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血戰湘西電影觀後感300字

血戰湘西電影觀後感300字

發布時間:2022-06-19 03:14:01

㈠ 抗戰電影觀後感

《抗日戰爭影片》觀後感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關東軍在我國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掀起了加深侵華的序幕。泱泱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燦燦五千年華夏文明,幾萬萬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的踐踏與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記錄著這一苦難時刻的開始。中國共產黨在這危急關頭發出了「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築起抗日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的號召。在國土淪喪,人民危亡的陰霾中,這一號召如一聲驚雷,如一道閃電,劃破長空,震響乾坤,一大批優秀華夏兒女投入了抗日的滾滾洪流。就連處在幻想中的國民黨,也不得不在全國人民高漲的抗戰呼聲中,與中國共產黨再次合作,結成抗日同盟,開始了艱難的抗戰。忻口會戰,凇滬會戰,武漢會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雖然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但奉行不發動群眾的片面抗戰的國民黨軍隊卻無法阻止日本侵略軍入侵的腳步。由於國民黨內部反動派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居然成為了蔣介石集團的首要作戰任務,於是日本侵略軍更加肆無忌憚地長驅直入,南京大屠殺、冀中平原大掃盪„„他們在中國的國土上製造了一個又一個駭人聽聞的罪惡事件.
時間永是流逝,而世界不是永遠和平,況且時間的流逝是無法抹去我們祖國母親曾經遭受的苦難。抗日戰爭結束距今逾有六十年了,但每念斯恥,每一個中國人都難以掩飾心中震撼。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說過:「不管大事也好,小事也好,一旦人們面臨國家存亡的時候,人們心中便會生騰出巨大的力量,這就是美,這就是人類的精神。」托爾斯泰把這種精神稱為「俄羅斯精神」。而從中國人民的反侵略史上看得,這又何嘗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呢?
魯迅先生說過:「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柴,而結果往往是一小塊。」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會。我們更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我們要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持久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㈡ 《血色湘西》觀後感

[《血色湘西》觀後感]抗日劇看過不少,但很多都不那麼痛快,沒有一種盪氣回腸的豪邁,為什麼呢?有些場景特別難看,演員無比醜陋,台詞低俗,典型代表有《中國地》,不知道東北的網友看後會怎麼想?有些為了突出國民黨\"反動派\"的一面(可能是事實),穿插一些內部爭斗、陷害、同胞相殘場景,親者痛、仇者快,十分不爽,《血色湘西》觀後感。還有一些,生拉硬扯地下黨出場,如何偉大,或者審查同志如何嚴酷,同胞們流淚又流血,毫無人情可言,當然,也十分不爽。比較好看的是《中國兄弟連》,國共同仇敵愾,痛毆鬼子,沒有太多的做作,沒有刻意描繪黨如何偉大,國軍如何腐敗無能,貼近真實,看起來有些味道。其實,不管歷史真相如何,觀眾們知道,清政府幾乎沒有什麼科學技術而言,而西方早已完成工業革命,民國成立時,中國還是一個農業化國家。英國的軍艦、航母、商船已能遊走到全球各個角落。通過民治維新,到30年代,日本航母、飛機、汽車、武器已能同西方列強抗衡,而國美,二戰時期,各類航母超過了100艘。過了70年,到了今天,中國還沒有一艘航母呢。所以說,中國當時抗日,是不容易的~美國佬陳納德將軍,率領100架飛機來到中國(小道消息:中國買的,這批飛機本來要投放到歐洲,通過運作,飛到了中國),還有100名美國志願航空兵,中國開始有了制空權。飛虎隊挺厲害,不到一年,擊落日機299架,擊傷180多架,而自己只損失了10多架。(某書本看到的,我記的不一定對)。為什麼要說飛機呢,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中國湖南芷江,在抗日時期,修了一個軍用機場,對抗日機對武漢、長沙等大城市及抗戰前線的狂轟濫炸。芷江縣今屬於懷化,是一個風景優美的湘西小城,侗族居多。芷江以什麼出名?有本書叫《一紙降書出芷江》,講的是小鬼子在芷江向中國政府簽訂了投降書。有了芷江機場,日軍的轟炸機就有了剋星,基本上見到鯊魚飛機(飛虎隊的)就只有兩種選擇:逃命、被擊落。日本人對芷江機場恨之入骨。當然,沒有雷達,機場就是瞎子。《血色湘西》,就是講湘西人民與國軍誓死保衛機場雷達的故事。順便說一句,芷江機場現在是民用機場啦,廣州每天有一班,同常德機場差不多吧,沒法同張家界機場、長沙黃花機場比啦。扯遠了,回到《血色湘西》吧。其實,這部連續劇前面20集,都沒有什麼精彩的,權當了解古老湘西的風土人情,每集41分鍾,正常情形下,你可以用10分鍾看完,不會遺漏什麼,也不要怕銜接不上,觀後感《《血色湘西》觀後感》。照理說,前20集都沒有看頭,你能挺到21集?神人呀。確實,一定得挺住。首先,每集有一首悠揚的山歌開場,比祖英妹子唱的更有穿透力。其次,各類人物,盡管衣服破舊,但干凈整潔。大宅大院,或精緻傳統民居,都收拾得乾乾凈凈,這點東北抗日劇《中國地》得好好學學,那場戲中,到處都是垃圾,衣衫襤褸,精神不振,毫無氣質與美感可言。當然,吸引眼球的還有俊男美女,幾個小夥子都很有型,女主角也還不錯,老有老的做派,少有少的風格,對白設計自然,言語嗎,湘西普通話,帶字幕,帶些民俗韻味,有點像川劇《樊哈兒》的言語,當然,湖南人聽湖南話更親切,更能理解其中那份幽默。山清水秀,自然怡人,山寨書香,有美的氣質,這是很多戲都做不到的。好戲在後頭,HOLD住先,慢慢地,就精彩起來。戲中,沒有一個搖尾乞憐的漢奸,沒有半個孬種,即便是愛沾點小便宜的主,還是分得清輕重,這點比較爽。戲中,沒有突出國軍指揮無能,上下離心,而是官兵一致,沒有多少豪言壯語,但行動已經證明,他們都是中國的軍人。當然,沒有黨派的爭執,這點也很爽。有道是,湘女多情,60多年前,湘西還是比較野蠻古樸的,戲中的戀情描寫也比較自然,不落俗套,讓人感動。還有幾個美國兵,為雷達獻出了生命,小夥子們很俊,不像其他電影中,盡是嘻嘻哈哈、玩世不恭、故作浪漫的大兵。軍人有軍人的樣子,有軍人的氣勢,戲中沒有橫刀立馬,氣壯山河的鏡頭,但不退縮,不畏強敵,亦彰顯了中國男兒的氣概。這是一部不錯的電視劇,好在她純抗日,沒有任何干擾的抗日,軍民共赴國難、共報家仇國恨的抗日。可以打、可以殺、可以喜、可以怒、可以哭、可以笑、可以愛、可以恨,本是循規滔距順民、本是作奸使壞惡霸,全都可以殺身成仁!高山有好水,甘泉釀痴情,湘西兒女好樣的!可以PPTV觀看,標題:血色湘西湘妹子,女主角日機轟炸運輸雷達的車輛湘西的山與日機空中較量,我們是戰斗機,鬼子是轟炸機,沒有什麼懸念,鬼子要麼死,要麼趕緊逃女主角颯爽英姿,略帶仇恨!軍民誓死包圍的芷江機場天眼--雷達,他們贏了!盡管他們幾乎都長眠於此!〔《血色湘西》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㈢ 電影百團大戰觀後感300字

在姐姐的百般推薦下,我在星期六第一次捧起了這本《百團大戰》,而捧起了就不願放下了。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它告訴了我日本鬼子的兇狠惡毒,共產黨的奮勇殺敵,漢奸的令人憎恨,國民黨的詭計多端。
從南京大屠殺到縱火燒重慶,從七七事變到九一八事變,日本軍隊一直執行著一個計劃——「三光」計劃。他們把「殺光、搶光、燒光」當作一件普通的事,甚至有許多日本士兵認為,他們來中國做出這樣的殺人行為,是在崇高的名義下,為國家,為偉大的職責而戰斗,絕不會因為執行任何暴虐的行為而感到寢食不安。
而當時中國的軟弱無能,也是日本鬼子能這樣放縱地在中國人的領土上為所欲為,我心裡很氣憤。在日本鬼子對重慶——這座具有悠久歷史,素有「天險」之稱的文化名城進行了長達五年半慘絕人寰的轟炸,使重慶成了斷壁殘垣時,中國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重慶一次又一次的面目全非,重慶人民一次又一次的失去家人,無家可歸。當日本軍團強行把維系整個抗戰的生命線——緬甸公路關閉三個月時,我們中國人只能聽從日本人的,沒有任何反抗的力量……一個個事實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
而現在,我們中國強大了,這在釣魚島事件中最能體現出來。日本沒敢碰駛入釣魚島境內船隻的船長一下,在談判後心甘情願地完璧歸趙,把船長安全地送回祖國,沒敢多說一句話。
同學們,在勿忘國恥的同時,我們一樣要記住:落後就要挨打!

㈣ 抗日影片觀後感,誰給寫一篇啊600-700字

影片講述了1942年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上進行「大掃盪」,以搞垮中國人民的抗日武裝。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這就是地道戰。他們在平原的地下開鑿地道,家家相連,村村相通,地上地下連為一體,為鬼子布下了天羅地網,利用這些有利條件狠狠打擊了敵人,築成了一道堅固的地下長城。冀中人民們那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面對著日本鬼子的"燒光、殺光、搶光"政策,他們臨危不懼,堅貞不屈,仍然英勇奮戰,趕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是什麼促使他們這樣步調統一、攜手並肩地進行戰斗?是我們的民族魂——愛國情。
百里的地道蜿蜒曲折,埋伏著的神兵充滿了智慧。是什麼讓他們如此機智勇猛,贏得勝利?是他們必勝的信心,是他們機智的頭腦,是他們團結的力量。
雖然他們沒有高科技的武器,但他們有最「聰明」 的「土」辦法——地道。他們有共同的民族魂——愛國情。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定會為捍衛自己的尊嚴而不屈奮斗;不管敵人多麼強大和殘忍,只要團結堅持就一定能勝利!
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鬼子進村那一段。當鬼子准備偷襲高家莊時,正好被老鍾叔發現了。他意識到一場災難即將發生。但他沒有選擇一個人躲起來,而是一路小跑,毅然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那口報警的大鍾。就在鍾聲的回盪聲中,鬼子的槍響了,老鍾叔倒下了,可他的手中還緊緊拽著繩索……
這是什麼精神?是舍己為人的精神!我們在現代學習生活中也要發揮這種精神,在學習上幫助別人,在生活上幫助別人,哪怕只是精神上的鼓勵與幫助!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只有幫助別人,別人才會幫助你;如不幫助別人,別人也不可能去幫助你!請為社會的和諧盡一份力吧!

㈤ 血戰湘江觀後感,如何評價

在「學習強國」平台上觀看了《血戰湘江》後,心情非常激動,那悲壯的畫面在腦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如果中國革命的勝利,要用我們的鮮血才能築成,那我們必須英勇獻身」、「誓死保衛黨中央過過江」,紅三軍團長和紅軍戰士的話時時縈繞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犧牲,以大無畏、昂揚向上的革命精神給我以震撼和鼓舞。

該片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組織創作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影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饒的光輝形象,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仆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教育,影片把我帶入到戰爭場面,聲光特效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影片中一個個紅軍戰士指戰員流血犧牲使我感慨萬千,他們的視死如歸的氣概,他們對革命堅定不移的信念,讓我萬分敬佩。

而今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更加珍惜,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我們要學習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輩是我們的民族脊樑,正因為有他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精神,才有我們今天的立國之本,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永遠值得每個中國人敬仰。

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輩的初衷,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長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沒有過時,更是我們現階段實現中國夢,建設更加繁榮富強祖國不竭的動力。

雖然我們進入和平建設時期,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不能忘記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學習長征精神,在改革開放新的征程中發揚不懼挑戰和革命的大無畏精神繼續前進。為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參與者、奮斗者、開拓者。

(5)血戰湘西電影觀後感300字擴展閱讀:

觀後感重在「感」。不少學生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要聯系實際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㈥ 血戰湘江觀後感1000

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

記得白岩松曾經說過,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這段話到我看完電影《血戰湘江》才有了對這段話真正的感觸。
整片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娃娃兵一個個倒在後面的坑裡,坑裡全是血,也許真正的湘江戰役比影片還要慘烈,那死去的可是活生生的人啊!此時他們的腦海里想的是自己的父母還是心中對家鄉姑娘的情愫呢?應該都不是,如果是的話,他們又何必拋下最珍貴的東西,來到槍口充滿子彈的前面呢? 換位思考下,如果讓我擋在子彈的前面,那支撐我的該是什麼樣的精神,我又想了想,不管是什麼精神,我不敢的,我真的不敢,應該現在的大多數人都不敢吧! 之前看到一句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娘則國娘,咱們現在如果都變成那種膽小,只貪圖享樂的人,如果再遇到「湘江之戰」我們能打贏嗎?換句話來說,我們敢打嗎?有那種明知道是死也要打的精神么?

我們現在應該太愛自己了,忽略了我們應該為國家做些什麼? 難道現在不是每天在打仗嗎? 只不過現在的打仗變成了經濟之戰,我們被日本痛擊!之前聽一個學姐說:在日本,大街最多的就是書店,在地鐵上幾乎每個人都是在看書,扯一個話外提,假疫苗事件如果是發生在日本,那麼負責人應該要自殺吧,因為日本的文化之一就是如果失敗了,寧可剖腹自盡,這種文化應該是推動日本經濟最大的文化之一,因為把性命押給了公司,去為生死存亡而戰斗,有一個數據顯示日本的工作量是中國人的2倍,在日本 早回家的男的 是被人嘲笑的 。
每個人看電影的收獲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身上的問題都是不一樣的,說下我吧,我最近因為壓力有點大,很急躁,看了《湘江之戰》看的時候我哭了,並不是為他們的死亡而哭的,而是看到毛主席那份胸懷震撼了我,因為李德左傾嚴重,毛爺爺對於決策無能為力,但是毛爺爺雖然是憤怒,但是回去之後 沒有一點急躁,沒有一點抱怨,仍舊是去付出去步步為營的做出隨時應對的准備才有了後期戰略的改變,這才避免了沒有被全部圍剿,在片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堅決執行任務」這一支隊伍該有著什麼樣的毅力,信仰,才能把最寶貴的生命都獻出來,只為毛主席過湘江!

㈦ 喋血孤城觀後感,急需!一千字以上!

常德是湘西北重鎮,川貴的門戶,素有西楚唇齒、黔川咽喉之稱, 1943年,中國本土已經淪喪了大半,武漢失守後,常德成為了重慶大後方的唯一補給線,為了遏止戰略上的頹勢,殲滅國民黨守軍力量,迫使遠征軍回援,日本進犯常德,在六十多年前,這里發生了一場慘烈的戰爭,有數以萬計的生命為這個城市,為了這個國家,為了這個民族,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這里有被稱為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常德會戰,《喋血孤城》讓我們再次回到了那個悲壯的時空節點。 很早便關注到《喋血孤城》這部電影,國軍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在這個時代還是為數不多的可貴存在,和飽受好評的《我的團長我的團》一樣,我對這部電影同樣充滿期待,但《喋血孤城》的檔期顯然是杯具了,和《敢死隊》還有《線人》排在一起是個很尷尬的選擇,以至於這個暑期檔我都沒在無錫任何一家電影院看到這部電影上映的消息,最終只能靜靜地期待網路下載… 戰爭片果然還是應該在電影院看,那隆隆的炮聲,化為焦土的戰場,斷壁殘垣的城牆,在電腦屏幕前的沖擊力還是小了很多,戰爭畫面比起同為國內或者說亞洲水平的《集結號》《太極旗飄揚》好像並沒有達到那樣的效果,劇情上敘事還是挺緊湊的,但安以軒的那段感情戲在這部電影中顯得好像有點尷尬,安以軒嗲嗲的語調在這部片子里總有點突兀,從青年男女的你儂我儂到戰前的不離不棄一直到戰火紛飛時的床戲…也許導演是想通過愛情的溫馨美好和戰爭的殘酷做對比吧,但顯然處理的並不好,相較之下苗族娃子和他姐姐的存在讓人的記憶更為深刻些。 其實整部電影的文戲還是比較弱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詞就是馮葆華和余程萬那幾句激勵人心的口號,令人比較欣慰的是自始自終沒有一個醫護人員站出來說他是共產黨員,沒有以主旋律電影標榜自己的抗戰影片先天上就能讓人多出一種好感。 影片對日本人的刻畫是非常入骨和成功的,我們的對手在戰場上有令人敬畏的武士道精神,有戰術,有素養,不僅僅是嗜血的屠夫,但也會為了目的不擇手段,更重要的是沒有什麼弱智,也沒有好人,這就是我們真實的敵人,讓整個中國為之相抗了八年的日本陸軍。面對中華民族前赴後繼的千萬英靈,面對抗戰,尊重我們對手的強大,也是尊重我們自己的犧牲。 就電影對於我的觸動而言,僅僅是那些昏暗燈光下被硝煙熏黑的臉龐和絕決的神情,就已經很足夠了,已經足以把我的思緒帶回六十多年前的常德,八千虎賁的抗日絕唱。 1943年11月,七十四軍五十七師,在易攻難守、無險可憑的情況下,以八千之師,對付裝備精良四萬之寇,孤軍奮戰16個晝夜,僅剩師長余程萬率200餘人突圍(包括兩名美國記者,其中就有著名的愛潑斯坦),幾乎全軍陣亡! 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指揮官,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主任等固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第七十四軍萬歲…… 這是國民黨陸軍七十四軍第五十七師市長余程萬發給司令長官孫連仲的最後電文,曾經在一個國民黨抗日名將的語錄帖中讀過這段話,看完《喋血孤城》後再次讀起,想到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那些焦土上的屍骨,那些在胸腔中涌動過的熱血,我能做的僅僅只是把對他們的敬意付諸筆端。 這就是真實的抗日戰爭,三百多萬國軍將士以血肉之軀扛起的歷史,他們曾經差點被遺忘,但這個時代還有人記得他們,除了常德,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去記憶,從上海灘到騰沖,綿延大半個中國的抗戰是這個民族在上個世紀留下的不可磨滅的印記。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他們萬古流芳。

㈧ 我要一篇戰爭電影觀後感的作文

我看過很多影視片,但給我留下最深刻的要算《狼牙山五壯士》。這部影視片主要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和胡福才,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影視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五位壯士攀登上了狼牙山頂峰,他們搬起許多大石頭放在一起。向上爬的敵人快走近了,馬寶玉才下命令狠狠地砸。馬寶玉舉起一塊磨盤的石頭,用盡全身力氣砸向敵人。壯士們個個力大無窮,也向敵人砸去。山坡上傳來一陣嘰里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山谷。看到這里,我有許多觸動。五壯士有著不畏犧牲的精神和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他們是愛人民,狠敵人,為人民為祖國勇於犧牲,壓倒一切的敵人。最精彩的是:五位壯士把敵人殲滅後,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馬寶玉把那支從敵人手裡奪過的手槍砸碎了,向每次發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戰士們也相繼從懸崖往下跳。狼牙山上響起了他們壯烈豪邁的口號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這是,我的鼻子酸酸的。這是多麼偉大的壯舉啊!喊出了億萬中國人的肺腑之聲。為了人民,為了祖國,五位壯士毫不猶豫的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毫不畏懼、不怕犧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記得給分哦————

㈨ 作文:喋血孤城 觀後感500字左右,急 全新的~~~~~~~~~

昨天我看了電影《喋血孤城》,電影講述的是日本軍隊攻打常德,國民黨進行了頑強的戰斗,幾乎全軍覆沒的故事。影片中,有些畫面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日軍的飛機、大炮在國民黨的陣地上不停地轟炸。一群一群的日本兵,不停地進攻,陣地上的士兵的衣服上、手上、臉上都沾滿了鮮血和泥土,沒有人後退,不停的還擊。連長在陣地上嘶吼:「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有的人手沒了,有的人腿沒了,更多的人橫七豎八地死在陣地上。城牆打開了缺口,房屋殘破不堪,到處都是燒焦的木頭,地上鋪滿了死屍和碎磚頭,到處都是子彈和炸彈橫飛。子彈打完了,戰士們在死去的士兵身上撿,戰場上處處都是士兵不屈的抵抗。

雖然常德失守了,但頑強的中國人深深震撼了我的心。

常德是湘西北重鎮,川貴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常德會戰」被史學界人士稱為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師長余程萬率領部下死守常德的戰斗業績,在中國抗日民族戰斗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指導老師:馬雪紅

㈩ 愛國影片觀後感(600字左右)

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觀看了文獻影片《決戰太原》。我幾乎是眼含淚水看完最後一個鏡頭,我彷彿被帶入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影片中處理烈士後事工作隊副隊長杜明學的痛心疾首,霍桂花冒死送達太原城防圖而終身殘疾的動情往事……很多鏡頭畫面,讓我好幾次都想掉眼淚。
太原,這一座擁有兩千五百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六十年前,英勇的人民解放軍經過近半年的英勇奮戰,攻克太原,太原的歷史從此掀開嶄新一頁。《決戰太原》是以全國解放戰爭為歷史大背景,運用大量鮮為人知的真實資料,結合尋訪當年戰爭的親歷者,全方位多視角地描述和記錄了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閻錫山的部隊展開的異常激烈的太原戰役。《決戰太原》讓我們看到了當年真實的戰爭場面,那一個個珍貴鏡頭都是當年戰地記者冒著槍林彈雨,用鮮血和生命記錄下的。影片中大量鮮為人知的真實資料,全方位多視角地追述了戰爭雙方從謀劃到對決的歷史事實,捕捉到許多普通戰士動人心弦的戰爭經歷,以及後人尋找陣亡烈士親人那一幕幕催人淚下、發人深思的人文情懷,高度贊揚了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重要貢獻和英勇犧牲的革命前輩。
太原戰役從1948年10月5日發起,到1949年4月24日結束,前後歷時6月有餘,共計殲滅國民黨軍隊135000餘人,其中俘虜77000餘名。解放軍為攻取這座城市也付出了巨大犧牲。僅在太原解放戰役中就有7000多革命烈士長眠地下。當我們站在蒼松翠柏間獻花鞠躬的時候,當我們因英雄的戰士而自豪和驕傲的同時,我們的心情也是十分悲痛和沉重的。在烈士陵園,我看到一個個刻有烈士姓名的墓碑,還看到只有所在部隊名稱而無姓名的烈士墓碑,更有既無姓名又無部隊名稱的無名烈士墓碑,可能還有許多連墓碑也沒有的烈士永遠長眠在地下。他們是我們的前輩,是為了我們今天安寧的生存環境而英勇獻身的親人。
人類需要和平,60年後的今天,我們絕不能忘記這場成為歷史的戰役,更要保衛現在的和平與安詳。

閱讀全文

與血戰湘西電影觀後感3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演員肖凡凡 瀏覽:248
有沒有青春電影好結局的 瀏覽:644
周星馳電影里幾個阿珍 瀏覽:18
小女孩唱歌的電影名字叫什麼 瀏覽:476
電影中英文怎樣換 瀏覽:115
漫樂城電影院在幾樓 瀏覽:817
楊紫有去金雞百花電影節嗎 瀏覽:706
國產火影忍者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893
成龍電影完整國語高清視頻在線觀看 瀏覽:839
電影院酷薯是什麼樣的 瀏覽:836
功夫熊貓電影觀後感30字 瀏覽:641
在電影的末尾英文翻譯 瀏覽:428
米蘭電影節含金量排名 瀏覽:178
電影白狐圖片 瀏覽:491
愛情電影混亂 瀏覽:889
女主角啊水是什麼電影 瀏覽:886
手機小電影網站鏈接 瀏覽:689
老爸的愛情電影頻道 瀏覽:341
有沒有和電影天堂類似的網站 瀏覽:960
周星馳電影里絕色名場面 瀏覽: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