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寒江孤影,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形單影只,在寒江旁邊只有一個人獨站。我們以前相愛然後分開,現在相逢,真的悔恨當初不相識。
句中「相逢何必曾相識」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
原文節選: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白話譯文:
我聽琵琶的悲泣早已搖頭嘆息;又聽到她這番訴說更叫我悲凄。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問是否曾經相識!
自從去年我離開繁華長安京城;被貶居住在潯陽江畔常常卧病。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沒有音樂;一年到頭聽不到管弦的樂器聲。
住在湓江這個低窪潮濕的地方;第宅周圍黃蘆和苦竹繚繞叢生。在這里早晚能聽到的是什麼呢?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鳴。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樣好光景;也無可奈何常常取酒獨酌獨飲。難道這里就沒有山歌和村笛嗎?只是那音調嘶啞粗澀實在難聽。
(1)琵琶行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相逢何必曾相識語出《琵琶行》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有「擅越職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於是被貶為江州司馬。
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犯罪」官員,屬於變相發配。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斗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鬱,結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
⑵ 琵琶行的電影劇情
趙五娘的丈夫蔡伯諧為求學離鄉別井,留下五娘一人在鄉間照顧家姑和老父。後來,家鄉鬧飢荒,五娘等只好食樹皮,草根度日。五娘的家姑,老父最終不支餓死,而五娘則被迫沿街乞食。另一方面,伯諧入城後,結識了牛小姐。未幾,二人結為夫婦。一日,牛小姐在街上巧遇沿街行乞的五娘,五娘向牛小姐訴說自己凄慘的遭遇,當牛小姐發現伯諧乃五娘的真命天子,遂決意離開伯諧,讓五娘與伯諧再續前緣。
⑶ 寒江孤影,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形單影只,在寒江旁邊只有一個人獨站。我們以前相愛然後分開,現在相逢,真的悔恨當初不相識。寒江,孤影。採用帶有寒意和寂寥的詞語寫,形單影只,在寒江旁邊只有一個人獨站。江湖,舊人。江湖那麼大,我們曾遇見那是多麼幸運,可是你我卻是古人。
寒江孤影,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是說其意彼此命運如此相似,雖不曾相識,但卻像朋友一樣有相知,感慨無限。
(3)琵琶行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琵琶行》創作背景:
相逢何必曾相識語出《琵琶行》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有「擅越職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於是被貶為江州司馬。
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犯罪」官員,屬於變相發配。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斗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鬱,結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