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當你有了一個夢想--《白日夢想家》觀後感
你有沒有那種,正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大腦已經不知道神遊到了哪裡的情況?
我經常有,尤其在做一件純粹的不太需要動腦的事情的時候,比如說跑步、走路、機械性地洗涮收拾、甚至有時候在看書的時候,也會這樣。
以前總覺得,可能女人天生是戲精,所以很容易沉浸在自己自導自演的腦海大戲中,不管這戲劇如何地荒誕不經,但它也只發生在我自己的腦海里,跟任何其他人無關。
可當這戲劇被搬上大屏幕、每個人都能看到的時候——沒有嘲笑,我居然如此深刻地可以理解。
華特,白日夢想家的主角,一位大家眼中經常處於「犯迷糊」的底片處理員,每每他腦海中大戲開幕的時候,他就處於了別人眼中的「犯迷糊」——症狀是發呆、不言不語,除非被觸碰,否則似乎一直在發呆——似乎思維活躍度高於肢體的人都經常如此,就好像我一樣。
如果白日做夢是夢想家的表現之一的話,那麼,我其實很想問一個問題——不知道是問我自己,還是問誰——我們真實的夢想是什麼樣子的?
華特成為了一名底片資料處理員,他總是可以從若干底片中發現最美、最能代表人生的那一張,因此長達16年來一直成為大攝影師的指定合作人——雖然16年來二人都不曾真正蒙面——他經手了百萬張的底片,無一丟失。
發現美,似乎一直是他的工作,但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夢想。
變故發生在17歲,父親過世,他剪掉了父親為他剪的帥氣的龐克頭,在父親同名的披薩店找了工作補貼家用,把父親送他的「旅行記錄本」擱置在箱底,放棄了自己環游世界的夢想。
而在影片里,因為一張指定底片的遍尋不著,他踏上了旅途,去尋找攝影師,又或者說,去尋找自己心底那個夢想:說走就走的飛機之旅、醉酒駕駛員的直升機、跳海、與鯊魚搏鬥、奔赴火山爆發現場、帥氣的滑板旅行、登雪山、機場監獄……一度我分不清楚,這是真實在發生的,還是又一場白日夢境,但這是真實的,嗚呼幸哉!
底片找到了,在攝影師送給他的錢包里——兜兜轉轉之後,我們總是發現自己想要尋找的其實就近在眼前,這是電影戲劇中最經典的一幕,也許生活也是這樣的,但是不去外面走這么一圈,我們誰也不敢這么跟自己篤定——沒有比較,大約確實沒有發現吧。
除了失業,似乎大結局很美好,抱得美人歸了,底片的內容是自己——最美的原來是自己——經歷了過往一直夢想沒有實現的現實——夢想一旦照進現實,華特的白日發呆做夢的情況似乎就再沒有發生過了,所以夢想還是要有的,它總有自己的實現方式——要麼在現實中,要麼在夢境里。
除去美輪美奐的自然風光,最觸動的一幕,其實發生在華特轉頭在雪山上找到攝影師。全副武裝的攝影師躲在雪山中,為了拍攝一張傳說中不可能被拍到的雪豹——俗稱鬼貓——但是鬼貓真的出現的時候,攝影師並沒有拍攝,他說:有的時候,我不會把所有的都拍下來。最美的那一刻,就在看見的那一刻——照片並不能真實地記錄所有的美,總有一些,是只能留存在大腦、在眼睛裡面的。
我突然想到了最近看到的晚霞——感覺過往這么多年,都沒看過這么多的晚霞,絢麗、美好,橙黃、粉紅、煙霞淡紫,各色各樣,各個地方,但我從不曾真實地把這美好留在照片上過,大自然的美,就在於它的沒有規律不可定性,以及,不能完整地被留存。
攝影師與華特,感覺就像一個人的一體兩面,他們都可以對美有著驚人一致的認知,區別只在於:一個在現實中真實地去拍攝記錄美好,一個在工作室看著這些美好,在腦海中上演著一幕幕尋美之旅。當他們二人在現實中真正見面時,這個人才真實地完整了起來。
而最後的最後,我被片尾曲深深打動了,就像此刻,在辦公室的工位中,我帶著耳機,一邊單曲循環著《stay alive》,一邊敲下以上這篇觀後感——這大概是我很久違地,相對認真一點地寫觀後感了,我其實很少這樣完整地去記錄整篇文章,或者影片——能夠記錄一個觸動我的點已經很多了——這部影片裡面還有很多我沒寫到,比如說華特與母親、姐姐的關系,華特與暗戀對象的相互觸動以及對劇情的推動等等,可能相對於夢想而言,這些溫情的片段,沒能給我更大的觸動吧。
我自己,其實就是一個白日夢想家,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能不能遇到這樣的契機,可以讓我真實地實現自己的夢想——在這之前,也許我更需要明確的是,我的夢想,到底又是什麼呢?
Ⅱ 《白日夢想家》觀後感
故事梗概: 沃爾特是一家照片公司底片管理經理,是一位超級愛幻想的白日夢想家。為了找出25號底片,他追隨行蹤不定的攝影師肖恩的腳步從南極輾轉北極,經歷過與鯊魚搏鬥,在火山腳下九死一生,孤身一人登上珠穆朗瑪峰與肖恩一起目睹珍稀動物雪豹的身姿等。這一系列的經歷最終讓他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生活的意義】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也不知道,這也許是大多數人一生都在去尋找的答案吧🧐,也許年過半百才找到,又或許途中敗給了現實。為愛而活是阿甘向我們傳達的生命的意義,不下船不想被現實污染是鋼琴天才1900的生命意義只想抬頭仰望月亮,不想低頭撿起地上六便士是畫家斯特里克蘭德的生命意義。
本部電影肖恩給沃爾特的話:
認識世界,克服困難;
洞悉所有,貼近生活;
尋找真愛, 感受彼此,
這就是生活的意義。
【生活的慾望】
I am looking for you!是沃爾特見到肖恩的第一句話,也是電影的整個線索。找到肖恩拿到25號底片,然後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能挺起胸膛來跟女主表白是沃爾特的慾望。慾望也不是貶義詞,可以為了擁有很多錢追求一個高質量的生活而努力工作,可以為了滿足小小的虛榮心爭取各類比賽的冠軍…合理的利用這些慾望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但若慾望強烈到分不清善惡,被這些東西蒙蔽雙眼🤬,比如薇婭鄭爽,比如李雲迪,王力宏…能量是守恆的,你所做的事終有一天會回饋到你身上。
【認識世界】
有人說感知世界有三種方式一種是通過讀書,電影,音樂等媒介中獲取;一種是通過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自己去經歷去體會;還有一種是透過別人的眼,人生去了解。所以期盼我們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去體驗未曾體驗過的情感,去遇見更多不同想法的人,你遇到的每個人都會間接的影響你,包括碼下這段文字的我🤗。
【經歷經歷經歷!】
在經歷過與鯊魚🦈搏鬥,在火山腳下九死一生,一個人去很多很多地方旅行後的沃爾特整個人都不一樣了,電影中呈現出來的狀態也越來越年輕了🤷♂️。對於愛而不得的人也豁然開朗了,時間會沖淡一切,沒有始終過不去的事情,只有暫時過不去的心情。去旅行去讀書去看電影這些都算是人生閱歷的一部分。🤓
Ⅲ 白日夢想家讀後感
電影白日夢想家:一段心靈之旅的啟示</
這部勵志佳作,主角華特,一個內斂的膠片洗印經理,他的世界充滿了白日夢與現實的交織</。被逼走出熟悉的領域去尋找遺失的底片,這趟冒險旅程,不僅是一場尋找,更是一次自我覺醒與成長的探索</。電影的核心線索,是通過旅行來理解生活的真諦,華特領悟到,生活中的美好並非鏡頭下的定格,而是潛藏在平凡中的細微感動</。
在冰島的風雪中,華特找回了曾經的夢想,遇見了攝影師尚恩,一個意想不到的轉折揭示了生活的意外與真理。原來,那關鍵的25號底片一直藏在他自己的錢包里。這個揭示讓華特明白,真正的旅程並非終點,而是沿途的風景和自我發現的過程</。
華特在冒險中不斷蛻變,從夢想家變成了實踐者。他勇敢面對被辭退的困境,用跳傘、搏擊鯊魚等活動豐富簡歷,體驗到了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深度,這些溫暖和愛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告訴我們,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要有勇氣挑戰舒適區,珍視每一次感動。
電影的結尾是對他人生哲學的總結:開拓視野,活出新生,從夢想的虛幻走向生活的實在</,從夢想家變為生活的實踐者,是時候停止幻想,勇敢地擁抱生活,讓每一天都充滿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