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應該怎麼寫
「我夢想有這么一個世界,人們可以因為一個逗號而去死」
本文標題的原句本應該如上陳述。第一次看到這個句子,是在法國人貝格伯德那本以揭露廣告圈內幕著稱的小說《99法郎》中。而這個句子的原作者、羅馬尼亞裔作家E.M齊奧朗並不被大多數人熟悉。有生之年裡他有意識地以離群索居的方式與世人隔絕,始終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他拒絕一切功利和誘惑、把榮譽視作糞土,被稱作「時間之外」的作家。不過在他歸於塵土之後,世界還是破壞了他有生之年堅持的生存法則:他的作品在越來越廣的范圍內傳播並受到越來越多人推崇,已經無話可說時榮耀卻為他戴上皇冠。
榮譽並非齊奧朗渴望獲得的,他在書中把自己定位於永遠處在「句子的中央」:他要做的不是開拓者,也不是終結者,而是一個永遠象徵著未完成的「逗號」。一篇文章中每一個逗號都代表著這個故事未完待續。在這里齊奧朗的話可以理解為他立志為未完成的夢想獻身並且無怨無悔。這樣的時代不需要太多人扮演偉人,而需要更多人無私地選擇逗號的角色,選擇為實現夢想而戰斗。這樣的逗號精神是值得人們記憶和尊敬的,
看《時尚女魔頭》的時候我不由聯想到了齊奧朗那個關於逗號的宣言,只不過此處的逗號被賦予的是完全不同的意義。影片中女主角安迪曾經獲得過布朗大學法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為了實現自己到《紐約客》工作的夢想她卻毅然決然地放棄這個機會選擇了康奈爾大學新聞系。畢業後這個朴實的鄉下女孩以不修邊幅的邋遢形象迎來了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次面試,還因緣巧合得到了一份眾人夢想中的體面工作,誤打誤撞成了一家蜚聲世界的時尚雜志社的主編第二助理。在其他人看來安迪得到的是她原本可望而不可及的機會,但對於安迪自己這無異於是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委曲求全。在這個人生的轉折點之後,安迪不得不開始習慣給自己的每一次陳述加上一個逗號。比如說
是獲得一個機會,也是放棄另一個機會;
選擇了《天橋》雜志,也意味著失去了所有可以選擇的選擇;
終於要升職了,但為此付出的是所有私人空間;
認為自己沒有選擇,但實際上是自己已經做出了選擇;
我原來叫安迪,不過現在我的老闆給我起了個新名字叫艾米莉。
......
安迪也曾意氣用事地打算在這個駭人的時尚圈子裡做個過客,但最終這份自己曾經不屑的工作已經不再僅僅是通往《紐約客》的跳板 。世界上沒有什麼與自己是無關的,偶然出現在心中的面孔時間會帶走它們的幻像,就像那的些天真的夢想。安迪終於默認了這個逗號給她帶來的改變,並樂於把它當作一個良好的人生契機來看待。 小小一個逗號的力量如此強大,它不阻擋什麼但又的的確確是界限。從真實到另一種真實,有誰能夠跨越呢?
安迪曾經有一個夢想中的世界,不過現在這個世界似乎正在因為一個逗號而瀕臨坍塌和崩亡。加上一個逗號可以讓一個句子的邏輯層次更加分明,前因後果一目瞭然,顯示出的是作者在「成熟」中學會越來越清醒地分析一件事,甚至顛覆句子本來的意思。安迪的生活在改變,追求在改變,她的衣著品味乃至衣服尺碼也在隨之改變,她不可自拔地被捲入了一場虛妄卻沒法停止的競賽,與時間、與生活、與金錢、與無數難以記述、難以辯駁的必然理由競賽。也許她是有理由的,理由就是面前這個穿普拉達、滿頭銀發的女人正在無休止地向她發出命令。就如電影里台詞說的,「那個讓你每次都接電話的人,才是你真正在乎的人。"因為她,安迪已經一頭鑽進了時尚圈,且下意識地開始決定要犧牲掉曾經那些不成熟的想法。
《時尚女魔頭》並不是一部很深刻的電影。作者過於理想化的情節設置或多或少讓人覺得幼稚和不真實。不過它所反映的確實是現代生活的常態,相信每一個曾經在夢想和現實中徘徊過的人對安迪在犧牲與追求之間的猶豫都感同身受,也經歷過在心靈的掙扎中因為一個逗號的轉折在一念之間做出抉擇的過程,就此舍棄最初的夢想把自己的生命一再填充下去。夢想被一絲絲抽離、若有若無失落的時候,也許成就了其他?但是最終這些所獲得是否自己真正所缺乏所需要的?我們值不值得為這樣一個逗號心甘情願讓曾經心心念念的夢想死去?
如今這個年代倘若到了安迪那個年齡你還在談夢想談追求是很難被人理解的。你明明生活在原本被定義為風華正茂、窮狂極傲的階段,現在卻身不由己、理所當然地必須做出一臉滄桑、滿目風雲的姿態。不談幸福,你覺得那是少男少女們要斟酌的形容詞;不說夢想,如今這樣的詞眼較之於一個逗號來說顯得過於臃腫和矯情。你甚至還會滿含自嘲地反省,曾經未泯人世滄桑,年少輕狂地追求風花秋月的自己多麼傻。想到這里你是不是感受到了小小一個逗號的強大?它不是哲學,卻是不存在的存在;至於夢想,你怕它無力負載那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我夢想有這么一個世界,人們可以因為一個逗號而去死」。
在我們正在經歷的時光中,很難找到通向這個逗號的道路。因為如今逗號正在我們的腳下扮演與前者截然不同的載體角色,護送我們到達一種理智的世界觀和目標。然後你目睹到的是無數個安迪和內特在昔日美好回憶中互道珍重彼此告別,在這個高度物質的社會里,理智的男男女女之間滋生出的真摯愛情從萌芽、燦爛到最終凋零都是不需要理由的。你會看到你身邊曾經熱愛文學的少年,在填報志願的時刻顫抖著寫上那些更容易讓社會高度認可、公司迅速錄用的專業名稱。每次我們抱怨環境帶來的壓力,把選擇的權利推卸給社會氛圍的時候,其實也是在承認自己對於誘惑、對於虛榮和世俗的不可抗拒。
沒錯,即便這么承認也並不可恥。如果是我,很可能也會和安迪作出一樣的選擇。而且我始終覺得故事的結局過於公式化。更加合理的情形是:安迪坐在車里,如同她剛剛來到巴黎的時刻那樣看著這個都市的繁華在眼前嘩啦啦地流過,安迪想念著那些已經被拋在身後的景色如同那些曾經的夢想,卻永遠不會再回頭。內特不會原諒安迪,盡管感傷無奈,愛情還是在他的心中漸漸消失,轉身之際一切正在忘卻,盡管離開她如此艱難。
不過如果是我,放棄夢想和真愛同樣也是會後悔的。因為我相信在內心深處,我們每個人都還是對最後那個把手機扔進許願池,瀟灑地離開白發魔女的安迪懷著憧憬的。我們的目光還是對那個重新找回記者之夢的女孩充滿贊美的。即便有人會說,生活,要比電影難多了.....
是的,生活比電影難多了。所以要拋開自己眷戀的夢想和愛情變得理智也沒有那麼簡單。那個說出自己夢想的少年,那個愛上愛情的女孩,他們還能記得在媽媽子宮里呼吸的心態,他們還葆有邂逅愛情的戰栗,他們還擁有留下一行淚水的權利。就算會失望,會受挫,會感傷......可是對待感情所做的抉擇不就理當感情用事嗎?至少在面對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和事,你仍然真誠和善良,勇敢和自由。
讓夢想的世界逐漸死去的那個逗號,其實不過是我們的自私、貪婪和懦弱造成的絕境,這種絕境不是痛苦,而是較之更糟糕的麻木。惡魔從來都不是那個銀發的女人,而是她身上那件叫做普拉達的衣裳。
② 《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50個字以上
摘要 《穿普拉達的女王》告訴我們:想提升衣品,只需要做一件事——好的衣品,不光是穿出來的,還是「扔」出來的。
③ 穿普拉達的女王這部電影的評價如何
《穿普拉多的女王》這部電影相信大家都應該看過,該電影於2007年上映,主要講述的是由安妮海瑟薇飾演的安迪是一個剛剛步入職場的女性,在經歷挫折與困難以後,逐漸蛻變成了一個優秀的女人的職場故事。該劇一上映就被網友們稱贊,覺得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電影,給當時在社會上的女性有了很大的啟示,就是因為該劇引起了許多女性的共情,所以評分很高。
女主安迪剛剛畢業不久以後就誤打誤撞地得到了許多女生夢寐以求的工作,成為了紐約最著名的時尚雜志《Runway》主編助理,雖然是幸運的,但是一向朴實,不會打扮的安迪在這個領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她對這樣與世界級的服裝品牌打交道的環境無所適從,除了這些以外,同事的刁難以及主編米蘭達可怕的考驗都差點讓安迪放棄這項人人都羨慕的工作,安迪每天都要負責米蘭達的一切工作和生活瑣碎,陌生的工作領域差點擊垮安迪,但即便每天累死累活,憑借著堅定的信念以及不服輸的個性,安迪成功地通過考驗,也憑借自己的聰明在時尚這一方面有了自己的見解,逐漸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自信。
在電影的最後,安迪與米蘭達的相望讓我們看到了兩種不同的選擇,安迪想要做的是自己內心的女王,而米蘭達即便無奈,也要繼續堅持下去,因為這是她好不容易得到的東西,兩個人沒有誰對誰錯,只是選擇的不同罷了,但是無論怎麼樣,電影所傳達給我們不止這些,每一個女孩都有可能成為女王,但是在復雜奢華的社會上,一定要堅守內心,做自己的女王,不要迷失了自己。
④ 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
《穿普拉達的女王》電影則深刻地反映了職場如戰場,充滿各種艱難險阻,非常能考驗和鍛煉一個人的能力這個道理。
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就在於一個初入社會的女孩子安德麗婭在就職後的一系列變化和心路歷程,剛從大學畢業的她幸運地進入了一個知名時尚雜志做助理,後來因為工作的關系,她漸漸失去了友情、愛情,失去了很多之前很寶貴的東西,在認識到需要踩著別人才能保住地位的現狀時,她選擇了放棄,轉而從事普通但卻很感興趣的編輯工作,重拾了自己的幸福。
這部電影中有很多觸動我的地方,很多都值得人深思,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在職場上游刃有餘、如魚得水,在以後的求職道路上得到借鑒。
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一定不能盲目從眾,瘋狂選擇那些熱門、工資高的工作,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求職,有句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時候選擇自己喜歡、感興趣的工作會更有發展潛力。
在事業成功後,安迪曾經熟悉的朋友也在因他的轉變而遠離他,就像奈傑兒說的當他的個人生活化為烏有時候就是他即將升職了——就像梅琳達,風光的背後是家庭即將分崩離析的痛苦折磨,努力保住職位的職場拼殺,卸去面具後的梅琳達是如此虛弱,蒼老,無力,疲憊,人前的強悍盪然無存,讓人心生酸楚。
安迪也在適應,她最常說的是我沒得選擇,其實她在選擇超越時就已註定了結果,不論這個結果是不是他的本意。安迪頓悟了,她要再次面臨選擇,這次她選擇了離開,義無反顧,扔掉了那個如同遙控器般支配她不停旋轉的手機,脫掉象徵身份,地位,品味,無數女孩艷羨的頂級時裝配飾,回歸自由獨立的生活,重新開始自己的理想。
影片主要角色
1、米蘭達
演員梅麗爾·斯特里普
穿普拉達的女王,頂級服裝雜志社的主編。每天早晨的生活從四杯咖啡開始,她追求完美、心細如針、尖酸刻薄、敏銳善變,是讓人望而卻步的工作狂、女王。
2、安迪
演員安妮·海瑟薇
初入職場的清新女生、單純的菜鳥,機緣巧合來到頂級服裝雜志社給「女王」當助理,在苛刻無比的環境中歷練成長,卻發現自己其實不喜歡這樣的工作節奏。最後,她離開了「女王」,回歸了愛情與親情。但她的用心付出也換來了女王的親筆推薦信。
⑤ 《穿普拉達的女王》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趁年輕,我勸你去大公司走一遭。做好接受與放棄一些東西的准備。
劇情簡介
一個剛從學校畢業想當記者的女孩子安迪(安妮·海瑟薇飾演)在尋找工作無果的情況下進了一家頂級時裝雜志天橋給總編當助手。然而好景不長,很快她發現她的工作簡直是噩夢,因為這個女總編米蘭達(梅麗爾·斯特里普飾演)對待所有的人都是那麼尖酸刻薄,緊張的氣氛蔓延在整個雜志社。
這個時尚的女魔頭無論公事私事都交給助手打理,把安迪折騰得苦不堪言。如在有颶風的時候,讓安迪去找飛機把她從邁阿密送回紐約(原因是自己的雙胞胎次日早上要在學校表演);當安迪不小心壞了她的規矩時,讓安迪去找哈利·波特的手稿,只是因為她的雙胞胎急於知道下面的故事。
在女魔頭發現安迪的能力高於第一助手艾米莉時,決定讓安迪代替艾米莉去巴黎。艾米莉的理想就是去巴黎。並且要安迪自己告訴艾米莉這個噩耗。安迪一一照做,傷害了艾米莉,安迪卻認為是自己實在沒有辦法選擇。
安迪的態度從一開始的得過且過,不為工作而改變自己,到後來主動換上了在時尚圈子裡的衣服,完美地完成著她的工作。但最後通過與女魔頭的交談,發現自己得到了工作,卻放棄了家人和朋友,並且為了工作上的進步要將別人狠狠打壓下去之後毅然離開了雜志社並尋回了自己失落的幸福。
⑥ 《穿普拉達的女王》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穿普拉達的女王》給我們的啟示是:趁年輕,我勸你去大公司走一遭。做好接受與放棄一些東西的准備。
女主角是剛剛大學畢業准備參加工作的安德麗婭,根據專業和自己的愛好,她本應該選擇的是編輯和記者的工作,但是卻誤打誤撞進了一家時尚雜志。初入職場的她穿搭普通,前期工作非常辛苦,還有一個女魔頭上司米蘭達,無論做的多好也不會有贊許,她也很不喜歡這份工作。
覺得怎麼也做不到讓別人滿意,於是她很懊惱。小編覺得,新人入職場往往會缺乏一種對工作的認同感,而認同感是一種讓自己能心安理得工作的一種支持,只有認同這份工作,認同這樣的行為和觀念,認同自己,才能把一份工作做好。
安德麗婭辭職了,她選擇了回到男友身邊,重新找了一份編輯的工作,不同的是,她變得更加自信,穿搭也多了一份氣質。更加令人欣慰的是,米蘭達給她寫了推薦信,代表了她對安德麗婭的肯定,這個被稱為時尚界的女魔頭承認了安德麗婭的優秀和頭腦聰明。
職場規則無非是保持聰明的頭腦,強烈的熱情和對自我職位的認同感,同時知道得與失之間的平衡。米蘭達之所以能做到如今的地位,而安德麗婭也是看到了這樣的職場規則以後選擇離開的原因,她不想得到那樣需要付出愛情,付出珍貴友誼才能得到的地位,她想要的是保持自我,而她也做到了,回到了屬於自己的那個領域。
⑦ 《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是什麼
在大衛·弗蘭克編導的美國劇情片《時尚女魔頭》的劇末,安德莉婭從頂級時裝雜志社《天橋》總編米蘭達工作助手的誘人職位辭職,循著自己做記者的理想去一家報社應聘,報社主編剛剛收到米蘭達發來的傳真,她說「在她所有的助理里,安德莉婭是到目前為止最讓她失望的,而且,報社主編如果不聘請安德莉婭,就是最大的傻瓜」——典型的美國喜劇式幽默。
美國的很多劇情片經常給人帶來深厚的回味,從那些情理兼備、細節精緻、談吐幽默、誘導啟發的意識風格中,觀眾真正領略到美國電影藝術的高度,美國電影對於人性的深入詮釋已經成為最打動觀眾的力量——人性無國界,美國的電影藝術也因之走向全球。
《時尚女魔頭》三分之二的篇幅為我們展現米蘭達這個在時尚圈呼風喚雨的大人物與她的工作助手安德莉婭的沖突和互動,同時鋪敘性的穿插以安德莉婭與男友、同事、朋友的沖突和互動,共同為最後三分之一篇幅影片高潮的來臨打下伏筆。
米蘭達的生活奢侈得離譜加誇張,米蘭達對工作投入全部、忘記一切,米蘭達對安德莉婭頤指氣使、居高臨下甚至視若無物——她似乎安德莉婭這個助手看作一個「機器人」,但當安德莉婭冒犯自己時則記得要給她施加更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從精神上予以報復。
這些都加強了米蘭達作為一個「女強人」「霸道的女權主義者」的形象,她以自己的工作中的冷酷壓力折磨安德莉婭的同時,逐步也開始改造安德莉婭的人生,安德莉婭越來越習慣於成為米蘭達的一個沒有自由、隨叫隨到的附庸,雖然她因此得到了地位、享樂、奢華、鮮花、光環,但也失去了生命的獨立、時間的自由甚至純潔的友情和愛情。
安德莉婭適應了米蘭達的要求也意味著喪失獨立和自我,她作為米蘭達的「附庸」必須隨時應付各種難纏的、突然的、艱巨的新任務,必須犧牲給男朋友過生日的時間去陪伴米蘭達,必須在米蘭達出席豪華晚會前花費整晚時間背誦佳賓資料以便在晚會現場及時提醒米蘭達即將和她握手寒暄的是什麼人……
⑧ 小學生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300字
也不知是為什麼,居然狗血的看完了《穿普拉達的女王》(又名《時尚女魔頭》)這部電影,看完以後感觸良多,
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後感
。本想用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觀點來支撐全文,但是基於片子所反映出來的東西本就無輕重之分,所以果斷放棄了,一個論點統領全篇的架構,採用逐個角色進行分析的方式進行。至於電影簡介,自個兒問「度娘」去,別拿這個問題來煩我。
一、米蘭達(梅麗爾·斯特里普飾演)
有人說本部影片的亮點便是由梅麗爾·斯特里普扮演的米蘭達一角。
怎麼來形容她呢?如果那個意志力不夠堅強的同學,在剛踏入社會之際遇到了這么一位上司的話,那簡直就是噩夢。她嚴厲、苛刻、刻薄、傲慢,某種程度上講,如果你做的不夠好,她將徹底摧毀你的心裡防線。
不過如果你能堅持下來,你就會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無論心理還是能力。
當然米蘭達並不是十足的魔鬼,她嚴苛卻很細心,不會對於你的成長視而不見,她會以她的方式表示對你的肯定,我想這對於剛入職的年輕人來說,正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我們都會犯錯,可悲的是大多時間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到底哪裡錯了。所以及時、准確的批評比敷衍了事的應允更有幫助。
從這個角度來說,應該慶幸在入職初期有這么一位上司。請記住下面三句話:(出處問度娘)
不是每個在你身上拉屎是都是你的敵人。
不是每個把你從屎堆中拉出來的都是你的朋友。
而且當你陷入深深的屎堆中(身陷困境)的時候閉上你的鳥嘴。
⑨ 穿普拉達的女王影評
影片中體現了白領階層群體中所關心的話題,諸如:初次擇業、職場奮斗、事業與家庭、個人形象提升,甚至連減肥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相應的情節。
另一方面,影片中大量時尚潮流元素也為女性在辦公室這個大競技場中爭奇斗妍提供相當多借鑒,成為一部引領風潮的影片。輕松幽默的影片基調、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以及精緻的影片質量做成同類型影片中的佼佼者。
影片講述一個剛離開校門的女大學生,進入了一家頂級時尚雜志社當主編助理的故事,她從初入職場的迷惑到從自身出發尋找問題的根源最後成為了一個出色的職場與時尚的達人。
安迪的態度從一開始的得過且過,不為工作而改變自己,到後來主動換上了在時尚圈子裡的衣服,完美地完成著她的工作。但最後通過與女魔頭的交談,發現自己得到了工作,卻放棄了家人和朋友,並且為了工作上的進步要將別人狠狠打壓下去之後毅然離開了雜志社並尋回了自己失落的幸福。
⑩ 《穿普拉達的女王》影評是什麼
《穿普拉達的女王》影評如下:
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講述一個求職女大學生,想要成為一名文字編輯,但機緣巧合下卻成為一家頂級時裝雜志社當助理的故事。影片開始,女主安迪前去雜志社面試。
但是這一番面試並不是很順利,在安迪覺得沒有希望的時候,出人意料地是主編米蘭達決定親自來進行面試,結結巴巴的女主彷彿並未打動這位「女巫」。隨後便失望的離開,但助理艾米莉來通知她通過面試。故事也正是由此開始。
首席助理艾米莉一開始便以一種高高在上姿態來告訴她這份工作的辛苦,以及自己超強的工作能力。從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來一份輕視與不屑,但是這並未影響到安迪,她則認真的去完成這份工作。
事情的發展總是難以預料的,主編高強度的要求著實令女主難以適應。回到家中便像男友進行吐槽。
隨著安迪不斷地改變自己她已經和艾米莉越來越像,穿著時尚辦事高效,愈發得到米蘭達的喜愛。但是男友納特此時卻認為安迪已經離之前的她遠去,兩人的關系也逐漸冷淡。
雖然在一張床上,但是卻有著各自的打算,不論是朋友聚會還是自己的生日,還是在睡覺時幾乎是無時無刻安迪隨時都有可能收到米蘭達的來電。
看起來安迪努力進步,而男友卻僅僅是安於現狀。我想這也就是兩人越走越遠的原因,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可能就是這樣吧。
在納特生日那天安迪本以為自己可以提前下班為納特慶祝生日,但是米蘭達不信任重感冒的艾米莉是否能繼續工作,則讓她重新加班工作,晚上等到安迪忙完工作回到家中,納特因為女友沒有為自己慶生感到生氣回到房間中睡覺去。幾天之後的一個晚上,他們就分手了。
隨後,安迪彷彿找到對這份工作的激情,也可能是由於沒有男友的阻卻她進步的更加飛速。米蘭達欽定帶她前去巴黎的參加會議,原本是首席助理艾米莉籌備好久的事情,突然之間的人選更換,這也就引與艾米莉之間的矛盾。
巴黎之行,安迪學會了很多。也使她覺得米蘭達並不是那麼冷酷。看到主編人員要被更換的事情之後,安迪則不顧一切的告知米蘭達,殊不知老謀深算米蘭達早已知曉,此時的安迪瞬間頓悟,她已經與自己最初的夢想相差甚遠,於是決定離開米蘭達。
找到男友重新復合,在一家報社找到一份心儀的編輯工作,安迪覺得這份工作才是真正適合她的。故事的最後,女主與米蘭達在公司樓下相遇。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
安迪教會我們的不僅僅是如何勝任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適合自己,只有真正快樂的工作才是適合自己工作,交友亦是如此。
很多時候,人們總想著如何飛的更高,去看更美麗的風景。很少有人去關注身邊的點滴,在大多數情況下幾乎沒有人想要安於現狀,所以也就誕生了如此多的職場強人,當然其中不乏甚至多數都是女性。
這一群人他們可能得到了自己想要得生活以及財富,但是失去的是價值連城的無形財產,他們沒有真正的歡樂,沒有貼心的朋友,沒有一個懂她的人,有的只是冰冷冷的錢。
曾經記著歷史老師講過「自適於心」,當時懵懂的我還不理解這其中的含義,但是現在,我覺得人生要是活得能夠自適於心,那才是真正的快樂,反之則是適得其反。
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要是在生活種迎頭而上,那遇到的苦是無法散去的。為了夢想而奮斗則是生活在一個幸福的環境氛圍中,我想這才是這部電影要告訴我們的「為夢想去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