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哈利波特火焰杯讀後感50
寫作思路:在立意時,可以抓住「計劃和變化」的辨證關系,大的方面,要有一定的目標和追求,但落到實處,又應當隨機應變、與時俱進。
看了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我感受到了知難而進的力量。
哈利本來並不想參加火焰杯。但是,事與願違,有人把他的名字投入火焰杯中,他不得不參加比賽,這是一種多麼大的考驗哪,甚至還有喪命的危險。
很多人都在困難面前自我安慰:「反正都要過去的,做完就行了」。我也是如此,但一想哈利,如果他從始至終都懷著這種想法的話,他早就命喪火焰杯之下了。
起先,他並沒有那種堅定的決心,但他改變了,知難而進,不僅逃出了伏地魔的魔爪,還通過了三強杯。
在逆境中成長,不斷磨煉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強大。
⑵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觀後感兩百字
哈利波特與密室觀後感
哈利.波特從很小便失去父母,寄住在姨夫姨姨媽家,在那裡他飽受欺凌,度過了十年及其痛苦的日子。在他十一歲那年,信使貓頭鷹帶來了一封神秘的信,邀請哈利去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學習魔術,在那裡哈利不僅找到了朋友,還學會了騎著掃帚在空中飛行,他在那裡感覺什麼都充滿了魔力。但是一塊魔法石出現了,它與哈利的命運息息相關。
在尋找魔法石的過程中,他和自己的朋友榮恩和妙麗不畏艱險,用智慧和勇氣與雙面人伏地魔作斗爭,終於戰勝了妖怪伏地魔,還救出了危險中的朋友榮恩和妙麗。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他的這種勇氣和友愛值得我們去學習。
《哈利·波特與密室》充分表現了哈利·波特的智慧和勇氣,才13歲的哈利·波特勇敢地向恐怖的「神秘人「——伏地魔挑戰!魔法學校接連再三發生學生被石化的事件,哈利·波特經過仔細地調查和分析,找到了密室,並在鳳凰地幫助下最終將伏地魔打敗,解救了整個魔法學校地同學們。
電影中並沒有出現伏地魔的身影,只是用他15歲時的日記作為替身,勾畫了一個聰明、快樂的金發男孩的一段成長歷程。當時伏地魔叫里德爾,是當時魔法學校里最出色的男巫師之一。後來他畢業了,結識了一些壞巫師,便搖身一變成了那個世界上最令人害怕的惡魔。
伏地魔用他的日記法術使魔法學校的金妮打開了學校女廁所的門,並利用金妮打開了密室的門口,從此靜心修煉…… 而哈利與伏地魔的確有些相似之處,比如他們同樣聰明不凡,正因為如此,哈利才最終發現了其實瑞德就是伏地魔,並在金妮絲毫未透露的情況下找到密室的入口。
羅恩是哈利的好朋友,他長著一頭紅頭發,臉上布滿了雀斑。盡管這樣,羅恩仍舊是哈利的好幫手。羅恩一向很順從朋友們的決定。他貪玩,樂觀,誠實,有著一個男孩子應有的一切特點。當朋友們要去尋找密室的入口時,他一口答應,可在流水、陰暗並有一個女鬼看守的女廁所里他卻嚇出了一泡尿,不過當他出來之後卻又馬上快樂起來……
赫敏是一個堅持自己意見的女孩子,只要她覺得不對的事情,她便無論如何也不會去做。她有著一女孩應該有的一切特點,會把一切事情考慮得很周到。當馬爾福邀請哈利和羅恩去比賽魁地奇的時候,赫敏一聽就識破了這個圈套……
我非常喜愛《哈利·波特與密室》這部電影,更想成為哈利·波特的好朋友。他告訴我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要善於觀察和思考、敢於挑戰自我、勇於攀登高峰。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有一些經歷,在我剛剛學習玩滑板時,一開始就連續摔了幾個跟頭,我就扶著牆壁踩上滑板,模仿別人的動作慢慢滑,漸漸地就可以不用扶著牆壁滑了。但是,我發現再怎麼用力,速度還是很慢,我就在一旁仔細觀察別人地動作。原來,我滑的太慢的原因是雖然我的右腳在擺動,但是左腳卻沒動,這樣滑板左右擺動的幅度不大,滑板前進的動力也就嫌小,速度就上不來。而且,之前上滑板時腳沒有用力蹬,起步速度也慢。於是我又練了起來,雖然摔了幾個跟頭,腿也磨破了,但是我並沒有喪失信心,經過幾番磨練,我終於學會了玩滑板。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思考,堅持不懈,就能獲得成功。我要象哈利·波特一樣,在學習上也善於思考、不怕挫折,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
【擴展閱讀篇】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⑶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讀後感怎麼寫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講述了在四年級時,伏地魔重返魔法世界以及哈利贏得三強爭霸杯的故事.
哈利在以小天狼星的名義徵求了費農姨父的同意,可以在假期結束之前搬到羅恩家裡去住,並且和韋斯萊一家去看魁地奇世界盃.哈利雖然從小沒有爸爸媽媽,被鄧布利多寄放在費農姨父家住並受盡不好的待遇,但是他從來沒有為此而憂傷.是的,他討厭費農姨姨父一家,但是他並不因此而覺得自己可憐,他不會因為自己的不滿而對費農姨父一家大聲嚷嚷或者吵架.去年,他偶遇了自己的教父小天狼星,這使他感到無比的幸福.
他真喜歡韋斯萊一家,盡管他們不是那麼有錢,但是他們一家總是開開心心洋溢著幸福.雙胞胎弗里德和喬治正在創造一種魔法把戲,遭到媽媽莉莉的極力反對,甚至沒收了巫師界給雙胞胎寄來的訂單.韋斯萊一家都喜歡哈利,並不因為哈利是那個「活下來的男孩兒」,而是因為哈利真誠,善良,謙虛,從沒想過要過著以自己的不平凡為驕傲的生活.哈利說,除了霍格沃茲,陋居是他最喜歡的地方.
不幸的是在魁地奇比賽場上意外發生了,食死徒來折磨麻瓜.哈利並不因為自己的媽媽是個麻瓜出生的巫師而感到羞恥,相反,他誠實,慷慨,可以看到人的好的一面.不過他的傷疤又疼了.
霍格沃茲今年舉辦的三強爭霸賽中,原本不想參加的哈利被迫參加,這背後是一場讓伏地魔卷土重來的陰謀.不過哈利勇敢地接受了這個挑戰,他不退縮不向別人辯解,他覺得只要羅恩和赫敏相信他就好了.可是恰恰,羅恩以為哈利報名了卻不告訴他,疏遠了哈利並和他吵了一架.這使得哈利非常傷心難過,羅恩是他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朋友.
新魔法防禦術老師穆迪教授的第一節課上,演示了三種不可饒恕周.他生動的課堂以及羅琳形象真實的語言使我覺得自己就置身於魔法課堂中.折磨咒-使納威的父母永遠神志不清,死咒-是哈利的父母永遠不能在出現在哈利面前,但是哈利和納威並不因此而覺得自己可憐.他們的內心是那樣堅強和溫暖,當然,他們都是格蘭芬多的!
第一個三強爭霸賽的項目是斗龍,這可把赫敏極壞了.赫敏和哈利天天泡在圖書館找魔咒,天天在教室里練習,可是哈利心裡還是挺難受,羅恩.,為什麼不相信他呢.在成功通過第一個項目之後,羅恩來找哈利道歉了.羅恩臉色白的嚇人,獃獃睜著哈利,神情嚴肅.赫敏緊張地站在他們中間,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羅恩遲疑地張開了嘴巴.還沒等羅恩說話,哈利便說「忘了這事吧」.羅恩局促不安地咧嘴朝著哈利笑著,哈利也報以微笑,赫敏在中間哭了起來.
友誼是天長地久的,盡管有時彼此不是那麼信任,但是最後還是揭開了誤會.因為一起在困難中成長,一起解決困難,這使哈利更加珍惜三個人的友情.
時間過得很快,在過了聖誕節假期之後,三強爭霸賽第二個項目來臨了.黑湖裡的人魚守著四位勇士的珍愛的人,哈利需要在一個小時之內救出羅恩.但是芙蓉遲遲沒有來救她的妹妹,一個小時就快到了.「你最珍愛的東西將會永遠消失……」哈利鼓起全身的勇氣和力量,將芙蓉的妹妹和羅恩一起救上了岸,即使自己不會得到名次,但是他的善良和勇敢,絕對不允許讓芙蓉的妹妹消失在黑湖.鄧布利多讓哈利得了這個項目的第二名,以人道主義精神.
在第三個項目快結束了的時候,他亦是救了塞德里克的命,並同他一起抓住三強爭霸杯,卻被送到了一個未知的領域--伏地魔在那裡復活了,並殺死了塞德里克.哈利幾近崩潰,這里有食死徒,伏地魔,他只有死路一條,完全不是他們的對手.當他覺得一切都完了,么有希望,孤立無助的時候,他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這個念頭超越了恐懼和理智:他不能像捉迷藏的小孩兒一樣,蜷縮在這里四人去;他不能跪倒在伏地魔的腳下……他要像父親一樣站著死去,要在自衛中死去,即使自衛是不可能的……魔杖的閃回咒幫助了他!使他最終逃脫了伏地魔的魔爪回到了霍格沃茲.
伏地魔回來了.盡管魔法部不承認這個事實,因為這將難以維持他們14年來建立的和平氣氛.但是真正看清時局的人知道,戰斗才剛剛開始,這是新的決戰,在一起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保衛所有人的決戰,當然,哈利是一切的開端.如果他不能殺死伏地魔,那麼他也要打敗很多食死徒;如果伏地魔要把他殺了,這里會有更多的人站起來反抗……為了正義的光芒,為了親人溫暖的笑容……
⑷ 急需《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讀後感,大約200字到300字,不能超過350字!急!急!急!
讀過這樣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驚險經歷後,我深深的被一個英雄頑強拼搏和不屈的靈魂震撼著。
假如我是哈利·波特:當我從逼真的可怕夢境中驚醒而有導致額頭上的閃電形傷疤疼痛難忍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忍受著巨痛的煎熬,分析情況,採取各種措施。
雖然我是可男孩,但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很難遇到挫折,像溫室里的花朵,不經歷風雨,沒愛過生活的磨礪。因而,我們在困難中不能喪失勇氣,勇氣和毅力是最可貴的,沒有它,你就永遠擺脫不了
⑸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英文影評
The soaring hormones of youth are perhaps the best selling point of Harry Potter: The Goblet of Fire, as well as the magic ingredient.
The special effects and the intensity of detail are the key to the film's rave reviews.
The twilight of the teenage Harry and his friends' desire to resist is even more endearing, and perfectly embellishes the darkness and heaviness of the Harry films.
譯文:飛揚的青春荷爾蒙也許是《哈利·波特:火焰杯》最好的賣點,也是魔幻成分的最好佐料。
特技效果和細節張力是影片好評如潮的制勝法寶,誇張的搞笑橋段,
少年哈利和夥伴們欲拒還迎的朦朧情愫更是深得人心,恰到好處地潤飾了哈利系列電影的暗與沉重。
主要劇情
哈利·波特在韋斯萊家度過了他暑假最後的一段日子,並去看魁地奇世界盃。一群食死徒在結束後突然出現,攻擊一些「麻瓜」並放出了黑魔標記,這使巫師們非常惶恐。
回到學校之後,新的黑魔法防禦術的教授是已經退休的傲羅瘋眼漢阿拉斯托·穆迪,而很久未舉辦的三強爭霸賽也會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重新舉辦。
所有想參加的學生須將名字寫在羊皮紙上投入火焰杯中,然後火焰杯將會遴選出三所學校(霍格沃茨、布斯巴頓和德姆斯特朗)的代表。哈利並沒有報名,但是火焰杯浮出了哈利的名字,使他不得不參加。
哈利懷疑自己被故意陷害,但羅恩·韋斯萊卻認為哈利為了出風頭,不相信哈利所說的,而與哈利冷戰好幾個禮拜。
⑹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影評怎麼寫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影評--一道並不新鮮的魔幻大餐
之前,對這部哈利波特第三部曲還是充滿期待的: hogwarts魔法學校的傳統本身,已經成為傳奇的引人入勝的背景; harry potter 和他的兩個夥伴 ron 和hermione之間的友誼和互動更是一道純真的,充滿情趣的風景; harry的初戀-華裔女孩cho chang的出現想必也讓許多中國觀眾充滿了期望; 而風度翩翩的英國著名男星ralph fiennes出演伏地魔一角, 更是讓我這半個fan有了必看的理由.
於是在種種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 幸運地趕上了日間的首映場.雖然不是休息日, 觀眾數目也是相當可觀,可見美國大眾對哈利波特組曲的熱愛. 兩個多小時的片子,很快就過去了,相當程度上應該歸功於利用特技製作的盛大的魔幻場景. 這使得我在觀看時,猶如置身於繁復絢麗的焰火齊放之中,但焰火散盡, 曲終人散時, 又似乎抓不住一片雲彩,一切都是繁華的表象.
<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與前兩部曲相比, 基調更為陰森和險惡. 三個歐洲最大的魔法學校 :hogwarts,rmstrang和beauxbatons 要進行一場校際較量, 獎品是無尚的榮譽Triwizard獎杯, 三個學校的代表由火焰杯選出. 雖然條件之一是候選人必須年滿17歲, 14歲的Harry 還是別有用心地被火焰杯給挑選出來.這甚至使得ron 對他產生了小小的誤會.
三場冒著生命危險的比賽被極力渲染, 四個小巫師從天上比賽到海里, 特技製做的場景壯觀華麗,美侖美奐, 倒也回腸盪氣.但一切都是明媚的表象. 應Dumbledore校長之邀,來到魔法學校的新老師, 狂眼(mad-eye) Moody才是掌握一切秘密的關鍵.在他不動聲色的策劃下, HAPPY POTTER 被迫用自己的鮮血,幾乎賠上自己的性命,幫助完成了Lord Voldemort復生的儀式. Lord Voldemort is back!在前兩部曲中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伏地魔終於在13年的消亡後重新粉墨登場.不出意外,我們將在以後一系列Harry Potter片里看到這個傢伙以一個黑暗大帝的姿態呼風喚雨.
本是抱著要看Ralph Fiennes心態的我終於徹底絕望, 大帥哥在裡面戴著厚厚的魔鬼面具,幾乎分辨不出廬山真面目. 但作為一個黑暗大帝,伏地魔不但出場氣勢驚人,在較量中也占足了上風. 除了特技,還要歸功於Ralph Fiennes 的深厚的台詞功底.
導演試圖在片子里加上青春期愛情的元素. Harry Potter 愛上了美麗(這點不太確定)的Cho Chang,並試圖邀請她成為舞伴, 遺憾地是,大名鼎鼎的小巫師在情場上出師不利;Hermoine 對Ron 也有了懵懂的感情, 可傻小子Ron暫時還不能體會. 一切都在潛生暗長,慢慢成型.受到中國觀眾期盼的華裔女孩Katie Leung在有限的戲份里 完成了一個不太合格的花瓶角色.
第三部曲似乎講了很多東西,增加了很多新元素.細細分析,卻只是一個過渡曲,一切的一切都引出一個主題: 伏地魔的歸來. 所以本片如果改名叫做< <哈利波特之伏地魔歸來>>似乎更為恰當. 從演員的表演來看:三個小演員們的表演一如既往,沒有讓人驚喜也沒有讓人失望. 大明星扮演的伏地魔由於戲分不足,也只是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強勢的魔鬼形象,唯一的驚喜可能是 mad-eye Moody, 在這個人身上,充滿許多懸念和不確定性,而愛爾蘭演員Brendan Gleeson 也精彩地演繹出了這種引人入勝的懸疑.
精彩的特技場面太搶戲.就象一道絢爛的煙火,看時覺其華麗,完畢後卻留不下什麼痕跡. 缺乏內涵,是症結所在. 本應被精雕的情節,如Harry與夥伴間的互動,被壓縮到最小層次.
魔幻類的電影, 初時以精彩的想像力與特技給人驚喜,但如果缺乏內涵,驚喜卻難於持久. 考慮到Harry Potter主要的觀眾是兒童,我們仍然給予這系列影片以敬意,在電影史上,會有它的位置.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輕松與沉重的交響曲
第一遍在電影院看<火焰杯>時,想的只是許多情節刪減的遺憾、劇情跳躍發展的讓人目不暇接。覺得怎麼可以沒有魁地奇世界盃的場面,怎麼可以沒有麗塔被赫敏變成蟲子,克勞奇怎麼死的這樣倉促突然,鄧不利多怎麼變的不穩重……盡管有這些美中不足,但還是沒能影響我再看一次的決定。
於是一周後,我再一次踏進電影院。然而這次讓我發現了更多第一次沒注意到的精彩。
電影開始短暫而黑暗的夢後,是長時間的愉快輕松。魁地奇開場的宏大場面、德姆斯特朗男生的帥氣逼人、斗火龍的驚險刺激讓觀眾的神經不斷興奮起來。然而,然而,高潮還沒有到。
是舞會。
斯內普的課贏取了觀眾最多的笑聲。而哈利,我們的哈利長大了:有勇有謀,卻難以對心愛的人發出邀請。鼓足勇氣之後,卻是深深的失落。面對秋張充滿歉意的拒絕,他還能說什麼呢?只能是語無倫次地說:哦,那太棒了,是啊,真好…抱著金蛋躺在沙發上的哈利,眼裡透著滿滿的憂傷和失落。那一刻,終於意識到,哈利已經不是第一部火車上可愛的哈利,不是第二部禁林里勇敢的哈利,甚至不是第三部酒館里憤怒難抑的哈利。哈利,終於長大,不是完美的勇士,而是會緊張、會膽怯、會傷感、會生氣、會愛的少年。
而赫敏與羅恩,互相喜歡,卻又都沒有意識到。赫敏在舞會上的脫胎換骨,讓羅恩第一次聽到了自己心底發出的聲音。狂歡的人群外,是落寞的四個人。羅恩想假裝不在乎,但目光越過人群,還是落在了克魯姆旁的赫敏身上,泄露了他的心。舞會結束後的爭吵,赫敏終於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可是羅恩聽不懂,抑或是聽懂了卻又不敢承認呢?曲終人散,坐在樓梯上哭泣的赫敏,讓人心疼的可愛的赫敏,象是脫掉了美麗衣裳的灰姑娘。只是衣裳再美,卻不是為心裡最重要的那個人而准備,又怎麼會快樂呢?
盛大的舞會結束,劇情飛快發展,一步步變的黑暗起來。
最後的迷宮里,歷經萬難的哈利與塞德一起,抓住了夢寐以求的三強杯。只是誰又能預見到這是一個巨大的陰謀呢?空曠的墓地上,是塞德的死,是伏地魔的重生,是兩人的決斗,是閃回咒……黑暗的劇情如飛快旋轉的齒輪,把之前的輕松安詳攪得粉碎,緊緊扼住觀眾的喉嚨,讓人喘不過氣來。
哈利終於安全回到霍格沃茨的草坪,只是離開時是兩個人,回來時,卻是哈利帶著夥伴的屍體。全劇最讓人心碎就是此處。看台上的觀眾不明就裡,以為是勇士勝利凱旋,還在熱烈歡呼。而哈利,在一片興奮的歡呼聲中,伏在塞德身上哽咽流淚。如此巨大強烈的反差,讓我的眼淚,就在此刻流下。然後,是迪戈里先生肝腸寸斷的哭喊。是全場悲傷的寂靜。
最後,陰謀被揭穿,哈利和他的朋友一起,享受著大風大浪過後的平靜。電影安詳地收尾。然而我的心緒卻無法平靜,腦海里,是伏地魔,是穆迪,是羅恩,是赫敏,是哈利…是生羅恩的氣的哈利、是邀請秋張時羞澀的哈利、是斗龍時無畏的哈利、是被桃金娘挑逗時窘迫的哈利、是面對仇敵時怒吼的哈利、是為塞德悲哀哭泣的哈利……是哈利。在這一部陽光與邪惡、輕松與黑暗的交響曲終了之時,台上完美的謝幕,是哈利。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影評
首先說一下劇情的改編問題。這一點很嚴重,可以說是這部電影的一大污點。前三部影片我們也看到了,兩位導演都對原作做出了適當的修改,當然這完全是在不破壞劇情節奏上。而第4部開頭我們看到的卻是從哈利夢到伏地魔在里德老宅與蟲尾巴的對話後直接跳到了陋居,然後清晨威斯里一家毫無預告性的就前往了參加魁地奇世界盃的道路,緊接著的就是門鑰匙。很明顯,導演把原作開頭陋居中的大部分情節都刪除了。好,接下應該是重頭戲的世界盃比賽部分被嚴重的濃縮了,一個比賽鏡頭都沒有出現,有的只是幾段稱不上華麗的開幕式表演。別以為到這里導演就停止了他的大剪刀,當天空升起黑魔標記的時候,我們看到了誰?小巴帝克勞奇!我的天,本該是偷了哈利魔杖的小精靈沒有出現,而提前泄露了劇情的重要人物卻大搖大擺的跑過來要殺哈利,這-_-O
好,說完了影片的改編問題,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此作的幾大亮點。
1:瘋眼漢穆地。
可以說這是本部電影中最為出挑的一位人物了。不論是從造型還是台詞表情上,都非常的忠實與原作。推薦片段:黑魔法課上的不可饒恕咒演示。
2:三強爭霸賽第一場,哈利VS樹蜂龍。
強烈的視覺沖擊,完美的還原了原作中精彩的片段。幾段巨龍空中追逐的鏡頭流暢優美,再一次證明了CG技術對於科幻電影的重要性。
3:伏地魔復活。
電影中最恐怖黑暗的片段。同樣也是原作中極其重要的一幕,雖然時間不長,但讓我們看到了伏地魔扮演者高超的演技。
哈4可以說是具有完全不同與前三部影片的風格。雖然在幾個大場景上拿捏的比較准確,但由於惡劣的刪改原作劇情,使得這部片子註定要接受全世界哈迷的惡評。2個半小時的長片就好似把原作中幾段鏡頭隨意的拼接了一下,節奏跳躍幅度過大,敘事沒有頭緒,這些對於沒有看過原作的觀眾來說幾乎是致命的,我想沒有誰願意付了錢去看一部自己也搞不清楚的影片吧。哈5還是要繼續拍,但是否還是留用現在這位導演,我看是沒什麼大希望了。如果說第4部還能靠幾個眩目的特級場景來彌補不足的話,那《鳳凰社》又改怎麼辦?對於這部可以說是沒多少激烈打鬥場景的小說來說,留給下一位導演的將是比哈4更大的一個挑戰。讓我們07年拭目以待。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影評
第一次規規矩矩寫影評,源於剛剛從電影院里看了《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回來。花50塊錢看一場電影,在我來說還是很奢侈的,不過,電影院里果然爽啊,建議大家這類場景大氣勢恢宏的魔幻主義題材電影一定要到電影院來看,和在家裡面拿影碟來看的感覺絕對不同。
首先分析一下劇情:
緊湊是第一感覺,從頭到尾,大場面不斷,看得我們觀眾上氣不接下氣,因為幾乎所有細枝末節的細膩描寫都消失了。我當然可以理解這種刪減,因為這是一部公映的電影,不可能像小說一般巨細無遺,不過很多希望看到的情節消失還是讓人覺得遺憾啊,特別是魁地奇的決賽個人認為是絕對不應該刪除的場景之一。另外一個為了縮短時間而改編的劇情帶來的遺憾之處就是對小巴蒂的描寫,上一集小天狼星越獄是何等大事,這一集中居然提都沒有提有危險分子越獄的事情,襯托出這一改編的不合理性。其它的刪減多多少少帶來劇情的變化和簡化,特別是三強爭霸第三關被評為過於簡單也是由於刪減了迷宮之中的怪獸的緣故。
宣傳廣告中號稱——哈利波特系列最黑暗的一集。但是,其實這一集一點都不恐怖。本來,書中的描寫是頗為黑暗陰森的,開頭和結尾兩場對伏地魔的描寫都頗為恐怖。但是,這個導演顯然沒有第三部中的導演的對黑暗氣氛的掌控能力,據說是專長拍喜劇的,難怪這部戲中的恐怖氣氛營造遠遠遜於搞笑氣氛的營造了。甚至是伏地魔本人的形象,由於過於具象化,重新成人之後的伏地魔除了兩個細細的鼻孔之外,眼睛也不紅,爪子也不幹枯,甚至還挺高大魁梧的呢;說起話來也中氣十足,氣質也不陰森詭異,對待哈利態度也是十分正常的壞人表現,真的感覺一點都不恐怖。
這一集真的挺適合一家觀看的,有大場景飛檐走壁,有小兒女談情說愛,有很多逗趣搞笑,還有悲情一刻。緊張時刻的確緊張,但是又不至於過分恐怖。缺陷與遺憾是每一部哈利波特都不可避免的。但是,仍然能夠稱其為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看完哈利波特四,我不禁感嘆,即使咱們有奇幻巨著如《西遊記》,可是,咱們什麼時候能夠拍出人家《哈利波特》《指環王》這樣大成本大製作的電影來?
接著就說說演員的表現吧:
鐵三角里的絕對主角仍然是哈利。這一集的哈利,已經成長到了一副可以讓人完全把他當作「男人」來對待的面貌——雖然,他仍然只是個孩子。「霍格沃茨並不安全!」呵呵,這句台詞真是太廢話了!霍格沃茨什麼時候安全過?哈利在這一集里受的傷比以往都要多,以往只是到了最後一戰,可是這次卻是比一場傷一場。而且,不僅僅是身體的傷,心靈上的傷也是一個接一個,同學們對他的猜疑(特別是羅恩的猜疑),情感上的失落(秋張選擇了塞德里克),麗塔的不實報道……對於一個14歲的孩子來說,要擔負這么多的傷痛,最後更是親眼目睹戰友的死亡,還要和全世界巫師聞名喪膽的大惡魔正面交鋒,哈利實在太讓人心疼了。丹的表演雖然不是完美,但是對於這么年輕的演員來說,絕對是可以喊「安可」的了。綠色的大眼睛時常透露出與年齡不符合的成熟和滄桑,只因為他是哈利波特——他必須承擔。提醒塞德里克火龍的危險,顯現出如此謙謙君子的形象,面對秋張的失態之舉卻又可愛之極,不善於表達感情的男孩子本來就夠可憐,何況還被對手奪愛,所以哈利就更讓人同情了。三場比賽每一場都凸現出他這個最小的孩子的光輝品質,遠遠超出了其他三個年長他3歲的選手。
羅恩的扮演者魯伯特表現也不錯,簡直是超級大笑彈,不過感覺他對赫敏的感情表達太少了些,遠遠不如赫敏那麼真情流露(舞會一場戲),當時劇場里就有很多人感嘆:「她怎麼看上他,而偏偏是他不在乎她?」為赫敏不值之聲不絕。我想,這責任應該更主要在編劇身上,畢竟他沒編出來的戲,小演員也沒辦法演啊!很喜歡書中的羅恩,總覺得編劇從第三部《哈利波特》開始總有點偏袒赫敏而搶了羅恩的風光和鏡頭(一些表現勇敢的戲份書中本來是屬於羅恩的,到了電影里成了赫敏的),其實,羅恩也有他的勇氣,絕對不是碰到什麼事情都苦著臉打哆嗦的。他雖然害怕,但是,他絕對有勇氣陪哈利面對任何危險,希望在第五部看到一個更加勇敢的羅恩。
赫敏似乎沒有第三部漂亮,但是舞會一場絕對驚艷。這一集艾瑪沒有太大發揮,和哈利的那個擁抱讓我感覺不怎麼合理也不太符合赫敏的性格。演得最好的當屬舞會結束那無助的哭泣,其他場景都不是很出彩。
納威的演員發育神速,個子越來越高身材越來越苗條,除了兩顆板牙之外幾乎看不出第一集中小胖子的影子了,要不是刻意扮傻扮丑,簡直可以稱為帥哥一名。由於羅琳在後面還給他安排了重要任務,所以我們很期待納威以後的表演。我覺得看到掙扎著的蜘蛛納威那辛苦的表情還真是挺讓人心疼的。(哈利後來也中鑽心咒,我也心疼得不得了啊~~)
馬爾福,果然是玉樹臨風一少年,頭型堪稱全劇最帥,可惜,性格上仍然沒有什麼發展,戲也忒少了點,這一集中海報都上不去了,只能算是小配角一名。期待哈6中帥小湯的表現。
秋張的扮演者凱蒂長得和第一屆鳳凰衛視的中華小姐的選美冠軍江欣榮,現在鳳凰衛視的新聞主播很相像,絕對不算難看,但是也不驚艷。圓圓的富貴臉,挺中國挺傳統的,老人們都喜歡這種臉型,覺得賢淑。戲中她顯得挺清純,比戲外看著年輕多了,演技只能算的上是入門級別。
其他三位勇士都可以說得上是表現中規中矩,形象也符合書中的描寫,個人認為似乎在動態的鏡頭里都比在海報上面好看。
最後說說大人們:
新出現的角色中,表現最好的我覺得是瘋眼漢穆迪,教授三個死咒的時候很有氣勢,捉弄馬爾福的時候也很可愛。當然我知道他是壞人,不過,我想真穆迪本身性格應該差不多也是這個樣子的吧。海格和那個巨型夫人也是充當搞笑角色,卡卡羅夫虎頭蛇尾,給斯內普展示完黑魔標記之後不知所蹤,本人認為是《哈4》一大bug。劇中老巴蒂被改寫成了一個忠誠悲慘的好人,和書中的描寫完全不同,演得不錯,死得可憐,我怎麼看怎麼覺得他那小鬍子留得像希特勒(汗)。至於鄧不利多,我倒不覺得像大家說的那樣,像個老玩鬧,失了身份等,畢竟,他和前兩集的演員不是一個人了,演員的氣質肯定不盡相同。至少和第三集里的老鄧形象感覺還是統一的。前兩集的老鄧很沉穩,這兩集的老鄧比較跳脫一些。鬍子是從第三集就開始綁的,書中也有過描寫,我覺得這倒不是什麼失誤。
TOP5大點兵:
全篇讓我震撼的:
世界盃的宏偉場面;飛馬和潛艇來到霍格沃茨以及兩校美女壯男的出場;哈利斗火龍;赫敏舞會上的出場;哈利和伏地魔雙仗相連
全篇讓我爆笑的:
韋斯萊兩兄弟變成小老頭還在互相打架;哈利和羅恩被斯內普按腦袋數次;哈利看著秋張咧嘴傻笑,嘴裡的水流了一地(形象全無拉);羅恩以及他的花邊袍子;哈利被色色的桃金娘吃豆腐
全篇讓我心疼的:
都集中在哈利身上啦!包括被羅恩誤解難過的表情;在浴室里考慮金蛋的問題,身上還能看到被火龍弄出的傷痕(之前臉上一直有疤),突然就觸動我的同情心了,這孩子真可憐哪,身上傷痛不斷;被格林迪沃卷到水底眼看要沉底的時候把另外兩個人託了上去(有點咱們古代俠客舍己為人的氣勢);被架住給蟲尾巴放血又被伏地魔按住額頭傷口的時候;回到賽場之後渾身是傷新痛難平的時候,又被假穆迪帶到秘室審問,穆迪狂按哈利手臂的傷口(嗚嗚,哈利太可憐了)
全篇唯一讓我流淚的場景——是塞德里克被帶回賽場,哈利痛哭不肯離開他的屍體,大家忙成一團,塞德里克的老父親踉蹌地從眾人之中跑過來,啊,實在是太難過了……
另外,塞德里剋死的那個鏡頭我認為是全篇非常經典的一個鏡頭,經典在他的乾脆,利落,沒有像一般電影描述好人死的時候還要說一堆有的沒的,一個鏡頭定格在塞德里克年輕、英俊卻有已經沒有生機的臉上,還帶著驚訝和恐懼的表情。即使是閃回咒上再次出現,也沒有其他的言語,只是說了一句:「把我的屍體帶回去,給我的父親。」這一下子讓塞德里克的形象升華了,成了一個英雄。而在之前,這位勇士的形象是沒有太大光彩的。
⑺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讀後感50~100字
讀過這樣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驚險經歷後,我深深的被一個英雄頑強拼搏和不屈的靈魂震撼著。
哈利·波特在11歲生日那天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後,便註定了永遠不可能平平常常——即使拿魔法界的標准來衡量。黑魔法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種種暗藏殺機的神秘事件將哈利進一步的推想了伏地魔的魔爪。經過三年的學習和磨練,哈利逐漸成為一個出色的巫師。就在這一新學期中,哈利又依次驚險的從伏地魔手中死裡逃生。
假如我是哈利·波特:當我從逼真的可怕夢境中驚醒而有導致額頭上的閃電形傷疤疼痛難忍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忍受著巨痛的煎熬,分析情況,採取各種措施;當我魁地奇世界盃後的混亂中,無意間發現了消失十三年的黑魔法標記而又面對巫師們的指控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沉著冷靜地為自己辯護,還自己清白;當我在抵抗可怕的不可饒恕咒之一——奪魂咒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頑強堅定的擺脫奪魂咒的控制;當我莫名其妙地成為第四位勇士而又加上麗塔·斯基胡編亂造的報道引發了一系列誤解、嘲笑、友情沖突,我不可能像他那樣不予理睬,毫不退縮;當我在三強爭霸賽中面臨這三個驚險艱巨的魔法項目,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克服重重困難和波折,戰勝了自我,出色的完成了任務並表現出美好的品質;當我由於三強杯被偷換成門鑰匙而被帶到強大了的伏地魔前,接受挑戰(死亡)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一個念頭超越了恐懼與理智,最後在閃回咒的幫助下,又一次逃脫了。
雖然我是可男孩,但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很難遇到挫折,像溫室里的花朵,不經歷風雨,沒愛過生活的磨礪。因而,我們在困難中不能喪失勇氣,勇氣和毅力是最可貴的,沒有它,你就永遠擺脫不了困境!
他是一個不僅僅屬於孩子的童話,盡管他擁有魔法,但他並沒有被「神化」,仍象我們每個人一樣,有優點、有不足,我們從他身上,看到一種奇幻又不脫離現實的感覺,彷彿哈里就在我們身邊,而不同其他神話的主人公那樣,讓你需要仰視,是一個遠離生活的神仙。正是這種「奇異」而又真實的感覺,讓我們沉浸在這個神奇的世界不能自己。讓我們隨著哈利的世界,一起感動,一起成長。
⑻ 讀《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有感 200字
讀過這樣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驚險經歷後,我深深的被一個英雄頑強拼搏和不屈的靈魂震撼著。
哈利·波特在11歲生日那天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後,便註定了永遠不可能平平常常——即使拿魔法界的標准來衡量。黑魔法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種種暗藏殺機的神秘事件將哈利進一步的推想了伏地魔的魔爪。經過三年的學習和磨練,哈利逐漸成為一個出色的巫師。就在這一新學期中,哈利又依次驚險的從伏地魔手中死裡逃生。
假如我是哈利·波特:當我從逼真的可怕夢境中驚醒而有導致額頭上的閃電形傷疤疼痛難忍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忍受著巨痛的煎熬,分析情況,採取各種措施;當我魁地奇世界盃後的混亂中,無意間發現了消失十三年的黑魔法標記而又面對巫師們的指控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沉著冷靜地為自己辯護,還自己清白;當我在抵抗可怕的不可饒恕咒之一——奪魂咒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頑強堅定的擺脫奪魂咒的控制;當我莫名其妙地成為第四位勇士而又加上麗塔·斯基胡編亂造的報道引發了一系列誤解、嘲笑、友情沖突,我不可能像他那樣不予理睬,毫不退縮;當我在三強爭霸賽中面臨這三個驚險艱巨的魔法項目,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克服重重困難和波折,戰勝了自我,出色的完成了任務並表現出美好的品質;當我由於三強杯被偷換成門鑰匙而被帶到強大了的伏地魔前,接受挑戰(死亡)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一個念頭超越了恐懼與理智,最後在閃回咒的幫助下,又一次逃脫了。
雖然我是可女孩,但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很難遇到挫折,像溫室里的花朵,不經歷風雨,沒愛過生活的磨礪。因而,我們在困難中不能喪失勇氣,勇氣和毅力是最可貴的,沒有它,你就永遠擺脫不了困境!
⑼ 有《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感想
哈利波特4》觀後感
曾經有多少令人無法自拔的小說被拍成電影呢?
而曾經又有多少小說因為其中的場景受當時科技的限制下不得不被放棄呢?
和《指環王》被擱置了數十年後才在影院中呈現在書迷眼前相比,哈利-波特迷無疑是幸運的。昨日,筆者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首映式上,產生的是美夢成真的感受。
當從《哈利-波特》第一部開始播放前三部的回顧時,才發現我們這些哈利-波特迷已經走過了這么漫長的一段歲月。小哈利的扮演者丹尼爾已經從當初擁有蘋果般圓臉的孩童成為如今穿上魁地奇球衣英姿颯爽的少年。我們經歷的不僅僅是沉迷於一系列小說中的過程,而更是和電影中這些扮演角色的孩子們一起成長的過程。
而第四部《火焰杯》,已經蛻變成可以令我們深刻感受到《哈利-波特》整個拍攝組整體成長的一部成熟的作品。
銀幕緩緩地暗了下來,一切都從湯姆-理德爾那充滿詭異和陰森氣息的墳墓開始。電影的整體把握感覺非常到位,特別是魁地奇世界盃的熱鬧,賽場上那令人血脈賁張的飛翔畫面。當哈利的名字出現在火焰杯時,整個大廳的肅靜無聲。還有,在黑湖中那美輪美奐場景——人魚上下翻游,以及巨大的、彷彿延展到無限可能的迷宮。
這次的場景大到無可想像,同之前三部相比色彩感也美不勝收。當哈利潛入黑湖,展現在觀眾眼前那無聲的水中世界,同時又隱約傳來人魚們輕聲的清美吟唱——這感官上的數重沖擊使得觀眾們鴉雀無聲,生怕呼吸之間就將如此美好的畫面就此錯過。
當然,《火焰杯》值得稱贊的絕不僅在於它的畫面美感。《哈利波特》一書之所以成功,書迷們想必非常清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它那繁多而出色的人物們。就在哈利一人身上表現岀孩子到少年,以及復雜環境下造成心理層次,這就無需贅述了。作品中個個出挑的配角也是使得書迷影迷們趨之若騖的原因。
在第四部選角名單出來的時候,FANS們一時之間曾經哀鴻遍野,認為挑選出來的角色並不符合書中的形象。除了哈利的其他三位火焰杯參賽選手:成績優異同時又是優秀的找球手——英俊斯文的塞德里克,擁有魅娃血統一頭金發美艷無雙的芙蓉,世界頂尖的保加利亞魁地奇找球手、個性憨直的克魯姆,這個個幾乎完美的形象的確劃分到現實世界中尋找到符合的人非常困難。但是在看電影時,絲毫不會產生如此的維和感。塞德里克的扮演者將這個年紀的大男生應有的風度翩翩和剛強發揮地淋漓盡致。而原本在國人的審美觀看來並不美麗的芙蓉卻將法國氣質美女的舉手投足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
對了,還有在前幾部中也頗有人氣的德拉科以及史內普教授,戲分雖不如前幾部多,但是細心留意他們出場的場景,也會感慨導演為他們特意設計的一番苦心。
也許在《哈利-波特》這樣的電影中討論演技有些奇怪,但是像此類科幻電影筆者認為演員最大的演技發揮就是勝在自然。我們說小哈利的扮演者或許還不夠成熟,進步卻是顯而易見。而羅恩和赫敏的演技則更是令人驚艷。尤其是羅恩對於哈利的名字出現在火焰杯那一幕的表情與眼神,充分的將羅恩當時想要相信哈利卻又在內心隱隱懷疑,還有被最親密的朋友欺瞞的被背叛感表現了出來,實在不得不為其扮演者魯伯特鼓掌。
而影片中幾段感情的處理也在含蓄和表白之間,在危險的時候人們的反應總是最最真實的,也由此才會發生許多感人的場面。在這部電影中,少不了年輕少年們熱血而輕松的片段,可是深情而打動人心的場面也是全然不少。
150分鍾,牢牢的抓住每個觀眾的思緒,讓你跟著它上下起伏,這是擁有何其張力的作品。
在《哈利-波特》小說系列中,曾有人說《火焰杯》是最精彩的一本。因為它集結了各式各樣會造成精彩的元素。
那麼筆者也可以說,在《哈利-波特》的電影系列中,如今上映的第四部《火焰杯》也是最精彩的,絕對不容錯過。
我個人認為書比電影好看,是我最喜歡的一部
⑽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體會五十字
1、哈利波特的勇氣和智慧值得我們學習。
2、他與伏地魔戰斗的決心和先救助朋友的這種團結一心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3、哈利·波特的善良與勇敢、堅強,深深得打動了我。同時,我也懂得了在任何事情面前都要有堅強的毅力,勇敢的去面對。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去對待周圍的每一個人。在災難來臨時侯,為他人著想,體現自己的胸襟和氣量,這才是人生的追求。
4、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同樣有許多像哈利一樣勇敢、善良、堅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