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名:千年願
詞:得特理 曲:曾柏諺
女:
月影缺 落花如殘雪 燭紅淚 忘年歲
風無聲 悄然倚窗沿 蒙朧中身影若否如余心牽
男:
生死刀尖幾人能回 唯有夢里憶你容顏
訣時話離別 如何誓言 相逢即是奈何兩邊
合唱
紅塵醉 解不散對你的思念
對飲杯 宛若你猶在身邊
誰情願 將這世未完成的結
把夢許在下一個千年
❷ 求趙珈婧雲-如夢令mp3完整版下載
《趙珈婧雲-如夢令》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QZtg53kFvlZ3Lo0FWYDipQ
專輯:古詩童韻 系列 一
歌手:趙珈婧雲
詞:李清照「宋」
曲:王喆
❸ 《如夢令》的作者、全詩、詩意、情感、作者資料、寫作背景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解釋】雨疏風驟;雨點稀疏,風聲急驟。濃睡:沉睡。殘酒:殘余的酒意。卷簾人:多理解為卷簾的侍女。綠肥紅瘦:枝葉繁茂,花朵凋零。【解析】這首《如夢令》,是李清照早期詞作中的名篇,「綠肥紅瘦」之造語可謂別開生面,天下稱之,令年輕的李清照名聞詞壇。這首小令體制雖短,卻語短情長,三十三個字里蘊藏著無數曲折,將惜花傷春的情愫表現得別有風韻,耐人尋味。這首詞中的畫面如同電影中的一個片段:鏡頭從夜晚的庭院開始,伴隨以風雨嘈雜的聲音;鏡頭切換到室內,女主人雨夜難眠,而後醉酒入睡,風雨聲漸漸消失;春曉時分,女主人醒來,醉意猶存,與卷簾人一番對話。短短一曲小令,卻隱藏著豐富的故事情節,讓我們來細細品味。李清照「雨疏風驟」四個字更甚於周邦彥的「一夕東風」。風雨無情人有情,對於多情的惜花人來講,這夜來的風雨聲如同打在她的心上,讓她無法入眠。花朵凋零,李清照不忍聽見風雨摧殘春花,濃睡不消殘酒」,畫面已經切換到了清晨,然而其中卻隱藏著昨夜醉酒的故事:風雨聲令詞人牽掛花事,難以入眠,索性醉酒助眠,而且還是「濃醉」,故而才得以「濃睡」,才會有清晨尚未消去的「殘酒」。醒來時醉意尚在,還未曾起身,就非常清醒地迫切詢問,所問何事,所問就藏在卷簾人的答案里,這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的手法一樣,卷簾人答曰:「海棠依舊」,所問當然是最近盛開著的海棠花了。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於是試著向卷簾人問個究竟。一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 關於這位「卷簾人」,多數讀者理解為侍女,認為其「海棠依舊」的答案顯得麻木無情;也有人認為這正是侍女對女主人的會心之處,她知道女主人惜花,不忍如實回答;「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不看也知花已凋零,「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點絳唇》),「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傷春時節.竟時令已到,年年如此,不看也罷!「綠肥紅瘦」應該是海棠花在這個春天裡最後的印象吧!「肥」「瘦」的擬人描寫中見出李清照對花的親昵之情,體貼之意,那份惜花的濃情也達到了極點。統觀李清照所有詞作,可見她真的是從骨子裡愛好大自然,如果不是深深地愛著大自然,她惜花的柔情何以如此細膩,胸襟何以如此博大而仁慈。唐代詩人韓偓《懶起》詩:「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卧卷簾看。」雖然與這首《如夢令》有著相似的情致,然而畢竟惜花傷春的感情濃度大不相同,李清照在這首詞里給我們展示的是一位女性熱愛自然的情懷!
❹ 韓庚,如夢令官方MP3完整版。。。
韓庚,如夢令官方MP3完整版。。。
銷攝味沸靈肩役辟栗制喇呆廊饒豎猛等疊壞眠潑嘩統求譽
我想我們會在一起的我覺得自己很幸福,我不再是一條孤獨流浪的魚,我有岸可度,岸的一端你在那。
❺ 求如夢令by雲住txt百度雲
《如夢令》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鏈接:https://pan..com/s/1Cp_CWcI4zs4Cw4e5dU2Qcg
提取碼:pk69
《如夢令》是朝華出版社出版發行驚鴻編著的實體書。
❻ 《如夢令》txt全集下載
《如夢令》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XBYXsDMeII4-ZY71EUsThw
❼ 誰有尋仙主題曲如夢令的完整版歌詞
《如夢令》
作曲:TONY_MS
作詞:EDIQ
演唱:貓飯
歌詞:
窗欞已凋落了碎紅,深醉在驛坊呢喃
那一年,煙波渺,我自輕舟去異鄉闖盪
小溪流松柏蒼蒼
你裁衣等我還鄉,舊歲鳳仙已綴滿院巷
懷中卷著你陳黃丹青,是不敢去嘆言的傷
滿西樓未必有明月光,或許南燕紛飛淚別了少年痴狂
佳人醉唱一首如夢令,勾我思緒如涌浪
你我而今各在水一方,又恐相見淚染妝
夜風忽然送來桂花香,焰火佳月幾度西廂
可惜少了你睡著在我胸膛,篆香燒盡我登高望
黃鶴駕翅孤帆遠江,重陽夜
水車響,我將茱薏別你發瑞旁
溪亭日暮你朝夕顧,那山道彎彎曲長
難再尋覓舊年沉水香,驚蟄花壓重門淚兩行
而今春聯換下幾張?昨夜雨疏風驟催荷塘
待我歸兮卻已人去蒿長添凄涼,佳人醉唱一首如夢令
勾我思緒如涌浪,你我而今各在水一方
又恐相見淚染妝,夜風忽然送來桂花香
焰火佳月幾度西廂,可惜少了你睡著在我胸膛
佳人醉唱一首如夢令,勾我思緒如涌浪
你我而今各在水一方,又恐相見淚染妝
夜風忽然送來桂花香,花月佳期幾度嘆西廂
可惜少了你睡著在我胸膛,獨抱濃愁只盼梅雨湮斷腸
(7)如夢令完整版電影擴展閱讀:
《如夢令》是墨明棋妙原創音樂團隊創作,2008年12月作為騰訊網路游戲《尋仙》簽約歌曲發布。
《如夢令》是SING演唱版本發行於2017年,收錄於專輯《如夢令》中,專輯收錄了2首歌,該曲獲得了酷狗飆升榜第6名。
《如夢令》是榭霖演唱版本發行於2015年,收錄於專輯《如夢令》中,專輯收錄了1首歌。
❽ 李清照《如夢令》的解析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賞析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賞析一】 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昨夜雨疏風驟」指的是昨宵雨狂風猛。疏,正寫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義。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於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復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 作者以「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後一個「卷簾」,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卷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於答話中透露出謎底。 真是絕妙工巧,不著痕跡。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賞析二】 李清照雖然不是一位高產的作家,其詞流傳至今的只不過四五十首,但卻「無一首不工」,「為詞家一大宗矣」。這首《如夢令》,便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兩句,如何理解頗有爭議。蓋推以事理邏輯:既然是「濃睡不消殘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風驟」,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其實對這兩句詞,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簡單事理去體會理解的,因為詞人的本意實不在此,而是通過這兩句詞表達無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詩詞都言及風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詩:「明朝風起花應盡,夜惜衰紅把火看。」馮延巳《長相思》詞:「紅滿枝,綠滿枝,宿雨厭厭睡起遲。」周邦彥《少年游》詞:「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花在風雨中零落,這層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說「濃睡不消殘酒」也是寫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過只要多讀些前人寫的惜花詩詞,也就不難體會了。杜甫《三絕句》詩:「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韋庄《又玄集》卷下錄鮑征君(文姬)《惜花吟》詩:「枝上花,花下人,可憐顏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盡此花下飲,莫待春風總吹卻。」這些詩句正可用來作為「濃睡不消殘酒」的注腳。易安在其詠紅梅的《玉樓春》詞中所雲:「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亦可視為對「濃睡」一句的自注。這句詞的辭面上雖然只寫了昨夜飲酒過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但在這個辭面的背後還潛藏著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為惜花。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餘醉。《漱玉詞》中曾多處寫到飲酒,可見易安居士是善飲的。善飲尚且酒醉而致濃睡,一夜濃睡之後酒力還未全消,這就不是一般的過量了。我們只要思索一下詞人為什麼要寫「濃睡不消殘酒」這句詞,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這句詞的立意而言,與上引杜甫和鮑文姬的詩句都是同一機杼,並無二致。但易安的高處正在於不落窠臼,獨辟蹊徑。一旦領悟了潛藏在「濃睡不消殘酒」背後的這層「惜花」之意,那麼對以下數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盡管飲酒致醉一夜濃睡,但清曉酒醒後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於是試著向正在卷簾的侍女問個究竟。一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彥《少年游》:「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便顯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蠟了。「試問」的結果如何呢?——「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象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餘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著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由這四個字生發聯想,那「紅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象徵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嗎?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此語甚新。」《草堂詩余別錄》評:「結句尤為委曲精工,含蓄無窮意焉。」看來皆非虛譽。 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卷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蓼園詞選》雲:「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可謂的評。 (李漢超 劉耀業) 【賞析三】 誰是「卷簾人」——讀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一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有兩首著名的《如夢令》詞。它們給讀者描繪出了一位活潑可愛、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青年女性形象,表現出了她那純美的內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被譽為「兩顆罕見的明珠」。①《昨夜雨疏風驟》乃其中之一。原詞如下: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據文獻記載,此詞一出,便立即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同時代人胡仔就很贊賞它,尤其是當中的「綠肥紅瘦」一句,說「此語甚奇」。②稍後的陳郁對此句更是備加推崇,說「天下稱之」。③此後,歷代的文人、讀者對該詞也都一直贊賞不絕。對於其中的「卷簾人」,自古以來,人們都一致認為:它指的是「侍女」,鮮有二義。雖然最先主此說的人如今已難考證,但可以肯定,至少在明代,此說便已盛行。萬曆四十年(1612年)刻印的《詩余畫譜》中,有一張依該詞詞意而作的繪畫。畫中即已明確地將卷簾人畫成了一個侍女。④近幾年出版的各種有關李清照詩詞賞析的論著,也幾乎都持這種「侍女」說,極少例外。因此,人們普遍認為,這首詞的主題,是通過女主人公與其侍女之間「凝煉的對話,曲折地抒寫了惜花的心情」。⑤本文認為,將「卷簾人」肯定為「侍女」,似乎有點不妥。 首先,少年時代的李清照就已有「才女」之稱,其高超的藝術修養是不容懷疑的。同代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二就說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因此,用「綠肥紅瘦」這樣極富獨創性的詞語,在侍女面前表露自己的惜花之情,恐怕連她自己都會覺得索然寡味的。 其次,持「侍女」說,則該詞必然會被理解為一首「惜花」之作。可「綠肥紅瘦」一句,雖然「語甚奇」,「天下稱之」,但細細想來,實際上確是「造語雖工,然非大雅」,⑥雕琢的痕跡依然可見。讀後該詞,人們首先想到的,很容易是「綠肥紅瘦」的奇特,而非花殘葉茂的傷感。因此,從一般作者的創作心理來看,若真有很深的惜花之情,是不會用此等語句的。 二 李清照在其《金石錄後序》中,有這么一段關於他們夫妻生活情趣的精彩描寫:「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⑦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清照是一個很喜歡爭強斗勝的才女。「綠肥紅瘦」一句,正符合她青年時代的這一性格。既然是「斗勝」,那雙方在才華901上肯定是旗鼓相當,不鬥則難分伯仲。若雙方在才華上差別甚大、且很明顯,則無需去「斗」了。因此,本文認為,作為一代才女的李清照,在侍女面前說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可能性是很小的。相反,若說它是新婚燕爾時,夫妻間的「斗勝」之詞,倒是很貼切的。 另外,「卷簾」及「卷簾人」用於詩詞中,在宋代是有其獨特的意境和特別的含義的。 首先,宋代詩詞中,卷簾的與簾幕旁常見的,都不是侍女類人物。如: 「人悄悄,月依依,簾幕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 「卷簾待明月,拂檻對西風」。「不忍卷簾看,寂寞梨花落」。(朱淑真) 「陌人遊人歸也未,懨懨,滿院梨花不卷簾」。(孫道絢) 由以上這些詩句可知,宋代詩詞中,與簾幕緊密相連的,都不是侍女,而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大家閨秀。再看下面的兩首《生查子》詞: 〈一〉 今年花發時,燕子雙雙語。誰與卷珠簾,人在花間住。 明年花發時,燕語人何處。且與寄書來,人往江南去。 〈二〉 去年燕子來,綉戶深深處。香徑得泥歸,都把琴書污。 今年燕子來,誰聽呢喃語。不見卷簾人,一陣黃昏雨。 以上二詞中,不論是「卷珠簾的」,還是「卷簾人」,對於身為男性的作者來說,明顯地都不是指「侍女」,而是指他們各自心中的「戀人」了。這兩首詞,第一首的作者為李石,生於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僅比李清照小二十幾歲;第二首的作者是辛棄疾,生於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也只比李清照晚半個世紀。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他們詞中所說的「卷簾人」,與李清照這首《如夢令》中的「卷簾人」屬同一時期的語言。它們之間在意義上不會有什麼差異。可見,在宋代詩詞中,「卷簾人」一詞,指的幾乎都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大家閨秀,或者男子所鍾情的意中人。正是由於作者們給「卷簾人」賦予了這樣一個獨特的意境和特殊的含義,導致了他們幾乎不可能再把它賦予「侍女」或其它任何一種含義了。其次,宋代詩詞中,用到「侍女」、「僕人」類角色時,作者基本上都是將他們明確寫出的,很少用諸如「卷簾人」之類的詞語代替。如:「夢回酒醒嚼盂冰,侍女貪眠喚不應」。「侍兒全不知人意,猶把梅花插一枝」。(朱淑真)「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姜夔)「家僮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蘇軾)正是基於以上的理由,本文認為,此詞當作於清照新婚期間,也就是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到大觀元年,即公元1101-1107年之間。詞中的「卷簾人」實際上指的並非「侍女」,而是詞中女主人公的丈夫。這是一首新婚夫婦間的「斗勝」詞。本來,「卷簾人」常用著男子「意中人」的代稱。這里,我們的女主人公俏皮得很,「反其義而用之」。下面三段,才是這首詞所描述的真正意境:春雨後的清晨,空氣格外的新鮮、怡人。紅花綠葉,都象是剛剛出浴而來的,嫻靜純潔、清麗可愛。一間新婚夫婦的卧室內,丈夫見天已大亮,便輕輕地起了身。緊接著,妻子也微微地睜開了眼,但她卻懶懶地含著笑,仍舊躺著,並沒有一絲兒想起床的意思。記得昨天夜裡,小雨稀稀疏疏地下個不停,風兒也颳得很緊。但是,她因為與丈夫在一起喝了好多的酒,卻仍然睡得很沉、很香。瞧,這會兒她的酒意還沒全消呢。看著丈夫已開了窗戶,此時正在卷簾子,她輕輕地笑問道:「�,卷簾子的,看看院里的海棠花怎樣了。」丈夫知道她又要開始淘氣了,但一時並未理會,只是漫不經心地答道:「還不是老樣子。」「喂!喂!」,她叫回了丈夫的臉,然後俏皮地、一字一板地對他說:「知道嗎?應是綠———肥———紅———瘦!」……可見,這首詞的主題並非「惜花」,而是通過「斗勝」的描寫,反映一對青年夫婦的甜蜜生活。它和笑語「紗櫥枕簟涼」以及簪花「叫郎比並看」等一樣,都屬於清照初結縭時對自己幸福美滿生活的寫照。 清照文如其人,用筆大膽率真。《詞論》一篇,遍摘當時各大名家之短,「其妄也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⑧她的詩詞作品中,既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憤怒,也有「露花倒影柳三變,桂子飄香張九成」的嘲笑。特別是在描寫青春少女之言行以及她們的婚戀生活方面,更是驚世駭俗。與她同時代的王灼曾如此說過她:「作長短句,能曲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藉也」。⑨所有這些「妄不待言」、「狂不可及」的「無顧藉」之語,當然要為那些封建的「正統人士」所不容。因此,能曲解的,則盡量予以曲解,如這首《如夢令》;無法曲解的,則盡量從《漱玉集》中刪去,或說不是清照所作,如《浣溪紗·綉幕芙蓉一笑開》以及《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等。 三 就筆者所知,持這種「丈夫說」者,目前僅有兩位當代學者。一位是孫崇恩,一位是吳小如。前者在其選注的《李清照詩詞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12月北京第2版)中,將該詞中的「卷簾人」註解為「丈夫趙明誠」(第41頁),但未進行任何解釋;後者在其《詩詞札叢》(北京出版社1988年9月版)第258-259頁中寫道;「此詞乃作者以清新淡雅之筆寫禾農麗艷冶之情,詞中所寫悉為閨房昵語,所謂有甚於畫眉者是也。」全詞「寫實」,但「隱兼比興」。他進一步解釋道:「及至第二天清晨,這位少婦還倦卧未起,便開口問正在卷簾的丈夫,外面的春光怎麼樣了?……丈夫對妻子說『海棠依舊』者,正隱喻妻子容顏依然嬌好,是溫存體貼之辭。但妻子卻說,不見得吧,她該是『綠肥紅瘦』,葉茂花殘,只怕青春即將消逝了。……『知否』疊句,正寫少婦自家心事不為丈夫所知」。 以上兩種觀點雖然都持了丈夫說,但在詞意的理解上,卻又各有偏頗。前者的註解實際上應是:「指詞中女主人公的丈夫」。因為此詞畢竟是文學作品,是一種藝術創造,不能把它看成是李清照夫婦生活的歷史記錄。也就是說,把這一文學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斷定為李清照丈夫趙明誠這一真實人物,顯然是不妥當的;後者對於詞意的理解則偏向了另一個極端,不免帶了些「俗」的成份。以李清照的人格與藝術修養,是不會將那種庸俗之語寫入詞中的,因為它已遠遠超出了「閨房昵語」的范疇。
參考資料: http://www.mcscn.net/shicishangxi61.aspx
❾ 如夢令改編成電影
改成什麼樣子的?給個主題啊……
那我隨便改住先,你要什麼樣的再說一聲……
如夢令·次韻易安「昨夜雨疏風驟」作
春雨乍起忽驟,
玉欄新溫醇酒。
獨自待君歸,
孤影長伴如舊。
知否? 知否?
為誰失魂消瘦?
❿ 武神趙子龍公孫寶月的丫鬟是誰演的
《武神趙子龍》劇中公孫寶月的丫鬟是屏兒,扮演者是依靈。
依靈(本名金蕾),1991年7月21日出生於浙江義烏,畢業於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女演員。
民族:漢族,星座:巨蟹座,血型:O型,身高:164cm,體重:45kg。
2011年依靈出演電視劇處女作《代號十三釵》,從此開始了她的演藝之路。2012年拍攝的微電影《如夢令》獲得舊金山亞洲學生微電影節提名。同年參加「紅冠」絲路公主選拔賽,被評為絲路公主。2013年在電視劇《葉問》中飾演的小百合一角。2014年11月參演的都市勵志劇《美夢成真》在寧波殺青。2015年在《武神趙子龍》劇中飾演公孫寶月的丫鬟屏兒。
2011年3月在校期間的依靈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參與了韓雪、徐百卉主演的諜戰行動劇《代號十三釵》,在劇中飾演八釵阿布,這是她的第一部作品,從此開始了她的演藝之路。
2012年出演的微電影《如夢令》,提名上海大學生電視節,以及舊金山亞洲學生微電影節。並以其中的素顏劇照,登上義大利版《VOGUE》網路封面。同年參加「紅冠」絲路公主選拔賽,被評為絲路公主。
2013年在動作題材劇《葉問》中飾演小百合。同年參與湖南衛視定製劇《把愛帶回家》。
2014年參演電視劇《活色生香》飾演清純可愛的春苗。11月參演的都市勵志劇《美夢成真》在寧波殺青。
2015年參演電視劇《新猛龍過江》飾演秀秀,同年7月參演電影《狼兵吼》飾演壯族姑娘「阿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