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屆奧斯卡獲獎影片的介紹
奧斯卡金像獎,簡稱奧斯卡獎,也即學院獎(Academy Award),由有「好萊塢之王」之稱的米高梅電影公司創始人梅耶(Louis B. Mayer)發起成立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頒發。1928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半個多世紀以來享有盛譽,不僅是美國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也倍受世界矚目。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
B.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哪部影片獲得了最佳改編劇本獎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了最佳改編劇本獎的影片是塔伊加·維迪提執導的《喬喬的異想世界》。影片講述二戰期間一個10歲的男孩的生活,他被同伴嘲笑,被母親誤解,不知道該怎麼融入其中。作為一個年輕的德國人,他努力嘗試去搞清自己在法西斯政權下的地位,想像出了一個新朋友,後者提供建議並幫他應付生活中的困境。
影片主角:
1、喬喬(羅曼·格里芬·戴維斯飾)
喬喬是希特勒青年團的積極分子,天真無邪,容易被納粹黨控制的孩子。因為拒絕了殺死一隻小動物,有了一個外號叫做兔子。某一天,他發現母親在家裡藏了一個猶太女孩,因此,喬喬通過無辜的猶太女孩發現了納粹黨的真相。
2、羅茜(斯嘉麗·約翰遜飾)
喬喬的母親,作為一個母親她一直小心行事,公開場合迎合德國納粹黨。在家裡她也試圖溫柔地引導兒子那令人震驚的觀念。雖然自己生活在納粹黨的統治下,但她秘密地幫助猶太人躲避納粹黨,還將一個猶太女孩藏在自己家裡。
3、希特勒(塔伊加·維迪提飾)
希特勒經常給小孩們洗腦,教導納粹黨觀念,影響他們人生觀。與喬喬結下了友誼,在喬喬遭到青年團的霸凌後,希特勒給了喬喬許多激勵人心的建議。
(2)好萊塢電影金像獎完整版擴展閱讀:
奧斯卡評選影片要求
參選的影片(包括紀錄片),除短片之外,片長必須超過40分鍾,必須以35毫米或者70毫米兩種規格的膠片拍攝,幀數必須是24幀/秒或48幀/秒。而數字格式的影片,則其解析度不得小於1280×720。
影片的製作方必須在參選截止之日前,填寫好報名表,其中包括製作人員名單、在洛杉磯上映的院線名稱、以及上映和下映日期。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完整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寄生蟲》
最佳導演:奉俊昊(《寄生蟲》)
最佳男主角:華金·菲尼克斯(《小丑》)
最佳女主角:芮妮·齊薇格(《朱迪》)
最佳男配角:布拉德·皮特(《好萊塢往事》)
最佳女配角:勞拉·鄧恩(《婚姻故事》)
最佳原創劇本:《寄生蟲》
最佳改編劇本:《喬喬的異想世界》
最佳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4》
最佳國際影片(原最佳外語片):《寄生蟲》
最佳紀錄長片:《美國工廠》
最佳攝影:《1917》
C. 世界四大電影節的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金像獎」(Academy Award),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它不僅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和成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1927年5月,美國電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萊塢發起組織一個「非贏利組織」,定名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縮寫為A.M.P.A.S.)它的宗旨是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的進步。學院決定對優秀電影工作者的顯著成就給予表彰並成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1931年後「學院獎」逐漸被其通俗叫法「奧斯卡金像獎」所代替,其正式名稱已鮮為人知。 奧斯卡只是美國本土的一個電影獎項而已,和中國的「華表獎」是一個意思,只是一個本土的電影獎項,但從他沒有「最佳外語片獎」來看他也不是國際性的,而電影節的定義是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展覽的盛會。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對正式參展的影片進行評選,對優秀影片和它們的作者(包括導演、編劇、演員、攝影、作曲、剪輯、服裝、美工、特技等)授予獎品或獎狀等。也有隻參展不評獎的國際電影節。電影節可以說是個電影展覽會,而奧斯卡只是頒獎並不存在展覽性質,綜上所述奧斯卡不是電影節更不是國際電影節,而世界上最富盛名的是柏林、戛納、威尼斯三大國際電影節。
奧斯卡現已設置最佳外語片獎,2011年第8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是丹麥的《更好的世界》。
D. 2012年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是什麼
2012年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
《藝術家》(The Artist)
製作人:托馬斯·朗曼(Thomas Langmann)
--------------------------------------------------
更多資料
第8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於美國東部時間2月26日晚19:00(北京時間2月27日早8:00)在「好萊塢高地中心」(原柯達劇場)舉行,老牌諧星比利·克里斯托(Billy Crystal)擔任嘉賓主持。由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執導的3D奇幻大作《雨果》(Hugo)以11項提名領跑2012年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而《藝術家》(The Artist)則獲得10項提名緊隨其後,一共有9部佳作入圍最佳影片獎提名,包括:《藝術家》、《後人》(The Descendants)、《特別響,非常近》(Extremely Loud & Incredibly Close)、《幫助》(The Help)、《雨果》、《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點球成金》(Moneyball)、《生命之樹》(The Tree of Life)、以及《戰馬》(War Horse),它們將一同角逐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
以下為您帶來新鮮出爐的各獎項入圍及獲獎名單:
(註:紅色加粗為獲獎者)
【最佳影片】
《藝術家》(The Artist)
製作人:托馬斯·朗曼(Thomas Langmann)
《後人》(The Descendants)
製作人:吉姆·伯克(Jim Burke)、亞歷山大·佩恩(Alexander Payne)、吉姆·泰勒(Jim Taylor)
《特別響,非常近》(Extremely Loud & Incredibly Close)
製作人:斯科特·魯丁(Scott Rudin)
《幫助》(The Help)
製作人:布倫森·格林(Brunson Green)、克里斯·哥倫布(Chris Columbus)、邁克爾·巴納森(Michael Barnathan)
《雨果》(Hugo)
製作人:格拉漢姆·金(Graham King)、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製作人:萊蒂·阿倫森(Letty Aronson)、史蒂芬·特納博姆(Stephen Tenenbaum)
《點球成金》(Moneyball)
製作人:邁克·德·魯卡(Michael De Luca)、蕾切爾·霍洛維茨(Rachael Horovitz)、布拉德·皮特(Brad Pitt)
《生命之樹》(The Tree of Life)
製作人:薩拉·格林(Sarah Green)、比爾·波拉德(Bill Pohlad)、德·加德納(Dede Gardner)、格蘭特·希爾(Grant Hil)
《戰馬》(War Horse)
製作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凱瑟琳·肯尼迪(Kathleen Kennedy)
【最佳男主角】
讓·杜雅爾丹(Jean Dujardin)
《藝術家》
德米安•畢徹(Demián Bichir)
《更好的人生》(A Better Life)
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
《後人》
加里·奧德曼(Gary Oldman)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布拉德·皮特
《點球成金》
【最佳女主角】
[color=Red]梅麗爾·斯特里普(Meryl Streep)
《鐵娘子》(The Iron Lady)[/color]
格倫·克洛斯(Glenn Close)
《雌雄莫辨》(Albert Nobbs)
維奧拉·戴維斯(Viola Davis)
《幫助》
魯妮·瑪拉(Rooney Mara)
《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米歇爾·威廉姆斯(Michelle Williams)
《我與夢露的一周》(My Week With Marilyn)
【最佳男配角】
[color=Red]克里斯托弗·普盧默Christopher Plummer
《初學者》(Beginners)[/color]
肯尼思·布拉納(Kenneth Branagh)
《我與夢露的一周》
喬納·希爾(Jonah Hill)
《點球成金》
尼克·諾特(Nick Nolte)
《勇士》(Warrior)
馬克斯·馮·西多(Max von Sydow)
《特別響,非常近》
【最佳女配角】
奧克塔維亞·斯賓瑟 (Octavia Spencer)
《幫助》
貝熱尼絲·貝喬(Bérénice Bejo)
《藝術家》
傑西卡·查斯坦(Jessica Chastain)
《幫助》
梅麗莎•麥卡西(Melissa McCarthy)
《伴娘》(Bridesmaids)
簡妮特•麥克提爾(Janet McTeer)
《雌雄莫辨》
【最佳動畫長片】
[color=Red]《蘭戈》(Rango)
戈爾·維賓斯基(Gore Verbinski)[/color]
《貓的生活》(A Cat in Paris)
阿蘭·嘎諾爾(Alain Gagnol)、讓盧普·費利喬利(Jean-Loup Felicioli)
《奇可和麗塔》(Chico & Rita)
費爾南多·楚巴(Fernando Trueba)、哈維爾·馬里斯卡爾(Javier Mariscal)
《功夫熊貓2》(Kung Fu Panda 2)
詹妮弗·余·尼爾森(Jennifer Yuh Nelson)
《穿靴子的貓》(Puss in Boots)
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
【最佳攝影】
《雨果》
羅伯特·理查德森(Robert Richardson)
《藝術家》
吉約姆·斯奇夫曼(Guillaume Schiffman)
《龍紋身的女孩》
傑夫·克隆威斯(Jeff Cronenweth)
《生命之樹》
艾曼努爾·盧貝茲基(Emmanuel Lubezki)
《戰馬》
賈努茲·卡明斯基(Janusz Kaminski)
【最佳藝術指導】
《雨果》
藝術指導:丹特·費雷蒂(Dante Ferretti )
布景:弗朗西斯卡(Francesca Lo Schiavo)
《藝術家》
藝術指導:勞倫斯·班納特(Laurence Bennett)
布景:伯特·古爾德(Robert Gould)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
藝術指導:斯圖爾特·克萊格(Stuart Craig)
布景:斯蒂芬妮·麥克米蘭(Stephenie McMillan)
《午夜巴黎》
藝術指導:安妮·西貝爾(Anne Seibel)
布景:伊蓮娜·迪布勒伊(Hélène Dubreuil)
《戰馬》
藝術指導:瑞克·卡特(Rick Carter)
布景:李·桑多斯( Lee Sandales)
【最佳服裝設計】
《藝術家》
馬克·布里吉斯(Mark Bridges)
《匿名者》(Anonymous)
麗斯·克莉絲托(Lisy Christl)
《雨果》
桑迪·鮑威爾(Sandy Powell)
《簡·愛》(Jane Eyre)
邁克爾·奧康納(Michael O'Connor)
《傾國之戀》(W.E.)
艾麗安·飛利浦(Arianne Phillips)
【最佳導演】
[color=Red]《藝術家》
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Michel Hazanavicius)[/color]
《後人》
亞歷山大·佩恩
《雨果》
馬丁·斯科塞斯
《午夜巴黎》
伍迪·艾倫(Woody Allen)
《生命之樹》
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
【最佳紀錄長片】
[color=Red]《不敗》(Undefeated)
T·J·馬丁(TJ Martin)、丹·琳賽(Dan Lindsay)、里奇·米德爾馬斯(Rich Middlemas)[/color]
《地獄歸來人》(Hell and Back Again)
丹楓·德尼斯(Danfung Dennis)、麥克·勒納(Mike Lerner)
如果樹倒下:一個地球解放陣線的故事(If a Tree Falls: A Story of the Earth Liberation Front)
馬歇爾·庫瑞(Marshall Curry)、山姆·庫爾曼(Sam Cullman)
《失樂園3:煉獄》(Paradise Lost 3: Purgatory)
喬·伯靈格(Joe Berlinger)、 布魯斯·西諾夫斯基(Bruce Sinofsky)
《皮娜》(Pina)
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吉安皮耶羅·林格爾(Gian-Piero Ringel)
【最佳紀錄短片】
[color=Red]《面子》(Saving Face)
丹尼爾·約格(Daniel Junge)、夏米恩·奧貝德奇諾伊(Sharmeen Od-Chinoy)[/color]
《民權運動的鬥士》(The Barber of Birmingham: Foot Soldier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羅賓·弗拉代(Robin Fryday)、蓋爾·多爾金(Gail Dolgin)
《上帝是個更大的貓王》(God is the Bigger Elvis)
麗貝卡·卡梅薩(Rebecca Cammisa)、朱莉·安德森(Julie Anderson)
《新巴格達事件》(Incident in New Baghdad)
詹姆斯·斯皮歐尼(James Spione)
《海嘯與櫻花》(The Tsunami and the Cherry Blossom)
露西·沃克(Lucy Walker)、基拉·卡斯特(Kira Carst)
【最佳電影剪輯】
[color=Red]《龍紋身的女孩》
柯克·巴克斯特(Kirk Baxter)、安格斯·瓦爾(Angus Wall)[/color]
《藝術家》
安妮蘇菲·拜昂(Anne-Sophie Bion)、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Michel Hazanavicius)
《後人》
凱文·坦特(Kevin Tent)
《雨果》
塞爾瑪·斯昆梅克(Thelma Schoonmaker)
《點球成金》
克里斯托弗·泰勒弗森(Christopher Tellefsen)
【最佳外語片】
[color=Red]《一次別離》(A Separation,伊朗)
導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color]
《頑固份子》(Bullhead,比利時)
導演:邁克爾·R·羅斯卡姆 (Michael R. Roskam)
《拉扎老師》(Monsieur Lazhar,加拿大)
導演:菲利普·法拉迪約(Philippe Falardeau)
《腳注》(Footnote,以色列)
導演:約瑟夫·斯達(Joseph Cedar)
《黑暗彌漫》(In Darkness,波蘭)
導演:阿格涅絲卡·霍蘭(Agnieszka Holland)
【最佳化妝】
[color=Red]《鐵娘子》
馬克·庫利耶(Mark Coulier)、J·羅伊·赫拉德(J. Roy Helland)[/color]
《雌雄莫辨》
馬休·科爾內維爾(Martial Corneville)、琳·約翰斯頓(Lynn Johnston)、馬修·W· 芒格爾(Matthew W. Mungle)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妮可·杜德曼(Nick Dudman)、阿曼達·奈特(Amanda Knight)、麗莎·湯布林(Lisa Tomblin)
【最佳原創配樂】
《藝術家》
路德維克·伯斯(Ludovic Bource)
《丁丁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雨果》
霍華德·肖(Howard Shore)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阿爾貝托·伊格萊西亞斯(Alberto Iglesias)
《戰馬》
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最佳原創歌曲】
[color=Red]歌曲《男人或布偶》(Man or Muppet)出自《布偶大電影》(THE MUPPETS)
詞曲:布瑞·麥肯錫(Bret McKenzie)[/color]
《里約——夢想成真》(Real in Rio)出自《里約大冒險》(RIO)
作曲:塞爾吉奧·門德斯(Sergio Mendes)、卡琳霍斯·布朗(Carlinhos Brown)
作詞:席依達·蓋瑞特(Siedah Garrett)
【最佳動畫短片】
[color=Red]《莫里斯·萊斯莫先生的神奇飛書》(The Fantastic Flying Books of Mr. Morris Lessmore)
威廉·喬西(William Joyce)、布蘭登·奧爾登堡(Brandon Oldenburg)[/color]
《星期天》(Dimanche/Sunday)
帕特里克·杜蓉(Patrick Doyon)
《月神》(La Luna)
埃里康·卡薩羅薩(Enrico Casarosa)
《晨練》(A Morning Stroll)
格蘭特·奧查德(Grant Orchard)、蘇·戈夫(Sue Goffe)
《狂野生活》(Wild Life)
阿曼達·福碧斯(Amanda Forbis)、溫迪·蒂爾拜(Wendy Tilby)
【最佳真人短片】
[color=Red]《海岸》(The Shore)
特里·喬治(Terry George)、奧爾拉·喬治(Oorlagh George)[/color]
《五旬節》(Pentecost)
彼得·麥克唐納(Peter McDonald)、艾蜜兒·奧凱恩(Eimear O'Kane)
《拉杜》(Raju)
馬克思·扎赫勒(Max Zähle)、斯特凡·基倫(Stefan Gieren)
《時間怪客》(Time Freak)
安德魯·鮑勒(Andrew Bowler)、吉吉·考西(Gigi Causey)
《大西洋號角》(Tuba Atlantic)
哈爾瓦爾·維茨(Hallvar Witzø)
【最佳音效剪輯】
[color=Red]《雨果》
菲利普·斯托克頓(Philip Stockton)、尤金·吉爾蒂(Eugene Gearty)[/color]
《亡命駕駛》(Drive)
朗·本德(Lon Bender)、維克多·雷·恩尼斯(Victor Ray Ennis)
《龍紋身的女孩》
任·克萊斯(Ren Klyce)
《變形金剛3》(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
伊桑·范·德·萊恩(Ethan Van der Ryn)、艾瑞克·奧達爾(Erik Aadahl)
《戰馬》
理查德·西姆斯(Richard Hymns)、加里·瑞德斯托姆(Gary Rydstrom)
【最佳音響效果】
《雨果》
湯姆·弗來什曼(Tom Fleischman)、約翰·米奇利(John Midgley)
《龍紋身的女孩》
大衛·帕克(David Parker)、邁克爾·斯曼內科(Michael Semanick)、任·克萊斯(Ren Klyce)、玻·佩爾森(Bo Persson)
《點球成金》
德布·阿黛爾(Deb Adair)、羅恩·博恰爾(Ron Bochar)、大衛·賈馬爾科(David Giammarco)、埃德·諾維克(Ed Novick)
《變形金剛3》
格雷格·P·羅素(Greg P. Russell)、加里·薩莫斯(Gary Summers)、傑弗里·J·哈勃士(Jeffrey J. Haboush )、彼得·J·德弗林(Peter J. Devlin)
《戰馬》
加里·瑞德斯托姆(Gary Rydstrom)、安迪·納爾遜(Andy Nelson)、湯姆·約翰遜(Tom Johnson)、斯圖爾特·威爾遜(Stuart Wilson)
【最佳視覺效果】
[color=Red]《雨果》
羅伯特·萊加托(Rob Legato)、喬斯·威廉姆斯(Joss Williams)、本·格羅斯曼(Ben Grossmann)、亞歷克斯·亨寧(Alex Henning)[/color]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蒂姆·伯克(Tim Burke)、大衛·維克瑞(David Vickery)、格雷格·巴特勒(Greg Butler)、約翰·理查德森(John Richardson)
《鐵甲鋼拳》(Real Steel)
艾瑞克·納什(Erik Nash)、約翰·羅森格蘭特(John Rosengrant)、丹·泰勒(Dan Taylor)、斯文·吉爾伯(Swen Gillberg)
《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喬·來特瑞(Joe Letteri)、丹·萊蒙(Dan Lemmon)、R·克里斯托弗·懷特(R. Christopher White)、丹尼爾·巴雷特(Daniel Barrett)
《變形金剛3》
斯科特·法勒(Scott Farrar)、斯科特·本澤馬(Scott Benza)、馬修·巴特勒(Matthew Butler)、約翰·弗雷澤(John Frazier)
【最佳改編劇本】
《後人》
編劇:亞歷山大·佩恩、奈特·法松(Nat Faxon)及吉姆·拉什(Jim Rash)
《雨果》
編劇:約翰·洛根(John Logan)
《總統殺局》The Ides of March
編劇:喬治·克魯尼、格蘭特·赫斯洛夫(Grant Heslov)、鮑爾·威利蒙(Beau Willimon)
《點球成金》
編劇:斯蒂文·澤里安(Steven Zaillian)、阿倫·索爾金(Aaron Sorkin)
原著:斯坦·切爾文(Stan Chervin)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編劇:布里姬特·奧康納(Bridget O'Connor)、彼特·斯特勞漢(Peter Straughan)
【最佳原創劇本】
《午夜巴黎》
劇本:伍迪·艾倫
《藝術家》
劇本: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Michel Hazanavicius)
《伴娘》
劇本:安妮·瑪莫羅(Annie Mumolo)、克里斯汀·韋格(Kristen Wiig)
《商海通牒》(Margin Call)
劇本:J·C·陳多爾(J.C. Chandor)
《一次別離》(伊朗)
劇本: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
【終生成就獎】
詹姆斯·厄爾·瓊斯(James Earl Jones)
迪克·史密斯(Dick Smith)
【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
奧普拉·溫弗里(Oprah Winfrey)
E.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是哪部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是《寄生蟲》。該片還獲得此次奧斯卡的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國際影片(原最佳外語片),可以說是此次奧斯卡的最大贏家。
1、《寄生蟲》主創及上映日期
《寄生蟲》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李善均、趙茹珍、崔宇植、樸素丹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5月21日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2019年5月30日在韓國上映,2019年10月11日在北美上映。
(5)好萊塢電影金像獎完整版擴展閱讀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完整獲獎名單如下:
最佳影片:《寄生蟲》
最佳導演:奉俊昊(《寄生蟲》)
最佳男主角:華金·菲尼克斯(《小丑》)
最佳女主角:芮妮·齊薇格(《朱迪》)
最佳男配角:布拉德·皮特(《好萊塢往事》)
最佳女配角:勞拉·鄧恩(《婚姻故事》)
最佳原創劇本:《寄生蟲》
最佳改編劇本:《喬喬的異想世界》
最佳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4》
最佳國際影片(原最佳外語片):《寄生蟲》
最佳紀錄長片:《美國工廠》
最佳攝影:《1917》
最佳剪輯:《極速車王》
最佳音效剪輯:《極速車王》
最佳音響效果:《1917》
最佳藝術指導:《好萊塢往事》
最佳服裝設計:《小婦人》
最佳化妝與發型設計:《性感炸彈》
最佳視覺效果:《1917》
最佳原創配樂:《小丑》
最佳原創歌曲:(I』m Gonna) Love Me Again《火箭人》
最佳動畫短片:《發之戀》
最佳紀錄短片:《女孩的戰地滑板課》
最佳真人短片:《鄰居的窗》
F. 奧斯卡金像獎歷屆獲獎名單
1,奧莉薇婭·科爾曼,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奧莉薇婭·科爾曼(OliviaColman),出生於1974年1月30日英國諾福克郡諾威奇,英國演員。2016年,出演電視劇《夜班經理》。2019年憑電影《寵兒》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2,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FrancesMcDormand),1957年6月23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斯州芝加哥,美國女演員、製作人,畢業於耶魯大學。2018年,憑借犯罪喜劇電影《三塊廣告牌》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3,艾瑪·斯通,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艾瑪·斯通(EmmaStone),1988年11月6日出生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美國女演員。2017年2月,憑借在《愛樂之城》中的表演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4,布麗·拉爾森,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布麗·拉爾森(BrieLarson),1989年10月1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托,美國演員、歌手、導演。2015年,憑借劇情片《房間》獲得第73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5,朱麗安·摩爾,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朱麗安·摩爾(JulianneMoore),1960年12月3日出生於美國北卡羅蘭那州,畢業於波士頓大學藝術學院,美國影視演員。
2014年5月,摩爾憑借《依然愛麗絲》獲得第72屆金球獎劇情類電影最佳女主角。2015年2月,摩爾憑借同部影片獲得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並成為影史上首位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戛納、威尼斯、柏林)和奧斯卡金像獎影後大滿貫的女演員。
G. 好萊塢電影
1羅伯特.德尼羅
羅伯特.德尼羅1948年出生於紐約,處女作為1963年的《婚禮聚會》,10年後在《鼓聲輕擂》中的表演獲得好評,第二年出演《教父2》使他一舉成名,並贏得了「馬龍.白蘭度接班人」的美譽。1981年憑借《憤怒的公牛》一片摘取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殊榮。
迄今獲得過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學院終身成就獎,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等多個獎項,是當今美國影壇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演員之一,被公認為美國演員中演技派的代表人物。
2馬龍.白蘭度
馬龍.白蘭度1924年出生於奧馬哈,起初在百老匯表演話劇,1950年的電影處女作《The Man》並未使他引起人們的關注,但隨後憑借《慾望號街車》《柴巴達萬歲》《凱撒大帝》《碼頭風雲》四部影片獲譽無數,一舉奠定了他在美國影壇的地位。他在《野性騎手》中的表演被認為是「喊出了美國青年一代的心聲」,並因在《教父》中的精湛表演再次贏得奧斯卡獎,隨後他出演了《現代啟示錄》《乾燥的白色季節》等影片。
2004年死於肺部疾病。
3保羅.紐曼
保羅.紐曼出生於1925年,1954年出演處女作《聖杯》,成名作為1956年的《回頭是岸》,憑借《朱門巧婦》《江湖浪子》《原野鐵漢》《鐵窗喋血》《並無惡意》等片多次獲得奧斯卡提名。1968年執導的《巧婦怨》獲得了次年奧斯卡最佳電影獎。1985年,保羅被授予榮譽奧斯卡獎,以示對他在影視圈內多年耕耘的認可。1986年,憑借在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金錢本色》中出色的表演,如願以償地獲得了次年的奧斯卡影帝稱號。
2008年死於肺癌。
4阿爾.帕西諾
阿爾.帕西諾出生於1940年,原名艾爾弗萊德.帕西諾。起初在百老匯打拚。早期未在好萊塢闖出名頭,但在百老匯已是一名很有價值的戲劇演員。電影處女作是《處女的煩惱》,出演的《教父》和《教父2》,風頭被馬龍.白蘭度和羅伯特.德尼羅搶走,於是他重回百老匯。4年後出演《狄克崔西》獲得好評,隨後的《教父3》成就了他的巨星地位。92年憑借《聞香識女人》奪得奧斯卡影帝殊榮。
越老越吃香的他,已經成為電影界不老的神話。
5傑克.尼克爾森
傑克.尼克爾森出生於1937年,一生獲獎無數,堪稱「奧斯卡之王」。21歲出演處女作《吶喊的小殺手》。69年在《逍遙騎士》中的表演為他贏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隨後憑借《五部輕松的戲劇》《最後的細節》《唐人街》三次獲得奧斯卡影帝提名,76年憑借《飛越瘋人院》獲奧斯卡影帝,隨後他憑《母女情深》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並於98年因《盡善盡美》第二次獲得奧斯卡影帝稱號,99年被金球獎賜予終身成就獎。
他是湖人隊的死忠。
6安東尼.霍普金斯
1937年出生於英國南威爾士,年輕時出演莎士比亞筆下的一系列戲劇,但始終未在好萊塢受到認可,於是他回到英國繼續戲劇表演。1980年,43歲的霍普金斯接演了小成本電影《象人》,使他開始小有名氣。1992年,霍普金斯以其在《沉默的羔羊》一片中的傑出表現獲得了第64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殊榮。之後他主演的《沉默的羔羊》前傳與後傳更是引起了轟動。他在《吸血驚情四百年》《秋日傳奇》《尼克松》《八月》等影片中都有著上佳表現。
7哈維.凱特爾
1939年出生於紐約,父親是羅馬尼亞人,母親是波蘭人。曾為海軍陸戰隊員、法院書記員。他的首部影片就是馬丁.西科塞斯導演的《誰在敲我的門》,在影片《出租汽車司機》和《壞中尉》中,他的表演更是獲得了極高的贊譽。憑借《鋼琴課》和《低俗小說》兩次獲得法國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並憑借《煙》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同時摘取了國際影評人獎的桂冠。作為一名傑出的演員,他不僅在美國倍受推崇,在歐洲諸國也頗為著名。
8詹姆斯.斯圖爾特
1908年出生,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建築系,美國空軍准將。他是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金球獎終身成就獎,及其他多數主要電影組織的終身成就獎得主。多部作品名列美國電影學會所選各類型百年最佳影片、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典藏。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3名。
吉米.斯圖爾特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象徵,以及一個優雅經典時代的傳奇化身。
1997年在洛杉磯去世。
9丹尼爾.戴.劉易斯
1957年出生於英國倫敦。處女作為1971年的《血腥星期天》,後隨老維克劇團和皇家莎士比亞劇團開始舞台表演,1982年才重返影壇。因參演《我的左腳》名聲大噪,並奪得奧斯卡影帝。02年參演《紐約黑幫》,獲得了包括金球獎和奧斯卡在內的多項提名,08年因《血色黑金》再獲奧斯卡影帝。
丹尼爾被英國電影學院授予「當代最佳男演員」稱號。獲得過美國影評人協會、金球獎、奧斯卡獎、英國學院獎等多個大獎和提名。
10達斯汀.霍夫曼
1937年出生於美國洛杉磯,受父母影響喜好電影藝術,因參演話劇《第五匹之行》得到賞識進入影壇。1967年出演《畢業生》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此後出演的《午夜牛郎》《約翰與瑪麗》《小巨人》《Straw Dogs》、《Straight Time》都受到了好評,憑借在1979年的《克萊默夫婦》和1988年的《雨人》中的出色表演,二度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
電影世界著名的:亂世佳人(經典,),人鬼情未了(特別感人),泰坦尼克號(這個你肯定知道了),羅馬假日(催淚的純情電影,經典中的經典),卡薩布蘭卡。 任意一部都可以用著名來形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H. 獲得好萊塢金像獎的電影有哪些
奧斯卡金像獎,學院獎(英語:The Academy Award of Merit),通稱奧斯卡金像獎、奧斯卡獎或奧斯卡(The Oscars;2013年2月20日起成為正式名稱)「奧斯卡金像獎」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英文縮寫為AA,1928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是美國一項表彰電影業成就的年度獎項,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獎項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管理並頒發,獲獎者將被授予一個金色雕像獎杯。
奧斯卡金像獎不僅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和成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歷屆奧斯卡獲獎影片(1971-2014年)
2014年(86屆)
獲獎:《為奴十二年》/12 Years a Slave
提名: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 /Dallas Buyers Club
《華爾街之狼》 /The Wolf of Wall Street
《地心引力》 /Gravity
《內布拉斯加》 /Nebraska
《菲利普船長》 /Captain Phillips
《她》/ Her
《美國騙局》/ American Hustle
《菲洛梅娜》 /Philomena
2013年(85屆)
獲獎:《逃離德黑蘭》/ Argo
提名:
《愛》/ Amour
《南國野獸》/ 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
《烏雲背後的幸福線》/ Silver Linings Playbook
《逃離德黑蘭》/ Argo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獵殺本·拉登》/ Zero Dark Thirty
《林肯》/ Lincoln
《被解放的姜戈》/ Django Unchained
《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
2012年(84屆)
獲獎:《藝術家》TheArtist
提名:
《藝術家》TheArtist,韋恩斯坦
《後裔》The Descendants,福斯探照燈
《咫尺浩劫》Extremely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華納兄弟
《相助》The Help,迪士尼夢工廠
《雨果的秘密》Hugo,派拉蒙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索尼經典
《點球成金》Moneyball,索尼哥倫比亞
《生命之樹》TheTree of Life,福斯探照燈
《戰馬》War Horse,迪士尼夢工廠
2011年(83屆)
獲獎:《國王的演講》
提名:
《黑天鵝》Black Swan
《鬥士》The Fighter
《盜夢空間》Inception
《孩子們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127小時》127 Hours
《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冬天的骨頭》Winter's Bone
2010年(82屆)
獲獎:《拆彈部隊》
提名:(從這屆開始提名影片翻倍鳥)
拆彈部隊(The Hurt Locker)
無恥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
直上雲霄(Up in the Air)
珍愛(Precious: Based on the Novel Push by Sapphire)
阿凡達(Avatar)
第九區(District 9)
飛屋環游記(Up)
成長教育(An Ecation)
正經人(A Serious Man)
弱點(The Blind Side)
2009年(81屆)
獲獎:《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提名:
《本傑明·巴頓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派拉蒙
《福斯特對話尼克松》(Frost/Nixon),環球
《米爾克》(Milk),焦點
《朗讀者》(The Reader),韋恩斯坦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福克斯探照燈
2008(80屆)
獲獎
《老無所依》 (No Country for Old Men)
提名
《贖罪》 (Atonement)
《朱諾》 (Juno)
《英雄不問出處》 (Michael Clayton)
《老無所依》 (No Country for Old Men)
《血色黑金》 (There Will Be Blood)
2007(79屆)
獲獎
The Departed(2006)無間道風雲
提名
《陽光小美女》(Little Miss Sunshine)
《硫磺島家書》(Letters from Iwo Jima)
《女王》(The Queen)
《通天塔》(Babel)
2006(78屆)
獲獎
《沖撞》 Crash
提名
《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卡波特》 Capote
《晚安,好運》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慕尼黑》Munich
2005 第77屆
獲獎
《百萬美元寶貝》(Milloin Dollar Baby)
提名
《飛行者》(The Aviator)
《杯酒人生》(Sideways)
《尋找夢幻島》(Finding Neverland)
《雷》(Ray)
2004 第76屆
獲獎
《指環王3:王者回歸》(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提名
《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
《怒海爭鋒》(MASTER AND COMMANDER: 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
《神秘河》(MYSTIC RIVER)
《奔騰年代》(SEABISCUIT)
2003
獲獎
Chicago (2002) 芝加哥
提名
Pianist, The (2002) 鋼琴師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The (2002) 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
Hours, The (2002) 時時刻刻
Gangs of New York (2002) 紐約風雲
2002
獲獎
Beautiful Mind, A (2001) 美麗心靈
提名
Moulin Rouge! (2001) 紅磨坊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The (2001)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
In the Bedroom (2001) 意外邊緣
Gosford Park (2001) 謎霧庄園
2001
獲獎
Gladiator (2000) 角鬥士
提名
Wo hu cang long (2000) 卧虎藏龍
Traffic (2000) 毒網
Erin Brockovich (2000) 永不妥協
Chocolat (2000) 濃情巧克力
2000
獲獎
American Beauty (1999) 美國麗人
提名
Sixth Sense, The (1999) 靈異第六感
Insider, The (1999) 局內人
Green Mile, The (1999) 綠色奇跡
Cider House Rules, The (1999) 總有驕陽
1999
獲獎
Shakespeare in Love (1998) 戀愛中的莎士比亞
提名
Vita è bella, La (1997) 美麗人生
Thin Red Line, The (1998) 紅色警戒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拯救大兵瑞恩
Elizabeth (1998) 伊莉莎白
1998
獲獎
Titanic (1997) 泰坦尼克
提名
L.A. Confidential (1997) 幕後嫌疑犯
Good Will Hunting (1997) 驕陽似我
Full Monty, The (1997) 一脫到底
As Good As It Gets (1997) 貓屎先生
1997
獲獎
English Patient, The (1996) 英國病人
提名
Shine (1996) 閃亮的風采
Secrets & Lies (1996) 秘密與謊言
Jerry Maguire (1996) 甜心先生
Fargo (1996) 冰雪暴
1996
獲獎
Braveheart (1995) 勇敢的心
提名
Sense and Sensibility (1995) 理智與情感
Postino, Il (1994) 事先張揚的求愛事件
Babe (1995) 小豬寶貝
Apollo 13 (1995) 阿波羅13號
1995
獲獎
Forrest Gump (1994) 阿甘正傳
提名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肖申克的救贖
Quiz Show (1994) 機智問答
Pulp Fiction (1994) 低俗小說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1994) 四個婚禮一個葬禮
1994
獲獎
Schindler's List (1993) 辛德勒的名單
提名
Remains of the Day, The (1993) 告別有情天
Piano, The (1993) 鋼琴別戀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 因父之名
Fugitive, The (1993) 亡命天涯
1993
獲獎
Unforgiven (1992) 不可饒恕
提名
Scent of a Woman (1992) 聞香識女人
Howards End (1992) 此情可問天
Few Good Men, A (1992) 義海雄風
Crying Game, The (1992) 哭泣游戲
1992
獲獎
Silence of the Lambs, The (1991) 沉默的羔羊
提名
Prince of Tides, The (1991) 潮浪王子
JFK (1991) 驚天大刺殺
Bugsy (1991) 一代情梟畢斯
Beauty and the Beast (1991) 美女與野獸
1991
獲獎
Dances with Wolves (1990) 與狼共舞
提名
Goodfellas (1990) 好傢伙
Godfather: Part III, The (1990) 教父第三集
Ghost (1990) 人鬼情未了
Awakenings (1990) 無語問蒼天
1990
獲獎
Driving Miss Daisy (1989) 為戴茜小姐開車
提名
My Left Foot (1989) 我的左腳
Field of Dreams (1989) 夢幻之地
Dead Poets Society (1989) 春風化雨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1989) 生於七月四日
1989
獲獎
Rain Man (1988) 雨人
提名
Working Girl (1988) 上班女郎
Mississippi Burning (1988) 烈血暴潮
Dangerous Liaisons (1988) 危險關系
Accidental Tourist, The (1988) 意外的旅客
1988
獲獎
Last Emperor, The (1987) 末代皇帝
提名
Moonstruck (1987) 月色撩人
Hope and Glory (1987) 希望與榮耀
Fatal Attraction (1987) 致命的吸引力
Broadcast News (1987) 收播新聞
1987
獲獎
Platoon (1986) 野戰排
提名
Room with a View, A (1986)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Mission, The (1986) 教會
Hannah and Her Sisters (1986) 漢娜姐妹
Children of a Lesser God (1986) 悲憐上帝的女兒
1986
獲獎
Out of Africa (1985) 走出非洲
提名
Witness (1985) 證人
Prizzi's Honor (1985) 普里茲家族的榮譽
Kiss of the Spider Woman (1985) 蜘蛛女之吻
Color Purple, The (1985) 紫色
1985
獲獎
Amadeus (1984) 莫扎特傳
提名
Soldier's Story, A (1984) 大兵
Places in the Heart (1984) 我心深處
Passage to India, A (1984) 印度之行
Killing Fields, The (1984) 戰火屠城
1984
獲獎
Terms of Endearment (1983) 母女情深
提名
Tender Mercies (1983) 溫柔的憐憫
Right Stuff, The (1983) 征空先鋒
Dresser, The (1983) 近身
Big Chill, The (1983) 山水又相逢
1983
獲獎
Gandhi (1982) 甘地傳
提名
Verdict, The (1982) 大審判
Tootsie (1982) 窈窕淑男
Missing (1982) 失蹤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外星人E.T.
1982
獲獎
Chariots of Fire (1981) 火的戰車
提名
Reds (1981) 烽火赤焰萬里情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 奪寶奇兵
On Golden Pond (1981) 金色池塘
Atlantic City (1980) 大西洋城
1981
獲獎
Ordinary People (1980) 普通人
提名
Tess (1979) 苔絲
Raging Bull (1980) 憤怒的公牛
Elephant Man, The (1980) 象人
Coal Miner's Daughter (1980) 礦工的女兒
1980
獲獎
Kramer vs. Kramer (1979) 克萊墨夫婦
提名
Norma Rae (1979) 諾瑪蕊
Breaking Away (1979) 突破
Apocalypse Now (1979) 現代啟示錄
All That Jazz (1979) 浮生若夢
1979
獲獎
Deer Hunter, The (1978) 獵鹿人
提名
Unmarried Woman, An (1978) 不結婚的女人
Midnight Express (1978) 午夜快車
Heaven Can Wait (1978) 天堂可以等待
Coming Home (1978) 返鄉
1978
獲獎
Annie Hall (1977) 安妮·霍爾
提名
Turning Point, The (1977) 轉折點
Star Wars (1977) 星球大戰
Julia (1977) 茱莉亞
Goodbye Girl, The (1977) 再見女郎
1977
獲獎
Rocky (1976) 洛奇
提名
Taxi Driver (1976) 的士司機
Network (1976) 電視台風雲
Bound for Glory (1976) 奔向光榮
All the President's Men (1976) 驚天大陰謀
1976
獲獎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 飛越瘋人院
提名
Nashville (1975) 納斯維爾
Jaws (1975) 大白鯊
Dog Day Afternoon (1975) 炎熱的下午
Barry Lyndon (1975) 亂世兒女
1975
獲獎
Godfather: Part II, The (1974) 教父續集
提名
Towering Inferno, The (1974) 火燒摩天樓
Lenny (1974) 連尼傳
Conversation, The (1974) 對話
Chinatown (1974) 唐人街
1974
獲獎
Sting, The (1973) 騙中騙
提名
Viskningar och rop (1972) 哭泣與耳語
Touch of Class, A (1973) 金屋春宵
Exorcist, The (1973) 驅魔人
American Graffiti (1973) 美國風情畫
1973
獲獎
Godfather, The (1972) 教父
提名
Utvandrarna (1971) 大移民
Sounder (1972) 兒子離家時
Deliverance (1972) 激流四勇士
Cabaret (1972) 歌廳
1972
獲獎
French Connection, The (1971) 法國販毒網
提名
Nicholas and Alexandra (1971) 俄宮秘史
Last Picture Show, The (1971) 最後一場電影
Fiddler on the Roof (1971) 屋頂上的小提琴手
Clockwork Orange, A (1971) 發條橙
1971
獲獎
Patton (1970) 巴頓將軍
I.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動畫長片提名的有哪些影片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動畫長片提名的影片有《馴龍高手3》、《我失去了身體》、《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遺失的環節》、《玩具總動員4》。
北京時間2020年2月10日,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玩具總動員4》獲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
《玩具總動員4》是第一部續集的續集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項,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的續集是《玩具總動員3》。
(9)好萊塢電影金像獎完整版擴展閱讀: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完整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寄生蟲》
最佳導演:奉俊昊(《寄生蟲》)
最佳男主角:華金·菲尼克斯(《小丑》)
最佳女主角:芮妮·齊薇格(《朱迪》)
最佳男配角:布拉德·皮特(《好萊塢往事》)
最佳女配角:勞拉·鄧恩(《婚姻故事》)
最佳原創劇本:《寄生蟲》
最佳改編劇本:《喬喬的異想世界》
最佳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4》
最佳國際影片(原最佳外語片):《寄生蟲》
最佳紀錄長片:《美國工廠》
最佳攝影:《1917》
最佳剪輯:《極速車王》
最佳音效剪輯:《極速車王》
最佳音響效果:《1917》
最佳藝術指導:《好萊塢往事》
最佳服裝設計:《小婦人》
最佳化妝與發型設計:《性感炸彈》
最佳視覺效果:《1917》
最佳原創配樂:《小丑》
J.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藝術指導提名的有哪些影片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藝術指導提名的有《愛爾蘭人》、《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1917》、《好萊塢往事》、《寄生蟲》,獲獎的是《好萊塢往事》。
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是奧斯卡設立的獎項之一, 每年由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會頒發給該年度傑出的電影藝術指導和布景師(道具)。該獎始自1929年,是奧斯卡最早設立的獎項之一,是對電影界的藝術指導和道具師的極高認可。
參選的影片(包括紀錄片),除短片之外,片長必須超過40分鍾,必須以35毫米或者70毫米兩種規格的膠片拍攝,幀數必須是24幀/秒或48幀/秒。
而數字格式的影片,則其解析度不得小於1280×720。影片的製作方必須在參選截止之日前,填寫好報名表,其中包括製作人員名單、在洛杉磯上映的院線名稱、以及上映和下映日期。
(10)好萊塢電影金像獎完整版擴展閱讀
《好萊塢往事》
1、主創及上映信息
《好萊塢往事》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的犯罪片,由昆汀·塔倫蒂諾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布拉德·皮特、瑪格特·羅比聯合主演。該片2019年7月26日在美國上映。
2、劇情簡介
1969年,美國洛杉磯社會政治動盪與反叛文化的興起,舊電影制度和觀念的瓦解,電視業的蓬勃發展,歐洲新電影的沖擊,都像狂風暴雨一樣沖擊著當時的好萊塢。在這樣的變革中,過氣的動作片演員里克·達爾頓(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和他的御用替身克里夫·布斯(布拉德·皮特飾)掙扎著想要在他們已經不再熟悉的好萊塢翻紅。
與此同時,里克·達爾頓的鄰居著名女星莎朗·塔特(瑪格特·羅比飾),也是著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妻子,慘遭好萊塢邪教曼森家族殘忍殺害,震驚全美。而華人巨星李小龍(麥克·毛飾),曾是羅曼·波蘭斯基的私人教練,他遺失的一副墨鏡也成為這起兇殺案的物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