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評價電影魔獸世界
網上評論很多,有興趣可以搜一下看看。
我個人認為,暴雪雄心遠大,拍成這樣也是可以理解的。
眾所周知,魔獸故事體系龐大,絕不可能在幾個小時內說清楚。牛B如指環王,第一部用了四個小時,三部總計超過10個小時,也沒有把原著全拍進去。更別提魔獸這124分鍾了。所以,這一部很明顯是系列的初始,需要從故事的源頭開始講,後面肯定要有續集的。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為什麼要選擇這一段故事,為什麼要改劇情。
在原著中,杜隆坦可不是被古爾丹殺死的,女半獸人迦羅娜更是挖了萊恩國王的心,洛薩也沒有這么華麗的戲份。
回過頭來,我們看這片子更多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感懷逝去的青春……
❷ 求一篇《魔獸世界》的影評 1000字 一定要是原創!!!!!
《魔獸》:觸「目」可及的艾澤拉斯
文/夢里詩書
如果單從電影的視角來看《魔獸》,劇情的羸弱使其很難成為一部能比肩《指環王》般堪為傳奇的佳作,但當《魔獸世界》本身的情感附加成為了手握的王牌,契合極為出色的視覺特效,一個觸「目」可及的艾澤拉斯,是足以為人追憶的情懷所在。
《魔獸世界》作為曾火熱全球的知名游戲,自身擁有的世界觀和歷史雖遠非《指環王》所能比擬,可也正是這紛繁復雜史詩量級的劇情,亦難以是一部電影的時長所能承載的,所以相較於國內《魔獸》二字的譯名,直譯《魔獸:起源》來形容此作更為確切,電影將背景時代聚焦於了第一次獸人入侵艾澤拉斯大陸時期,但對於並不熟識《魔獸》宏大世界背景的普通觀眾來說,電影並沒有一個清晰能為人一目瞭然的開篇,而是突兀的進入到了一個仿若眾人皆知的世界,這使這段人類與獸人之間的生死之爭,在伊始便難以引人入勝。
不論從敘事架構還是人物塑造來說,《魔獸》的難度其實都遠高於《指環王》,這可能也是《魔獸》為何選用鄧肯·瓊斯這位曾以《月球》、《源代碼》驚艷影壇後起之秀擔任導演的因由,他對於人物的出色掌控也在這兩部作品中有著最好的例證,可從成片來看,《魔獸》雖有著有別於原背景的自主創新之處,但這些新穎的改編,例如奧格瑞姆的背景,麥迪文的形象,迦羅娜的美化等等,並沒能更好的去講好一個故事,而太多的人物和劇情,也使鄧肯·瓊斯對於群像人物把控的力不從心得以暴露,在無法討好新觀眾的前提下,劇情和人物的設定亦難依靠劇情博取《魔獸世界》擁躉們的心房。
即便有著劇情的尷尬,但不可否認《魔獸》作為一部熱門IP電影是足夠誠意的,在視覺畫面上並沒有辜負忠實粉絲多年來的期待,CGI技術的輔助,使電影無論是從達拉然、暴風城、鐵爐堡恢宏的場景營造,還是霜狼、獸人、獅鷲栩栩如生的塑造,都做到了無比精細的高度還原,一如當年初入《魔獸世界》畫面的震撼是此作夯實的奠基,也令觀眾近乎真實的見證了那個人獸紛爭的魔獸世界,而大量游戲原聲音樂的經典填充,確也使人重拾了那份昔日的魔獸情懷。
對電影鍛造的艾澤拉斯觸「目」可及的形容,並非一味的褒義,《魔獸》只能讓這片大地得見於眼,而無從動人於心,不過好在這只是一部開篇序曲的「起源」,望艾澤拉斯血與火的英雄史詩終有一日能動人心魄。
❸ 魔獸這部電影怎麼樣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魔獸這部影片從角色造型、服飾、背景上來說十分到位,但與魔獸正史不符的情節和糟糕的剪輯使其備受詬病。是影迷的情懷挽救了本片票房。
❹ 觀看《魔獸世界》電影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是一種激動人心的體驗,魔獸當然是成功了,相比其他的游戲改編電影。但同時能明白影評人對這部電影的負面評價來自於哪裡,這部電影真的本應更好。中土系列珠玉在前,魔獸電影感覺什麼地方都要差上一些。總的來說,特效已值,加情懷就超值。是老玩家的話絕對會有戳你的地方。
❺ 觀看《魔獸世界》電影是什麼體驗
小細節給游戲粉絲的福利更是隨處可見,尤其魚人怪叫、變形術和暴風城飛行點簡直讓人拍案叫絕,最讓我感嘆劇組對游戲研究之深入的是開頭洛薩制服卡德加時,用手捂住卡德加的嘴阻止其吟唱咒語,卡德加左手施展到一半的法術也隨之止住,光憑那一秒鍾,這部電影就俘獲了我這名骨灰法師的心。
❻ 看完魔獸這部電影之後你有什麼感受400字
從預告片和內部試映會爆出的各種差評消息,我就預感《魔獸》很有可能是一部爛片。後來外媒Metacritic放出的電影評分只有可憐的29分,爛番茄也只有23%新鮮度。
傳聞暴雪高層對魔獸電影非常不滿,意圖收回版權,負責牽線傳奇影業的首席運營官Paul Sams被迫離職。
我懷著熱切期待又惴惴不安的復雜心情,看完了電影,才意識到《魔獸》確實是一部爛片。
那些僅憑游戲情懷沖動打高分的觀眾先消停會兒吧。我也是從war3時代過來的,現在還在堅持每周按時刷坐騎。但是,鄧肯瓊斯辜負了我十二年的魔獸情懷,我沒有理由為製片方洗白。
看來,僅僅四個月的前期拍攝是有些敷衍了事的。
在人物角色上,萊恩國王的王者氣質與溫和睿智,卡德加作為青年法師的聰明頑皮,洛薩作為統帥的忠誠和榮譽感,都沒有很好的塑造起來。除了古爾丹動作表情尚可外,杜隆坦、黑手和奧格瑞姆怎麼看都像是製作精良、造價昂貴的PVC手辦,然而手辦是沒有生命和靈魂的。被壓扁了的橢圓臉矮人,蒼白醜陋的高等精靈,只打了幾秒鍾醬油,他們同迦羅娜的服裝道具像極了粗糙的cosplay。演員的演技普遍平庸而拙劣,擺個造型走個過場就領盒飯了,還不如美劇對人物形象刻畫豐滿。
鐵爐堡、暴風城、達拉然的主城都只是掠影一樣過去。沒有高空俯瞰的震撼全景,也沒有拍賣行旅店的溫馨細節,更沒有表現出魔獸世界中恢弘大氣的自然景象。只有稀鬆平常的樹木和黃土。
嚴重脫離游戲原作的劇情,比如邪能取代惡魔之血強化獸人,達拉然提前升天,迦羅娜獸人戀,洛薩秒殺黑手。似乎僅僅是為了拍攝方便而任意篡改,這樣其實是不太珍視魔獸歷史。即使從電影原創、經典翻新的角度來考慮,編劇團隊的實際改編成果看起來也是異常蹩腳的。這與彼得傑克遜錘煉托爾金《魔戒》原著成為三部曲的劇本是有本質差別的。
單就一部魔幻電影而言,人類與獸人的沖突,在情節推動上非常牽強。
考究的台詞對於豐富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游戲原作中有大量的激動人心、感人至深的經典對白,而電影中卻沒有一句台詞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聯盟方面遭遇獸人軍隊入侵卻始終六神無主。一會兒精靈矮人會議既無會議流程亦無作戰方案,一會兒昔日好友洛薩萊恩戰略部署意見不合,一會兒迦羅娜美獸心計混入聯盟高層大演情感戲,一會兒麥迪文頻繁閃現閃回,大秀群體傳送閃電風暴。部落方面都是打家劫舍的散兵游勇,沒有拯救族人的使命感和急迫感。無關緊要的對話,倉促重復的決斗,不明白古爾丹糟踐了一遍又一遍的獸人榮譽在哪裡。杜隆坦通敵被抓族誅陣亡,環節銜接不能扣人心弦,反讓人覺得這個偉大的酋長智力有點問題。眾多重量級的獸人氏族領袖偶爾露臉,像龍套一樣無性格無主見,都在坐等古爾丹差遣,沒有任何存在感。
聯盟與部落之間的鏡頭切換莫名其妙,拍到哪裡就是哪裡,似乎沒有敘事視角的重心。劇本本身的薄弱加上鏡頭語言的匱乏可謂雪上加霜。黑石小徑的談判,缺少營造緊張氛圍的主觀鏡頭和特寫,黑手殺敵之狠辣,洛薩喪子之痛楚完全無感。大場面的鏡頭和剪輯都是平鋪直敘,缺少景深變化的層次感,連續運動的節奏感。黑暗之門的戰斗,場地狹小,兩軍對戰亂無章法,與聖盔谷之戰和帕蘭諾平原之戰的有序調度形成鮮明對比。打鬥動作流於程式不夠精彩,大G板斧平A地板,footman抄起矮人火槍。迦羅娜殺萊恩換和平,洛薩穿胯殺黑手,奇怪的事件卻成為了轉折點。相比《星戰》《魔戒》《變形金剛》等電影中的高潮迭起與經典結局,洛薩舉劍高喊口號只是例行公事,畫面像是GIF一樣潦草。鑒於整部電影的沉悶,口號已經不能再激發觀眾的共鳴,更不要提熱淚盈眶起立鼓掌了。
總而言之,劇本統籌與分鏡剪輯,根本稱不上是成熟的流暢的商業電影手法。奇幻電影大多通過天馬行空的場景和情節,來表達鮮明的善惡觀念和激烈的價值沖突。由於前者欠缺,後者未能實現。這只是一部販售情懷缺乏誠意的IP電影,其初衷就是依靠腦殘粉去做票房和口碑保證的。
難道僅僅看到還原了游戲中的插旗,河畔的魚人和變羊術就能令玩家們心滿意足了么,十二年的情懷是不是太廉價了。為了照顧非玩家,世界觀大大簡化,很多背景不再贅述;為了照顧玩家,又點綴了幾處游戲元素。這似乎是一種既可以清楚敘事又可以節約成本的巧妙安排。然而,豐富的內容是電影引人入勝的關鍵,即使簡化世界觀也要充實細節。因為已有《魔戒》珠玉在前,電影主創又坦言以其作為標桿。
先進的CGI和動作捕捉技術在獸人建模上有一定貢獻,除此之外鮮有亮點。職業法術只有術士邪能綠和法師奧術藍,十幾年前就能做得出來。整部電影也只有一頭獅鷲飛來飛去,特效預算略顯緊張。最重要的是,前期拍攝的不足,努力用後期製作來補完,這是電影中大量使用的做法,導致了在渲染中特效和實景不自然的割裂感。例如聯盟軍隊出征這一幕,軍隊、卡德加雕像、城鎮建築和遠景天空。《哈利波特》也有各種絢爛的魔法和怪獸,以及較為真實難以辨別的綠幕合成場景,而且作為兒童文學改編電影,《哈利波特》在人物和劇本上是十分扎實的。
這部電影的真實品質,還沒有達到《魔獸世界》游戲CG的水準。不僅與近年來的漫威電影,以及其它科幻魔幻電影相比大為遜色,更無法同史詩典範《指環王》和《冰與火之歌》相提並論。
導演鄧肯瓊斯是憑借小成本科幻片《月球》和《源代碼》贏得聲譽的,中途接手了一個爛攤子,又缺少製作的主導權,拍不好電影很難責怪他。在僅有一億美元的拮據投資的情況下,也只能拍出一億美元的東西。一億美元拍攝如此宏大題材的電影,是很容易拍成爛片的。電影給人感覺是一個半成品,做好獸人建模,預算就花光了,後期包裝一下就上映了。年底即將上映的《刺客信條》,育碧都捨得花費兩個億啊。製片方吝嗇投資而糟蹋IP,消耗情懷而透支票房的做法實在是不可取。
作為魔獸玩家,我非常失望,應該回爐重拍的。
作為電影觀眾,我只能給二星半,不能再多了。
❼ 《魔獸》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思考
魔獸》內地三日票房破8億,超《美人魚》創逆天紀錄。
這兩天看到電影《魔獸》鋪天蓋地的宣傳和網友的各種安利,雖然我不玩這款游戲,但也充滿了好奇心,在微博上問網友,不玩游戲的人能否看懂電影?在得到十多位網友的肯定後,迅速買票,一睹風采。
看完這部電影,很多觀眾形成了兩派,有認為堪稱史詩級大片,看得非常過癮,要來電影院二刷的;有認為電影情節與構思讓自己失望而歸,只剩下心中那一點情懷和想念的。
作為一名外行人,在觀眾自帶情懷加持的背景下,讓我們努力拋開情懷因子,來一同領略魔獸帶給我們的思考:
1、信任是一張紙,揉皺了就難以恢復如初
信任的建立很不容易,特別是陌生人,更別提自敵對方的人。但信任的打破很容易。很簡單,一旦受到質疑,就會像被揉皺的紙,即使抹平了,也再難以恢復到以前。
洛桑和迦羅娜在經歷了一系列的誤會以後,會有怎樣的情節走向呢?也許這是下一步魔獸才能告訴我們的故事。
【結語】
人與獸,雖語言不通,卻於你爭我奪之間,殺出好多哲理。或許對於路人而言,《魔獸》僅是一部情懷大於內容的電影,但對於粉絲和玩家而言,重要的是《魔獸》,而不是電影。作為魔獸的旁觀者,能從電影中解讀一些背後的思考,是我們參與欣賞這部巨作的最好方式。
《魔獸》,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和熱血。
❽ 魔獸觀後感四百字作文
暑假期間,少兒頻道播出了《熊出沒》這部動畫片.《熊出沒》這動畫片主要講了熊大、熊二兩只熊,每當光頭強來伐木的時候,它們都會來干擾、阻止光頭強伐木,扞衛森林保護自己的家園.
光頭強為了達到伐木的目的,絞盡腦汁想盡一切壞主意,最後還是一次又一次的敗在熊大、熊二的手裡.就比如說:迷宮樂園這一集,光頭強弄好迷宮,設好陷阱,把蜂蜜放在陷阱上.然後又假惺惺的請熊大、熊二到他的迷宮樂園里遊玩,好讓它們兄弟倆掉進陷阱里,光頭強就可以偷著去伐木.可是,熊大、熊二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倒讓光頭強掉進了自己設計好的陷阱里,熊大、熊二又一次保護了森林.
「保護森林,『熊熊』有責」這是它們的口頭禪,我想熊大、熊二都知道要保護森林,那我們人類呢?在歷史上,我們國家曾經是森林覆蓋率最多的國家,可現在呢?我們國家的森林遭到嚴重的破壞,這都是人為不合理生產和浪費造成的.就拿生產紙張這一項,每年至少要毀掉幾十萬立方米的木材,現在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不到14%.森林減少了,生態環境破壞了,各種各樣的災害就會對人類造成各種各樣的災難.
同學們,珍惜紙張,就是保護森林和環境,所以,請大家不要隨意扔掉紙張,合理使用紙、節約用紙,浪費紙就等於砍伐森林.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為了我們的地球母親永遠山清水秀、青春常在,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保護森林,愛護動物吧!
❾ 如何評價魔獸世界電影
古爾丹,反面一號角色。就是拿一根法杖,背後都是骨刺,沒事老彎著腰的那個。PS:古爾丹曾經是獸人薩滿祭司耐奧祖的學生,後來背叛並出賣獸人,投靠燃燒軍團。是穿插在魔獸整個故事線中的反面角色。自私,貪婪,渴望強大力量,為此不惜一切代價。
❿ 周記三百字魔獸觀後感
1.電影整體節奏還算比較緊湊,也挺吸引人(畢竟是魔獸的世界啊!),故事基本沒什麼尿點雷點,能感覺到導演很認真很用心的在講故事,看到一個小時後才看了下時間,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多線的敘事沒什麼拖沓,結構脈絡也比較清楚;
2.劇情主要講述艾澤拉斯世界上人獸的一場大戰,人族和獸族應該算是魔獸的世界裡理解上最沒有障礙的兩大種族,且主要角色人物個性分明,行為動機比較簡單(人族不多說畢竟自己人,獸族的大部分戰士的個性都比較簡單,耿直剛烈),所以哪怕作為路人,對故事整體的理解不會有太多障礙;
3.看完後與幾個游戲迷交流,玩過游戲的觀眾大多對電影的還原度很滿意,無論場景還原、魔法特效還是角色的描繪刻畫(有游戲迷特別滿意對於orc種族角色的還原),還有更多的細節還原可能是路人無法體會到的,但游戲玩家們看了會非常有感觸,暴雪在細節上沒話說,大大小小的方面做好了電影的監工,沒讓好萊塢亂搞,良心好評;
4.不可否認情懷會是這部電影最具殺傷力的武器,特別是在電影本身做好了細節的基礎上。游戲迷談起觀後感,電影主要看的還是情懷,哪怕現在已不玩游戲,那些戰斗過的場景,那些熟悉的bgm,還有一些很好get的游戲梗(暫不劇透),能喚回不少當初游戲時的記憶;
5.不足之處當然也有,電影雖然劇情不復雜,理解上沒太大問題,但也存在片中角色一言不合就飆魔獸術語的情況,且不帶任何解釋,只能讓路人自己結合劇情去做閱讀理解,要麼看前做功課,要麼看後再補課。不過魔獸世界實在太宏大太復雜,完全服務路人又有可能拍得拖沓,電影兩個小時的容量太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