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對特洛伊電影的觀後感

對特洛伊電影的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7-17 17:06:52

❶ 特洛伊電影300字英文觀後感 m.baidu.com

特洛伊電影300字英文觀後感,見附件。

如果看不到附件,請用電腦訪問。


❷ 求一篇《特洛伊》電影的觀後感,不少於10OO字,急需…

首先,看完特洛伊,給我的感覺是宏大,震撼!
他竟然哭了,抽泣得像個孩子,盡管一如往常,試圖維持他的堅強和驍勇,可是無法掩飾的滑落的淚水讓他瞬間歸返到了人性。撫摸著被自己殺死的赫克托爾的屍體,他輕聲啜泣著:安息吧,我的兄弟。他只是一個人,這個瞬間,和神無關。

其實這部電影就是和神無關的。我們不應該指責爾夫岡·彼德森,他只是努力地希望用自己人性的方式詮釋這么一個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的神話故事。十年的漫長戰爭濃縮成十五天的廝殺,神的子女最後也被凡人所害;而海倫,也就是用普通的美女代替絕色天香的傳說了。

沉醉在電影中,我忘記了所有熟悉的背景。忘記了海中漫舞的女神忒提斯的憂傷;忘記了雲霧中放出神箭的阿波羅的卑劣。電影中,我只看到了兩個人:阿咯琉斯和赫克托爾。彼德森也許只願意我們看到這兩個身處戰爭旋渦中無法逃避自身悲劇命運的英雄。

悲劇首先在於無法選擇的命運和自身內心掙扎的沖突。阿咯琉斯註定是個戰士,他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戰爭中的榮譽。正如他自己說的:我不是為某一個人而站,我是為了全希臘,我是為了希臘的戰士和他們的妻兒而戰。他的母親再次確認了他的終極宿命,你是為這場戰爭而生的,你也將為這場戰爭而亡。

只是他沒有想到他還會有愛情的發生,他的溫情脈脈和被奪取的慘痛欲絕讓他在戰場之外同樣顯得高貴。他甚至已經選擇了逃避這場戰爭,盡管痛惜戰友的犧牲,盡管痛心生命的踐踏,可是他依舊按捺住自己沸騰的戰火。他最後倒下了,為了拯救一個女人。他鑽進木馬的唯一目的竟然就是找到並且保護這個女人。他奔跑在這個被廝殺搶掠的城市,目光急切,呼喊悲戚。這個時候我感懷於一個神的人性回歸。

赫克托爾同樣充滿著高貴和悲凄的命運,這該是西方藝術的一種主脈絡了。西班牙劇作家維伽在《當代編劇的新藝術》一文中提到:「悲劇是王室和高貴的行動。」赫克托爾該是電影中的一個悲劇性人物代表了。從允諾承擔弟弟的行為後果開始,他就已經知道城邦和自己的命運。盡管他鄙視弟弟的怯懦,可是作為兄長他承擔了罪責;而在誤殺阿咯琉斯的堂弟後,他坦然地接受挑戰,走向死亡。他讓他的士兵明白一個男人的尊嚴:維護自己的榮譽,愛護自己的妻兒,保衛自己的國家。做個簡單的男人,是那個時候多麼難以實現的夢想!

一個崇尚武力的世界竟然存在著這么兩位彼此惺惺相惜,厭惡戰爭憎惡死亡,卻又是被萬人景仰的勇士。他們嚮往著安寧和平快樂的生活,不僅是滿足個人,更是希望這個世界有著美好共榮的時候。可是他們總是被驅策著撲向戰場,刀起劍落,熱血噴濺,而廝殺的勝利和戰爭的榮譽中似乎看不見他們的笑臉。他們用生命譜寫了一場神話戰爭中的人性悲歌。

❸ 急求一篇電影《特洛伊》觀後感,非常急

一向對大製作的史詩巨片感興趣,昨天實在抵擋不住誘惑,去看了在網上被罵作超級大爛片的特洛伊。與冷山相反,這次看了太多的影評,對這片子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就是沖著場面和帥哥去的。結果反而覺得不錯,雖然有不少毛病,但還是值得一看、能給人不少視覺享受的。影片總長兩個半小時,應該是被剪掉了不少。

影片開始,第一個場景挺抓人的,彌漫著肅殺氣氛的古戰場,兩軍對壘,劍拔弩張。背景音樂是一個女聲的吟唱,婉轉悠揚,一種空曠遼遠的味道。

緊接著主要人物一個個登場,首先是男主角阿喀琉斯。我覺得總的來說布拉德·皮特對這個角色的塑造還是比較成功的。十分喜歡他的造型,特別是身著戰甲的樣子真的很酷。這部片子的服裝設計很出色,厚重的鐵甲和飄逸的古希臘式的白衣帶來了強烈的視覺反差。阿喀琉斯的性格感覺有點象楚霸王,英雄蓋世卻又意氣用事剛愎自用,對心愛的女人柔情似水,總之是個挺豐滿的英雄形象。

第一女主角海倫是遭到最多非議的人物,我倒覺得還好。一眼看去絕對稱不上驚艷,但頗有些紅顏薄命楚楚動人的味道,這樣一個並不妖冶的女子能夠贏得特洛伊國王慈父般的愛憐還是合乎情理的。特洛伊為一個值得同情的女子傾城被賦予了帶有溫情的悲壯。不過妝實在化得差了些,兩個大黑眼圈絕對是可以避免的。

赫克托爾是本片中絕對正面的形象了,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孝子、慈父、溫柔的丈夫、友愛的兄長、睿智冷靜的統帥、講義氣的朋友、阿波羅的虔誠信徒等等完美的男子漢形象。赫克托爾的三條人生准則也頗為動人。盡管知道他一定會死,但他死去的時候我還是很難過揪心的。艾瑞克·巴納的表演也中規中矩,不過演好這樣一個高大全的人物應該不是難事。

特洛伊國王是我覺得最出彩的角色。最初的打動是在海倫返回特洛伊時,老國王用春風般的笑容迎接了這個他明知將會給特洛伊帶來巨大災難的被兒子引誘到走投無路的可憐女人,只是淡淡說了一句:「這是神的旨意。」那份善良和篤定實在讓人欽佩。在小兒子帕里斯不顧尊嚴從海倫丈夫的刀下逃生時,他表現出的是一種焦慮,他渴望的是兒子站著死去,而不是跪著求生,人的尊嚴和特洛伊的榮譽比生命更值得捍衛,這時他是一個國家偉大的君主。而在深夜跪在阿喀琉斯面前祈求要回赫克托爾的屍體時,他卻只是一個風燭殘年的父親,平靜的話語讓人更能真切體會到他的肝腸寸斷,這種外表平靜和內心痛苦的巨大反差製造出了很強烈的悲劇效果。而給人留下最深印象還是在特洛伊覆滅時,他目光中噴射出的絕望、悲憤和自責,這樣一個戲劇化的眼神似乎比火海中正遭受希臘人屠戮的特洛伊更讓人心碎。我覺得哪怕只憑這位特洛伊國王,這部電影就不能算是一部爛片。

這部電影確實不能算是一部爛片,還有不少值得稱道的地方。愛琴海的湛藍海水中,希臘人波瀾壯闊的遠征場面;特洛伊城下,慘烈得遮天蔽日的廝殺;特洛伊人對希臘的偷襲時無比逼真的火戰場景;壯麗的神廟和恢宏的宮殿,固若金湯的特洛伊城,美麗的古代服飾,巨大的富有傳奇色彩的木馬;還有纏綿哀婉的配樂,等等等等。

說起來,這部片子的最大敗筆就是編劇。一個延綿了十年的戰爭被濃縮在十幾天中,其本身的史詩感也就打了相應的折扣,這么短的時間如何能承載如此厚重的一段歷史?史詩片子似乎不需要太強烈的情節,但本片好像還沒怎麼展開就結束了,電影院燈亮的時候我都覺得有點驚訝了,真的完了?這就完了?呵呵。這絕對是一個致命的硬傷。赫克托爾和阿喀琉斯的單挑已經被批駁無數次了,太做作太假了,這本來應該是本片的高潮之一,卻被編劇自作聰明地改造成了愚蠢又可笑的英雄慷慨赴死程式。呵呵,看看赫克托爾很凜然地一個個道別的樣子,簡直就象烈士就義臨上刑場前一樣,不掛都說不過去了。

因為這些問題,這部片子不可能成為指環王那樣的經典,但敢於挑戰這樣一個極高難度的題材是很值得敬佩的。而且片中的大場面絕對是值得一看的,演員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所以我覺得不要太多的責難,帶著平常心和休閑的心態去欣賞它似乎更合適一些。就像看完指環王想重溫原著一樣,這部片子使我對荷馬史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好好看看的沖動,呵呵,至少以前記不住的名字分不清的人物現在搞得差不多了,這也許是最大的收獲了吧。

❹ 求電影<特洛伊>觀後感 英文中文都可以,最好英文.

《特洛伊》觀後感
——關於女人,以及愛情
女人和愛情不是這部影片的重點。《特洛伊》著墨最多的,是雙方的兩個英雄的個性刻劃,他們間的牽扯,以及芸芸眾生在這場悲劇戰爭中的所得所失。
但女人和愛情在這場戰爭中(至少是在電影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戰爭因海倫而起,隨著阿基里斯(Achilles)為救Briseis付出生命而結束,屠城時,特洛伊的老幼殘病,在Andromache的帶領下通過密道逃離了紛亂中的特洛伊。女人和死亡成了這個故事所有矛盾的出口。
愛情,在片中也只是鋪墊。帕里斯與Helen的愛情讓這位「泡遍整個愛琴海美女的花花公子」有了一個質的改變,盡管他是整個悲劇的掘墓人,卻也未讓觀眾那麼的痛恨他,也許大家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復雜的人性。在影片的後半部,帕里斯這個人物有了明顯的成長,尤其在他的兄長赫克托戰死之後,他擔起了巡衛特洛伊城的責任。首先是在發現著名的特洛伊木馬時,他是唯一一個建議不要把木馬運進城,而是將其燒毀的人。而當希臘人里應外合,半夜裡木馬屠城之時,他做了一回真正的王子--他將所有王親,包括他最愛的海倫送進密道,將象徵特洛伊這個國家的寶劍交給走入密道的年輕人,然後,拿起了弓箭,捍衛起自己的王城。當阿基里斯死在帕里斯的飛箭下時,對帕里斯而言,這是他成熟的標志。最終特洛伊木馬屠城時,帕里斯將所有的王親(包括Helen)送進密道,自己卻留下捍衛特洛伊。Helen不願走,帕里斯盯著她的眼睛道:「我們會再相見的,我們會在一起,如果不是此生,就是來世。」到這里才剛剛看出一點曠世奇情的真諦。 Andromache和赫克托這一對恩愛的夫妻,他們間深遠的感情反而給我比較深的印象。我想經過了歲月的洗禮,那已經不再是純粹的愛情,那是參雜著信任,恩惠,極其深重的感情。因此當我看到赫克托每一次走上戰場前,與Andromache對望的眼神,我是被揪動的,夫妻做到這個份上,彼此都已經成了對方的一部分,Andromache當然也很清楚每次丈夫出征,都可能有去無回,她擔心,害怕,卻無法阻止他。
Andromache與赫克托夫妻多年,恩愛如初,赫克托在城外與阿基里斯決斗戰死時,有一幕是坐在城樓頂觀望的Andromache見到丈夫摔倒在地而倒下哭泣。這對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是電影三段愛情里最經得起推敲的一段。
最後是阿基里斯(Achilles)和Briseis。這是一段原著里不存在的愛情,但在電影里比海倫和帕里斯更能吸引人。有人認為片中阿基里斯為了與Briseis的愛情而死是「可笑」的。而在我眼裡,阿基里斯這樣做,並非毫無來由。首先,阿基里斯之所以會喜歡上Briseis,是因為她身上有他所沒有的純凈,虔誠,阿基里斯遇到Briseis,就好像一頭渾身是血的野獸站在一個初生的嬰兒跟前。我個人非常喜歡阿基里斯臨死時對Briseis說的一句話:「You gave me peace.」(「你讓我的心平靜」)。戎馬一生的阿基里斯,最終,在一個信仰阿波羅的女孩身上找到了他想要的平和,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神的暗示。因此,與其說阿基里斯是愛上了Briseis,不如說是他愛上了她身上的平和,拋棄了一切愛恨情仇,回歸到生命最原始的平靜。阿基里斯最後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去拯救Briseis,也是在拯救他內心深處所嚮往的純凈,他不願看到這樣的純凈毀滅在戰火中的特洛伊。同理,Briseis之所以會愛上阿基里斯,也是因為他擁有自己所沒有的野性,不羈,他對神所表露的不敬……這些都是她從未見識過的,她很快就明白了阿基里斯並非自己想像中的殺人機器,而是看到他冷酷野蠻的外表下迷茫而痛苦的心。這一段感情絕非有些影評人所說的「羅米歐與朱麗葉的希臘濫情版」,這是兩種極端的人生觀的碰撞,這種相遇,已經超過了愛情本身,而到達了一個更抽象的意念境界……
這是一場沒有勝者的戰爭。英雄們都死了,無論他們參加這場戰爭的初衷是什麼--是為了愛,是為了榮譽,還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國家--他們的結局都是一樣的。倖存下來的,或者生死未卜的,並未因此得到幸福。在這場顛倒眾生的戰爭里,沒有得到,只有失去。

❺ 《密探特洛伊城》讀後感

特洛伊戰爭讀後感
用了兩節課的時間,終於把《特洛伊戰爭》這部電影看完了,對此我的印象 非常深刻,電影中對這場戰爭的描述非常慘烈。因為海倫與帕里思的私奔,引發 了希臘與特洛伊城長達 20 年的戰爭,雙方死傷無數,原來美麗而堅固的特洛伊 變成了一片廢墟,荒涼的土地上沒有一點兒綠色,特洛伊人有的死於戰場,有的 成為希臘人的奴隸。最後特洛伊被木馬計攻陷......希臘英雄阿喀琉斯和特洛伊 的守護者赫喀托耳也都在戰爭中喪生………希臘人雖說打了勝仗,但大多數戰死 沙場,倖存者在返航時又遭遇風暴只有極少數人返回了故鄉。 在這部影片里,我喜歡阿喀琉斯。他是希臘的勇士,他戰無不勝,可他卻愛 上了俘虜太陽神的女祭祀, 帕里斯的表妹, 於是在愛情和戰爭前, 他選擇了愛情, 決定放棄戰爭。即使在特洛伊要淪陷時仍不忘記自己所愛的人,他們的愛情本可 以挽救兩個國家,是如此地偉大,但是結局還是令人無法接受。不過,我能理解 阿喀琉斯的感情。失去堂弟的痛,殺死赫克托耳,失去最好的對手的惋惜,被迫 和不該愛的人分開的難過。因此,盡管他殺過人,看似很殘暴,我還是能夠理解 他的身不由己。 另外,對於帕里斯,他是一個帥氣、富有、浪漫的王子,他一直生活在哥哥 與父親的庇護下, 快樂而多情的過著日子, 他有過很多情人, 卻沒有過真正的愛, 當他碰到海倫時,他一瞬間卻愛的那麼深切,他與海倫決定逃跑時,那種愛情所 衍生的偉大力量, 使一個王後敢於私奔到另一個國家, 最終引起兩個國家的戰爭, 如果按照中國的思維,我想他們不會有愛情,更不會私奔,這是我所欣賞的。 還有一個人物是赫克托耳,他在整部影片中是把親情,國家放在首位。他是 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哥哥,他在得知海倫也隨船回特洛伊時,堅決要把海倫 送回去,帕里斯也表示,海倫回去,他也會一起回到希臘的。赫克托耳愛他的弟 弟,不希望他失去生命,所以赫克托耳在戰爭和親情之中,選擇了親情。這和他 的父親一樣。老國王在得知這一情況下,也選擇了親情。他們都知道,戰爭不可 避免,那是兩個國家的戰爭。

最後,我覺得特洛伊老國王普里阿摩斯也非常感人,有點觸動我的心弦,他 為了要回兒子赫克托耳的屍首,在深夜潛入敵營,進入阿喀琉斯的帳篷,俯首去 問阿喀琉斯的手,老淚縱橫地請求著,最終將兒子的屍首帶回特洛伊。 為什麼那些無辜的人民的哭聲喚醒不了熱愛和平的心呢?特洛伊這場延續 十年的戰爭,留下的不僅僅是被焚毀的特洛伊城、無數的亡魂冤鬼,更多的是一 個個流芳百世的英雄:阿喀琉斯、赫克托耳、阿迦門農、俄底修斯……他們的經 歷令人心馳神往,他們的精神讓人盪氣回腸。 另外,戰爭太殘酷了,它讓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老人失去了孩子,多少妻 子失去了丈夫……戰爭雖然殘酷,但是英雄還是讓人敬佩的,因為他們勇敢、正 直,幫助他人,分擔責任。因此,我們還要要守衛和平,遠離戰爭!

❻ 求電影《特洛伊》的影評。

《特洛伊》:走下神壇的悲壯史詩
西方文明起源於古希臘文明,《荷馬史詩》則是古希臘文學藝術中的瑰寶。作為世界文明的源頭之一,這一偉大作品一直啟迪著後人的智慧與想像;5月14日公映的好來塢電影《特洛伊》,是對《荷馬史詩》的最新一次致敬。
與以往「忠實原著」的改編作品不同,《特洛伊》對《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特》部分作了大幅度修改,去除了所有的神話色彩,將一場人神之間的混戰,變成一部完全以人類為主體的、關於戰爭、愛情、英雄與傳奇的悲壯史詩。
和原著一樣,《特洛伊》的故事也是以希臘第一勇士阿喀琉斯(Achilles)為中心。影片一開始,就塑造了他的「戰神」般的形象,同時表現了他與當時希臘最強大的王阿伽門農(Agamemnon)之間的矛盾。接下來,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盜取海倫(Helen)和大舉圍攻的故事了。鑒於《伊利亞特》在特洛伊主將赫克托爾(Hector)死後就結束了,《特洛伊》剩下來的情節就參考了《奧德賽》的開頭部分以及其他古希臘傳說,最終還是以阿喀琉斯的命運為終結。
除了隱去神話色彩外,《特洛伊》還對《荷馬史詩》故事中部分人物關系和情節作了修改。例如原著中阿波羅神廟祭司之女克律塞伊斯與阿喀琉斯的女俘布里塞伊斯(Briseis),在電影中就變成了同一個人,帕特洛克羅斯(Patroclus)由阿喀琉斯的好友變成了表弟,而阿伽門農在電影中的歸宿也要比原著中更戲劇化得多。此外,在原著中,特洛伊之戰持續了十年,雖然《伊利亞特》以阿喀琉斯的憤怒開始,只集中描述了其中最精彩的51天,但對一部兩三個小時的電影來說,過於細節的描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此,特洛伊之戰,在電影中看起來也就是兩三天的事。
這種取捨與改動,在我看來是成功的,是符合電影的敘事特性與節奏的。歷時十年的戰爭,電影並非沒法表現,只要幾個簡單的字幕就行了;但是,劇情電影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應當在於情節的連貫與緊湊,尤其是對於這樣大製作的商業電影而言,突出原著所表現的主題、而不是斤斤計較於虛構的時間細節,才是把握原著神髓的正確方式。從這一點來看,我贊賞影片的敘事節奏。影片開始十五分鍾內,就交代了一場最偉大戰爭的起因和主要人物關系與性格,卻並沒有露出倉促急躁的痕跡,顯示出編導優秀的控制能力。電影的開頭,使用的是典型的「先聲奪人」的手法,阿喀琉斯的勇猛無敵以及自負散漫給人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這樣一來,觀眾就很容易理解其後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了。
作為一部85%時間里表現戰爭過程的將近三小時的電影,而且又是線性發展的情節,《特洛伊》居然沒有我想像中的沉悶或過分;恰恰相反,影片的不少場景,都強烈地吸引了我。更為難得的是,它不僅是吸引我的「目光」,而是吸引我的「心靈」:盡管我已經對《荷馬史詩》的故事爛熟於心,但在觀影過程中,我仍然對帕里斯(Paris)的不負責任感到出離憤怒,對赫克托爾的忠誠與無奈感到無比痛心,對阿喀琉斯的個人悲劇感到同情與悲哀……
可以說,《特洛伊》不僅僅是復活了《荷馬史詩》所表現的主題,還使得這些主題更容易被普通人理解。原著中人物的命運無常以及相應悲劇,還可以說是人被百無聊賴的眾神玩弄於股掌之間;但在本片中,正由於抽離了所有的神話因素,人物的命運變得完全由人物各自性格與環境驅使;因此,原著中需要藉助「神的安排」所表現的種種轉折,無一不深深烙上了人性的印記。原著中帶上了神意的人的脆弱、貪婪、勇敢、忠誠,也終於可以現出「原形」。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將高貴的藝術史詩庸俗化了,但是我認為,只要讓更多的人更能理解人類自身,那這樣的「庸俗化」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❼ 特洛伊戰爭讀後感

讀《特洛伊戰爭》有感

寒假裡,我一有空就捧起爸爸、媽媽給我買的湖北少兒出版社出版的《希臘神話全集》這套書,當我看完《特洛伊戰爭》這個故事後,心情一直不能平靜。

這是一個悲慘的戰爭故事。希臘國王墨涅拉俄斯有一個美如天仙的妻子海倫。有一次,墨涅拉俄斯外出訪問,整個王宮就交給海倫管理。恰好這時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來到希臘,當他看到王後海倫時,被她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住了,就設法將海倫帶回了特洛伊。墨涅拉俄斯得知此事後,十分憤怒,便帶領軍隊前來攻打特洛伊。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就這樣開始了。這場戰爭整整持續了十年。結果,原來美麗而堅固的特洛伊城變成了一片廢墟,荒涼的土地上屍橫遍野,冒著縷縷青煙,看不見一點綠色。(戰爭是多麼的慘烈啊!)特洛伊人有的死於戰場,有的成為希臘人的奴隸。希臘人雖說打了勝仗,但大多數戰死沙場,倖存者在返航時又遭遇風暴,只有極少數人返回了故鄉。這場戰爭捲入了多少無辜的人們,破壞了多少幸福的家庭啊!

歷史上其他戰爭的結果也十分悲慘。海灣戰爭的傷痕至今還在美國和阿拉伯人民的心中隱隱作痛。而今,美國又進攻了伊拉克。難道他們非要用戰爭來解決問題嗎?要知道,一旦發生戰爭,後果將會是多麼可怕:人們辛勤重建的家園又要變成廢墟;安居樂業的人民又要背井離鄉,成為無家可歸的難民;多少老人會失去兒子,多少孩子從此會沒有父親……為什麼那些無辜的人民撕心裂肺的哭聲喚醒不了他們熱愛和平的心呢?聽吧,人們都在高呼著:守衛和平,遠離戰爭!

❽ 特洛伊 電影觀後感 (急!急!急!)

三千兩百年前,一場發生在希臘和特洛伊之間的戰爭堪稱永垂不朽。它的偉大,不僅僅在於它的規模空前龐大,還在於參戰的英雄。
電影《特洛伊》所演繹的這場不朽的戰爭,卻可以看出一個真真切切的神與人的慾望
世界 隱性的神欲
神,在這部影片中沒有直接的出現,但在戰爭的起因和發展中,也不難看出神的慾望,並因為他們的慾望,對這場戰爭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集威猛、超凡、英俊、傲慢、狂妄、兇狠、專橫於一身的英雄阿喀琉斯,在戰爭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沒有阿喀琉斯,就不會有特洛伊戰爭。即使有,也不會如此的慘烈和血腥。是阿喀琉斯的慾望,助長了希臘想與特洛伊決一死戰的決心和勇氣。而神的慾望,則助長了神子阿喀琉斯的慾望。

特洛伊戰爭雙方,都是受諸神幫助支持的,希臘方的有智慧女神雅典娜等,特洛伊方則是太陽神阿波羅等。太陽神阿波羅受特洛伊人頂禮膜拜祭奉,按照祭司所參悟到的神的旨意,堅信特洛伊之戰將獲得神助,於是特洛伊便十分堅定不移地迎接著戰爭的到來。但是,備受觀眾期待的太陽神阿波羅卻從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過。而特洛伊也沒有像大祭司所預言的那樣,得到神助。大王子赫克托死於阿喀琉斯的劍下,木馬被看成是希臘祭奉海神的祭禮被拖入特洛伊城卻使全城被滅。神,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特洛伊人的祭奉,卻自始至終沒有幫助特洛伊人民免遭戰爭的危害。為慾望驅使,享受著祭禮和膜拜,卻背信棄義,因為對立諸神的壓力而卻步,甚至面對全城被屠殺的百姓無動於衷,不做任何救助。
而眾神為何劃為兩派支持一個國家的戰爭呢?因為想藉助所支持的國家以發泄對對立諸神的不滿,助長自己在眾神中的威望,享受所支持國家的祭奉,這一切,都出於雖是神的身軀、身份、地位,卻實質與凡人有相同的對於名利的慾望,物質的慾望。而這些慾望,恰恰導致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特洛伊之戰,就是其中之一。英雄阿喀琉斯,赫克托,特洛伊國王普里爾蒙,阿喀琉斯的表弟帕卓克斯等等,無論他們多麼的勇敢無畏,沉著智慧,都不過是諸神慾望下的犧牲品。
顯性的人慾
《特洛伊》中所表現出的,除了神的慾望,還有人的慾望。人的慾望,無疑是更直接的導致了特洛伊之戰的發生。而人慾對戰爭的影響可以說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是戰爭的導火索——帕里斯和海倫對愛情的追求和不顧一切。特洛伊二王子帕里斯愛上了米奈勞斯的皇後海倫,並私自將海倫帶回國。因為一己的愛欲,不顧特洛伊嚮往已久的和平以及整個國家人民的生命,帕里斯無疑是自私和不理智的。對一個人的愛情的成全比起要用一個國家的人的生命作為代價,無疑是淺薄而不值得一提的。而作為一個國家的王子,竟然會這樣選擇,是被個人慾望沖昏了頭腦。
其次,是希臘國王,阿珈門農,因為不滿足於眼前統一的希臘國土,為了滿足擴張和征服的慾望,勞師動眾,率領士兵橫渡大海去攻打特洛伊。為弟弟搶回弟媳報仇雪恥的借口終究不能隱藏他作為一國暴君的貪婪和野心。而他的野心和貪婪,卻造成了特洛伊的毀滅。
再次,便是為「千古留名,永垂不朽」的名利慾望所驅使的英雄阿喀琉斯。對名利的慾望,讓他前往特洛伊作戰。而因為對布里塞伊斯的愛情的慾望,最終讓這個呼風喚雨的大英雄最終喪生在愛人的面前。在這里,不是對愛情這種人之常欲的否定,只是,當英雄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必將拋棄兒女私情。
還有,便是阿喀琉斯的表弟帕卓克斯。一個英武的少年,受阿喀琉斯一手栽培,卻因阿喀琉斯過分的在意和保護,生出叛逆之心,並最終因為他的魯莽和任性葬送了自己。他在偽裝成阿喀琉斯出戰前,口口聲聲是為了希臘出戰,但在我看來,無疑是一個年幼又缺乏實戰經驗的少年對名利的慾望。他想立一次戰功,使他在軍隊中享有聲譽,甚至最好能超越專橫狂妄的表哥阿喀琉斯。

《特洛伊》的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耐人尋味的世界。它的音樂,電腦特級,拍攝角度,情節安排等多方面,都值得我們做深入的探討和分析。這篇評論是我對本影片就某一點所產生的看法,權當是一個引子,好讓更多的觀眾都參與到對電影《特洛伊》的探討中。

❾ 特洛伊觀後感

從古至今,人們就不停發動戰爭。有些為權利,有些為榮譽,有些為光榮,而有些則為愛情。
古希臘,歷史上一對傳奇式的情人——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和斯巴達王後海倫之間的愛情激起了一場毀滅文明的戰爭。帕里斯將海倫從她丈夫——國王墨涅拉俄斯身邊誘走,這是不可忍受的恥辱。強大的邁錫尼國王阿伽門儂認為,自己兄弟墨涅拉俄斯所受之辱就等於是自己的恥辱,在家族榮譽感的驅使下,他很快聯合起希臘眾多部族奪回海倫,保護兄弟的榮譽。
阿伽門儂對榮譽的追求實際上已被他強烈的貪婪所侵蝕——他要通過控制特洛伊城來鞏固自己已經擁有的廣闊帝國的霸權。在特洛伊國王普利阿摩斯的領導和王子赫克托爾的保衛下,這座圍牆高築的城市堅不可破。但只有一人是這場戰爭勝敗的關鍵——他就是被人們認作是最偉大的勇士的阿喀琉斯(布拉德·皮特飾)。
傲慢、反叛、所向披靡的阿喀琉斯除了榮譽外,從不效忠於任何人或任何事,而對建立不朽英名的無限渴望促使他加入阿伽門農旗下攻打特洛伊,他的退出與歸來左右了這場戰爭。最終赫克托爾被阿喀琉斯所殺,而阿喀琉斯自己也死在了特洛伊的城牆下。
為了權利和榮譽,兩個國家交戰了。為了榮譽,千萬人赴湯蹈火;而為了愛,一個國家將被徹底毀滅。

閱讀全文

與對特洛伊電影的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獄中豪傑免費完整電影國語 瀏覽:544
喜馬拉雅星英語電影 瀏覽:824
同桌的你電影主題音樂餐吧怎麼樣 瀏覽:354
求一部武怎麼電影 瀏覽:49
97韓國電影院 瀏覽:644
電影愛情公寓被訴 瀏覽:373
王景春威尼斯電影節影帝 瀏覽:908
韓國2020大尺度愛情電影 瀏覽:82
香港70年代電影愛情片 瀏覽:992
上海國際電影節明星有哪些 瀏覽:235
適合五人配音的英文電影片段推薦 瀏覽:520
法國電影展廣州站 瀏覽:9
電影節最佳女演員取消 瀏覽:165
那部美國電影音樂最熟悉 瀏覽:499
泰國電影說的姐妹倆 瀏覽:732
一部香港電影養鬼的老電影 瀏覽:691
人妻娼婦電影中文 瀏覽:283
兒音樂電影 瀏覽:830
印度老電影國語完整版鐵窗怒火 瀏覽:786
電影夢幻島2020結局 瀏覽: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