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看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
看紅色經典電影能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不畏生死,奮勇拼搏,為祖國的強盛,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重大犧牲和巨大的貢獻,為如今百姓的安逸生活立下汗馬功勞。
通過觀看電影,重溫百年前波瀾壯闊、開天闢地的歷史時刻,引導社區黨員學黨史、感黨恩、永遠跟黨走,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和諧宜居社區建設。
所以說中國紅色經典電影所展現的就是中國共產黨奮勇的精神。對於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的想法,其實就是每個人向中國紅色經典致敬。
如今紅日已經升起,人民生活安逸,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要想讓紅日高掛不落,我們就應當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信不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需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思想、科技上不落後,鑄就更強更美好的中國。
『貳』 求一篇黨史題材動漫《號角》的感受
號角》 觀後感
《號角》,運用動漫小短片這一喜聞樂見的形式講述黨的歷史,為青少年學習黨史提供一份形象生動的教材。
該片從黨在各個歷史時期提出的一些著名口號入手,挖掘這些口號背後的歷史背景、思想內涵及相關故事素材,濃縮式地反映黨的奮斗歷程,主題鮮明、畫面精美,能夠讓青少年在觀看動漫的過程中,較為全面地了解黨史的基本脈絡,感悟黨和人民的奮斗精神。
全片共26集,每集圍繞一個著名黨史口號展開。其中,「打土豪,分田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等劇集,生動展現了黨為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進行英勇斗爭的歷史進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向雷鋒同志學習」,「實現四個現代化」等劇集,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後,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的恢弘畫卷;「發展才是硬道理」、「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等劇集,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國家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取得的成就。
該片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團員,我們應該起模範帶頭作用,需要有淵博的知識或是精湛的技術,進步的思想。我希望自己成為這樣一個人,既擁有豐富的學識,又能夠在平凡中幫助別人,影響別人,不一定要轟轟烈烈,叱吒風雲,但一定要真真切切。形勢逼人,不進則退。在我們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才能讓我們自身具有保家愛國的能力。
『叄』 學黨史:《建國大業》觀後感
《建國大業》觀後感:
一、回顧建國歷程的艱苦卓絕
《建國大業》以客觀視角展現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至1949年十月前國家的歷史編年,生動描繪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影片通過細膩的歷史敘事,讓觀眾深刻感受到建國歷程的艱辛與不易,以及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為新中國成立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二、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
影片中,無論是領袖人物還是基層戰士,都被塑造得鮮活生動。他們都是有血有肉之人,在解放中國人民的戰爭中流血流汗,展現了共產黨人的英勇無畏和堅定信念。這些人物形象讓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歷史的真實性和人物的立體感。
三、揭示反動派失敗的真正原因
影片深刻揭示了反動派失敗的真正原因:內部腐化、互相傾軋、瘋狂壓榨民眾。盡管反動派擁有先進的武器和裝備,但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影片通過對比反動派和共產黨人的不同行為和結果,強調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歷史規律。
四、緬懷歷史,汲取力量
觀看《建國大業》,讓我們更加緬懷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奮斗和犧牲。他們的英勇事跡和堅定信念是我們今天前進道路上的寶貴財富。緬懷歷史不僅是對過去的尊重,更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激勵我們在新的征程中繼續前行。
綜上所述,《建國大業》是一部值得觀看的主旋律影片,它不僅讓我們回顧了建國歷程的艱苦卓絕,還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歷史的教訓和未來的方向。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人物的鮮活,更能夠從中汲取到前進的力量和信念。
『肆』 紅色電影觀後感
1、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2、一群外國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拍中國的歷史大戲,這是一種國際主義精神。173位明星傾情演繹了90年前那波瀾壯闊、歷史意義又極其深遠的一幕幕。在「數星星」的同時,我被北大「新文化與舊文化」的激辯場景所感染,被「五四運動」的宏大場面深深震撼,甚至熱血沸騰,在走出影院後,情不自禁去翻閱黨史。作為年輕一代,我們需要重新走進歷史,重新在歷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從重大歷史事件中尋找自己的坐標系,激勵自己,尋找自己的青春動力。
3、我看電影很少流眼淚,可是這部片子,卻總讓我的眼睛濕濕的,最後當12位共產黨人一起低聲唱著《國際歌》的時候,我的眼淚終於奪眶而出。通過這部電影,我們真實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麼一步步艱難的走過來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們的黨是怎麼從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讓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觀的了解,每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都被演員活生生的演繹出來,他們的精神和信念感動著我們,一種久違了的青春的沖動澎湃在我的胸中。
4、真的很感謝這部電影,讓我們體內的熱血又沸騰了,讓我們對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不怕流血犧牲,為了建立新中國,他們甘願赴湯蹈火!真的很感謝先輩們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建立新中國!真的很感動先輩們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這種大無畏的精神!
5、這部青春熱血電影,讓我激情萬丈,也讓我為之沸騰了!我想發自肺腑的喊出來:中國共產黨萬歲!
『伍』 關於電影《紅船》觀後感2篇
百年大黨誕生於一艘小船,從此跡察皮,黨引領中國革命的航船,乘風破浪、開天闢地。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電影《紅船》觀後感2篇。以供參考。 紅船觀後感1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何其有幸生於華夏,見證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華誕。在慶祝建黨100周年這一舉國歡騰的歷史時刻,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觀看了影片《紅船》,跟隨著鏡頭的切換與推進,去追尋紅船精神,更加深刻去了解100年前那激情澎湃的歲月。
跟隨畫面,回到百年前,破碎山河,內外動盪,偌大的中國沒有自己的“火種”,人民不能“抬頭”,前方的道路在哪裡?“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便成了路”,於是,他們組織愛國活動,尋找救國道路,經歷了一系列失敗的他們深深領悟到沒有組織就沒有力量,沒有火種就沒有希望。在這種背景之下,幾十位傑出的青年相約南湖的一艘小船之上,相約成立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政黨去帶領中華民族實行偉大復興。這群青年來自全國各地,擁有不一樣的口音,擁有不一樣的習俗,他們卻因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而聚在一起,風里雨里同舟共濟。紅船漂泊,煙雨蒙蒙,卻因共產黨的建立而開天闢地,而萬丈光芒,如同雨後天晴,陽光普照,從此中國的革命迎來了曙光。
一邊被先輩的革命事跡觸動,一邊開始自我審視。紅船上青年平均年齡28歲,他們為中華民族的未來嘔心瀝血。而今,新時代的青年人,不乏貪圖享樂,心有懶惰,渾渾噩噩之流。我們應時刻謹記,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了這幸福生活,我們不能在安逸沒顫中喪失鬥志。對照先輩,青年人應心懷理想腳踏實地,積極樂觀,堅定信念,不推諉不退縮,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推動思想精神不斷進步。習近平總書記說:“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對我們規劃資源部門青年來說,更要珍惜時光,堅持奮斗,要在崗位上多擔當多貢獻,為單位做好每一件工作、貢獻每一份熱情,保護好我們的耕地守護好我們的底線。
看啊,紅船上的青年先輩們,華夏大地高鐵飛馳,神舟飛天,蛟龍入海,嫦娥奔月,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紅船上的青年們,這盛世如你們所願,新時代的青年們,也定會肩負使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力量。
紅船觀後感2
《紅船》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紅船精神”為綱,主要講述了100年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批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天下,上下求索,探索真理的歷史故事。影片准確演繹、全方位呈現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過程與歷史必然性,從原點解讀中國共產黨百年的歷史邏輯和百年的奮斗初心。
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首次公開提出“紅船精神”的概念,並對“紅船精神”的內涵進行了概括和論述,認為“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
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紅船精神”體現了中共領航、依水行舟的中流砥柱形象,激勵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地位與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相統一,維護領導核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近代以來,中國外有列強瓜分,內部一盤散沙,中國共產黨不僅在理論上界定為“群眾黨”,而且在行動上成為“先鋒隊”,開啟了領導幹部大規模深度聯系群眾之先河,實現了領導力量與依靠力量的完美結合。正是中國共產黨挽狂瀾於既倒,“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後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姿差趨勢和格局”。這是“紅船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本質所在,也是中國共產黨黨徽圖案“鐮刀+錘頭”的源頭所在。
百年黨史波瀾壯闊,新的征程使命在肩。我們要繼續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繼承發揚“紅船精神”,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開拓進取、再創輝煌,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在助力杭州爭當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城市範例中勇挑重擔、奮力爭先。
『陸』 《覺醒年代》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覺醒年代》觀後感(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適逢建黨百年,中央1套隆重推出了《覺醒年代》,詳細介紹了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中華民族從反封建到求共產的轉化,在影視題材里第一次正面大張旗鼓的樹立了陳獨秀先生獨立思考、個性張揚、奮發有為的形象。
從流亡日本反思國可以愛也可以不愛被愚忠派當做漢奸,到回國創立新青年雜志,再到入京任教將新青年轉移到北京,被北洋政府逼迫從北京返滬,陳獨秀先生倡導的民主和科學,振聾發聵,一時風頭無兩,激勵國人。
覺醒一詞,用的恰如其分。清末以降,無數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圖存之路。有封建士紳的洋務運動,有勛親貴胄的君主立憲,有封疆大吏的東南互保,有神鬼顛倒的太平天國,有農民起義的捻軍,有不明真相的義和團,有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有張騫為代表的實業救國,甚至有袁世凱為代表的軍政府復辟、張勛復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場,偌大中華,成了演練場,成了試驗田。為國,時代精英和盲流們真是操碎了心。凡此種種,皆以失敗告終。當那之時,知識分子的苦悶,不可為不大,竟連周樹人,也無奈的沉迷故紙堆,考據金石,以古封今,麻痹自己!
大變革的年代,自然是風雷激盪,大變革的年代,自然是新舊交替。胡適之先生留美返國,一方面作為新青年的導師,首倡白話文、白話師,誓與舊文化舊文壇決裂並一戰高低,另一方面娶老家安排的小腳女人,相濡以沫;李大釗先生一方面深入工廠,與長辛店工人交朋友,另一方面對家中一字不識事實上的童養媳寵愛有加;辜鴻銘留著辮子養著奴才,卻娶了日本女人,說著流利的幾國外語,馳名歐美;周樹人一方面抨擊著吃人的禮教,呼喊著救救孩子,另一方面又不違母命,和發妻在一個院子里住著卻不同床……凡此種種的糾結與扭捏,是時代的注腳!
新文化運動,白話詩文和小說,事實上降低了文化門檻和思想表達門檻,擴展了文化和文明的覆蓋面,有效降低了學習成本,將文化逐步的推向大眾甚至結合工農識字班推向工農。文化,再也不是皓首明經的有閑階級專享。
當代人說,風起時,豬都能飛上天。潮流來的時候,本著求同存異,新思想新文化在襁褓中總要團結奮進,戰舊戰古戰當局,但潮流滾滾中,對於將來,同袍亦會有分歧。在倡導新文化反封建上,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甚至吳稚暉都能同仇敵愾,法國派、俄國派、美國派、無政府主義等等,都有共同的敵人,封建主義。在反封建的下一步發展上,大家產生了分歧,巨大的分歧,從思想到行動上都是不可調和的矛盾。歸根到底,是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
五四運動中,李大釗最早發掘並激勵了工人的力量,接觸馬克思主義後毛澤東認真思考了中國工人階級弱小需要同盟的問題,陳獨秀在武漢演講中公然拋出了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道路選擇。一代人的集體智慧,逐漸凝結,慢慢滴灌中華大地。
經過了理論傳播與思考、學習與討論、學生與工人運動結合,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條件成熟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在嘉興的遊船上,一個小規模的秘密社團建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此,經歷28年風霜雪雨,中國共產黨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覺醒年代》里,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是為勞工、為大眾、為民族、為社會!觀看此劇,作為一個中年人,我數次熱淚盈眶!我為是這個偉大組織的一員感到光榮和自豪,我願為人民的幸福、社會的進步肝腦塗地!
此致我親愛的黨!
最近追劇《覺醒年代》感悟很深,能感受到自己成長了。兒時的記憶村子裡有了第一步黑白電視,需要花錢才能去看。不管如何每天還是會厚著臉皮擠到鄰居家的門縫里偷看,被逮住了就會被驅趕,偶爾有了錢也會付費光明正大的去看。後來自己家也有了黑白電視,老媽說後來也有了彩電。總之,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後來老爸又背回來一個單缸洗衣機。那時候並不懂得這些到底意味著什麼。
這么多年過去了,自己經歷了不少,從一個小姑娘單槍匹馬闖江湖,四處流浪至今天的大大姑娘,回到祖國的懷抱,另有一番感觸。兒時追劇也只是看熱鬧,隱隱記得那時候看得最多的就抗日戰爭和國共戰爭,只是看熱鬧。現在追劇會思考,在劇中找自己想要的東西。
從《覺醒年代》我了解到北大的建立、馬克思主義的萌芽和確立、我們中國共產黨政黨的由來,以及思想的核心,為什麼是中國革命而不是中國改良,為什麼我們中國政黨是馬克思主義為基石,為什麼會有中國共產黨。這讓我有種要把整個中國歷史系統的讀一遍的計劃。
劇中蔡元培聘請為北大校長,並邀請陳獨秀到北大助力,協助陳獨秀創立《新青年》。李大釗在北大組件馬克思主義研究室,與陳獨秀共同成功發起五四青年運動、新文化革命,馬克思主義的啟蒙和建立,推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發起工人運動、五一勞動節,以及8小時工作制的由來。引領中國新青年建立馬克思主義、創建中國共產黨,影響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一代偉大人物。他們不斷的探索、研究和實踐,為中國尋找一條拯救國家的科學、民主的革新道路。
讓我聯想到我們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就是沿著這條走過來的。那些年並不關心也不懂什麼經濟、政治政策,唯一考慮的是賺錢買房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過好,也從來不懂這些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印象中,從土地下放,包干責任制,家裡生活逐漸好起來,到沿海的改革開放,允許先有部分人富裕起來,帶動內陸發展。
連續觀看了43集電視連續劇《覺醒年代》,自己心情感慨萬千,心靈又一次受到了洗禮。學習觀看黨史題材教育片,可以深化對黨的信賴,堅定對黨的領導信念,不忘黨史、牢記黨史。
從1915年《青年雜志》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為黨的創始人,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使黨走向正確道路歷史大劇,深刻的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締造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偉大歷史。捍衛主權,北大學子行動起來,全國各大學校的學子行動起來,抗議巴黎不平等和約,五四運動代表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掀起了愛國主義運動,100年來歷史證明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推翻舊社會走向新社會,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走改革開放的道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夢,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100年來歷史告訴我們祖國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富裕走向小康,強大的中國屹立在東方,我們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14億人在歡歌笑語。
自己作為新時代的黨員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跟黨走,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積極投入到安全生產工作中去,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引領作用,樹型立標在崗位、在責任區,落實「責任心+責任制+基本功=安全正點」,在創建「毛澤東號」式班組中發揮積極作用,勇於擔當、樂於奉獻,用實際行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近期,我們在學校的組織下觀看了《覺醒年代》這部作品。這部電視劇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而作,尚未完結,雖說只看了幾集,但給我的感觸頗深。等不到看完便來寫這心得,以下便是我的觀感。
《覺醒年代》從新文化運動講起,陳獨秀歷盡艱辛從日本回國之後,以文學為基,創辦《青年雜志》,力求從思想上改變中國新青年,進行討袁運動。中國當時處在一個迷茫的路口,君主專制;君主立憲;民主共和…領導者不知道中國應該走哪一條路。袁世凱渴望恢復帝制,開倒車的行為為各路人士所不恥。新一代有思想的人不畏壓力將自己的`考量,思路說與人們,中國的思想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毛澤東等人的努力下不斷發展。片中給我感觸比較深的是陳獨秀由《國際歌》歌詞有感說出的話:大到國家,小到個體,自己的命運自己爭取。當初的中國剛剛推翻幾千年的帝制,新制度正在萌芽階段,袁世凱卻到處借款,依託外國支持,打擊新思想,新制度,這是不可取的。且不說袁世凱有復辟之心,就借外債、依託外國過活這一舉動來說,他就已經失去了獨立之心,一個國家,如果連自立自強,獨立更生都做不到,依託外國,與殖民地何異。中國要想發展,獨立是必須的,必須有骨氣有方向,自己的命運自己爭取,不管是對國家還是個人。這句話一律適用,如果一個人失去了獨立之心,沒了前行道路,說句不好聽的,這樣活著和等死沒有區別。天下的路是給天下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當時的中國需要一條獨立,民主,科學的道路,陳獨秀他們便將民主科學的道路展示給眾人看。
《覺醒年代》講述了革命人士找到的沖破舊思想的羅網,看一場有意義的新文化運動。主要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舊禮教、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而後來的五四運動證實了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這部電影從另一角度向人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由紀律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一個奮斗過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從側面也讓我體會到中華民族探索求知的精神與勝利的來之不易。
在這部電影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陳獨秀,他曾經是清朝秀才,後來參加了辛亥革命,在「二次革命」後流亡日本,1915年,在上海出版《青年》,一年後改名為《新青年》,在五四運動間,影響了一代中國青年思想。他提倡民主與科學,還形象地稱它們為德先生和賽先生(民主的英文譯音,是德摩克拉西,科學的英文譯音,是賽因斯)。他曾經說過:「青年其年齡或身體,而老年之腦神經十之九焉。」在他看來,青年,不是有多小的年齡或有多光滑的面容,皮囊上那死氣沉沉的靈魂,在於內在的思想是否「新鮮活潑」。青年應是洗滌這個時代的一把鑰匙。青年,於個人,是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那初升的太陽;青年,與社會,是葉與根那息息相通的脈搏;青年,於時代,是對國家的責任與牽掛。
『柒』 黨史電影觀後感
有關黨史的電影有很多,觀影完後具有深刻感悟。比如《黨史國史》,這部影片包括10部集建黨90周年來各方面珍貴歷史影像資料,有大閱兵,共和國大典,共和國軍隊,共和國外交,共和國之歌等內容。
黨史的電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開天闢地、建黨偉業、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四渡赤水、大渡河、金沙江畔、突破烏江、萬水千山、百團大戰、重慶談判、延河戰火、挺進中原、濟南戰役、解放石家莊、大決戰三部曲、風雨下鍾山、戰上海、建國大業、開國大典的歷史,讓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有了充分的了解及認知。
看完黨史電影後,我們能夠創新黨員教育方式、提升黨員教育質量,增強黨性修養、築牢宗旨意識,做到知史以涵養為民初心、懂史以增強治政能力、用史以引領奮斗征程。當時電影具有教育意義,對青少年的教育具有進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