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了了凡四訓,我都不了善事了。請指教!
我也是剛看完《了凡四訓》,我看的是書。。下面我說一下自己的感悟吧。
我覺得最最重要的是心志。
1.像你說的這種狀態,我覺得你很有必要先靜下來,讓心靜下來;如果無法靜下來,你可以試著這樣做:在早上/晚上,自己一個人站在戶外的陽台邊,然後閉上眼睛,深呼吸,而這時候最重要的是,你要聽聽你的心,這種感覺很難形容的,只能靠你自己感悟,在靜靜地感受你的心。使你的心平靜下來、平和下來。外界太浮躁了,所以必須先讓自己的心靜下來,這樣,你才可以真正地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才能跳出來,站上高處看看自己所做的一切。
2.至於做善事,其實不要太刻意,有一個詞講得好,叫「心誠則靈」,當你真是出於心地而去做的每件事,不管這件事最後是好是壞(當然這個結果不包括損害別人),都不重要,你都可以求得心安。因為你的本意是好的。
你也不要被《了凡四訓》中所有的話束縛住,那是很久以前的書和處事哲學了,有些不一定適用於現在這個世界。
但是有一點,你要相信,你要有一顆仁慈之心、正直之心、精進之心,你要對別人好,對周圍的人好;當別人需要幫助時,你應該毫不猶豫地伸出你的手,(不要想著了凡先生說的善報,因為我覺得這是每一個人所應該做的,是不應該出於某種目的的。)你幫助別人,於是你與周圍的人的緣就變得較為友善,這樣長期下來,你的外緣(即人際關系)就自然會變得好,而外緣一變得好,溝通就會「通」(即我們說的順暢),那麼以後,自然你做任何事情都如魚得水了,因為當你想做某事的時候,身邊的人就會相信你、支持你; 當你有困難時,他們就會幫助你……呵呵,這樣,你肯定會成功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緣」。
3.最後,我要總結一下:
做人,你要堅信這個社會永遠是承認正面的東西的。所以,你要做一個儒將,做一個有情有義的好人,做一個正派人物。
做事,你不要迷惑於「做了好事就有好報;有時做了好事卻沒得好報,那到底是如何分別,做好呢,還是不做好呢」,這些東西,我覺得沒有一個人可以分辨得了的,唯一相信的就是自己的「心」,如果是出於心意去做的,你就勇敢地做,因為是你的心引導你的——你是真心想幫助他的,是不求回報的。心誠則靈。做人,功利心不應該那麼強。
不要埋怨你周圍的東西,真的。當不幸或不公平在你周圍發生時,你要修心,你要心平靜和地把這一切完全接受下來,不要抱怨,而要欣然接受。你把這些不平,看作是上帝是對你的一種考驗就行了,然後用一顆上進的心,精進的心來做。你會發現,你的心態對了,你所做的一切都不會是白費的。。同時,這些磨礪還是你以後回憶起來覺得是最珍貴的,而且也是最為自豪的,因為你可以做到常人所無法做的。
做人,做事,做學問,都需要有一顆平靜、平和的心,才能真是修成一個「儒將」。
Ⅱ 《了凡的故事》觀後感
[《了凡的故事》觀後感]看完《了凡的故事》,心中感慨萬千,想起過去的一幕幕,真是像穿越電影一樣,將記憶倒回了從前,《了凡的故事》觀後感。命運(個性)是可以改變的,我堅信這一點。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心中茅塞洞開,人只有苦難降臨才能夠醒悟,但是不接觸聖賢教育,沒有佛心,就不會有恥辱感。一切從心開始,結善緣,積仁德,俗話說:「惡從心中起,口乃心戶之門」,對別人,對親人,對孩子,口出惡語,沖動這個魔鬼會讓你肝火旺盛,最終損傷的還是自己的身體。常懷感恩之心,不計較一得一失,時刻記得提醒自己,讓浮躁的心靜下來,不要管別人計較你什麼,也不要管別人說你什麼i,只要心中永遠記住兩個字「感恩」。心裡就會無比敞亮。了凡先生的一生,是不平凡的。祖輩歷經磨難,行善積德,卻因明成祖朱棣與方孝孺之間的矛盾,而受到株連之刑,幸得朋友相助他的父親才逃脫京城,從此隱姓埋名,學中醫繼續救人行善。了凡先生,姓袁,他的名字叫黃,字坤儀,是當時的江南吳江縣人,生於明世宗(世宗是大明王朝第十二代皇帝)嘉靖十四年,公元一五三五年,據我們現在有五百多年了。因為祖輩的事,母親教導他不要念書,去學醫。當時了凡先生可能15歲左右,一天偶遇一位易學大師孔先生,這位孔先生看到他之後覺得他有善緣,就給他算了一命,他說:你明年到縣里考秀才,縣考是第十四名,府考試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那個時候的秀才考試要通過這三關。第二年十六歲,他去考的時候果然考取了,而且名數完全相合。可見孔先生算命的功夫很不錯,相當高明,他不是江湖術士,他是個真正的有實學的數術專家 。從孔先生那裡還知道自己只能活到53歲就壽終正寢。從此,了凡先生因為得知了自己的宿命,而且生活中的起落對孔先生的預言都在印證著。使得他一時對自己的命運信以為真,性格產生了很大變化,幸有雲谷禪師點撥,在以後的生活中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氣,逐步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善字,一切從心開始,心動則念動,有善念才能動仁心,最終多活22年,寫下了經典著作《了凡四訓》,74歲在家中安然去逝。《了凡的故事》,告訴我們:1、命運是可以改變的,這就是立命之學,觀後感《《了凡的故事》觀後感》。學會認識自己,才會達觀,才會知恥,自知才能「知恥近乎勇」。2、命運如何改變?就是要改變自身的壞習氣,當今社會臟話盛行,好像不說臟話就表達不出自己的意境。《中華醫葯》告訴我們,心境好萬事達觀,腦栓塞乃燥之根源,若去燥,心血暢通。日本江夲勝博士著《水知道答案》,也引起了全世界對水的波動感應原理的關注,通過千萬次實驗,地球上不論任何地方,任何語言,水都能夠感應美好的語言和惡毒的語言,從而使水結晶形成不同樣式的圖片。所以,貪心、怨恨、糊塗、傲慢、懷疑都是毒,心存這五毒,必生毒液,流出的眼淚也有毒。感恩的眼淚,幸福的眼淚,懺悔的眼淚,越哭心越亮,他是眼睛流出的智慧水。我們的地球百分之七十都是水,然而我們的身體也是同樣。3、積德行善,積累功德,了解命運的積善之方。年過四十必須明白自己的生命走向,否則就會想於丹教授說的:滿桌佳餚,你得有好牙;腰纏萬貫,你得有命花;賞一路風光,你得走得動;揀一座金山,你得能夠拿;壟溝里刨食的是條好漢子,病床上數錢的是個傻瓜;千里縱橫,你總得有個家,萬眾首領,你也得有個媽; 委屈煩惱,你非得有人聽,出色得意,你還得有人誇;酷斃了靚絕了,你要有人愛,摔倒了失足了,你得有人拉;結怨不如結緣,栽刺不如栽花;富貴不如福態,高壽不如高興。 4、無緣非無緣 ,有緣非有緣,有緣無緣都是緣。5、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秧。6、誰能救自己?誰又能解讀自己?只有自己,從我做起,從心做起,才能改變自己的個性,改變未來的生命走向。 2012.3.21天高雲淡[email protected]
Ⅲ 了凡四訓中的《立命之法》和《改過之法》的觀後感500字
《了凡四訓》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雖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內涵豐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深邃與渾厚。這本書雖然不是佛經,但很多高僧大德卻把它當作佛經一樣尊重。如在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對這本書極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先後印送這本書達百萬冊以上。細細品讀《了凡四訓》,我有如下感想:
一、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夠被創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這是《了凡四訓》中關於「立命之學」的直接詮釋。何謂「立命」?即是指創造命運、改變命運,不為其所束縛、禁錮。我們的命運不是上天註定的,它始終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我們才是命運的主人,命運是可以創造和改變的。了凡先生在少年時,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三歲,命中無子,當官的話可以做到縣長。他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考試第幾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沒有妄想。世間人追求功名、財富,而了凡先生沒有這個念頭,因為他曉得命里沒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乾脆就不想了。
後來,他和雲谷禪師在禪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沒有打一個妄想。禪師很佩服他,說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說:「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沒有用。」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說:「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隨後,雲谷禪師的一番教導,使得他頓悟。於是,他立志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但考取了進士,而且還有了兩個兒子,活到了74歲。
現在呢,知識改變命運、機會改變命運的事情太多了,放牛郎能夠成為政府高官,貧困戶能成為百萬富翁……這正如《了凡四訓》所講,「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Ⅳ 求一篇《了凡四訓》的觀後感
觀此碟,給我以最大的感覺就是心態,心態改變人的命運,從了凡的知命認命,到最後的知命而不認命,從這一轉變就是心態發生了質的變化,這碟講述的恰巧符合現在的心態-----思維-------行動------命運這一說法,或許不是恰巧,而是這一說法的一種更加形象的陳述吧 |Bjb
y,aASy!Q
什麼是心態?心態就是人的各種心理素質,修養和承載能力。具體地講:它是人的心理對外界各種信息刺激後做出反應的趨向,而這種趨向對人的思維、言談和行動具有向導和支配作用。正是因為這種向導和支配直接或間接的決定了我們事業的成敗,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ce h ]v
5yry$w$G)
既然了解了什麼是心態及一個良好的心態的重要性,那麼我們該具備哪些良好心態呢? p%}oo#%J
$zJ.4NA
1.干大事、做大老闆的心態。首先我們必須要有想做大老闆的魄力,雖然現在我們是小職員,但我們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要遠,要把每件小事做好,全身心地去做。得到老闆的賞識,緊接著升遷為部門經理,再接著積累資本,這個資本當然是指資金與經驗,然後出來單飛,最後實現我們人生的所有夢想和抱負,使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魄力,這樣的心態,那我想我們將停滯不前,只為自己衣食住行而勞碌奔波。 =4?m>v,re
+Ta7b)
2、歸零的心態。指的是我們務必每天保持一種新形象,今天的我們和昨天的我們一切都毫不相干,不論我們昨天是成功還是失敗,是富有還是貧窮,是開心還是沮喪。但現在這時我們既沒有正數也沒有負數,我們都是從零開始。 /@0wbA
5R qkAC
3、一定要成功的心態。生存是動物的本能,要成功是人的本能。我們不要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也不要抱著盡力而為的心態,我們一定要有一種是全力以赴一定要成功的心態,去完成從開始做起到最後成功的飛越,因為只有具備了這種心態才會讓我們更加的積極主動,更加的努力奮發,這樣才能在氣勢上壓倒一切,在行動上拼盡全力,不達目的決不放棄。 Up8#Nz T
Ra.<D.
4、團隊的心態。團隊是由個人組成,個人在團隊的帶動下逐步成長。然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又漸漸地壯大了團隊,團隊的壯大又促成了每個人的成功,就這樣團隊和個人形成了一種良性的互動,所以說個人和團隊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們一定不要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損壞了團隊利益,到最後又損失了自己的利益,真得劃不來。 @@+\
lrK5q
5、專注的心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高度集中在一點上才能形成巨大的穿透力,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不要做那種朝秦暮楚、見異思遷,這山望著那山高的人,否則到頭來一事無成,空走人間一趟,證明了那句赤裸裸的來,赤裸裸的走,人生連死了還帶著遺憾,真是讓人悲哀! |ONkRxr@!
1SQ&m H/
6、堅持的心態。世界上很多事情成功都是在堅持的努力中,所有的失敗者都是失敗在放棄上。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感受。馬克思撰寫「資本論」用了四十年, 「紅樓夢」一書耗盡了曹雪芹畢生的心血…….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放棄就是失敗,堅持就能成功,這是成就事業的鐵律。所以我想我們應該堅持相信上面的幾點心態,它們真的會改變我們的事業,改變我們的命運 41$7P[M;
i,,UD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我們可以知命,但不能認命。即使結局無法改變,最起碼我們努力了,我們付出了,我們再也不會留下任何遺憾而赤裸裸的離開。 \=1k29O
Ⅳ 看一部好電影寫觀後感
《了凡四訓》,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書籍。作者為明代袁了凡,作於六十九歲,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命中本無功名長壽卻得功名長壽,命中無子,卻得兩子,書電影版和電視劇版都有,網上皆可搜到,,只有善惡可以突破命運,做每件事時的善惡,善增加,惡減少,善即使暫時吃虧,整個命運的福氣是增加的,而且增加的多很多,惡正好相反。能控制住每件事做到善就不是凡人,就可以驚天地泣鬼神了,當然這是需要慢慢練的。所謂修心改命就是修這個,人越善運氣會越好,極善之人命運束縛不住...
Ⅵ 了凡四訓讀後感
《了凡四訓》讀後感
我在幾年前才知道了這本書,當時記不得在哪看過,被誇很好,當時就有打算看一看的,不過後來耽擱了,也就忘了。
今年偶然在知乎上又看到有人提起這本書,又想起來,就打算閑時看看打發打發時間。
本來這篇書評也早該寫了,也是一直拖著。
廢話說多了。
了凡四訓,哪四訓呢?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本書的一個基本的觀點的就是「命由天定,福自我求」。但是這句話對嗎?我覺得對了一半,為什麼這么說呢?很簡單,人的出生不能決定,但人生之路是自己走的,自己選擇的。但是話又說回來,一旦定下了人的出身,個人的成長環境,所受的教育,影響著你的性格,你的思維方式。就是再努力,還是在那個圈子裡。井底之蛙蹦躂的再高,也就只有高度的區別,還是看不到外面的天。就算他似對非對,我也還是信他的,天定的已經不能改變,既然來到這個世界上,也總要努努力,能蹦躂多高就多高。否則就一直坐在井底嗎?
既要立命,首先就是要端正自己的品行,就是心態與行為,所以就要改過,改過要什麼呢?書上告訴我們,要有三心,不是信心決心恆心,要有恥心畏心勇心,這倒是讓我心中一亮。
能夠改過,就要多做好事以積善,好事做的多了,周圍環境就好了,所以好事也會跟著來了。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嘛。那麼怎樣就算是積善呢?這個書中也告訴我們了,「有益於人,則為善,有益於己,則為惡。有益於人,毆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我看到這一段時馬上就糊塗了。我為求福而行善,這是善是惡?這說到底還是「有益於自己」這么算就是惡。可是整本書一直告訴我們,只有行善能得福。處處用福祿「引誘」大家來行善。這不是自己與自己矛盾嗎?或許是我自己現在境界太低,不能理解吧。
要是能做到積善了,自然能成功名就,這個時候,就要謙虛,行謙德,這樣好運才能長久嘛。這自然也不用多說了。
對於本書勸導行善事,未嘗不可。但是書中舉了大量的例子處處體現著行善事就能得名,得利,就能功成名就,就能子孫興隆。吾不以為然。甚是不以為然,反例一大把,不想贅述。
總的來說,對這本書也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吧。真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
勿以善小而不為,遇事行善,不求福祿,但是也總不會有什麼過錯吧。
Ⅶ 看《了凡四訓》電影的感受
命自我立,改變命運 要學習佛法,了凡四訓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
Ⅷ 了凡四訓中的《立命之法》和《改過之法》的觀後感5
《了凡四訓》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雖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內涵豐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深邃與渾厚。這本書雖然不是佛經,但很多高僧大德卻把它當作佛經一樣尊重了凡四訓中的《立命之法》和《改過之法》的觀後感5
Ⅸ 了凡四訓讀後感350字
《了凡四訓》是我這么多年以來看到的最能打動我心靈的書籍,第一篇,立命之學。」命由天做,福自己求」。我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是不是算好。這么多年,學業一直比較順利,只是自己沒有珍惜好大學的時光,考試也是得過且過,一味的追求快樂輕松的生活,沒有吃苦的精神,不夠努力。08年冬天,找工作也很順利,我很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很認真,也很努力,經歷過生存的艱辛,也更懂得什麼是生活。當我看到了凡先生的人生,就很羨慕他,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生過的簡單,卻又快樂。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後,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終得到了很好的福報。
「若不反躬內省,而途向外馳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每個人的喜好,特長都不同,職業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錯的,發揮優勢,最終會有好結果的,我是一個無神論者,但是我相信我道理的東西,比如佛法中的因果報應之說,我認為是有道理的。一個人要想成功,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一個善人,自會有很好的人緣,那麼很多人來幫助他,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自會比別人大很多!對於自身而言,我自認為自己身上還有很多浮躁的東西,要想改造命運,就要努力去改正!
第二篇改過之法。一個人如何才能改過,了凡先生告訴我們三個心:一,知恥心,當一個人有了知恥心,那麼改過就不難了。二,發畏心,凡是作惡的人,大多沒有畏心,他們不怕國家的法律,不畏懼社會的譴責,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僚們,他們把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信任拋在腦後,他們不知恥,也無畏懼之心。前面兩條是改過的前提,最後一點,改過的勇心。勇於改正錯誤,戰勝自己的勇猛之心。我們要改過,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還有那些不足,然後逐一去改,這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古語說,「江山易改本性南移」,要將一個人維持了幾十年的習慣改變,這確實是需要勇氣的,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如不是經歷了大的挫折和打擊,人是不會輕易地改變自己的習慣的,人的習性就像是動物的保護色,突然要改變,人是會缺乏安全感的,習慣的養成,就是要靠重復,不斷的重復,一點一滴的去改變,日積月累就會真正的改變。
我們做事情,要多考慮別人的感受,體恤別人的疾苦,凡是要換位思考,這里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年輕人,脾氣很暴躁,常常對別人發脾氣,村裡人都很討厭他,他很痛苦,很想改變,但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於是他問他的父親該怎麼辦,他父親給了他一塊完好無損的木板,對他說:孩子,你每犯一次錯誤就釘一顆釘子在這塊木板上,一個月以後,他驚訝的發現木板上訂滿了釘子,他很懊悔,於是,他父親就說,好,從現在開始,你要好好的對待別人,每做一件好事,你就從木板上拔掉一顆釘子,三個月過去了,年輕人把所有的釘子都拔掉了,很開心的拿去給他父親,父親說,孩子,你看這塊木板上已經全是洞,這些洞就好比你曾經帶給別人的傷害,即便你改正過來了,你給別人的傷害是沒法消除的。年輕人聽了後,從此改正了自己身上的惡習,再也沒有傷害過別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氣,當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做的事會給別人帶來很大的傷害,這是沒有辦法彌補的。我們每個人都用真誠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用真誠的心去改過,一定會像了凡先生一樣,一點點改掉身上的過錯,成為一個仁義道德之人。
第三篇,積善之方。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積陽德,做了好事別人都不知道的叫積陰德。我在《了凡四訓》中讀到了很多故事,做官的人減輕老百姓的稅,有的人為窮人布施,也有人救了人家的性命,這些善人最終都有很好的結果,在當今社會,只要為官的切實為百姓做幾件實事,不貪污腐-敗,那就是好官,也許我們沒有機會救別人的性命,也許我們沒有能力支援窮苦的家庭,但只要我們不放棄積德行善,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小事也是一種善良,我曾看到一篇文章,說道:「在別人落難的時候,不要落井下石,在別人出醜時,不要取笑,在別人幸運時,用真誠的心去祝福!這樣就是一個起碼是善良的人。」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心裡很復雜,我不知道作者是什麼心態,這種小心翼翼的善良讓我覺得很悲哀,為什麼現在社會這么多作惡的人,就是因為我們缺失了我們幾千年文明的精髓,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道德,仁義。已經在這個社會變成一種奢侈。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在這樣一個大環境里,我們要做善事更難了。現在的經濟危機。已經危及到我們每一個人了,從企業倒閉,到失業。我們公司能幫助企業的就只有我們的書籍,能真正讓企業家體會到書里的道理,落實到實地,讓企業順利度過難關,我們才算是真正幫助了別人。如果你今天看到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你沒有去幫助他,那麼有一天,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指望誰來幫助你呢?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去做善事,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這么做,那將產生巨大的能量!
第四篇,謙德之效。「滿招損,謙受益」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就叫我們要謙虛,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你們看秋天麥田裡成熟的麥穗是不是都低著頭的呢?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它們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實,而那些高高昂著頭的麥穗全都是腹中空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謙虛,凡是那些大師,都是謙虛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低著頭,多聽取別人的批評指教,才能進步,才能成為正真的大師!
我讀了《了凡四訓》兩遍,只是粗略的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
1, 每天反省自己一天的過失,記在本子上,經常拿出來看。
2, 改掉自己急躁的脾氣,凡事慢三拍,要發脾氣時要告訴自己,忍住!
3, 就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這樣才能寬容。
4, 凡事都要想到兩面性,全面的看待問題,保持平常心。
5, 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幫助別人。
6, 不斷的補充知識,充實自己。
Ⅹ 《了凡四訓》的讀後感是什麼
先根據所讀的東西,進行一點概括性闡述。然後根據自己所得所想,得到的啟發什麼的,把這些東西寫出來就行。
範文:
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去改變命運,「人的命運天註定」只是一般人的看法。袁了凡先生通過現身說法,向兒子講述了命運的真相,說明了人們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身的命運,斷惡修善,災消福來。消極被動地聽從命運的安排,只能知命認命。根據立命之學積極的改造命運,則是積極有益的。
了凡先生還說,積極去改造命運,需要用心去修煉道德,用功去做自己的事業。我們經常說,心態會影響個體的思維、思維會左右個體的行動、行動會導致個體的命運,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以事業來說,我們能不能從心底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大家一起的事業?我們能不能採取有效的行動引導我們的事業向積極的方向發展,並最終獲取成功?這一切,真正的核心源自你的態度,是不是真正用心去做、用心去修煉。
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能夠堅守自己的信念,遇到困難險阻時是不是積極進取,而不是就此認命?以我們目前正在實施的項目為例,可能進行了成百上千次的試錯,也許第1001次才是真正成功的產品,但我們能否堅持到這一刻?我們能否通過一次次的努力積極的去改進我們的產品?我們能否做到極致?看過這個片子的第一集,我當時就閃現出這些念頭。
我用現在互聯網成功的案例和我們對比,首先就閃現出小米的「專注、極致、口碑和快」,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小米進入手機市場,是進入了一個絕對的紅海,這樣紅海的市場,怎麼還能進入?能不能成功,怎麼成功?小米詮釋了一個極好的案例。它的極致、專注不恰恰印證了要真正的用心、用功去做自己的事業么。
一個賣煎餅果子的皇太吉,你能相信他能在6個月內銷售額過億么?BAT(網路、阿里、騰訊)出來的4兄弟,賣肉夾饃,10平米店面,日入萬元,他憑什麼成功?憑的是真正用心去經營、去改變自己的人生。
現在是一個浮躁的社會,需要像了凡先生說的那樣:戒躁、靜心、努力、行善,用心去修煉道德和事業,方有成功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