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血戰湘江觀後感
影片《血戰湘江》再現了紅軍戰士們在歷史緊要關頭的英勇表現,那句「哪怕經歷人間湘江」的誓言,彰顯出紅軍戰士們堅定的信念與不屈的精神。
影片講述了在1934年的冬天,紅軍戰士們在興安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渡過湘江的壯烈事跡。然而,這一勝利背後,紅軍戰士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令人痛惜。
影片中,鄉親們送食物給紅軍戰士,希望他們能平安歸來過大年的情景,既令人感動也令人感傷。紅軍戰士們的勇氣與犧牲精神,深深觸動了我。
我敬佩紅軍戰士們的英勇無畏,他們為抵抗敵人,不顧個人安危,即使面對坦克等先進武器,他們也不會退縮,而是義無反顧地投入戰斗,將生命獻給了革命事業。他們的精神是我們寶貴的財富。
觀看《血戰湘江》後,我深刻感受到了紅軍戰士們的偉大精神。他們為國家、為人民英勇奮斗,不畏艱難,堅韌不拔。他們的精神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於挑戰的精神象徵,也是我們今天繼續前進的動力。
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以報效國家、感恩父母為目標,讓紅軍戰士們的犧牲與努力,化為我們奮斗的動力。讓我們以實際行動,傳承紅軍戰士們的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❷ 血戰湘江觀後感,如何評價
在「學習強國」平台上觀看了《血戰湘江》後,心情非常激動,那悲壯的畫面在腦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如果中國革命的勝利,要用我們的鮮血才能築成,那我們必須英勇獻身」、「誓死保衛黨中央過過江」,紅三軍團長和紅軍戰士的話時時縈繞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犧牲,以大無畏、昂揚向上的革命精神給我以震撼和鼓舞。
該片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組織創作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影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饒的光輝形象,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仆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教育,影片把我帶入到戰爭場面,聲光特效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影片中一個個紅軍戰士指戰員流血犧牲使我感慨萬千,他們的視死如歸的氣概,他們對革命堅定不移的信念,讓我萬分敬佩。
而今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更加珍惜,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我們要學習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輩是我們的民族脊樑,正因為有他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精神,才有我們今天的立國之本,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永遠值得每個中國人敬仰。
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輩的初衷,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長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沒有過時,更是我們現階段實現中國夢,建設更加繁榮富強祖國不竭的動力。
雖然我們進入和平建設時期,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不能忘記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學習長征精神,在改革開放新的征程中發揚不懼挑戰和革命的大無畏精神繼續前進。為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參與者、奮斗者、開拓者。
(2)電影血戰湘江觀後感100字擴展閱讀:
觀後感重在「感」。不少學生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要聯系實際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