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教育教學電影觀後感

教育教學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5-10-04 15:17:59

❶ 電影《春風化雨》教師觀後感

春風化雨教師觀後感【1】

what's the standard of a good teacher?看完《春風化雨》,我想一個好的老師就是一個能讓學生擁有獨立的人格的老師。影片中的"captain"確實是一個象徵性的稱謂,它意味著kiding老師就是學生人生旅途中的一個船長。

影片中一個很有意思的場景是kiding老師讓生性怯懦的tod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展現狂野的吼叫。當tod成功地突破心理的障礙時,他的詩歌創作的才華自然地流露出來了,博得了大家的掌聲,這一刻我相信他終身難忘。對於一個人來說,只要有能力戰勝自己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像kiding這樣不走尋常路的老師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有,唯獨現實生活中寥寥。他灌輸給學生的那種獨立的意識,人之為人的生命的激情,在學生的身上生根發芽,並且開出了無比美麗的花朵。看到neil既無法屈從自己父親,又無法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上揮灑生命,最終不得不以死來作結,我無比心痛。真的,這不是一個少見的情況,而正是因此,才更凸顯出kiding教育的價值。

最後一個場景讓我淚流滿面。一邊是竭力用權威壓制學生的老頑固,一邊是一個個勇敢地爬上桌子,喊著“captain"的學生。學生們最終勇敢地站起來告訴老師“你沒錯”,這對於kiding來說,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欣慰的呢?當學生們一個個站起來時,他們個個都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們個個都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力,以及不可遏制的生命的激情。老頑固面對這些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令人應接不暇的學生時,肯定感到了無比地無力與可笑。而kiding飽含淚水的雙眼,“thank you ,boys."的告別又是多麼地無奈又欣慰啊!

春風化雨教師觀後感【2】

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金悅的女孩。雖然片中的每個孩子都有著令人憐憫的不幸,但我覺得金悅是最讓人揪心的。同樣都是留守兒童,同樣住在一個大祠堂里,同樣期待著父母的電話,可她畢竟與同伴們不一樣。別人的父母至少還能抽空過來看看,至少還會打個電話,至少還會寫封信,可對於父母離異的她來說,為什麼這一切都成了奢望?在一次次苦苦的寂寞等待之後,孩子丁點的希望怎能不被磨滅;孤獨中生活了那麼久,渴望父母的探望那麼久,等來的卻是父親無奈的絕情,進而成為每夜的傷心淚水,這樣幼小的心靈怎能不被傷害?我腦海里總是揮不去那一幅畫面:母親終於來看她了,可由於離開了那麼久,傷心與絕望已陌生了她的母親。想認想叫,卻叫不出口,只能低聲地抽噎,躲到別人的身後,不知怎樣去面對。而母親在女兒不肯認可的情況下,就地而坐放聲慟哭,這是多麼的悲情一幕啊。

留守兒童的傷悲成了擋在成長路上的一堵厚重的圍牆。推到這圍牆的是影片中的張運爺爺,沙柳老師,還有三嬸奶奶,還有更多關心留守兒童成長的人。是他們的無私愛心,使他們的艱辛辦學,讓孩子們勇敢地面對生活,健康地成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執著的老校長一次次在深夜中尋覓誤入歧途的藍金宇,一次次流言蜚語中對教育的堅持,一次次有從眼中露出希望的光芒。他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默然,都是為了孩子們光明的未來。這位大山中的執著者,給這充滿靈性的水鄉里增添一絲春意。

在我們這里父母外出打工也很多,孩子只能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無疑他們就成了留守兒童。這對於父母來說,是一種生活的無奈;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是一種無法彌補的親情缺憾。他們多希望父母能夠陪在自己身邊,能夠經常看到父母,可是不能,他們只能一天又一天的在孤獨中度過。日久天長,別人的歡聲笑語在他們耳中竟有了一點嘲笑的味道。這時候,孩子們想的最多的,也是最希望的一定是父母在身邊的'關愛。

我作為一名農村中學教師,留守兒童的問題我深有感觸。我們應該以張運校長為榜樣,就像老人常說一句話:“救一個孩子就等於救了一個家庭;幫他走過最關鍵的一步,就等於幫了他一生”。我們要用自己的誠心真情溫暖孩子的心,給他們一片七彩的天空。根據“留守學生”心理特點,我們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

情感教育安撫童心

“留守學生”缺乏親人的關愛和呵護,感受不到溫暖,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孤獨和自卑。為此,我們應該像張校長那樣給他們多些關心、關愛,多些指導。古人雲“親其師而信其道”,我們必須想方設法接近他們,關心他們,經常和他們在一起活動,使他們能夠感受到溫暖和關愛。拉近同學生的距離,用真誠動其心。教師要經常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給他們制定學習目標,建立起融洽、信任、真摯的情感。針對“留守學生”的特點,要注重培養他們“自覺、自理、自律、自強、自信”的能力。班級定期舉行主題班會,講一些生活自理的小常識、自強自律的小故事,開展“比、學、趕、幫、超”等活動,幫助“留守學生”養成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

賞識教育樹立信心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位同學的身上都有不同的優點,特別是“留守學生”,通過多接觸,多了解,多發現,不管是體育活動、書法、繪畫,還是唱歌、跳舞,只要發現學生的長處,就要及時肯定表揚,這樣能使他們找到自我,獲取戰勝困難的信心。“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平時誇一句對我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但對於他們來說也許是一次心靈的震撼。讓他們堅信自己是最棒的,不管是成績、紀律還是生活上,讓他們堅信自己不比別人差,通過努力一樣能行!

耐心教育鍥而不舍

對於一部分“留守學生”而言,他們往往只經受得起成功的喜悅,卻承受不起失敗和挫折的打擊,感覺自己沒有出路,沒有前途,缺乏一種堅定的信念。這時候,老師不能罷手不管,這樣做往往會前功盡棄。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學生的成長也不例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要有樂觀的態度和反復激勵的思想准備,既要看到他們的進步,也要正確看待他們的反復現象。只要我們樹立了正確的思想觀念,就會認識到學生是生理、心理充滿矛盾的個體。只要我們有愛心和耐心,認真地認識他們,研究他們,關心他們,因人施教,他們一定會天天進步。

感恩教育增強意識

我們過去做得更多的是給孩子更多的關愛,而讓孩子感受父母辛勞的工作做的不夠。外出務工的父母基本上文化程度不高,所從事的工種多是收入低、重體力,工作環境條件艱苦的,可是,他們為了家庭生活的需要,想改善家中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就需要一定的錢。父母雖然人在外,其實心中無時無刻不牽掛著家中的老人和孩子;風里來雨里去,成天忙碌勞作,身心都很疲憊。他們不在身邊也是一種自我鍛煉的機會。遠離了父母,就缺少了依託,就得學會獨立生活,學會做事,學會交流,學會與人相處等,這對今後長大了投身社會很有好處。這樣既讓學生對在外父母有了理解,而且在理解的基礎上也培育了自立意識。從而喚起孩子們“寸草報春暉”的感恩之心,感受父母的辛勞,奮發圖強,努力學習。

留守學生是社會上、學校中的弱勢群體,關注他們、了解他們、幫助他們,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他們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愛,我感到肩上的擔子沉重,但不管遇到多大困難,我都會一如既往地將工作做好。讓孩子們健康成長,奮發學習,將來成為國家的建設人才。

春風化雨教師觀後感【3】

遇到基丁老師到底是他們的幸運還是不幸?他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詩歌和愛才是生活的精髓。他們對一切看得如此清楚,雖然他們還只是孩子。然而,太清楚,太明白往往會有他的鎮痛。認識到了失去的,便會抗爭,便會反判。成長之路如此現實。沒有真正的自由,即便是妥協的平衡也沒有。成長帶給他們的傷是一樣的傷,卻是不一樣的疼痛。

查理說,叫我紐旺達。一想到他,那興奮而充滿激情的笑臉就出現在我眼前。他一智個戰士。激情永遠是他生命的花蕾,但我們不能奢望這能足夠強大,強大到可以保護他不用面對嚴酷的現實。光靠勇氣誰也無法生存,這種淺層的力量終是有限的。也許,在這種成長中他獲得了精神的自由,可恰是這自由讓他的命運成了一個未知數。是他太天真,還是成長太過殘酷?

然而,尼爾呢?在《死亡詩社》里,尼爾是最鮮活的。但他的生命和成長就這樣定格與那個《仲夏夜之夢》了,這是一個異數。演出很成功,但他卻是永遠謝幕了。來不及的祝賀吞噎在唇齒里,精靈花冠也遺失在窗檯上,他就這樣赤腳走進雪地,再也喚不會來…….這是他最後的抗爭。用死亡來拒絕這種無意義的成長嗎? 又如何呢,沒有誰因此得到自由,也沒有誰得到了拯救。

有些人註定是耀眼的閃著光芒的,他們的故事太悲狀,太激烈,猶如煙火只在乎剎那的燦爛。但是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當煙火的,更多的是普通人,他們是沉默蒼白的,比如托德。他也曾膽怯地行走,唯唯諾諾,羞澀不安,可誰又能阻止他的成長,誰又能阻止那場燃燒在心靈的大火呢?他閉眼激發的詩情,他冒犯權威的告別姿勢,我們終能體會到那由心裡發出的最真切的呼喊,一種歇斯底里的掙扎……我在內心應該更欣賞這後一種的勇氣吧,或許,這樣的成長才最有力量。

更多更多的人是卡梅隆們,他們可以忍受成長為生活的奴隸,可以忍受失去青春而沒有怨言,反為為成為一個優秀的奴隸而感到驕傲。他們以後會順順當當的成為銀行家,醫生,律師…一切都將是理所當然,按部就班,有條不紊。他們會是好學生,好兒子。也許,向生活妥協不失為一個好選擇。至少,沒有沖突,矛盾,叛逆;至少,活著。心靈,夢想,詩歌又有何用?它可以輕易撕碎,面無表情。也許,看到這些,你會感到他們的天性薄涼。然而,生活為這種成長提供那麼多養分,你又如何苛責?

你是誰?你需要什麼樣的成長?看完這部影片,或許,你將從新思考生活、青春,還有那疼痛的成長。

威爾頓預備學院,一個充滿了嚴格制度的傳統學習,口號是" 傳統,榮譽,紀律,卓越" .雖然他們嘴上反駁著說"模仿,恐怖,頹廢,污穢"但表面似乎也欣然接受這樣的管制,因為沒有人告訴他們其他的學習方式.在新老師的到來之後,一切都改變了,改變了學習方式,甚至改變了性格和命運.第一堂課他就帶來了新鮮的教學方式,並且希望孩子們叫他"船長".在一首詩中"花開堪折直需折,時光易逝,今日輕綻淺笑的花朵,明日便將凋零",從此詩中他讓學生們明白了"及時享樂"讓生命超越凡俗.片中的學生之一尼爾,長期受到父親的壓制,一次次的妥協父親對自己的安排,放棄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父親的形象是很典型的,有很多父母都在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或者讓孩子還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願,便強制灌輸, 而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就會有自己的思想,他們總認為,小孩子懂什麼,大人都是對的,在這中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強烈的對抗.尼爾在受到" 船長" 的啟發後面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當他實現自己的希望時那一刻是充滿了成就感的,而他的父親又極力的反對.最終在這種壓抑中他爆發了,只是方式太極端,讓人心裡有些惋惜,也許是因為太年少吧.我知道,中學時期的我們是最迷茫的,在大人眼中我們是孩子,在孩子眼中我們又是大人,這種狀況下很難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家長經常會用叛逆來形容我們的那個時期,叛逆的孩子是有自己想法的,有大多數乖孩子還是習慣了逆來順受.另一個男孩安德魯的轉變讓人有些欣慰,起初他是一個不敢在同學面前念詩,甚至連話都很少說的人,在經過"船長"對他用新奇而又特殊的方式解放天性後,他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敢與追求自己的理想,並且學會了勇敢和承擔,在影片結尾時誰也不會想到既然是他第一個對船長說出了實情,同學們被他的勇敢帶動後,集體站在桌子上的那一場面,讓我為之動容.

此片強烈的反映出舊式教育制度和新方式的對抗.而我們需要的正是"船長"那樣充滿激情的教學,他是教我們在迷茫的時候怎樣認識自己,教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怎樣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死啃書本,把表面化的把那些內容記住而已,全被壓製成同樣的模具,擁有同樣的思想.這不僅是一個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讓一個孩子人格發展完善的過程.

❷ 電影《起立老師好》觀後感

電影《起立老師好》觀後感

電影將在臨邑縣境內拍攝,故事人物以趙同花和她的4個學生為主,時間跨度長達30年。影片將用全新的視角、獨特的表現手法,塑造一位熱情開朗、執拗倔強、愛生勝子的基層一線教師的光輝形象。

電影《起立老師好》觀後感 篇1

近日,由臨邑縣委宣傳部及中國四維創意影視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聯合拍攝的電影《起立,老師好》在省委組織部組織的全省黨員教育電視片評審中獲「十部最佳」獎。 電影《起立,老師好》於2012年4月17日在臨南鎮育才小學正式開拍,影片以臨邑縣臨南鎮育才小學校長趙同花為原型,講述了該趙同花紮根基層,精心育人的感人故事,用全新的視角、獨特的表現手法,塑造一位熱情開朗、執拗倔強、特別有親和力、愛生勝子的基層一線教師光輝形象,從一個側面展現了堅守在基層教育一線教職員工們的時代風采。

趙同花今年51歲,16歲起做教師,她紮根鄉村教育,三十多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教學質量多年來在全縣名列前茅。「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盞燈,只要點亮那盞燈,光明就將伴隨他一生。」趙同花最大的夢想,就是讓一批批鄉村裡的孩子走出去。2005年起,趙同花擔任臨南鎮育才小學校長,為了讓輟學的孩子繼續上學,她走村入戶,挨家挨戶登門勸說,甚至幫學生家長幹活以博得其感動。靠著執著的信念,她使一個個失學兒童重返學校,多年來,該校學生的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100%。為了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趙同花給他們墊付學費、做飯洗衣、理發洗澡,還發動全校老師,利用班會時間,進行了「我會剪指甲」、「我會釘紐扣」、「我會洗頭發」、「我會洗內衣」、「我會做飯菜」等一系列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培養了孩子的健康意識和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

趙同花的丈夫王傳民是臨沂礦務局新驛煤礦的工程師,夫妻倆常年分居。早在十幾年前,王傳民就把趙同花母子倆的戶口遷到了煤礦,礦領導器重王傳民的才幹,兩次主動提出調趙同花去礦上工作,但強烈的責任感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讓趙同花一次又一次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三十多年來,她以校為家,用愛心哺育桃李,先後榮獲「山東省先進教育工作者」、「山東省十大教育新聞人物」、「市級優秀教師」、「全國最美鄉村教師」提名獎、「德州市最美平凡人」、「山東好人」等20餘項榮譽稱號,其事跡相繼被《德州日報》、《德州晚報》、《大眾日報》、《山東教育》、《中國教育報》及省市電視台等媒體在重要位置予以報道。

據了解,這部電影總投資120餘萬元,片長90分鍾,為劇情故事片,藝術、技術質量均達到國家標准。作品在臨邑境內拍攝,主要人物為趙同花和她的4個學生,時間跨度達30餘年,除主要演員外,群眾演員優先使用了當地百姓。 據悉,該電影現已在中央級及地方電視台、全國各院線進行了播放,並參加2012至2013年國內部分電視劇、電影獎項的評選。

電影《起立老師好》觀後感 篇2

今天中午我在辦公室觀看了《起立老師好》電影,看到那一幕幕的畫面,觀看中我的眼淚不停再流,當主人公出現時全場起立叫一聲「老師好」,曾經的我覺得這一聲過於形式化,而今天的這一聲到現在一直回盪在我的腦海里,就這一聲讓我感到了做教師的意義,就這一聲震撼、洗滌了我的心靈.....看著看著我覺得自己如此的渺小,雖然我們都有共同的職業;看著看著我能做為一名城市教師感到如此的幸福。

曾經的我是如此迷茫,會抱怨工作種植豢歟?峋醯米約菏譴蟛男∮昧耍?岫宰約汗ぷ韉囊庖宀??騁桑鶴鑫?淌Φ奈掖嬖詰囊庖迨鞘裁?當我看完這段視頻的時候我也許已經找到了答案。我跟音大姐聊天的時候我說,做為一名最前線的工作教育者,我們的最價值的是當我們老去躺在床上的時候,我們能問心無愧的說我沒有糊過一節課,沒有放棄過一個學生。也許我們的能力有限,但是至少我們盡力了,這也許是我這種覺悟低的人才有的感慨吧,與他們相比我就是一粒塵土。

記得暑假看書的時候有這么一段話「當一隻玻璃杯中裝滿牛奶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牛奶」;當改裝菜油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菜油」。只有當杯子空置時,人們才看到杯子,說「這是一隻杯子」。同樣,當我們心中裝滿成見、財富、權勢的時候,就已經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熱衷擁有很多,卻往往難以真正的擁有自己」這也與晚會頒獎嘉賓嚴肅老師說的:「他們是最純凈的人」不謀而合。

突然之間似乎我頓悟了,我該做一名什麼樣的教育工作者,擁有什麼樣的人生!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那一聲「老師好」在看完視頻之後還依然那麼響亮,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愛,都嚮往美好,只是在不經意間丟失了,或者不知道用什麼方式呈現罷了。很感謝那些最美鄉村教師,是你們給我上了這么美好感人的一課,謝謝!

電影《起立老師好》觀後感 篇3

通過觀看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鄉村教師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條件艱苦的鄉村裡,他們用不知多少個春夏秋冬的'堅守闡釋了什麼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是偉大」,從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們看到了「最美鄉村教師」的責任,體會到了他們那份始終不變的執著情懷。在中國大地上其實有千千萬萬個鄉村教師像他們一樣在為祖國的未來、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無私奉獻,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奉獻青春。

給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周麗娜,新疆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鎮亞維勒克村雙語幼兒園女教師,是全村2700人中唯一的漢族人。當初,她為愛追隨丈夫乃斯如拉·吾買爾來到新疆阿圖什。沒想到,在這里她實現了兒時的「教師夢」。周麗娜的工資不多,但她堅持每月拿出100元資助貧困學生。她說:「我的夢實現了。作為老師,能做的就是盡我所能幫助更多孩子實現夢想。」

海南省澄邁縣永發中心學校儒林小學的語文教師曾維奮從小也有一個「教師夢」,只不過他的圓夢之路更加艱辛。1995年,身為優秀畢業生的曾維奮被分配到澄邁中學,卻在只有一個月就要上班的時候發生意外事故,導致腰椎骨斷裂,下半身癱瘓。為了能夠站在講台上,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堅持進行康復訓練。從門口的三級台階到三尺講台,這段短短的路他走了六年。當曾維奮終於站在魂牽夢縈的講台,學生齊刷刷地起立喊「老師好」時,他流下了眼淚。看到這里,我也流下了眼淚。

觀看了這個節目,朴實鄉村教師的執著與博愛,印證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樹立了可親可敬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習「最美鄉村教師」那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精神品格: 第一是忠於職守、高度負責的精神。最美老師,美在責任。他們的責任心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盡心、對工作盡職、對社會盡責的態度,充分體現了他們敢於負責,敢於擔當的精神。向他們學習,就是要樹立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把崗位當作社會責任,把工作當作一種事業的追求,滿腔熱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項工作,踏踏實實地幹事,兢兢業業地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第二是樂於助人、至善大愛的精神。最美教師,美在大愛。這種愛就是把學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裡,對學生不嫌棄、不拋棄、不放棄,堅守著可以沒有大師,沒有大樓,但絕不能沒有大愛的堅韌的信念和價值觀。向最美教師學習,就是要傳承中華的美德,弘揚大愛精神,本著愛人民、愛社會、愛他人的博大情懷,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 第三是甘於奉獻、團結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師,美在團隊。正是因為學校的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譜寫了一曲曲感人的贊歌。向他們學習,就要增強大局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強化團隊精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強化工作的合力,為振興永康教育貢獻智慧和力量。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鄉村教師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條件艱苦的鄉村裡,他們用不知多少個春夏秋冬的堅守闡釋了什麼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是偉大」,從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們看到了「最美鄉村教師」的堅持和責任,體會到了他們那份始終不變的執著情懷。在中國大地上其實有千千萬萬個鄉村教師像他們一樣在為祖國的未來、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無私奉獻,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奉獻青春。因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們甘受清貧、病痛而無怨無悔。正是有許許多多這些默默無

聞耕耘在中國鄉村教育事業中的教師,大山深處那些渴望知識的孩子才有了飛向未來理想的翅膀。

;

❸ 燭光里的微笑的觀後感

《燭光里的微笑》觀後感

《燭光里的微笑》是一部極具感染力的電影,它深刻展現了教師職業的崇高與偉大。以下是我對這部電影的幾點觀後感:

一、敬業愛崗的教師形象

二、充滿愛心與耐心的教育方式

三、無私奉獻的精神

四、培養品德與情操的重要性

五、對教育事業的深刻認識

閱讀全文

與教育教學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個什麼電影叫情殺手 瀏覽:375
電影主角活動肩膀 瀏覽:136
十大好看電影排行 瀏覽:447
超級恐怖在線電影網站 瀏覽:32
藍頭發短發電影圖片 瀏覽:629
王俊凱演曾國祥的新電影 瀏覽:345
香港粵語電影網 瀏覽:947
電影片場花絮大全 瀏覽:206
外國高清電影資源網站你懂得 瀏覽:874
變節電影在線粵語 瀏覽:128
湖州影院今日電影院 瀏覽:725
電影情挑六月花吻戲圖片 瀏覽:948
韓國電影里的中國演員表 瀏覽:485
60武打電影功夫片大全 瀏覽:274
漫畫大俠電影演員 瀏覽:41
電影大冬瓜 瀏覽:209
10歲兒童看的英文電影 瀏覽:614
求老哥給個國產電影網站 瀏覽:668
長城電影開戰之前的音樂 瀏覽:575
電影一見鍾情的英文歌 瀏覽: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