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好像和《媽媽再愛我一次》差不多,但不是《媽媽再愛我一次》
《下輩子還做母子》
《下輩子還做母子》是由中國一級導演蕭鋒指導,宋春麗、劉佩琦、許望偉、陳嘉男主演,由南京電影製片廠製作發行的,該片在1997年上映。國內著名演員劉佩奇、宋春麗繼《離開雷鋒的日子》之後再次合作的影片。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講的是阿迪五歲患了惡性淋巴腫瘤,當英語教師的媽媽和做工人的爸爸在醫生給孩子判了死刑的情況下,背負著希望,用博大的愛心挽救著孩子的生命,使孩子快樂地活到了11歲,最後孩子幸福的死在了媽媽的懷里。
劇情: 一場災難突然降臨到一個溫馨的家庭中,江海生與趙麗雲夫婦倆的獨生子江小笛小小年紀便身患絕症.醫生斷言他只能再活兩三年。身為煉鋼工人的父親和小學教師的母親節衣縮食、加班打工、尋醫問葯,千方百計為延長兒子的生命,真是嘔心瀝血。但小笛非但不領情,而且越來越悲觀煩躁。趙麗雲終於認識到: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比恢復孩子的身體健康更重要,生命的質量比生命的長短更重要。 從此,趙麗雲鼓勵兒子勇敢地面對人生考驗,一邊治病,一邊像健康孩子一樣上學,自己到醫院打針,積極參加文體活動。為了將全部的愛都投到小笛身上,已懷第二胎的趙麗雲毅然到醫院做了人工流產。這引起喜歡孩子的丈夫的不滿,趙麗雲終於說服了丈夫。面對死亡的威脅,這個不幸的家庭中卻天天充滿了笑聲。 江小笛在特殊的關懷下長大了,他具有堅強的心理素質,比許多身體健康但心理脆弱的孩子活得更充實更快樂。他奇跡般地活到11歲才告別人世。在生命垂危之際,他仍感到很幸福,非常感謝自己的母親。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趙麗雲的思想境界不斷升華,才幹不斷提高,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
Ⅱ 求母親和兒子間偉大親情的題材電影
<怪物>
MAY與丈夫RAY帶著五歲親兒子子路搬入豪華宅院;搬入不久,卻在參加鄰居女兒生日會當日,子路在MAY眼前被強大力量離奇扯出天台,墜樓失蹤。
MAY與RAY同樣沉浸在失子之痛中,但倆夫妻不相信兒子已死,努力於宅院中找尋兒子;禍不單行,就在丈夫RAY找到子路一刻,恐怖怪物出現,向RAY下殺手!RAY重傷昏迷,怪物帶著子路隱沒於宅院中人間蒸發!
怪物擄得子路,竟視之為親兒,對其呵護備至,但子路的連連反抗,卻激起了怪物的瘋狂情緒,就在怪物失控殺子路一刻,子路本能的哭叫了一聲「媽媽」!怪物滿以為「親兒」認回自己,精神狀態亦得以平伏下來,子路始能倖免於難。面對眼前如魔怪物,子路漸漸學懂活命的方法,逐步被怪物所同化……
MAY雖失去一切依靠,但為了重修家園。靠一己之力自行尋子!終於,MAY利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怪物身世!
怪物本名關紅與丈夫及兒子住在宅院前身的木屋區中;可惜,政府要重建,眾人被驅逐!丈夫就在反抗驅逐中被活活燒死!兒子更是活埋與拆卸的廢堆中!自始,關紅精神出現問題,留在廢堆中希望能找出兒子,直至宅院落成,關紅亦沒有離開過,隱沒於宅院中!惡劣的生存環境下,關紅終成為今天如魔的怪物!
MAY利用怪物喪子弱點,引得怪物現身!一番激斗下,怪物帶著子路逃去!
來到天台,怪物已陷入當年的回憶中,眼前出現就是當年的木屋區,更見丈夫站在木屋前向自己招手。怪物帶著感動的淚水,牽著子路一直前走「回家」!MAY趕到,沖向怪物,口中大罵放過其兒子!怪物似被MAY罵醒,終清醒過來,明白眼前的子路並非親兒!怪物推開了子路!回身向著MAY展露一絲釋然的笑容,仰後掉出了天台,墜樓而死!
MAY將子路重擁回懷中,彷如隔世,但子路臉容上掛起了傷感!震撼的MAY無法相信子路竟對怪物心生憐憫,她已肯定兒子給怪物同化了!
平台花園,怪物已死於血泊中。但在怪物直瞪的眼睛看去,在那晨光瀝下的花園中彷彿重見丈夫與愛兒。怪物恢復了當年清秀的樣貌,三口子手牽著手離開這個地方,向著屬於他們一家的遠方走去……
災難過後的子路神志一直未康復,更視MAY為陌生人,但MAY沒有放棄!縱然,子路心中可能會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這烙印更要在遙遠他日始能癒合,現下MAY只想以無盡耐心與愛將之治好……
「讓小朋友快樂的成長,是作為母親的最大責任!」
故事情節真的挺感人的,剛開始是有點恐怖,但到後來我是以淚水結束的!
Ⅲ 一個韓國電影講的是一男一女得了腫瘤相識然後戀愛的故事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是韓國導演郭在容繼《我的野蠻女友》、《假如愛有天意》之後所執導的一部電影作品,同時為郭在容首部進軍日本之作。片內全部起用日本演員。演員包括日劇《螢之光》女主角綾瀨遙、人氣日劇《交響情人夢》「爆炸頭男」小出惠介、竹中直人、小日向文世也在片中客串演出。即使是過生日,也沒有任何人會送來祝福的大學生次郎(小出惠介飾)一直過著寂寞的獨身生活。20歲生日那天,次郎去百貨商場給自己買生日禮物,無意間看到一個著裝奇特的漂亮女孩(綾瀨遙飾)「她」也微笑地看著次郎,隨後好奇的次郎「鬼鬼祟祟」地跟在「她」的後面。當「她」在百貨商場里乘店員不注意偷偷換了件新衣裳,再次出現在次郎視線,這時「她」也發現躲在服裝假人模特的次郎,俏皮地徑直向次郎走去,次郎被「她」的魅力所征服,「她」沒有付錢就揚長而去。不久,次郎出了商場,發現「她」並沒有離去,與之前不同的是「她」穿了雙新鞋子,隔著街對面不停地對次郎Show著「她」的新鞋,後來次郎進入一家餐廳正在用餐時「她」又一次出現在面前,隨後便與這個來歷不明的神秘的女孩一起過生日。她的言行大膽,而且不可預測,吃完飯不付錢,次郎與這個神秘的女孩為了不被身後的警察抓到,拚命地奔跑著。與「她」度過了次郎有生以來最有趣難忘的晚上。雖然次郎的心中充滿疑惑,他卻身不由己地被「她」深深吸引著。但是,那晚以後,「她」卻再也沒出現了。對次郎來說,20歲生日那晚與「她」的邂逅,已經成為他人生中最美麗的時刻,他將永生難忘。一年後,次郎再次去了那家商場給自己買生日禮物又再次來到這家餐廳,希望能次遇到她的出現,她又出現在了一個人過生日的次郎面前,次郎過與她過了有生以來第二次難忘的生日。雖然,她還是原來的樣子,但次郎感覺她與去年有點不一樣。就在次郎對她身上微妙的不協調感充滿疑惑的時候,一個男人拿著槍向次郎他們吃飯的料理店掃射著,就在次郎即將被那名男子打中的時候,她出手救了次郎,對此次郎非常吃驚。後來,次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來她是未來的次郎為了保護現在的次郎,送給現在的次郎的一個機器人(准確來說,是「生化人」。就是外部完全是由蛋白質構成,跟生物一樣,但內部則是機器)。因為一年前的那一天,那個女孩的出現,對次郎來說簡直是命運的相遇,未來的次郎也一直沒有忘記那一天。為了改變自己不幸的人生,未來的次郎製作了一個與那天的她一模一樣的機器人,送給了現在的次郎。並且,現在的次郎如果能努力與「她」相處的話,可以為這個機器人編寫下情感程序。現在她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機器人,他與她不可思議的共同生活已經慢慢了。她開始跟著次郎一起到大學上課,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兩個人一起,而且她總是盡可能地發揮一個機器人所擁有的神奇力量,還帶著次郎回到「過去」進行「時間旅行」,每天都會將次郎從各種小小的危機中拯救出來。次郎與她在一起的日子每天都非常快樂,漸漸地次郎愛上了她。但是,次郎開始疑惑她是不是一個沒有人類情感的機器人。次郎總是不能了解到她的所思所想,他對她的愛好象隨時都會破碎。而另一方面,她似乎能感覺得到次郎的溫柔,但是治郎的心裡究竟是怎樣想的,她也因自己不能理解他的心情而苦惱著。次郎打算引起她的嫉妒之心,於是與當她面其他的女孩開始約會,可是,她一點也不了解次郎所說的嫉妒是怎樣一種情感。次郎非常絕望,將她趕走了並告訴她不要出現在自己面前,然而當失去她次郎才發現她在自己心中地位有多麼重要,開始懊悔自己為什麼這樣做,失去她時才漸漸意識到她的溫柔。一天,次郎的家突然崩塌了,那裡發生了從未有過的大地震。街道、樓房全部都倒塌了,就在次郎即將遇到生命危險時,她不顧一切出現在次郎面前用身體保護了次郎,倒塌的建築都壓在她身上。她帶著次郎不停奔跑著,試圖逃離這場災難,就在這時有輛時空卡車沖向他們,她把次郎拋開自己承受了撞擊……而次郎的命運已經來到了死亡的邊緣,她因被卡車撞損無法繼續帶次郎逃離地震區,她躲不開了,推開次郎自己被倒塌的建築給壓倒。……為了再次拯救在餘震中遭到危險的次郎,她試圖從廢墟中爬出,可是坍塌的建築緊緊壓在了她下半身不能動彈,緊急關頭她自截肢身體,救出次郎。她最後的心聲:「我,能感受到你的心,感受到了。快去——不要回頭看——不要看我——不想讓你看到我這樣子——撤退。」最後她被地震帶來的傷害結束了「生命」,次郎在廢墟用了3天時間找到了被壓在廢墟下殘缺的她,次郎忍不住內心的悲傷,獨自抱著她在下著大雨的晚上泣不成聲。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將她完全修復,她雖然很痛苦傷心,但記憶還是跟以前一樣沒變。陪伴著次郎度過了幾年歲月,在一次夕陽下與她的陪伴到了最後,她握著次郎手一直守護在身旁直到使用期限結束。最終被人們發現,送到博物館進行展覽,2133年,一個去參觀的女學生發現與她的同學長得一模一樣,後來那位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孩在拍賣會買了下來。得知機器人的記憶後被感動,並把記憶變成活生生自己的記憶。她非常想要見一下次郎,她到了記憶開始之前,2007年11月22日,在機器人出現的前一年。她第一眼見到次郎的時候就愛上了他,但是她在那裡呆的時間很短,很快就悲傷地離開了。大地震後,她又回到了過去,看見次郎抱著殘缺的103抽泣著,決定與那時的次郎一起生活。最終跨越時空的戀情圓滿的結束
Ⅳ 除了《你好,李煥英》和《忠犬八公》,還有哪些感人的電影
看過不少的影視作品,從中也得到許許多多的感悟,下面就來盤點一下感人至深的電影。
Ⅳ 關於親情的電影
《媽媽再愛我一次》:九十年代的眼淚
比父女情更動人的一定是母子情。母親被迫與相依為命的兒子分離,變成了瘋子。這部80年代放映的台灣電影讓觀眾們哭濕了一塊塊手絹,母子分離時, 「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聲響起,銀幕上下一片號啕聲。此片讓觀眾第一次有了進電影院帶手絹的准備。
《我的兄弟姐妹》:「催淚彈」讓觀眾「青衫濕」
梁詠琪、姜武、崔健等大牌明星的生硬表演絲毫沒有掩蓋住這部片子的主角———四個孩子的光輝,很簡單,因為他們的表演真實自然。全劇幾處令觀眾的淚腺不停分泌液體的高潮戲也是這幾個毛頭孩子「炮製」出來的。
齊憶苦——楊興偉:「有的戲覺得特別自然就哭了,可有的戲也是被導演逼著演的。」
齊思甜——胡增雪:一雙大大的眼睛會說話。
齊天 —— 高天鴻:笑起來露兩顆門牙,可愛極了。
齊妙 ——那格格:問她是怎麼被導演嚇哭的,她說:「那是我的傷心事,我拒絕回答。」神情儼然一個小明星。
《了不起的爸爸》 (又名《這個阿爸真爆炸》):世上爸爸也好
向來有反社會鬥士之稱的邱禮濤居然「老實」的講起親情故事!梁家輝給人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娘娘腔的扮相,,蔡卓妍的表演似乎又有了進步,開始學著利用眼神,張柏芝和連久未獻身銀幕的中國星老闆「龍五」向華強居然客串了一個鏡頭。影片割據為兩部分,上半段表面固然充斥著極其肉麻的堪稱全天下父母必學的台詞典範,可是妍妍無聲無息的成長,無形中卻漸漸把任慕英和女兒之間的代溝勾畫出來。年輕孩子的反叛和過度敏感的自尊,長輩至誠的關懷和親情之愛,始終難以逾越兩代人間的代溝,這其實正是社會上最普遍的現象。
《下輩子還做母子》:真實故事感動觀眾
當時廣告上是這樣說的:「帶夠足夠的紙巾,不要哭出聲來影響別人觀看。」 影片講的是阿迪五歲患了惡性淋巴腫瘤,當英語教師的媽媽(宋春麗 飾)和做工人的爸爸在醫生給孩子判了死刑的情況下,背負著希望,用博大的愛心挽救著孩子的生命,使孩子快樂地活到了11歲,最後孩子幸福的死在了媽媽的懷里。
該片深深打動了美國觀眾。美國家長和教師被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高度責任感所震撼,這種東方式的親情,恰好與美國回歸家庭的時尚相吻合。
《那山那人那狗》:用腳來衡量心靈的距離
獲得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和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受觀眾好評獎。影片正是從兒子的一段心理獨白開始的,這段獨白表明了兒子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憧憬。然而後來父子之間有關鄉郵員是否國家幹部的簡單對話暴露他們之間的對立和分歧。隨著他們上路,劇情慢慢展開。父子之間的一次正式對話是兩人在山上第一次休息的時候兩人不約而同同時開始問對方累不累,這一次對話已經向觀眾揭示了親情的可貴,也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雙方從生疏到熟悉的進程。這樣整個郵路也成了他們慢慢「發現」對方的過程。有一段兒子背父親過小溪,這是第一次的形體語言對話;到後來的兩人一起去保護信件,這從另外一個層面上即雙方在對工作的態度上已經達成了一致;再到最後兩人一起在同一個腳盤里洗腳,並在同一張床上睡覺,十分感人。這其實不光是一部關於父子走郵路的電影,我想應該還是一部「父親尋找兒子,兒子尋找父親」的故事,同時也是「父親尋找自己和兒子尋找自己」的故事,他們最後找到也自己要找的東西。
《洗澡》:傳統文化中的人間溫情
影片很好的展現了老父親和傻兒子夜晚跑步鍛煉身體這一生活場景,並生動的表現了傻兒子每次跑到家門口都要從電線桿和老牆之間的側身穿過這一細節,以最簡單的生活細節刻畫出最真摯的父子深情。
張揚導演把所謂的現代文明和我國的傳統文化之間產生的巨大沖突放在一個澡堂子里來展現給我們,也可說是獨具匠心了。他在表現形式上卻不十分張揚,他似乎是向我們娓娓道來整個故事,最後又留給我們足夠的思考和想像空間。這是部拍的很「暖」的影片,好像寒冬臘月里的一壺熱酒,暖入心肺,回味無窮。
Ⅵ 最催人淚下的電影
TOP10 《速度與激情7》
《速度與激情7》這部電影因保羅·沃克車禍而更加受到關注,劇中的離別無疑是最後兩人各自開著車最後駛向了不同的路上,再結合《see you again》這首歌就更容易催人淚下了,這不僅是在電影中離別了,更是在現實中永別了。
這里的翡翠原石,礦區直供,無中間商,一件也是批發價
廣告
TOP9 《廊橋遺夢》
《廊橋遺夢》這部電影還是有些年頭了,劇中的情景在我們的現實中經常上演,但最終選擇離開,恐怕很多人是做不到的,但離別的場景容易讓人潸然淚下,尤其是坐在車上,外面下著大雨,想打開車門卻最終放棄,無奈又不舍。
TOP8 《本傑明·巴頓奇事》
這部帶著奇幻色彩的至美愛情電影,絕對稱得上經典之作,故事就非常有吸引力,兩人的人生在時間上交叉度過,在交點時正是兩人最美好的年華,也是極其浪漫。但最後本傑明逐漸成為嬰兒,在她的懷中閉上了眼,這樣的離別是安靜的離別,也是痛心的離別。
TOP7 《這個殺手不太冷》
電影本身就足夠經典,劇中很多的畫面也都令人印象深刻,但要說催人淚下的離別無疑是最後近似於趕她走的場面了,而且後面讓·雷諾從走廊出來與加里·奧德曼同歸於盡時,中間穿插小女孩離開的鏡頭,就更容易讓人落淚。當然娜塔莉在她後來的電影《黑天鵝》中也有這種容易讓人落淚的離別場面。
TOP6 《天堂電影院》
《天堂電影院》同樣是一部經典電影,劇中催人淚下的場面不少,後面在火車站的離別就是其中之一,艾費多對多多說的那段看似不近人情的話卻有著相當震撼的效果,那一刻就容易戳中淚點,容易讓人想起一些事,對於那些去追逐夢想的朋友看到這段會淚奔的。
TOP5 《大話西遊》
星爺的巔峰之作《大話西遊》,雖然喜劇是主打風格,但笑中帶淚也不是不可以,最後離別的這段更像是一種不帶虧欠的祝福,略帶一絲浪漫,看似平靜,卻容易讓人熱淚盈眶,遺憾裡面又有幸運,一個小小片段映射著人生。
TOP4 《放牛班的春天》
這種看似最簡單的離別,往往才是最痛心的,在這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最後落滿地的紙飛機,是不舍的離別,也是一種最誠摯的敬意,簡單的揮揮手,簡單的轉身離開,如此不加修飾的渲染總會令人觸景生情淚如雨下。
TOP3 《忠犬八公》
都說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在這部經典電影《忠犬八公》中完美的詮釋了這一點,據說電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八公」每天都去等教授一起回家,但教授因病辭世,而它還是每天按時在車站等待,但是再也沒有等來,這種離別是無聲的,是無奈的,是讓人落淚的。
TOP2 《美麗人生》
《美麗人生》這部電影完美的詮釋了父愛的偉大,也是一種最善意的謊言,劇中的情節相信大家都知道,最終的離別正如電影的名字一樣,是一種美麗的離別,電影中那樣殘酷的現實下,父親用他最後的「搞怪」動作與兒子做了最完美的離別,不,是永別。
TOP1 《泰坦尼克號》
這部電影的經典已經不用贅述了,當傑克說出那句「贏得船票與你相遇,是一生中最美好的事」時,有多少人為之動容,如此場景下真的會讓人落淚,近在咫尺的離別卻是不舍。
Ⅶ 滾蛋吧腫瘤君影評
即便在有白百何出演的電影裡面,《滾蛋吧!腫瘤君》大概是她到目前為止表現最好的一次——還是絕症女王的老角色。記得在韓延《第一次》裡面,白百何還是一個既霹靂又可怕的搖滾女造型,災難程度直接暴露了整部電影的糟糕水平。也就是短短三年間,白百何確實進步很大,直接把中國電影帶進了票房的「黃白時代」(黃渤、白百何),近乎奇跡。
大概是聯想到最近的動盪局勢,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片頭的消防告示。知名小品演員朱時茂一如既往地說出了金句:做自己生命的導演,正能量永遠第一。在這個時代,正能量等於安全。整部電影,就是一個「做自己生命的導演」的絕症故事。
在了解到電影的拍攝套路以後,《滾蛋吧!腫瘤君》的後半段,尤其是尾聲,我壓根不想看。熊頓的人生追悼會被很多人點贊,認為死得灑脫,活得精彩,甚至很多人也直觀聯想到了眼下的天災人禍。可是,跟死神有過接觸的人,真得是這樣的異想天開,天真任性么?
去年美國有一部絕症電影叫《星運里的錯》,主人公說出了一部絕症電影的情感精髓,那就是痛苦要求被感受到。《滾蛋吧!腫瘤君》則是反其道而行之,像文藝小年輕一樣,列出了人生必須完成的清單,幻想與帥醫生的浪漫愛戀,對父母有無限的愧疚。在那些亂入的畫風中,有美劇的《行屍走肉》,有浮誇的韓劇,有科幻動作片,闖關游戲以及寫真集……即便這一切完全沒有發生,然而藉助熊頓的浮想聯翩,電影把一個尋常都市女白領的人生訴求,展現得五光十色。冰封的三里屯SOHO,這里曾是白百合的人生福地(《失戀33天》)。閃光燈的攝影棚,虛假的鵝毛大雪,令人恍惚是在看《小時代》。日暮又清晨的北京城,東三環的城市景觀與本土都市愛情片無異。
有人說,《滾蛋吧!腫瘤君》是在抗拒煽情。然而,我不知道把與死神的親密接觸擺放在這樣一個刺眼又醒目的境況,它不是煽情又能是什麼。或者,如果抗拒煽情,那麼,電影里的醫院就不應該是那樣的超現實存在,一塵不染,有如發達國家的高級加護病房。要知道,《滾蛋吧!腫瘤君》並沒有拋開至愛親友團的身份職業,他們也只是這個茫茫都市裡的小白領,然而,她們總是像進歡樂谷一樣,布置著靜安庄的租房,進進出出於光鮮亮麗的醫院飯店。更不要說,從頭到尾,熊頓家好像一點都沒有擔心過她的醫療費用。
怕死是人之常態,怕生病則是中國人的常態。對一個北漂女青年,《滾蛋吧!腫瘤君》卻把這個悲劇事實給掩蓋跟柔化了。即便它不是一部批判社會現實的電影,需要商業的包裝,需要廣告片一樣的精緻,可是,這些跟幻想畫面一樣不現實的現實場景,多少令人有些出戲。如同熊頓美化了自己的想像,韓延進一步在做的,也是美化了熊頓的人生現實,對一個癌症病人的臨床表現可以說是徹底失真的,好似癌症也不過如此。就說表現尚佳的白百何,她也僅僅是剃了光頭,從頭到尾都是氣色紅潤有光澤,敢情這是進醫院治病還是去療養了,簡直有些不可思議。
真實的死亡,其實常人都是排斥的。《滾蛋吧!腫瘤君》用討巧的手法,順利克服了這一層障礙,並讓觀眾為一個別有新意的追悼會所打動。實際上,熊頓所操心的依然是自己的小世界,劈腿的ex,醫院里的醫生,病房的病友……她進入到常人所無法體會的另一個世界,傻笑連連。這種環保無害的健康姿態,似乎令人不忍去批評與她。畢竟中國還有句老話:死者為大。
所以,《滾蛋吧!腫瘤君》所擁有的只是那些花式片段,是熊頓做了自己生命的導演。這種無害小白兔的製作手法,成功利用了電影的麻醉效果和解壓功能。但光有這些,很難讓它在深度上勝出別人一籌,更無法在泛濫的絕症電影裡面脫穎而出。它所製作的不過是一粒苦味糖果。即便嘴裡已經五味雜陳,臉上卻得佯裝出幸福的笑容表情。至少,觀眾所看到的是這樣的,並且信以為真。【刊發於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