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紅色警戒全部劇情
紅色警戒一劇情:
愛因斯坦發明了時間機器,並用它回到過去殺死了希特勒,意圖阻止二戰,結果,斯大林代替希特勒,發起戰爭.
盟軍結局:盟軍利用愛因斯坦的超時空傳送機,佔領了莫斯科,並炸掉了克里姆林宮.神秘人物凱恩混入盟軍成為軍官,他發現了淹淹一息的斯大林,於是他讓周圍的盟軍士兵退下,自己用石頭打死了斯大林。
並將小隊置於畫面中央 增加選取隊伍 Shift 將 Shift 鍵按住,
點未選取單位將其加入欲組織之隊伍之中
移動攻擊 Ctrl+Shift 將 Ctrl + Shift 鍵按住點選隊伍欲前進之區域,
若在部隊前進的途中遭遇到敵人則會自動攻擊敵人
強制攻擊 Ctrl 按住 Ctrl 鍵再點選欲攻擊的目標,即可強制攻擊
強制移動 Alt 按住 Alt 鍵再點選欲強制移動的目標,
強制隊伍到特定區域,可以用來輾過其它單位
守衛指定地 Ctrl + Alt 按住 Ctrl + Alt 鍵,再點選欲守衛的區域,
將會守衛此區域
護衛部隊 Ctrl + Alt 按住 Ctrl + Alt 鍵,再點選欲守衛的部隊,
將會守衛此部隊
防守建築物 Ctrl + Alt 按住 Ctrl + Alt 鍵,再點選欲守衛的建築物,
守衛此建築物
游戲控制熱鍵
追隨 F 追隨選定目標
同盟 A 與選定目標的操縱者同盟
歡呼 C 命令隊伍為你歡呼
部署 D 可將選取的對象或隊伍部署
警戒 G 將隊伍所在區域設定為 「警戒區域」
停止行動 S 將所選取的單位一切行動停止
單位分散 X 將所選取的單位分散,可避免被車子輾斃
設定路徑點 Z 將 Z 鍵按住不放,可以設定路徑點,放開 Z 鍵開始後,
你所選擇的隊伍,會按照路徑點移動
單位選取熱鍵
單位選取 M 選取下一個單位
單位選取 N 選取上一個單位
傷害選取 U 依單位受到傷害程度選取單位
等級選取 Y 依單位等級程度選取單位
選取指揮所 H 將指揮所在畫面中央顯示
戰斗隊伍全選 P 將所有戰斗隊伍選取
選取同種類單位 T 可依單位種類選擇隊伍
多人模式訊息
與所有觀戰者交談 Enter 按下 Enter 開啟交談功能,輸入訊息後,
再按下Enter 傳送訊息
與所有盟友交談 Home 按下 Home 開啟交談功能,輸入訊息後,
再按下 Enter 傳送訊息
與所有玩家交談 End 按下 End 開啟交談功能,輸入訊息後,
再按下 Enter 傳送訊息
多人聯機音效語音 F5 - F12 向其它玩家傳送預設的音效訊息
一般是嘲笑對手的語音。常用的是F10。笑聲。
Ⅱ 電鋸驚魂9結局什麼意思
《電鋸驚魂9》結局的意思是所有的罪人都將受到審判。
一、簡介
《電鋸驚魂9:漩渦》是由達倫·林恩·鮑斯曼執導,克里斯·洛克、馬利索·妮可、塞繆爾·傑克遜、麥克思·明格拉等主演的驚悚電影,該片於2021年5月14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在警察馬庫斯帶領下,偵探澤克和他的新搭檔威廉調查一個神秘連環殺手的故事。
二、劇情
傲慢且正直的警探澤克(克里斯·洛克飾)和他的菜鳥搭檔威廉(麥克思·明格拉飾)在備受尊敬的資深警察馬庫斯(塞繆爾·傑克遜飾)的蔭庇下工作,負責一項令人毛骨悚然的謀殺案調查,讓人想起「拼圖殺人魔」重出江湖的傳言。
再度勾起所有人心中的恐懼。這次新的游戲規則,似乎直沖警察而來。每個命案現場留下的「死亡漩渦」不知不覺中,澤克被困在一個不斷加深的謎團里,他發現自己處於殺手的病態游戲的中心。
警察,性格傲慢,為人正直。他和新搭檔威廉被指派負責一項令人毛骨悚然的謀殺案調查,這讓人想起「拼圖殺人魔」重出江湖的傳言,再度勾起所有人心中的恐懼。他被困在一個不斷加深的謎團里,發現自己處於殺手的病態游戲的中心,更是發現殺手的身份出人意料。
澤克的上司,是一名對下屬嚴格、意志堅強的女警官。她以前是澤克父親馬庫斯的助手,因此對澤克非常關照。安吉曾經幫助馬庫斯掩蓋了警局的腐敗現象,因此也成殺手所獵殺的目標。盡管她經驗豐富,處事干練,但仍不敵藏在暗處的殺手。
Ⅲ 七宗罪電影有何寓意,結尾有些看不懂啊
最後的畫面:黃昏,威廉獨自站立。對應最後的台詞,就算世界永遠不是美好的,也都值得為之奮斗。黃昏以後的黑暗和必然到來的黎明,必然永久對立。正是如此,威廉在黃昏中的身影,猶如黑暗中的守護者,讓人可以安心在黑暗中奮斗,前行。這也是《七宗罪》最後的精華所在,雖然陰郁充斥全片,希望之光在最後一刻卻如此的溫暖。
七宗罪,其最初是由希臘神學修道士龐義伐草撰出8種損害個人靈性的惡行,包括暴食、色慾、貪婪、傷悲、憤怒、懶惰、妒忌和傲慢。六世紀後期,天主教將8項罪行減至7項,以對愛的違背程度為准則,將自負並歸於傲慢,傷悲歸於懶惰,並加入妒忌,將其順序改為:傲慢、妒忌、憤怒、懶惰、貪婪、暴食及色,欲。
(3)電影審判游戲結局擴展閱讀
但丁在《神曲》里根據惡行的嚴重性順序排列七宗罪,其次序為:
一)淫慾-不合法禮的性慾,例如通姦。(但丁的標準是「過分愛慕對方」,而這樣便會貶低了神對人們的愛)
二)暴食-浪費食物,或是過度放縱食慾、酗酒或屯積過量的食物。(但丁的觀點是「過分貪圖逸樂」)
三)貪婪-希望佔有比所需更多為之貪婪。(或是以但丁的觀點,貪婪是「過度熱衷於尋求金錢上或權力上的優越」)
四)懶惰-懶惰及浪費時間。(懶惰被宣告為有罪是因為:其他人需更努力工作以填補缺失,但應該的事情還沒有做好,對自己是百害而無一利)
均衡:一方比另一方付出更多。(從但丁的神學觀念上去看,懶惰是「未能全心愛上帝,未能全副精神愛上帝,未能全人之心靈愛上帝」-具體來說包括懶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滿足及無責任心)
五)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適當(邪惡的)感覺,復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賦予的權力以外,行使懲罰他人的意欲亦被歸作憤怒。
六)嫉妒-因對方所擁有的資產比自己豐富而心懷怨怒(對自己資產的喜愛變質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擁有者的慾望)
七)傲慢-期望他人注視自己或過度愛好自己。因擁有而感到比其他人優越、把自己定位成比上帝或他人更優秀的存在。
四世紀當時的埃及僧侶伊瓦格里厄斯·泊恩太格司(Evagrius Ponticus),把這些罪行定為八種「致命的激情」(8 deadly passions),而在東正教方面,這些沖動仍然被描述為「致命的激情」,而不是深藏在他們體內的罪孽。而主動迎接這些「激情」或拒絕與這些「激情」對抗的人在正統基督徒道德神學(Orthodox Christian moral theology)方面是被定位成有罪的。
Ⅳ 寂靜嶺5劇情我不懂啊誰能解釋下
回答第一個問題前我先說下關於5代的劇情有很多解。曾經有人認為主角根本就沒有弟弟,一切只是因為8歲的校車墜湖事件而引起精神錯亂,後來的和樓上的分析基本一致,此為所謂的兄弟一體論。但是比起這種論點更廣泛的讓人接受的是兄弟異體,也就是主角確實有個弟弟。兄弟異體論的情節和兄弟一體論在劇情解釋上有著很大出入,現在我把5代的故事按事件順序簡單的說下。
150年前有4個家族從寂靜嶺小鎮遷出移居到牧羊人溪谷居住,他們相信由於他們背叛了寂靜嶺的神靈而可能要遭受神罰,便想出了每50年用4大創始家族的親骨肉作為祭品平息寂靜嶺神的憤怒的儀式。大約20年前我們的主人公出生了,父母將主人公訂為要被獻祭的孩子,為了讓孩子對死並不感到恐懼他們便從不讓主人公感受到愛,這同時也是令他們自己不那麼傷心的方法。後來主人公的弟弟約書亞出世了,弟弟倍受父母疼愛。後來父親亞當將傳家戒指給了弟弟,弟弟和主人公去湖中劃船時拿出戒指向主人公炫耀引起爭奪,弟弟溺水,主人公精神錯亂進了精神病院呆了幾年。主人公為了逃避自己誤殺弟弟的罪責而捏造了自己是光榮負傷而進醫院治療的軍人的記憶。4大家族中的3家在小鎮150周年慶時紛紛將自己的孩子殺死獻祭,而本來以為將主人公殺死後還有約書亞在的主人公父母在約書亞死後不忍心將唯一剩下的主人公獻祭導致儀式失敗,牧羊人溪谷小鎮陷入混沌之中。在5代中關於牧羊人溪谷小鎮陷入無盡黑暗的神秘力量到底為何有兩種解釋:1、由於主人公家族未能在150年慶時殺死孩子而導致寂靜嶺的神靈的憤怒;2、4大家族被獻祭的孩子的怨恨。這2種我偏向於第二種,寂靜嶺中所謂的神靈和惡魔實際上只在1、3、4中受到很繁復的儀式後才勉強現於人世,而且在他們力量未成形時便被打回了地獄所以5代的騷動不太可能是神靈或惡魔所為。關於第二種有人可能會問如果是被殺死的孩子的不甘而造成的那為什麼以前幾次儀式沒有導致災難?這是因為頭幾次的儀式都是「完美」的,任何一個在儀式中充當角色的人都認為儀式是成功的,這很類似於寂靜嶺電影中眾人在教堂里祈禱使他們免受侵害一樣。即使是錯誤盲目的信仰,但因為他們的內心就是如此認為使得心魔無法染指,要知道寂靜嶺是不存在客觀的魔物的,一切皆魔由心生。而這一次由於主人公的家族並未履行「職責」,使得參加這次儀式的每一個人都堅定不移的認為儀式失敗了,小鎮必定會遭受神罰,這時被殺害的孩子們的怨氣便可以發泄出來了。至於弟弟到底有沒有死對整體的理解一點關系也沒有,說死了是最好理解的,但如果運用所謂的真結局中約書亞沒死的說法很多東西就都說不通了。不過我想說的是寂靜嶺系列劇情很多本來就是亂七八糟互相矛盾的,好引發討論熱潮,製作組們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至於醫院那其實是個含有預示性的夢。在夢中你看見3家的孩子被殺死的場景,在夢中你看見了被劈成2半的父親等等。
關於表裡世界的切換。首先要明白寂靜嶺表裡世界切換的條件是什麼。從歷代寂靜嶺的表現來看,里世界出現前主人公或里世界的所有者總會發現一些可怕的真相或處在一個曾經有著不堪回憶的場景而使得情緒出現大幅波動。在5代中我們可以看成由於主人公發現了死去孩子的物品使得真相曝光,孩子們情緒激動復仇心切使得里世界出現。
關於三角頭。三角頭和其他單純的怪物有一定的區別。比起其他由內心黑暗面所映射出的怪物不同,三角頭有其原型,那就是代表著懲罰、死亡和重生的4S教紅神。他並不是個胡亂屠殺的怪物,每一次的殺戮只不過是對有罪之人的審判和懲罰。不過實際上每次出現的三角頭都並非為紅神本體,每次的出現也是需要人的幻想才出現。所以我們看見主人公由於認為自己的父親有罪而招來了三角頭行刑。這個行刑也是模稜兩可,不好說主人公的父親死在主人公面前到底是事實還是他所期望的幻像。至於三角頭為什麼不攻擊主人公,那是因為主人公不滿足行刑的要求,即他的罪孽不足以接受審判。游戲有個結局是三角頭結局,最後主角受到了三角頭的審判,也成為了三角頭的一員。這個結局的達成方法是不原諒父母且對維勒警官見死不救,如果玩家這么做了那麼主人公的罪孽便夠了才會導致走向三角頭行刑的結局。
Ⅳ 怎麼評價電影《第三度嫌疑人》
有幸在昨天的日本電影周開幕式上看了這部頗受爭議的《第三度嫌疑人》,起初在豆瓣上看到6.6的評分後心涼了好一陣兒,因為,在我心裡是枝導演是為8.5分以上的電影而生的。
很多時候會在想存不存在真正自由的選擇,存不存真正的自主決定自己的命運,「很多事情都沒有選擇,每個人都是沒有被徵得同意就來到了這個世界,沒有被徵得同意就被帶離這個世界。」所以,片尾曲響起的一剎那,每個觀影人都像站在十字路口的重盛律師,然後摸一摸臉……
Ⅵ 電影東京審判的資料
東京審判 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東京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首要戰犯的國際審判。1946年1月19日,遠東盟軍最高統帥部根據1945年12月16—26的莫斯科會議規定,發表了特別通告,設置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同時頒布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其內容與英、美、蘇、法4國在倫敦簽署的《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基本相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中、英、美、蘇、法、澳、荷、加、新(西蘭)、印(度)、菲各1名法官組成,共11名;11國又各派檢察官1人。澳大利亞法官 W. F. 韋布任庭長,美國律師J.基南任檢察長。中國委派法學家梅汝璈為法官。由11國檢察官組成的委員會於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拆書。被告28人,除松岡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外,實際受審25人。起訴書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犯有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審訊自1946年5月3日開始。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處東條英機、廣田弘毅、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絞刑,木戶幸一等16人判處無期徒刑,東鄉茂德判處20年徒刑 ,重光葵判處7年徒刑 。7人絞刑於1948年12月23日在東京巢鴨監獄執行。絞刑於1948年12月22日執行。自1950年起美國不顧世界輿論的反對,將判刑的首要戰犯陸續釋放出獄。這次審判並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國家人民的意志。但確認侵略戰爭為國際法上的犯罪,策劃、准備、發動或進行侵略戰爭者列為甲級戰犯,是對國際法戰犯概念的重大發展。
東京審判中主要演員所扮演的真實人物部分角色:
梅汝璈 (由香港演員劉松仁飾演)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法官。
42歲。戴眼鏡,稍黑,俊朗。
出生於江西省南昌縣。12歲考取北京清華學校,與向哲浚是師兄弟。1924年留學美國,以最優等生的成績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獲文科學士學位。
24歲時獲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離美後廣泛遊歷歐洲各國及蘇聯。回國後在山西大學、南開大學、中央政治學校任教,講授英美法,並先後擔任國民政府立法院委員、立法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在當時的中國司法界名聲赫赫。
知識分子氣質,學識淵博。深愛祖國,堅持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嚴懲日本戰犯,愛國之心火熱而處事冷峻自持。說話鏗鏘有力,有理有據,富於民族正義感,時常有冷幽默。
在東京國際大審判的很多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對戰犯量刑階段堅持嚴懲戰犯,在多數法官主張輕判的情況下,頂住巨大壓力,運用智慧,最終促成了東京國際軍事法庭的最終公正判決。作為中國法官負責了判決書中"日本對華侵略"部分的起草工作。
向哲浚(由香港演員曾江飾演)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檢察官。
52歲。個子不高,稍胖。
生於湖南寧鄉,1911年考入清華學校,6年後被選送美國留學。耶魯大學畢業後,轉讀喬治o華盛頓大學法科。回國後從事司法教學和法院工作。曾擔任上海第一特區法院首席檢察官,後被任命為上海高等法院首席檢察官。
使命感強,敢於承擔責任。帶領中國檢察組負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檢察工作的中國部分。
倪征燠(由英達飾演)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檢察官顧問組組長。
40歲。三七分頭,圓圓臉,稍胖。
東吳大學法學院畢業。畢業後考入美國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後曾在司法行政部與向哲浚成為同事。他們先後調往上海第一特區法院,向是首席檢察官,倪是法官。抗戰勝利前夕,倪受政府派遣去美國和歐洲考察英美各國的司法制度。一年後歸來,適逢向哲浚點名要他前往東京增援。
1946年深秋到1947年1月間在國內收集證據。在被告個人辯護階段登場盤問和反駁土肥原賢二與坂原征四郎。在此次審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法律業務純熟,在法庭上鎮定自若,盤詰被告有理有據,講究技巧,展現了中國檢察官的風采。
衛勃(美國演員Daniel Albert Ziskie)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長。
澳大利亞人。身材很高(1米8以上),較胖,59歲。
畢業於天主教會小學及昆士蘭大學。原本是澳大利亞昆士蘭省高等法院院長,到東京履任時剛剛升職,擔任澳大利亞最高法院大法官。
1942年被封為爵士。1943年曾被任命為澳大利亞日軍罪行調查委員會主席。
西方社會的標准執業法官。循規蹈矩,剛正不阿,精力過人,工作勤奮。外表一副英國紳士的風度,骨子裡還保持著澳大利亞人的粗獷性格。
庭下他給人的印象是為人誠摯、從容和氣,少語,但實際上胸有成竹,一旦開口,,往往話語中肯,態度公正,是一個文質彬彬的君子型人物。
在法庭上,衛勃有時發言語調平穩柔和,有時則非常坦白、直率,不免粗暴急躁,因此常常引起一些小的沖突。此外他在法庭上不好獨斷,作決定常與其他法官商量。頗具幽默感。
剛到東京時希望與西方法律界同事緊密合作,但逐漸為中國法官梅如璈的人格魅力所打動,最終在梅的堅持下同意在法庭上將中國法官的座次靠前。曾試圖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追究天皇的罪責,但迫於美方政治壓力最終放棄。
衛勃主持了遠東國際大審判,並為審判定下了基本公正客觀的基調。遠東國際大審判最終基本體現了公正和理性,衛勃功不可沒。
季南(由美國演員John Henry Cox飾演)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首席檢察官兼盟軍總部國際檢察局局長。
美國人。年齡60歲左右。身高在1米8左右。較胖,紅鼻子紅臉,粗眉毛。
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1914年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做職業律師,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加入美國陸軍前往歐洲戰場,戰後出任俄亥俄州立檢察官、美國司法部刑事局局長。辦理刑事案件以干練著稱。與政界交往頗深,曾得原總統羅斯福的信賴,與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私人關系也很深。
性格外向,好交遊。場面上往往談笑風生,周旋自如,慷慨大方,但實際上知道何時避重就輕,必要時可以玩弄一些"詭計",有些政客作風。
剛到東京便宣布要用自己的工作經驗制服日本戰犯。在法庭上能言善辯,提問尖銳,經驗老到。有時喜好長篇發言,用大文章,引用"名人名言"(羅斯福等),因傲氣自負脾氣有時不免暴躁。
季南強勢推動了國際檢察局對戰犯的審訊和證據搜集工作。因其強悍、雷厲風行和高壓態度而贏得了綽號--"魔鬼檢察官"。
印度法官巴爾
58歲。平頭,較黑。
出生於印度孟加拉省的一個小村莊。三歲喪父,幼年的教育完全依靠慈善施捨,母親替人工作,以維持家庭生活。依靠政府獎學金畢業於加爾各答大學,獲得數學碩士學位。1920年獲得加爾各答大學的法學碩士學位。1924年獲得該校法學博士學位。其間擔任當地律師工會的辯護士。1940年任加爾各達高等法院法官。
從庭審一開始就認為國家犯罪不應該追究個人責任,因此主張全體被告無罪,認為"世人需以寬宏、諒解、慈悲為懷,不應該用正義的名義來實施報復"。
溥儀:末代皇帝
滿清末代皇帝,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關鍵證人之一。
41歲。身材瘦長,尖臉,帶黑邊圓框眼鏡,一口正宗北京話。
1909年四歲的時候登基。因夢想復位而成為日本人的傀儡,1932在東北成立偽滿洲國。
1946年8月由蘇聯的伯力看守所前往東京作證。
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關鍵證人,並創造了作證時間最長(8天)的記錄。
在法庭上用詞新潮,情緒激昂的控訴日本人試圖利用他分裂中國的過程。但為了逃避責任,他在有些方面也說了與歷史有悖的話。
東條英機(由日本演員星野晃飾演)
甲級戰犯。戰爭狂人,兇狠殘暴,外號"剃刀將軍"。
受審時63歲。身材適中,有仁丹鬍子,齒暴牙黃。
1884出生於東京一軍閥家庭,其父崇尚武士道精神。
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22歲即被授予少尉軍銜。日俄戰爭爆發後,隨軍進入東北。1928年擔任陸軍省整備動員課課長。1933年升任參謀本部軍事調查部部長。1937年任日本關東軍參謀長。其間瘋狂鎮壓抗日軍民,並支持731部隊的活人試驗。
1940年任陸軍大臣,主張進一步擴大對中國戰爭,並准備跟蘇聯及英美開戰。1941年出任日本首相,並兼陸軍大臣和內務大臣,集軍政大權於一身。隨後密謀策劃了"珍珠港事件",導致太平洋戰爭爆發。1944年春天,在太平洋戰爭日方屢戰屢敗的情形下,逼迫參謀總長辭職,從此身兼四職,一意孤行實現其稱霸東南亞的"理想",由此將整個日本都壓進了大炮的槍膛,導致了國家的毀滅。戰後被捕,多次試圖自殺,但最終未遂,被視為鬧劇。因此雖視他人生命如草芥,輪到自己,卻是"千古艱難惟一死"。
東條受其父影響,養成了冷漠固執、殘忍好戰同時又不失謹慎的性格。掌權時陰冷高傲,必要時卻用看似溫和的微笑作為面具。
在東京法庭上因特殊身份被所有法官視為不共戴天的仇敵。穿舊軍服出庭,囂張氣焰不再,一直端坐如泥塑木雕,較為鎮定。後寫了220頁的口供書為自己辯護。
被判絞刑後作詩:櫻花瓣呀,悄悄而哀愁地落下來了。
土肥原賢二(由日本演員小池榮飾演)
甲級戰犯。日本陸軍特務系統中出了名的"中國通"。
64歲,圓臉,較胖。
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1913年來到北京,在日本特務機關"坂西公館"擔任助理,從此開始了在中國長達三十餘年的間諜特務生涯,後擔任奉天特務機關長,步兵第九旅團長、陸軍航空總監、陸軍大將、日本東部軍總司令等職。擅長在中國各階層間製造內亂,是中國人所最熟識的著名日本特務。曾充當沈陽市長,扶植溥儀稱帝,勾結關東軍陰謀華北自治,煽動內蒙獨立,在各地唆使漢奸成立偽政權和維持會。
老練狡猾,詭計多端。個子不高,留著精心修剪的仁丹鬍子,談笑風生,善於交際,能講一口流利的漢語。
在法庭上幾乎不發一言。
松井石根(由日本演員名取幸政飾演)
甲級戰犯。
69歲。日本陸軍大將。
陸軍士官學校及陸軍大學畢業,長期供職於參謀本部,繼任關東軍特務機關長及陸軍第十一師團團長等職。深切了解中國地理形勢特別是中國東南沿海各省的地理形勢,在軍中有"中國通"的稱號。1937年在淞滬作戰中擔任總司令,南京淪陷後,縱容部下燒殺搶掠,造成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在中外輿論壓力下被迫奉調回國,但仍在內閣和各種法西斯組織中擔任要職。
出庭時手持佛珠。在法庭上給人的感覺是一個"馴服得像綿羊一樣的老好人",一個"失了業或者欠薪已久的銀行書記員"。用各種荒謬的邏輯為自己辯護。
被判絞刑後作詩:長空籠煙霧,雲山兩茫茫,惟有富士雪,皚皚照遠方。
坂原征四郎(由日本演員平松慎吾飾演)
甲級戰犯。
62歲。日本陸軍大將。
方臉,留仁丹鬍子。
仙台陸軍幼年學校及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曾參加日俄戰爭,此後供職於關東軍,官至關東軍參謀長,長期在中國東北活動。1941年後分別任朝鮮軍總司令和駐新加坡日本第七方面軍總司令。
1904年參與日俄戰爭,1931年,身為陸軍大佐,參與策劃和實施了"九一八事變",謀劃成立"偽滿洲國",建立內蒙傀儡政權和華北傀儡政權;1938年出任陸軍大臣,極力主張擴大侵華戰爭。
看上去懵懵懂懂,實際上狡猾殘忍。
在法庭上自己提出了長達48頁的書面證詞,號稱要和中國檢察官大戰三百回合。
被判絞刑後作詩:不為軀體憂,不為靈魂懼,但念人世無情而獨悲。
田中隆吉(由日本演員大島宇三郎飾演)
45歲左右,圓臉,前額無發,微胖。
原日本陸軍中將,陸軍省兵務局局長。1942年退出現役。1946年7月5日作為證人出現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
畢業於陸軍大學,一直在日軍參謀本部工作,1927年後派駐北京和上海,後任關東軍參謀,並參加"東條軍團"侵佔內蒙古,對侵華日軍的運作了如指掌。
記憶力奇好。與不少被告關系密切,了解相當多的侵略陰謀內幕。在法庭上的證言非常關鍵和具有殺傷力。
大川周明(莫歧飾演)
甲級戰犯。
61歲。乾瘦。
日本的"戈培爾"。綽號"大東亞雄辯家"。
長期從事日本法西斯主義理論研究,法西斯理論狂熱的宣傳家和煽動家,軍國主義和擴張主義分子。"大東亞共榮圈"理論的鼓吹者。曾擔任南滿鐵路東亞研究所所長;參與策劃"九.一八"事變。
受審時有些神經質。邋邋遢遢。
在開庭第一天裝瘋逃過審判
虛構人物部分
肖南(由台灣演員朱孝天飾演)
二十九歲,中國《大公報》記者,戰前在日本留學,精通中文,英文,日文。
清癯高貴,一切心中瞭然,外表淡定隱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象一個浪跡天涯的浪漫詩人,亦象一個身懷絕技的俠客。
有李白的風骨和酒量,有小李飛刀李尋歡的視落魄為從容,有杜甫的憂心忡忡。唯獨不敢放棄的是人的正直和美好。
和田芳子(由台灣演員林熙蕾飾演)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肖南的初戀情人。
因為總是被眾多的兄弟甚至妹妹呵護,她總是一廂情願的認為善良是所有人的天性,丑惡和卑鄙是偏狹的人眼中的折射,不承認有些人會因為貪欲和自私以及體制內的責任而走向墮落,她反對戰爭,但又理性的認為戰爭不過是責任的延伸,是不可避免的。總而言之,她生活范圍的狹窄造成她對世事人心過於美好的輕信。
她的眼神里永遠透露出一種清澈和平靜。短暫的一生只憤怒了一次,這一次憤怒導致了她成為了一個仇恨的犧牲品。
她希望做一個真正的能客觀表達她的目擊和思考的記者。她討厭政治,她對戰爭因為沒有親歷,因而一直保持距離感,她的所作所為是一個單純的記者行為,更多的是職業要求和習慣。她認為政治家的事情就是誰要做老大的問題,因此就有戰爭,就有爾虞我詐,就有出賣,就有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必然結局,這就是游戲規則。沒有什麼正義不正義的。但北野雄的變化讓她警醒了,而正夫的最後一怒使她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單純和幼稚。但已經晚了。生活就是這樣的,只有失敗的時候才能認識到自己當初是多麼的愚蠢。
北野雄(由金馬影帝、香港演員謝君豪飾演)
三十歲,芳子的鄰居,也是芳子哥哥的莫逆之交。
強悍,豪俠之氣貫通全身每一個毛孔,容易激動,也容易走向極端,象一塊極硬的隕石。鋒利而隱忍,為感情和他所認定的正義及利益敢於付出一切,不顧一切但又精通權謀,極愛沖動但又不失策略。往左走是英雄,往右走便成了梟雄。但此時此地的風雲際會不可能成為過人之人,偏狹的國恨家仇以及當時軍國主義的過度侵害只能使他最終走向毀滅。讓人嘆息,讓人憂慮,也同樣讓人鄙夷。
和田正夫(由香港演員曾志偉飾演)
三十歲,芳子的哥哥,日本侵華軍人。
曾經是孔武有力的大哥,曾經是國家機器極佳的重要零部件。極富包容心和寬厚大度之優良品質,可以從容為國捐軀,可以凜然赴義,可以為家犧牲,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並且不求回報和彰揚,沉默如金,但又不憨傻,象一塊基石一樣可以托舉大廈,可以石破天驚。
但戰爭讓他變成了另一個人,心中翻江倒海面上不露一點痕跡,泰山崩於前依然靜默獨坐。患有重度失眠症。目光里有陰郁,有驚懼,這種驚懼是對自己對人的懷疑,北野宏的變化突然讓他感到人的可怕,他突然發現自己的無知和人心不可把握的黑暗和能量,他既仇恨日本軍國主義倡導者,又恨參與和發動一切戰爭的政治家,在他眼裡已沒有戰爭的正義和非正義之分。只要是戰爭,他都仇恨。戰爭使他感到自己的無力和無助,他覺得自己什麼都幹不了,什麼都不能抓住,他墜入了一個巨大無邊的空虛中。他一直沒說話,只有最後一次才說了幾句話,告訴北野雄,他的弟弟是他親手殺死的。最後他用行動表達了他對戰爭和正義的看法。然後,他死了。
和田纓子(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白雪雲飾演)
芳子的妹妹。曾經是熱血青年,曾經因為東條英機的鼓勵而成為一個獻身戰士的慰安婦,她視此為光榮使命,有一種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高尚品質。但轉身已是滿身瘡痍,遍體鱗傷,她的美好的獻身被人所糟蹋,戰士需要的是她的身體,但不需要她的思想,戰士滿足的是性慾和發泄,不需要她的優良品質。她的付出除了給自己帶來致命的身心傷害外,其他的只是一個性工具而已。一個思想家,一個優秀妓女。一個把自己的燦爛年華隨手一擲奔赴污泥最終成為了行屍走肉的美麗少女。
北野弘
北野雄的弟弟,日本侵華軍人。曾經羸弱瘦小,文質彬彬,書生模樣,小弟做派。和山口正夫一起入伍,一直受山口正夫的保護。但戰爭的緊張驚懼,同伴的殘忍,國家的利益,戰士的瘋狂都讓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狂野,成為一個比任何人都要殘暴的殺人狂。後來的所作所為讓山口正夫目瞪口呆。
廣瀨一郎(由日本演員小池幸次飾演)
東條英機等戰犯的辯護律師。狡詐,雄辯,善於捕捉對手哪怕一絲一毫的微小瑕疵,並有力量和足夠的智謀出擊。可惜因為站在正義的對面而失道寡助,無力回天。永遠不會去犧牲,永遠做一個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的自私者。
Ⅶ 迷霧偵探結局什麼意思
影片《迷霧偵探》結局的意思是,所有的罪人都會受到審判。
一、簡介
《迷霧偵探》是由多納托·卡瑞西編劇執導,讓·雷諾、托尼·塞爾維洛、阿萊西奧·博尼聯袂主演的驚悚犯罪電影,於2021年4月9日在全國上映。
二、劇情
該片改編自義大利暢銷小說《霧中的女孩》,講述了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小鎮上,大霧引發了一場交通事故,失事司機就是前來調查少女失蹤案的警探沃格爾,中學老師馬提尼是他鎖定的嫌犯。
在心理醫生弗洛里斯的疏導下,沃格爾緩緩道出幕後真相,一場醞釀已久的更大陰謀也逐漸顯露真容的故事。
三、播出平台
愛奇藝,中國高品質視頻娛樂服務提供者。2010年4月22日正式上線,秉承「悅享品質」的品牌口號,積極推動產品、技術、內容、營銷等全方位創新,為用戶提供豐富、高清、流暢的專業視頻體驗,致力於讓人們平等、便捷地獲得更多、更好的視頻。
愛奇藝已成功構建了包含電商、游戲、電影票等業務在內,連接人與服務的視頻商業生態,引領視頻網站商業模式的多元化發展。
Ⅷ 審判 JUDGE怎麼樣
02 《月刊少年GANGAN》連載,外海良基人氣漫畫真人化驚悚片。「貞子3D」瀨戶康史主演,「SPEC」系列、NHK電視劇「海女」人氣演員有村架純擔任女主角。傲慢,嫉妒,憤怒、懶惰、貪婪、暴食,色慾七宗罪,7個人被限制在一個封閉的空間,玩判處死刑的審判游戲。在限制時間內探討彼此的來歷,為了自己的生存必須投票,多數表決宣判罪孽深重者死刑… JUDGE ジャッジ 預告片 ..… []
Ⅸ 無人生還結局誰是兇手
《無人生還》中,整個案件的兇手是老法官-瓦格雷夫。
眾人正在惶恐之際,來賓之一忽然死亡,噩夢由此開始了。
餐桌上有十個小瓷像。從第一天晚上開始的幾天時間里,每天都有人按著兒歌里述說的方式死去,每死一個人,餐桌上的瓷瓶就會少掉一個。一時之間,人人自危,都希望能找出一個辦法拯救自己的生命。可是海上起了大風浪,不可能尋得救援或者逃出生天。唯一的求生辦法就是找出兇手。
誰是兇手呢?荒島已經被他們搜尋數遍,不可能有容身之處,所以兇手必然在他們中間。倖存著的人們彼此懷疑,彼此試探,可是一切的警戒,一切的提防,還是沒有能阻止那最後一刻的到來。風浪停息了,島上的明爭暗鬥也停息了,只留下了十具屍體……無人生還。
Ⅹ 關於電影《黑客帝國》結局的問題
從這些能看出,你基本沒看懂黑客帝國。你沒看懂的是黑客帝國的宗教哲理。 那我們就從頭開始。 電影里的矩陣不僅是一個虛擬程序,也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地方。在這里,人類的身體被放在一個盛滿營養液的器皿中,身上插滿了各種插頭以接受電腦系統的感官刺激信號。人類就依靠這些信號,生活在一個完全虛擬的電腦幻景中。機器用這樣的方式佔領了人類的思維空間,用人類的身體作為電池以維持自己的運行。 在電影中,Matrix是一套復雜的模擬系統程序,它是由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建立的,模擬了人類以前的世界,用以控制人類。在Matrix中出現的人物,都可以看做是具有人類意識特徵的程序。這些程序根據所附著的載體不同有三類:一類是附著在生物載體上的,就是在矩陣中生活的普通人;一類是附著在電腦晶元上的,就是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這些載體通過硬體與Matrix連接。而另一類則是自由程序,它沒有載體,諸如特工、先知、建築師、梅羅文加、火車人等。 Matrix是一個巨大的網路,連接著無數人的意識,系統分配給他們不同的角色,就象電腦游戲中的角色扮演游戲一樣,只是他們沒有選擇角色的權利和意識。人類通過這種聯網的虛擬生活來維持自身的生存需要,但Matrix中的智能程序,也就是先知的角色,發現在系統中有1%的人由於自主意識過強,不能兼容系統分配的角色,如果對他們不進行控制就會導致系統的不穩定,進而導致系統崩潰。因此編寫Matrix的智能程序,也就是建築師就製造了「救世主」,讓他有部分自主意識,並成為覺醒人類的領袖,帶領他們建造了錫安。 錫安,一詞在《聖經》中,是所羅門王建造聖殿所坐落的山,位於聖城耶路撒冷。而在猶太教中,「錫安」代表著上帝的榮耀,是神的救贖來臨的標志。當大地被毀滅後,人類將在錫安接受最後的審判。 在電影中,「錫安」是指那些從Matrix中被解放的人類所棲居的家園,位於地球深處,依靠地熱作為能源,成為人類對抗Matrix和機器之城的最後基地。電影用這個名字來命名人類的最後家園,象徵著這里是正義得到彰顯的地方,是對抗機器的聖地。有影迷根據劇情推測:zion 所在的世界其實是另一個母體,是超智能設計的讓本身升級的另一套程序。更有人認為,「真實世界」中的zion所在的世界是用來蒙蔽那些覺醒者(佔Matrix中人口總數1%的那些人)的一個更接近真實世界的一個更大范圍的「母體」,這個所謂的「母體」——zion所在的世界是用來取代影片中的母體的升級版本。 救世主,Matrix是一個建立在數學基礎上的嚴整系統,一切都是有規律的,包括特工們和尼奧的超能力在內,都是包含在這個系統中的。而尼奧這個「救世主」的產生,則和數學中的哥德爾命題有關。奧地利數學家哥德爾在1931年發表了題為《論《數學原理》及有關系統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題》的論文,其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在任何數學系統中,只要其能包含整數的算術,這個系統的相容性就不可能通過幾個基礎學派所採用的邏輯原理建立。簡單地說,就是在任何系統中,總有些真理是游離於邏輯之外的,這些真理就叫做歌德爾命題。 在Matrix中,尼奧就是在Matrix這個嚴整系統中不能被數學推得的歌德爾命題,不符合系統的規律。(建築師對尼奧的談話中涉及部分)當尼奧重生後,他就擔負起系統所有的擾動,所有的規則在他面前都變得透明,因此他能夠看到系統中別人所看不到的東西。先知叫尼奧回到源頭去終止災難,在數學邏輯中就是將歌德爾命題變成整個系統的一部分,當作系統的一個變數,從而消除整個系統的不確定性。如果尼奧當初選擇了毀滅錫安的門,他所攜帶的代碼將反饋給系統,將系統的穩定性提高到一個新階段。而這個選擇的前提則是系統中沒有斯密斯這個狂人。但從數學的角度上來說,這樣的穩定也是暫時的,不是對系統的徹底修正,新的系統還是會產生自己的歌德爾命題,從而繼續這個輪回。這就是為什麼在尼奧之前會有五任救世主的原因。 按照建築師最初編寫救世主時的任務,救世主的使命就是在錫安運行一段時間後,將錫安的代碼帶回到Matrix的源程序進行重裝,同時機器摧毀錫安,完成Matrix系統的升級。之後救世主將按照初始設置,帶領16女7男返回真實世界,再開始重建錫安,等待下一代的救世主。而尼奧與前任們不同的是,建築師在他的意識中編寫了關於愛的編碼,這本來是系統處於不斷升級的需要,也是考察人類反應的新實驗。但這個關於愛的編碼,不但導致了尼奧在第二集中做出違背程序設置的選擇,而且在第三集中將「愛情」升華為「博愛」,從而最後終結了戰爭,終止了矩陣和錫安之間的循環。 設計師,他是矩陣之父,確切的說是整個機械王國的締造者,是他編制了「矩陣」這個系統,他是擁有最高智能和許可權的機器。他認為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精密的數學計算和邏輯推理來解釋。而「先知」是另一個有最高智慧和極高許可權的智能程序,她認為不確定性才是世界的本質,她可以說是比「設計師」擁有更先進思想的智能程序,是她引導NEO成為了救世主,沒有她NEO也許會像前幾任救世主一樣選擇進入「矩陣」,完成輪回。而她的目的是謀求機器與人的和平共處。NEO是一個人,他對世界本質的認識比一般人深刻,因此他擁有「超能力」,但是這點超能力對於改變世界來說是微不足道的,所以NEO根本不可能打敗機器世界,就像機器人不能消滅人一樣。因為機器一旦擁有了智能、獨立意識就應該把他看成是一種新的生命形式,是與人平等的生命,如果NEO把機器全部消滅了那就是另一種的屠殺與奴役,是人屠殺了機器。因此片中的結局只能是唯一的結局,人與機器的共存,人與機器都有自由的權利,選擇的權利。最終結果只能是——平衡。 特工史密斯 英文中的Smith意思就是鐵匠,而他的車牌號是IS 5416,這都暗含著宗教含義。在《聖經·以塞亞書》第54章16節里說到:吹噓炭火,打造合用的器械的鐵匠是我所造;殘害人、行毀滅的也是我所造。這正暗指特工史密斯在矩陣系統中的作用——消滅一切危害矩陣運行的異常程序。電影中的特工史密斯實際上就是矩陣這個程序世界中的殺毒程序,他們在矩陣中是沒有身體的,由於他們是殺毒程序,所以他們被矩陣賦予了超越常人的能力。在矩陣中他們具有改寫人類角色程序的能力,所以可以不斷借用他人身體。 尼奧最後可以戰勝特工,實際上是因為他復活後具有了識別矩陣代碼的能力,並可以輕松改寫這些代碼,所以特工就不能再利用超能力戰勝他了。 特工史密斯被尼奧消滅後,因為在他被尼奧消滅前明明是他先殺死了尼奧,所以這就導致了一個邏輯錯誤。因為這種程序上的邏輯運算錯誤,導致了特工史密斯不但拒絕被系統刪除,而且由殺毒程序變成了病毒,最後危害到了整個矩陣世界。 因為這個邏輯錯誤是由尼奧導致的,所以特工史密斯就變成了和尼奧相對的負極。最後尼奧選擇了讓史密斯感染自己,在復制過程中矩陣掌握了史密斯的代碼,最後才得以將他們兩個同時刪除,使矩陣回到了平衡。 尼奧死了後,系統恢復到了以前(黑客帝國1的時候),但系統不再升級,機器帝國撤回了機器軍隊,人類免於毀滅。那麼也不再有輪回了。 至於,為什麼尼奧能讓意識反回距陣,是因為他是救世主,能夠超越矩陣,不受系統的約束。而其他人,則是通過傳輸進入矩陣(就是那些人後腦有個圓形的洞,將傳輸線插入後,就可使意念進入矩陣)。但他們不能夠直接進入。 最後,人類的錫安和平了,那些被作為能源的人將繼續活下去,但會擁有自由意識,不會再由系統支配。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