空間,來呈現小人物的故事。
五組導演分別領取任務:閆非、彭大魔作為東北喜劇的代表自然就選擇在遼寧沈陽創作故事;徐崢作為上海人,到了杭州千島湖取景拍攝;俞白眉作為西安人,和搭檔鄧超回到了陝北;只有陳思誠一個東北人,主動請纓去了西南貴州。
而寧浩又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中講述北京小人物的手法,葛優再演「張北京」,連戴的帽子都沒換。
《北京好人》單元的故事來源於寧浩老家一個長輩親戚來北京看病的經歷。寧浩的親戚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病,特別害怕,一是擔心病會很嚴重,二是害怕交不起手術錢。寧浩就勸她,不用焦慮,先做手術,錢的問題可以幫忙解決。
之後,寧浩發現兩人原本平等的親戚關系,純潔的親情,因為涉及錢的問題後,就變得很奇怪。做完手術之後,寧浩親戚的女兒說,農村的醫保卡可以報銷,幾萬元的手術費基本能覆蓋80%多,這時候寧浩明顯感覺到親戚如釋重負,「覺得她又回到長輩的位置了」。
這件事情對寧浩觸動挺大的,沒想到農村醫保能到這種程度,確實是政府辦了一件硬事兒,就想從這個角度講一個小故事,為了符合喜劇片的設定,就做了一個身份互換的設計,拿著別人的醫保卡去看病。
⑺ 如何評價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帶給你的感觸呢
看完了之後我才知道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珍惜每一天的生活是多麼的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珍惜。
⑻ 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後感怎麼寫
以家鄉為主題,以人物世界為主角,以生活人生為舞台,觀後感就成了。
⑼ 看完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後,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為了生活在外打拚,在努力賺錢的同時,心靈是空虛的狀態,他們渴望回到故鄉的懷抱,感受兒時的美好。的確,家鄉是我們印象中最神聖的地方,即使曾經發展不被看好,但我們始終相信家鄉會有精彩的未來,大家一起構建這幅藍圖,心中充滿希望。在大家渴望回歸家鄉的這種大環境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應運而生,眾多導演和明星齊聚,通過幾個小故事聯繫到一起,讓大家感受到了鄉村發展的美好,同時也在深思現實中的自己,這部電影牢牢把握了鄉村振興的主旋律,能夠讓人收獲許多純真與溫暖。在欣賞完之後,我覺得這是一部十分朴實的作品,帶來了溫暖與安靜,我也推薦大家去觀看一下,相信會有特殊的精彩。
雖然中國現在的電影市場逐年增大,但還是魚龍混雜的階段,不少作品誇大宣傳,抄襲現象屢見不鮮,讓觀眾倍感失望,也深深的刺痛了影視文化的現實。這部電影是一股清流,簡短的故事之間蘊含著純真與深情。
⑽ 《我和我的家鄉》讀後感怎麼寫
寫作思路:讀後感要真實、貼切,通過閱讀,對文章進行自己的理解並記錄,整體可以採用總分總的形式來描述。
正文:《我和我的家鄉》讀後感
家鄉的小路一年四季都是美麗的、誘人的。尤其是春夏兩季,更令人留戀、令人陶醉。
每當春末夏初,路旁的古樹長出了茂密的葉子,鬱郁蒼蒼、層層疊疊,密密的枝丫間透出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既溫暖又不失涼爽。樹腳下,是一簇簇漂亮的小野花,那米蘭般的小白花和蝴蝶似的小紫花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馨香。
順手採下一兩朵,插到黑發中,好漂亮、好別致!只可惜一會兒就敗了,不過香氣卻留在了發中。小路很幽靜,我是個喜歡安靜的女孩,所以在小路上玩耍時就有別樣的滋味。我喜歡一個人在小路上走,那時我心裡覺得有一片完全屬於自己的天空,可以為所欲為,掙脫他人的束縛。
累了、倦了,就趴在草坪上歇歇,歇夠了就站起身,快活地擺起小裙子轉個圈兒,接著玩兒。最有趣的是,我走著走著就迷了路。不過這也沒關系,我就喜歡這種感覺,沒准再走走就很巧地找到了家。找到了,本來可以回去的,然而我並不安分,還是貪玩,結果真的迷路了。不過只要跑進路旁的小商店問問,阿姨們一定會和氣地告訴我的。
在夏天的夜裡,我就不敢一個人出去瘋了,一般隨父母出去。坐在濕漉漉的柔軟的草地上:母親靠著父親的肩,我依偎在母親懷里,低聲說著悄悄話,那感覺實在是好極了!偶而父母悄悄地走,藏起來讓我去找。本來他們是鬧著玩,但由於怕黑,我總是號啕大哭著等他們來接我。
父母來了,我立刻破涕為笑。在那哭得粉撲撲的臉蛋兒上添上一張笑得好甜的嘴巴,拍著手:「爸爸媽媽好壞!」媽媽憐愛地攬我入懷中,我則美滋滋地睡著了……
給予了我無限的歡樂,我真想再回到那時——可是美好的時光是始終要走的。時常我會想起它,而每當想起它,就會掛念起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