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大腕電影觀後感800字

大腕電影觀後感800字

發布時間:2025-09-30 09:40:28

1. 瘋狂的石頭1500觀後感

最深感受:鏡頭剪接製造的黑色幽默:石頭其實沒瘋狂;瘋狂的只是這些迷茫的人們。
在這部電影還沒有開始上映的時候,形形色色的造勢運動開始了。從網路到媒體,一造再造。類似什麼中國喜劇電影未來的希望諸如此類的觀點在我看這部電影的之前已經根深蒂固地盤踞在我的思想了。
的確,造勢運動是必要的,畢竟很多的人都是因為造勢運動的水漲船高才那麼心急地想看這部電影,可是當造勢運動把電影的高度推到一個太高的程度的時候,看完電影的人們會有一種非常嚴重的失望感。
如果之前不是那些潮湧而來的造勢,也許,我看完這部電影也就成了新的始作甬者了。然而,因為轟轟烈烈的造勢運動,這部電影看完,只能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失望了。
不是因為電影不好,而是電影沒有能夠達到我們所期待的那個高度。而造成這種後果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前面過於猛烈的誘惑了。
在我看來,這是一部很優秀的電影,而且是一部被造勢運動扼殺的優秀電影。
失望,終於在看完電影的時候徹底地把我擊潰了。說到黑色幽默,如果說這部電影就是中國喜劇電影未來的希望的話,我寧願選擇01年馮小剛的那部《大腕》,縱然不是很好笑,可是至少在布局上形成了一種極致的諷刺。
然而,看電影總應該多少更客觀一些。拋開這些造勢運動的話,我想說,這其實還是一部優秀的國產電影。如果把寧浩僅僅當成是一個傳統的導演而不是什麼中國電影未來的希望,這部電影已經難能可貴了。
在我看來,是那些風起雲涌的造勢運動扼殺了這部電影,也扼殺了《瘋狂的石頭》里的這個寧浩。為什麼要讓我感到失望呢。這本來應該讓我感覺到驚喜的電影才對呀。
說回電影本身。寧浩是一位很努力而且很有天分的導演。比如在朋友非常反感的所謂累贅的那個開頭,恰恰是我最喜歡這部電影的一個部分。
一件事用了三個角度來說明白,朋友說其實這部分不應該述說得如此拖沓。因為反復。
據我所知這種手法在文學作品裡尤其是小說里會經常被用到,而在電影里卻似乎不那麼常見了。就算有,似乎也不曾有過這么長的一個篇幅來如此幽默地表達。
而且這一整段表述的僅僅只是一件事嗎?我看不然,這一段講的是三個故事甚至不只三個故事。首先是謝小盟在纜車上追女孩子;其次是道哥一夥打著搬家公司的旗號偷竊;還有就是包世宏偷偷用廠里的汽車學開車;另外還有收購公司助理在收購不成後對著牆壁泄憤;最後才是撞車的把這一切聯繫到了一起。
朋友看到的是撞車,我看到的卻是撞車背後的那些。有什麼辦法把以把這么多的資訊如此密集而不讓人感覺擁擠地安排在這么小的篇幅里呢。朋友說的那種所謂的累贅,在我看來反而是非常簡潔而精練的。
這一段幾乎交待了後面整個故事裡最重要的幾個人物的性格特徵和背景。這一段其實是非常精練而重要的。如果沒有這一段的話,後面部分可能要用更長的篇幅來說明這些。
當然片子後面撞車的那段重復用的這種手法看起來要比這一段遜色得多了。不論是重復的必要性還是片段本身所釋放的張力來說,那一段都像是創作者本身的那種對於某種技巧的過度的迷戀。
一個導演能把最多的資訊集成到最簡潔的方式表達出來,那麼這個導演應該已經是成功的了。在這方面的寧浩顯得相當出色。
為什麼我說這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呢。因為寧浩。一個好的導演不一定能拍出好的電影,而沒有一個好的導演是絕對不可能拍出一部好的電影來的。
這部電影的劇本應該不是那麼好的,畢竟這個故事充滿了太多太多的偶然性,黑色幽默過足了癮的時候,誰又能相信這部電影背後所講敘的故事的真實性呢。當然也許我們要的並不是所謂的真實性,可是一部電影如果讓我們覺得真實而感人的時候,那麼這樣的電影是不是會更出色一些呢。
這也就是我為什麼會選擇那麼多年前的《大腕》作為中國喜劇電影的希望而不是這部《瘋狂的石頭》的原因了。畢竟在某種程度上說,《大腕》里的故事發生的概率要比《瘋狂的石頭》高很多。縱然那也並沒有真實性可言,可是至少那有可能性。
黑色幽默出現在高概率的可能性里要比僅僅的黑色幽默高明得多。
所謂瘋狂,翡翠只不過是一個無辜的載體罷了。不管是躺在展覽廳里那些光彩奪目的燈光下面,還是被包世宏不知所謂地戴在他女朋友的脖子上,石頭也罷,翡翠也罷,其實都是一樣的無辜。
不是有句古話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嗎?匹夫的確無罪,可是璧呢,不也是一樣的無辜嗎?有罪的只是那些瘋狂而貪婪的人們罷了。
翡翠作為一種綠色而剔透的石頭,其本質也依舊還是石頭。永遠安靜,永遠朴實無華。只是因為人們賦予了它的那種價值觀點讓它變得珍貴,拋離了這種人為的觀點,其實翡翠一樣一文不值。
電影里似乎也想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看電影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這塊翡翠最終會是以一個什麼樣的方式謝幕,只是我怎麼也沒有想到,翡翠最終被洗盡了鉛華,跟所有的贗品一樣成了真正的贗品戴在一個小女人的脖子上,從此就在廚房的油煙里度過了以後的歲月。
也或許這沒什麼可想不透的,畢竟這原來只是茅坑裡的一塊石頭罷了。可以在一個女人胸前搖搖晃晃地過一輩子,也許就是這塊翡翠在茅坑時代里最美好的一個夢想了。
來自平寂;終究也歸於平寂;中間這如許繁華只是一場夢,夢醒了之後,一切是否只能依舊。
或許說,這只是一種緣罷了。入世是緣;皈返也是緣。穿過了這些瘋狂的繁如夏花的表象,也許其實只是一個黯然的禪理罷了。
在我看來,因為這樣的基調,看起來這部電影變得像是一部悲劇一樣的凄涼。像包世宏的前列腺,總是撒不出的尿是那麼的哀怨。而最後終於可以暢快地在尿兜前大笑的時候,這樣的大笑如何不凄涼呢。
大笑需要一個很漫長的悲哀的求之不得,最後終於得之的時候,那種大笑跟在戰場上大戰三百回合之後兩軍只剩下自己一人時那樣的悲涼和孤獨。很多時候不停地掙扎,最終我們才發現,其實我們最想要的不過是那些最平常最平淡的一切,這時候我們看著身邊倒下的戰友和曾經的那些敵人,多少人可以感覺到那是一種真正的暢快。在包世宏患前列腺炎之前,他怎麼也不會理解,可以暢快地站在尿兜前張揚地左搖右擺絕對是一種難得的幸福。反思前事,其實那是一種很悲涼的感覺。
還好,我還算身體健全,可以在看電影的時候哈哈地乾笑幾聲,末了責罵一下那些造勢運動者。而不用忍著,或者想罵又罵不出來。
這是一部這樣的電影,茅坑裡的石頭翻身把歌唱,瘋狂的人們用一種不合弦的和音唱著自以為高吭的歌。其實剔除那些和音,主唱的聲音是很好聽的。
而其實我是這樣的一個人,我在無聊地看電影。看完電影後總習慣嘖嘖幾聲,然後睡去。
晚安,所有瘋狂的石頭。晚安,所有瘋狂的人們。
來自平寂;終究也歸於平寂;中間這如許繁華只是一場夢,夢醒了之後,這一切的確只能依舊。
或許說,這只是一種緣罷了。入世是緣;皈返也是緣。穿過了這些瘋狂的繁如夏花的表象,我終於明白,其實這真的只是一個黯然的禪理罷了。

2. 喚愛電影觀後感

關於喚愛電影觀後感【1】

據悉,該片將於3月23日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給觀眾帶去與好萊塢爆米花電影不一樣的極具正能量的中國家庭勵志故事。

警醒:每天都有不幸的事在你身邊發生

據悉,《喚愛》取材自真人真事,講述了5歲孩子在母親去世後,獨自承擔起照顧癱瘓父親重擔的感人故事。遭遇了母親去世、父親癱瘓、生活極度困頓的孩子,連大人面對如此苦難都想要逃之夭夭,而這個本該還在父母懷抱里撒嬌受寵的年僅5歲的孩子將如何面對今後的生活?

預告片所展示的“每天都有不幸的事在你身邊發生”正是影片想要警醒世人的主題,這個世界大部分人生活得順風順水,但還有一部分人卻似乎承擔了我們能想到的全部苦難。生活順風順水的人們,請想想那些在逆境奮斗的人;無憂無愁的人們,請想想那些拮據艱窘的人。我們每個人都不應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而應該抬頭去看看那些正在遭受苦難的人,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喚愛》家國情懷:精神有了歸屬,生命才有意義

曾有影評人認為,在我們的'電影世界裡,“真人真事”未免太暗淡了。的確如此,人們大多心甘情願地把票房貢獻給爆米花電影,只為圖一樂呵,而放棄感受現實的沉重苦難。《喚愛》是象山恩澤瑞瑪影視文化傳媒成立之後出品的第一部影片。令人詫異的是,公司成立後投資的第一部影片沒有一味迎合大眾口味,開發商業電影,偏偏逆流而上,聚焦於民生與現實,把社會中一些真實的勵志事件展現給觀眾。

對執著於“真人真事”類型電影的背後動機,恩澤瑞瑪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負責人李軍如是說,“自從事影視工作多年來,在攝制組采景中,多次遇到一些類似《喚愛》中的兒童,讓自己心裡觸動非常大,一直有個夙願,就是一定要做一部帶有情懷、有正能量的影片”,於是有了《喚愛》。他認為,只有充滿博愛心、仁慈心、善良心、同情心,我們每個人、每個家、我們的國才能達到美好境界。也許現在的年輕人不屑於或羞於於談“愛”與“情懷”,但支撐每個人能滿足地生存於這個世界的最根本原因,正是你依附於他人的“愛”與“情懷”之上。

“亦余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精神有了歸屬,生命才有意義。在家國情懷上誕生的《喚愛》正是想拋開娛樂和商業的桎梏,立足於現實,通過現實題材警醒世人,使觀眾達到精神上的震盪與升華,自發地去追尋苦難的意義與生命的潛能,也許這才是電影的真正魅力所在,也是電影人全部工作的意義所在。

關於喚愛電影觀後感【2】

《喚愛》定檔3月23日,將於全國觀眾見面。是一部講述社會底層人群的苦難生活遭遇的故事,是一部溫情的催淚影片。該片未在國內上映就先後入圍2016美國金門國際電影節、美國民族國際電影節、2016美國長島國際電影節及2016北京青年影展。

實力演員楊欣加盟該片,她向來喜歡挑戰不同角色,有“百變才女”的稱號,楊欣這個名字乍一聽有些許陌生,但說起下面這些角色你就立刻記起她,曾在電影《大腕》

里出演過濕身分娩的"皇妃";馮小剛導演《手機》(電影版 電視版)里飾演呂桂花和牛彩雲母女倆,三個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天下第一碗》里知書達理,氣質優雅的“米線西施”陳陸兒 ;《少年寶親王》里壞得有理有據的柳玉;《范府大院》里嫵媚動人,八面玲瓏的青樓女子水仙……等塑造了眾多的熒屏形象, 楊欣雖年紀輕輕,從諸多作品來看也堪稱是“老戲骨”了!

《喚愛》上映 催淚彈楊欣褪去性感外衣溫情歸來

隨著劇照的曝光,網友紛紛驚嘆楊欣真是把吃苦耐勞、里里外外一把手的苦情後媽形象襯托的真實鮮活!除了面容熟悉,卻儼然一個勞動底層的苦難婦女,沒有絲毫表演痕跡,人戲合一就是如此吧!在片中她與小主人公的片段種種感人至深!她稱“很適合家長帶著孩子一起進影院看,會受益良多!”,這也是她接拍這部片子的初衷,就是希望呼籲大家關注這樣的弱勢群體!該片沒有鋪過多的宣傳,但卻是良心之作值得推薦!

楊欣在娛樂圈被譽為“性感女神”,美麗時尚、性感前衛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看楊欣寫真照片就有眼前驚艷的感覺!一雙勾魂攝魄的如煙水眸極富野性魅力,豐滿而微微上翹的嘴唇欲語還休。出眾的外表,傲人的身材,是性感女神當之無愧的銀屏焦點!此時她褪去性感外衣攜《喚愛》溫情歸來,誠意滿滿!

電影《喚愛》講述真人真事,呼籲社會關注最底層特殊人群苦難遭遇的真實現象,一部感人至深引發深思的誠意之作!3月23日全國公映,演員楊欣催淚巨獻!

3. 介紹一部革命影視作品

看電視劇《長征》有感

長征是中國乃至世界戰爭史上光輝的一頁,電視劇《長征》翔實和藝術地展現了這一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偉大戰略行動,觀後感受頗多:

一、從長征的起源看面對危機、處理危機的勇氣和智慧。

早期的共產黨,在剛剛擁有自己的軍隊和根據地後,對內面臨著革命思想統一、組織建構完善、民眾基礎加強的迫切任務,對外受到反對勢力的擠壓和軍事進攻。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損失慘重,軍隊的數量和裝備銳減,領導機構錯誤思想占據主導,形勢極其危機。這時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為保持革命力量,毅然決定戰略轉移,這顯示出巨大的勇氣。在轉移的目標和目的地上都存在諸多未定因素,就堅持北上抗日的旗幟和決心,這是偉大的智慧!既是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大義,也是堅決投身抗擊外來侵略強敵的大義,同時也為處在危機和艱難時刻的革命力量找到了新的方面和出路。

二、長征的過程是艱苦卓絕的,也是共產黨人不斷克服各種困難,尋求在逆境中發展的過程。

長征的初期,由於錯誤軍事路線的領導,使得紅軍遭受了較大的損失。痛定思痛,紅軍總結了前段的錯誤,逐漸恢復了毛澤東在黨和軍隊的領導地位,四渡赤水巧妙擺脫追堵,並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批評並改正了錯誤的政治、軍事路線,確定了符合現實的、符合黨和紅軍發展的道路,並且健全了黨的組織機構和組織原則。但事情的發展並非從此順利,在與四方面軍會面後,又出現了張國燾企圖分裂黨、分裂中央、分裂紅軍的行為。面對這樣危機事件,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及時果斷地處理、化解了危機,既是領導人卓越的體現,又是組織力量的體現。長征期間共產黨堅持思想統一,堅持黨對軍隊的的領導,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堅持北上抗日的戰略目標,爬雪山,過草地,入不毛之地,闖土匪聚居地,終於勝利到達陝北,開始了新的革命過程。在翻越長征途中最後一座大山—六盤山後,毛澤東寫下了「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偉大詩句,既是豪邁的個人壯志,也是走向新征程的偉大信心。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共產黨順應和把握歷史潮流與機遇,面對危機,化解危機,逆境中突破和發展的偉大過程。為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政治、軍事和組織基礎,也將永遠地被記載於歷史的長卷中。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的啟示作用是巨大和深刻的。在當今市場經濟的中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是充滿危機、挑戰和機遇的。逆境中的崛起需要勇氣,需要智慧,更需要正確的、堅定的目標和方向。發展中將面臨許多的問題,勇於解決,善於解決各種問題既是不斷前進的要求,也是在前進中不斷完善、不斷提高的過程。

大陸產業歷經十二年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形成了較完整的發展框架。這時,更要依靠組織、健全組織,沿著既定的正確目標堅定前行。過程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困難,需要大陸人用自己的「長征精神」不斷努力,勇於承擔,勇於超越,在前進中發展,在發展中前進,為強我民族產業而努力奮斗!

4. 求幾篇電影的影評。(觀後感)

經典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觀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之後,驚嘆於斯皮爾博格深厚導演功力的同時,一些東西似乎壓在心頭,用一個誇張些的句子來說就是——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80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出生的人,大概都是在紅色電影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記得小時候,一些電影,如《小兵張嘎》,《地道戰》,《地雷戰》,《閃閃的紅星》等片子是百看不厭的。更後來些,有了《大決戰》系列,更是讓人大呼過癮。同時,一種非常不好的觀念也油然而生,記得高中時,同宿舍的一位兄弟曾說,「真希望現在有場戰爭,那樣咱可以大展拳腳」當時大家也隨聲附和。在我們戰爭題材的電影中,有領導人的英名決策,有戰士們的奮勇殺敵,有敵人的狼狽不堪,貪生怕死,即便是在咱們最困難的抗日戰爭時期,依然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游刃有餘的消滅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及其走狗。真的如此嘛?我想我們的電影中至少缺乏了一個戰爭中必有的元素——殘酷。

從我們的老祖宗們開始,歷史、文化往往都是政治人物、英雄人物充當絕對的主角。在經典的古典戰爭名著《三國演義》中,如果從另一種層面考慮,這完全是部血腥的小說。在主人公們談笑間牆壚灰飛湮滅的同時,是千萬生靈的塗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六齣祁山……哪一場不是數萬甚至十萬的死亡。記得有一段,諸葛亮把司馬懿困在子午谷,放火燒,我相信諸葛的腸胃應該是很好,因為這根本就是一個人間的修羅場。在我們的古典文學中,從來沒有一部是以一個士兵的角度來描寫一場戰爭的。5000年的文化,大概也只留下了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來以慰人心吧。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曾經有過兩次,戰士臨死時痛苦的喊著「媽媽!」,這大概是整部電影中最讓人感動的鏡頭,在一個正常人臨死時,想到的一定會是自己最親的人。當然英雄在臨死時總會喊出些偉大的口號的,如《勇敢的心》中,華勒斯被行刑前那聲雄壯的「FREEDOM」。在我們的電影中,每一個戰士都是英雄,因為他們臨死時都會喊著「為了新中國,為了共產主義……」。

中國的文化傳統,與西方有著本質的差別,西方人從很早時就提出了「人」的概念,在他們心中人的生命、權利、財產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出現最多的大概是服從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忠、孝、仁、義,所有這些都是對別人的,自我這個概念,在傳統文化中,是被摒棄的。 有了這種文化傳統,我想就不難解釋,電影中為了什麼,什麼獻出生命言語了。

西方戰爭電影中也有英雄的存在,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的上尉,《兄弟連》中的文特斯上尉等等,但英雄只是電影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拯》還是《兄》,其實是一種群像的塑造,他們是從不同的士兵的角度來反映這場戰爭,這些人人中有心腸軟弱,膽小萎縮的新兵,有經驗豐富,視殺人如家常便飯的老兵。無疑,這種手法使得兩部影視,對於戰爭的描寫有了種立體式的洞察。在我們的《大決戰》中,我們只看到了領導者的決勝千里,深謀遠慮,與士兵同甘共苦,而戰士們也都是一樣的英勇無畏,最多也只能算是兩個層面吧。

總言之,我們的戰爭電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起著政治宣傳的作用,而美國戰爭片,則在揭示真實戰爭方面把我們遠遠甩在了後面。隨著國內的電影商業化逐漸普及,也許只有在票房的面前,才能真正反映中兩種電影被觀眾接受的程度了。
望採納

5. 電影《百年情書》觀後感,800字左右。

百年情書,是一份情書,也是一份遺書,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寫給妻子的最後一封信。這部電影嚴格意義上說不上是一部傳記,因為它只講了主人公林覺民慷慨赴死前五年的事,而且還是很零散的片段,而我更願意稱它為愛情片,主人公林覺民和她的妻子之間的愛情貫穿了全劇,從片名就可以看出來。

這部電影不是什麼大製作,這一點從它的製作單位是電影頻道就可以看出。演員也清一色都是年輕的生面孔,戲中唯一撐得住場面的只有李雪健,這個老戲骨的演技沒什麼好說。不過其他年輕人的表演就完全沒有亮點了。在這群年輕演員中,除了蔣夢婕我還認識之外,其他一概不識。不過這個林黛玉也稱不上是什麼大腕,演技更是略顯稚嫩,我看著她還是不由自的想起紅樓里弱不禁風的林妹妹,不過沒辦法,我對這一型的女生實在沒有抵抗力,看著她,我就覺著心裡舒服唯。

不過無所謂,我看了開頭幾分鍾的戲就不指望演員的表演了,真正吸引我使我堅持看我的動力是它的故事和畫面。簡單,清新。尤其是林覺民與其妻子的愛情讓我很是享受,在這亂世之中,就像童話一樣,不真實,但很美。尤其是蔣夢婕扮演的妻子,讓我流連忘返,這里我不是指她的演技,而單純是指她扮演的這個形象,就是她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就站在那,我都覺得很美

6. 建國大業觀後感800字,求!

電影《南京,南京》觀後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愛國影片《南京,南京》,看了以後,心情特別沉重。
《南京,南京》反映的是1937年日本進駐中國南京進行大屠殺的真實寫照,慘絕人寰,或許電影對真實還有所保留,但是這已足夠了,足夠讓我們了解歷史,讓我們體驗當時處於戰爭悲慘的生活。
畫面中,無數投降的士兵和平民從各個方向被驅趕至一起,被淹死,槍殺,活埋,燒死,如退潮一般倒下,畫面殘酷的令人目不忍視。南京,成了真正的地獄。
陸建雄,小江,唐先生,姜老師,代表了南京城中無數偉大的中國人。在這座生死之城中,還有什麼比活著更恐怖,還有什麼比子彈更無敵,還有什麼比抵抗更需要勇氣,他們不會躲避,也不需要更多的言語,只是和中國站在一起,用犧牲,證明我們不會放棄。
整部影片彌漫著一種殘酷的壓抑和絕望,只有結尾才稍稍燃起溫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著中國的希望,明天雖然依舊殘酷,但希望已經傳遞下去。
影片以近乎殘忍的鏡頭語言,再現了那段滴血的歷史,讓每一個看過的人記住南京,記住前輩留下的血。同時,也提醒我們珍惜今天的和平與幸福。
回想整部影片,整理腦中的近代史資料,我們如今能做的,就是時刻將祖國放在心中,勿忘國恥,要有知恥而後勇的精神。讓我們一同從歷史的河流中吸取經驗。通過自己的努力,奮發,把祖國建設的更強大,更美好,讓她站在世界地位之巔上。
《建國大業》觀後感範文三:

昨天單位組織一起去看最近相當火的《建國大業》。這還是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看電影,平常總是看一些網路版的,一是沒有人陪我去影院看,二是沒有人值得我陪去電影院看。

首先我要說一下,去影院看電影還是相當不錯的,呵呵。

《建國大業》作為為祖國六十年獻禮的影片還是相當不錯的。我不是說明星的多少的問題,而是它的故事的整體布局,它節奏的整體把握和它整體氣氛的烘托都是相當不錯的。

從抗日戰爭勝利的重慶會談到最後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中間四年多時間中的共產黨,國民黨和各個民主黨派之間的種種變化,糾葛都一一的展現。有人在看完後說,電影顯得有些倉促,各個時期過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說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裡面展現出全景的建國過程,不管對誰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韓三平的這種表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再說說具體的表演,張國立的蔣委員長無疑是「驚艷」的,在形體有差距的情況下能夠用神情,用內心把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慶齡,宋美齡兩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當不錯。國母淡定自若,榮辱不驚的形象深入我心,宋美齡為黨國四處奔波,可謂嘔心瀝血。王學圻事業的大爆發真是誰都擋不住呀!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沒有給自己丟臉。

再說唐國強自從開發出來演毛主席之後,我覺得就基本是那個樣子了,《長征》首次見他確實感到驚嘆,但是後來的所有影視劇包括《建國大業》,我感覺沒有什麼進步了,也許這就是極致了?也許毛主席真的就是這個樣子了?也許是審美疲勞了?咱也不知道了。劉勁等特性演員的表演在劇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進。民主黨派領導人的扮演者給人新奇,贊嘆的印象,民盟,民革這些主要領導人個人性格魅力的展示無疑是這部影片的特點之一。甄子丹,趙薇,馮鞏,章子怡,苗圃,郭德綱等人的客串都起到了自己的作用,可以說他們的角色,不用大腕也可以演,大腕的加入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最後,我覺得《建國大業》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也許是因為我第一次進影院的原因吧,對這部影片感覺挺好。呵呵

閱讀全文

與大腕電影觀後感8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我中華完整版電影 瀏覽:931
人見人愛買電影票的女演員是誰 瀏覽:231
郭濤打女人的電影完整版 瀏覽:335
2014年緝毒電影大全 瀏覽:492
情事中文字幕完整版電影網 瀏覽:658
英文電影經典罵人 瀏覽:900
安卓看本地電影切換國語粵語 瀏覽:843
七七免費電影院網站 瀏覽:182
戛納電影節金鍾獎影後 瀏覽:342
電影專釣大鱷在線 瀏覽:898
20世紀的電影有沒有音樂 瀏覽:606
韓國最感人催淚的愛情電影 瀏覽:882
泰劇電影很火的愛情 瀏覽:990
誰知道蘋果電影在哪個網站能看 瀏覽:136
觀看長征電影觀後感600 瀏覽:467
電影大全小視頻在線觀看 瀏覽:165
最新愛情喜劇電影充氣女友進化論 瀏覽:130
男人私人電影院是什麼症狀 瀏覽:850
一些現代愛情的電影 瀏覽:38
大腕電影觀後感800字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