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建國大業》電影觀後感
很安靜地把《建國大業》看完,但心裡早已經心潮澎湃。
《建國大業》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一直以來,戰爭系列影片層出不窮,不斷拍打自己的靈魂。在這個安定的年代裡,只有歷史還記錄著那段血的教訓,叫我們不要忘記過去,不斷浸透著越來越模糊的我們。
可以想像,有那麼多的革命志士會奮不顧身地投身到革命中去,為人民尋找未來,我們怎麼能忘記?因為有這樣的愛國精神感染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在《建國大業》里,幾乎沒有轟轟烈烈的廝殺場面,沒有血飄在空氣里的味道,更多的則是人物刻畫,更多的是敵人瀕臨失敗的痛快。艱苦的條件里,總有那麼一束溫暖的光輝灑進人們的心裡。那便是拯救了人民的中國共產黨,他帶給了人們希望。
正義帶來了勝利,人民掙扎已久的痛楚終於就要解脫。真理永遠在正義這一邊,在眾多的人們領袖帶領下的中國革命自然會走向勝利。
② 建國大業電影觀後感
《建國大業》是一部追憶紅色歷史,催人奮進的電影。
《建國大業》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了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追憶紅色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催人奮進,令人警醒。《建國大業》影片觀後,更加在思想上樹立看齊意思,堅定理想信念;在政治上樹立看齊意思,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動上樹立看齊意思,在平凡的崗位上履職盡責、真抓實干,和舟共濟鑄佳績,全心全意作奉獻!

「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從一誕生起就沒有私心,一心謀求國家富強、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亡的時候主動站出來,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我們的先輩們勇於拋頭顱、灑熱血,勇於為真理而獻身,不講私心講公心,襟懷坦盪,一心為民。中國人民從歷經艱苦磨難的歲月中逐漸認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本質,也堅定了擁護中國共產黨,充分認識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建立新中國,實現國家富強。
③ 建國大業的觀後感300字左右
思路:根據建國大業的內容情節展開,並結合自己的觀點加以說明。
昨天,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看《建國大業》。電影描述了建國初期以召開全國政協會議、建立多黨合作的政府為主線。
中間穿插了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重慶談判、內戰全面爆發、三大戰役、解放軍渡江、共產黨多方面爭取各界民主人士組建多黨合作的政府、政協會議召開等歷史事件。通過這部電影我知道了新中國的由來,認識了很多歷史人物:周恩來、蔣經國、宋慶齡、毛澤東、蔣介石、鄧穎超等人物。

在政協籌備會議中,確定了國旗和國歌。最先大家都同意中間有一個黃杠、代表黃河的方案,但最後經大家討論確定的是背景為紅色,左上角以一顆五角星為中心、四顆小星圍繞的方案,因為它即表現出了中國現狀,又預示中國美好的未來。
在討論國歌歌詞時,有人提議要該原歌詞中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機的時刻」這句話,可是毛主席說一個民族是要有危機感的,所以最後大家還是一致通過了以《義勇軍進行曲》原文為國歌歌詞,這樣就有了我們今天的五星紅旗和慷慨激昂的《國歌》。
④ 《建國大業》觀後感1000字左右,但必須必須原創哦~~謝謝大家啦~
寫作思路:可以寫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內容是什麼,主人公都有誰,是圍繞什麼樣的故事展開的。語言要流暢,要加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是文章更具體。
正文:
《建國大業》以抗戰勝利為背景,主要講述毛澤東與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達成共識後不久,國民黨單方面發動內戰,並對民主黨派人士大肆迫害。

共產黨堅決進行武裝反擊,不少民主黨派人士和國民黨內人員紛紛倒戈,與中共站在同一立場。在人民解放戰爭節節勝利的同時,大批民主人士在共產黨的誠懇邀請下歷經艱險,奔赴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舉國歡騰。
電影里曾數次切如錄像,與前後對比有顯突兀。但毫無疑問,作為紀念的公益電影,旨在告訴人們沒有偏差的歷史。畢竟過去再怎麼漫不經心做的事,在當前都不可能原樣復制,而且我們不一定知道過去真的發生了什麼。
片尾的開國大典或許是很多人最不陌生的片段。帶領共產黨走向勝利的毛主席顯然年事已高,可他的話語,卻是億萬中國人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驕傲。
國共內戰期間,條件上佳的國民黨卻秘密殘害無數提出正確思想的人才。李公朴的公然殺害,直到聞一多身體橫在亂槍下,人民還會支持渴望拿下中國的國民黨嗎?蔣介石被動地或主動地將每步棋下到最好,但當前情況也始終只有一種下法,鬥智斗勇,兵、將都投了,降於共產黨。終是敗給人民和信任。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於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
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麼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勝利!定下國旗國歌的那一刻,是國旗國歌作者的為自己正名的那一刻,經過多少反駁、爭吵、拚命挽回,不都是為了國家未來的自豪嗎?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⑤ 建國偉業電影觀後感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這部片子將重大歷史事件在影片中來回穿插,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
影片中令我最難忘的一幕是在那在山花爛漫的小道上,毛澤東、周恩來兩位巨人背著拿花的稚嫩孩童,孩子在嘰嘰喳喳的打鬧,而他們嘴中依然自然的訴說著國家大事,這是何等人間美好。在那一幕里,我彷彿我已經帶入了初春時期老人領著孩子一同郊遊的場景,色調是如此鮮艷明亮,音樂是如此歡快灑脫。

其充分塑造了毛主席撇開政治立場的別樣形象,他也是一位會為了逗孩子笑的仁慈長輩,他也會為了炊事員的去世而沉默不語,他也會內心焦灼,站在房頂看錦州。當1949年淮海戰役取得全面勝利,長江以北再無戰役時,他眼中的淚水再也止不住了。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如今,中國已然成為國際社會中重要的一員,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由衷地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越來越強。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的內心也應該永遠裝著我們的祖國,在她的光芒下更加閃耀。
⑥ 一篇觀看建國大業革命電影觀後感,大概500字
不好好學習,來這抄答案
⑦ 建國大業觀後感600至800字
寫作思路:先回憶什麼時候看這部影片,然後寫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什麼內容,然後選取影片中值得思考一點,說明自己思考的結果,本片示例選取共產黨為什麼會成功,而國民黨為什麼會失利呢?然後說明原因。然後再寫自己對影片整體感受,並提出倡議做一個有用之才。
範文
在前兩年,我觀看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一幅幅感人至深、盪氣回腸的畫面彷彿還在我腦海中回盪。
《建國大業》簡述了中共與國民黨在抗戰勝利後,對如何建國,如何安撫深受戰爭創傷的百姓採取了不一樣的政策,雙方利益分歧巨大,導致了內戰的全面爆發。共產黨人重視各民主黨派的力量,選擇了民主建國,成立聯合政府,並以分田地的方式關注了勞苦大眾的利益。而已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人卻選擇了無視共產黨人與其他民主黨派的存在,無視勞苦大眾的利益,結果失敗了。 那麼共產黨為什麼會成功,而國民黨為什麼會失利呢?
第一,共產黨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為得民心,二是因為得人才。從電影中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必然性始終灌注在電影中,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則十分混亂,各管各的。
國民黨高級將領李宗仁率部圍剿延安的時候,毛澤東講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較好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們會以一個延安換回整個中國"。這正是當年共產黨高級領導人以人為本的真實寫照。死守延安,無疑會傷亡慘重,代價太大,不能做到對人的關愛勝過對地的關愛。毛澤東優先選擇了對人的關愛,他的決策無疑是高明的。

看了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於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曾經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那時卻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
看著電影,想著歷史,我的心中無限感慨。我悲哀自己是個熱血少年卻只能靜靜的坐在這里,觀看著這一幕幕讓人心酸,無奈的歷史;自責自己身為新一代接班人卻沒有實力,沒有本事去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一點點貢獻和犧牲。寒窗苦讀幾年,馬上就考上初中。但是對於自己未來的道路卻是一片迷茫,甚至不知將來要幹嘛。
作為一名有理想、有知識的小學生,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成為有用之才,將來報效祖國!
⑧ 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
《建國大業》是一部熱愛祖國主題的電影。它鮮活地演繹了中華民族解放初期蔣經國掌權時的黑喑及其我國的腐壞,和釋放時舉國同慶的情景。
電影描述了為基本建設新中國成立而作出貢獻的諸多人,有秀才、有名將、有主廚、有鎮長,每個人都是為創建和基本建設新中國成立投入汗液,有些人乃至無私奉獻出了自身的性命。

世人無不贊嘆鋼的硬實,但誰知道把鋼從鐵礦石里提煉出出去必須多少的勤奮!在享有新中國成立帶來大家幸福快樂的同時,誰知道到底是誰創建了新中國成立?
毛澤東主席和很多名將在暗夜裡艱辛走動,通過艱難曲折的勤奮和拼搏,總算讓星火燎原變為紅新走紅。「五星紅旗是用血液染上的」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新中國成立是在革命先烈和成千上萬愛國志士前赴後繼堅持拼搏下完工的。看了電影不由自主地感嘆血汗錢完工的新中國成立!
⑨ 建國電影觀後感
《建國大業》以抗戰勝利為背景,主要講述毛與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達成共識後不久,國民黨單方面發動內戰,並對民主黨派人士大肆迫害。共產黨堅決進行武裝反擊,不少民主黨派人士和國民黨內人員紛紛倒戈,與中共站在同一立場。
在人民解放戰爭節節勝利的同時,大批民主人士在共產黨的誠懇邀請下歷經艱險,奔赴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舉國歡騰。

電影里曾數次切如錄像,與前後對比有顯突兀。但毫無疑問,作為紀念的公益電影,旨在告訴人們沒有偏差的歷史。
畢竟過去再怎麼漫不經心做的事,在當前都不可能原樣復制,而且我們不一定知道過去真的發生了什麼。片尾的開國大典或許是很多人最不陌生的片段。帶領共產黨走向勝利的顯然年事已高,可他的話語,卻是億萬中國人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驕傲。
⑩ 建國大業觀後感50字左右
觀看了《建國大業》,我的眼睛一片濕潤,心潮澎湃,感嘆先輩創業的艱辛,感嘆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感嘆之餘,對於現在美好的一切,我們更應倍加珍惜。
影片中令人難忘、感動的片段很多: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無數人前仆後繼,拋灑熱血,只為中國革命的一線生機;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領袖、戰士攜手共進,抵達目的地的時刻,這革命轉折的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
淮海戰役結束後,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傳來,那一刻,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
有首歌名叫《為了誰》,在《建國大業》中,我們看到了回答。解放軍解放上海,為了盡量不打擾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解放軍沒有使用重武器,寧願血灑蘇州河,解放上海後沒有進入民居,而是露宿街頭。
這種一切為了人民的精神是應當代代相傳的,成為不滅的時代精神,正因這種精神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獲得了「最可愛的人」的稱號,到現在這個稱號一直都是共產黨軍隊的光榮與傳統。
影片自始至終,都散發著一種讓人振奮的感情,帶領我們回到那段崢嶸歲月,體味建國的艱辛。影片很快就演完了,我們甚至沒有時間細細品味影片中的每一個情節,每一個人物,但卻讓我們記住了,我們的國家經歷過虛弱、侵略和戰亂,我們的人民受到過欺辱、壓迫與掠奪,現在,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鮮血鑄就的成果要我們這一代人去守,去保護。

(10)建國關於電影觀後感擴展閱讀:
《建國大業》幕後花絮:
1、姜文去片場的時候,抱著半尺多厚的關於毛人鳳的資料。他為自己的角色親自設計了服裝,肩章、紐扣、胸牌,最大限度按照歷史資料復原片中毛人鳳的那套軍裝。
2、該片有一場陳坤與佟大為兩人冷對眼神的戲,只是一個簡單的眼神,卻在陳坤的堅持下拍了九遍,直到拍出最好的效果。
3、導演本來有意請陳道明出演蔣介石,由於檔期問題,陳道明主動放棄,並要求出演一個小角色。
4、最開始張國立辭演蔣介石這個角色,他覺得和人物外形差距大,後來在韓三平的多次勸說下才答應出演。
5、為了讓自己的外形像蔣介石,張國立每天只吃一頓飯,餓得頭昏眼花,用了半個月時間從146斤瘦到135斤。
6、該片中化妝師為特型演員化裝要花費很長時間。張國立化蔣介石的妝,需要4小時,在拍攝前還要墊鼻子,戴牙套。
7、胡軍在該片中僅有3場戲、5句台詞。對於安排演什麼角色,他從沒挑剔過,堅決服從安排。
8、陳好的四場戲已經全部完成,但由於表現出色,她突然接到導演組的通知,說後面又為她加了一場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