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是誰建立的

法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是誰建立的

發布時間:2022-04-30 07:03:52

『壹』 西方電影的發展史

一:電影的的發明
1895月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卡鋪辛路十四號的「大咖啡館」地下室中第一次公開售票播放電影,標志著電影的正式誕生。此後,電影影響愈大,被成為「機械文藝女神」。其誕生和成長的歷 史,也即是連續攝影的機器、堅韌敏感的膠片和連續放映的機器這三種技術手段改進的過程。
(一)視覺殘留原理(0.1s~~0.4s)
比利時:普拉托
(二)照相技術
1.1824年,法國:尼艾浦斯——《餐桌》(世界第一張照片)
2.英國:穆布里奇——第一個將照相術用於活動攝影
3.法國:馬萊——1882年,第一次用一台攝影機拍攝電影
——1888年,第一架電影攝影機誕生
(三)動畫
1888年,法國:雷諾——光學影戲機
(四)膠片
1889年,愛迪生vs伊斯曼工廠合作創制
(五)放映機
1.1894年,迪克遜vs愛迪生——電影視鏡
2.法國:奧古莫斯
3.法國:盧米埃爾兄弟——活動電影放映機
二:電影美學思潮與流派
(一)寫實主義
1.樸素寫實主義(電影是「重現生活的機器」)
盧米埃爾兄弟——《工廠的大門》《嬰兒的午餐》《火車進站》
2.紀錄片派
(1)美國:弗拉哈迪(人類學紀錄流派)——《北方的納努克》
(2)維爾托夫(電影眼睛派)——《電影真理報》《電影眼睛》《前進吧,蘇維埃》《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
(3)英國:約翰*格里爾遜
《飄網漁船》《從鄉村來到城市》《夜郵》
(4)荷蘭:尤里斯*伊文思——《橋》《雨》《四萬萬人民》《風》
3.德國新客觀派(即「街道電影」)
卡爾*格呂納——《街道》
喬治*派勃斯特——《沒有歡樂的街》
布魯諾*拉恩——《街頭慘劇》
4.法國詩意現實主義派
(1)先驅者
雷內*克萊爾 讓*維果
(2)代表人物
讓*雷諾阿——《母狗》《游戲規則》(最終確立世界電影寫實主義傳統並形成系統的寫實主義電影語法)
5.義大利新現實主義
(1)口號
「還我普通人」「把攝影機扛到大街上」
(2)誕生標志
1945年,羅西里尼——《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3)代表人物
羅西里尼 維斯康蒂 德*西卡 西柴烈*柴伐梯尼 德*桑蒂斯
(4)代表作
《偷自行車的人》《羅馬11時》《艱辛的米》《溫別爾托*D》
6.心理式寫實主義
(二)現代主義
1.歐洲先鋒電影運動(以法國先鋒電影運動為主)
(1)創始人
法國:路易*德呂克
(2)代表作
《機械舞蹈》《幕間休息》《一條安達魯狗》《卡里加里博士》
2.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
(1)代表人物
安德烈*巴贊(精神之父) 特呂弗 戈達爾 夏布羅爾 雅克*里維特
(2)代表作
《精疲力盡》《四百下》
(#)註:左岸派——《廣島之戀》《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3.義大利現代主義電影運動
(1)米*安東尼奧尼——《奇遇》《夜》《蝕》《紅色沙漠》《放大》
(2)費德里科*費里尼——《道路》《八部半》
(三)娛樂電影
1.重要人物
梅里愛 愛森斯坦 普多夫金
格里菲斯——《一個國家的誕生》
2.中心:好萊塢
(四)政治電影
1.法國
(1)代表人
雷內*阿利奧 卡蘭*卡爾茲 雷內*伏幾埃
(2)代表作
《罷工中的鐵路員工》《這僅僅是開始》《溫德爾工廠的復工》
2.義大利
(1)代表人
塔維亞尼兄弟 弗朗西斯科*羅西
(2)代表作
《懷疑》《奎伊瑪達》《馬太伊事件》《一個警察局長的自白》《對一個不受懷疑的公民的調查》《工人階級上天堂》《希特勒的最後十天》《墨索里尼的最後行動》《我們曾如此相愛》三:好萊塢電影
(一)好萊塢影都簡史
1.1909年11月,「好萊塢之父」格里菲斯率領劇組至此拍攝影片
2.八大影片公司
米高梅(MGM) 派拉蒙 華納兄弟 20世紀福克斯
雷電華(RKO) 環球 聯美 哥倫比亞
3.好萊塢製片業五大基本特徵
高成本 高科技 高片酬 高收入 高利潤
(二)好萊塢電影發展史
1.默片時期(1896~~1923)
卓別林——《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
勃斯特*基頓(喜劇電影奇才)(石面人)——《航海家》《將軍號》
哈洛德*蘇埃德
哈萊*蘭登
2.有聲電影時期(1923~~1932)
(1)1926年,華納:《唐璜》
(2)1927年,華納:《爵士歌王》
(3)1927年,《紐約之光》(標志有聲電影正式誕生)
3.蓬勃發展時期(1932~~1941)
(1)演員
MGM:葛麗泰*嘉寶 克拉克*蓋博 瑙瑪*希拉 費雯*麗
華納:卑蒂*戴維斯 亨弗萊*鮑嘉
派拉蒙:瑪琳*黛德麗 克勞黛*考爾白 賈利*古柏(英雄明星)
電影神童:奧遜*威爾斯
(2)代表作
《安娜*克里斯蒂》《瑞典女王》《茶花女》《亂世佳人》《一夜風流》
《告密者》《公民凱恩》《一個明星的誕生》《紅衫淚痕》
《綠野仙蹤》《呼嘯山莊》《關山飛渡》《費城故事》《蝴蝶夢》 《青山翠谷》
4.二戰時期(1939~~1945)
《血雨腥風》《大獨裁者》《納粹間諜的自白》《希特勒的子孫》
《納粹黨徒》《卡薩布蘭卡》
5.二戰後時期(1945~~20C70S末)
威廉*惠勒——《黃金時代》
約翰*休斯敦——《寶石嶺》
金*維多——《太陽浴血記》
賈利*古柏——《弗吉尼亞人》《永別了,武器》《戰地鍾聲》《正午》
亨弗萊*鮑嘉——《非洲皇後號》《馬耳它之鷹》《黑道》《夜長夢多》
奧黛麗*赫本——《羅馬假日》《戰爭與和平》《窈窕淑女》
瑪麗蓮*夢露
伊麗莎白*泰勒
凱瑟琳*赫本
6.20C70S末~~20C80S末
《克萊默夫婦》《普通人》《母女情深》《墜入情網》
《金色池塘》《雨人》《為黛西小姐開車》
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系列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E*T外星人》《第三類接觸》《大白鯊》《奪寶奇兵》
《紫色》《太陽帝國》
7.20C90S~~
《木乃伊》《駭客帝國》《第六感》《女巫布萊爾》《諾丁山》《落跑新娘》《間諜奧斯汀》《老爸向前沖》《將軍的女兒》《美國派》《泰山》《花木蘭》《獅子王》《沉默的羔羊》《阿甘正傳》《肖恩克的救贖》《勇敢的心》《楚門的世界》《泰坦尼克號》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辛德勒名單》《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
(三)好萊塢電影業的特色
1.製片廠制度
2.明星制
3.獨立製片人制度
1977年,伍迪*艾倫《安女尼*霍爾》
斯派克*李
昆廷*塔倫蒂諾
斯蒂文*索德伯格
卡梅隆*克羅
科恩兄弟
4.類型片
(1)西部片
1903年,埃德溫*鮑特《火車大劫案》(奠定西部片基本特點)
1939年,約翰*福特《關山飛渡》(西部片特點全面形成)
《大地驚雷》《約克軍曹》《正午》
《不可饒恕》(20C90S西部片復甦標志之一)
《與狼共舞》(20C90S西部片復甦標志之一)
(2)科幻片
梅里愛《月球旅行記》
德國:弗里茨*朗格《大都市》(世界第一部現代科幻片)
英國:《侏儒》
1968年,斯坦利*庫布里克《2001:漫遊太空》(美國第一科幻片)
《第三類接觸》《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天地大沖撞》《駭客帝國》
(3)歌舞片
《爵士歌王》《百老匯旋律》
勃斯比*伯克萊《第42街》
弗雷德*艾斯蒂爾——《高帽》《巡迴演出》
金*凱利——《雨中曲》(第一歌舞片)
(4)犯罪片
1927年,《黑社會》
《疤面大盜》《教父》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懸念大師)《三十九級台階》《失蹤的女人》《蝴蝶夢》《愛德華夫人》《美人計》《後窗》《暈眩》《西北偏北》《精神病患者》《群鳥》
(一)法國電影簡史
1.盧米埃爾兄弟
《工廠的大門》《嬰兒的午餐》《火車進站》《出港的船》《水澆園丁》
2.梅里愛
《貴婦人的失蹤》《橡皮頭人》《管弦樂隊指揮》《月球旅行記》
《太空旅行記》《愛德華七世加冕典禮》
3.拉菲特兄弟
《吉斯公爵的被刺》《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麥克白》
4.印象派(20C20S)
路易·德呂克《狂熱》《沉默》《西班牙的節日》《流浪女》
謝爾曼·杜拉克《微笑的布德夫人》
阿倍兒·岡斯《車輪》《拿破崙傳》
讓·愛浦斯坦《紅色旅店》
萊皮埃《黃金國》
5.抽象主義(20C20S)
費爾南多·萊謝爾《機械舞蹈》
雷內·克萊爾《幕間節目》
6.超現實主義(20C20S)
謝爾曼·杜拉克《僧侶與貝殼》
布努艾爾《一條安達魯狗》
7.詩意現實主義(20C30S)
雷內·克萊爾《巴黎屋檐下》《百萬法郎》《自由屬於我們》《七月十四日》
讓·維果《尼斯景象》《塔利斯》《操行零分》《駁船亞特蘭特號》
讓·雷諾阿《母狗》《幻滅》《游戲規則》《吾土吾民》
8.新浪潮運動(1958~~1962)
夏布羅爾《漂亮的塞爾其》
特呂弗《淘氣鬼》《四百下》
戈達爾《筋疲力盡》
9.左岸派
阿侖·雷乃《廣島之戀》《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亨利·科爾皮《長別離》
羅布·格里葉《橫跨歐洲的特快列車》
瑪格麗特·杜拉《印度之歌》

『貳』 關於電影的歷史和發展歷程.

電影的誕生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的產物,它涉及到物理學中的光學、電學、化學、生理和心理學以及機械製造和攝影技術,當這些技術發展到相當水平後才促使電影的出現,並隨著這些學科及技術的發展而發展。

首先是視覺暫留原理的發現和確立為電影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什麼是視覺暫留原理呢?少年朋友幼小時候可能見過並玩過一種叫做幻盤的玩具。在一張圓形的硬紙板上,一面畫著一隻小鳥,另一面畫著一個鳥籠。當你拉緊系在紙板兩端的繩子,讓紙板快速旋轉時,好像小鳥關在籠子里了。如在黑暗中點燃一支香,用手持香作圓圈快速揮動,我們就會看到一個人圈。這些就是視覺暫留現象。這時因為反映在我們視網膜上的視象不會立即消失,人所看到的視象有視網膜上具有滯留性的特點。科學家試驗並確證,視像在眼前消失之後,仍然能夠在視網膜上保留0.l秒左右的時間。今天的電影,膠片上每畫格中的影像都是靜止不動的呆照。但是,通過給我們以連續運動的幻覺,這就是運用視覺暫留原理而產生的效應。

其次,電影的發明是在攝影的物質條件和技術條件不斷完善的基礎上才得以實現的。實際上意味著快速攝影,而普通攝影的拍攝對象,一般只能是靜物或人物呆照,不能拍攝和表現出連續運動中的人和物。據說19世紀50年代,有位攝影師想6表現一個人放下手臂的動作,他採用的辦法是:首先拍攝這個人舉起手的姿勢,然後把未曝光的膠片重新裝進照相機,再來拍攝這個人的手稍微放下一點的姿勢,如此這般逐次地拍攝,一直拍攝到這個人把手完全放下為止。拍攝一個簡單的動作竟如此困難和煩瑣,如要拍攝快速復雜的連續運動,自然更加無能為力了。如:1872年美國有位富商和人打賭,他認為馬在奔跑時,它的4隻蹄會同時離地騰空。為證明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他不惜以重金聘請一位攝影師來拍攝馬在奔跑時的實況。攝影師在跑道上安置了40多架照相機進行連續拍攝的試驗,花了幾年的工夫,直到1880年才完成這項實驗,雖獲得成功,但他所拍下的片子只能放映一兩秒鍾。可見一般的攝影技術是不可能適應電影攝影的需要的。1888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經過多年探索,終於製成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才首次為電影攝影奠定了初步基礎。

還有,適應電影攝影需要的膠片,必須依靠化學工業及其技術才能生產,而膠片必須通過放映機平穩、均衡的速度把光影投射到銀幕上也並非易事,它有賴於機械工業為製作放映機提供先進的技術條件。1894的愛迪生發明了「電影視鏡」,每次可放映半分鍾,但每次放映只能供一人觀看,盧米埃爾從縫紉機的運作工藝得到啟發,在前人探索試驗製造放映機的基礎上獲得較大突破,發明了膠片以每秒16畫格的均衡速度通過放映機片門的放映技術,遂使影象清晰穩定地投射到銀幕上供大家觀賞,終於迎來了電影的誕生。

1895年12月28日——人類文化發展史上一個不平凡的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這一天,法國里昂的企業家、攝影師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印度沙龍7內,向社會正式公映了自己製作的幾部「活動照相」,如《火車到站》、《工廠大門》、《嬰兒喝湯)、《水澆園丁》等世界最早的影片。世界影壇和電影史學家們公認,它標志著電影發明階段的結束和電影時代的正式開始。偉大的電影先驅者盧米埃爾,為世界電影史譜寫了光輝的第一頁。

1896年8月11日電影傳入中國。當時外國人在上海徐園的又一村茶樓中放映了一部表現外國人生活的影片,引起了轟動,被稱為西洋影戲。從此,法國、英國、俄國、義大利人也紛紛把自己國家的影片輸入中國,在酒樓茶肆中放映。
中國自己拍映的第1部影片當數1905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景豐拍的《定軍山》。這是一部短戲劇片,主演是當時著名的京劇演員譚鑫培,《定軍山》是譚派的保留劇目。京劇是當時中國人最喜愛、最熟悉的劇種,譚鑫培又是當時最受歡迎的京劇藝術家。任景豐當時的選擇用今天的觀點來看,是頗有精品意識的,因此,影片大獲成功。報載,放映時有13「萬人空巷來觀之勢」。當然,由於那時還是默片時代,所以任景豐等人只拍了其中請纓、舞刀、交鋒等武打或舞蹈比較多的場面。
本世紀20年代前後是中國的電影事業的萌芽時期。1917
年,中國有了第1所自己的電影企業——商務印書館影片部。一些影片的樣式,如故事片、武打片、紀錄片、風光片,動畫片都出現了,但基本上還是在探索階段中。那時拍出的一些影片,如《嚴瑞生》、《紅粉骷髏》等,無論在影片的內容上、藝術性上,都很低劣。不過那時也確有一些影片具有積極意義。如我國的第1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辦婚姻的不合理。1913年,由美國人出資、中國人拍攝的
《莊子試妻》成為第1部送到外國去的影片。1931年,還誕生了我國的第1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
30年代初,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左翼
文藝運動的興起,同時也標志著左翼電影的興起。「九·一八」和「一·二八」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喚起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步的電影工作者拍出了許多具有積極社會意義、又有相當藝術水準的影片,如《春
蠶》、《桃李劫》、《風雲兒女》、《自由神》、《神女》、《新女性》、《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狼山蝶血記》等。孫瑜執導的《野草閑花》不僅在內容上有一定的社會意義,而且其中的
《尋兄詞》開了我國電影插曲的先河。蔡楚生的《漁光曲》,在中外都產生了很大影響。這一時期,我國電影藝術家對於電影語言的運用更加純熟了,推、拉、搖、跟、升、降的攝法,各種蒙太奇手段的運用,都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1937年以後,我國的電影藝術工作者在抗日戰爭中拍攝了《塞上風雲》、《八14百壯士》、《長空萬里》等影片,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鬥志。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國民黨統治區的進步電影工作者拍攝了《一江春水向東流》、《八千里路雲和月》、《萬家燈火》、《三毛流浪記》、《烏鴉與麻雀》等影片,有力地揭露了國民黨反派的腐敗和反革命的本質。而物質條件技術設備極差的解放區也開始建立了自己的電影企業,1946年,東北電影製片廠在現在的黑龍江省鶴崗成立,為人民電影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解放後,我國的電影事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不僅成立了許多新的電影製片廠,一些著名的優秀電影藝術家創作。拍攝了許多優秀的影片,而且涌現了許多新秀。一批影片,如《白毛女》、《鋼鐵戰士》、《梁山伯與祝英台》、《聶耳》、《我這一輩子》等還在國際上獲獎或者獲得好評。十年浩劫,曾給中國的電影事業帶來了極大損害。打倒「四人幫」以後,尤其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電影事業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空前繁榮的時期。許多新的題材、新的辦法、新的電影藝術家大量涌現,並且取得了很大成就。以謝晉、陳凱歌、張藝謀為代表的中國導演們拍攝了一批《天雲山傳奇》、《黃土地》、《紅高粱》等有國際聲望的電影,中國的電影像中國的經濟一樣已穩步走向世界。

『叄』 世界電影史概況

無聲、有聲、彩色等階段。1993~1995前後是世界電影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直到現在還沒下完。

『肆』 電影歷史

世界電影歷史備忘錄
1895年以前

11世紀
科學家們意識到了將一束光透過小孔可以使一個外部的形象在內部顯現出來。

16世紀
雷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概略地描繪出"黑箱"的概念。"黑箱"出現於歐洲文藝復興前的義大利。它是一個類似鏡頭式的暗箱,裡面射出的光線可以在其對面的牆上形成顛倒的影像。

16世紀中葉一17世紀
1、錢巴蒂斯塔·德拉·波爾塔(義大利)通過"黑箱"放映了一組不長的風光圖畫。
2、阿塔內休斯·基歇爾(德國)發明了他的"魔燈"。這是一種通過蠟燭和透鏡放映畫面的方法。

1824年
彼得·馬克·羅熱(英國)向倫敦的皇家協會提交了名為"關於活動物體的視覺留影原理"的報告。

1826年
約翰·艾爾頓·帕里斯博士發明了"幻影轉盤",即在一圓盤上一面畫有鳥籠,一面畫一隻鳥,旋轉時產生"鳥在籠中"的感覺。

19世紀30年代
1、 約瑟夫·涅普斯和路易斯·達蓋爾(均為法國)發展了照相製版工藝,使被拍下來的影像可以保留在金屬板上。
2、威廉姆·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英國)在紙板上制出了正片。

1832年
1、約瑟夫·普拉圖(比利時)製造出了"詭盤"。這是一隻畫有一系列動作分解圖形的圓盤,圓盤的邊緣有許多齒孔。操作者面對鏡子,把眼睛對准任何一個齒孔,轉動圓盤,可在鏡中看到活動的影像。
2、西蒙·里特·馮·施坦普夫(德國)發明了"圓筒動畫鏡",這是一種與"詭盤"相類似的玩具。

1834年
威廉姆·喬治·霍納(英國)發明了"活動連環畫轉筒"。它在一隻圓筒狀的內環中貼上畫有一系列分解動作的紙片,通過圓筒的旋轉使人看到連續活動的影像。

1839年
達蓋爾(法國)在巴黎展示了銀板照像。

1849年
朗根海姆兄弟在費城試驗成功了玻璃板照像。

1877年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美國)發明了留聲機錄音機。 埃德沃德·穆布里奇(英國)成功地用一組鏡頭拍下了一匹奔馬的分解動作。

1882年
艾蒂安·朱爾斯·馬利(法國)發明了"攝影槍"。

1884年
喬治·伊斯曼(美國)把柯達膠卷投放市場。

1888年
伊斯曼為其在一種賽潞瑤片基上使用的膠片乳劑申請了專利。

1889年
愛迪生實驗室發明了活動電影攝影機。

1891年
愛迪生發明了活動電影放映機,它放映出的影像只能通過一個小孔來窺視。

1893年
世界上第一個電影製片廠,愛迪生的"黑瑪麗"製片廠在新奧爾良的新澤西建成。

『伍』 世界上有哪些有名的電影公司

1、20世紀福克斯影業公司(20th Century Fox):
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成立於1935年5月,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斯電影公司和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而成,
2、環球影業公司(Universal Picture):
在好萊塢8大公司中資歷排行第二,環球電影公司創立於1912年6月8日,創始人卡爾·萊默爾是德裔猶太人,後來才移民到美國。
3、華納兄弟影業公司(Warner Bros):
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1923年4月由華納4兄弟創建。當時總部設在美國紐約,製片廠設在好萊塢附近的伯班克。
4、派拉蒙影業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1912年的7月14號,一個名叫阿道夫·楚克的年輕人,在好萊塢附近租下了一個簡陋的馬棚,開始電影拍攝工作——這里就是後來的「派拉蒙電影公司」。
5、哥倫比亞電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 Corp):
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1920年,原來在環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了一家攝制喜劇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電影銷售公司。1924年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6、米高梅影業公司(Metro-Goldwyn-Mayer):
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1924年4月24日,世界電影史上的最大奇跡——米高梅(米特羅——高德溫——梅耶的簡稱)電影公司宣告成立,並從此開始製造出一系列神話。
7、迪士尼(Disney):
取名自期創始人華特·迪士尼(在中國的香港和台灣地區的譯法有不同,見下),是總部設在美國的大型跨國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影視,動畫,主題公園,玩具,圖書,電子游戲和傳媒網路。
8、新線影業公司(Newline):
是1967年就成立的一家獨立製片發行公司,最初以面對美國高校發行歐洲及本土低成本恐怖片為主。
9、夢工廠電影公司(DreamWorks):
始建於1994年10月,三位創始人分別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傑弗瑞·卡森伯格和大衛·格芬.夢工廠的產品包括電影,動畫片,電視節目,家庭視頻娛樂,唱片,書籍,玩具和消費產品。
10、獅門電影公司(Lions Gate Films ):
1997年獅門娛樂公司買下加拿大的發行商Cinepix Film Properties,創建獅門電影公司。
11、高蒙電影公司(Gaumont):
創建於1895年7月,名為「Le Gaumont et compagnie 」,比電影正式誕生的日子早5個月,創建人為法國人萊昂·高蒙。
12、歐羅巴電影公司(Europa Corp):
法國導演呂克·貝松2001年創建的「歐羅巴電影公司」是法國最大的電影公司。

『陸』 為什麼電影誕生於法國

電影的發明,是早期電影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章,過程極為復雜。電影是十九世紀後半期科技大爆炸的產物之一,當時一起被發明的還有電燈、電話、留聲機、汽車、飛機等等對我們今天影響深遠的東西。科學家早就希望能有一種手段來記錄運動,這是發明電影的動機所在,許多科學家為此展開了努力,並且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當時這就像一場競爭激烈的接力賽跑一樣,所以電影其實不存在單一的發明國家和發明者。當時至少有四個國家,在活動影像的技術領域具備最前沿的實力,分別是法國、美國、英國、德國。後人把電影的發明歸功於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其餘幾個國家的人,並非完全服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電影發明先驅。這就涉及到對電影的定義,因為電影的發明是一個過程,它同時在光化學領域、材料學領域、機械製造領域的要求都非常高,包括了攝影機的發明、軟膠片的發明、公眾放映的實行等多個關鍵步驟,所以發明電影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某個人可以單獨辦到的,盧米埃爾兄弟只是被認為完成了臨門一腳,但前面的許多准備步驟,實際上是由多國科學家、發明家和工程師一起實現的。如果說科學家把發明電影當成一項科學研究,那麼同時也有產業家把它視為商業活動,這在電影剛發明的時候便是如此了。愛迪生早早就用電影視鏡來賺錢,而盧米埃爾家裡是工廠主,他們的第一次公開放映也是收費的,這都說明電影的出現,還需要一定的產業准備。當技術和產業各方面都准備到位了,電影才算是被正式「發明」出來,盧米埃爾兄弟是那個被今天多數人記住的接生婆,不過我們也不應忘記這個孩子實際上有數不清的父親和母親。

『柒』 八國聯軍侵華時哪位皇帝執政

八國聯軍侵華時是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執政。 八國聯軍侵華是指英國、法國、普魯士(德國)、沙俄、美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今奧地利和匈牙利)的八國聯合軍隊於1900年(庚子年)6月以軍事行動侵略中國的行動。愛新覺羅·載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九位皇帝,年號光緒。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生於北京太平湖畔醇王藩邸槐蔭齋,為清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親王奕譞之第二子,母為孝欽顯皇後之胞妹葉赫那拉氏。在位34年(1875-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0崩於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內,終年38歲。 義和團運動是一個過程,沒有具體時間。其失敗時間約在1904年左右。
具體資料沒有找到,是推理出來的。
資料提示:義和團運動結束5年後,上海第一家電影製片廠開業。
而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即亞細亞影戲公司是在1909年創建的。因此可以推測出義和團運動結束時間是大約在1904年。
這樣的話,1903年就應該還有義和團。只是好象早已受到清朝政府的鎮壓,規模大大縮小,而轉入地下活動了。

『捌』 比利時國家著名電影

1908年,法國移民A·馬尚在哈勒費爾德創辦了第一家比利時電影製片廠,1904~1914年期間拍攝了一些短故事片,如《德菲特的女兒》(1908)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布魯塞爾附近又建立了新的電影製片廠,試圖發展比利時民族電影,但由於美、德、法等國電影公司的競爭和一些電影工作者遷居法國,有聲電影出現後,比利時既攝製法語影片,也攝制佛拉芒語影片。最初一批較知名的電影有導演G.舒肯斯拍攝的《克林丹斯一家》(1929)和《最美的夢》(1930)。

從30年代中期開始,試拍攝故事影片。到30年代末拍攝了一些有關藝術理論的影片。許多影片是分析佛蘭芒古典藝術作品的,如導演斯篤克,H.拍攝的《古老的比利時一瞥》(1936)、導演A.高凡拍攝的《神秘的羊羔》(1939)。C.德刻克萊爾在影片《靈感的源泉》(1938)里用平行蒙太奇手法表現佛蘭芒老藝術大師的人物和風景繪畫。

50年代初由於引進外國資本拍片,比利時電影情況開始好轉。這種合作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斯篤克,H.的《走私者的宴會》(1951)。1953~1962年,比利時攝制了長故事片48部,大部分影片是與法國、聯邦德國、荷蘭合拍的。這一階段攝制的優秀影片《海鷗在港口死去》(1955,R.維爾哈維特、R.奎貝爾斯和I.米希爾斯導演)等。

1963年比利時政府實行對電影生產給予國家補助金的辦法。60~70年代,比利時攝制了不少充滿象徵、神秘主義內容的影片。如在導演A.德爾沃的作品《剃光頭的人》(1966)、《有一次夜晚在列車上》(1968)和《在布賴會面》(1971)等片里,細微的心理描繪、現實和虛幻的鏡頭不斷地交替出現;充滿象徵主義和自然主義描寫的影片有導演H.屈默爾的《馬爾貝突伊斯》(1971)、《紅唇》(1972)和導演P.高列,P.德洛的《擁抱》(1968)。

在比利時電影里也出現了一些表現普通人相互關系的充滿詩情畫意的現實主義影片,其中有《家,可愛的家》(1973,導演B.拉米)、《新兵》(1973,導演R.維爾哈維特)。還出現了一些反映現代生活的影片,如《阿姆爾的兒子死了》(1974,導演J.-J.安德里恩)、《處於狗和狼之間的女人》(1979,導演A.德爾沃)、《與安娜相遇》(1978,導演C.阿凱曼)等。

在比利時電影里藝術家和美術家的傳記影片占顯著的地位。如影片《保羅·德爾沃筆下的世界》(1946,導演斯篤克,H.)、《魯本斯》(1948,導演A.斯篤克,P.哈扎爾茨)、《詹姆士•恩索爾的面具和面孔》(1950,導演P.哈扎爾茨)、《葉倫尼姆·波修》(1963,導演F.維葉爾岡斯)。還有關於佛蘭芒派繪畫的彩色片《黃金世紀》(1953,導演P.哈扎爾茨)等。 比利時紀錄片剪輯巧妙,攝影技術好,富有詩意。如《船塢》(1955,導演 E. 德日林)、《比利時組曲》(1958,導演L.德魯阿吉)、《森林的主宰者》(1958,導演G.希勒曼、A.布蘭特)。很多紀錄片內容反映了現代社會的政治問題,如《為我們的權利而斗爭》(1961)、《公開對話》(1971,兩片導演F.比延斯);《瓦隆尼亞》(1971,導演Z.戈洛貝爾)。

『玖』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是《朗德海花園場景》。

是由路易斯·李·普林斯(Louis Le Prince)執導,阿道夫·李·普林斯、莎拉·惠特利約瑟夫·惠特利、哈里特·哈特利,主演的黑白無聲紀錄短片。該片拍攝於1888年,是IMDb認證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電影。該片記錄了一群人在花園里做著一些滑稽的動作。

(9)法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是誰建立的擴展閱讀:

1888年10月,普林斯以賽璐璐膠片和單鏡頭照相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態影像作品《朗德海花園場景》(Roundhay Garden Scene),此片不到三秒鍾的影像記錄了四個人在花園做著滑稽的動作。此片曾在位於利茲市的普林斯岳父母家的工廠與庄園放映過,但並未有公共放映。

影片令「死亡」成為可討論的議題——短片拍攝十天後,片中人物之一莎拉·惠特利便去世,而普林斯本人也於1890年9月在第戎到巴黎的火車旅行途中神秘失蹤,屍身和行李杳無蹤跡,成為電影史上的一宗謎案。

影片傳達更為直觀的情感,如果文字成就著一種歷史的源於,它充滿著冷靜現實的記錄。黑白電影成為了人們表達情感的路。

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華世界》為生活帶來了另一段色彩的浪漫,黑膠碟的經典,記錄著聲音,一段可以代表經典的音符,黑白電影交織著生活的真實,曾經的黑白沉睡在CD架間,也許它不會被擺放在最顯然和唾手可得的地方,但永遠不會被色彩所取代。

閱讀全文

與法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是誰建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泰國電影你的醫葯費三十年前已經還了 瀏覽:734
初吻2電影的演員表 瀏覽:917
古代的電影英文 瀏覽:731
電影開頭背景音樂歌曲 瀏覽:440
小中年電影插曲英文 瀏覽:54
一個恐怖電影叫什麼先生 瀏覽:406
豬豬俠英語版電影海底 瀏覽:222
渣男背著女友去找小三是什麼電影 瀏覽:991
一個外國電影主角叫史蒂夫赫斯特 瀏覽:877
台灣電影看病 瀏覽:92
電影院監控隨時看嗎 瀏覽:501
炸警察局掃射路人的電影名字 瀏覽:640
郵局活動換電影票 瀏覽:622
成龍電影三女審犯人打犯人 瀏覽:352
愛情微電影封面 瀏覽:821
部署電影票獨立小程序 瀏覽:532
頑主電影里的英文歌曲 瀏覽:192
北極星電影觀後感100 瀏覽:993
英文原版電影下載百度網盤 瀏覽:544
關於校園愛情的電影剪輯 瀏覽: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