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虛擬歌手的介紹
《虛擬歌手》是1997年上映的法國電影,由熱拉爾·克瓦茲克導演。維吉妮·拉朵嫣,馬克·迪萊特主演。《虛擬歌手》講述紅得發慌,遇見自己,深知歌在情長在.. 珍娜內向又浪漫,喬安娜則是外向又性感。她們是一個三流樂團的成員;也是感情極好的手帕交。一場在圖盧茲所舉辦的歌唱比賽,讓她倆脫穎而出,初嘗到舞台的甜美。觀眾們趨之若鶩,認為喬安娜歌聲與美貌兼具,簡直就是流行樂壇最閃亮的新星。 可是,再怎麼天衣無縫的搭檔,也無法共享成功的滋味..。喬安娜贏得了掌聲卻失去了自己的歌聲。她正一步步地往危險邊緣邁進......
㈡ 有部電影是描寫一個人創造了一個3D虛擬歌手,並且獲得了成功,這是哪部電影呀
虛擬偶像 又名 西蒙妮
http://ke..com/view/1090221.html?wtp=tt
㈢ 全息嬌娃的影片簡介
跟其他許多迪士尼頻道推出的原創電影一樣,【虛擬天後】也是走青春路線的TV電影作品,本片的故事是由 Alan Sacks 和 Neal Shusterman 所原創,故事內容是敘述一位少年 Roscoe ,為了幫助好朋友 Samantha 的女子樂團,於是使用家中先進的電腦設備,創造出一個完美的虛擬女歌手,這位以假亂真的虛擬女歌手,被取名為 Loretta Modern 。當這位虛擬女歌手一登台演唱,立刻讓台下的觀眾眼睛一亮,大家都為之瘋狂,成為樂團中最閃亮的人物,連創造她的少年 Roscoe 都不禁愛上了這個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的完美女生,但這也讓好友 Samantha 不禁有點吃味…隨著一個虛擬歌手的誕生,少男少女百味雜陳的情懷也慢慢在發酵,少年 Roscoe 要何時才能夠分辨虛擬和現實世界的不同?體會到與其追求虛擬世界的完美,不如掌握真實世界的實在?
㈣ 推薦一下日本女歌手的聲音超甜的歌,如輕音少女
田村由香里(田村 ゆかり),Tamura Yukari.
既是偶像歌手,亦是實力派配音員。
以擁有可愛的蘿莉聲線和高強的配音技術而成名,蘿莉、御姊、活潑、天真爛漫、冷靜、冷酷、熱血系角色、敵人角色等等各種聲線均能應付自如。
動畫
芳乃櫻/高町奈葉/古手梨花/春原芽衣/山田 就是她配音的.
北都南
有著從蘿莉角色到不服輸的女性、母親等廣泛的演出領域。
游戲
芳乃櫻/普莉姆拉/高町奈葉 就是她配音的.
いのくちゆか(舊名 豬口有佳)
動畫
神城凜/真紅杏樹 就是她配音的.
國府田麻理子
非常獨特的稚嫩少女聲
動畫
小娟/小石川光希/小璘/水瀨名雪/美幸/玖蘭樹里 就是她配音的.
OVA
莉莉(ユリ)/櫻木舞/
CD
娜可露露(ナコルル) 有參與作品的配音.
--
自從1990年聽過亂馬中的一首OP<思い出がいっぱい>,分別由歌手團體CoCo和聲優組成團體DoCo(林原惠,日高范子,佐久間玲,高山南,井上喜久子)後,單就聲音控制能力而言,聲優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就不會比專業歌手低.
-
-
轉貼
日本偶像年代最後的四朵金花
日本的偶像文化對整個亞洲鄰近國家造成了難以想像的重大影響,歌手的風格更多元了,宣傳的手段也變得更會包裝了。日本女偶像崛起的時期在70年代,從キャンディーズ(Candies)、ピンク・レディー(Pink Lady)、南沙織,一直到最強的山口百惠,這些偶像歌手豐富的表現方式讓日本流行文化添上華麗的一筆。當時序進入80年代,山口百惠在80年末告別樂壇,整個流行樂界的偶像風潮不但沒有退燒,反而更以找出百惠接班人的氣象不斷推出新人,80年代,正式開啟了日本偶像的黃金時期,也是日本音樂史上最輝煌的一段時間。
80年松田聖子出道,立即搖起不可一世的招牌大纛,81年打著女優偶像招牌的薬師丸ひろ子(葯師丸博子)創下驚人成績;82年組兩大超級偶像陸續加入戰局,小泉今日子以全方位目標通殺唱片、廣告與戲劇,中森明菜打出百惠正統派接班人名號躋身與聖子同等級地位,一直到後來的菊池桃子、荻野目洋子、齊藤由貴等大將陸續出道,到了86、87年的高峰期之後,89年、90年整個音樂生態丕變,偶像風潮開始迅速退燒,而且退得很快。進入90年代後,歌壇興起 Girl-Pop風,女歌手音樂市場也變得不一樣了,偶像女歌手不是力求轉型,就是等著被淘汰,還能生存下來的偶像其實也寥寥可數。
在80年代偶像風潮的高峰末期,在三大巨頭--聖子、明菜、小泉--都有退燒趨勢,1988年的夏天,有四位女歌手風靡了整個日本,被稱之為「偶像四天王」,她們可以說是在偶像時代最後開出的四朵花,也象徵偶像時代最終的華麗謝幕女伶。
中山美穂
1985.6.21以單曲「C」出道。循小泉今日子模式,不以唱片為限,廣告、戲劇、電影等皆為表演領域,各方面都獲得極大成功。曾獲得日本唱片大賞最優秀新人、金賞、FNS歌謠賞大賞。出道初期的歌曲以不良少女形象受到注目,是少數出道不久就走紅的幸運兒。1988年先以抒情曲「You're My Only Shinin' Star」獲得女性聽眾的熱烈支持,夏天搭配連續劇推出的單曲「人魚姬」站穩當時第一女歌手的地位。進入90年代立刻洗掉偶像味道,在自己的歌曲當中填詞譜曲,曲風也求新求變,並固定演出連續劇,是從偶像脫皮的代表人物。2002年結婚後旅居法國,作品也以廣告為主。
淺香唯
1985.6.21單曲「夏少女」出道。與中山美穂同日出道的她首支單曲完全打不進排行榜,86年因為成為常紅連續劇「スケバン刑事」第三代的女主角而迅速走紅,終於在87年9月拿下單曲冠軍。88年春天以化妝品廣告歌「C-Girl」大紅,夏天的「セシル」也趁勝追擊。進入90年代聲勢立刻大弱,93年以後因為合約與感情問題暫別演藝圈,97年復出歌壇,以Yui名義推出單曲但完全失去市場,近期曾演出午間連續劇,目前偶爾在綜藝節目當中擔任來賓。
南野陽子
1985.6.23單曲「恥ずかしすぎて」出道,一開始並未受到太多注目,一直到85年11月擔任連續劇「スケバン刑事」的第二代女主角,並演唱主題曲後開始爆紅,87年1月獲得首支冠軍曲後,開啟了連續8首冠軍單曲的輝煌紀錄,88年初以一曲化妝品廣告曲「吐息でネット」創下個人銷售紀錄,同年夏天「あなたを愛したい」也維持強勢銷售,南野風潮維持多時。90年代後,歌曲風格莫名轉變,加上音樂生態改變,唱片銷量大落,92年後終止歌手活動,專心女優事業,演出多部電影與舞台劇。2005年重新翻唱過去作品作為歌手出道20周年紀念,但目前仍以演員工作為主。
工藤靜香
1985年「セブンティーンクラブ」(17歲俱樂部)一員出道,解散後加入「おニャン子クラブ」(小貓隊),以團體一員之資參與演藝活動。1987年8月底以單曲「禁斷のテレパシー」個人單飛出道,立即搶下排行冠軍,88年推出的四首單曲有三首搶下冠軍,而且銷量皆破50萬大關。88年夏天配合化妝品廣告的「MUGO・ん・・・色っぽい」讓她獲得空前成功,年底的「戀一夜」再登顛峰,隔年當其他偶像紛紛落馬時,卻一枝獨秀,聲勢驚人。進入90年代後,也開始轉型創作,並演唱搖滾風格的歌曲,一邊也訴求畫畫天分的藝術家性格。與木村拓哉結婚後,雖產量減少,但意欲仍旺,不時可以見她有新作品推出。
四朵花的超級比一比(個人獨斷偏見有)
P.S. 中山美穗單曲紀錄含中山美穗&WANDS、中山美穗with Mayo等名義發行
工藤靜香單曲紀錄含與石橋貴明組成的團體「Little Kiss」名義發行
淺香唯單曲紀錄含風間三姊妹團體名義發行
她們的黃金年代,她們的黃金風華
中山美穗「人魚姬」
淺香唯「C- Girl」
南野陽子「吐息でネット」如未顯示影片
工藤靜香「MUGO・ん・・・色っぽい」如未顯示影片
真是精彩阿!! 呵!呵! 還列出表來,真像日本人做事一樣用心!!
我來寫一下讀後感言好了...
看到其他三姝1988年都有化妝品廣告曲(淺香唯「C-Girl」,南野陽子「吐息でネット」,工
藤靜香「MUGO・ん・・・色っぽい」) 美穗1989年才推出溫柔動聽的「Rose Color」資生堂
春季廣告曲無疑是晚了一點, 不然還可以來個超級比一比..lol
PS:靜香有一首中島美雪後藤次利連合打造,1993年推出的「慟哭」也是百萬金曲!!(一直很
好奇美穗那首獨唱的紓情曲子很好聽, 不過能賣到百萬張也令我有點小驚? 有什麼特殊理由
嗎?!)
南野陽子的歌 ,我則大部份都不喜歡 (那種不喜歡跟我不喜歡近藤真彥早期的歌的原因一樣
歌喉問題...) 不過有一首1987年她跟阿部寬主演漫畫改編的電影--「はいからさんが通
る」主題曲 倒是百聽不厭 ,去年為了這首還跑去Book Off 買她的"Nanno
Collections "精選cd,結果好像都是聽這首而已...
還有淺香唯迅速不紅, 可能是因為她為了事業, 拋棄愛情的做法遭到歌迷拓棄ㄅ ,好像是這
樣的背景因素...
此外,在美穗跟靜香都有百萬單曲後 ,我們的聖子姐姐遲到1996年才有百萬單曲「あなたに
逢いたくて~ Missing You」, 算是沒有疑憾了~~聖子..:) 呵!呵!
這四朵金花只有美穗剛出道時是單打獨斗的, 實在值得嘉獎!!
感謝回應(開心)
因為美穗而去聽這四個女人的歌,實在是很有意思
尤其是南野陽子,她當時能稱霸偶像圈,還拿下九首冠軍曲,仔細聽了歌之後還是覺得很不
可思議
很多歌迷都一直稱贊南野的歌曲品質精良,但是我聽來實在每一首都好像,幾乎是為了配合
南野她慘痛的歌唱力而量身訂做的,在某方面來說,不得不說唱片公司的策略實在精準,她
就適合唱這種淡淡的無關痛癢的歌
淺香唯我查了資料不紅,的確跟愛情與合約問題,她迅速退燒比較有道理。她的歌聲跟小泉
一樣,聽久了都會覺得耳朵好痛...
靜香進入90年代也是銷量大落,而且曲風跟全盛時期落差也大(但不是在好的方面),90年
代初期出了好多難聽的失敗歌,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堅持要與候藤次利合作,像美穗這樣大
牌作曲家全跑過一輪感覺不是比較豐富嗎?還有,雖然實際銷量可能破百萬,靜香的「慟
哭」在紀錄上還是93萬,技術層面不被認為是百萬單曲,夠她扼腕的吧~
美穗94年百萬單曲「只是想哭」還能賣百萬,連續劇主題曲效應助益頗大,否則不搭主題
曲,光靠歌曲本身的質素頂多也只能賣個60萬吧。跟WANDS合作的「比世上誰都一定」,與
其說是合唱,WANDS其實擔任合音,183萬的紀錄銷量裡面至少有150萬要算在美穗頭上,但
是那個中山美穗&WANDS的名義,讓她在很多紀錄上都不能算在個人頭上,不滿!
聖子的大芭樂「Missing You」能破百也好驚險,不過這首歌一聽就是來賣錢的,80年代天
後終於有百萬單曲,也是了了一樁夙願
現在排行榜算到200名,如果那些九十幾萬單曲在現在發行,一百多名徘徊一下就有可能在紀
錄上能破百,但是現在要來張百萬單曲幾乎是難如登天。
80年代出身歌手百萬紀錄:
中山美穗 2支
今井美樹 2支
小泉今日子 1支 另有1支90萬單曲
松田聖子 1支
酒井法子 近百萬 (99.7萬,去哭吧)
工藤靜香 近百萬 (93.9萬)
中森明菜...(沒有)
LoL, 明菜沒有百萬金曲真的是可嘆... 另外 ,今井美樹算是偶像派的嗎? 那時候的盜版
tape好像把她歸於實力派的說, 不過她真是當時很多OL的偶像!! 小泉今日子多樣的音樂曲
風,很多歌在當時對一個偶像來說,很前衛實驗性很高的!(Ex:Fade Out=Acide Music)
靜香後來轉型的歌曲確實不討喜, 不過音樂性教為豐富, 這也是不得不做的決定, 當時實
力派那麼多 ...後藤次利大筆一揮, 推出Rock Pop之類的歌曲真的是與之前大相逕庭, 一
般靜香的全盛歌唱生涯分三大階段...
1987-1989:可愛流行偶像金曲.(Ex: MUGO・ん…色っぽい, 戀一夜 )
1990-1993:流行與爵士藍調搖滾中嘗試搖擺(Ex. 慟哭, うらはら, 聲を聴かせて)
1994-1999:擺脫後藤次利,大部份自己作詞的搖滾流行樂,抒情Ballade曲在這時期特別多
(Ex:Jugar Line, Blue Velvet, きらら/in the sky...)
我個人很喜歡靜香1994年11月18日發行 "ICE RAIN" 雖然Oricon只得到第八名, 可是很
有感觸, 百聽不厭...
小泉今日子的音樂的確是很有意思,老實說她早期那些偶像歌曲實在不是普通不好聽(個人
觀感,抱歉),「常夏娘」「大和撫子七變化」「春風的誘惑」之類完全不知在幹嘛,到中
期整個藝術家性格爆裂跟好多大牌音樂家都合作過,「Fade Out」的確是好特別的歌(但
是,你知道的,她的聲音讓我好累),90年代也做了很多怪歌,我相當敬佩她的毅力。(但
是你知道的,歌喉問題,死命要再提)
靜香姐的歌,我必須承認可愛流行偶像金曲時期的歌實在超強,因為俗又有力,紅成這樣完
全可以理解。流行與爵士藍調搖滾中嘗試搖擺時期,我個人很不愛。搖滾流行樂時期也有佳
作:「Blue Rose」、「激情」等,不過後期搖滾曲跟抒情歌互相交替的策略讓我覺得好無
趣,尤其是生了心美以後發的幾首抒情歌實在都非常普通。「Ice Rain」我也好愛,頂著棕
色發姐式法拉頭,唱著這首哀怨歌曲,還真有風塵味XD
感覺美穗的單曲風格
也是雜得不得了...
先前沒聽過南野的歌,但是知道她的歌唱實力實在是有點……雖然我覺得宮澤理惠比她恐怖
更多,根本就是音痴還找小室寫高難度歌曲,唱現場根本沒一個音是準的XD。能夠擁有九首
冠軍單曲的輝煌記錄,還真是多虧唱片公司和製作群的用心良苦,要寫出這種沒什麼旋律起
伏又不錯聽的歌真的很難 XD
之後銷量會掉,除了歌喉不行和市場風潮改變之外,或許也跟她轉型走創作路線有關(曲幾
乎都自己寫的),又找來BEING系的製作群製作(織田哲郎、明石昌夫…),風格差太多的
緣故。
工藤相較之下還算是歌唱實力比較好的 XD。我也是不太喜歡中期的歌,不是歌曲不好,感覺
是編曲出問題(有粗製濫造的嫌疑……),偶像時期和之後轉型的歌真的是都不錯。喜歡她
的中快版歌曲勝過抒情曲很多,特別喜歡轉型後的「Black Rose」、「Jaguar Line」和
「7」(莫名其妙的很喜歡這首有重 Bass 迷幻風的單曲 XD)
話說回來…這些人一路聽下來,美穗的作品還真的算是我從頭到尾都蠻喜歡的歌手 XD
我覺得南野陽子後期的歌策略完全大失敗,或許只要守住七度音階不敗定律還可以在樂壇撐
一陣子。不曉得是不是個人意識抬頭,主動跟唱片公司要求想做自己喜歡的音樂,所以像
「ダブルゲーム」演歌風,還有導致人氣盡失的搞怪「へんなの!!」開始即無力回天。
可貴的是,南野陽子也是唯一在四天王裡面發過作詞作曲單曲的人,雖然發完之後就消失唱
片圈,但也可見她個人強烈的音樂態度與公司的支持。即使中山美穗在80、90年代交替時期
也開始作曲,但是唱片公司就是不敢發成單曲,大小公司的決策果然很不一樣。
從這里可以得到好多知識
上面的人真厲害
我最喜歡工藤靜香
這是我去年寫的
關於工藤靜香的生平和歌曲介紹
雖然不太愛工藤靜香,但對於她的「慟哭」頗有好感。
我看到酒井法子的99.7萬,感想是寫「去哭吧」不禁笑了出來。
1995年她的「碧いうさぎ」聲勢真的很驚人,我一度以為最終會達成百萬。
話說回來,酒井如果沒有那首歌,基本上歌手的歷程可以不必多提了。
以上所提及的女歌手,剛好中山美穗和今井美樹就是我的最愛。
我記得幾年前ORICON統計了一個排名,主題是「單曲進入TOP10的連續年數
TOP5(個人女歌手部分)」。
當時的名次(應該是2004年),忘了美穗排名第幾,總之是前五名,竟然顯示
11(也就是1985-1995),我不太服氣,覺得應該是1985-1996,共12年才對
,名次應該再往前一名,但又覺得ORICON不可能會錯,還是寫了封E-MAIL告
知是否名次和年數資料有誤?
ORICON給我的回答是,「個人」女歌手部分的確是11,因為1996「未來への
プレゼント」是with MAYO,所以不算個人名義。
就是很奇怪,會對自己的偶像的歷史定位斤斤計較,雖然我當時問了一個很白
痴的問題,但我更扼腕那首的名義為甚麼一定要用with MAYO,那首歌岡本真
夜只有在副歌合聲而已阿...吐血!
當時唱片公司的操作總是令人相當傻眼,沒錯,KING!我就是在說你。
日本對於名義這種東西有詭異的嚴格態度,當時美穗對外發表的名稱就是
中山美穗 with MAYO,這一定下去什麼都改不了了。當時KING是依循世界
中~的經驗,以美穗來帶新人樂團/歌手,造成雙贏,這兩首歌都有好效
果,不過就歌曲本身來看,WANDS跟岡本真夜都只是合音,連合唱的邊都
沾不上,這影響了美穗的實績只能怪白痴唱片公司。
現在ORICON的排行都算到300名了,以前發行的單曲,不知道會不會有重
新調查的可能(101名~300名的銷售也都列入)。因為我看過資料酒井、
工藤、小泉的九十幾萬單曲都宣稱破百萬了,那應該是把當時的出貨量總
計起來的結果。美穗的世界中當然也就是兩百萬單曲,這也是肯定的。
偏愛靜香後期轉型的音樂 雖沒少女偶像時期那樣的賣座
1994-2009的音樂實在是比較耐聽的喔
Hi Jet
靜香後期的音樂我每首都跟到了
特別是Blue三部曲時期
我挺喜歡她94~96年的音樂,融合搖滾與歌謠曲風格
我居然很愛一首很冷門的單曲「優」....
比起中山美穗後期轉型成抒情歌手,卻又不斷(亂)摸索風格
靜香的轉型態度就比較確定一點(搖滾+pop+歌謠曲)
㈤ 搜索歌手
I will AMFM
When life seems hopeless and you were all alone
And no one was there to dry the tear drops from your eyes
When you can't find a single reason left to try
Baby I will
Baby I will
Tell me the secrets that you've locked away
Confide your deepest fears that haunt you everyday
All of the little things nobody else could understand
Baby I will
I will
It's alright
I'll be there
Count on me
Anytime anywhere
I'll show you love
Till the end of my life
When no one else will stand by your side
I will
When all you've counted on comes tumbling down
And there's only emptiness that nothing seems to fill
And when you can't remember how to be strong
Baby I will
I will
It's alright
I'll be there
Count on me
Anytime anywhere
I'll show you love
Till the end of my life
When no one else will stand by your side
I will
When no one else will stand by your side
I will
It's alright
I'll be there
Count on me
Anytime anywhere
I'll show you love
Till the end of my life
When no one else will stand by your side
I'll be standing right by your side
I will
AMFM
西元二千年,地球上的科學發展踏入了新的里程碑。一個腦袋充滿著奇異思想的怪人,也是亞洲頗負盛名的鬼才導演-徐克,構思了二個新人類-所謂的新人類,是指在高科技下產生出來的新類型人。
AM&FM,就是這兩位新類型人的名字。
徐克把設計構想告知了兩個擁有高科技知識的狂人-Eddy &Victor,並且在他們的協助下,歷時將近兩年,成功的製造了AM&FM。而新加坡的名製作人Ken Lim則給予她們擁有世界共通語言(音樂)的能力,使得她倆能夠感受到律動節拍,從而更接近人類。
這倆姊妹不但能在虛擬的世界中存在,還能在現實世界中出現。她們各有不同的本領及嗜好,但亦有其弱點。她們的弱點在於沒有真正人類的情感,所有的感情全是製造者所賦予的,所以她們倆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自己去尋找作為人的心,也就是人類的真正感情。
來自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前衛科技空間-網路,AMFM在創作的過程中被塑造成兩個具有不同鮮明個性的網路女孩。AM活潑、自信心強,勇於嘗試各種事物,FM則天真熱情,充滿幻想。
為了讓這一對來自虛擬空間的電腦人物更接近真人,Menfond公司邀請了多名電影界專業人士和舞台演員,提供專業的意見及編排了多段舞蹈;而在音樂錄影帶當中,動畫師也加入了不少古靈精怪的表情和特別的動作來表達AMFM不同的性格。
在復雜的電腦製作過程中,AMFM主要是用Nurbs subdivisons軟體來完成。因為這個軟體可以在臉部的各個主要部位加上需要的特殊效果機制使得臉部更加細致,例如人物的眼皮、鼻翼和嘴角。
因為採用了計算農場(Render Farm)軟體,MV的製作速度大大提高,也有更充裕的時間來合成影像或作修改。另外也使用了最新的optical motion capture來記錄女孩子們的動作,使整段MV有更真實的效果和自然的感覺,不過一些高難度和危險的動作就需要由經驗豐富的動畫師來完成。
整個的製作過程使用了好來塢電影中大量使用的專業軟體,如Maya和Sofimage,加上電影的鏡頭運用與立體背景,去製作出不存在於現實世界的虛擬空間。
紅遍台灣的本地歌手孫燕姿莫非符合21世紀美少女的標准?由香港名導演徐克、本地知名製作人林智強打造的虛擬歌唱組合AmFm,外型有幾分孫燕姿的味道。
香港導演徐克集合當地電腦專才,以及新加坡唱片製作人林智強,聯手打造華語歌壇第一對會唱歌的「假美人」。她們也是全世界第一個虛擬歌唱組合。在這之前,法國和韓國都出過虛擬女歌手。
這是華語娛樂圈繼虛擬VJ麗麗之後,另一對屬於虛擬世界的人物。
她們一個叫AM,一個叫FM,都被塑造成不同的個性。AM活潑、自信心強,勇於嘗試各種事物;FM則天真熱情,充滿幻想。
製作人還煞有其事地安排兩人父母的身分——父親是電腦神經科醫生,母親是美食評論家。
看人物造型,頗有走紅台灣的本地新人孫燕姿的味道,難道是以她為設計藍本?
代表林智強發言的海峽唱片公司高級經理陳華裕受訪時說:「不,是以一名香港女生為藍本,而且是今年1月孫燕姿冒出之前就開始籌備了。」
為了讓這一對來自虛擬空間的電腦人物更接近真人,電腦製作人邀請了多名電影界專業人士和舞台演員,提供意見,編排舞蹈,還在她們的音樂電視中,請動畫師加入古靈精怪的表情和動作,來表達AMFM不同的性格。
說到細致,製作人先拍攝了10多名少女的皮膚,然後從中挑選出每個人臉部最好的部分,另外也透過眉毛形狀、眉梢位置來區分兩人的性格,比如AM的眉形比較濃密,FM比較修長。
經過電腦的描繪,AMFM被賦予模特兒般修長優美的身形,發型和服裝都顯露前衛和質感的特點。
AMFM的頭發也可以隨著身體動作和風向自然飄動,胸部和腹部肌肉會隨著呼吸起伏,總之舉凡手指關節的控制、肌肉的柔軟度及排列、筋脈的牽動、指甲的形狀及顏色、細微的反射性動作(如左腳提起時,右腳會微微彎曲,肩膀也會向一邊傾斜)等細節都一一照顧到了。
㈥ 求一部法國電影名
玫瑰人生Môme, La (2007)
http://www.mtime.com/movie/50292/
㈦ 踏血尋梅的影片評價
一次很堅定的電影理念追尋,翁子光探問實情怎樣發生過,大膽想像真相,也堅決在地書寫。藉著倒述回閃以網路式敘事結構開展查探過程,人情行為多層推敲,卻不落俗套慢慢指向內心的發掘;加上杜可風室內戲布光烘托、春夏郭富城白只等各自各精彩演繹孤獨,呈現不一樣無聲冷漠的香港景觀。(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評)
引人入勝且驚悚的震撼悲歌。(好萊塢《Screen》評)
充滿感官刺激又發人深思、兼具娛樂及深度的驚艷之作。(《Hollywood Reporter》評)
《踏血尋梅》有著傳統港式奇案電影的外殼,卻滲透著極為豐富感性的內涵。以案件來放大人性的光明與陰暗面,將生命走向毀滅的過程渲染得孤絕凄美。此次進行首映的《踏血尋梅》是特別的導演剪輯版,所以電影呈現出來的感覺更加極端。通片充斥了大量的血腥殘忍的肢解鏡頭,以及情色片段。但這些並不是《踏血尋梅》的種種噱頭,而是對於電影主題內涵非常刺眼的解析表達。殘酷的唯美的共冶一爐,讓這尋梅的踏血之旅顯得更加凄美動人。(佛山日報評 )
身兼編劇、導演、剪接的翁子光,並沒有刻意將2008年少女碎屍案完整重現,反而著重從中可以怎樣反映人性,尤其是被冷落,刻意疏離常人、社會的一面。王佳梅、丁子聰這條主線,令人不自覺地想起岩井俊二執導的《青春電幻物語》,蓮見及星野在網路互訴心聲,以虛擬歌手莉莉周的歌聲修補現實生活中被受欺凌、自卑的缺口的一段戲。佳梅及子聰同樣借著網路了解對方,深交得可以談生論死。而這一場戲,更見選角之對位,內地新進的春夏、演舞台劇出身的白只同為演戲經驗不多的演員,兩位亦沒有令人拍案驚奇的外表,但就是這種平凡,令觀眾覺得他們真是被受現實社會遺忘,只有內心慰藉方能補完生活的邊緣人。(高登日報評 )
翁子光新作《踏血尋梅》,以懸疑犯罪作包裝,繼續貫徹獨立精神。電影延續性工作者的際遇,藉此道出社會的種種問題,包括新移民問題、青少年的價值觀、資訊爆炸帶來的錯亂、香港人的迷惘等,絕非一般商業電影。《踏血尋梅》以一宗命案出發,帶出新移民在香港社會里的特殊性。金燕玲飾演的母親,是上一代新移民,她對香港抱著美麗的想像,而由春夏飾演的女兒,對身處的地方只感到虛無,這樣的落差對照今日上下兩代對香港社會、生活現況的體會,異常寫實。(文匯報評)
㈧ 一個電影
片名:The Terminal
譯名:幸福終點站
導演:Steven Spielberg
主演:Tom Hanks湯姆 漢克斯
Catherine Zeta-Jonesen澤塔-瓊斯
類型:劇情/愛情
發行:夢工場 DreamWorks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4年6月18日
簡介:
斯皮爾伯格和漢克斯第N次合作,漢克斯和澤塔-瓊斯首結良緣,如此強強組合吸金能力無須顧慮,湯姆·漢克斯飾演一名歐洲僑民,准備回到祖國時發現戰爭已經讓這個國家從地圖上消失了,他的護照也隨之作廢,變成了沒有身份的人,迫不得已,他只好住在機場里,卻意外找到生命中的真愛……
來自東歐的維克多·納沃斯基(湯姆·漢克斯),當初為了要躲避戰火才離開祖國,但誰想到就他在前往美國的空中飛行過程中,他的家鄉就陷入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政變。進退兩難的維克多隻能帶著他那本來自一個不存在的國家的護照滯留在肯尼迪國際機場,因為不被允許踏入美國國土半步,他只能一直呆在機場的休息室里,等待著祖國戰爭結束的那一天。
在這段在機場滯留的日子裡,維克多一直在忍受著機場官員弗蘭克·迪克遜(斯坦利·塔奇)的折磨,迪克遜把維克多視為晦氣的象徵,認為他是一個大麻煩,難以控制又想拚命解決。但這並未給維克多製造太多的煩惱,這位老兄自得其樂地在這樣一個狹小的濃縮的物理空間里發現了一個巨大的豐富的人生世界,發現這里每天經過形形色色的人與他們各自的人生悲喜,發現這里充滿了慷慨與野心,荒唐與驚奇,身份與地位,循規蹈矩與意外奇遇。並且他還在這里與空姐艾米利亞(凱瑟琳·澤塔-瓊斯)產生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最終,維克多在這個機場邂逅了美國的一切,也邂逅了屬於他的幸福。
㈨ 資料求助,重金!!!
Edouard Baer:男,生於1966年11月1日,法國巴黎
星座:天蠍座
其他譯名:
愛德華·拜厄 / 艾杜阿德·拜爾
傳記
Edouard Baer原本是法國加密電視台「Canal +」的喜劇表演家,擅長煽動性極強的即興表演,並以此嘲諷社會。近年來,Edouard Baer也把觸角伸向大銀幕,在多部喜劇電影中扮演瘋狂搞笑的主要人物。
參與影片:按職業顯示 按年代顯示
作為:演員 / 導演 / 編劇
演員 - 埃德瓦·貝耶 Edouard Baer莫里哀情史 Molière ou Le comédien malgré lui (2007) ..... Dorante
虎警大隊 Brigades tigre, Les (2006) ..... Inspecteur Pujol
機器人歷險記 Robots (2005) ..... Ratchet (voice: French version)
機器世代 / 露寶治的世界
Robots: The IMAX Experience
愛我多深 Combien tu m'aimes? (2005) ..... L'homme bouleversé
Combien tu gagnes?
Akoibon (2005) ..... Daniel Stain
渴求甘露 À boire (2004) ..... Pierre-Marie Archambault
Rôle de sa vie, Le (2004) ..... Himself
法國間諜 Double zéro (2004) ..... Le Mâle
雙龍間諜
謊言與背叛 Mensonges et trahisons et plus si affinités (2004) ..... Raphaël Jullian
Un autre que moi
Mensonges et trahisons
汽車鑰匙 Clefs de bagnole, Les (2003) ..... Un comédien qui refuse de tourner avec Laurent
我決定留下 / 我心依舊
Clés de bagnole, Les
The Car Keys
Bison (2003) ..... Louis Le Bison, dit le Bison
Bison, Le
美麗新世界II之女王任務 Asterix et Obelix : Mission Cleopatra (2002) ..... Otis
埃及艷後的任務 / 美麗新世界2:埃及任務 / 美麗新世界續集:女王任務 / 美麗新世界II之埃及任務 / 美麗新世界II之埃及艷後的任務
神婆美少女 Dieu est grand, je suis toute petite (2001) ..... François
God Is Great, I'm Not
God Is Great, and I'm Not
貝蒂費雪的世界 Betty Fisher et autres histoires (2001) ..... Alex Basato (as Édouard Baer)
Alias Betty
Betty Fisher and Other Stories
Histoire de Betty Fisher, L'
屬於女人的奇跡 Chambre des magiciennes, La (2000) ..... Simon
Of Woman and Magic
愛到無路可出 Rien sur Robert (1999) ..... Alain de Xantras
第7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The 71st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99) ..... French Presentation (uncredited)
虛擬歌手 Héroïnes (1997) ..... Francis
Play-Back
非常公寓 L' Appartement (1996) ..... Theatre Actor
Appartement, L'
The Apartment
Appartamento, L'
Flash-back
Caméléone (1996) ..... Le critique d'art
Chamel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