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讀《林肯》有感的作文
讀了《林肯》有感
讀了《林肯》之後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偉大、親切的人,他解放了那些可憐的奴隸,使他們獲得自由。在那個社會里,奴隸主對待奴隸如同對待牛馬一樣。在販賣奴
隸的市場上,那些財主競相給奴隸標價,誰出的價錢高誰家買下那個奴隸,讓奴隸終生為財主幹活。奴隸不再有用了,財主們就再到奴隸市場上去賣掉他們。
黑奴也是人,他們被逼的妻離了散,有的一輩子也見不到自己的親人。財主們對奴隸殘暴至極。
黑奴們多麼憧憬自由啊,我不絕不原諒那些吧黑奴當做牛馬買賣的財主們。奴隸們多可憐啊,對那些財主我十分憤慨。
獲得解放的奴隸們留著眼淚跪在林肯面前說:「謝謝總統」。這種情景讓我感動不已。
我也想成為一個像林肯這樣受到大家尊敬的傑出的人。人們應該是自由的、平等的,不要去爭奪什麼。如果大家互相幫助,那就會永遠有一個和平的社會。
⑵ 讀《林肯傳》有感,600字
《林肯傳》讀後感
拿起戴樂·長耐基一生中撰寫的唯一一部傳記《林肯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封面上林肯的一句名言「你可以一時蒙騙所有,也可以蒙騙一些人,但你不可能一直蒙騙所有人。」我很喜歡這句話,我們應該誠信對待所有人,當你欺騙他人時,殊不知欺騙的是自己。
書中記載了美國1809年至1865年在任的拿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一生,其中大部分記載了林肯的婚姻與他當上總統後的兩件最偉大的事!解放黑人與維護美國統一,也是他當上總統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要學習林肯那種持之以恆、鍥而不舍的精神,就像生活中學一樣東西,你沒有天賦,但是你絕不能就這樣放棄,而是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去學、去練,這樣進步就會很快,愛迪生說:「成功等於百分之九十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賦。」有人沒有時間,那魯迅先生就告訴你「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
林肯的一生,實在太不幸,幾乎沒有幸福的日子,只是不斷的遭遇失敗、挫折,還有折磨。他能夠堅持活著。實屬不易更不用說沒有放棄他的原則和觀點了。用真正的行動來書寫他們的無私。林肯的一生讓我明白,每個人都要有健康的心態。林肯一生飽經挫折,但在挫折和失敗面前。林肯並沒有萎靡不振、氣餒、退縮,而是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一次次從命運陰影中走出來。不斷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為成功積累下經驗,最終達到了事業頂峰。
就讓我們以林肯為榜樣。開啟學習的小船,揚起勤奮的風帆搖起堅持、包容、真誠的雙槳,在人生的大海前進,追求幸福成功的人生吧!
⑶ 急需要700百字《林肯傳》讀後感
如果你知道美國,那麼你就不得不知道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就是亞伯拉罕·林肯。
他從一個拓居地的貧困兒童成長為一名律師,再到內閣成員,最後當上了美國總統的,很多人會認為這不可思議,但這是真的,林肯靠他的勤勞和努力一步步地登上了美國歷史的舞台,並干下了許多驚天動地的壯舉。
1809年2月12日,一個小生命誕生了,這個小孩的母親給他取名叫亞伯拉罕·林肯。這個小孩成長得很好,很快他就成為了一個小夥子,並且能幹許多事。時間流逝過去,很快,林肯當上了國家要員,並在之前親眼目睹了黑奴被買賣和國家分裂的場面,於是便有一股強烈的愛國情感湧入他心中。經過他的努力,願望實現了,而且還給美國帶來和諧。
我深深地領悟到,林肯就是這么一個正義且愛國的人,是一個不會被困難嚇倒,不會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撓地邁向自己偉大的目標,而且從不倒退。總之,他是一位已經到達了偉大境界還仍然保持自己優秀品質的人,是一位已經到達最高財富境界還仍然不為金錢與權利所迷惑的人。
值得敬佩的是,林肯的孝順,勇敢,渴望讀書以及他的清廉。林肯小時家裡很窮,但他很勤勞,在五歲時就能幫家裡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說起來是力所能及的活,但要我們這些12歲的少年來干,恐怕就不是力所能及的活了。如射殺火雞。林肯為了解決吃飯問題,「違背」了自己愛護動物的想法,舉起了獵槍,上膛後朝火雞射過去;如伐木,林肯每天都要砍10根圓木,並把其修整好,這些活放在現在現不說幹了,看看都會頭暈。在林肯18,19歲時,為了能得到衣服,砍了四百根橫木給人家。再想想我們,我們處在良好的環境里,不是更應該幫家裡做點家務,哪怕每天幫家裡掃一次地,拖一次地板。
林肯最優秀的地方就是愛國,他為了解放黑奴,贏得南北戰爭的勝利,一步一步努力地成長為內閣成員,最後當上了總統,因為這種地位才能夠領導人民,奮起作戰,與黑暗勢力抗衡。最終,全國四百萬黑奴被解放了,國家也從分裂的邊緣被拉了回來,這不僅使林肯興奮,而且還使整個美利堅共和國的人民高興,歡呼,並得到了自由。相比較林肯,在想想現在我們中國的一些官員,他們偷稅,漏稅,而且還不惜任何手段來做一些與國家利益相違背的事。
巨額貪污案:上海社保案,是一個震驚全國的事。這個案子共有六人受賄,祝均一,吳明烈,韓國璋,李松堅,張榮坤和王成明,他們全部都是國家要員。但更可恨的是,他們光是貪污的錢就足足有3億之多,雖然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但到了一定的境界,必須控制自己。賺錢的途徑固然很多,但為什麼一定要用貪污這種違背國家利益且很卑鄙無恥的手段來獲得錢?這些風氣敗壞的出現在我們中國這個被稱道德之邦的國家令我感到十分可恥----他們在自己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中選擇了無視國家法律制度,為自己積攬不義之財。
亞伯拉罕·林肯,一個沒有假日的總統,一個沒有天晴的水手,林肯的歷史就是那個時代的人民的生活史,他的步伐快,人們的步伐也快,他慢,人們的步伐也就隨之慢下來,是將全部身心奉獻給社會的人。
他是人類的驕傲,他才是這個大陸真正的代表!
⑷ 《林肯傳》讀後感
林肯的父親有種不安分又好奇的性格,他又總是不停地在尋找著發財致富的機
會,不停地追尋著帶來好運的時機。所以林肯的成長過程中曾多次搬家,林肯都搞
不懂自己的故鄉應該是哪裡。
什麼是故鄉?像他這樣一個在二十年中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跟隨父親幾次三番
離鄉背井的年輕人,肯塔基州,印第安納州和伊利諾伊州在他眼前如同過眼雲煙,
他從何產生一種故鄉的感覺呢?我們只能說,他的故鄉是美國!
他的木匠父親只希望兒子能成為一個好木匠,好在他的繼母是個尊重知識的人
,堅持讓孩子們去讀書。但是林肯在學校受到的教育加起來只有一年,但林肯對有
字的東西有種難以割捨的喜愛,只要有機會無論是一張報紙,還是一本書,他幾乎
都會抓住如飢似渴的讀上幾遍。
林肯的生活中過早的承受了親人的早逝帶來的悲傷,9歲時,他的母親就染肺
結核病逝了,而他和父親從來沒有象和母親那麼親切的感覺。17歲時,他的姐姐有
死於產房,這和他姐姐在婆家過度的勞作不無關系,林肯第一次感受到了世態炎涼
,也知道了什麼叫為富不仁。
雖然林肯的生活經歷非常坎坷,但我們從來沒有看到林肯有過憤世嫉俗的行為
。有時我覺得這可能是是與生俱來的,本性如此吧!
當然是了
林肯就是美國南北戰爭時的總統
McPherson, James著《林肯與第二次美國革命》,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ISBN書籍編號: 019505542X.
McPherson, James. Abraham Lincoln and the Second American Revolu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Oress, 1991. ISBN: 019505542X.
牛津大學出版社於1991年出版
中文版譯者唐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現在好象看不到了吧
亞伯拉罕·林肯 ( Abraham Lincoln ) (1809-1865)
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第 16 任總統,領導了拯救聯邦和結束奴隸制度的偉大斗爭。盡管他僅在邊疆受過一點兒初級教育,擔任公職的經驗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義意識,使他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林肯 1809 年 2 月 12 日黎明出生在肯塔基州哈定縣霍爾以南 3 英里的小木屋裡。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童年是「一部貧窮的簡明編年史」。小時候,他幫助家裡搬柴、提水、做農活等。 9 歲的時候,母親去世,這對林肯來說是一個殘酷的打擊。幸而繼母對他很好,常常督促他讀書、學習,他和繼母的關系很融洽。後來,長大的林肯開始獨立謀生,他當過農場僱工、石匠、船夫等。
1830 年,林肯一家遷居伊利諾斯州,在那裡他第一次發表了政治演說。由於抨擊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於公眾事業的建議,林肯在公眾中有了影響,加上他具有傑出的人品, 1834 年他被選為州議員。兩年後,林肯通過自學成為一名律師,不久又成為州議會輝格黨領袖。 1846 年,他當選為美國眾議員。
1854 年,北方各州主張廢奴和限制奴隸制的資產階級人士成立了共和黨,林肯很快成為這個新黨的領導者。 1858 年,他發表了著名演說《家庭糾紛》,要求限制黑人奴隸的發展,實現祖國統一。演說表達了北方資產階級的願望,也反映了全國人民的意願,因而為林肯贏得了巨大聲望。 1860 年,林肯作為共和黨候選人,當選為美國第 16 任總統。
林肯上任後不久,南部奴隸主挑起了南北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林肯肩上的擔子之沉重,是以往絕大多數美國總統無法比擬的。但是,他憑借著自己的非凡毅力和決心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即使在遭到詆毀時,也從未動搖他的方向:恢復聯邦、廢除奴隸制。 1862 年 9 月,林肯發布了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廢除奴隸制,解放黑奴。 1864 年 6 月南北戰爭以北方勝利而告結束,它標志著奴隸制的徹底崩潰。
由於林肯的卓越功績, 1864 年 11 月 8 日他再次當選為美國總統。然而,還沒等林肯把他的戰後政策付諸實施,悲劇發生了。 1865 年 4 月 14 日晚 10 時 15 分,林肯在華盛頓福特劇院遇刺。兇手是一個同情南方的精神錯亂的演員。 1865 年 4 月 15 日,亞伯拉罕·林肯去世,時年 56 歲。林肯去世後,他的遺體在 14 個城市供群眾憑吊了兩個多星期,後被安葬在普林斯菲爾德。
⑸ 六年級下冊作文大全讀林肯讀後感200個字
林肯的一生十分不幸。他雖然當上了總統,卻並不快樂,整日生活在巨大的公眾壓力之下。南北戰爭更讓他受盡了指責,但他沒有放棄,始終堅持著。最終他成功了。可不幸又降臨在他的頭上,林肯於戲院內被人刺殺,而原因只是為了出名。事後他的兒子泰德說道:「那我就高興了,因為自從父親來到這里就從沒快樂過,這里對他說不是個好地方。」可見,快樂有多麼重要!
⑹ 林肯的故事讀後感400字寫2篇
今天,我讀了一篇《誠實的林肯》,這個故事使我有了很大的啟發.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美國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他為人很誠實.在他9歲那年,由於家境貧寒,所以他進入了一家百貨商店做零工.聖誕節的前夕,人們都到商店裡購物,林肯一個人忙得手忙腳亂,他不但要收錢,還要幫他們包裹好,到了晚上打洋時,他把白天收的錢整理了一下,突然,發現多出了12美分,經過他的回憶,終於想起了這個多出的12美分是格瑞太太的,雖然這兒離格瑞太太家很遠,但是林肯還是毫不猶豫地上路去瑞太太家還多出的12美分,這件事情鄰居知道了,大家都稱他為「誠實的林肯」.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林肯的人品令我很感動,他人窮志不窮,正因為他能成為總統是因為他從小就誠實,我明白了誠實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中,一個人如果能保持誠實的品德,那麼他一定會贏得別人的尊敬.雖然他出身在貧困的家庭,但這並不影響他的誠實.現在我們的生活豐衣足食,要什麼東西,大人總是會不斷的滿足,在美好的生活中我們不能丟失對別人的誠信,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守信用誠實的人,因為,只有誠實守信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⑺ 林肯 讀後感600字!!
林肯傳讀後感林肯的父親有種不安分又好奇的性格,他又總是不停地在尋找著發財致富的機 會,不停地追尋著帶來好運的時機。所以林肯的成長過程中曾多次搬家,林肯都搞 不懂自己的故鄉應該是哪裡。 什麼是故鄉?像他這樣一個在二十年中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跟隨父親幾次三番 離鄉背井的年輕人,肯塔基州,印第安納州和伊利諾伊州在他眼前如同過眼雲煙, 他從何產生一種故鄉的感覺呢?我們只能說,他的故鄉是美國! 他的木匠父親只希望兒子能成為一個好木匠,好在他的繼母是個尊重知識的人 ,堅持讓孩子們去讀書。但是林肯在學校受到的教育加起來只有一年,但林肯對有 字的東西有種難以割捨的喜愛,只要有機會無論是一張報紙,還是一本書,他幾乎 都會抓住如飢似渴的讀上幾遍。 林肯的生活中過早的承受了親人的早逝帶來的悲傷,9歲時,他的母親就染肺 結核病逝了,而他和父親從來沒有象和母親那麼親切的感覺。17歲時,他的姐姐有 死於產房,這和他姐姐在婆家過度的勞作不無關系,林肯第一次感受到了世態炎涼 ,也知道了什麼叫為富不仁。 雖然林肯的生活經歷非常坎坷,但我們從來沒有看到林肯有過憤世嫉俗的行為 。有時我覺得這可能是是與生俱來的,本性如此吧!
電影林肯觀後感英文200字,見附件。
如果看不到附件,請用電腦訪問。
⑼ 林肯傳讀後感600字
正如馬克思所說:「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的人物。這位出類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樣謙虛,以致只有在他成為殉道者倒下去之後,全世界才發現他是一位英雄。」
他是誰——亞伯拉罕·林肯。籍貫:肯塔基州,美國第16任總統,身高:1.94米,黨籍:共和黨
亞伯·林肯是人們對他的稱呼。
他領導了拯救聯邦和結束奴隸制度的偉大斗爭。
「不要對任何人懷有敵意,要把善心施與眾人。」——林肯
漸漸了解林肯的一生,無論從早年的生活、事業、愛情乃至婚姻,甚至到常人所能知道的美國總統的權勢地位和那場以林肯或者說整個北方勝利結束的南北戰爭,還是即使在我們所認為的他達到了權力的頂峰時刻,他可以說,都是不幸的,或者至少,他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快樂。
但是,偉人就是偉人,他從頭到尾,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勇氣,用堅忍不拔的信心對真正偉人的胸懷應該是什麼樣的做了最好的詮釋。無怪乎作者(卡耐基)談到:上帝在世也不過如此,林肯是蘇格拉底第二。林肯隱忍有術,我驚嘆於如此自成美好人格的壯舉。
事業——
他似乎習慣於一次次的失敗和一次次遭人恥笑的經歷,他似乎也從不忘自己應該持續的對莎士比亞的激情和充滿風趣卻又不失風度的幽默笑話,更有他那可以稱之為天生般的演講口才和優美地遣詞造句的手法。當小販,他可以為多收了別人5美分而走上幾十里路去還錢;當律師,他可以無償地無私地為正義的一方服務,可以拋棄能夠為他帶來豐厚收入的為某些「不正義」的人辯解的業務。無論他做什麼,從不忘職業道德和凌駕於權利和金錢之上的真理。
走仕途,艱辛無比。從社會的最底層,直至權力的頂峰。在每一次升級的攀登當中,林肯都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條荊棘密布的道路。似乎,順利與他無緣,失利與他結緣。
幸運的是,無論過程如何,他最終還是迎來了人生的巔峰——成為了美立堅合眾國的總統。
但是,他在特殊的情況下成了總統,註定,就要為這個職位付出更多的代價。中國古語有雲:在其位,謀其政。林肯,用他的人性光輝和智慧證明了自己就會是一個國家的偉大總統,一個最受人崇敬的總統。
他悲天憫人。他不忍於見到南方奴隸地獄般的生活,他難以接受幾百上千年的奴隸制度,他更不可接受,一個合眾國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分崩離析。戰爭中,他自責,他傷心欲絕於民眾士兵的生靈塗炭……
為了統一,他忍下了閣員對他的侮辱,他忍下了麥克萊倫之類無理的要求,他忍下了公眾輿論時不時對他的惡語相加,他忍下了面對戰場「萬古枯」的悲涼心境,甚至,他以更博大的胸懷認為,南方人的舉動是可以理解的。他常常換位思考,他從不隨便呵斥某個人,因為他博愛地認為:如果我是他,我也會那樣做。「不要對任何人懷有敵意,要把善心施與眾人。」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直至犧牲。
除了非常人的忍受力,他也有著自信的決斷力和難以撼動的魄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戰爭的非常時期,頻繁的走馬換將攪得他心神不寧,可,在用人的關鍵時刻,他堅持己見,在旁人的反對聲中堅持啟用自己認為優秀的將領,果然,他的堅持收到了實效,大將格蘭特等一批軍事人才的使用,最終迎來了羅伯特·李的投降,迎來了整個美國所期待的和平統一。
「我並不是一定要贏,但是我一定要捍衛真理;我也不一定非要成功,但是我一定要實現我心中的理想。」這就是林肯的心聲,這就是林肯一直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他驚人地保持著足夠的剋制力。正如書封面上所說:正式閃耀的光輝人性成就了他們的卓越人生。
愛情——
當今社會流行: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必有一個偉大的女人。毫無疑問,林肯是經過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偉人一個成功的典型,如果說他背後應該有一定有這個女人的話,我相信,安娜應該是這個女人的最佳人選。雖然她並沒有陪伴林肯走人生之路,但是我相信,她,早已是林肯心目中的精神支柱,林肯心中能夠聊以慰藉的愛人。
安娜·拉特利齊——林肯終生的愛人。年輕的他們相遇相識直至相戀相愛,和普通的情侶沒有什麼兩樣,一切顯得那樣順理成章,一切似乎就應該有個完滿的結局。可是,歷史就這么開了個玩笑,把林肯的最愛過早地永遠地奪走了,留給林肯的只是難以排遣的郁悶傷感,和綿綿不絕的哀悼之情。林肯,為此,終生不得解脫。
安娜走了之後,林肯念念不忘,在人生轉折的關鍵時刻,他總不忘到安娜的墓前與她對話。他反復吟詠:惟有逝者的靈魂將化作永恆的懷念。愛情,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加之於林肯雖然知識短暫的歡愉,卻給了他終生的回憶。
安娜的墓碑祭文(非林肯所寫)上寫道:我微不足道的身軀/發出不朽的顫音:「不要對任何人懷有敵意,而把善心施與眾人」/請主寬恕我及眾生/願公正和誠實像陽光一樣普照大地/安息在芳草下面的是我/亞拉伯罕·林肯一生的摯愛——安娜·拉特利齊/我對他愛情忠貞的證明/不是通過婚禮,而是永別/願鮮花在我胸前的泥土上永遠盛開!
這就是偉人的愛情。為之動容。這樣的愛情,純粹沒有條件沒有理由,只有純潔、至高無上的——人類之間的愛。
婚姻——
有人說:林肯最大的悲劇不在於他被暗殺了,而在於他幾十年不幸的婚姻生活。可想而知,林肯娶了一個多麼令他頭疼卻又無可奈何的妻子。但是,也有人說(如本書作者),假如林肯娶的是安娜·拉特利齊,那他肯定能過得非常幸福,但是他就不會成為總統。哲學雲,事物是矛盾著的,每個事物都有其兩個方面。我在這無意於評價林肯的夫人,因為我實在了解得不多,「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只不過想說,林肯就這樣隱忍了如此近距離地面對自己所厭惡(至少是不喜歡)的人和事物,他都能保持那麼長久而有效的忍耐力,或許,正是由於他這種無處不在的忍耐力和意志才支撐著他成為美國歷史上的偉大總統美國歷史轉折點上的總統而被光輝地載入史冊!
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人所推崇的: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偉大的女性(通常指其妻子),似乎並不成立。我更願意相信,一個真正能夠頂天立地的人,就一定有自己人格的超人之處而獨立高尚地面對處理自己並不喜歡甚至厭惡的人和事物。一個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應該干什麼,才會心無旁騖,才會一心一意,獲得自己想要的,追求到自己所認定的真理。
後記——
如果要我總結一下我究竟從這本書中獲得了什麼,我只想說:人格是鍛煉出來的,忍功未嘗不是一種高尚而必要的人格因素?偉大的胸懷是練就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只要做個真正的人,做對得起歷史對得起國家和人民的事,那麼就不枉此生不虛此行。偉人首先是普通人,因為他做了偉大的事才成其為偉人,而他能夠做成偉大的事,和他自己有關和他所處的時代有關和他所遇到的機遇有關。時勢造就英雄,歷史會在需要英雄的時代呼喚英雄。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大家所追崇的英雄,但是我們只要努力只要鍛煉就一定能夠達到自己想要的而合理的目標。因為這樣,每個人都有了自己存在的理由。我們無法成為完人,但是我們能夠成為更加完善的人;我們無法都成為偉人,但是我們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反射一點人類智慧和心靈的光芒。
以下補充點內容:
有的時候,你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世間所有的悲傷和絕望加在一起,也沒有你所承受的痛苦更多;你覺得人間簡直成為了地獄,活著簡直就是一種酷刑,你覺得沒有任何使你振作的可能;你覺得自己很無助,很孤獨,很悲哀,你甚至想到了一死了之——那麼就請你看看《林肯傳》吧。這個偉大的男人忍受過人類所能忍受的最多的創傷和煎熬,他的善良仁慈和正義的心,也未能給他帶來過一天的幸福或者快樂,他的艱苦奮斗,他的隱忍,他的深深的哀傷,為美國人民帶來了和平和統一,卻也終結了自己的生命。「他走了,我為他高興。在這里,他從來沒有快樂過。」他唯一的孩子這樣說。林肯走了,他彷彿也帶走了人間所有的不幸和悲慘的故事,帶走了人間所有無奈和掙扎。羅斯福總統說:「每當我感到絕望時,我就看看牆上的林肯畫像,想想他這時會怎麼做。」同樣,每當你感到意志就要崩潰的時候,聽聽林肯的故事吧,你便會覺得,原來你一直都生活在可貴的幸福之中。
自信力,堅毅,忠誠,把事情搞定的能力。我突然發現我忽略了一件東西,一件和自信力一樣,僅屬於人間偉大的領袖們的東西,那就是:寬容。關於寬容,我想房龍是最好的發言人,而林肯則是最好的榜樣。林肯從不批評任何人,對於悲慘的生活他也從無怨言,盡管他時刻處於深深的悲哀之中,但他卻總是為別人帶來歡笑。對於林肯那因寬容而生的隱忍,任何悲傷的筆調都難以形容,但我從內心深處崇敬著這種隱忍的偉大。相信當你看過《林肯傳》之後,也會對林肯的寬容產生永生難忘的印象!寬容造就偉人,當我回看曾國藩,回看教父,回看安迪的時候,我發現這是千真萬確的。
⑽ 林肯 的讀後感
林肯的父親有種不安分又好奇的性格,他又總是不停地在尋找著發財致富的機
會,不停地追尋著帶來好運的時機。所以林肯的成長過程中曾多次搬家,林肯都搞
不懂自己的故鄉應該是哪裡。
什麼是故鄉?像他這樣一個在二十年中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跟隨父親幾次三番
離鄉背井的年輕人,肯塔基州,印第安納州和伊利諾伊州在他眼前如同過眼雲煙,
他從何產生一種故鄉的感覺呢?我們只能說,他的故鄉是美國!
他的木匠父親只希望兒子能成為一個好木匠,好在他的繼母是個尊重知識的人
,堅持讓孩子們去讀書。但是林肯在學校受到的教育加起來只有一年,但林肯對有
字的東西有種難以割捨的喜愛,只要有機會無論是一張報紙,還是一本書,他幾乎
都會抓住如飢似渴的讀上幾遍。
林肯的生活中過早的承受了親人的早逝帶來的悲傷,9歲時,他的母親就染肺
結核病逝了,而他和父親從來沒有象和母親那麼親切的感覺。17歲時,他的姐姐有
死於產房,這和他姐姐在婆家過度的勞作不無關系,林肯第一次感受到了世態炎涼
,也知道了什麼叫為富不仁。
雖然林肯的生活經歷非常坎坷,但我們從來沒有看到林肯有過憤世嫉俗的行為
。有時我覺得這可能是是與生俱來的,本性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