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發條橙中的兩個疑問
我覺得你應該從父母的角度想 有個如此殘忍變態的兒子 在他入獄後 有個新住客 一個名義上的好人 填補了他們受傷的心 當他們重新看到之前的惡魔回來時 他們或許更多的是厭惡和恐慌
至於樓上說的究竟是政府政治暴力恐怖還是埃利斯恐怖 我覺得導演想表達的是人人都在作惡 只不過有些人沉迷於赤裸裸的暴力 有些人用制度作惡 後者狡猾 深層 所以難以察覺
Ⅲ 發條橙結尾 我痊癒了 什麼意思
發條橙裡面全是諷刺。最後主角不能做壞事了,從一個壞小子變成了皮囊。他在社會和諧的理解層面上全愈了。但是從個性和人的本性上講他死了。諷刺了社會對個人的禁錮,反烏托邦社會的荒唐。
Ⅳ 《發條橙》電影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報紙第二天的頭版登出了「自由黨派以死抵抗政府」的頭條
阿歷克斯被送進了醫院。在這里,他仿若新生,笑容再次出現在他臉上。他和護士長談畫,談音樂。他曾喜歡的一切。
然而鮮花和陰謀接踵而至,政府官員以一個蛋糕和擁抱換得了輿論轉向「自由黨派與政府和解」
「你喜歡我嗎?」官員問
「喜歡」
「那我們合張影吧」
這是阿歷克斯最後完成的試驗。一個荒唐的輪回。
秩序是給誰看的?誰又是犧牲品?
整個社會,是懸空發展的。輿論如此虛偽,而每人卻為它服務。
地層的人,永遠是被控制。上面的人,觥籌交錯。
小青年只是拙劣模仿了大人的世界。
Ⅳ <發條橙> 刪減部分是什麼
肯定刪了的,別聽樓下瞎說。至於刪掉的部分倒也不是原著的結局,因為當初這部電影的導演就是對原著那個結局不滿的。刪掉的部分應該是三十秒的一個鏡頭,應該是一個尺度過大的鏡頭,改之後這部片子在美國的評級由X變成了R。(X的尺度比R大)
Ⅵ 犯罪心理第五季第7季結尾提到電影《發條橙》是什麼意思
第七集是么?
第七集講的是一個兇手對音樂到了痴迷的程度,為了一個喜歡的歌手去殺人
結尾Reid說自己喜歡貝多芬,不會出現為歌星殺人的事,然後隊友說《發條橙》
《發條橙》講的是主角阿歷克斯,一位無惡不作的少年,他的特殊喜好是邊聽貝多芬的交響曲邊**女性。
Reid肯定沒看過~~
Ⅶ 電影《發條橙》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作家已經被政客控制了,政客的目的是控制住已經痊癒的艾利克斯,他痊癒後的所作所為會影響輿論大眾的政治傾向,進而影響政客自己的地位。
政客對艾利克斯的實驗讓他失去了選擇善惡的自主權,而反政府作家又讓艾利克斯恢復了這種選擇權。每次貝多芬的音樂就像是給他這只橙子上緊發條的信號,最後無論他是痊癒了還是沒痊癒,都得走不是他內心選擇的道路。
人們會在報紙上看到艾利克斯和政客是有默契的好朋友,艾利克斯依舊感激政府對自己的改造,但其實他已經痊癒了,他還會產生邪念,但他已經不在自由。就像上了發條的橙子,麻木的一直被控制。
(7)發條橙結局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介紹:
阿利斯(馬爾科姆•麥克道爾)是一位無惡不作的少年,他的特殊喜好是邊聽貝多芬的交響曲邊姦淫女性,某次他進入一所別墅搶劫一番後,打殘了該別墅的主人,一名小說家。並用特殊喜好蹂躪了其妻子。
後來因為殺了一名單身女子,阿利斯入獄並接受了特殊的人格治療,出獄後,他對淫樂之事產生徹底的厭倦。 但當阿利斯回到家時,周圍人群沒改變對他的舊看法,在種種歧視的重壓下,他跑到郊外一所別墅想喘口氣,不想這所別墅正是他以前搶劫過的小說家的那所。
而作為反政府組織首領的該小說家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軟禁了阿利斯。當這件事暴露小說家被捕時,其手下為了對抗政府,揚言要把阿利斯恢復原來的性情,完全不理一旁的阿利斯大叫「我完全好了」。
Ⅷ 《發條橙》里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1971年上映的電影《發條橙》,是由天才斯坦利·庫布里克擔任導演,並拍攝的科幻驚悚犯罪片。該片前身是由安東尼·伯吉斯寫的一本同名小說,但經由庫布里的執導,影片更好地解讀了原著,並且片中更設定著三個令人細思極恐的細節。他們分別是:主角身份的轉變、主角處境的轉變、主角的結局。
影片故事到這里結束,又一引人思考的問題:主角是做一個空有善良人格,卻好像行屍走肉活著的善人?還是繼續保持自我,做個惡人?
又一論證思維,讓人細思極恐。 該片導演將種種對立的行為、思想完美地融合在電影里,這些具有論證思維且映射人性、社會現象的情節,自然讓人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