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華爾街的觀後感
貪婪和道德倫理之間必須有一個平衡點,尤其在商界,出賣誠信也許會帶來金錢、名利,但如果任由貪婪的慾望泛濫,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是一個「利益最大化」的血腥世界。
關於成功。衡量成功的標准,是用一個人的財富、地位還是權利來作為評價的尺度?如果巴德最後沒有幡然醒悟,他會保持自己的地位,但會失去親人的信任,失去人性最寶貴的誠信,而最終成為像蓋葛那樣唯利是圖的人。他受到心靈和道德的拷問,最後破壞了這場金融陰謀,雖然因此鋃鐺入獄,但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最後的決策和做法,懺悔的同時捍衛了商業道德。我認為,巴德曾經的輝煌並不算是一種完全的成功,或許只是成功的表象,他最後的轉變才是人性的覺醒與誠信的回歸。
② 華爾街2觀後感
當華爾街的高樓大廈在銀幕上幻化成一條條K線圖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大時代》,莫非,這也是一個關於利用投資游戲去復仇的故事?套用大話西遊里的一句話,我猜中了這開頭,卻沒猜中這結局。
美國的華爾街與北京的金融街完全不同,他們與美國政府的關系就像杠桿。當股市崩盤時,幾乎沒有人會知道金錢都流向了哪裡,連美國政府都不知道。但在這部電影里,有兩個人似乎知道。第一個人是人格閃亮的白鬍子老頭,我非常欣賞他那寵辱不驚的處事方式,乃至於最後談判時的苦苦哀求讓我感到非常難過。後來,這個優秀的老頭子不玩了,真正的故事也開始了。
很久以來,我一直苦苦思索著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世界上的錢都去哪了。在中國,這個問題似乎很容易解釋,錢都在領導手裡,可每天都熱衷於拿金錢做游戲的領導卻並不多見。而在美國,一個股票交易員如果想搞到十幾萬美金的月薪似乎也並非幻想,但這些只是小錢,那些被用來做游戲的大錢都去哪了?中學生都會說,錢在股市裡,錢在銀行里,錢是會流動的。但這部電影似乎更新了一些常識——錢在信息里,或者說,信息可以操控金錢流動的方向。
所以,傳媒業對金融業的走向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片中男主角的女友是一家新聞網站的負責人,這家新聞網站不已盈利為目的,因為網站的名字是「說真話」,他們做的事情也是說真話。電影里有段對話提到了這家網站,說他們做的很好,「每天大概有五萬的點擊」。這句話說完的同時,我聽見旁邊來自豆瓣的員工兄弟輕輕的發出了「切」的一聲來表示心中的不屑,其他幾位同事哈哈大笑。我也會心一笑,因為我突然想到了四天前剛剛倒閉的一家網站,倒閉的原因則是說了太多真話。
在金錢面前,善惡有報不再有效,成王敗寇才是終極真理。在道格拉斯飾演的投機皇帝戈登·蓋柯出獄時,我就隱約感覺到這個老傢伙會狡黠地笑到最後,不過他的再次欺騙確實讓我錯愕不已。男主角傑克的復仇失敗倒是在意料之中,不過一篇爆料就能搞垮一家公司的故事也實在太缺乏真實性了,盡管這看上去更像幾滴催化劑。女婿和老丈人居然就這樣在並不默契的情況下聯手打敗了老對手。
「金錢永不眠」這個副標題取的非常好,因為這部電影並非只從華爾街一個簡單的角度去詮釋的貨幣的流通性。傑克的母親是一位愛上炒房的退役老護士,在中國,這種個體有一個比較專業的名字,叫「房蟲」。他們與炒房團最為明顯的區別就是非常容易因為一些自己並不知曉的原因而莫名陷入被動,在資金上往往受制於人,賺錢不多卻經常提心吊膽,不過一旦有了游資就會再次投入到房市,樂此不疲。這也正是2009年的中國人普遍的想法,一旦有了錢勢必要買房玩,而所有的買房者在某種角度看來幾乎都賺了不少錢,這一大筆利潤從何而來?似乎跟老百姓的剛性需求上漲過快並無太大關系,因為今年不再有人買房了。
別人都說錢很好賺,但我老是覺得錢不好賺。記得有天半夜打車回家,路上怕司機犯困就聊了起來,他說外企員工一個月拚死拼活賺那七八千塊錢多累啊,心裡壓力還大。當時我心裡還咯噔一聲,心說這筆錢還不算太少啊,莫非現在的計程車司機一個月能賺一萬多了?前天晚上睡不著,後半夜跑出去吃夜宵,和賣烤串的小販兒沒聊幾句就開始掏心窩子。人家告訴我,現在賣烤串賣的好的,一年後就能開輛奧迪回老家,當然前提是你得打通各路關系,還說現在賣早點賣的好一個月也有一萬五左右的凈利潤。——這兩個例子只是為了說明中國人賺錢的能力也不弱,坐在辦公室里的白領們賺得也未必有這種小本生意賺得多,而小本生意賺到的錢幾乎永遠不可能被用來投資房產或是操控股市。小錢畢竟都是用來過小日子的,那種電影里的世界,離我們還很遙遠。
由此可以引出關於幸福指數的一些話題,電影里的女主角(傑克的未婚妻同時也是戈登的女兒)的幸福指數就比較高,這與她在瑞士的那筆巨額存款似乎沒什麼關系。她最看重的是愛情,最不看重的反倒是金錢,不知道這跟她富二代的出身有沒有直接關系,但她與富一代爸爸的關系可真是讓人感慨不已。同時,這個幸福的角色也間接地告訴了男性觀眾一個道理,那就是富家小姐的錢很好騙,前提是自己得有兩把刷子。
很慚愧,寫到最後也沒能回答出題目里提出的問題,因為這種高深的問題實在非我輩所能解答。如果有人掌握了金錢的終極奧義,那一定件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可惜這些信息很難從課本里得到,否則世界上就沒有經濟學教授這種職業了。引據大部分新聞評論下的一句話做結尾吧——看到這句話的人,年底發大財!
③ 電影《華爾街》觀後感
要麼成為局內人,要麼出局,這是一場游戲,進入華爾街就是一場近身戰,無時無刻的博弈,而這場游戲又是零和游戲。要麼賺得盆滿體缽,要麼輸得傾家盪產,沒有人能置身事外,一不小心掉入深淵。
父與子,金錢與人性,愛情與虛偽,自信和貪婪,市場和政府,金融和欺詐,無處不在的博弈。內部交易是違法的,不違法怎麼能發財。關鍵看如何違法的同時可以掩蓋。這就是詭道了。
貪嗔痴,人類的本性。天生如此,造物主的巧妙設計。無法避免的問題,當一個問題無法避免時,我們就要做好一個解決問題的准備了。戒定慧,佛家的「禪」道,自然而然!
萬物自始,陰陽相衡,高矮胖瘦,好壞與共,二者相輔相成,自成一體。人類是高級的是最復雜的。一張和諧的面孔,至善的行為下,可能藏著一顆邪惡無比的心。人類是巧妙的化妝師,自己給自己化妝,音容笑貌隨時隨地隨機播放。在利益相突時,尤其明顯,小到親兄弟會為它反目成仇,大至睦鄰友國大戰相加。在對沖面前,人類最容易暴露出本性,可能是激烈的表演,讓所有出場的演員都暴露了最真實的一面吧,反而還不存在什麼破綻。和平共處不是沒有,而是需要一方的妥協,這意味著犧牲。情侶之間如此,好友之間也是這樣。但凡白頭到老的愛情都是有一方伴侶特別能忍,忍無可忍還在忍。其實叫愛了。友誼長存的例子也是這個道理。這叫友愛。距離感的把握會巧妙的減少對沖,會有效的減少這些問題的出現。不管怎麼說平靜的海面下,溝壑難填。
每每一出場,人們總是帶好各式裝備,皮囊和靈魂。只有皮囊是顯而易見的,靈魂就顯得飄渺多了。「外面的世界是場近身戰,若需要朋友就養條狗吧」可見人的孤獨,對忠誠和真心的渴望。劉庸的《我不是教你詐》,我只是教你一些常識。最早接觸的對沖理念,早一點了解就有早一點的新鮮。盡管看到的滿是鮮血淋淋的戰場,也總比盲目成為游戲的炮灰好!算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的本能吧!
隨著成長,會有更多血淋的場面。生活不是恐怖片,只是年歲的增長,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真實。可能不喜歡,當然,人們只喜歡裹了糖衣的葯丸。「你看起來又長高了,但卻愁眉苦臉的」,是恐懼和貪婪讓我們面相苦楚。
可貪婪某種程度是好的,是對的,貪婪是有用的,貪婪可以釐清一切,披荊斬棘直搗演化的精髓。貪婪就是一切形式之所在。對於生活要貪婪,對於愛情,對於知識…貪婪激發了人類向上的動力。貪婪控制著貪婪,恐懼消滅著恐懼。「我從未見過一幅畫,能捕捉到此刻的海洋之美」,我也從未寫下一句話,能夠描述我心中想;「我從來就不知道我有多窮,直到我開始賺了點小錢」,我也從來就不知道我有多無知,直到我看了《華爾街》。在很多事情面前,人類是蒼白無力的。這是沒有捷徑可言的。
人往深淵里看,他看不到倒影,人在此刻才能了解自己,這也使他能離開深淵。有時候真的是在劫難逃,不得不動搖;有的時候真的是鍾於本真,如痴如醉。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類是矛盾的共同體。高級的復雜。
小人物追尋自己的夢想,到頭來被夢想所淹沒,迷失了自己。成功本身即帶有濃重的個人色彩,人生並不是粘貼復制那麼簡單。但如果這個游戲過於簡單,就像打豆豆一樣,過於大眾化的激情,往往只是一時的精神娛樂。LOL這種費智的游戲,才會激發人們持續的激情去做一個高級玩家。「高收益與高風險同在」,這是初中政治書上的,時隔經年,終於領悟!
高考前寫過一篇墓誌銘,早已消失不見,結尾大概是說:這個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小女子吧!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你的存在於我來說就是獨一無二的。生而傳奇。不論是平凡或是跌宕,只要內心的良心沒有作怪。
矛盾。有矛盾才精彩。平鋪直敘的文章讀來無味,一帆風順的人生還是差點底蘊。
反復。太陽總會升起,夜幕也會低垂。可是,只要明天的太陽還會升起,那又有什麼關系呢!
這個世界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震撼,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康德好像這樣說的。
邪不壓正。不變的信條。當一切的規則不再是規則。修行就在個人,道德的至高點就不能被潮窩了!人性的舞台,期望每一個人都傾情演繹與自己的這場零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