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雷雨電影觀後感
電影《雷雨》是由導演孫道臨指導,演員秦怡、張瑜、馬曉偉等主演。該片改編自曹禺的同名話劇,講述了煤礦主周朴園專制、偽善,在他的控制下,周家變成了壓制人性的枯井,最終,多年的積怨在雷雨之夜爆發,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
看完這部電影以後我的感觸非常深,《雷雨》這個劇本對帶封建性的資產階級家庭隱秘的罪惡的揭露,以撼動人心的悲劇力量,震動了廣大讀者和觀眾的心靈,它對舊社會生活的現實主義的深刻反映,藝術結構的緊湊、人物性格描寫的生動技巧。
《雷雨》就像一個社會,一個社會的縮影。這個社會的締造者就是周朴園。不同的人對《雷雨》有不同的感受,年輕人會認為是以情愛為主線,年紀大了一點的人會注重人物內心的變化和磨礪。我覺得周朴園是一個不配去愛的人,也不配有人來愛的人。
劇情表述他為了紀念侍萍,搬了家之後還要保持原來的景緻,看似執著而深情,實際上周朴園是沉浸在自己營造的懷舊氣氛中享受這份自己虛偽的感動。其他人的愛情看似堅貞,很讓人感動。愛是一個多麼俗和偉大的字呀,很多人終極一生也許都不知道,這一輩子始終站在愛情的身邊,而不曾擁有。
Ⅱ 速求雷雨觀後感800字 高中水平
「死亡」一詞其實幾乎貫穿了整部《雷雨》的脈絡.從序幕中兩位尼姑談論的鬼神論,再到周萍和周蘩漪各自為了愛而萌生出的懺悔和執著,最終直指那些為愛徇情的無知青年,每一個布景和情節都彌漫著對死亡的輕聲嘆息.
周萍的死倒並不算意外,或者說是我完全料想之中「該死」的角色,這個男人的一生應該算是極其卑微潦倒的了,他總是在是非之中搖擺,不能忘卻前世與繼母的失足情網,也不能割捨後世對魯四鳳的愛戀糾纏,他活得過於矯情,淡薄了尊嚴,丟棄了理想,湮滅了自由,結余的那些生命就只獨守著一個「情」字不了而已.我以為,愛他就好比施捨同情,但是在於他的評價我只能說懦弱得幾近使人唾棄.
曹禺曾經在《雷雨》的序言中評價過他自己筆下的人物,但得到其大加贊賞的卻只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便是同樣慘遭不幸的二少爺周沖.相比而言,我到認為周沖是個極具悲情色彩的人物.他先是對四鳳的求愛失敗;又在爭執中委命於父親的呵斥,認識到獨權的威嚴終究是不可動搖的;之後他又抱著近似菩薩的善心去探望困頓中的四鳳,卻被魯大海視為不速之客辱罵出門;結尾他又被周繁漪無情地拉出來,眼見了殘酷的事實,最終被親生母親手丟棄在暴風雷雨之中.一件件打碎他夢想的事情接踵而來,現實生活留給他的只有悲痛——剩下的是一種掉到黑洞中不可重生的絕望.周沖是無辜的,他只是一個被社會矛盾、家庭仇恨無故吞噬了的受害者,一個在夢想與現實中游離屈尊的年輕人.他最終還是死在自己夢開始的地方,令人悲憐不忍,心痛不已.
Ⅲ 雷雨觀後感
三十年的漫漫時光,三十年的愛恨糾葛,三十年的淚與鮮血鑄就了一場悲天慟地的雷雨.這雷雨下沖刷的,是中國封建舊社會吃人的禮教傳統,是劇中人痛苦與矛盾交織的情情仇讎,是命運之神獰笑的薄薄嘴角……一場雷雨,一場夢.夢醒之後,一切成空.
悲劇的初始,往往是一個並不動人的錯誤.富家少爺在空虛無聊的生活中與家中女僕墜入愛河,這樣的故事在那時的時代背景下不算少見.理所當然,富家長輩憤然反對二人"懸殊"的交往,在大年三十的夜晚生生將懷抱嬰兒的女僕趕走,還"用心良苦"的強要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悲劇的初形在這里開始醞釀而出.
周朴園,作為劇中中心矛盾的焦點,無疑是情感沖突最激烈之存在.年輕時愛上侍萍的周朴園,或許還能說是仍有一絲純凈殘留.可自那個年三十之夜,他聽任家中長輩將梅侍萍趕走,隨後娶了門當戶對的闊小姐時起,他的心靈已徹徹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最佳寫照.在三十年後,他重又認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來的情感,不是久別重逢的喜悅,而是徹頭徹尾的猜忌,懷疑與恐懼.他想到的,是侍萍是到來也許會對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脅,是真相揭穿後自己將面臨的尷尬處境,而不是對侍萍悲慘遭遇的同情和憐愛.他口口聲聲的說他一直留著她喜歡的傢具,說他保留她的習慣,珍視那綉了梅花的舊襯衣,可說到底,這些都不是因為愛,都是因為要彰顯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看!我是個有情有義的君子!"其實哪裡有什麼情呢 即使曾經有過,那也在三十年的時光中消失殆盡,他如今的一切的一切——包括給侍萍五千大洋,承諾包管她的生活開支,要她們永遠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門——全都,全都,是為了他自己.對他而言,愛情早已是漫長生命中的一點佐料,可有可無,如夢一般不切實際.這個資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熏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
至於魯侍萍,悲劇的核心承受者,她的命運無疑是坎坷苦難的,但何嘗又不是可悲的.回想三十年前的那場愛情,她也是錯誤締造者之一.可女人啊女人,你為何糾纏一場無疾而終的情愛三十年,三十年以後還仍拘泥於自己所受的委屈與災難 愛也好,恨也好,難道最終受傷的不是自己么 既然如此為何又苦苦沉溺,深陷其間 你將這一生的苦難歸於命運,歸於看不見莫不著的生命之線,念叨著如何苦如何凄慘,緊緊抓住那血紅色的恨意,執拗的不願放手.難道這就是你生命價值的所在么 堂堂正正的對峙,隨後瀟瀟灑灑的揚頭離去,總比自行降自己於他人身下要舒暢,不是么
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這是一個時代所鑄造的暴風驟雨.風雨之下,世間一切罪惡醜陋原形畢露,無處藏身.沒有什麼愛能穿越這無限悠長的時間,沒有什麼事能真正達到永恆.人生如夢,夢里淚雨滂沱.夢醒之後,自己的人生還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曹禺曾說:「我從小失去了自己的母親,心靈上是十分孤單而寂寞的」。這句話讓我知道他的一生並不是順利的,平坦的。這也讓我更加深信正是這些痛苦的經歷,才使他產生了偉大的作品,訴說的渴望出自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難。
《雷雨》描寫了一個大家庭的崩潰。周朴園是這個封建大家庭的統治者,也是一個資本家。其妻蘩漪感到被壓抑的苦悶,與繼子周萍發生了曖昧關系。受過一定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影響然而缺乏反抗勇氣的周萍怯懦、自私,想擺脫與繼母的這種不倫關系,又愛上了充滿青春活力的婢女四鳳,而蘩漪的兒子周沖也愛上了四鳳。出於嫉妒,蘩漪通知四鳳的母親侍萍來領走四鳳。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園引誘為他生了兩個兒子,而後又被遺棄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親,而被她帶走的第二個兒子魯大海又正在周朴園的礦上做工,作為罷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園面對面地展開斗爭……這些矛盾醞釀、激化,終於在一個「天氣更陰沉、更郁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的下午趨向高潮,周萍和四鳳終於知道他們原是同母兄妹,一場悲劇發生了:四鳳觸電而死,蘩漪的兒子周沖為救四鳳不幸送命,周萍開槍自殺,善良的魯媽痴呆了,絕望的蘩漪瘋狂了,倔強的魯大海出走了。罪惡的家庭崩潰了。
我曾經也大概地看過人藝的話劇《雷雨》。從那時到現在,我一直都驚嘆於曹禺大師對戲劇的掌握。他巧妙地將一個大家庭幾十年的恩怨情愁濃縮到一天來表現,濃縮到四幕,兩個場景來表現。集中的地點和時間所表現的東西卻並不單薄,有畸形的愛,突破束縛的勇氣,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堅信和宿命的痛苦。圍繞著八個人物,我看到的是整個社會。同時,我也生動地看到戲劇這種文學題材的特點。這部劇作為一個經典,的確是值得每一個文學愛好者閱讀的。
曹禺曾說:「《雷雨》的主題不是以道德敗壞和亂倫為主題的,也不是寫因果報應,《雷雨》寫的是一種情緒,是情緒的發酵,情緒的洶涌推動著我誹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雷雨》所顯示的是我所覺得的宇宙間的殘忍,相信種種宇宙斗爭的背後有一個主宰。」我很能理解,作者在創作時候並沒有一種明確的主題,而是處於本能地一種傾訴,跟著自己的感覺去表現一個世界。
無疑的,我看到了一個罪惡的社會,一個危機四伏的黑暗的社會。但是這也更多的是對世界的一種感覺,不僅僅存在於某個歷史某個時期,這也正是我在這個時代去讀的時候,還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現的那個家庭,那個社會給我一種無路可逃的感覺。周萍、四鳳、周沖,還有蘩漪似乎一直都處於一種想要逃離這一切的狀態里,他們想要離開,想要擺脫,想要征服。但是他們的痛苦卻始終沒有出路,反反復復地掙扎,甚至死成為了唯一的解脫。是的,那個社會,那樣的生活沒有給他們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霧般不能真實地抵達。探索真理的路上他們已經不能忍受,我想這也正是一種無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為自己作品集寫後記的時候說:「今天看來,必然有很多缺點和謬誤」,然後他談到沒有寫一個無產階級人物,沒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卻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會跨越時代,跨越階級。
從周魯兩家的沖突上,表現了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之間的沖突。侍萍和四風是舊中國兩代勞動婦女的典型。但是同樣她們有很強的局限性,以至於很多時候是她們的軟弱造成了自己悲慘的命運。這也是一個時代賦予婦女的不幸,世界沒有告訴她們:她們是可以反抗的。侍萍忍辱負重,遭遇那麼多不幸,卻只認為那是自己造的孽,甘心在心裡承受所有痛苦。我想,或許她應該讓自己心理負擔的少一點,而不必把社會造成的悲劇由自己獨自承擔。
我想,這裡面還是有一定的宿命論思想,很多東西歸於命運。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好,也沒有影響作品的深刻性。我當然不會認為世界上存在什麼天命的因果報應。但是社會和家庭給予一群人的悲哀,卻正是這樣才被展現地淋漓盡致。他們的確可以在黑夜裡去尋找一個真正的光明,但是那對於他們已經太難了。
周朴園是一位既有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專制思想的新興資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徵,主要是通過他與侍萍、蘩漪兩位女性形象以及他與魯大海等人物的關系表現出來的。周朴園在年輕的時候也是受新思想影響的年輕人,也曾有過想掙脫封建家庭的束縛,要追求自由戀愛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對侍萍的愛是有過真情實感的,但他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與自己出身的階級徹底決裂,最終又回到封建的陣營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
蘩漪是一個很有特色的人物。在一個受傷甚至近乎於變態的女人身上,我隱約看到了她同年青人一樣純真的愛。蘩漪與周朴園一樣,也是一位新舊結合的人物。她既渴望自由的愛情,又無力擺脫家庭的牢籠,甘願受周朴園的凌辱。蘩漪陰差陽錯地愛上了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爺,在無人可愛中尋找自己唯一的愛人;這是錯誤的愛,痛苦的愛,卻也是深刻的愛。她是一個被愛折磨卻沒有出路的人。如果對於一個人來說,愛都成了奢侈的事情,那麼她的幸福也就遭到了置疑。或許這也是她對丈夫、對自己不尊重的一種變態了的報復。
在那個黑暗的社會里,人們的性格已經被扭曲。
讓我想起句話:愛和憐憫都是罪。
Ⅳ 求《雷雨》影評
《雷雨》是四幕悲劇(初版本有「序幕」和「尾聲」)。它通過周、魯兩個家庭,8個人物,
前後30年間復雜的糾葛,寫出舊家庭的悲劇和罪惡。在作者看來,這場悲劇和罪惡的製造者正
是那些威嚴體面、道貌岸然的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當時作者雖還不能從理論上清楚認識他的
人物的階級屬性和特性,但具體描寫上,已經接觸到了現實階級關系的某些本質方面。周朴園
與侍萍的矛盾分明帶有階級對立的性質,周朴園與魯大海的沖突,更可看出社會階級斗爭對作
者的直接影響。劇本雖然從性愛血緣關系的角度寫了一出家庭的悲劇,但客觀上也反映出中國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某些側面。充滿不義和邪惡的舊家庭正是整個舊社會舊制度的縮影。
《雷雨》在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成就。作者對舊家庭的生活非常熟悉,對所塑造的人物有著深
切的了解,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相當准確。周朴園的專橫偽善,繁漪的乖戾不馴,都給人以鮮明
的印象。《雷雨》接受了希臘命運悲劇的影響,洋溢著一種不可名狀的悲劇氣氛。作者善於把
眾多的人物納入統一的情節結構之中,製造出一個又一個緊張的場面和強烈的戲劇沖突,再加
上語言的活潑和生動,使《雷雨》獲得空前的成功。1935年4月《雷雨》首次在日本東京演出,
同年秋在國內上演;從此,《雷雨》成了最受群眾歡迎的話劇之一,一直保持旺盛的藝術生命
力。
《雷雨》的人物和戲劇沖突
曹禺在《雷雨》中,描寫五四以後一個帶有封建性的資產階級家庭的黑暗生活,以封建家
長和資本家的周朴園為中心,展開了他所直接和間接造成的各種復雜尖銳的矛盾沖突,揭露了
舊中國的家庭和社會的罪惡。
30年前,周朴園還是一個「大少爺」的時候,曾經勾引使女梅侍萍,後來為了要娶「一位
有錢有門第的小姐」,將她和新生的第二個兒子趕出門去。18年前,他又娶了繁漪。繁漪不堪
忍受他像「閻王」似的壓迫和「監獄」似的家庭生活,3年前就和他的長子周萍發生戀愛。但
是周萍像他父親一樣,不久就厭棄了她,又去勾引使女魯四鳳。同時,繁漪的兒子周沖也在愛
著四鳳。周朴園繼續壓迫繁漪,她就只好抓住周萍不放,而周萍卻竭力逃避。繁漪就叫四鳳的
母親來帶走四鳳,以此向周萍報復。梅侍萍後來嫁給魯貴,生了四鳳。因此,周萍和四鳳原是
異父同母兄妹,這種亂倫關系一經發現,家庭悲劇就無可避免地發生了。
《雷雨》以周朴園和婦女尤其是勞動婦女的矛盾為主要矛盾,同時還表現了資本家和工人
之間的階級矛盾。周朴園一貫剝削工人,「發的是絕子絕孫的昧心財」。他曾經命令礦警打死
了30多個礦工,罷工工人魯大海前來和他交涉,他後來雖然知道魯大海就是他的第二個兒子,
但他終究毫不留情地鎮壓工潮,並將魯大海開除。
曹禺所要表現的這種生活過程,歷時30年,而且關系如此復雜,斗爭如此尖銳,那麼他怎
樣將這些內容組織在一篇四幕劇中去,正如狄德羅所說,他怎樣「由主題的中心直入,仔細分
辨劇情開始的時機」呢?
從舞台形象的塑造上說,近代話劇在時間和空間上比我國傳統戲曲受到更大的限制。傳統
戲曲的演出,不需要近代話劇舞台上所應用的布景和幕,即使應用,總是帶有虛擬性質,因此
劇作家可以較自由地來處理他的內容,大致按照矛盾沖突的發展的自然程序,從頭到尾表現出
來。例如元代雜劇作家紀君祥在《趙氏孤兒》的楔子和五折戲中,從頭至尾表現了歷時20年的
屠岸賈迫害趙盾祖孫三代以及趙氏孤兒為家族報仇的故事。曹禺當然不能再用這種結構,必須
根據話劇舞台的條件採用新的方法,更緊湊更集中地來組織戲劇動作。他在《雷雨》中,將前
後30年的舊中國家庭和社會的許多矛盾沖突集中在「一個初夏的上午」到「當夜兩點鍾的光景」
的一天之內以及基本上在周朴園家的客廳來展開,他的這種苦心經營的結構藝術,主要是從歐
洲的一些劇作家那裡得到借鑒的。希臘悲劇作家,由於當時特殊的演出條件以及取材於觀眾早
已熟知的神話傳說,一般都從戲劇沖突的發展過程的中間或者將近結尾之處著筆,並不從頭演
起,而將過去情節由歌隊歌唱出來。其後,易卜生繼承並發展了希臘悲劇的結構特徵,形成他
那特殊的「回顧方法」,將過去的情節和現在的情節交織起來,以「過去的戲劇」來推動「現
在的戲劇」,甚至在舞台上演出的戲劇只是過去的戲劇的結果。在《玩偶之家》中是如此,而
在《群鬼》中尤為突出:集中在從上午到次日黎明的時間內所表現在舞台畫面中的戲劇動作,
不過是將近20年前所發生的事件的結果,「父親造的孽要在兒女身上遭報應」,等到劇中人阿
爾文太太說明她丈夫生前的許多荒唐行為並且指出正要結婚的歐士華和呂嘉納原來是同父異母
的兄妹之後,悲劇就立刻發生了。
曹禺的《雷雨》在某些方面曾受到易卜生的《群鬼》的影響。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雷
雨》和《群鬼》的結構上的某些相似之處,並不是曹禺任意仿效易卜生,而主要取決於他自己
的創作意圖。曹禺所以要從30年前的矛盾著眼,而從一天之內的沖突落筆,我們應該從《雷雨》
的主題思想來找到解釋。在他看來,一切剝削階級的罪惡,都有歷史根源,而且愈來愈嚴重,
因此只有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才能徹底揭露舊中國家庭和社會制度的弊害,才能充分表現受
害者的悲慘命運。這樣描寫,對於小說家來說並不算太困難,但是舞台的容量卻有限度,因此
對於曹禺來說,什麼是《雷雨》劇情開始的最好時機,從30年前周朴園勾引和遺棄梅侍萍開始,
還是從3年前周萍和繁漪發生不正常的戀愛開始,或者從現在開始,這是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
現在,他以「現在的戲劇」為主,而將「過去的戲劇」穿插其間以便產生推動作用,這個「劇
情開始的時機」顯然是十分有利於主題思想的表現的。可是這種結構方法卻給劇作家帶來一些
困難,他一方面既要揭開現在的矛盾,另一方面又有許多前情必須逐步交代,因此他就必須苦
心經營,巧作安排。曹禺先交代3年前的事,到第二幕才揭開30年前的帷幕,這樣不但有條不
紊,而且使矛盾沖突得到合理的發展。
《雷雨》中的戲劇沖突所以如此尖銳復雜,原因在於劇中人物之間有階級的對立和思想的
分歧。曹禺非常熟悉這些人物的性格特徵,並選擇最好的時機從矛盾沖突中來表現人物性格。
在開幕的那「一個初夏的上午」以前,所有人物像在生活中一樣,都有各自的貫串動作。周朴
園在3天前剛從礦上回來,正在設法鎮壓工人罷工運動。像父親一樣自私虛偽的周萍,為了擺
脫繁漪,正想離家到礦上去。繁漪不甘忍受封建壓迫,可是找不到出路因而採取個人主義的報
復手段,為了破壞周萍和四鳳的關系,早已通知四鳳的母親到周家來。那個天真幼稚而曾受到
「五四」民主思想影響的周沖,正在愛著四鳳。四鳳兩年沒有看見母親,聽說她要來很高興,
可是想起自己和周萍的事又很著急。她父親魯貴是個卑鄙惡俗的奴才,想從女兒身上撈一筆錢。
而在周家的門房裡,工人代表魯大海等著要見煤礦公司董事長周朴園。至於那個30年來含垢忍
辱而善良正直的侍萍,本在濟南一個學校里做女工,現在正坐火車趕來,她唯一的人生理想便
是希望女兒不再蹈她的覆轍。我們從曹禺所設想的各個人物的貫串動作中可以看到,只有當劇
作家對於開幕以前的人物的活動和經歷等胸有成竹時,那麼開幕以後的戲劇動作才能迅速展開。
而所謂「劇情的開始」,並不如亞里斯多德所理解的那樣,「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
引起他事發生者」亞里斯多德《詩學》第七章,人民文學出版社。。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不
斷發展的過程,劇作家所描寫的不過是有著普遍聯系而又自成首尾的某一片段而已。
開幕之後,我們看到「在周宅的客廳里」,四鳳在「濾葯」,魯貴在「擦著矮幾上的銀煙
具」。這一場很長,其中穿插著魯大海的上場和周沖的過場。作者在這第一場中,並不平鋪直
敘,而是通過魯貴用威嚇哄騙的手段向四鳳要錢這一動作,表現了鮮明的父女兩人的不同性格,
而從性格的矛盾中,生動地交代了許多幕前情節。他在交代這些幕前情節時,沒有脫離人物的
性格,而將敘述和動作結合起來,這就使人不會感到沉悶,而在不知不覺中被逐步引導到戲劇
沖突的中心。
Ⅳ 雷雨 讀後感 800字以上 給高分
讀《雷雨》有感
靜靜的閑坐在書桌前,將一本曾經感慨萬分的書從最底層抽出來回味。翻開《雷雨》,那一張張飛轉的頁碼將我拉回到那堆積了灰塵的記憶里。
我讀著讀著,就來到了故事裡面,我悄悄地行走其中。帶著憐憫和惋惜的心情看著那些令我悲傷的畫面。故事中的他們現在誰都不知道那個看似平靜的表象到最後會演繹出一場「雷雨」般聲嘶力竭的悲劇。
我猶幽靈般的帶著我漂泊的心在充斥著悲涼的寒意的故事中游弋著,我從每個悲劇色彩的人物身邊飄過。我像位先知者,知道著他們的命運,悲傷著他們的悲傷,雖然我疼惜著這里的每個人,但我不想改變故事任何情節和那讓我悲痛的結局。也許我不想違背那本該屬於悲劇的故事,不想傻傻的做些無謂的愚蠢的改變;也許我骨子裡就是喜歡那帶有刺骨「寒味」的「悲」,我向來不喜歡看那些為了迎合人們心裡的安慰而編造的不真切的歡喜結局。我喜歡品味「苦」,有種詩意般的苦澀更能讓我們擁有清朗的思想,進入真正的思考,也讓我們更理智的明白什麼是「真」。
悄然來到故事中最有威嚴和地位的人物面前。看著他衣著整齊,眉頭深鎖,正討論著如何解決礦場工人們的暴動„„他整齊端莊的外表竟如此惡毒的對待那些工人——命警察開槍打死他們。很難明白他心理到底是怎樣的矛盾的復雜。也難怪他被賦予那麼多的稱謂了——「冷酷無情的資本家」、「頑迷專制的封建家長」、「失去自我的麻木者」。我也不想怎麼指責這位迫害別人也同樣迫害自己的「悲劇創造者」,他如果不是「惡人」,那麼他應該就不會是位成功的資本家了,對於那個時代那樣一種現實,為了家族的地位、名譽和權力,他的行為不再是自己的行動。如果他能夠自由他和不想和自己心愛的人過著簡單而無憂的生活呢?
我走到樓上,看到了那個最「雷雨」角色——蘩漪。她身材窈窕、滿臉憔悴。雖然不像清純少女那樣可愛無邪,但青春的魅色仍然無法褪去。她眼神遊離,沒有定位,也許只有當周萍的出現她眼中才會發出明亮刺出火花般的光芒。我認為她悲劇是因為她有思想,而在那樣的社會女人是不需要思想的,女人是沒有地位和自由的,有的只有忍受和服從。她讀了點書,導致她擁有了不該屬於那時代的渴求,雖然她的願望在處於現代社會的我們來說是合理不過了,但是時運不濟,內心強大的的她對精神世界是那麼狂熱的嚮往,而她所渴望的是不可能達到的。要是她處於現代也許她會是位內心豐滿而悠然自得女詩人或女作家而且能找到她渴望的愛情,並幸福在她所追求的世界裡。不幸的是她生活在的世界是一個女性沒有地位沒有話語權的社會。那裡女性是被奴役的、是活在籠子里的。而她卻是那麼的倔強、那麼的不服命運、那麼的要求掙脫束縛„„她是那個家族唯一的反抗者,她反抗著得不到自由的命運。仇視控制她的任何社會,恨背叛她的人。她像一把火像一把尖銳的「刀」要毀了所有,要報復她所受過的一切痛苦。她知道自己得不到任何她想要的,她要讓每個人償受這痛,償受失去所有的痛,她不予許任何人比她幸運。她扭曲的心理要找到變態的平衡,她要用毀了一切來彌補她內心所受的苦痛。她是個徹徹底底因為時代原因而瘋狂的人物,她要用「雷雨」的電閃雷鳴來發泄自己壓抑已久的內心的呼喊。她的悲劇讓我感到她的可憐,也感受到了她野蠻的報復心理的強烈。她是唯一敢把什麼矛盾都揭發的人。也許轟轟烈烈的爆發一場悲劇是不可避免的,而蘩漪只是這場悲劇的「催化劑」,她討厭道貌岸然、討厭用粉飾充滿壓抑的丑惡,她寧願壞的徹底!她不是英勇的革命派,她有「惡」性,但她是個不虛不假的真真實實的人。
我離開那個恐怖與可愛兼存的叛逆者,悄悄的來到魯侍萍身後。看著她淡雅樸素的背影。我明白她是何等的超然,的確,她是位我很欣賞的女性。她不盲目反抗這個她不可能改變的社會,卻也不是個被時代培養出的奴性女性。而是任風雨吹打、任苦難怎麼折磨,她始終不帶一絲盲亂。她堅定的走著自己安靜的生活。她能用最大限度的高度來寬恕對她造成傷害的人或事,她一直默默地包容關愛著他人。她雖然是奴役的命運,而她卻沒有一點奴役的性格。
暑期讀書筆記&影視劇點評精選讀書筆記影視劇點評書評舞台藝術點評讀後感
的接受,然後堅強的勇敢的繼續前進,她如此寬厚博大的心如果不是在那個時代的話,那麼她還有什麼能打倒她,有什麼能讓她絕望?
以上是我看到的三個「長輩」的悲劇,還有個長輩——魯貴,我匆匆的溜過他的身旁,不想有什麼評價,他和魯侍萍不同,他是時代培養出來的典型的奴才形象,有著小奴才的貪圖小利,他似乎還是隱情的不知情者,他盲目的追求那些小便宜,以為可以發筆橫財。有些悲哀,可嘆、可笑。
又一個復雜的悲劇人物走出來,他人格復雜到近乎自殘了。大家都覺得他惡心,覺得他讓人很不舒服。是的,而我更想說的是,他給別人的痛苦遠沒有給自己的痛苦多得多。他是個完全的自虐者,不斷地自虐。他忍受著各種恐懼、各種折磨。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他已經沒有辦法正常生活下去了。他行屍走肉的生活著,只要醒著就沒有辦法逃離痛苦的折磨。他也是「惡」的,他的惡習是一種發泄。他也渴望解脫,也不想倍受倫理和家族壓力的折磨,也想擁有健康的心理和陽光的觀念。每個人受折磨的人都想在另一個人身上找到寄託。蘩漪視周萍為救命的稻草,而周萍則在魯四鳳身上看到陽光的味道。他悲慘的命運導致他不可能找到心靈的真正慰藉,當他知道四鳳是自己同母異父的妹妹時,精神的底線再也無法防守了。他瘋的如此的理所當然。他將自己與《雷雨》中每個人都聯系起來了,和每個角色都有著復雜而無法梳理明朗的矛盾。在他瘋了的那一刻,他終於不用那麼痛苦的忍受著一切的錯綜糜爛的關系壓迫了。
我帶著無比沉重的步伐,看著雷雨中的他們,又看到了一些陽光的、充滿希望的人兒在勇敢的進入悲劇。魯大海、魯四鳳、周沖。他們是無辜的被動的進入了悲劇之中,而他們那股純潔的心靈讓人們在雷雨的壓抑情懷中看到一些安慰,至少他們沒有被腐蝕到內心的純真、善良。即使他們悲劇結束,至少沒有背叛自己、沒有太多內心的折磨。簡單而純真的人是幸福的,即使社會多麼昏暗,內心仍然是簡單的可愛。
關上《雷雨》這本書,我從書中跳出,終於擺脫了重重心理折磨。回到現代有如掙脫了大山的壓負。我十分慶幸我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可以經營我自己的生活;可以掌握自己航行的方向盤;我們可以談理想、談追求。我們是女性,但我們不是被壓迫者,不是服從者。我們擁有自己的明天。我們張揚著自己的個性,將我們女人們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我們也不曾少奪過勝利的光環。生活在這里比《雷雨》中的每個角色都幸福。我們即使命途坎坷、即使面對種種現實的不公,我們敢於反抗、敢於追求,我們仍然風雨無阻的拼搏自己的未來。「彩虹會出現在我們絕望或希望的盡頭O(∩_∩)O~!!」
Ⅵ 雷雨讀後感怎麼寫
我個人認為你可以選以下一個著重寫或幾個方面寫:
1、《雷雨》中對於你比較偏愛的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你自己的結論(如蘩漪,她是一個比周萍和四鳳還要令人同情的人,正如她自己所說,她被兩代人欺負,她所做的一切是可以原諒的)
2、你也可以針對《雷雨》的故事情節進行大致的分析,即可以總體把握人物特點
3、你還可以從分析故事情節、人物特點等方面來深入剖析曹禺先生這部名作的思想內涵及它所包含的當時社會的黑暗性
4、同樣,你也可以用分析文章的辦法來分析它,比如從文章寫作背景、特點、寫作方法等方面分析
不過我個人認為,讀後感的寫作思路宜小不宜大,涵蓋面太廣反而不能深刻的表達你自己的主張和見解
Ⅶ 雷雨影評
《雷雨》這部電影是根據曹禺的同名話劇改編的,這部電影上映於1984年,是一部很老的電影了,講述了煤礦主周朴園專制、偽善,在他的控制下,周家變成了壓制人性的枯井,最終,多年的積怨在雷雨之夜爆發,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
在觀影的2小時內,讓我看到了各種人物的塑造,狡詐,陰險,善良,通過依萍的到來,將故事推到了高潮,中間的雷雨,印證了影名,也營造了緊張的氣氛,故事層層推進,各種人物關系耶顯現出來。
《雷雨》劇中人物各自所渴望的,其實都是人性中美好的東西。有的渴望自由,有的渴望愛情,有的渴望理想的家庭,可這些追求互相之間發生了矛盾沖突,只能被無情的命運之手撕碎,最後灰飛煙滅。最後結尾的悲劇不禁讓人感到心寒。這部電影真的好看,有時間大家一定要看。
Ⅷ 電影雷雨的影評
《雷雨》是四幕悲劇(初版本有「序幕」和「尾聲」)。它通過周、魯兩個家庭,8個人物, 前後30年間復雜的糾葛,寫出舊家庭的悲劇和罪惡。在作者看來,這場悲劇和罪惡的製造者正 是那些威嚴體面、道貌岸然的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當時作者雖還不能從理論上清楚認識他的 人物的階級屬性和特性,但具體描寫上,已經接觸到了現實階級關系的某些本質方面。周朴園 與侍萍的矛盾分明帶有階級對立的性質,周朴園與魯大海的沖突,更可看出社會階級斗爭對作 者的直接影響。劇本雖然從性愛血緣關系的角度寫了一出家庭的悲劇,但客觀上也反映出中國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某些側面。充滿不義和邪惡的舊家庭正是整個舊社會舊制度的縮影。 《雷雨》在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成就。作者對舊家庭的生活非常熟悉,對所塑造的人物有著深 切的了解,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相當准確。周朴園的專橫偽善,繁漪的乖戾不馴,都給人以鮮明 的印象。《雷雨》接受了希臘命運悲劇的影響,洋溢著一種不可名狀的悲劇氣氛。作者善於把 眾多的人物納入統一的情節結構之中,製造出一個又一個緊張的場面和強烈的戲劇沖突,再加 上語言的活潑和生動,使《雷雨》獲得空前的成功。1935年4月《雷雨》首次在日本東京演出, 同年秋在國內上演;從此,《雷雨》成了最受群眾歡迎的話劇之一,一直保持旺盛的藝術生命 力。 《雷雨》的人物和戲劇沖突 曹禺在《雷雨》中,描寫五四以後一個帶有封建性的資產階級家庭的黑暗生活,以封建家 長和資本家的周朴園為中心,展開了他所直接和間接造成的各種復雜尖銳的矛盾沖突,揭露了 舊中國的家庭和社會的罪惡。 30年前,周朴園還是一個「大少爺」的時候,曾經勾引使女梅侍萍,後來為了要娶「一位 有錢有門第的小姐」,將她和新生的第二個兒子趕出門去。18年前,他又娶了繁漪。繁漪不堪 忍受他像「閻王」似的壓迫和「監獄」似的家庭生活,3年前就和他的長子周萍發生戀愛。但 是周萍像他父親一樣,不久就厭棄了她,又去勾引使女魯四鳳。同時,繁漪的兒子周沖也在愛 著四鳳。周朴園繼續壓迫繁漪,她就只好抓住周萍不放,而周萍卻竭力逃避。繁漪就叫四鳳的 母親來帶走四鳳,以此向周萍報復。梅侍萍後來嫁給魯貴,生了四鳳。因此,周萍和四鳳原是 異父同母兄妹,這種亂倫關系一經發現,家庭悲劇就無可避免地發生了。 《雷雨》以周朴園和婦女尤其是勞動婦女的矛盾為主要矛盾,同時還表現了資本家和工人 之間的階級矛盾。周朴園一貫剝削工人,「發的是絕子絕孫的昧心財」。他曾經命令礦警打死 了30多個礦工,罷工工人魯大海前來和他交涉,他後來雖然知道魯大海就是他的第二個兒子, 但他終究毫不留情地鎮壓工潮,並將魯大海開除。 曹禺所要表現的這種生活過程,歷時30年,而且關系如此復雜,斗爭如此尖銳,那麼他怎 樣將這些內容組織在一篇四幕劇中去,正如狄德羅所說,他怎樣「由主題的中心直入,仔細分 辨劇情開始的時機」呢? 從舞台形象的塑造上說,近代話劇在時間和空間上比我國傳統戲曲受到更大的限制。傳統 戲曲的演出,不需要近代話劇舞台上所應用的布景和幕,即使應用,總是帶有虛擬性質,因此 劇作家可以較自由地來處理他的內容,大致按照矛盾沖突的發展的自然程序,從頭到尾表現出 來。例如元代雜劇作家紀君祥在《趙氏孤兒》的楔子和五折戲中,從頭至尾表現了歷時20年的 屠岸賈迫害趙盾祖孫三代以及趙氏孤兒為家族報仇的故事。曹禺當然不能再用這種結構,必須 根據話劇舞台的條件採用新的方法,更緊湊更集中地來組織戲劇動作。他在《雷雨》中,將前 後30年的舊中國家庭和社會的許多矛盾沖突集中在「一個初夏
Ⅸ 《雷雨》觀後感600字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個人間大悲劇.作者曹禺創作這部話劇時年僅23歲,但他的驚人才華和戲劇創作天賦令人驚嘆.整部作品的時間跨度很小,周家幾十年,兩代人間的恩怨,是非,矛盾,沖突,集中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爆發.這樣多而復雜的情節全部都發生在幾個小時之中,雖多卻絲毫不亂,可見作者駕馭情節的能力之非凡.
《雷雨》一劇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封建,專制,偽善的家長——周朴園;純潔,善良的青年——周沖;本性熱情,渴望自由而又飽受壓抑和摧殘,但最終被畸形的愛毀掉理智的女性——周繁漪;被罪孽感纏繞無法自拔而又在不覺中陷入新的罪孽的公子哥——周萍.每個人物都呢各位讀者和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我想重點談談我對周朴園和周繁漪這兩個人物的一些看法.
作者筆下的人物性格並不單一.短短四幕劇中,人物性格的復雜性被展現得淋漓盡至.先說周朴園,這是一個封建頑固的家長,一個專制蠻橫的丈夫,也是一個虛偽矯情的資本家,更是一個為利益可以不擇手段的人.他封建頑固,令他和兒子周沖之間沒什麼親情可言,直到周沖死後他才痛心不已..他專制蠻橫,見到久別兩年的妻子繁漪,第一句話就是:"你怎麼今天下樓來了,完全好了么 "接著命令蘩漪:"你應當再到樓上去休息."兩句話就表明他對妻子的生硬,冷漠態度.在他眼中,繁漪不過是她的附屬品,一切應唯他之命是從.繁漪病時他逼迫繁漪吃葯,也毫無丈夫的溫情可言.他虛偽矯情,曾向侍萍表白,他三十年來一直沒忘記她.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記為她做生日,一切都是照她是正式嫁過周家的人看待.他還保留了侍萍的習慣,傢具……這些,似乎都證明他三十年來一直記著她,而且還是朝夕懷念著她的.然而很奇怪,當他知道他所懷念的這個人沒有死,而且現在就站在他面前時,他卻忽然嚴厲地喝問對方:"你來干什麼 誰指使你來的 "然後冷冷地說:"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來了."這樣極端矛盾的態度,這樣前後判若兩人的聲氣,實在令人吃驚. 他陰險狡詐,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他從青年時代起,就幹了不少傷天害理的事.他為了趕娶一位有錢有門弟的小姐,就逼著和他剛生了孩子才三天的女人冒著大風雪去跳河;為了自己發財,就故意讓承包的江堤出險,淹死了兩千多名工人;為了鎮壓工人運動,他就叫警察開槍打死了幾十名工人……而他個人的"事業","地位",就因幹了這許多傷天害理的事而蒸蒸日上.總體來說,作者集中地塑造了一個具有濃厚色彩的反動資本家形象,充分揭露了他陰險,凶橫,虛偽的本質.
再來談談周繁漪.周繁漪是其中最具特色和最為鮮明的人物形象."這個從走廊上靜靜走來的女人,陰鷙而沉鬱,穿著一身鑲灰花邊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滿園的暮色里散發憂郁的芬芳.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靜地灼燒.一個年輕婦人失望後的痛苦與怨望.偶爾也會露出依稀的微笑:紅暈的顏色為快樂散布在她的臉上." 周繁漪的本性熱情,追求思想解放.她是一位具有新思想,透著一股新氣息的女性,面對周朴園盛氣凌人的"你應該……"以及他強加給繁漪的與外界交往的限制,繁漪再也忍受不了這樣年復一年的精神折磨.她要追求自己個性的自由和愛的權利 !周萍的出現給了她一絲希望,她義無反顧地與她名義上的兒子墜入了愛河.自從同周萍在一起,蘩漪才感到從未有過的幸福,從此,她能夠向一個自己所愛的人傾訴自己的抑鬱和痛苦,表達自己的歡樂與幸福.盡管她與周萍的愛情生活是在一種極不舒暢的環境中,不能充分享受他們應有的愛情生活,然而她滿足了.這份情感支持著她活下去.但當她發現周萍所愛的是四鳳,周萍已經鐵了心要和她斷絕這種畸形的關系時,她先是詰責,然後哀求,挽留,希望周萍不要"看見了新的世界裡,就一個人跑."她甚至放棄尊嚴周萍"不,不,你帶我走,——帶我離開這兒,(不顧一切地)日後,甚至於你要把四鳳接來——一塊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熱烈地)只要你不離開我." 但當她發現周萍和周朴園一樣的偽善,冷酷,自私時,她絕望了.她進行了瘋狂的報復.心中的憤恨促使她在一個下雨的夜晚,召集全家人道破和周萍的關系,並發出"被周家父子兩代人玩弄"這樣痛苦的話,當親眼看到自己的所愛的周萍自殺,兒子周沖也被電死以後,繁漪的精神徹底的崩潰,進而發瘋. 周繁漪的悲劇是封建禮教和她生活的年代造成的.在命運面前,她也是個可憐人.
看過《雷雨》這部話劇,讀過《雷雨》的劇本,我認為,封建腐朽的思想,死氣沉沉的時代,使劇中人物的悲劇成為了必然.《雷雨》這部經典之作留給我們的思考,帶給我們的啟示還有很多很多
Ⅹ 求一篇《雷雨》電影觀後感 篇幅不用太長 500字左右就行 謝謝了
三伏天,孩子臉,天氣說變就變.剛才太陽還把柏油路給「烤」化了,連空氣都發燙,到處都是人們「哎呦!太渴了!」的聲音,一腳踩到柏油路上,就會印出一個淺淺的腳印.一滴汗珠掉落在地上,就像灑在餓滾燙的爐子上,「滋」地一聲化成白煙,頓時沒了影兒.
過了一會兒,就狂風大作,大風「呼嚕嚕」地刮著,樹葉發出「沙沙沙」的聲音.一些細枝「咔嚓」一聲斷了.天剎那間變成漆黑的一片.豆粒大的雨點「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戶上.閃電看不慣人間,用幾億負荷的電流「嚓」地一聲劃破了無邊的天際,又好似剪破了漆黑的瀑布;雷公也看不慣人間,發起了勃然大怒,「轟隆隆」的聲音響徹天邊.
陣雨過後,一切又歸於平靜.大街上,人們「嘰里呱啦」的吵鬧聲;樹枝上,小鳥「嘰嘰喳喳」的叫喚聲.真是熱鬧非凡啊!
哦,這是大自然演的一部戲,一部出色之戲!
2.雷雨
暑假裡的一天,天空還是那樣的瓦藍瓦藍,太陽好似一把火,烤得大地直冒煙.忽然間,天色暗了下來,天氣更加悶熱,我心口就像被千斤重的大石板壓住了,氣也喘不過來.一會兒,颳起了陣陣狂風,地上的灰塵被颳得隨處亂竄.大樹在風中劇烈搖晃,好像即將倒下似的.樹枝像千萬條皮鞭瘋狂地抽打著,一些枯枝敗葉全都落了下來.暴風雨要來臨了!
抬頭往天上看,只見滾滾烏雲排山倒海地涌來,有如千萬匹脫韁的野馬,奮蹄揚鬃而來.忽然天空中劃過了一道「之」字形的閃電,給萬物披上了一層銀輝;緊接著一聲炸雷進了我的耳朵,讓人膽戰心驚.而後,暴雨像天河決了口似的鋪天蓋地而來,好像要把這里吞沒掉.雨越下越大,像千千萬萬的珠子從空中砸了下來,氣勢十分龐大.大雨滂沱,電似火龍,霹靂震天.透過玻璃望去,遠處什麼也看不清,大地被一層水霧籠罩著,像給大地蒙上了一層白紗.屋檐上的水多了起來,拉成一條線.大樹小樹在雨里歡快地跳舞,小草也扭動著纖柔的腰肢,歡迎暴雨的來臨.
半個小時過去了,風停了,雨住了,屋檐上的瓦片喝足了水,「嘀——嗒,嘀——嗒」地滴水.戶外空氣好是新鮮,不再那麼悶熱了.街上幾個小孩的笑聲傳進耳朵里,原來他們正歡蹦著踩水塘呢!花草樹木們也吸足了水分,洗盡了它們身上的塵垢,更加精神了.池塘里,小魚小蝦也出來呼吸這新鮮的空氣,欣賞美麗的景象了.
啊,雷雨,它來得快,去得也急.它為我們驅散了悶熱,帶來了涼爽,解除了煩惱.我呼吸著雨後的空氣,心裡十分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