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5感動中國觀後感300字作文(三篇)
我看了感動中國後,總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台上,那些都不是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他們身上,大家又一次體會著什麼叫力量,什麼叫理想,什麼叫不惜犧牲,什麼叫無私無畏,什麼叫執著追求,什麼叫大愛無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趕去非洲的中國醫生團隊,因為他們冒著被感染的危險,去到非洲幫助埃博拉病人。埃博拉是一種可怕的病毒,如果不及時治後果不堪設想。但是我們中國還是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助了非洲人民緩解埃博拉的傳染。雖然這些都是不起眼的普通人,但是他們都樂於助人,不畏犧牲,傳揚了中國人民的無私精神。
我被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感動了,我要學習他們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Ⅱ 媽媽再愛我一次的觀後感
剛才看完了《媽媽再愛我一次》,好感人啊,我真的哭得稀里嘩啦的。在一中高三時學校曾放映過兩次,都沒機會看,因此還被同桌數落了一頓。據說每次放映都是爆滿,許多同學是站在過道里的,每個人都會哭的。。。看完了,感觸也很多,大愛無言,為我們的母親祝福吧!
影片里,有幾個畫面最為感人:
小強出了疹子,高燒41度。當看到阿姨求神仙保佑小強平安時,秋霞跑到屋外走了一路,拜了一路,額頭甚至已經磕破出了血!祈求神仙保佑自己的孩子。她的虔誠也許真的感動了土地公吧,小強的病很快就好了。
是啊,要是我們病了,我們的母親也會同樣非常擔心,坐卧不寧的。如畢淑敏《我很重要》文章里所寫:「當孩子生病了,她們願災痛以十倍的烈度降臨到他們自身以換取我們的平安」、「假如我們先她們而去,她們的白發會從日出吹到日暮,她們的淚水會讓太平洋為之漲潮」、「假如我們不在了,她們會空留一份慈愛,在風中如蛛絲般飄盪」。
「沒有爸爸的野孩子」聽到這樣的話後誰不生氣呢?而在與別的孩子打完架後,仍要挨板子,這也是愛吧。
影片中共有三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每聽到一次,我就會情不自禁的哭一次,淚水怎麼也抑制不住的。
母親節為母親唱這支歌,是對媽媽的祝福,是對她的一種最好的支持,是感恩。
二唱這首歌,是小強來到父親家後,想念自己的生母時唱的,母子連心吧,秋霞此時也在唱著這支歌。導演又一次毫無徵兆的席捲了我們的淚。
三唱這支歌,是兒子對母親的呼喚,是親情的呼喚,是愛的呼喚!!!如何不流淚,怎樣不流淚?
整個影片中另一線索就是那隻小熊了。母親最初送兒子的禮物,是愛的投資,是愛的寄託。小強真的是個好孩子,為母親按摩、獨自跑回家中探望母親-------
秋霞,在送小強回到孩子父親身邊之前,那是怎樣的痛苦抉擇,又是怎樣的深明大義?
後來,小強在生母走後那撕心裂肺的一哭,是怎樣的讓人感動,讓人難受啊!
最讓人牽動心弦的就是秋霞踩到圓木摔下去的一瞬了,會讓所有人為她擔心的。
她神志不清了。
這是導演留給我們的懸念。
再一次,母子相擁,情之所至!
Mom is the best in the world!
讓我們一起祝福:
普天下所有偉大慈愛的母親
平安,幸福
Ⅲ 大愛化春風觀後感 急需!500字
大愛無言化春風貴州甕安縣草塘中學李昱班主任工作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雞毛蒜皮,事無巨細,都得關注,而當送走了一屆又一屆學生,回過頭來一看,發覺又好象沒做過什麼。這可能讓許多班主任覺得工作瑣碎而平凡,其實也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瑣碎凝聚你的大愛,也最能折射出你的大愛。莊子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說的就是這一種高深的境界。做博愛型教師,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傳統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只喜歡學習成績好的「優等生」。其實,學習成績是相對的,對於某個學生來說,90分是一個成績好的標志,而對於另一個學生來說,60分可能就是最大的成功,因為學生個體存在差異。因此,作為一個班主任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才,把愛播灑到全體學生身上。有個學生高一時由於貪玩而荒廢了學業,於是就破罐子破摔一直到高三,遇到了我當老師,又代理了一個月班主任,我對她們不放棄,找她們談心,兩人的表現有所改變,但沒幾天舊病又犯了,竟然還曠了我一節課。這時,我知道,要改變她們,要付出持久的愛。於是課堂上我給她們提簡單的問題,讓她們享受成功的喜悅,促使她們上進;課下,經常與她們談人生,談理想,談學好所有學科的方法與技巧,就這樣,慢慢地,她們倆與班上其他同學同節拍的前進了, 其中一位女生還考上了大學。其實,在教學中要轉化這類暫差生,作為班主任最需要的就是抓好點點滴滴持續對這類學生付出愛。因此,做好班主任的首要條件是轉變觀念,深入班級,了解每一個學生,相信個個學生都有才,做一個「博愛型」的班主任。
Ⅳ 看完大愛無言電影200字讀後感
寫讀後感要注意
首先要設置一個境界 把你讀的文章引出來 後面加一句 讀了之後深受感觸等話語
再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
然後把你的想法另起一段寫出來 要是自己的真情實感
然後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個文章的觀點
最後升化主題
簡單說就是四個步驟:引,議,聯,結.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電影(忠愛無言)的觀後感400字
《忠愛無言》是由安徽一八九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談宜之執導,於月仙、高強主演的影片。該片於2017年6月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一人一犬由格格不入的相互爭斗
Ⅵ 大愛無言的劇情簡介
影片講述了由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而引發的空前劫難,洪水過後歷史上罕見的骨髓灰質炎症(小兒麻痹症)瘟疫般地在小城蔓延開來,范圍波及小鎮1000多個家庭。黨員張保和在妻子的支持下開始幫助這些骨髓灰質炎患兒,身受病痛折磨的孩子們在無數次的艱難拼搏中奪取殘奧桂冠,譜寫了一首時代贊歌。
電影以來自江蘇省徐州市邳州的「夢之隊」(2008年國際殘奧會上,「夢之隊」奪得了6金2銀1銅)成長的環境、經歷為藍本,講述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一個成長、勵志、奉獻、感人的真實故事。
Ⅶ 我要一篇《父愛無言》讀後感
如果說母愛是微觀的,是伸手可及的,能讓愛者直接感受到愛的脈脈溫情,那麼父愛是宏觀的,他如高高豎起的航燈,指引者被愛者生命成長的方向.
三年前,我上高中,父親送我至車站,將要上車時父親放下背在肩上的行季,說道:經常給家裡打電話.我點頭,於是木訥的父親再也沒有開口,只是默默地望著車開來的方向,我向父親的
一直以來,父親這個詞在我腦中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我只知道父親是家中的頂樑柱,白天在外為了生計而到處奔波,晚上總是板起一副訓人的臉,從小我就不太敢接近父親,他那不言苟言笑的嚴肅面孔使我望而生畏,每次考試考砸了,父親總是用一堆人生道理來教訓我,而年輕叛逆的我總不理會父親的用心,一次又一次地使父親傷心,失望,如今,站在我面前是一個遲暮的老人,昔日的風采隨著歲月滄桑,已一去不復返,「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幾十年的歲月滄桑徹底改變了父親的英姿,怎能不使人為人生無常而傷悲呢?
離開家的前一天晚上,我正房中看言情小說,忽然父母房裡傳出摔破東西的聲音,那聲音愈演愈烈,「啊。。。。。。」撕裂心扉的叫聲是父親發出的,我連忙跑過去看發生什麼事,只看見父親在地上打液,母親在一旁束手無策,低聲地哭泣,父親狠咬著下唇,冷汗直冒,抱著被子滾到了桌子底下。。。。。。那一瞬間我的腦海閃過一絲迷茫,這是經常那個令我生畏的父親么?他究竟埋藏著多少不為我們所知的痛苦?我一直只知道父親患有尿道結石,卻忽略了父親總是說不礙事而堅持不去醫院,背後所承受的痛苦,今天我總算明白了,為了給我交學費,為了負擔起這個家庭的費用,父親付出了多少。經過漫過的煎熬,父親還是挺過去了,從母親的愁容上,我看到了生活的無奈和艱辛。
那晚,我久久不能入睡,桌上的小說剌痛了我的眼,腦一直迴旋著那刻骨銘心的一暮。。。。。
想著,想著。我上了車,父親在行李上仔細看了一遍又一遍才遞給我,我透過窗戶回望父親,昨晚的痛苦煎熬讓父親顯得有些蒼白無力。然而,我期待著父親還有什行話要說,但他只是看了看我,最終還是沒有說一句話,而我心中的千言萬語卻化成了二行熱淚,車開了,父親還站在原地,直到變成一點,被汽車掀起的滾塵土裹住。。。。。。。
今年,我上大學了,在去車站的路上,依舊是父親和我兩人,所不同的是,這次父親走在我前頭,看見父親蹣跚的腳步和孤單的背影,我多一了一份傷感和重壓,我們還有多少和親人相聚的時間呢?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會珍惜,父母是我們最親愛的人。平時的嘮叨的背後充滿著對我們的無私的愛。一直以來,人們大都贊美母愛,因為母新慈祥可親,而父親嚴肅,不苟言笑,往往我們偏重母親而忽視了父親,豈不知父親亦崇高,一個人負擔起家庭的開支,為了兒女上學而四處奔波,而嚴肅的外表下充滿了對自憶的關愛,只是天下的父親都一樣---「深沉」不曾用言行表達自已的愛。
父母望子,倚朋倚閭;遊子恩親,陟岵陟屺。在生活緊張的今天,雖然家家燈黑灶冷,但我們還是要抽個時間回家和父母共聚天倫,或者打個電話,寫封信讓父母知道遠方的遊子的情況,那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
Ⅷ 電影(忠愛無言)的觀後感300字
忠愛無言》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在山東莘縣大王寨鄉有一位名叫玉學書的老人,因為長時間在冰冷的水中割蘆葦,他在18歲時患上關節炎並最終發展成高位截癱。此後,玉學書從收音機里學會了怎麼修電器,並在親友的幫助下製作了一輛特殊的板車,還訓練了一條狗,由狗拉著板車,拖著玉學書去附近的鄉鎮趕集修理電器。這條小狗活了12年,就拉了11年的板車。2007年,導演談宜之將這一人一狗的故事拍成了短視頻,點擊量超過了100萬次。10年過去,談宜之又將這個故事拍成了電影《忠愛無言》,原型故事中的小狗被改編成聰明可愛的拉布拉多犬「二貨」,它與老人之間的故事也被改編成由互相害怕到生死相依。
今天無意中觀看了這部電影,片頭片尾都是淚點,發幾張截圖讓大家感受一下。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在這里需要先辟一個謠:為什麼導演會選用拉布拉多,而不是中華田園犬呢(中國土狗)?在我翻閱資料中發現,在紀錄片中,跟隨老人在身邊的,是一個純正的中華田園犬,忠誠、肯吃苦。而到了電影,則變成了一隻智商高、顏值高的拉布拉多,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拉布拉多的智商高,好訓練,當然,這並不是說土狗智商就低——而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需要考慮到「性價比」的問題,土狗訓練所投入的時間,可能會比訓練拉布拉多的時間多上幾倍都不止,這可能會嚴重影響電影拍攝的進度。(很多人說電影准備了十年,不在乎時間,其實你可以換個角度思考一下:難道導演沒有試過用田園犬來作為主角試過鏡嗎?)
第二個原因,就是在藝術層面上,原型故事需要重新改編形成具有電影風格的三幕式結構,這就需要導演和編劇在原型故事上進行細心的改編和提取,讓故事的主題升華。(本來在紀錄片里,老人是主角,而在電影里,狗成了主角)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用拉布拉多作為主角的話,當老人的弟弟生病的時候,這個沖突該如何解決呢?中華田園犬的商業價值遠沒有拉布拉多的高,這個沖突很可能解決不了,也就不會出現結局中二貨自己流浪回家的過程,總之這也是我這我個人的理解。
Ⅸ 一本好書的讀後感500字左右。。。。。。謝謝
平凡日子的背後——《我們仨》讀後感
7月15日,學校新一報名招生。臨下班時趕到圖書館借書,那裡正要關門,匆匆地抽了一本書,一看來是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曾在報上看過部分節選,心中曾有一絲莫名的情愫在流動。
這本書其實是作者對錢鍾書、楊絳、錢瑗一家人的親情回憶,記敘了一個知識精英家庭大半個世紀的家庭故事。這本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只有兩頁;第二部分《 我們仨失散了》用意識流寫的夢境,冥冥濛蒙,虛虛實實,亦幻亦真,我看不太懂,可能是屬於「後現代主義」的文學吧。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是著墨的篇幅,娓娓道來的是一個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一個個日子。
在懷念往日的生活,楊先生的筆觸總是平緩的,溫暖而洋溢著淡然的味道,像秋天的落葉,像冬日的陽光,那樣平靜而柔和,即使如「文化大革命」 那段歲月,那段扭曲了人的心靈的歲月,在楊絳先生的筆下,只不過對生活變化的一種適應。對於「文革」的態度,作者小心的繞過去了,讓我都懷疑錢鍾書先生在文革中的待遇是不是如別的知識分子一樣命運多粲?
書中沒有讓人悲痛欲絕的詞句,沒有讓人撕心裂肺的呼喊,然而處處洋溢著思念,對丈夫、對女兒的思念。如今,我們仨只剩下楊絳女士形影孤零,陰陽相隔,但是活在回憶中,也是如此地甜美。那種經過歲月滄桑的洗禮,一種大愛無言,榮辱不驚的情懷也許是支撐著楊絳先生的精神力量吧。
幾十年的風雨路程,他們相濡以沫,特別是錢瑗先去後,對於楊絳女士這樣不喑廚事,專做學問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起居更是簡單、不容易了。所有經歷過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在作者眼裡是一種淡定自然,如魚在水,冷暖自知了。在讀者那裡卻常常禁不住感慨萬千、長嘆不已……
對於《我們仨》,有一點我感覺不太好,就是有時感覺楊絳先生總是以參透了生活的禪意,站在超凡脫俗的角度,總是以冷眼旁觀的眼光看待芸芸眾生,凡人凡事,總是和生活保持一點距離,沉溺在他們仨的世界中。不知是不是他們已達到了對生、老、病、死的透徹超然境界。七情六慾構成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許對我等凡人來說是不能達到的境界。
書中最後說:「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 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路在何方,家在何處?願楊絳先生在這尋尋覓覓中永遠懷著我們仨這份曾經的幸福
2.這個暑假,我讀了楊絳的《我們仨》、《洗澡》等一些著作。有一些感觸,寫在這里,是一種總結,也算是一種回顧。
楊絳是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是錢瑗女士的母親,《我們仨》就是她寫的他們家的一些故事。在這些故事裡,每句話,每個字,都透著濃濃的親情氣息。
整本書的開始是一個「夢」,一個「長達萬年的夢」,夢的主要內容是作者與她的家人在一條古棧道上的離離合合、聚聚散散。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看不懂她的那個夢是要說明什麼,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當看一篇小說。但當我看到後面的內容時,我才明白,這個夢是她們一家在一起走過的最後一段人生路的寫照。她欲揚先抑,開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閱讀的興趣。 楊絳的寫作風格和我以往見到的許多作家的風格不同,前一段時間我看余秋雨的文章比較多,他的文章總是在表象中尋找內涵,尋找風景之後的文化,尋找大背景、大道理的。他追求的是「大」,還有許多作家群起效之,結果卻都丟了自己的風格,又學不到他的「大」,所以余秋雨得以聞名。而楊絳不一樣,她注重細節,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筆,看似零散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她文章中的亮點。而這些點點滴滴,正是我們平時覺得不足掛齒的那些片斷,但楊絳卻可以把它們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就變成了一條項鏈。她不直接抒發感情,不直接議論人事、闡述道理,她只是從容地敘述,將那些她家裡的小事娓娓道來,變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這樣細致的、不動聲色的講述,使讀者有了更多理解、想像的空間,她所要表達的主題也在這樣的講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這本書的內容我也比較喜歡,字里行間滿滿的全是要溢出來的親情。我很珍惜親情,很愛我的爸爸媽媽,很喜歡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這本書的內容也算是配合了我的心情,所以特別喜歡。
楊絳的書我還在找著看,她的作品風格是我比較喜歡的風格。我從她的書中也學到了很多。的確,珍珠每個人都有,但是項鏈卻是珍貴的。因為許多人都對自己的珍珠視而不見,任它們散落,卻不會將他們串起來。所以我正在學,學會了串珍珠,就擁有了項鏈。
同學你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右上角採納哦~~~您的採納是對我的肯定~謝謝哦
Ⅹ 暖春觀後感
整部片子有幾個意象一直在我腦海揮之不去
那個被嬸娘一腳踩爛的風車 撕心裂肺的痛哭 我不自覺地哭 由無聲到大聲 奶奶的風車 小花和親人唯一的聯系 就在這殘酷的一腳下粉碎了 風車啊 風車啊 上面有著奶奶的體溫 有著奶奶的愛撫 風車啊 風車啊 為何你是紙做的 為何你要那麼容易就從生活中消失 而又是那麼不願意從孩子的記憶中離去 你有留戀嗎 是牽掛嗎
那隻被小花異常疼惜的小白兔 「根娘,我覺得小白兔是最可憐的動物。」「怎麼這么說,我的孩子?」「因為豬痛苦的時候會叫,而小白兔不會叫,所以它是最痛苦的。」小花懷抱著自己的小白兔 想著爸爸媽媽和奶奶 淚在掉 我不能說她在賺取我的眼淚 曾經的我也是這么傷心地哭過 而我的親人還在我的身邊陪伴著我 小花如同小白兔 有苦說不出 只是靜靜地默默地品味著人間的悲苦 假若兔兔能夠說話 能夠叫喚 小花你是否能夠開心一點呢
那雙看見腳踏車頓時閃亮的眼睛 原以為只是一次出遊 卻是無情地在小花最快樂的時候讓她遭受痛擊 看著她坐在嬸娘的車後開心地哼著歌感受著自然的氣息 我的心猛然落進了冰窖 這么一個天真的孩子 從此就要見不到爺爺了 「嬸娘,我聽話,再也不坐腳踏車了!嬸娘,帶我回去,我會聽話的!」一直一直追著嬸娘和腳踏車 一直一直哭著 直到摔倒 直到精疲力盡……
「我最愛的人是我爺爺!」「老師,您以後能用鉛筆給我批作業嗎?這樣我就可以把舊本子上的字擦掉重新再用,這樣爺爺就不用那麼辛苦的上山砍柳條了。」「這是胖嬸給的熟雞蛋,爺爺不吃小花也不吃。」那雙讓人憐惜的眼睛 那顆疼惜爺爺的心 是不是只有在那種困境下 我們才能真正發現親情就在身旁? 是不是我們這些衣食不愁的孩子忽略了太多太多微小的生活細節?
傾盆大雨爺爺還在山上砍柳條 為的是能夠編更多的竹筐 攢更多的錢給小花上學 在那條盤旋得讓我心有餘悸的小道上 爺爺一步一步地在泥濘中走來 我默默祈禱 低聲念著 爺爺小心 一定要小心 小花不能沒有你 小花不能失去你 爺爺 慢點 一定慢點 本以為爺爺會隨著一場暴風雨離開我們 導演卻讓我第一次在影片中破涕為笑 爺爺活下來了!我不曉得該用什麼詞去形容當時自己的感覺 只有欣慰 只有開心 我的爺爺
這些已經很感人了 已經讓我的心臟承受不起了 卻沒料到最後還有讓我忘乎所以不顧一切的放聲大哭的鏡頭
一切的一切 原來寶柱也是爺爺抱養的 原來爺爺一直是個單身 原來爺爺一直這么疼愛孩子 他一直管寶柱叫「寶寶」 他一直為沒能讓寶寶上學走出大山而遺憾和自責 我不能自已的喊出「爺爺 我的好爺爺 你是我們的好爺爺!」窮盡一生 為的都是孩子 為的都是那些從小就苦命的生命
寫了這么多字 流了這么多淚 我的心終於沒有最後一道防線了 它自由了
不曉得該說些什麼了 用小花的一句話帶我們回到那個無盡的空間中
「是愛 讓我成長 讓我明白 生活中不止是血是濃的」
暖春——在冬季與夏季的過渡中,累積一絲一縷的溫暖
很久很久沒有被感動的心,漸漸的冷漠了下來。再次的熱騰就是因為一部影片,的確它加上了特意的煽情鏡頭,的確它畫面樸素簡單。在觀賞它的時候,我真真切切的被感動,數次的眼淚奪眶而出。這不是刻意的矯柔造作,不是無端的故作多愁善感,我只是覺得心一陣陣的顫動,就像櫻花的花瓣飄落在水面,輕輕的,卻泛起了漣漪。
暖春的畫面並不算美,但是它在闡述著人性的美,撇開了外表的虛無,讓我們觀賞到了愛的美。這部電影究竟說了哪種愛?是爺爺對於小花的憐愛?是小花對於所有人的愛?小花是怎麼做到不去怨恨別人,用誠懇的愛去對待所有人的?她只是個七歲的小女孩,我不想說這只是拍戲,她的懂事實在讓我震撼,這是一種怎麼樣的寬大的心,就和收養她的爺爺一樣,他們的心都是如此的寬大。能夠坦然面對別人的閑言碎語,別人的怨恨的人,在這個社會實在是找不到。
愛,愛心,慈善,這些詞原本是那麼的高尚,但我在這樣的社會里混了那麼久了,這些詞似乎和名聲,利益掛起了勾。《暖春》的出現,就如同潔凈的泉水,洗滌著我的心靈,告訴我,愛心的真正定義。小女孩的善良、懂事融化了兒媳的心,這個女人其實並不壞,她有點自私,她像我一樣不能相信,無法認同,真的會有人不貪圖自己家的什麼。這種毫無根據的想法,不但傷害他人,連自己都不會好過,最終嬸娘還是不再執著於自己的自私想法,這段真是可喜可賀。也就在嬸娘讓小花叫她「娘」的那刻,我流下了淚,我思考著這眼淚為何而流,為小花而喜,為自己還保留著善良而喜,為自己打破虛假的面具而喜。物慾,是目前我面對的最可悲的東西,也只有靠多體會人間的真情,相信人性的善良,才能對抗它。
這部並不跌宕起伏,它朴實的美感動了很多人。血濃於水,而愛卻比任何物質都來得濃烈,它是人類的精髓,它使我們能夠愛生活,愛他人,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