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少年法庭》中有很多家暴的情節,對孩子實施家暴對孩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家暴帶來最直接的一個後果就是會讓這個孩子在長大之後,如果他遇到了一些沒有辦法能夠解決的事情,那麼拳頭就成為了最有效的解決辦法。不管之後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結果他能不能夠承受,但是這個解決方法是他唯一能夠想到並且覺得有效的後果怎麼樣?根本就不在他的考慮中,因為當時他的父母並沒有教過他這樣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如果說是家長的一味的去打罵自己的孩子,那麼只會讓他脫離原本的是非觀,他們會覺得拳頭能夠解決很多的事情,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對和錯。所以一定要給小朋友多一點愛和耐心。其實在成長的路上,父母就是孩子們的一個指向標。孩子很多事情都是跟著自己的父母學習的,所以千萬不要用家暴去解決問題,你要知道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2. 兒子出獄後看到母親被家暴叫什麼電影
那天,我也看了知名仿妝博主宇芽發布的對家暴控訴的視頻。
視頻中她聲淚俱下,描述了最近一次被男友沱沱家暴的過程和細節,從她的臉上我看到了憤怒、屈辱和後悔,回憶被家暴的細節太痛苦,當時的無助、恐懼和疼痛,讓她一度哽咽、顫抖,那摻雜著身體上的疼痛和心理揮之不去的陰影,一幕幕,又碾壓了她一遍。
就因為宇芽問了對方一句「你是不是強迫學生去給你的朋友拍照片?」就引來了一頓暴打。回到家後,沱沱將她使勁摔在地上,頓時宇芽的一條腿就失去了知覺,隨後他繼續毆打,用腳踩在宇芽的正臉上......
「我第一次見到一個女孩被打得像一隻牲口攤在床上。」這是目擊者看到後形容的。生而為人的尊嚴在這一刻太廉價,就這么輕松地被一個惡魔般的男人奪走撕碎。
這個男人叫光偉正,離過三次婚,他的前幾任都受到過他的暴力毆打,他踹懷孕的妻子,揪著妻子的頭往牆上撞,他還勵志要將前任湊夠一個麻將桌,恬不知恥地說著前任都想找他復合。
朋友圈裡都是一些歲月靜好,生活恬適淡然的景象,帶點文藝、清新、溫暖、才華、孝順,他簡直就是人間少有世上無雙的完美男人。但真正接觸過包括這次曝光後的事件讓大眾才真正的,撥開他刻意打造的人設看他怯懦、自私、狹隘、殘忍、偽善的一面。
狼可能並沒有那麼可怕,可怕的是披著人皮的狼。
在「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這天,宇芽用鏡頭的方式傾訴了自己受到家暴的過程,她勇敢地打破了這種被攫制,聽之任之的狀態,她的行為為8千萬被家暴的女性帶來了一束光。
01
是什麼讓家暴如此猖獗和肆無忌憚?
據聯合國官方數據顯示,每3名婦女和女童中就有一名曾遭受過身體或性暴力,大部分施暴者是受害者的親密伴侶。
每7.4秒,就有一個女人被暴打。24.7%的人,曾遭受過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國內相關組織接收到的案例里,最長的是40年。
在中國,依舊有8000萬的家庭,藏著暴力的惡魔。這個數據多麼的觸目驚心。
是什麼讓這些惡魔能藐視法律,一次次地將拳頭砸向身邊的女性?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證據。
宇芽被渣男友打到動彈不得的時候,對方不停地給她洗腦:「你告我,你也告不贏,你沒證據。」
是,因為沒證據,再周全的法律也拿它沒辦法。有些女性學乖了,冒著生命的危險(這么說一點也不為過),在家裡藏好攝像頭。
今年5月20日就有一個視頻,以女子剛藏好攝像頭,丈夫就從門口沖進來,不由分說上來就是一腳,然後就是一頓暴力毆打,僅僅是因為要給孩子煮粥,拔了電風扇的插頭把丈夫熱醒了。
苦苦哀求聲、孩子嘶聲裂肺的哭聲都無法讓這位瘋子般的男人停下奮力揮動的拳頭,最後女子斷了三根肋骨,哭著把攝像頭關掉了。
但凡有一點辦法的人都不會將婚姻中的不堪用直播的方式給所有的人看。她在用這種方式抗議,掙扎。
還有一個原因是施暴者善於偽裝,就跟上述的沱沱一般,外表光鮮,如果不是深入接觸,沒有人會相信這么一個溫暖向上的人會家暴。
有個叫衛嵐的女子,她的前夫就是這樣的人,在家暴之後衛嵐選擇了報警,待警察一來,前夫立馬將自己穿戴整齊,又擺出了一副溫文爾雅的樣子,這比易容術還厲害,那一刻,衛嵐自己都懷疑剛才被打是不是幻覺。
施暴者他們不是不怕,他們只是狡黠,欺軟怕硬才是他們的本性,在比自己弱的人面前不可一世為所欲為,在比自己強的人面前就秒變慫包,正是因為這樣,才會將受暴者維權的後路堵上。
02
他們說:既然被打了,為什麼不離開?
因為說這些話的人都沒有體會到,離開施暴者才是更加危險。
有調查顯示,超過70%的家庭暴力謀殺,發生在受害者選擇離開之後。施暴者的目的是為了控制你,他不會輕易讓你逃脫,一旦你離開,他們便會變本加厲地想要奪回控制權,他們會跟蹤你,騷擾你,還有你的朋友你的家人,甚至使用極端的手段殺害你和你的家人。
要知道,在美國,每年都有超過500位的女性被施暴者殺害,而那些兇手就是他們的前夫或者男友。
施暴者在施暴期間就會多次有警告過對方,如果企圖離開將會有怎樣的後果,甚至為了更有震懾力,他們會用令人發指的手段來對待受暴者。
長期的嘲諷、恐嚇以及心理暗示,讓本身就處於弱勢地位的她們惶惶不可終日,最後可能也就變得絕望、麻木。
還有一個致命因素,那就是:孩子。男人為了孩子可以打女人,而女人為了孩子可以忍受被男人打。
有了孩子的婚姻,沒有人能在離開的時候,不拖泥帶水地一刀兩斷。多少女性之所以能長期忍受家暴,是因為孩子是她們希望和寄託,是她們的軟肋也是鎧甲。
為了表面上「完整」的家,就這么一直忍受著,不停地調整自己的忍耐極限和一次次地降低自己的底線。
所以才會有「平均被家暴35次才會報警」,在經受第35次家暴之後,可能感覺自己如果不這樣做可能真的會死,所以才報警吧。
只是這種已經升華到沒有人性的愛,對孩子真的好嗎?還是她們怯懦和忍讓的借口?要知道,長期在暴力家庭的環境中,才真的容易摧毀一個孩子。
03
「他會改的,他會」「不,他不會」
有人問,既然因為被家暴離開了施暴者,為何還有其他的人飛蛾撲火?
那是有些人自信地帶點僥幸地認為,自己與眾不同,這一刻愛自己愛到死去活來,他會為自己改變的,她也願意用自己的愛來感化他,耐心地陪伴他。
太天真了。家暴的口子一旦撕開,就不會有自動縫上的可能,只會越撕越開。
有人就說了:親密關系裡遭受暴力的人,有時會產生某種心理幻象,因為付出了感情,潛意識里會給自己在這段關系中的不公正待遇進行「心理合情化」。
也就是說,這些被施暴的人並不覺得自己受到了虐待,反而覺得自己在幫助對方「渡劫」,聖母地覺得,自己在從事一件普度眾生的事,是積極而偉大的,自己多忍受一些沒有關系。
暴力事件在「心理合理化」這層濾鏡之下被美化,與心理學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有著殊途同歸的效果。
不過,有時候施暴者確實會「改」,在發泄完了自己的情緒之後,他們會立馬換上一副悔不當初、會痛改前非的樣子,配上痛哭流涕和「打在你身痛在我心」的表情,讓人很容易心軟,要是這個時候再編點「因為身體或者心理遭受過重創的原因,我真的不能控制我自己」之類的故事,我想,這個時候不原諒他,自己簡直就是慘無人道,一點也不善良,一點也不可愛。
可是,你等著,這個時候他懺悔得有多投入,下次他再打你的時候就會有多變本加厲、喪心病狂。
北京市千千律師事務所呂孝權律師在接受《南風窗》采訪時說,多數情況下,道歉、懺悔只是加害人藉以達到繼續控制受害人的手段而已。
看吧,他真的不會改,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真不是誆你。
04
家暴,除了忍,還有忍無可忍
家暴中沒有贏家,那個帶著勝利者微笑的人,不過是需要靠這種方式來彰顯自己強大的可憐蟲罷了,便沉溺在這種快感中無法自拔,一次又一次。
還記得之前新聞里那個殺夫的李翠翠嗎?19歲的時候她因為不想那麼早嫁人,未婚夫一怒之下徒手就把她的眼球活生生地掏了出來。
後來李翠翠嫁給了一個比自己大16歲的男人,但同樣沒能被家暴的厄運。都是因為小事,丈夫只要心情不爽,就拿李翠翠當沙包和出氣筒。
甚至在半夜的時候丈夫會拿著斧頭和繩子嚇唬她,用洗腦的話術一遍遍地告訴她:你還是早點死了好,活著這世上也沒有什麼用。
忍無可忍,也就無需再忍,多年來的憤怒和恐懼在一刻爆發,她拿起斧頭,將丈夫砍死。
如果不是這一斧頭,可能最後如此下場的就是她自己了。被丈夫活活打死的董珊珊事件還歷歷在目。
這其實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拉鋸戰,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根本就無法理解,每天鈍刀割肉的感覺是多麼絕望和痛苦。
長期忍受家暴,在強大的恐懼包圍的環境中,會讓受暴者對自我認知存在很大的偏差。
外人的惡意揣測,「蒼蠅不叮無縫蛋」「一個巴掌拍不響」等言論會給受暴者壓力,也會讓她不能認清事情的真相。他們會無數次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才讓對方生氣?我是個無用之人,不配得到愛和幸福?
一遍遍的追問,就會一步步地深入迷障中,最後迷失了自己,失去自己的朋友和社交圈,獨自躲在光照不到的角落舔舐傷口。
不要覺得這與你無關,她可能是你的母親,你的妻子,你的姐姐和女兒,她們生來美好,本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對於受害者自己,只有積極反抗才不會被一系列消極心理暗示所吞噬,重建自己自信,必要時可以向信賴的人或者心理治療師尋求幫助。
面對家暴,我們應該怎麼做?中國婦女報給出了很多實用的建議,可以參考。
3. 有一部電影,動畫來的,應該是美國的,講的是一個少年父親家暴然後在
我也在找,就是找不到了
4. 《少年法庭》中有很多家暴的情節,孩子在遭遇家暴後應該怎麼辦
家暴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沉重的民生問題。在孩子眼中他們不明白為何自己一個小小行為就會引來酗酒父親的暴打,他們不清楚自己只是唯唯諾諾叫了一聲媽媽,為什麼媽媽會對他拳打腳踢?會對他辱罵,會對他扇巴掌,只有自己特別疼的時候,他們才覺得父母對他們做了特別錯誤的事。
5. 《少年法庭》中有很多家長家暴孩子的情節,家暴與正常管教的分界線是什麼
《少年法庭》中很多家長家暴孩子的情節,家暴和正常管教的分界線是懲罰的度。根據相關的法律,家庭暴力指的是對家庭成員實施身體以及精神方面的侵害,如果實施了捆綁、禁閉等嚴重的行為,已經違反了相關的法律要求。
對於父母來說,非常的愛自己的孩子。因此在孩子犯錯誤,想管教孩子的時候。一定只會輕輕的打孩子幾下或者是罰孩子一晚不能吃飯,但是如果家長沒有控制好自己,罰孩子一個星期不吃飯的話,這就屬於一種嚴格的家庭暴力。並且對孩子實施家庭暴力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叛逆,會讓孩子形成嚴重的自卑心理,因此家長一定要採取最合適的方法。
6. 一部韓國電影,妹妹被家暴,黑社會哥哥把她丈夫打了個半死
我也在小紅書里看到這個電影的片段,只不過記不清名字啦
7. 家暴電影
人肉叉燒包II天誅地滅
8. 國外電影主角金發少年受家暴最後拿槍殺了誰
海市蜃樓 Илузија (2004)?
年輕的馬可在喧囂的家庭環境中深受煎熬,在學校備受欺凌,當他的老師鼓勵他去參加巴黎的詩歌比賽後,生活出現了一絲曙光。但當老師也同樣屈服於學校流氓,並最終使馬可的希望和夢想破滅之後,馬可決定報復....(殺了老師)
9. 余男化身情感小醫生,遭家暴被霸王硬上弓是什麼電影
少年 2016
上映:2016年
時長:111分鍾
地區:中 國
語言:國 語
導演:楊樹鵬
主演:余男、郭曉東
類型:劇情
10. 《少年法庭》中有很多家暴的情節,應該如何分辨家暴與正常管教
當很多家長對孩子實施家暴的時候,家長總是覺得自己只是對孩子進行最正常的管教。家庭管教指的就是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錯誤,而家暴是不分青紅皂白對孩子進行毆打,甚至是威脅到了孩子的生命。管教指的是不控制孩子,不威脅孩子,不打罵孩子,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家暴指的就是對孩子進行嚴格的管控,讓孩子生活在一種緊張的氣氛當中,讓孩子喘不過氣,並且家長還會經常的去毆打辱罵孩子。
小編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能夠知道,管教孩子並不指的是一味地去毆打孩子,辱罵孩子,後來去不管孩子。如果這樣的話,你的孩子必然會養成一個反社會的性格,會導致危害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