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廊橋遺夢》觀後感
《廊橋遺夢》是一部讓人難以忘懷的電影。我第一次觀看是在2005年,那會兒我並沒有特別強烈的願望去觀看。直到今年7月,我在網路視頻上找到了這部電影,再次欣賞。影片前半部分讓我感到輕松愉悅,羅伯特與弗朗西斯卡的邂逅讓我為他們高興。羅伯特酷愛攝影,似乎這種相遇是命中註定。他為廊橋而來,為廊橋而生,因為廊橋讓他邂逅了弗朗西斯卡。他們談笑風生,她笑得那麼燦爛,彷彿那個笑容從未出現在她的生活中。她在沉悶的餐桌上,只是一味地忙乎著瑣碎的家務,放棄了她的教師職業,整天為家人洗衣做飯。她的神情和眼神充滿了無奈和厭倦,盡管她贏得了街坊鄰居的好口碑。然而,羅伯特的出現,讓她看到了生活的光亮,點燃了生活的激情,使原本美麗的她更加漂亮大方。
她為羅伯特買了一條漂亮的連衣裙,浴後的她如出水芙蓉,光彩奪目。這是一位成熟女人對生活的嚮往和內在氣質的健康美。原以為愛上一個人需要很長時間,也許真正的愛無法用時間長短來衡量。也許只需一瞬間,一個舉手投足,一個溫柔的笑容,一個委婉的聲音…他們相聚了,四天里他們享受了愛,為自己活了一回,給愛一個交代和見證的機會。羅伯特為她拍下了廊橋下美麗的倩影。影片的前半部分,我和他們一起歡愉…如此瘋狂真實的愛,讓她說出「帶我走」,那是一種渴望飛出去的感覺;如此刻骨銘心的愛,讓他說出「跟我走」。當離別即將來臨,那種莫名的恐懼和失落,讓她煩躁,彷彿幸福會在瞬間消失。無論如何,她都無法留住這短暫的幸福。時間彷彿也越發快速地過去,時鍾好像比任何時候都跑得都快。
到了真正要決定去留的時候,主人公不停地流淚,我也和她一起流淚,似乎能感受到她那種撕心裂肺的無奈和痛苦的抉擇。彷彿在哪裡見過這樣的畫面,因為即將分別,只能背對著他向飛駛的車窗外毫無目的地看,實際上什麼也看不清,眼淚模糊了雙眼。她不想讓他看到眼淚,現實的無奈讓她放棄跟他走。再次看到羅伯特站在大雨中等待她上車的鏡頭,讓人一陣陣心痛。這樣的四天,讓他們終生難忘。讓愛萌發,讓激情綻放,飽嘗愛的浪漫及喜悅,同樣倍受分別的煎熬與痛苦。這樣的四天,如此短暫,看似不能被人理解,但別人終生不能享受到的幸福他們得到了,盡管太短太短,但此生無悔無憾。
有多少人能做到真正為自己活一次?當愛來臨的時候,又有多少人那麼確定執著地追求?我喜歡羅伯特轉身走前說的這句話:「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正如主題歌里唱到:「我也許曾經愛過,但感受到的愛沒有這樣強烈。」難道這就是她少女時夢想過的一生只有一次確切的愛嗎?再次欣賞過影片後,彷彿這樣的故事就發生在身邊,弗朗西斯卡為了愛而放棄羅伯特,為了家庭和責任,她必須做出這樣的選擇。但那樣的四天,讓她真真切切地愛過,這已經足夠了…
⑵ 跪求美國電影 出水芙蓉 觀後感500字左右 在線等
這是一部浪漫的經典愛情喜劇片,我一口氣看完,她無論是在設計上還是在喜劇性的處理上都表現出深厚的藝術功底。同時影片有機地融合了歌曲、舞蹈、花樣游泳等不同的形式,她編排出了一部美輪美奐的歌舞節目,同時也因此掀起了好萊塢歌舞片的盛世。特別是水上芭蕾表現得清新優美,許多表演都成為了流傳後世的經典,尤其是結尾處「水上盛典」場面,陣容宏大,氣勢壯觀,今人記憶尤新
這是一個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一個完美的結局。影片中,總會出現一些令觀眾意想不到的轉折點,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比如史蒂夫和卡洛琳的婚禮,史蒂夫在女子學院里的種種經歷……這是如今許多喜劇電影里所做不到的啊~~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里除了令人忍俊不禁的劇情,更有許多精彩的音樂作品。片頭的抒情男中音,喬治的小號獨奏、俱樂部里的爵士樂隊以及拉丁舞、抒情女中音、以及史蒂夫創作的男女混聲多重唱、女子學院里史密斯小姐精彩絕倫的鋼琴獨奏……都把觀眾帶進了美妙的音樂世界……影片中的音樂,也正反映了美國同時期的主流音樂藝術。
影片中的各種音樂、歌舞,總是會恰大好處的出現在觀眾眼前,做到了音樂和劇情的完美結合,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其中的音樂藝術水平,與美國同時期的影片《音樂之聲》相比,似乎更勝一籌
《出水芙蓉》一片,堪稱美國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⑶ 京劇的觀後感範文5篇
《西廂記》 誕生於盛產戲曲的元代,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禮教的思想性和精湛優美的藝術性贏得了古往今來無數讀者及觀眾的喜愛。下面是的我為你們整理的 文章 ,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京劇的 觀後感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它的曲詞華艷優美,富於詩的意境,可以說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詩。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對後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作影響很大。
《西廂記》的作者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今保定定興縣人。他一生寫作了14種劇本,《西廂記》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這個劇一上舞台就驚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愛,被譽為「西廂記天下奪魁」。
歷史上,「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願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西廂記》便是描繪這一主題的最成功的戲劇。
作品裡描寫的崔鶯鶯和張生的 愛情 故事 。簡直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而作品的藝術風格,尤其是它那璀燦優美的語言藝術,更令歷代各階層人土,包括自視甚高的歷代文人墨客都為之扼腕贊嘆不已。正是由於這部作品的出現,作者王實甫當之無愧地成為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語言藝術大師。這位來自社會平民階層的人士與當時另一位戲曲大師關漢卿齊名,其作品全面地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又吸收了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並將它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創造了文采璀燦的元曲詞彙,成為我國戲曲史上所謂「文采派」的最傑出的代表。明朝初年著名戲曲評論家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稱《西廂記》:「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浴華清,綠珠之采蓮洛浦。」本文擬就《西廂記》里所體現出來的這種語言藝術,試為論述二三,管窺之見,淺陋在所難免。
京劇的觀後感
前朝崔相國死了,夫人鄭氏攜小女崔鶯鶯,送丈夫靈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暫住河中府普救寺。這崔鶯鶯年方十九歲,針織女紅,詩詞書算,無 所不能。她父親在世時,就已將她許配給鄭氏的侄兒鄭尚書之長子鄭恆。
小姐與紅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書生張生。張生本是西洛人,是禮部尚書之子,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他隻身一人赴京城趕考,路過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確就在蒲關,於是住了下來。聽狀元店裡的小二哥說,這里有座普救寺,是則天皇後香火院,景緻很美,三教九流,過者無不瞻仰。
這張生見到鶯鶯容貌俊俏,贊嘆道:「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為能多見上幾面,便與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進西廂房。
一日,崔老夫人為亡夫做道場,這崔老夫人治家很嚴,道場內外沒有一個男子出入,張生硬著頭皮溜進去。這時齋供道場都完備好了,該夫人和小姐進香了,以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張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報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飄零數年,自父母下世之後,並不曾有一陌紙錢相報。」
張生從和尚那知道鶯鶯小姐每夜都到花園內燒香。夜深人靜,月朗風清,僧眾都睡著了,張生來到後花園內,偷看小姐燒香。隨即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也隨即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張生夜夜苦讀,感動了小姐崔鶯鶯,她對張生即生愛慕之情。
叛將孫飛虎聽說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便率領五千人馬,將普救寺層層圍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內交出鶯鶯做他的「壓寨夫人」,大家束手無策。這崔鶯鶯倒是位剛烈女子,她寧可死了,也不願被那賊人搶了去。危急之中夫人聲言:「不管是什麼人,只要能殺退賊軍,掃盪妖氛,就將小姐許配給他。」張生的八拜之交杜確,乃武狀元,任征西大元帥,統領十萬大軍,鎮守蒲關。張生先用緩兵之計,穩住孫飛虎,然後寫了一封書信給杜確,讓他派兵前來,打退孫飛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後,杜確的救兵到了,打退孫飛虎。
崔老夫人在酬謝席上以鶯鶯已許配鄭恆為由,讓張生與崔鶯鶯結拜為兄妹,並厚贈金帛,讓張生另擇佳偶,這使張生和鶯鶯都很痛苦。看到這些,丫鬟紅娘安排他們相會。夜晚張生彈琴向鶯鶯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鶯鶯也向張生傾吐愛慕之情。
自那日聽琴之後,多日不見鶯鶯,張生害了相思病,趁紅娘探病之機,托她捎信給鶯鶯,鶯鶯回信約張生月下相會。夜晚,小姐鶯鶯在後花園彈琴,張生聽到琴聲,攀上牆頭一看,是鶯鶯在彈琴。急欲與小姐相見,便__而入,鶯鶯見他__而入,反怪他行為下流,發警再不見他,致使張生病情愈發嚴重。鶯鶯借探病為名,到張生房中與他幽會。
老夫人看鶯鶯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語不清,行為古怪,便懷疑他與張生有越軌行為。於是叫來紅娘逼問,紅娘無奈,只得如實說來。紅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張生求情,並說這不是張生、小姐和紅娘的罪過,而是老夫人的過錯,老夫人不該言而不信,讓張生與小姐兄妹相稱。
老夫人無奈,告訴張生如果想娶鶯鶯小姐,必須進京趕考取得功名方可。鶯鶯小姐在十里長亭擺下筵席為張生送行,她再三叮囑張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長亭送別後,張生行至草橋店,夢中與鶯鶯相會,醒來不勝惆悵。
張生考得狀元,寫信向鶯鶯報喜。這時鄭恆又一次來到普救寺,捏造謊言說張生已被衛尚書招為東床佳婿。於是崔夫人再次將小姐許給鄭恆,並決定擇吉日完婚。恰巧成親之日,張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歸來,征西大元帥杜確也來祝賀。真相大白,鄭恆羞愧難言,含恨自盡,張生與鶯鶯終成眷屬。
京劇的觀後感
《西廂記》歌頌了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否定封建社會傳統的聯姻方式。作為相國小姐的鶯鶯和書劍飄零的書生相愛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以門第、財產和權勢為條件的擇偶標準的違忤。鶯鶯和張生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他們最初是彼此對才貌的傾心,經過聯吟、寺警、聽琴、賴婚、逼 試等一系列事件,他們的感情內容也隨之更加豐富,這里佔主導的正是一種真摯的心靈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鶯鶯和張生實際上已把愛情置於功名利祿之上。張生為鶯鶯而「滯留蒲東」,不去趕考;為了愛情,他幾次險些丟了性命,直至被迫進京應試,得中之後,他也還是「夢魂兒不離了蒲東路」。鶯鶯在長亭送別時叮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她並不看重功名,認為「但得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即使張生高中的消息傳來,她也不以為喜而反添癥候。《西廂記》雖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為團圓結局,但全劇貫穿了重愛情、輕功名的思想,顯示出王實甫思想的進步性。
《西廂記》的曲詞華艷優美,富於詩的意境,可以說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詩。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林黛玉的口,稱贊它「曲詞警人,余香滿口」。 據說唐朝晚期,大詩人元稹,出生在河內縣清化鎮的趙後村,趙後村的鄰村是崔庄村,崔莊裡有一女崔小迎,兩人從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元稹八歲時父親逝世,小迎一家更把他當親人看待。小迎十歲那年,父親去煙粉作坊做工,舉家搬遷。於是便跟隨小迎的父親一起前往。兩人經常在斑竹林里逗耍,過家家,拜天地,稱公道婆,並在沁園內結識了很多文人過客,如著名的文學家令狐楚,韓愈,白居易,李絳等。受其熏陶,學習詩文,15歲就以明兩經擢第。小迎也長得如出水芙蓉,美麗超群,兩人私定終生。
元貞十七年春,元稹赴考從政,後深受當時太子少保韋夏卿賞識,權勢之下與韋夏卿之女韋叢婚配。從此一生再也未見小迎一面,其妻早逝後,曾多次回家尋找,卻杳無音訊。小迎的聰慧美麗,清純質朴的音容笑貌,纏繞了他一生的夢魂,於是寫《會真記》以表衷情,文中將自己化做張生,把小迎化為鶯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元稹把對小迎的感情升華到了最高點。
《會真記》傳到了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王實甫將故事改編成劇本《西廂記》,張生與鶯鶯的愛情一直傳唱至今,為了紀念元稹與小迎的愛情故事,當地人以青梅竹馬之意,將這片斑竹林叫做竹馬林,同時也給「西廂記」保留了一塊故事的原形地。
京劇的觀後感
京戲《龍鳳呈祥》觀後感
京戲的起源是徽劇與昆劇的結合,再加以民間藝人的自我改編,所創造出來的新的劇種。唱腔或優美,或粗獷,或沉穩,曲風多變。是中國 傳統 文化 中的精髓,被譽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世界精神文化遺產之一。中國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崑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
京劇名劇,是根據《三國演義》中劉備過江迎娶孫權之妹-孫尚香的故事而改編的,後成為馬派的看家戲。劉備借荊州後遲遲不還,魯肅多次討要不果.恰劉備甘夫人亡故,周瑜定下美人計,假意將孫權妹孫尚香許配與劉備,騙劉備來東吳招親,屆時再以劉備換回荊州.孔明識破此計,並將計就計,用周瑜的岳父喬國老(就是江東美人大喬,小喬的父親)說於孫權之母吳太後,吳在甘露寺相過劉備,十分滿意,真把劉備招為女婿.劉備到東吳後沉迷於溫柔鄉,不願回轉,趙雲用諸葛亮之計騙劉備帶孫尚香一同回荊州,周瑜派兵追趕,被孫尚香一一斥退.張飛趕來接應,打敗周瑜,劉備安全返回荊州.--------------東吳用周瑜之美人計,不但沒有換回荊州,反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京劇《龍鳳呈祥》中諸葛亮授予趙雲解救主公的三條錦囊妙計第一條就是要趙雲和劉備去拜見喬國老。雲曰:「軍師吩咐三條妙計,依次而行。
今已到此,當先開第一條錦囊來看。」除了吩咐隨軍的五百軍士去城中購買豬羊果品,傳播消息,另一去處就是先去 拜訪 喬國老。喬國老名喬玄,乃二喬之父。在京劇《甘露寺》中基本是按《三國演義》的路子改編的,在智破美人計中,喬國老可是立下汗馬功勞的,因為劉備去東吳相親,年齡是最大的障礙,48歲的劉備要與十八歲的孫尚香結婚,首先要在外表上征服吳國太。國太對喬玄曰:「我不認識劉皇叔,明日約在甘露寺相見。如不中我意,任你們行事;若中我的意,自把女兒嫁他」。所以在京劇《甘露寺》中就有喬玄贈於劉備染須膏這一細節,尤其是「甘露寺」中喬國老介紹劉備的那段 「西皮流水」:「劉備是靖王的後,漢帝玄孫一脈留」到「這一班武將哪國有,還有諸葛用計謀。你殺劉備不要緊,他弟兄聞知怎肯罷休,若是興兵來爭斗,曹操坐把魚利收,我扭轉回身奏太後,將計就計結鸞儔」更是膾炙人口。
我更喜歡甘露寺這段,其原因是因為「西皮流水」,聽來韻律和就走都很好,更符合我這個不懂京劇的人。實際上京劇,又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另外,「京劇」也是一個網路用詞,意思同「驚懼」。
這段只是京劇《龍鳳呈祥》中的一折,為馬派的經典劇目之一。本出戲的高潮部分在於喬玄的大段唱功,已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先生的演出堪稱經典,至今尚無人超越。
這一折我聽的不光是馬連良,也聽了於魁智、言興朋、趙建忠、關證明等名家的這段。也是各有千秋,一人一個唱法,沒有可比性。比如言興朋的這段,把個別詞完善也好修改也好多少和以前版本不同,而且有些字的發音更像現代詞。加上自身的嗓音「清秀」,味道確實不一樣。再比如趙建忠,他的聲音高亢、通透。有些唱段稍微段開,多了一些旋律的展示。於魁智的聽起來更像馬連良,行雲流水般的唱法。關證明上來一句「勸千歲少字休出口」用掉了27秒,給我的感覺好像「歌劇」的感覺,
加之這段陰陽頓挫,低音到高音錯落,段落與段落斷的節奏,也很耐人尋味。
京劇《沙家浜》觀後感
《沙家浜》這部現代京劇講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某部和敵人迂迴作戰,一度撤離常熟一帶,留下18個傷病員,和當地群眾生活在一起、戰斗在一起,結下了魚水之情的故事。當時日寇瘋狂掃盪根據地,反動武裝忠義救國軍的頭子胡傳魁、刁德一秉承日寇大佐黑田旨意,千方百計企圖搜捕新四軍傷病員。但沙家浜的抗日軍民團結一心,群眾巧妙地掩護了救助了傷病員。之後,郭建光率領痊癒歸隊的戰士們,配合大部隊的行動,組成突擊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漢奸胡傳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我認為全劇有兩個主線,也是矛盾突出和吸引觀眾注意力的地方,一個是被困在葦盪中的18個傷病員如何和外界通消息及脫險。具有代表性的唱段是阿慶嫂唱的「要沉著,莫慌張,風聲鶴唳,引誘敵人來打槍」和「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還有郭建光唱的「阿慶嫂她怎麼不來探望」。等到第二個主線出現時,也就是如何和漢奸作斗爭,如何解放沙家浜,剛開始只用了刁德一的一句台詞「傷病員安全轉移!」一荒而帶過前面的情節,馬上轉入後面的主要矛盾:審問沙奶奶。代表性唱段是「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和後面的郭鍵光的「飛兵奇襲沙家浜」。
《沙家浜》的唱詞,千錘百煉,字斟句酌,曲盡人情,提高了京劇唱詞的文學品位,也體現了本色美的藝術魅力。在第四場《智斗》中阿慶嫂與刁德一之間經典的對話。
刁德一:這個女人不尋常!
阿慶嫂:刁德一有什麼鬼心腸?
胡傳魁:這小刁一點面子也不講!
阿慶嫂:這草包倒是一堵擋風的牆。
妙語聯珠,亦庄亦諧;不卑不亢,不陰不陽。一個是旁敲側擊,一個是沉著應對;一個是稀里糊塗,一個是察言觀色。阿慶嫂與刁德一那一句句合轍押韻的台詞顯露著刁德一的陰險與阿慶嫂的機智,句句滴水不漏,讓人心弦緊扣,再配上激越的西皮唱腔,真正顯示出京劇的醉人魅力!你看那阿慶嫂在春來茶社提壺續水,面不改色,鎮靜自如,敬佩之情從我心底油然而起。看來在危難來臨的關鍵時刻沉著鎮定,臨危不懼是順利脫險的關鍵。阿慶嫂這個形象精明干練、態度穩重,演員身姿優美、音色嘹亮、字正腔圓,表演得惟妙惟肖,是一個很成功的人物形象。汪曾祺先生憑著豐富的閱歷、練達的觀察,將劇中人物的思想狀態刻劃得入木三分,絲絲入微。常常通過簡明易懂的語句,畫龍點睛,出色地勾畫出劇中人物之間微妙的內在情緒與復雜的思想感情。這種帶有泥土味的「大眾文化」的本色唱詞,生動自然,形象鮮明,觀眾聽了,完全能心領神會,感到無限的親切。這是京劇《沙家浜》的成功之處,也充分展示了朴實無華的本色美唱詞的藝術魅力!
京劇的觀後感 範文 5篇相關文章:
★ 京劇的觀後感範文5篇
★ 京劇鑒賞的心得體會範文
★ 京劇鑒賞心得體會700字範文
★ 小學京劇的作文700字
★ 京劇電影《霸王別姬》觀後感範文
★ 京劇三娘教子觀後感範文
★ 《霸王別姬》觀後感範文5篇
★ 西遊降魔篇觀後感範文5篇
★ 以走進國粹京劇為話題優秀範文
★ 戲曲霸王別姬心得體會5篇合集600字
⑷ 紅海行動觀後感200字作文
紅海行動是一部經典中國的電影,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紅海行動觀後感200字,希望你會喜歡!
紅海行動觀後感200字:真實
《紅海行動》整部片子,看下來更回真實,更接近戰爭,裡面有被人質被恐怖分子割首的整的過程,有平民被逼迫下做人肉汽車炸彈,有被炸的肢體分離依舊在神經反射的軀體,有全車人被炸毀後依然呻吟掙扎的場面,有我國軍人被子彈打到手後,手掌沒了,幾根手指還在上面沾著的鏡頭,有臉都被炸壞了牙床露在外面依然連呻吟邊堅持戰斗的場面……,值得點贊的是《紅海》裡面的軍人也會害怕,也會緊張,也讓我們覺得他是一個正常人,而因為那一份責任所以他們在堅持,讓他們的形象更有血有肉,讓我覺得英雄也是我們普通人
紅海行動觀後感200字:“雖遠必救,再難必援
“雖遠必救,再難必援”。“蛟龍突擊隊”在索馬裏海域解救中國商船,在戰亂國家營救中國公民,一個個緊要時刻、一系列生死救援,讓人們通過鏡頭看到了什麼是中國軍人的“勇者無懼”、什麼叫“強者無敵”,一句“中國海軍,我們帶你們回家”足以讓人感動,一句“中國軍人不會讓任何一個中國人受到傷害”,瞬間讓人淚目!回想起一百年前中華民族任人宰割、備受欺辱的歷史,生活在“強起來”新時代的人民怎能不熱血沸騰?心中怎能不生出感慨:只有祖國的強大,才能有民眾的安全。
“我們必須打贏!”這句話擲地有聲、震撼人心,展現了中國軍人“寧舍此生,不負使命”的責任擔當,“吃盡萬千苦辣,只為祖國榮光”的愛國情懷,向世界傳遞出“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精神,更是“強起來”的中國應有的底氣!
紅海行動觀後感200字:完整
觀影的意義並不僅僅是接受視覺的享受或心靈的 放鬆,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這些光影中獲得自己尚未擁有甚至是自己不可能擁有的人生經歷,得到形形色色的人對待生活、生命的態度,以此形成自己對於世界、社會、人性、愛情等完整、立體的認識。
一部口碑票房雙豐收的作品,必有如出水芙蓉般的魅力、深度以及普世的價值觀。生於今日之中國,戰場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很遙遠,但“紅海”一詞我們在當今社會卻常有耳溫,在行業、商業市場上尤為突出,每一個企業似乎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殺出“紅海”,擁抱“藍海”。
⑸ 求電影《出水芙蓉》觀後感 急急急
如果把《出水芙蓉》當做一部電影來審,那麼其綜合評分不會及格;可是如果把該片看做是劉鎮偉的一次命題作文,則絕對堪稱80分優良。影片保持了劉鎮偉近幾年一貫的水準,雖然大段大段的套路化出招會令人煩悶,可是總會在不經意間殺出一兩個很天馬行空的段子,讓我們不得不佩服菩提老祖的大腦異於常人。而作為長洲的軟廣告,劉鎮偉的完成度更是體現了職業影人應有的素質。
蟄伏3年,導致《出水芙蓉》落在了《越光寶盒》之後。很顯然,這件事很糟糕。在經歷了《越光寶盒》惡搞和山寨的密集轟炸之後,既缺乏惡搞又沒有山寨的《出水芙蓉》就顯得寡淡如水了。影片前40分鍾的故事講述十分散漫,而且笑料也沒有特別多,比之傳統香港無厘頭電影的笑料數量基本上打了個6折。更讓人感到煩悶的是,影片70%的笑料都缺乏智慧和創意。所有笑料都僅僅在依靠角色出醜,比如讓一個男人扮成精神異常的偽娘、也比如讓四個女人擺出怪異的Pose、又比如讓一個偷窺者失足落水、再比如讓本來很喧鬧的現場瞬間嚴肅並浪漫起來。這些笑料雖然不是山寨和復制,但是套路終歸是很陳舊的。田亮的出場讓人很意外,可是隨後的結局卻一點兒都不讓人意外。大家很容易猜到嘛。可是為什麼結尾比賽的時候能夠出現那麼超自然的現象,而田亮這一段全不能堅持一個魔幻的插曲呢?
作文和電影的區別,就在於前者因為強烈的目的性而缺乏了整體性。劉鎮偉顯然只想完成既定任務,達成既定目標而已,對整部影片的每一個細節並沒有投入心血去精益求精。影片的故事簡單到了極致,大家陪著一個倔強的阿嬌完成了一場集體的自欺欺人。從頭至尾,也就只有方力申飾演的角色有那麼一點點兒改變和成長。即便是戲份不少的阿嬌,也沒什麼心理上的看頭,只有外形和出醜方面的表演。至於其它角色則大都成為了塑造長洲形象的附屬品,要麼是和長洲站在一起,要麼是和長洲站在對立面。影片最後反復強調的愛情主題也顯得頗為膚淺。「一生一世」這種東西放在如此缺乏戲劇性的故事裡,看上去總是缺少力度。聯想起劉鎮偉曾動情地把這部片子說成是自己的「初戀大猜想」,可見「初戀」確實是形式主義的最佳幌子哈。我們都驚嘆於《大話西遊》能夠在無厘頭的外衣下嵌入一段盪氣回腸的浪漫愛情,可不代表劉鎮偉每部電影都沒愛情不行啊。每次看到菩提老祖宣傳電影,都要強調影片里有浪漫愛情。我看這都快成老祖最大的創作束縛了。
不過本片的有著另外的兩個目的,而劉鎮偉多年錘煉出來的經驗,使他處理這兩個方面時甚為輕松。第一點就是對長洲的展現。在攝影指導敖志君的輔助下,本片里的長洲非常的美,有著大都市所不具備的清澈。尤其是影片對水面的捕捉,絕對比那一群群泳裝美女還要養眼。不過對於長洲的街景就有點兒...... 哎~~ 盡管我十分想去長洲游泳和日光浴,可是我也得知道我能住在哪裡吧!環境簡陋還可算是鄉土風情,可是這鄉親鄰里就沒有一個正常人,得嚇退多少遊客哈。^_^ 影片對長洲人最大的特性描寫歸結在了一個字上面,很直觀也很讓人印象深刻。只是長洲人的這些特性經常用作當笑點,不知道外地人會不會因此而誤解他們。呵呵~~
另外一點是影片高潮段落的確很High。忍過了前60分鍾,劉鎮偉在比賽開始後毅然發力。阿嬌隊伍中那些怪異的隊員狀況頻發,而且一個比一個更匪夷所思,把整個賽場都「搞」得七零八落,雞飛狗跳。這一小段落充分體現了菩提老祖的頑劣本性,一個接一個狀況不給觀眾任何喘息,而且高效程度不斷遞增,直至場面亂到極致,觀眾的笑神經也跟著High到頂點。就在大家覺得這個場面已經無可收拾的時刻,菩提老祖再次顯示出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一段游泳版的「乾坤大挪移」出場了,伴隨著大魄力的特效處理,無厘頭的High點被視覺興奮繼承了過來。一段超自然的夢幻為這個一直保持人間浪漫的故事做結,雖然從邏輯上狗屁不通,但是絕對是正宗的無厘頭本色。劉鎮偉不發力,我們決不能把他當成葡萄乾。
突然想起上學時老師講作文技巧:寫好開頭和結尾,分數就一定80分了。劉鎮偉用美麗的長洲外景給本片開了個漂亮的好頭,又用大魄力的視效為本片添了個華麗的結尾。有這么精彩的開頭和結尾,中間部分粗糙一些,似乎也還是能騙過很多馬虎的閱片觀眾哈。
⑹ 電影《珍惜青春》的讀後感作文
額,記得我4.5年級的時候學校組織去看過!!
那應該觀後感吧
先說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珍惜青春》,讓我受益匪淺.
再簡要寫感受
然後你就寫電影的簡介
之後主要的寫關後感:
青春好像女孩子的明眸,有讀之不盡的靈秀。青春好想男孩子的闊步有洋溢不盡的豪情與壯志。
青春好像剛出土的幼苗,相識出生機勃勃;青春好似東方的旭日,放射出光芒萬縷。
青春是出水芙蓉上的第一滴雨露;青春是生命這部書上的第一面馨頁;青春是萬里長征的第一個起點。
青春的瞳孔是閃爍的,是機敏的。你的每一動作都被清楚照耀著;你的每一個反映都是清楚在你耳邊告訴你的。
青春充滿熱情的,是熱情奔放的。我們的每一個動作在青春里都惟我獨尊;我們的一言一語都充滿熱情與真誠。
青春是充滿智慧的,無論在你前方的困難是銅牆鐵壁還是堅不可摧,都將在你青春的智慧下一一洞開。
然而青春是短暫的,它不是不敗的花。就想出水芙蓉的第一滴雨露會很快乾涸;就像生命這部書的第一面馨頁會很快被翻過。就像萬里長征的旅途終將結束。
所以,我們要珍惜青春。讓我們在短暫的青春里風華正貌;讓我們在多彩的青春了展現獨特自我!
最後寫總結
總結前面還可以插入自己的經歷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