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星際穿越》觀後感精彩影評範文
我在看完這部電影後就曾經想過,如果有一天地球變成這樣了,我應該,我能做些什麼?為了讓地球不變成這樣,我又應該,我又能做些什麼?下面是我為你們整理的關於《星際穿越》 觀後感 精彩影評 範文 的內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更多「星際穿越」的相關 文章 推薦【↓ ↓ ↓ 】
★電影《星際穿越》介紹★
★《星際穿越》觀後感300字範文★
★ 星際穿越觀後感作文精選小學★
★《星際穿越》觀後感5篇觀後感悟★
《星際穿越》觀後感1
去看《星際穿越》,完全是因為男神mario的一條微博。
看《星際穿越》,處處充滿著滿滿的父愛。看得眼濕濕。
每次庫珀都是那麼迫不及待的去看兒女傳過來的信息。他對女兒的信息的期盼。當他從巨浪星球回到飛船上的時候,庫珀是那麼迫不及待的去看接收器。深深的感受到一個父親 對子 女的期盼。明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未知的未來和未知的世界。當他知道如果他不去,地球可能會在她女兒缺肆的下一代就滅亡的時候,他選擇了去給自己的孩子尋找一個未知的未來。而在最後,宇宙也沒讓庫珀白白的辛苦,在五維空間里,庫珀不僅僅看到了女兒,還給了女兒提示,從而讓女兒獲得了新生,從而拯救了人類。影片最後又給了更大的驚喜。庫珀見到了女兒,雖然那時的女兒比庫珀要年老,父女重聚的欣喜夾雜著莫非的死亡。悲與喜,無法用言語形容。
也都無法忘記墨菲在接收不到父親信息後的那段話「在能和你聯系的時候沒有好好珍惜,而現在我卻無法收到你的信,也不知道你是不是就這樣拋棄了我」。看到墨菲後悔的淚水。其實很多人不都是這樣總為自己的過去而悔恨呢?當愛的人在你身邊的時候卻不懂得去珍惜,直到他離開了,才感覺到那些時光的可貴。
也都無法忘記墨菲在知道布蘭德的善意謊言後,她誤以為父親是知道整個AB計劃的真實情況的,以為父親就是拋棄了她,讓她在地球上等死。庫珀聽到女兒的話的表情,也都是我無法忘記的。不是憤怒,是傷心,是一個父親覺得對女兒的愧疚的傷心。他們錯過了太多太多的時間。
父女之間的感覺是不會錯的,在一隻表的帶領下,墨菲感受到了父親的一直都在他身邊,在父親的指引下,墨菲為人類找到了新的出路。所有的親情都不會毀滅的。
人性的考驗下的《星際穿越》
很多人在看完《星際穿越》之後,最恨的就是曼恩。當影片演到曼恩為了掩蓋冰星球不適合生存的事實,利用艾米對他的愛,欺騙庫珀他們地表下是適合生存的土地,甚至不稀一切去傷害揭露他的欺騙的庫珀的時候,真是對他咬牙切齒。但是很快也想到,人性就是如此吧,誰面對死亡的時候能如此平靜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如耶穌一般,在被釘到十字架的那一刻還在為他人祈禱。曼恩選擇了欺騙,選擇了求生,是他的本能而已。我們指責他的自私,只是他不該為了掩飾錯誤而去傷害更多的人。就像孩子犯了錯誤,努力改過也都是個好孩子一樣。他不該一錯再錯,最終瘋狂到連自己的命都沒有。
充滿知識的《星際穿越》
連三維空間都沒有搞清楚的我,一下子在影片中看到了五維空間,還有黑洞、白洞,蟲洞,重力改變。雖然在看電影前做了很多功課,但是都要在看完電影後重新再做復習,才稍微明白了影片裡面的種.種。時間可以固化,存放在一個個空間裡面,是從未接觸過的東西。宇宙的奧秘誰知道呢?咱不是科學家,不懂得去研究,但咱會看,會去嘗試了解。都希望都有個未來的自己,悄悄的給自己提示,改變著自己。或許那個自己都出現了,只是我都一直忽略了吧。
《星際穿越》觀後感2
早就從網上看到,最近上映的大片《星際穿越》罕有的被網友一邊倒的評價為五星,幾個朋友觀後也如是說。恰巧朋友的公司有贈票,於是和朋友一同前往院線觀看。
影片長度近三個小時,用當下最流行的說法,整部影片全場幾無尿點,情節緊湊,劇情感人,畫面唯美,特效一流。唯一讓人感到不適的就是劇中高深莫測的科消氏學術語及專業理伏橋轎論,幸好早有準備,從網上已了解了一些相關的基本常識和名詞解釋。
其實,這部片子走的路線依舊是美國式的個人英雄主義老套路。雖然如此,我們不得不佩服好萊塢在影片製作方面,態度的嚴謹和對科學的尊重。據說,這部片子的製片人之一就是太空理論及相對論研究領域的專家,這也難怪影片中會出現如此之多的專業對白。
看完這部影片,給我最大的感受倒不是惡補了很多科學知識,讓我腦洞大開,而是這部影片所表達的另一層更深層次的寓意,那就是親情與時間。
在我們還沒有完全了解宇宙的時候,我們所能知曉的,至少在現有認知的情況下,人,是唯一具有思想和感情的生物體。而在我們生活的三維空間里,時間只是我們計量人生的虛擬工具而已。但在這部影片中,在我們未知的世界中,時間在五維空間中,已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物體,人們可以在五維空間中,翻看過去,閱覽現在,預知未來。可是,無論是三維、四維,還是五維,時間無論是虛擬的還是實體的,有一點是無法改變的,那就是:你可以在不同的空間,將時間放長或者縮短,但不可逆轉;你可以回到過去或者走進未來,但發生的和即將發生的,你不可改變。
而貫穿整部影片的另一條主線就是親情。在這個世界上,友情和感情其實都是短暫的,唯獨親情才是無私的長久的。這部影片也很好的詮釋了這樣一個簡單明晰的道理。無論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人類的親情已超越了所謂蟲洞、黑洞的力量,更超越了時間的概念,它才是整個宇宙最為強大的,所以在影片的最後,主人公才最終意識到,不是靠外界的力量才能挽救人類,而靠的是自己,靠的是永不放棄的親情。
一部好的影片,演員的演技、製作的精良、情節的跌宕、特技的炫耀,那隻是硬體,而要表達的人性的光輝、正能量的傳遞才是影片的精髓所在。《星際穿越》很好的將兩者融為一體,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影片!
《星際穿越》觀後感3
剛剛看完《星際穿越》回到家,內心還充盈著興奮與激動。又一部讓我震撼的好片,堪稱經典,值得反復回味。
這部片子確實考驗腦力,很多的專業術語大燒腦細胞。好在,無論關於宇宙的知識多麼復雜難懂,人類的情感卻總是簡單。這部片子,仍舊能讀出愛、希望和信任的底層代碼。
「愛是一種力量,讓我們超越時空的緯度感知它的存在。」影片中,庫柏在太空中幾次觀看孩子發來的視頻,我都跟著熱淚盈眶。特別是當時間變慢,他們從巨浪中逃生歸來時,地球上已經過去了23年四個月零八天,庫柏一一翻看之前的視頻記錄,兒子 畢業 ,結婚,生子,遭遇親人的死亡,放棄對父親活著回來的期待,女兒出現在屏幕,第一次表達對父親的愛和思念,我都是看得淚流滿面。
正是因為愛,因為要拯救孩子,庫柏才決定離開心愛的兒子和女兒,踏上星際穿越的旅程。其實,在我們心中,根本就沒有抽象的人類,沒有抽象的愛,我們的愛是凝結在那些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的人身上的,它既是紐帶,也是生命繁衍的意義之所在。假若沒有愛,生命存在又有何必要呢?這也是為何B計劃終歸無法實現的原因,從理性上,人類可以以抽象的整體繁衍生存下去,但在情感層面,冷凍的受精卵繁衍出的人類是沒有存在意義的。
愛,讓我們戰勝孤獨和恐懼,甚至,在死亡之前的那一刻,我們眼前會浮現出孩子的面孔,愛讓我們無法輕易撒手而去。「面對浩瀚的宇宙,沒有心裡的愛和勇敢,我們就真的太渺小了。」愛讓渺小的人類變得強大,給了我們垂死掙扎的勇氣和無法放棄的理由。
也因為愛,我們願意懷有美好的希望走向未來。我們能夠去忍受無盡的孤獨,不肯放棄。墨菲為爸爸離她而去感到憤怒,甚至後來她以為爸爸拋棄了她,然而在內心深處,她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當然他的爸爸庫柏更是從來沒有放棄,困境之中,希望是我們唯一和最後的擁有。
在愛和希望的背後是信任。我們相信那個愛我們的人不會拋棄我們,他會回來,然後我們願意等待,也才能夠接受到來自對方的訊息。庫柏說「身為人父後,就必須有一份責任銘記於心,那就是無論如何都要保證孩子的安全,所以不能跟一個10歲的孩子說世界末日到了」。安全,是最初的信任之源,沒有安全,就沒有信任。那麼,當我們用恐懼來控制孩子時,我們終將失去他的信任。
「他們是五維空間的生命體,對他們來說時間可能是另一種空間實體,過去可能就是一個可以爬進去的山谷,而未來,是一座可以爬上去的山。」他們是誰?是人類的救星,神秘的外星人,還是高於我們的智能存在?人類的救贖到底在哪裡?這不僅僅是科學的范疇,更是哲學的范疇。正如庫柏所說,「根本不是什麼他們,而是我們自己。他們就是我們,我們就是他們,」能夠拯救人類的只能是人類自己。我們握有鎖,也握有的鑰匙,宇宙的奧秘從來就不在我們之外,否則人類將永遠無法企及。
「我們在這里跟三維世界交流,就像橋梁一樣,拯救這世界,他們擁有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又沒有任何束縛,他們不能在時間里找到特定的位置,他們沒法溝通,所以我會在這兒,我要找到辦法告訴墨菲,就好像我發現這個時刻。
-怎麼溝通?
-愛,塔斯,是愛。就像布蘭德說的,我和墨菲之間的交流是可以量化的,這才是關鍵。
-那現在該怎麼做?
-找到溝通方式,那塊兒表。」
找到溝通方式,讓愛和交流可以被感知,無論是對於人類的生存,還是幸福,都至關重要。
《星際穿越》觀後感4
前段時間與一個陌生人聊天時聊到了電影,於是讓她給我推薦幾部電影。她無奈著說你這樣會聊不下去的,推薦電影是超級麻煩的事情,因為你不知道別人的口味喜好,推薦的電影容易不合口味。不過,最後還是給我推薦了幾部電影。其中一部就是星際穿越。
剛開始,我是帶著一點點偏見去看的,原因是因為我其實有點容易受到其他人影響的。而在看電影之前手賤網路了一下評價,看到了一個不是很好的評價,留下了先入為主的印象。。。。唉。
言歸正傳,這部電影其實構思很好的,也很有讓人思考的慾望。開頭便是駕駛飛船降落,然後就是幽靈出沒,很吸引人。接下來 ,男主為了拯救地球,成功被教授忽悠,踏上了穿越蟲洞前往新星系尋找新家園的征途。在探索中難免有各種問題,孤獨,暈船(嗯,暈飛船也是暈船吧),惡劣環境,以及先行者的背叛,最後探索隊伍只剩下兩個人。男主為了讓女教授生存下去,進入了黑洞,結果進入了高維空間,成功將他女兒所需要的信息傳遞了過去。最後男主女兒解算出來了至關重要的方程,地球上的人類成功延續了下去。
整部電影敘述應當是兩條線,一條是太空探索,一條是地球生存。兩條線通過地球發送到飛船的影音建立起了聯系。感覺表現力還是不錯的,兩條線切換時我沒感覺到什麼生硬之處,但是兩個半多小時的電影,確實有些拖沓,而且人物之間的感情描寫有些不盡人意,有種不協調的感覺,有時候感情沒有迸發完全就轉到了下一場景,有時候明明沒啥,卻非要表現出感情,這讓我感覺很不好。可以說感情處理方面是這部電影的一個敗筆。結局處理的也不是很好,感覺很突兀。我不知道最後電影那個類似於留白的地方編劇是怎麼想的,畫虎不成反類犬,差評。
這部電影最讓我心動的地方莫過於星際旅行時那些宇宙場景,真的非常漂亮。而電影中對引力時間空間蟲洞的描寫,其實我並沒有看很懂,也不知道是否正確,不過拋開正確與否不談,感覺還是蠻科幻的。男主這個角色塑造的還是挺好的,有探索精神,深愛兒女,有種別人家大叔的感覺。
我在看完這部電影後就曾經想過,如果有一天地球變成這樣了,我應該,我能做些什麼?為了讓地球不變成這樣,我又應該,我又能做些什麼?漫天風沙,糧食絕產,這些字眼在我們國家絕大部分人民眼中是多麼遙不可及,但是在這個世界的某些角落,是真實存在的。人類一直生活在地球上,無論生存還是改造自然,所需的能量都是從地球索取,雖然現在有新能源,但是仍有危機,因為從整個世界來說,人類是消費者,其他消費者死後好歹屍體會為自然界做一些貢獻,但是人類中發展出來的各種喪葬制度,決定了人死後不僅不會成為自然界的一份子,而是繼續成為消費者。所以有人稱人類是地球身上的蛀蟲,是有一定理由的。咳咳,我大概是其中比較重量級的大蛀蟲吧。希望我可以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如果可以讓這個世界能夠美好一些,哪怕只有那麼一點點,今生就不枉了吧。
《星際穿越》觀後感5
《星際穿越I》的英文片名是Interstellar,只是星際的意思。電影中的男主不僅穿越了星際,也穿越了維度,不僅有空間移動,也有時間移動。
活在四維空間的三次元生物--人類面臨滅頂之災,所謂四維即是緯度、經度、高度和時間刻度,前三者可以移動,而時間只能流逝,無法移動。男主得到一個神奇坐標,加入了NASA,開始執行教授的計劃A,以拯救人類。
但其實計劃A根本行不通,因為教授沒有解出那個方程,他只是騙大家來執行計劃B。
男主一直執念要回到地球見女兒,他通過蟲洞中的那個點從四維空間進入到五維空間。
五維空間中,時間是可以移動的,五維中的男主站在一個時間刻度上,告訴四維中10歲的女兒叫爸爸「STAY」,但女兒沒有成功。然後機器人告訴男主那個方程解出來了,男主去了另一個時間刻度,轉告給四維中30多歲已在NASA工作的女兒,女兒按男主的提示拯救了人類。
此後,男主從五維又穿回到四維,休眠著漂浮在太空中,很多年過去,他被人類找到,見到了蒼老的女兒。
計劃B被女主執行了,她在另一個星系孵化了受精卵,建立了人類營地。最後男主開走一架飛船去找女主。
以上部分是我理解的劇情。
大家都知道E=mc?
暗物質有質量嗎?
蟲洞與暗物質有關,利用蟲洞可以從一個星系穿越到另一個星系,也有可能從一個維度空間穿越到另一個維度空間.
光速可變嗎?五維空間有光嗎?
影片給出了五維空間的一個假設,在這個維度空間里,不可變的第五個維度是什麼?片中沒有解釋.
不同維度空間利用什麼傳遞信息?片中說是依靠引力.
為什麼男主從四維穿到五維時,恰好到了女兒的房間?片中的解釋是愛是最普世的情感,無論在哪個時空都能被感知.
昨晚跟牛博士討論劇情,她提出了如何解釋因果關系?NASA的坐標是誰給的?
我覺得坐標是五維空間中的they給的,正如蟲洞也是they放置在木星附近,為了拯救四維空間里的人類。
五緯空間中沒有因果關系,因果是基於時間維度不變的前提出現的,而五維中的時間可以移動。
they是凝視著四維空間的幽靈,正如我們是凝視著一本漫畫書的幽靈一樣。
影片前半部分,男主告訴女兒,世上沒有幽靈,可以用科學去解釋那些靈異事件。
幽靈做了幫助人類的事,就被視為上帝。
宗教始於信仰,科學始於懷疑。二者殊途同歸。
《星際穿越》觀後感精彩影評範文相關文章:
★ 《星際穿越》觀後感精彩影評範文
★ 《星際穿越》觀後感範文5篇
★ 《星際穿越》觀後感5篇影評範文
★ 《星際穿越》觀後感5篇心得體會範文匯總
★ 《星際穿越》觀後感800字影評範文
★ 《星際穿越》觀後感5篇觀後感悟範文
★ 《星際穿越》觀後感400字影評範文
★ 《星際穿越》觀後感5篇高中生範文
★ 《星際穿越》觀後感400字範文
★ 瘋狂外星人觀後感範文最新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2. 天宮課堂觀後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有關天宮課堂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2021年12月9日下午,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的太空授課。
電視上,太空教學已經開始,航天員們通過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實驗,把我們帶進一個全新的太空環境。溫柔的語調,幽默的語言,讓屏幕前的我睜大了眼睛,聚精會神,通過觀看這次太空授課,我也頗有感觸。
王亞平老師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又通過一些實驗讓我們親眼見證了地球上與太空失重環境奇妙的差別,各種各樣的實驗是航天員和地面工作人員的精心准備,密切合作的結果,是以先進的航天技術為保障的。
仰望太空,我們有牽掛,因為空間站里有我們兢兢業業的中國航天員;我們有底氣,因為中國航天人的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中國星」閃耀全球!浩瀚太空里有越來越多中國航天員的身影,正在抒寫著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遊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域。
上完這堂課後,我不得不為我國的航天技術感到驕傲,我為我們的祖國感到自豪!作為一名小學生,現在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將來也要去太空探索奧秘。
這次「天宮課堂」授課的對象主要是青少年,採取天地協同的互動方式,由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授課教師,葉光富和翟志剛擔任助手,為大家進行直播授課。
三位「太空教師」為廣大青少年展示了三個有趣的科學實驗:乒乓球實驗、水膜實驗和泡騰片實驗。同學們在地上也進行了上述實驗,由於太空失重環境和地球的重力環境完全不同,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實驗現象,引發人們的深思。
比如同學們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於受到浮力的影響,小球會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將乒乓球浸入水中後,小球卻懸在水中,即使在空中來迴旋轉也不會下落。據王亞平解釋,這是因為在空間站內浮力會消失,所以小球不會受浮力影響上浮。
再來說說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實驗——有趣的水膜實驗。王亞平把水注入金屬圈中,形成一個似凸透鏡的大水球,放入折紙花,花在水球中綻放開來,令人嘆為觀止。這是由於失重環境下水的表面張力大顯神威,所以水不會向下流,從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氣泡,氣泡將水球分割成兩個部分,會形成兩個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亞平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而是引發我們思考,讓我們積極去探索,發現科學的奧秘。
這次空間站的授課,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也大大增加了我對科學的興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種子。
綻放的水中花似祖國欣欣向榮的繁華,綻放著自己的光彩,熱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許多知識,同時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麗景象,太空中遨遊的每一顆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載著中國無數青少年的夢想。
這是「天空課堂」第二次在中國空間站開課,我們堅信,在未來,中國空間站會繼續利用太空中獨特豐富的資源,引導和鼓勵青少們積極探索,弘揚偉大的科學精神,讓我們懷著一顆熱愛科學和探索未來的心繼續期待接下來的課程吧!
今天,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一課,學習到了許多知識。這次講課的老師可不是一般的「老師」,他們居然在太空授課!他們就是翟志剛老師、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是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
這一課,亞平老師給我們介紹了許多太空科學知識,有「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有「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有「浮力消失實驗」,有「水膜張力實驗」,有「水球光學實驗」和「泡騰片實驗」。
其中我對「水膜張力實驗」最感興趣。這個實驗是亞平老師給我們演示的。只見桌上擺放著一個金屬圈,亞平老師小心翼翼地拿著飲水袋朝金屬圈注水,讓水吸附在金屬圈上,然後繼續慢慢注水,使水膜變成圓鼓鼓的水球。在實驗的最後,亞平老師還放了一張她和她女兒一起剪的花朵在水球上,我驚奇地發現花朵一直在水球中旋轉,實在是太有趣了!
亞平老師還帶我們參觀了神舟十三號的內部。「太空廚房」,裡面有簡易的微波爐和飲水分配器,還有可愛的小冰箱,冰箱里還有新鮮的水果。
葉老師還給我們表演了太空轉身。我知道了吹氣,和游泳的姿勢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將雙手抱在胸前才可以轉身。太神奇了!
我的夢想是我要當上宇航員,在宇宙中遨遊,去太空探索更多的宇宙奧秘!
今天,我們在教室參與了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物理課。
首先,王亞平老師給我們展示了天和核心艙的主要結構,先後帶我們參觀了居住區、衛生區和太空廚房。隨後,老師還介紹了太空跑步機、太空自行車、「企鵝服」等運動裝置的用法,並解釋了太空中鍛煉的重要性:空間站幾乎沒有重力,微重力的環境會使人血液上涌、骨骼疏鬆、肌肉萎縮,需要堅持鍛煉以保持身體健康。葉光富老師還為我們演示了在太空中如何行走、轉身,從而讓我們對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接著,就是最激動人心的太空實驗環節了。三位老師演示了太空細胞學實驗、浮力實驗、泡騰片實驗等,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成像實驗。王亞平老師先製成一個水膜,再向水膜中緩緩注水。由於微重力環境下表面張力較強,水膜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老師又向水中注入一個氣泡,將臉靠近水球時,水球里竟然呈現了一正一反兩個像。老師解釋道,這是由於氣泡將水球分割成兩部分,使其分別成像。這樣一節別開生面的「天宮課堂」結束之後,我終於明白了「太空授課是物理課堂上最生動的實踐案例」這一說法。
正如王亞平老師在課程最後給我們青少年的寄語,「我們是祖國含苞待放的花朵,希望我們的夢想在廣闊無垠的太空中綻放」,我們當今的任務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報效祖國,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今天,天宮課堂上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這些航天員們向我們介紹了自己在太空艙的生活。
葉光富老師給我們表演了怎麼在太空艙里轉身,他先用右手旋轉,轉動身子,再把雙手張開,速度就變慢了,如果把手搭在肩膀上,速度就變快了。他展示完,又向我們介紹了細胞在太空中和地球上伸縮和運動的區別。最後,王亞平老師給我們製作了一顆用水做成的'透明水球。王亞平老師先用藍色色素把透明水球染成藍色,再用泡騰片給它弄出小氣泡。
王亞平老師說:「這些氣泡就像一個個人一樣」。
通過這堂課,我發現在這太空中有許多好玩的東西,我們的航天員和祖國真是太偉大了!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我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去看天宮課堂,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太空生活,心情特別激動。
首先,我看到他們喝水的時候,並不是用我們那種普通的杯子,而是用一個袋子,上面有一個吸管來喝水。我還發現他們不是剛開始就喝,而是先把水擠出來。水可以在空中漂浮,只要一張嘴就可以把漂浮在空中的水喝到肚子里。我了解到是因為太空中沒有重力,所以東西才都漂浮起來。
隨後,他們利用水的張力,把水從水膜做成水球。給我們講解了凸透鏡成像實驗,讓我們懂得了凸透鏡成倒立的像原理。
通過這次天宮課堂的學習,我學會了很多的太空知識。他們勇於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也用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做貢獻!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孩子心裡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里,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為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秘。在這么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為水球相當於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通過水球呈現的是倒立。接著,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發出贊嘆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嚮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天宮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願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今天下午的三點四十分,「神舟十三號」里的崔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三位「教師」為我們講授了一堂關於在外太空生活的課程,我聽完之後感覺非常有意思,也收獲了很多。
一開始,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漂浮著的陀螺,之後,就陸續出現了三位老師,首先登場的呢,就是王亞平老師,她給我們介紹了一些在太空艙里的東西,比如:太空跑台,太空櫥櫃,飲水分配器等等。我認為太空真的很奇妙,在太空艙里的太空廚房功能很全,以致他們還可以吃到鮮蘋果,王亞平老師還告訴我們在太空中如果看上去胖胖的,是因微重力致血液上涌,也讓我們知道了在太空中如果長時間不鍛煉會影響健康。
在王老師的一步一步帶領下,我們看到了葉光富老師和崔志剛老師,他們兩個則是給我們介紹了葉老師身上穿的服裝——企鵝服,它在許多地方都有一些拉帶,也可以對抗肌肉萎縮心管血功能下降,很神奇吧,小小的服裝背後,迎來的竟是科學家的奇思妙想。之後,葉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太空細胞學實驗。等同於他們開展的是失重條件下細胞生長發育的有關研究,當然,顯微鏡是在「醫學樣本顯微觀察記錄裝置」中拿出來的,把樣本放在顯微鏡的鏡頭下,再利用軟體,就可以對細胞觀察檢測了,在太空中的細胞和在地球上的細胞不一樣,在太空中的細胞非常「活躍」,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啊,看來,這節課對我們的生物學也會有一些幫助。老師在乒乓球實驗當中,給我們傳授了「浮力隨著重力出現,空間站內浮力幾乎消失」的知識。到這里,就已經有了不少收獲了。
這堂課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關於水球的一系列實驗了,在水球裡面注入一個氣泡,水球中就形成一正一反兩個像,如果是在地球上,那麼水球都不可能有,他會直接變成液態後消失,何況會有這一現象?還有一個實驗,是在水球裡面放上一個泡騰片,我們都知道,泡騰片遇到水後都會形成一串小氣泡,三位老師首先是將水球染成了藍色,之後把泡騰片放進了那裡。當時我就想到了這個水球和地球很像,所以有一種親切感。
這一次的「天宮課堂」讓我覺得,中國的發展技術真是一流,以前的中國被人踐踏,欺負,現在的中國終於站了起來!不會在被人欺負!而且我也很敬佩這三位「老師」,他們連過節都回不去家裡,而是為世界繼續在外太空研究東西,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動。真的希望「天宮課堂」還會有第二課,第三課,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
3. 極限送達 紀錄片觀後感急需500字
片璀璨的星星的海洋,點綴在茫茫蒼穹,讓漆黑的天幕更加顯得寧靜、深炯,這便是在高倍的天文望遠鏡下的瑰麗的天空,望著這無限、永恆的星空,讓我們不由自主的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在永恆面前,任何事物都變得渺校
然而我們不禁會問,究竟是什麼造就了這一切,是神嗎?古往今來,無數的聖賢思考著這個問題,而在自然科學飛速發展的今天,似乎答案越來越清晰了。
宇宙的大體框架至少有了一個看上去比較正確的解決理論,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宇宙中的物質是從何而來的呢?它們因何而生,如何演化,是否消亡?反物質是什麼形態,在自然界中能否觀測到?是否有暗物質的存在,如果存在,那它們究竟是什麼?一個又一個問題提出,假設、推測、觀察、實驗,科學家們艱辛地尋找著科學的真理之路,他們不知疲倦,為了一個實驗數據,可以連續幾十個小時不停地觀測;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想,可以提出各種新穎的實驗想法來試圖解決。他們不眠不休,他們殫精竭慮,為的就是探索科學的奧妙。
而進行科學研究工作,必須具有懷疑精神,不盲目崇拜權威。在科學研究活動中,真正的權威只有一個,那就是實踐。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鍥而不舍的鑽研精神,這些都是成為一個科研工作者的必要條件百分網。
4. 《超體》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超體》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晚上我們大家在法堂一起觀看了電影《超體》。
我們還沉浸在這個氣氛里,被他引導得無處不在,看了這個片子更應該知道佛是無處不在的。佛的責任是什麼呢?佛陀證悟瞭然後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佛的真理。平時講我們人的腦細胞只開發了一點點,百分之九十八點五都在休眠狀態,一輩子沒用過。修行就是可以讓他蘇醒,從聲聞、緣覺、菩薩、諸位,就是蘇醒的過程。
這個科幻片等於是對大腦的一個展現,他利用了一些戲劇性的的鏡頭,從台北101大廈的開始,裡面有叫露西的外國人,她的種種遭遇其實就是為了表達科學家研究大腦的情況,以這個人做試點一樣來示範。
我們剛剛在峨眉山學了《普賢行願品》,佛陀就是這樣,就像這個科學家告訴我們大腦是怎樣的,然後當中有善財童子來給我們演示怎麼樣開智慧。接下來參學,跟誰參學就證得與他相等的功德。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五十三第,從凡夫到成佛的五十三級台階,最後到第五十三階。普賢菩薩叫總持,他概括了快速積累人生從凡夫到佛的五十三第,用十大願王就可以概括,最後善財童子也完全得到了普賢菩薩的這種智慧。證得了無量光無量壽,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叫無上正等正覺,無量光無量壽,導歸極樂就是完全進入佛果的狀態。
這個片子是用科學家在演講著,但是同時演繹著社會上發生了這樁事的手法。這電影里所有一切都是假設,但假設是為了要表達的一個理論,就是這個科學家所講的生命起源於十億年前。他說僅限於地球這樣,其實也是一種假設。難道生命是十億年前才有的嗎?不是,也是假設。假如生命是十億年前的一個細胞,誕生了之後,開始分裂、分裂、分裂變成各種各樣的生命物種,它這裡面以海豚為例,海豚它開發了腦細胞的百分二十。這個片子整個就是一個科學的假設。
為了讓我們明白,我們人的大腦百分之百的腦細胞,平時只運用了百分之幾。如果蘇醒會是什麼樣?所以他的蘇醒不但能夠自覺、自我能夠理智的控制,像我們現在為什麼要受戒、要戒惡修善,為什麼這個戒的體來自於佛。這就是佛的這一粒道種要進入我們人,你能不能完全接受佛的道種。甚至如果完全接受,佛的這個作用就在我們腦細胞里、身體里起作用,無作妙體,腦細胞就可以開發、開發。如果我們不能遵循這樣一個游戲規則,我們就是破了戒體,我們破了戒體的腦細胞就不能再進化到那種解脫的境界,腦細胞不會再蘇醒。
這也是一個很神奇的,為什麼在宇宙裡面,我們在地球上的能力很有限呢?佛在《悲華經》里講得很清楚,我們是十方諸佛剎土不要的人,等於是犯罪分子。佛再以大悲願力,到這個世界來給我們展示,我們可以自救,可以復甦。但是在這邊能救多少呢?那要看我們有多少人能與佛相應。
思緒一向混亂,所以先說說最後的「I AM EVERYWHERE」吧~之前有看到分析說露西的這句話代表著她相當於神了。但我想,首先在人類概念中,神是高於世界、高於地球的存在,如耶穌;神存在於人類以上的世界,他們是各司其職的,人類通過某種方式可以成為神,比如修行成仙。摩根在授課時講過當環境對於細胞組織來說適宜生存,他們就會成為永恆狀態(大概是這個意思,原話不記得)。在飛機上露西的身體開始消散,她吃下那什麼東西以後又重組,醫生說過那會為人類機體提供所有大量所需能量。露西在見摩根時告訴他們身體可以成為任意形態,只是組合而已。所以,我覺得,到最後,露西的大腦開發到了100%,細胞生長到數量極致,而維持形態的能量也消耗完,於是細胞成為永恆形態,在普通人類意識中及「無形態」,所以她可以在任何地點和以後的時間里。值得一提的是,在開發到100&前的時間里露西回到世界的起點,我想並不是穿越,而是因為大腦開發到極致而知曉所有。我比較疑惑的是,既然知識是流傳和積累下來的,露西為何因為大腦開發而知曉了所有,難道是因為聰明到極致就什麼都懂了?或是她看到了一切的本質?
記得露西在討論世界的單位,我覺得那番話很有意思。人對於一切的概念都是為了方便人類認識和記住世界,方便知識的流傳。就像我小時候經常在想為什麼花要叫花,不叫草,只是剛好人給花命名為花而已。時間是永恆的,它一直存在,只是事物生命短於時間而不停更換讓時間看起來一直流逝了。「如果沒有時間,好像車就沒存在一樣」,這句話就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本存在,你不知道、沒看到,不代表他不存在,所以你認為的沒有也是有,有對於你來說也是沒有。
最後,露西失去形態後,那個刑警問她到哪裡去了,朋友居然說「不會是產生愛情了吧「,我= =我想只是單純的問問吧...刑警跟著一路純粹是因為驚呆和出於人好奇本性之類的吧。朋友也感嘆犧牲了很多人。的確,露西並不是以為的英雄主義式的電影,死的都是壞人,露西隨意開槍、沒想過無辜者一開始挺震驚我,但後來想想一開始這個人物就沒立意於多麼善良,大腦開發,整個人超脫以後,最開始是滿腔恨意和懵懂,到後來,想多點也許是因為看透萬物而不再對於人類道德一類有束縛了吧。
憑聲音就能拿奧斯卡影後的人果然不是蓋的,那種大腦處於飛速運轉的感覺真是...想想換成國內當紅花旦演也是醉了呢,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跟我想到同一個人呢,嘻嘻,Bla bla一堆也不知道有沒有人,看沒看懂~
偶然間看了電影《超體》,影片的構思超前,腦洞大開,讓我看了之後,頗為佩服編劇的空前的想像能力。
影片的主線由主人公LUCY意外吸收了能開發人類的腦域的稀有物質CPH4為開端;隨著CPH4對LUCY腦域不斷的影響開發,LUCY擁有了常人所沒有的超能力。
影片的前半段,故事以某博士的一個理念來對人類的大腦利用率進行闡述,演講中猜想當前人類的大腦利用就緒可能還不到整個大腦的10%,當今世界的科學家及社會精英,也就是我們平常人眼中的天才,他們的服域開發程度也不會超過整個大腦的13%。博士認為隨著我們人類腦域不斷的開發,將有無限可能。
影片以LUCY腦域不斷的開發和博士的理論相互印證;當LUCY的腦域開發到20%-30%時,表現出常人所不及的身體素質、感知能力和反應能力,就像動畫片中的超人一樣,可以以一敵百,輕松擊敗對手。當LUCY的腦域開發到40%時,就開啟了快速學習能力,能夠看穿物質的本源,並加以利用。就類似於玄幻小說中的武者,達到了先用境界,可以感知周邊環境中的金、木、水、火、土等元素,並加以利用。隨著腦域不斷的開發,當達到80%時,LUCY失去了人類的感情,僅用意念就可控製作任何事物,改變物質,快速吸收任何知識,基本上已無所不能,成為神一樣存在。
當進化達到90%時,觸發了遠古時代的記憶,地球的記憶;影片向我們展現了地球生命,包括人類在內的進化史。地球生物從無到有,從一發展到萬;從冰冷沒有思想,沒有記憶,變得擁有各種傳承。宇宙輪回,萬物競逐,優存劣汰。曾經恐龍時代,恐龍強極一時,毫無敵手,卻亦經不起時間的年輪,在茫茫歷史長河中消失滅亡。人類以弱小的身軀,卻通過一代代的文化傳承,不斷的發明和創造,經歷千萬年的積累,達到如今的地球霸主的地位,其餘生物皆為食物。人類創造機器,通為各種晶元,也賦予了機器智能,假如有一天,人類創造了能夠自我學習,自我改造的機器,是否也會引發另類的世界大戰?
但隨著時代變遷,全球變暖、海平線不斷上升、空氣污染等自然現像,至今還未得到有效解決,是否在數千數萬年以後,人類亦將為被時間的年輪壓的粉碎,不存於世。
看了影片後,感受到宇宙的浩大,你我僅僅只是其中微小的一份子;但在我們身體中的各分子看我們的整體,只能一樣覺得浩大;大大小小,只是站的角度和高度不同而已。
我們敬浩大的宇宙為神明,我們身體的細胞也會敬我們的身體為神明,聽從我們思想的召喚。最後,LUCY的腦域開發到100%,並化生世間萬物,世間萬物皆為LUCY;就像影片中LUCY對警察說的最後一句話「我無處不在」(I AM EVERY WHERE)。我們的思想也將無處不在。
我感覺呂克貝松似乎真的是看過老莊的哲學,把這個事情的場景放在台灣,也許是向老莊的致敬?想借這個故事探討幾個哲學問題
1.這個世界是否有超越人類智慧的生命或者環境存在?如果沒有,那麼人類是不是也就沒有必要發展了?因為沒有在你前面的那條路了,你再怎麼發展你也不會超越你現在的水平而成為更高層次的生命。
2.一個生命的智慧是否能造就出超越自己的智慧的生命?當然,現在的科技首先是無法產生生命的,更不要提比自己更高級的智慧了。我想說的是,一般情況下,從哲學上來看,一個生命只能造就出跟自己同層次,或者比自己更低智慧的生命。就好像小時候,很多人說的那樣,我跟你混,我以後頂多和你一個水平,你水平本來也不高,我能混成什麼樣?
3.所以,從哲學上來說,首先,哲學是承認有高於人類層次的生命存在的,否則是不明智的,否則哲學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另一方面,一個層次的生命是不可能自我提升到更高層次的,就好像,你無法揪住你的'頭發,把你往天上拎一樣,那是不可能的了。你必須要有一個高於你的層次的生命,才能把你提升上去,那個人他告訴你高層次的標准,幫你去掉你不符合高層次要求的一切,你才能提升上去。所以,進化論,如果從哲學上說的話,是不存在的。而我這里所說的層次,還不是那種小的層次,就總體而言,整個人類是在一個層次的,而所謂的比如能使用20%以上的腦細胞,也許就能進入一個新的層次吧。
4.哲學上,因為人,人是自然界的產物,那麼人身上必定內含有自然,這個造物主的某些智慧,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人擁有100%的腦容量,卻只能使用10%,這么說來,如果用進化論的理論,進化那100%的腦容量是不是也太浪費了?實際上就是說這個進化論不太對,而是人本來就有這么大的智慧,只是被限制住了。為啥被限制了,這個電影裡面有討論,那就是Lucy說的,他沒有慾望、痛苦、執著…這一切,這點和道家說的是一樣的,放下這些,才能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吧。
5.為何Lucy無處不在,因為他同化了這個自然的特性,跟自然融為一體,當然自然在哪裡,他就在哪裡,而自然是無處不在的。
6.好片爛片,這個本身並不重要,同樣的蘋果砸了很多人,可牛頓只出來一個,有些東西只是給你個啟發,給你一個線索,他可能發源處浩浩盪盪的五千年文明,也可能是幾千年的非洲原始部落。
偶然間看了電影《超體》,影片的構思超前,腦洞大開,讓我看了之後,頗為佩服編劇的空前的想像能力。
影片的主線由主人公LUCY意外吸收了能開發人類的腦域的稀有物質CPH4為開端;隨著CPH4對LUCY腦域不斷的影響開發,LUCY擁有了常人所沒有的超能力。
影片的前半段,故事以某博士的一個理念來對人類的大腦利用率進行闡述,演講中猜想當前人類的大腦利用就緒可能還不到整個大腦的10%,當今世界的科學家及社會精英,也就是我們平常人眼中的天才,他們的服域開發程度也不會超過整個大腦的13%。博士認為隨著我們人類腦域不斷的開發,將有無限可能。
影片以LUCY腦域不斷的開發和博士的理論相互印證;當LUCY的腦域開發到20%—30%時,表現出常人所不及的身體素質、感知能力和反應能力,就像動畫片中的超人一樣,可以以一敵百,輕松擊敗對手。當LUCY的腦域開發到40%時,就開啟了快速學習能力,能夠看穿物質的本源,並加以利用。就類似於玄幻小說中的武者,達到了先用境界,可以感知周邊環境中的金、木、水、火、土等元素,並加以利用。隨著腦域不斷的開發,當達到80%時,LUCY失去了人類的感情,僅用意念就可控製作任何事物,改變物質,快速吸收任何知識,基本上已無所不能,成為神一樣存在。
當進化達到90%時,觸發了遠古時代的記憶,地球的記憶;影片向我們展現了地球生命,包括人類在內的進化史。地球生物從無到有,從一發展到萬;從冰冷沒有思想,沒有記憶,變得擁有各種傳承。宇宙輪回,萬物競逐,優存劣汰。曾經恐龍時代,恐龍強極一時,毫無敵手,卻亦經不起時間的年輪,在茫茫歷史長河中消失滅亡。人類以弱小的身軀,卻通過一代代的文化傳承,不斷的發明和創造,經歷千萬年的積累,達到如今的地球霸主的地位,其餘生物皆為食物。人類創造機器,通為各種晶元,也賦予了機器智能,假如有一天,人類創造了能夠自我學習,自我改造的機器,是否也會引發另類的世界大戰?
但隨著時代變遷,全球變暖、海平線不斷上升、空氣污染等自然現像,至今還未得到有效解決,是否在數千數萬年以後,人類亦將為被時間的年輪壓的粉碎,不存於世。
看了影片後,感受到宇宙的浩大,你我僅僅只是其中微小的一份子;但在我們身體中的各分子看我們的整體,只能一樣覺得浩大;大大小小,只是站的角度和高度不同而已。
我們敬浩大的宇宙為神明,我們身體的細胞也會敬我們的身體為神明,聽從我們思想的召喚。最後,LUCY的腦域開發到100%,並化生世間萬物,世間萬物皆為LUCY;就像影片中LUCY對警察說的最後一句話「我無處不在」(I AM EVERY WHERE)。我們的思想也將無處不在。
剛剛看完了電影《超體》,不是很長的一部小電影。今年剛剛上映時在網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說實話,看的不是很懂,只是讀了這么多年書,開始慢慢敬畏知識,對於人類的大腦開發到極限所展現出來的超強能力不得不佩服導演的巨大想像力。
從去年開始,江蘇衛視的《超強大腦》吸引了眾多觀眾朋友的注意力,真正見識了什麼叫做不可思議。女主在大腦開發只有20%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具有超強的學習能力,這是學生黨夢寐以求的事吧,從此再也不用擔心考試周,輕輕鬆鬆拿高分。只是對於女主所說人性部分的消失,感到恐怖,尤其是殺計程車司機的時候,著實把我嚇了一跳,但是幸運的是女主找到了教授,教授告訴了她最有意義的事情,也許因為走得太遠,我們很多人都已經忘了為什麼出發,從一個細胞到今天的現代文明,我們為自己的生存找尋著人生的,哲學家思想家告訴我們,電影里不斷探討我們是誰,要去哪裡。最終的答案來自於原始是的物種,生命科學的老師說是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繁衍後代,生存和繁衍,這就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在一本書里曾經看到過回憶錄,受訪者說了一句話,我活了下來。
帶來混沌的是無知,知識讓我們更加清楚明白,今天之所以還有怎麼多風水之類的事情,就是因為整個知識大廈還有太多沒有建造完成,這世界有太多的東西是我們沒有辦法解釋的。所以今天我們還會神化毛主席,還會神化風水,畢竟這個宇宙最多的物質,暗物質對我們來說,還是一片迷茫。
超體不知道會不會實現,只不過人類一定會來到大腦開發20%,30%這樣的高度,對於未來我們充滿期待,畢竟鄧小平同志說了: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就交給我們的後代去解決,畢竟我們的後代比我們更加聰明。
這電影中加入了過多的亞州元素,尤其是中國,可能就是因為中國作為這個世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西方人眼裡有太多神秘的色彩,尤其是中醫完全沒有辦法用西醫的理論來解釋,可能大家都希望能夠早一點將中醫博大文化挖掘出來吧。
電影中還提到了時間的概念,不知道時間在物理學家的眼裡什麼高大上的東西,我也很奇怪時間究竟是什麼東西,以怎樣的方式運行,剛看到個小問題:如果明天是昨天的話,今天的星期幾?很有意思的問題。總之,對於時間我的認識只能停留在莎士比亞的階段:時間是一把無情的鐮刀,任何人都逃不過去。美人也僅僅是存在於年輕的時候,對於老年人來說,容貌僅僅是用來區別他人的。好了今天就先寫到這里。
囧,真不知道今天怎麼回事,又開始忘記密碼,真的有一天我需要證明一下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