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血戰湘江觀後感,如何評價
在「學習強國」平台上觀看了《血戰湘江》後,心情非常激動,那悲壯的畫面在腦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如果中國革命的勝利,要用我們的鮮血才能築成,那我們必須英勇獻身」、「誓死保衛黨中央過過江」,紅三軍團長和紅軍戰士的話時時縈繞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犧牲,以大無畏、昂揚向上的革命精神給我以震撼和鼓舞。
該片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組織創作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影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饒的光輝形象,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仆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教育,影片把我帶入到戰爭場面,聲光特效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影片中一個個紅軍戰士指戰員流血犧牲使我感慨萬千,他們的視死如歸的氣概,他們對革命堅定不移的信念,讓我萬分敬佩。
而今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更加珍惜,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我們要學習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輩是我們的民族脊樑,正因為有他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精神,才有我們今天的立國之本,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永遠值得每個中國人敬仰。
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輩的初衷,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長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沒有過時,更是我們現階段實現中國夢,建設更加繁榮富強祖國不竭的動力。
雖然我們進入和平建設時期,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不能忘記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學習長征精神,在改革開放新的征程中發揚不懼挑戰和革命的大無畏精神繼續前進。為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參與者、奮斗者、開拓者。
(1)血戰湘江紅色主題電影觀後感擴展閱讀:
觀後感重在「感」。不少學生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要聯系實際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Ⅱ 血戰湘江觀後感
《湘江血戰》是個例外。年輕的老幹部張一山和保劍鋒終於恢復了一場真實而殘酷的戰爭。這部電影的戰爭場面太激烈了。
以頓計數的炸葯只是為了恢復真實而殘酷的戰爭場面。正是由於演員們在片場的艱苦表演,電影院的視覺刺激和感官肌肉能量刺激得到了交換。
這部電影就像一個巨大的紅色驚嘆號,完全刷新了他們的觀看體驗。另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是,《湘江血戰》不迴避血腥,也不迴避血腥場景。鏡頭下的戰場就像血海,毫無保留地重現了長征中最悲慘的戰斗。
在悲劇的背後,令人驚訝的是,電影中既沒有使用CG技術做特效,沒有三維軟體做虛擬場景,完全用炸葯和汽油轟動戰爭片的澎湃激情,這是絕對大多數好萊塢電影做不到的!
毫不誇張地說,炸葯爆炸的戰爭場景可以在電影院聞到硝煙的氣味,直接將觀眾帶入戰場,體驗83年前的殘酷。
Ⅲ 《血戰湘江》觀後感範文500字
為了給觀眾打造真實戰場的沉浸感,陳力導演在拍攝前與每位演員深入溝通,堅持影片無綠幕無特效,每個場景都是實打實的戰場重現。為此,他親力親為,搭建了一個小型戰場,親自指導演員。
采訪中,陳力對所有演員表達了極高的贊賞。在艱苦的環境中,無論是資深演員王霙、孫維民、劉之冰,還是青年演員張一山、保劍鋒、耿樂,都以敬業精神完成了《血戰湘江》的拍攝,他的感動與感激溢於言表。
值得注意的是,《血戰湘江》劇組在成本核算時,老戲骨的片酬佔比極低,幾乎全部資金用於拍攝和製作。陳力強調,演員的薪酬只是一筆小補貼,甚至有的演員是零片酬。影片中,這種演員的奉獻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現。
為了呈現最佳作品,影片並未直接公映,而是巡迴於福建古田、湖北紅安、江西瑞金、湖南韶山、三軍儀仗隊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地,聽取觀眾反饋,根據建議進行修改後才最終公映。陳力認為,傾聽觀眾意見是電影製作的關鍵,這樣才能讓今天的年輕人與歷史英雄對話,創作出觸動人心的作品。
眾多年輕觀眾看完《血戰湘江》後表示,影片中的震撼場面讓人彷彿置身其中,深刻體會到了革命先輩為勝利所付出的巨大犧牲,油然而生的敬畏之情。陳力認為,好的電影比理論教育更能深入人心,用電影來反映歷史事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