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鋼琴家》觀後感
《鋼琴家》觀後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鋼琴家》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鋼琴家》影片的開場是沉默的黑白,戰爭來臨前的平靜讓我心生不安。從影片中我看到了國家間的戰爭、異族間的戰爭和心靈的戰爭,看到了懦弱與堅強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身體內。兩個半小時內,我感覺經歷了一場戰爭那樣的漫長。
第一眼看見主角,倒八字的眉毛,紅潤而又細長的手翩翩飛舞於琴鍵上,音樂溫柔得讓人想永遠的沉睡於其中,正當我們沉浸於這樣輕靈的音樂里時,忽而第一次炮聲撲面而來,他沒有驚恐,繼續彈琴,眼神一如既往的充滿柔情。而後又一次,劇烈且強硬,當我以為他會繼續不為所動時,他被震動了,緊接著玻璃破碎的聲音驟然響起,而鋼琴聲卻繼續纏綿,可是再一次的,當玻璃被炮火震碎,鋼琴聲也在一片雜亂中戛然而止。
他在華沙的猶太區里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他躲過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他在一個個好心人的幫助下,,在納粹的眼皮底下每天懷著恐懼生存。
電影的高潮是,鋼琴家虛弱地掙扎著想把救命的一瓶罐頭敲開,當罐頭掉在地上,一位德國軍官的腳隨之出現。在那個德國軍官命令下,他蹣跚的走向鋼琴,手不停顫抖,因為飢餓和恐懼,可很快他就融入了音樂,一首小夜曲被他彈出了悲憤和激昂。德國軍官被鋼琴家的才華所震撼,後來,他將食物拿給鋼琴家,坦然地說「我們投降了」,看到鋼琴家瑟瑟發抖,便將自己的大衣脫下來給他。這一切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他甚至還以為有機會再聽到鋼琴家的音樂。戰爭使人恐懼,然而人性卻又讓人看到希望。
對於生活在納粹下的猶太民族,失去了作為人最起碼的尊嚴,連生存的權利都被剝奪。他們可以隨時隨地被納粹處決,不需要任何理由。相比之下,能夠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應該用一種更加知足、更加感恩的心去對待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父親、鋼琴、音樂、愛鑄就了他的一生,一位偉大的鋼琴家,一種淡淡的哀傷。
剛開始看《鋼琴師》的時候,大衛的一頓瘋癲讓我感到煩躁,但是當大衛回憶起自我的童年,當他演奏起那首肖邦的曲子時,鋼琴曲的那種美感突然引起了我的注意力,讓我有了繼續看下去的興趣。
我認為大衛的一生有著一種淡淡的哀傷,父親對他有著一種變態的愛,一個「小提琴的故事」父親將自我對音樂的熱忱強加於他身上,使得年幼的大衛從小就務必承受著來自父親的壓力,但也正是因為父親這種偏執的愛使得大衛醉心於音樂,讓音樂完全占據了他的全部生活。
正是因為對音樂的熱愛使得大衛與父親反目,背井離鄉到了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對音樂的熱忱讓他完全投身於音樂,但是又無法擺脫與父親之間反目的心理壓力,那種眾叛親離的情感缺失使得他對音樂近乎瘋狂,以至於最後精神崩潰。
妻子吉蓮的出現給大衛的生活帶來了光明,與吉蓮的愛和婚姻改變了大衛的生活,再一次演奏會的成功更為大衛走出自我的陰霾帶給了動力。
本片以大衛的回憶為主線,從小時候,到倫敦求學,到精神崩潰,到重新登台,這中間音樂起了重要的作用,大衛的一次次登台成為全片的線索,優美的鋼琴曲成為影片的靈魂。
影片中很多場景給人很強的視覺與聽覺沖擊力,看完這部影片,對影片中的一些場景印象很深,大衛在雨中跑入餐廳的狼狽,崩潰的他在眾人面前彈奏時的自信;結婚時蹦著,跳著,像孩子般的自由和幸福這些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里。
天才的成長總是充滿坎坷,而天才的隕滅更是讓人心酸與嘆息,這正是大衛一生的真實體現,無法釋懷的父輩的期望,心中懷著對夢想的追求,叛逆與夢想,讓這個天才少年大衛在到達音樂的頂峰的同時卻也進入了人生的低谷,但是最後大衛的婚姻與感情又為這位天才悲哀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點。
無論是從情感的表現還是從音樂的使用來看,《鋼琴師》這部影片都堪得上是一部經典之作,能獲得奧斯卡獎項也是必然。
前幾天閑來無事,便在某奇搜騰電影,翻看翻看著,便發現了《鋼琴家》這樣一部電影。
第一印象便是這朴實無華的片名,《鋼琴家》,便不是說是一個鋼琴家或者是一個關於鋼琴的故事嘍?懷揣這這樣的好奇,我觀看了這部影片。
142分鍾的'影片卻讓看後的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可講的地方太多了,以至於讓人不知從何說起……
那就簡單說一些吧。
影片的開頭是美好的,鋼琴家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了自己心儀的女子,但突如其來的禁猶太令,讓原本美好的人生被改寫,所有的猶太人被迫搬遷到人為劃分的猶太區,受盡侮辱,歷盡險惡。猶太人彷彿牲畜一樣被軍官蔑視羞辱,也被世人所嫌棄。猶太人們被困在圍牆中,他們失去了新鮮的麵包,更失去了生而為人的自由。而有些猶太人,不僅失去了自由,更失去了一個民族的節操,他們打罵同是猶太人的別人而來顯得自己高人一等,但殊不知在別人眼裡,他們是那低聲下氣的狗,是比那些失去了自由的人還可憐的人。
這部影片中最讓人印象尤為深刻的一幕,德國軍官發現了藏身的男主,卻沒有殺了他,而是聽著他的鋼琴演奏陷入深深地回憶中,更甚於之後主動幫助男主給之於食物衣物。這位德國軍官本性並不是壞的,而是由於戰爭的殘酷而不得不去戰斗殺戮,他不想死,所以在感受到鋼琴家的求生欲後而引起共鳴。雖然最後他的確是死了,但這不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么?
戰爭,對於這個世界的危害是極大的,而對於一個家庭,對於個人,最痛苦的便是失去家人失去以前擁有的所有,而這些情況,在戰爭是最為常見的,活下來真的很不容易。影片極其深刻的以一個平常藝術家的親身經歷刻畫出了戰爭的殘酷,也表現出了一個人對生的渴望,讓我們在跌宕起伏的劇情中厭惡戰爭而對生活抱以希望。總之,這是一部值得去看值得深思的影片。
;『貳』 電影《逆光飛翔》觀後感
一縷穿越現實的逆光,在夢想的道路上一帆風順不一定成功,但是逆風飛翔會讓人飛的更高,走的更遠。下面是電影《逆光飛翔》觀後感,歡迎閱讀。
當老師對這部影片進行簡單介紹時,我對這部影片產生了好奇,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影片可以讓著名導演王家衛如此看好,讓觀眾如此欣賞。觀賞過程中沖擊我眼球的不是影片人物,而是在交流中那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有母親與兒子離別時含著淚的雙眸,面對比賽時裕翔停在鋼琴上顫抖的雙手,小潔跳舞時臉上自信的笑容,都觸動著我的內心。可見導演王榮吉在用淋漓盡致的鏡頭向觀眾講述了這樣一部令人深思的影片。
影片一開始就是由李列飾演的裕翔母親在忙碌的側影,面對即將離開家去上大學的兒子,擔心與不舍無不在這位母親的臉上找到,在學校里幫助兒子整理寢室,餐廳打飯,熟悉從宿舍到教室的道路,她都對兒子充滿耐心,對兒子小心翼翼的疼愛讓我們體會著母親的偉大,這就是導演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母親形象,母子倆人校園中濃濃的母子深情也為影片提升了溫度,觸動觀眾的心。
對於從小失明的張裕翔來說,本色出演讓他更能體會這個角色的內心,把這個角色演繹的淋漓盡致。對於裕翔音樂就是他的夢想,先天的缺陷並沒有打敗一個有夢想的音樂天才。這也是導演費勁心思想要把最真實的視覺效果展現給觀眾的。影片中裕翔面對陌生的大學校園沒有退後,而是積極的去適應;面對同學的不懈,沒有難過,而是用真心打動身邊的舍友與親人。在影片中當老師把裕翔帶到鋼琴前時,顫抖的雙手摸索著鋼琴的每一個鍵,在害怕著自己彈不好而讓別人失望,但內心的力量還是讓裕翔勇敢的去展示。
導演鏡頭下的小潔是個不幸的女孩,熱愛舞蹈追求夢想的她抵不過母親的世俗,天生就是舞蹈的苗子不應該埋沒在一家小小的奶茶店裡。笑容對於這個花季少女來說卻成了奢侈,母親的不解,男友的背叛讓小潔感到生活的黑暗,可是與裕翔的相遇,彷彿一束逆光飛翔,把這個女孩的世界照亮,舞蹈房內小潔優美的舞姿在逆光下讓人著迷,執著的為了心中的舞蹈夢前進。影片寓意令觀眾歡喜,也為影片營造了柔美的氛圍。
面對生活與現實,有夢想的年輕人沒有退縮,他們勇於逆光行駛,不服從命運的安排,這使得觀眾席上有夢想的你產生了共鳴。該影片是導演通過對真實故事的改編,讓裕翔和小潔兩個原本毫無交集的人有了交點,讓更多的人去熟知,傳遞給觀眾的是富有勵志的故事。銘記影片中的一句話:我一直朝著別人的方向飛,這一次,我要用我的方向飛一次。
《逆光飛翔》這部講述盲人鋼琴家黃裕翔和熱愛跳舞的小潔互相鼓勵的追尋夢想的勵志故事激勵著我們這些同樣追尋夢想的青年。電影的主角就是黃裕翔自已,電影的配樂也都出自黃裕翔這位真實的盲人鋼琴家之手,透過電影,略懂音樂的我被悠揚的琴聲吸引,同時也從琴聲中聽出了他的歡樂與悲傷。
有誰會記得,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到一個能在大地上又蹦又跳的人兒時,我們經歷了什麼?如果當初我們很懶惰,如果我們害怕摔倒,那麼會有今天傲然站在大地上的一天嗎?所以,困難並不可怕,我們應在成長的過程中,面對困難挫折的考驗時應該越挫越勇,在困難挫折中不斷地去磨煉自己的意志,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那樣,人生大道才會越走越精彩,越走越靠近成功!
成功來的總是那麼不易,我們又有誰能體會影片中男女主人公追尋夢想的艱辛?是啊,成長路上總有逆境,只有逆風飛翔,才能綻放出自己的精彩。
這個影片也因為將主人公黃裕翔的狀況真實展現而得了很多獎,有金馬獎費比西獎、網友滿意獎、台北票房獎,還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觀眾們很喜歡這部影片傳達給人們的純真善良,更被盲人鋼琴家黃裕翔樂觀向上,不輕易放棄,執著追尋夢想所感動。
他會從演奏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也會因為小夥伴的嘲笑而變得自卑沮喪。雖然他與我們常人有所不同,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他總有我們常人無法匹及的音樂天賦。他上大學,學音樂,自強自立,不依賴於任何人。他克服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他擁有的也是常人無法擁有的音樂財富和常人無法擁有的聽覺和嗅覺財富。
追尋夢想的路上需要純真善良的小夥伴的幫助在黃裕翔的幫助下小潔參加了夢寐以求的舞蹈大賽,雖然距離成功還差那麼一點點,但是小潔沒有放棄,還會繼續跳舞。這也告訴我們,「如果喜歡的事情沒有辦法放棄,那就更加努力的,讓別人看見你的存在」。
人們啊請不要抱怨世事不公,誰不是翻山越嶺去成長,誰不是披荊斬棘去遠方?
生命在於不順從,成長路上,請逆風飛翔。
當缺陷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麗,那便成為走向成功那對隱形的翅膀推動我們慢慢前行。電影《逆光飛翔》根據真人真事編寫,主人公黃裕翔是天賦異稟的鋼琴天才,卻唯獨是有眼疾的生活「白痴」。不得不說上天是公平的,它總在給你開啟一扇門的同時,給你關上了一扇窗。
努力習慣,努力堅強。全文打動觀眾的不是青春愛情,亦不是汗血淋漓的豪情而是那平凡生活中逆光飛翔的倔強。記得最打動我的是電影拉開帷幕時,是一家人的溫馨,映入眼簾的是家人臉上的笑容。
我被黃裕翔的琴聲吸引,在生活處處碰壁的.他卻在琴鍵按下的那一刻格外自信。記得裕翔剛入班時兩個女生隔著他對話時的尷尬,班長提出每人值日帶裕翔去不同教室時被同學的嫌棄。此時的無聲正把他那深底的孤獨、害怕表現得徹底。
「如果對喜歡的事沒辦法放棄,那就要更努力地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存在。」就是這樣的意外讓裕翔與同樣遭遇谷底的小潔相遇。夢想的丟失,男友的背叛讓小潔變得不苟言笑。更讓原本不可能相交的靈魂出現了交點。整部影片拍攝將逆光的場景變得柔和,格外美麗。
對自己的夢想學會堅持,即使它沒有多少光容。或許是一個音符,一個舞步,讓自己該奮斗的年紀無悔。
首先要感謝學校能夠組織我們喜歡看電影的同學在一起觀看電影,大家一起欣賞有很好的氛圍。我很喜歡看關於這種勵志的故事,更何況這是根據真人改變的,更具有教育意義。觀看後對我的觸動很大,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失明的患者裕翔,面對殘酷的現實他的母親沒有放棄他,他也沒有自暴自棄,他選擇了正視現實,從小對鋼琴產生興趣,也曾參加比賽並獲得獎項。後來由於有人說閑話戳到了他的痛處,並對舞台產生了抵觸情緒。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會遇到這種情況,但往往是做法幾乎雷同,我們在一次次臉紅中推脫掉或者與裕翔的前期做法一樣能躲就躲不想面對自己曾經在以往時的失誤。也正是這樣一種心態,殊不知我們已經錯過了許多的機遇,錯過了展示我們的機會。我們不想主人公那樣可以碰到那麼多好朋友去幫他,但是我們要鼓起勇氣去相信自己,去證明自己。只要你努力,世界都在為你加油,為你讓道。如果自己喜歡的事情沒有辦法放棄,那就要更努力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存在。每個人都有夢想不要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