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國家圖書館的電影

法國國家圖書館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1-07-24 00:33:05

法國國家圖書館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怎麼樣

法國圖書館新館從實地看比之前照片上簡單的四棟角樓要豐富地多,不僅有一個栽滿松樹的大庭院,還有基座般的大台階。最重要的是它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圖書館的功能模式。埋在地下的有一整圈的迴廊,而一個個的閱覽室就串在它的周圍。這種模式非常類似於上海的鐵路南站,都是用一種極其勻質和簡單的方法來重組原本復雜的空間流線。

❷ 求張律導演的電影

2001年,以短片《11歲》入圍第5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短片競賽環節。
2003年,以作品《唐詩》參加了包括瑞士洛迦諾、北美溫哥華、倫敦以及香港電影節在內的幾大電影節。
2005年,以影片《芒種》參加法國戛納(Canne)電影節非競賽單元,獲影評人周刊的法國獨立電影發行協會(ACID)獎,並獲得韓國釜山電影節設立的惟一競賽單元—「新浪潮」單元的亞洲最佳新人導演獎和義大利佩扎羅(pesaro)電影節新導演單元競賽大獎。
2006年獲法國維蘇爾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單車獎」、比利時布魯日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瑞士黑色電影節青年評論家獎。
2007年8月初,在重慶拍攝《明天會更好》後更名為(重慶)演員由方竹提供,本人也在裡面飾演了一警察。特「八面玲瓏」的警察。該片於10月28日在韓國首爾舉行了媒體試映會,引起了各界關注。
2010年2月19日晚,第60屆柏林電影節為14歲以上兒童電影所設的新世代單元的水晶熊與特別獎揭曉,中國導演張律執導的《河》獲特別獎。
2010年7月12日當地時間晚上八點,第七屆巴黎電影節在法國國家圖書館MK2電影大廳舉行頒獎典禮。中國朝鮮族導演張律憑借影片《圖們江》(法語片名 《La rivière Tumen》),獲電影節最高大獎。此外,影片還獲得由學生評審團選出的大獎,成為當晚最受矚目的贏家。

代表作品:《11歲》、《芒種》、《沙漠之夢》、《重慶》

❸ 電影《國家寶藏》里出現圖書館鏡頭在什麼時候

在第一部裡面。大概30分左右吧,就是男配角在圖書館告訴尼古拉斯凱奇,為什麼獨立宣言不容易偷到

❹ 世界四大圖書館

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

2200多年前,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以「收集全世界的書」為己任,成就了人類早期歷史上最偉大的圖書館。然而,它卻屢遭劫難,最終被毀。2001年,經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埃及政府的多年努力,新的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重獲新生。
建成後的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主體建築為圓柱體,頂部是半圓形穹頂,會議廳是金字塔形。在外圍
的花崗岩質的文化牆上,鐫刻著包括漢字在內的世界上50種最古老語言的文字、字母和符號,凸顯了文明蘊藏與文化氛圍的構思和創意。
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藏800萬冊書、1500種期刊,還有大量的世界各國的古幣,以及20多萬卷微型電影和光碟類的視聽資料。

瑞典皇家圖書館

美麗的北歐水城斯德哥爾摩,是一座文化名城,而建於17世紀的世界最大圖書館之一的瑞典皇家圖書館,無疑是這個城市中最輝煌的一座文明之塔。
瑞典皇家圖書館建成於1977年,現已成為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歷史里程碑,具有很高的建築水平和文化價值。為了適應圖書館發展的需要,1997年,皇家圖書館完成了老館的擴建和修復工程,在大樓下開挖了地下室,用於存放不斷增加的圖書,這些書架已經長達七八十公里,目前館藏圖書達到200多萬冊。

大英圖書館

作為世界上收藏最豐富的圖書館,大英圖書館於1998年對外開放,佔地5.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11萬平方米,可同時接待1277位讀者。
大英圖書館收藏圖書、期刊1500萬冊,專利3300萬件、手稿30萬件、郵票800萬枚、照片20萬張……其中,大英圖書館東方部的中文館藏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包括著名的敦煌石窟的佛像、壁畫手卷,道教、摩尼教的經典珍貴資料。這里是名副其實的海外漢學研究資料寶庫。

法國國家圖書館

法國國家圖書館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圖書館,前身是建立於14世紀的皇家圖書館,1720年向公眾開放。
圖書館繼承法國王室收藏,經280多年的成長,藏書豐富,達1200多萬冊,期刊達35萬冊,只供閱讀或復制。
法國國家圖書館自建的數字圖書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免費數字圖書館之一,收藏了圖書館從中世紀到20世紀初的珍貴藏品,包括86000多種書刊資料和30萬幅靜態影像。數字圖書館免費向全世界讀者提供法國文化精品,博得很高的聲譽。

❺ 求:《圓明園》電影評論!

1860年10月18至19日,一把野蠻的烈火將一座名為圓明園的世界建築奇葩化為灰燼。146年過後,金鐵木執導的紀錄片《圓明園》完成了對這座「萬園之園」的一次影像再現,對與之相關的歷史橫斷面進行了一次藝術梳理,讓我們在影像中回溯歷史,在歷史中審視,在審視中反思。

《圓明園》貫以紀錄片之名,實際上與傳統的紀錄片有相當的差異。對於一個不復存在的建築群體,人們無法以寫實的風格來進行敘述。為此,影片靈活將劇情片的多種敘事方式與紀錄片進行「聯姻」。採用演員演繹宮廷帝王生活與修築、毀滅圓明園的歷史,採用數字技術以虛擬的方式再現歷史上「真實的圓明園」,再配以展示繪畫、檔案文獻和圓明園遺址的紀實手法拍攝,講述了圓明園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輝煌到毀滅的整個過程。在「三朝天子齊聚牡丹台」、「雍正煉服仙丹」等故事橋段加入了趣味、幽默、輕松的情節,增添了影片的觀賞性。這種現實與虛擬、歷史與演繹多種表現手法的交叉運用,是對歷史紀錄片的一種大膽嘗試,發展了紀錄片的表現方式,可以稱之為一部記錄歷史的故事片。

在時間縱向上,《圓明園》採用線性敘事,以圓明園建築到毀滅的歷史為主線。在內容的表述方面匠心獨用,主要以外域人土為視角,以當時傳教士和英、法軍人的通信、日記作為切入視點,其中尤以作為外國宮廷畫師的朗世寧為主要敘事線索。以朗世寧和英法聯軍的隨軍牧師麥吉的旁白作為貫穿全片的畫外音。這種表述有別與傳統的以「己方」為視角的手法,以「他方」的言語講述圓明園的建築歷史與遭際命運,避免了歷史評判的「主觀性」,增加了揭密歷史的「客觀性」。如此,以全新的「他方」視角闡述一段歷史,任何人企圖否認這段歷史的真相都是徒勞與無意義的。

同時,這種單一的外域視角表述也使得影片缺少了厚重感。對歷史建築及其事件的紀錄式呈現,理應是一個全方位的追述。對於圓明園的歷史,不應局限於外外域視角,而是可以採用多視角的結合:大清王朝的官方(正史)敘述,清王朝對於「火燒圓明園」是何種看法;民間(百姓)和文人們目睹圓明園被毀後的看法(在已存的文獻中不乏此類信息);歷史學家對於這段歷史又有那些定論與認知(此方面可以采訪當代歷史專家);西方列強(政府)對於洗劫與火燒圓明園的態度,等等。很遺憾,從導演到製片方都沒有在這些方面進行開拓與挖掘,進而對圓明園進行全方位、全景式的歷史展現,這使得影片本身呈現出單調的小家子氣。事實上,一部90分鍾的電影無法承載圓明園這一具有深厚內涵的歷史題材,一部氣勢恢宏的史詩系列才是最佳的選擇。

由此不難判斷,《圓明園》不應且不會成為圓明園歷史的影像化總結,並不是一個句號,而是對圓明園進行藝術表達的一個成品,一個節點。圓明園需要更多的藝術品作更深更廣的描繪,來講述她的榮耀與悲慘,以及與之連帶的民族輝煌與屈辱歷史。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我們有理由相信,不會忘記歷史的中華兒女在未來的歲月里以圓明園為對象,為人類留下一系列藝術財富。

在浩瀚影海中,上世紀70年代香港邵氏金牌導演李翰祥拍攝的《火燒圓明園》就是一部以影像來講述圓明園的藝術精品。這部以慈禧太後為核心人物的影片,將史實與野史進行糅合,以包含深情和悲情的格調將圓明園被毀的歷史呈現。即使以今天的眼光審視,諸如八里橋戰役等段落亦是氣勢恢宏,顯盡歷史滄桑。最後火燒圓明園的旁白低沉激憤,一詠三嘆,令觀者心痛而扼腕長嘆。正如法國歷史學家伯納.布立塞在《圓明園大劫難》中所寫:「圓明園的毀於一旦,相當於凡爾賽宮加盧浮宮博物院以及法國國家圖書館全遭焚毀。」為本民族,我們怎能不痛息?為全人類,我們怎能不嘆息?

在《圓明園》點映過後,得到媒體與有關人士的一致好評,尤其在紀錄片的商業性開拓和特效製作上給予了高度肯定,被譽為「像好萊塢大片一樣好看」,「特效前無古人」。當靜心品味這部歷史紀錄片之後,覺得類似的高度贊譽有明顯的誇大拔高之嫌。由於,影片對準的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內容上無疑具有顯明的中國特色,無法產生《後天》、《鳥與夢飛翔》、《帝企鵝日記》這些關乎人類前程命運、表達自然規律和謳歌生命力一類紀錄片的全球影響力,進而產生世界性的商業價值。熊熊大火過後,5000餘畝的園林建築化為一片荒地,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完整的地面建築,特效製作團隊僅僅依靠有限的遺址和「四十景圖」等少數文獻實現對圓明園整體式的還原,本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從整體來看,影片的特效完成了這一要務,讓我們「看到了」圓明園極盛時期的壯闊氣象。然而,在細節方面缺少精雕細琢。比如,「田」字宮室僅以外觀出現缺少空間立體感,迴避了對其中內部架構的展現,顯示出創作方在數字技術方面的力不從心。最後火燒圓明園多是特寫與靜態畫面,沒有出現園林建築燒毀的動態鏡頭,甚至不如《火燒圓明園》的大氣。

就電影技術語言而言,影片的攝影與配樂可圈可點。片中很多表現圓明園的鏡頭極富動感,能夠產生一種美的視覺沖擊效果。在圓明園的修築過程中,影片籠罩在夕陽黃金般的色調下,伴隨的是悠長、舒緩的音樂,恬靜而又富有生機。在圓明園的歷劫時,主導熒幕的是傳統黑白的青灰色彩,伴隨著深沉、悲愴的音樂,流露出一種令人幾近窒息的絕望與悲涼。這些無疑有助於將觀眾融入影片講述的歷史之中,與創作者做心靈的溝通,激發內心的民族情感。

《圓明園》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皇家園林「前世今生」的電影,也訴說了一個「落後就要挨打」的社會法則。影片在敘述進程中,時時刻刻將中國的發展與西方的發展進行橫向對比,極其清晰地將圓明園何以遭到毀滅的原由告訴世人。自視為天朝之國世界之王的大清帝國,自建政以來一個多世紀技術踏步不進,相信依靠馬刀和弓箭就足以主宰統治世界,在群臣眼裡西方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不過是康熙皇帝的「玩意兒」。這種夜郎自大的自負心態直接衍生了閉關鎖國的落後政策。在乾隆年間達到農業社會的繁榮時,西方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大肆擴展殖民地,建立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美洲擺脫殖民統治,成立美利堅合眾國;法國取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西方的發展與東方的停滯形成強烈的反差。以致於出使中國的英國人馬嘎爾尼一針見血地指出:「清帝國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它勝過其鄰船的地方只在於它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乾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數十年過後,馬嘎爾尼的論斷得到了應驗。1860年,英法聯軍沿海由南向北攻破天津大沽口,一路勢如破竹進入北京城,作為帝國之主的咸豐皇帝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承德避暑山莊,大清國門至此被強行打開,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由此揭開序幕。

歷史與現實雙重證明,弱肉強食不只是自然界的生存規律,也是社會發展不可迴避的潛規則。民主與和平這些文明的思想只是人類最純粹的善意追求,在國家經濟利益、政治權力面前它顯得異常地蒼白。否則,美國就不會以「世界警察」的名義在全球范圍內東討西伐,就不會出現以一已的力量顛覆伊拉克、鎮壓南聯盟、打擊阿富汗等等強權國際政治事件。同理,一個半世紀前圓明園燃起的熊熊烈人,留給中華民族的是血的教訓!

通觀全片,導演採用了大量的對比手法。將數字化還原的原明園與今天真實的圓明園遺址進行大量的交錯展示,激起人們陣陣的痛息之情。曾經金碧輝煌的宮殿化作灰燼,唯有一段段殘垣斷壁映射出它的富麗與蒼涼。曾經盛極一時的東方博物館已是盪然無存,唯有一件件散存世間的藝術珍品見證著她的與尊貴與悲痛。痛定思痛,《圓明園》化作一段真切的盛世危言,讓生活在鶯歌燕舞和平時代的人們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經過血與淚的洗禮,我們拒絕歷史悲劇的重新上演。

《圓明園》沒有局限於亭台樓閣一磚一瓦的華麗堆砌,沒有拘泥於奇珍異寶的歷史掌故,更講述了大清帝國由強至衰榮辱興敗的歷程。影片開頭是滿清八旗子弟越過長城進軍中原建立帝國的鏡頭畫面。隨後,從康熙皇帝修建「暢春園」與初建「圓明園」,到勤政的雍正擴建「圓明園」,再到乾隆時期的全面大修,正是大清王朝從政權確立到國富民強的歷程,達到中國古代少有的盛景,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銀存於大清國庫,「如何花錢都是問題」的繁榮昌盛是大興土木的經濟基礎。盡管影片略去了嘉慶和道光兩代皇帝,直接進入到咸豐年間,無疑倍顯倉促之感,但這也無法遮掩影片帶來的深厚歷史氣息,彷彿是一段以園林建築為主題的歷史教育片。

面對圓明園這般的歷史題材,創作者自然不會放棄對民族情懷的表達。影片無時無刻都不在訴說一個不復存在的礦古奇跡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同時,對於這一人間仙境建築奇葩的毀滅者,編導引用法國大文豪雨果的話語進行了嚴厲的抨擊:「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彷彿戰爭得了勝利便可以從事搶劫了……在歷史的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

圓明園,見證了一個帝國的輝煌與衰敗。《圓明園》,記錄著一個民族的榮耀與屈辱。假借文明的名義,兩個強盜點燃的野蠻大火燒盡了一座舉世無雙的世界建築瑰寶。然而,野蠻的大火燒不盡她的華貴,在大英博物館和法國丹楓白露城裡,我們依然可以體味到她散發的藝術氣質。野蠻的大火同樣燒不盡一個民族對她的追思,因為她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榮辱歷史與文化血脈。

願以一段「憑吊圓明園」作為結語:
我以為我可以忘記
只要我不回過頭來
我以為我可以當作什麼都不曾發生
只要我不翻開昨天的日記
然而你總在我的夢中出現
喚醒我的心中對你不能忘卻的思念

❻ 國寶級電影《盤絲洞》神奇身世,民國爆款影片為何流落挪威

2012年初的一天,挪威國家圖書館電影修復員Tina正在電影資料館里整理館藏電影,她意外發現了一部封面上寫著挪威語「蜘蛛」的電影拷貝。這個拷貝已經在這個倉庫里沉睡了八十多年,由於其材質是極易溶解的早期硝酸基膠片,經過這么多年已經瀕臨「死亡」。

Tina意識到,如果再不搶救這個拷貝,再過幾個月它可能就真的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雖然不知道這部電影是否經典,但無論如何這裡面存有八十多年前的畫面,因此Tina決定盡快修復《蜘蛛》。

此時,Tina只知道這部電影來自遙遠的中國,是極其罕見的挪威從中國引進的影片,關鍵那還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她尚未意識到,她在搶救的是一部已經失傳的中國電影。

由於《盤絲洞》的火爆,很多同行紛紛效仿拍攝西遊題材,一時間電影院里到處都是《西遊記》電影。但杜宇也沒能免俗,他在1929年拍攝了《續盤絲洞》,根據資料記載,這部電影的腦洞更大,是講關於蜈蚣精和蜘蛛精穿越到一千年以後在上海發生的故事,堪稱我國穿越電影的鼻祖。

可惜的是,這部《續盤絲洞》的拷貝到現在依然沒有被發現。

如今,這部國寶級的《盤絲洞》已經可以在網路上觀看了,你還等什麼。

❼ 世界五大圖書館是什麼

1.美國國會圖書館
美國國會圖書館位於華盛頓,建於1800年。該圖書館以1億2800萬冊的館藏量成為圖書館歷史上的巨無霸,其中0.29億書籍、0.12億照片、0.58億件手稿,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書籍是以多媒體形式存放的。包括很多稀有圖書、特色收藏、世界上最大的地圖、電影膠片和電視片等。
根據該館中文部的統計,到目前為止,它共藏有中國古代的善本書籍5萬多冊。其中,有一卷叫《一切如來》的書,是公元975年北宋早期佛經的木版印刷品。還擁有4000多種共6萬余冊的中國地方誌,其中的100多種是中國國內的孤本;關於中國少數民族的文字資料,該部也收有200多種藏文木版印刷品,400多種滿文資料和3000種雲南納西族東巴文資料。
美國國會圖書館由三座以總統名字命名的建築物構成,分別為1897年落成的傑斐遜大廈、1939年落成的亞當斯大廈和1983年落成的麥迪遜大廈,總面積為34.2萬平方米。國會圖書館館長由總統任命,並由參議院投票表決,為終身制。歷任館長的名字都鐫刻在傑弗遜大樓一側的大理石牆壁上。

2.俄羅斯國立圖書館
俄羅斯國立圖書館是歐洲第一大圖書館,藏書總量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居世界第二位。俄羅斯國立圖書館的前身是1862年7月1日由皇帝簽字批准成立的莫斯科公共和魯米采夫博物館。1862年魯緬采夫博物館由彼得堡遷往莫斯科,1925年改名為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1992年在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的基礎上建立了俄羅斯國立圖書館。
截止到2000年底,俄羅斯國立圖書館共藏有249種語言(包括亞非國家語言115種)的4280萬件藏書,其中圖書與小冊子1590萬件,雜志1310萬件,連續性出版物130萬件,報紙63250年裝訂冊,樂譜362300件,地圖144500件,圖冊130萬件,標語文字出版物130萬件,特種科技文獻220萬件,博士論文758800件,檔案和寫本資料500900件,未發表的文化藝術資料15200件,聲像資料30900件,縮微文獻370萬件。

3.法國國家圖書館
法國國家圖書館是法國最大的圖書館,其歷史可上溯至查理五世(1364-1380年)為收藏歷代王室藏書而建立的國王圖書館,後經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年)在楓丹白露重建,稱皇家圖書館,1792年更名為國家圖書館,以後又幾度更名。1981年密特朗總統提出要建一座「世界第一圖書館」,1990年末奠基,1995年3月建成,密特朗總統參加了新館的落成典禮。1993年7月21日,法國部長會議決定,將原國立圖書館和新建的法蘭西圖書館合並,重新命名為法國國家圖書館。新的法國國家圖書館在希拉克總統的主持下於1996年12月20日正式開館,並被命名為密特朗圖書館。
現在,圖書館有1300萬冊藏書,與英國大英博物館藏書相差無幾。其中60萬冊是開架書。此外還有35萬種雜志,25萬件名人手稿,100多萬種視聽材料,另有多種紀念章、貨幣等文物80多萬件。視聽材料數量和名人手稿數量位居世界之首。

4.大英圖書館
大英圖書館(亦譯作不列顛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於1973年7月1日建立,位於倫敦和西約克郡。它是由前大英博物館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國立外借科技圖書館以及英國全國書目出版社等單位所組成。
該館的參考部就收藏1,000萬余冊印刷本圖書、12萬冊手寫本圖書、10萬件印璽及3,000餘冊紙莎草紙上的抄寫本和其他資料。外借部約有圖書1300萬冊,現有期刊、報紙92,000種和縮微膠卷文件350萬件,以及300萬份錄音資料。圖書館擁有英國出版的每一冊書,每一份報紙;期刊以及樂譜都必須有一份考貝存放在該圖書館。人文及社會科學部有一千三百萬卷藏書,包括東方以及印度室的收藏、國家音聲檔案、手稿、音樂、地圖、報紙以及郵票。

5.中國國家圖書館
中國國家圖書館1987年落成,佔地7.24公頃,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白石橋南長河畔,紫竹院公園旁。地上書庫19層,地下書庫3層,書庫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一九〇九年九月九日,清政府批准籌建京師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百年來,京師圖書館陸續更名為國立北平圖書館、北京圖書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改稱國家圖書館。
中國國家圖書館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圖書館,截至到2005年,藏書容量達2500多萬冊,其中價值連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餘萬冊,著名的《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舉不勝舉。其中尤以「四大專藏」即「敦煌遺書」、「趙城金藏」、「永樂大典」和「文津閣四庫全書」最受矚目。

❽ 法國國家圖書館 說明文答案 快快快快快快

規模宏大,設備先進,圖書概不外借
19、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書籍「概不外借,只作查閱之用」的做法和好處。「首先」「其次」「再者」的使用,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由主到次,體現邏輯順序。
20、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 法國國家圖書館座位多,條件好。
21、B
22、第7段介紹館瑞安裝的電腦網路和作用,而第8段介紹的是正在考慮進一步將書目輸入網路及其意義,這里有時間上的先後關系,所以不能調換位置。
23、發揮想像和創造力,自行設計一項內部設施,言之成理即可。

閱讀全文

與法國國家圖書館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程咬金照鏡子演員表 瀏覽:287
成龍吳亦凡王凱電影 瀏覽:454
三次元女友電影結局 瀏覽:778
鬼咬鬼電影中的音樂 瀏覽:666
求一部歐美電影名字母親 瀏覽:834
藍風箏電影觀後感300字 瀏覽:112
韓國電影好女孩完整129 瀏覽:413
贛榆哪個電影院有包間 瀏覽:135
角頭2電影全部演員 瀏覽:841
高達電影大全全集 瀏覽:735
2K電影院 瀏覽:308
哈利波特電影順序圖片 瀏覽:15
微電影姐弟結局 瀏覽:149
葫蘆娃第四季大電影 瀏覽:879
給我放一個電影名字叫 瀏覽:667
格瓦拉電影票改簽 瀏覽:40
香港喜劇電影名字有貓 瀏覽:494
電影推薦恐怖美女圖片 瀏覽:250
關於修建圍牆的一部電影 瀏覽:9
電影大獵殺 瀏覽: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