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甲午大海戰電影觀後感千字

甲午大海戰電影觀後感千字

發布時間:2025-08-08 21:08:19

1.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00字快點十分鍾之內

一枚炮彈背後的憤怒 高二(4)班丁文麗 「要不是打進彈葯庫的是一枚臭彈,現在的局勢恐怕會完全顛倒。」那枚沉默的炮彈卻打響了中國人心中的憤怒。為什麼我們的炮彈打不響?為什麼沒有援兵?為什麼面對區區日本島國戰敗?一枚炮彈背後,有太多東方巨龍憤怒的聲音!我們憤怒的是我們的自命清高。悠悠五千年的歷史實在是給了我們太多值得驕傲的東西,曾經的開元盛世,中國這條巨龍盤踞在世界的最頂峰。可我們呢,卻依賴著曾經的輝煌而自傲自負,我們輕易的關上國門,「洋人?還不是學習我大中華。」可結果呢?我們只是作繭自縛。在弱肉強食的強者世界,沉睡便是等待死亡!那根不願剪去的長辮究竟是榮譽的代表還是我們麻木的象徵呢?結果我們是「東洋病夫」,我們是科技落後的「小國」,我們為自己的麻木而憤怒。我們憤怒的是我們的貪念淫慾。慾望有時比麻木更加恐怖。歌舞昇平,尋歡作樂;金縷白銀,垂涎三尺;光陰苦短,貪生怕死。慾望猶如內心的一把火,微微燃起那灼熱的快感讓人情不自禁,熊熊燃燒讓人的內心扭曲變形。看到他們放盪了嗎,看到他們的貪婪了嗎,看到他們的懦弱了嗎,這一切都來自他們內心醜陋的慾望。中國的海軍實力不過是官吏大臣們手上的一粒骰子,在骰起骰落中隨時崩塌!有人一直醒著,有人終於醒了,可他們沸騰的熱血根本無濟於事!風波亭記載著岳飛的莫須有,黃海海浪翻滾著中國海軍的「偽罵名」。秦儈至今仍被人們唾罵,那對這群將自己的慾望置於國家危亡的小人,又該如何表達我們的憤怒?國家就是人,人的意志支配著整個國家。麻木,慾望,究其根本,這就是我們的統治者的意志。日本的明治天皇為了戰爭縮減自己的俸祿,每日只吃一頓飯。雖然他發起的是非正義戰爭,但我還是不禁感到佩服,一個國君可以為了國家利益而付出盡可能的一切。而中國呢,光緒帝、慈禧太後的麻木與慾望是後人都有目共睹的。是啊,區區小國,區區小國就奪走了屬於中國的土地!中國這條巨龍自己將龍鱗割下拱手相讓!我們為中國而憤怒!歷史是不會說謊的。作為後人,我們看到了歷史的興衰,我們必須承認一切苦果皆來自我們自身的過錯。是啊,炮彈沒有打響,它的沉默是中國人沒有挺起的脊樑。歷史是不該說謊的。居安思危,我們不能忘記這段恥辱,這段奇恥大辱!從中國人剪去長辮的那天起,中華巨龍就已慢慢蘇醒,可我想,若是麻木的人還沒有清醒,慾望的火還沒有澆滅,中國人就永遠不可能在世界挺直腰板,我們依然會有「打不響的炮彈」,我們依然會重蹈歷史的覆轍。巨龍巨龍你擦亮眼!敵人們的狼子野心依然暗潮湧動,但中國早已不是可以任人刀俎的魚肉。江山依然多嬌,這里有太多我們的驕傲、輝煌、沒落、憤怒,這些都將永留在歷史的長河裡在必要的時候驚醒我們:永永遠遠的擦亮眼。 尊嚴的姿勢 ——觀《1894,甲午大海戰》有感 高二(4)班 庄文妍波濤洶涌,彷彿仰天一聲怒吼便能使大地隨之顫動。這是一八九四年的黃海。層層彈雨和濃煙烈火已註定這是對於中國不平凡的一天。歷史的長卷就這樣慢慢鋪展開來,那場浩劫也已降臨。物資的匱乏、敵人的緊逼,勝負似乎已經十分明確。但沒有人會忘記,就在彈盡糧絕,千瘡百孔的「致遠號」上,鄧世昌毅然駕著烈火之艦決死相拼。艦長一手直指敵國軍艦,一手堅持舉起沖鋒旗——那是他前進的方向!他的姿勢分明透露著壯志與霸氣,這彷彿是對中華民族的諾言。當他與愛犬的身影如兩尊雕塑般淹沒在深深的海底,這堅定不移的姿勢也凝固在那一幀膠片上永遠抹不去。這是電影《1894,甲午大海戰》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之一。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期,封建王朝中的人們依舊歌頌著帝王的偉大,說著那千篇一律的頌詞。當海的這邊還在一遍又一遍念著沒有變化的重復時,海的那一邊卻已不惜一切代價獲得勝利的先機。於是終於有一天,痛苦開始向黑暗的海底壓去了。畏懼使得有些靈魂不自主地偏離道德,試圖獲得最後的瘋狂。然而,救贖我們精神的人依舊存在,使得我們未在滿世界的灰塵中腐朽不堪。為了捍衛國家的尊嚴和主權,他們直面數倍於自己的敵艦,毫無懼色,絕不示弱,以智慧和勇氣與敵人作殊死搏鬥。他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最終以身殉職,將靈魂燃燒於這片汪洋大海。或者說,這就是人生的一種氣節,更是民族的一種尊嚴。每當腦海里再次放映起那個黑暗的時刻,艦員們無一例外、義無反顧地繼續進攻,連頭都不願回的畫面歷歷在目。我們必須承認,一百多年前甲午海戰的發生,並且落得如此結局,與當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密不可分。正因為這個東方的泱泱大國積貧積弱,民不聊生,國力衰敗,那些黑色的夢魘才敢來不斷侵犯。想要拭去那段任人宰割的歷史,擺脫塵灰滿目的世間行走,只有依靠中華民族的每個靈魂能夠清醒地改變。而如今,我們已經能自豪地這么說了。我們不會只記得敵國侵略時戰士們的失敗。我們不會只接受漫長歷史中的屈辱。我們不會只嘆息那個時代犯下的錯誤。明知那是危險,也要壯麗地撲去,瞬間的行為,卻定格為他們一生最大的輝煌,美麗便在這一壯舉中得到永恆。勝利固然是美好的,但在通往最終勝利的路上,也充斥著死亡的氣味。烈士們如流星般閃耀,如流星般光彩,又如流星般消逝。可這種為氣節而赴死,為信仰和尊嚴而犧牲的精神便是奇美。這是以生命的代價,完成作為一名艦員的證明,作為一名戰士的證明,作為一名中國熱血青年的證明。尊嚴不失,則浩氣永存。我們堅信:沒有一個民族是強大不起來的。我們拒絕漫無邊際的黑暗,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向著光明和未來奔去!民族的姿勢,是寫不完的文章。
乖乖_974C7!

2. 誰能幫我寫一篇1500字關於甲午大海戰影片的觀後感,1054729689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走出電影演播廳,思緒仍久久不能平靜,一部反應清政府與日本帝國主義海上激戰的電影,令我無限感慨。
這部影片描述了在19世紀後期,慈禧太後掌權,中國閉關自守,國家落後,政府腐敗的背景下,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帶領全體將士,鄧世昌、劉步蟾等海軍精英懷揣保家衛國的理想登上各自的戰艦,與日本海軍在黃海海域上展開了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鐵甲艦隊大決戰,中方英勇反擊。但是,最後甲午海戰仍然是以清政府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不得不割地賠款,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屈辱的一頁。
影片從主角鄧世昌童年講起,基本尊重、還原歷史,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頑強的戰斗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同時也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敗。
看完影片,我思緒萬千。 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泱泱大國,人才濟濟,卻被日本這樣一個彈丸小國打的落花流水。與同事交流,我談到,看這樣的影片,太沉重,太壓抑。這樣的結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社會制度的差異。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資本主義道路,不但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且成為世界強國,而中國正處在晚清統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科技落後,成為列強瓜分的目標。清朝統治的腐敗無疑是另一個重要原因。慈禧等人寄希望於外國調停,沒有把立足點放在增強自身力量上來。慈禧太後為了舉辦萬壽慶典,挪用了1500萬兩海軍軍費,北洋水師多年無錢置辦裝備。而日本為了備戰,天皇帶頭捐款,日本各界競相傾囊。 制度的差異,領導者的思想,致使國家遭受了巨大的災難。新中國的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正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制度,必將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富強,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落後就要挨打」,當我們看完這部影片,不自然的就會想起這句話。這不僅僅是對一段歷史的總結,它更是告誡我們當代年輕人要發憤圖強,振興中華,使我們昂首立於世界之林。
因為清政府的懦弱無能,簽訂不平等條約,賠款,割地不計其數。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的落後局面不斷改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中國距離一個發達國家的標准還差得太遠太遠。作為我們新一代的青年,我們就應該立足於發揮自己的微薄力量,團結奮進,建設祖國,使祖國更加強大。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首次從執政黨戰略的高度確立「文化強國」的發展戰略,這一政策看似離我們很遙遠,它的實現,需要每一個國人的共同努力。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雖然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傾其所有,無私奉獻,用我們的全部力量去澆灌祖國的花朵,做好一批批人才的鋪路石,用我們的青春建設祖國,祖國一定會強大起來。因此,現在我們的任務就是,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
看完電影,我還被一種力量震撼著,那就是一個個英雄人物對祖國的摯愛。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少愛國志士,他們深愛自己的祖國,為了中華民族的每一步前進,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奉獻自己的生命。「用血液去警醒國人。」這是影片中鄧世昌說的。在致遠艦沉沒之後,鄧世昌完全是有機會活下去的,但他沒有,他選擇了他所信仰的「與艦同沉」的理念。鄧世昌並非是甲午海戰中英雄的個例,提督丁汝昌,撕毀日軍的勸降書怒道:「目下我師雖難,予決不棄報國大義,今惟一死以盡職也。」管帶劉步蟾信念堅定,一位位英勇的士兵……他們與敵人猛烈對抗,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永存。一百多年前的戰爭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至今還隱隱作痛。但是那些愛國將士,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情到深處,我的淚水流下,為了那些英烈們,他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滄海橫流,驚濤拍岸,似乎還在默默地吟唱著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但是,聯想現實,在釣魚島問題愈演愈烈的今天,當我們看到影片最後,氣勢恢宏的人民海軍艦艇編隊在鐵甲艦的殘骸旁破浪駛過的一幕,一定感染了所有熱愛祖國,關心中國海軍發展的人們。一百多年前,洋務運動中興起的北洋水師迅速成軍,擁有世界一流的戰艦,最終以失敗而告終;而今天,幾乎是同一片海域上,一支嶄新而強大的海軍又將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古老的東方。作為一名華夏兒女,此情此景,如何不令人激動萬分!
感謝《甲午大海戰》這部能夠滌盪我們靈魂的影片,那個叫中國人不願回首不願提起的時代的再現,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在思想上重新有了思考。

3.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一觀看了電影《甲午海戰》,一時間好像穿越了百餘年時光,回顧一番中國人被鞭打的歷史,頗有感觸。

1894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戰爭的開端,直至一年後《馬關條約》的簽訂,隨著遼東半島被無情地割讓,三千萬兩白銀交付給了日本,中華民族面臨著史上最嚴峻的危機。

中國歷來地理位置就相對封閉,北部西伯利亞是荒蕪地區,西邊沙漠和高原阻隔著歐洲大陸的文明,南部的海峽難以穿越。中國因此不受干擾地享受著自己文明的發展,但也圈住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和認知。清朝甚至「閉關鎖國」,不接納外來的先進的事物,卻固守著迂腐的觀念。封閉是可怕的,他盤踞在統治者的心裡,落後的只會更加落後。

那麼,中國人想過要改嗎?是的,曾經的洋務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北洋水師的成立是標志性的成功。而清朝晚期早已劣跡斑斑,那時的中國早就雜草叢生。科學技術的更新只是件華麗的衣裳,而中國的制度不改,又怎麼面向世界?官僚腐敗的現象不杜絕,又怎麼迎接外來侵略者的挑戰?慈禧愚昧至極,挪用海軍軍費只為建自己的頤和園,安享晚年和大清王朝的滅亡相比,究竟哪個更重要?北洋海軍戰敗,天降大雪,頤和園里的那艘石頭做的精緻的船真是個極大的諷刺。

海上的戰爭是一扇門,敗了,就推開了中國受外來侵略者的凌辱,關上了統治者做的關於天朝的夢。

中國的夢早該醒了。敲碎夢境的,是日本這個極富野心的民族,他們用接近殘忍的方式獲得想要的一切。如今我們譴責日本人的罪行,同時也悔恨當時中國的落後。歷史證明,落後,是要挨打的!

釣魚島問題曾一度被擱置,現在卻被日本再度拋出。無論這是國家利益的搶奪,中日友好局面的破壞,還是醜陋的黨派政治斗爭,甲午海戰中日本竊據的釣魚島,21世紀的中國絕對不會有半步退讓!

中國的和平發展,是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中國的崛起,是龐大的經濟增長數字,是中國可以與世界首腦平起平坐,是美國在稱霸道路上意識到了「中國威脅」。

如果說曾經的中國不夠強大,對抗外來侵略時失敗了,而現在日本再次顯現出這種佔有的野心的時候,中國用最堅決的語氣說不!因為我們有實力面對肆意的侵犯,也絲毫不畏懼!

「每一場大海戰,都決定著兩個國家的命運。」1894年,威海,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18年後,戰火的硝煙早已消失,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已成歷史。如今,人們沉浸在安逸的生活中,漸漸遺忘了百餘年前的奇恥大辱。此刻,《甲午大海戰》無疑為我們敲響了警鍾,正如片中多次引用的《天演論》中的句子:「世間萬物,優勝者生存,民族國家也如此,今中華民族若不奮起,必將為人類歷史所淘汰。」

雖然早已在歷史書上了解過這段歷史,但當坐在電影院中直觀地感受那個中國人不願回首不願提起的時代、看著影片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時,我的心無疑是沉重的——在課本上正正經經的方塊字背後,沒有人知道那是多少鮮血、多少生命,也沒有人知道這些鮮血是怎麼流的、是為何而流的。

影片從一群懷揣強國之夢的少年講起,我的心也隨之起伏澎拜:

當他們在去英國的船上面對即將遠離的故土齊齊一跪時,我的心中不禁有一股暖流湧上,為他們的愛國赤誠而肅然起敬;當他們開著新式鐵甲船駛入中國領海時,那一刻,盡管我明知結局,卻依然像他們一樣的滿懷激動與興奮,彷彿看到了中國在大海上所向披靡的豪邁氣勢……

然而,好景不長,正如片中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所言「中國這個巨人又是突然跳起,伸個懶腰,我們以為他醒了,准備看他做一番偉大的事業。但,過了一陣子,只見他坐了下來,喝口茶,吸口煙,打個哈欠又睡著了。」北洋水師這支當時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艦隊,七年未添一艦、炮彈嚴重不足。李鴻章增添艦隊裝備的多次奏請,被慈禧太後一一駁回,而她用以修葺頤和園慶六十大壽的費用可購買足足20艘軍艦!與此同時,日本天皇卻是省吃儉用、捐出俸祿購買快速艦。更有甚者,北洋水師與日軍打得如火如荼之時,北京頤和園內卻是一片歌舞昇平;堂堂大清的軍艦,竟成了為慈禧太後運送水果的私家貨船!命中日軍「松島」號彈葯庫的炮彈竟是臭彈!我憤懣於清政府的腐敗之風、人們的醉生夢死。

當慈禧下達「可以開戰,但不可先開炮」的荒唐懿旨並導致福建水師的全軍覆沒之時,當清政府面對侵略者的不平等條約一味求和之時,當看著海軍為守所謂的「禮」而錯失一次次戰機之時,我胸中恨鐵不成鋼之氣久久難以平復……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當鄧世昌駕駛著「致遠」號義無反顧地撞向日本「吉野」號時,當愛犬「太陽」咬著他的披風隨他一同沉入大海時,當劉步蟾等人拒絕投降、親手炸沉軍艦並自刎殉國時,我的心不可扼制地被深深地震撼了——「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自己的犧牲堅守了中國人的愛國信仰,捍衛了中國人的尊嚴,警醒國人「國難興邦」。

走出電影院,在觀影時迸發而出的情感已漸漸退去,但很多烙在心裡的畫面卻是不可磨滅的。我們不禁反思:那場艱苦的、恥辱的、悲慘的,壯烈的戰役所傳承的民族信仰與堅持,我們身上還剩下多少?當我們國家的領土與主權受到侵犯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致遠」——「到達遠方」,是希望我們走得更遠,那麼,我們又能走多遠?

4. 求《甲午大海戰》觀後感,800字左右

從歷史層面來說,這不片子給我們深深的上了一課!該片第一敘述了國家的落後就會招致他國的侵略,要國家屹立於世界之上就得強大。從北洋艦隊買了重甲艦後去日本訪問那段就看得出來,強大的軍事力量能威懾敵人。第二,表述了國家即使再強大但是腐敗會摧毀一切,從慈禧為了壽宴挪用艦隊軍費到兩艘重甲艦丟硬幣分第三枚高爆彈以及後來援兵聽信逃兵謠言離開防區就說明了這點!即便你軍事能威懾敵人,但是體制的腐敗,官員的腐敗一樣會使強國變弱國!第三點,居安不思危,7年沒購入新的戰艦,就因為慈禧認為沒有戰事何必再花費金錢去購買戰艦,導致了後來北洋艦隊吃了大虧。第四,永遠不要輕視你的敵人,哪怕它的領土只有自己的一個省大!最後,我覺得這部片子很能反映出當前國家的狀況!我們仔細想想,如果我們國家再這么腐敗下去,甲午海戰的見過將會重演!
但是在電影效果方面,我絕對這片子相當的爛!中國電影普遍都這個現象,什麼號稱幾千萬的電影,一看就想吐,當然,歷史的除外,因為即使拍的再爛畢竟也比看書的效果好。
就那這片子來說吧,六七千萬?應該沒有花這么多!在中國,上千萬投資的電影就了不起了!但是和老美的比比吧(我不是親美,老美的電影的確拍的很好,就電影效果來說)該片的投資摺合美元也差不多1000萬美元左右,但是我能肯定的是 如果換成老美來拍 電影效果 絕對這部好很多!
中國電影的錢號稱多少多少什麼的 大都 別信,比如就有某部電影 號稱投入1億,後來經過證實 也就投入了幾百萬,因為拍出來真的是太垃圾了, 根本就沒人信是1億的 還有某部動畫片 號稱千萬以上投入 結果,效果還沒藍貓的效果好,至於錢去那了,,,,,是中國人都知道的。

5. 看《中曰甲午戰爭》觀後感500字

《中日甲午戰爭》觀後感
熟悉甲午戰爭的人並不是很多,最起碼我已經淡忘了那段歷史,說起來有點慚愧。這場戰役,它太沉重太悲哀,且並未遙遠到讓我們足以淡然以對,遙望海天之交,似乎總有淡淡的血色蔓延,對於這個民族它是一次慘劇,而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它是一道傷痕,大部分人都不喜歡被逼著去審視傷痕,即使這樣的審視很有必要。
在看《中日甲午戰爭》之前,我就想,我並不期待場面可以拍到像泰坦尼克那樣絢麗,畫面那麼柔情,我只期待它會產生多大多深廣的影響。有些電影,也許當你出了電影院便會忘記;而有些電影卻在某一個片段里觸及到了你的某根神經,叫你沒有辦法輕易地忘記。有人說,看電影是放鬆心情的,不是看一部這么沉重這么虐的電影。
但是,就那個年代而言,背負的只有「沉痛」二字,給我們留下的只有心碎的聲音。如果想了解歷史,知道中國的痛點,就必須選擇這樣一部能滌盪自我靈魂的電影,它至少讓我知道一個叫「甲午戰爭」的故事,至少讓我坐在熒幕前,貼近那個時代,一個叫中國人不願回首不願提及的時代。也許以我的資格,根本沒有辦法去評價影片中的某些真實,但是簡明的敘事手法足以支撐起整部影片的骨架。
剩下的便是填充。
將愛國的信仰作為它的大腦,將不降的堅守作為它的心臟,將那些被流傳在人們口中的被寫進教課書被迎奉進祠堂里的英雄人物作為它的四肢手足。那麼其實我們看到的,便是活生生的歷史。
在敘事方面,大東溝海戰之後和電影前半部分相比顯得急促了,略感凌亂。但是前期的重重鋪墊、鄧世昌的壯烈殉國,以及劉公島海戰中劉步蟾、楊用霖的自殺,已將整部電影的情感帶至高潮。所以即使凌亂,也毫不破壞觀感,無損電影的激情。光緒皇帝在風雪中面對頤和園的石舫哀呼「一千八百里江山」,李鴻章在病床上含淚概嘆「千古罵名」,算是給這段歷史以蒼涼的結筆。我們經常會因為它過於沉重而不去面對,可是這段歷史遠遠沒有結束,它註定深深的影響著國家的進程,當電影結尾處,解說人在海上回憶往昔,解說一百年後中國以三千五百萬人的犧牲為代價,取得抗日的勝利,奪回因甲午之敗、馬關條約而失去的澎湖列島和台灣;鏡頭中,碧藍的大海深處,是沉入海底的北洋艦艇銹跡斑斑的船體,海面上人們在和平的陽光下盡情歡笑。這是一段屬於我們自己的歷史和現實,釣魚島-黃岩島,從黃海到南海,那些沉澱在海下的遺骸是有著和自己相同的血脈。此時,他國的軍艦還在本國海疆巡遊之時,作為後人有何面目去反感甚至譏諷一個老人的憂憤?!
或許我是一個感性的人,在看著鄧世昌開著致遠艦破釜沉舟的沖向敵人的時候,我不住的擦著眼淚,在看著他明明有機會生存下來卻義無反顧的選擇犧牲的時候,我已經心痛的無法自製。在這場戰爭面前,連一條狗都選擇了忠義,那些朝廷吃著俸祿剋扣軍餉的負義之人又有何顏面面對北洋水師的犧牲?!用血液去警醒國人,這是影片中鄧世昌說的。用自己的鮮血去警醒有著中國血脈卻還在醉生夢死的人。鄧世昌並非是甲午海戰中英雄的個例,也並非是整個大海戰中中國方面的總指揮人。但他的在這段歷史中所展現出的是一個中華民族定義下的英雄的所有層面的美。這種美,好蒼涼,讓我心痛。
歷史不應該只用來歌頌英雄,更應該用來警醒世人。
很高興,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中國的崛起和昌盛是前輩們用鮮血澆築而成的。中國的進步和發展奔騰向前,浩浩盪盪,勢不可擋。然而在這背後,依然有堅毅卻無奈的部分,在面對黃岩島、釣魚島這種中國主權問題時,鐵錚錚的中國人是絕對不會讓步的!甲午大海戰給我們的不僅是歷史的回放,傷痛的懷念,更應該是激勵和奮進,否則,會不會有點商女猶唱後庭花的感覺呢?

閱讀全文

與甲午大海戰電影觀後感千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之魔童降世電影票 瀏覽:257
鄧超美人魚電影音樂 瀏覽:704
色愛情仇電影 瀏覽:390
攻守道電影導演文章 瀏覽:952
紅桃皇後電影大全 瀏覽:930
阿凡達電影完整版視頻1 瀏覽:442
陳凱歌導演電影事業開始於 瀏覽:923
你的時代我的時代新雲電影網 瀏覽:950
大乳古代電影 瀏覽:579
電影票和淘票票價格不同 瀏覽:456
新小婦人電影演員表 瀏覽:857
找一部在一群人里找兇手的電影 瀏覽:686
007電影哪一部最新 瀏覽:710
一隻狗狗身上藏著兩部國產電影名字 瀏覽:70
韓國玉蒲電影全集圖片 瀏覽:433
任達華陳思成電影什麼名字 瀏覽:468
電影製作過程圖片 瀏覽:917
whynotme中文意思是哪部電影的歌曲 瀏覽:794
網路大電影長線營銷 瀏覽:61
范冰冰2007柏林電影節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