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個所謂「人生必看的五十部電影」中挑出來的幾部
1. 《西線無戰事》
奧斯卡授獎以來第一部具有強烈思想性的作品
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戰電影」之一
揭示了慘絕人寰的戰爭實況,擊潰了所謂的「愛國」迷夢
3. 《亂世佳人》
好萊塢「第一巨片」
展現著曠世愛情的絕世佳作
奧斯卡史上一個不可逾越的「至高點」
5. 《公民凱恩》
世界電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實驗
反映一個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質世界中的生存狀態
一部純粹的「電影的詩」
8. 《羅生門》
挖掘人性丑惡的巔峰之作
在國際影壇上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標志著日本的電影藝術進入一個新紀元
9. 《羅馬假日》
流芳百世的浪漫經典
電影史上愛情文藝片的典範
溫馨浪漫中充滿了藝術的美感
14. 《教父》
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詩氣魄的揭露黑社會明爭暗鬥內幕的影片
一幅氣勢恢弘的「社會圖卷」
15. 《星球大戰》
20世紀最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科幻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作品
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20. 《紅高粱》
中國新時期電影創作的新篇章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新開始
猶如一聲霹靂,驚醒了西方人對中國電影所持的蔑視與迷幻
25. 《情人》
一段讓人痛徹心扉的異國之戀
一段大膽、熾烈、郁悶而又無奈的叛逆戀情
一堵無法逾越的經典嘆息之牆
26. 《沉默的羔羊》
美國社會問題片的經典之作
一部令人緊張得透不過氣來的心理分析片
好萊塢最令人激動的恐怖片之一
28. 《霸王別姬》
通俗中見斑斕,曲高而和者眾
一部絢爛、令人陶醉的史詩
29. 《辛德勒的名單》
探尋和謳歌在特殊環境中的人性發展軌跡
具有巨大影響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藝術魅力
深具史詩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緒力量
31. 《阿甘正傳》
美國「反智電影」的代表作
充滿著好萊塢電影回歸的保守主義精神
以小人物的經歷透視著美國的政治和社會史
33. 《鋼琴課》
一個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愛情故事
細膩地展現了維多利亞時代一個啞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識覺醒的佳作
34. 《陽光燦爛的日子》
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的「意外之喜「
對「文革」時期青少年的生活狀態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實描繪
標志著中國電影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35. 《肖申克的救贖》
一部揭露美國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誼和希望描繪的生命畫卷
蘊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37. 《這個殺手不太冷》
一部偏重於暴力美學的動作巨片
令人心碎的問題少女與中年殺手的悲劇之戀
滿含繞指柔情的都市寓言
38. 《七宗罪》
電影史上最成功的心理驚悚片
一幕讓人發狂的人生戲劇
一部具有濃厚哲學意味的警世錄
39. 《勇敢的心》
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史詩巨片
一段纏綿而令人盪氣回腸的鐵血柔情
一部悲壯的血淚傳奇
43. 《美麗人生》
一部超越常規的黑色喜劇片
一服醫治戰爭創傷的最佳良葯
擁有溫暖的質感,清新、達觀,而又生機盎然
45. 《楚門的世界》
一則荒誕無稽的人生寓言
對惟利是圖、踐踏人權的社會現象的強烈諷刺
有力地批判了「媒體萬能」的價值觀
46. 《搏擊俱樂部》
一則極具顛覆性質的社會生活寓言
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世紀末的現代啟示錄
一幕以死亡為主題的黑色喜劇
順便加上幾部:
電鋸驚魂1、2;午夜凶鈴(恐怖經典)
活著 鬼子來了 ——中國經典
慕尼黑;低俗小說
殺死比爾 ——外國無厘頭
色即是空;歐洲性旅行;萊斯利·尼爾森系列;驚聲尖叫系列——爆笑經典
魔戒三部曲,黑客三部曲——視覺經典。
㈡ 請介紹一些英語方面的有關英國歷史的電影給我,謝謝
勇敢的心(並非完全史實)
叛艦喋血記
致命魔術
亞瑟王
第七封印(關於古英格蘭要知道圓桌武士這個詞)
此外只要發生在英國的都會反映一些歷史
孤星血淚(大衛里恩版),呼嘯山莊(1939)是兩部最成功的小說改拍電影,還有許多名著。莎翁的等等。
希區柯克的要看。
㈢ 英文電影發展史
這個也太有難度了吧,非得專業人士不行啊,建議你還是直接娶你老師那邊索要得了,呵呵,大不了請吃頓飯完事!
㈣ 電影的歷史,用英語如何表達
the history of movie
㈤ 中國古代歷史題材電影(英文版)
《功夫熊貓》
㈥ 英國歷史上的約翰王被影視作品描寫的有哪些或者有什麼是講這段歷史的
約翰 (英格蘭國王)
約翰(英文:John,1166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9日[1]),英格蘭國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亨利二世第五子,母親為阿基坦的埃莉諾,而幼王亨利、獅心王理查、布列塔尼公爵若弗魯瓦二世則是約翰的兄長。他父王把在法國的領地全部授予幾位兄長,由於已經沒有領地可以封給約翰,他被稱為無地王(the Lackland,源自亨利二世的戲稱)。
童年
約翰出生後,按中世紀貴族的傳統被母親交給乳母撫養,後又與其姐瓊安一同被送到福特沃特修道院。因為當時來看約翰並沒有繼承領地的希望,這也許是為了培養他成為神職人員。約翰的父母隨後幾年互相爭斗,都沒有介入約翰的童年生活。約翰由卓越的行政官拉努爾夫·格蘭維爾教育。[5]他還一度在兄長幼王亨利家度日,可能在那裡學習了打獵和軍事。
約翰身高1米62,在當時的王室中較矮,長著暗紅色的頭發。他喜歡讀書,這在當時來看是一件反常的事。他還喜歡賭博,熱衷打獵,喜好音樂。長大後的約翰被形容為「和藹,機智,慷慨,好客」。
早年生活
為了安定阿基坦的南部邊境,亨利二世試圖讓5歲的約翰迎娶薩伏伊伯爵翁貝托三世的女兒阿麗希亞,這樣約翰就可以繼承翁貝托的一些領地,亨利二世也將希農、盧登、米拉博的城堡轉到約翰名下。阿麗希亞也翻越阿爾卑斯山加入亨利二世的宮廷,但未及嫁給約翰就死了,約翰再次陷入無領地可繼承的境地。
1173年,由於不甘附屬於亨利二世,又擔心約翰分走自己的領地和城堡,幼王亨利去巴黎和路易七世結盟。王後埃莉諾因為被亨利二世對阿基坦的持續干涉所激怒,也說服理查和若弗魯瓦去巴黎加入兄長的行列。亨利二世擊敗了三個兒子的同盟,但在路易山和約中寬大處理了他們:他允許幼王亨利帶著騎士周遊歐洲,阿基坦仍歸理查,若弗魯瓦可以重回布列塔尼;只有王後埃莉諾作為叛亂的主謀被囚禁。作為和約的一部分,一直和父親在一起的約翰也被贈與大量領地。從那時起,距離王位最遠的他反而成為亨利二世最喜愛的兒子。1175年,他獲得已故康沃爾伯爵的領地。次年,亨利二世又違反常例地廢除格洛斯特女伯爵伊莎貝爾的姐妹們的繼承權,然後讓約翰與因此變得很富裕的伊莎貝爾訂婚。1177年,在牛津的國會上,亨利罷免愛爾蘭領主威廉·菲茨阿爾德爾姆,代之以10歲的約翰。1183年,幼王亨利和理查為在英格蘭、阿基坦、諾曼底爭權而開戰。亨利二世支持理查。不久,幼王亨利因痢疾去世。因為繼承人死了,亨利二世決定重新分配兒子們的封地:理查加冕為英格蘭國王,但在亨利二世去世前不可能掌握實權;若弗魯瓦繼續保有布列塔尼;約翰代替理查成為阿基坦公爵。但理查拒絕放棄阿基坦,亨利二世憤怒了,命約翰在若弗魯瓦幫助下率軍南下攻取阿基坦。若弗魯瓦和約翰攻打阿基坦的首府普瓦捷,而作為回應,理查攻打布列塔尼。1184年底,一家人才勉強和解。
1185年,約翰首次到愛爾蘭,由三百騎士和一批行政官隨行。亨利二世希望稱約翰為愛爾蘭國王,但教皇路爵三世不答應。當時愛爾蘭剛被征服,和亨利二世的關系仍緊張。約翰取笑愛爾蘭貴族的長鬍子,又未能和盎格魯-薩克森居民結盟,結果戰敗被逐出愛爾蘭,回英格蘭後將潰敗歸咎於總督米思勛爵休·德·拉西。
約翰的家庭問題仍在繼續:1186年,若弗魯瓦在一次比武中喪命,留下遺腹子阿爾蒂爾和年幼的女兒埃莉諾。布列塔尼將由阿爾蒂爾而非約翰繼承,但若弗魯瓦的死終究讓約翰距離王位更近了一步。理查想加入十字軍,但擔心出征後亨利二世會命約翰取代他。1187年,他在巴黎和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結盟,次年就向腓力納貢,取得腓力對他向亨利二世開戰的支持。理查和腓力聯手對亨利開戰,1189年和解,亨利承認理查為繼承人。約翰起初忠於父親,但當理查勝勢確立後倒向理查。亨利二世不久去世。理查年間
1189年9月,理查繼承英格蘭王位,並加入第三次十字軍。為此,他靠出賣領地、爵位和職位籌集軍費,且試圖保證他出征時國內不叛亂。他封約翰為摩坦伯爵,讓他娶了格洛斯特的伊莎貝爾並得到蘭開斯特、康沃爾、德比、德文、多塞特、諾丁漢、索默塞特的大量領地,希望以此換取約翰對他的忠誠。而這些地方的要塞仍然由理查掌控,使約翰沒有足夠的軍力和政治權勢進行反叛。約翰也許諾三年不去英格蘭,但埃莉諾太後說服理查允許約翰進入英格蘭。於是,理查出征期間,約翰成為英格蘭攝政,還被視為理查的推定繼承人。但出征在外的理查在塞普勒斯結婚了,這意味著他可能有婚生子嗣,約翰地位動搖。
約翰尋求和剛東征歸來的腓力二世結盟,希望在腓力幫助下獲得諾曼底、安茹等理查名下的法國領地,但被埃莉諾太後勸止。理查一直未歸,約翰開始猜測他已死或者迷路了。事實上,理查回國途中被奧地利公爵俘虜並移交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後者索要贖金。約翰趁機前往巴黎和腓力結盟,許諾休棄伊莎貝爾,改娶腓力的姐姐阿麗斯(阿麗斯早年和理查訂婚,卻成為亨利二世的情婦,理查後來也沒有娶她),換取腓力的支持。但埃莉諾太後阻止約翰娶阿麗斯。忠於理查的軍隊和約翰的軍隊在英格蘭開戰。約翰軍力薄弱,決定和解。1194年,理查回國,約翰余部投降,本人撤退到諾曼底,最後被理查找到。理查稱約翰僅僅是「一個有著懷有惡意的顧問的孩子」(盡管約翰已經27歲了),原諒了他,但沒收了他除愛爾蘭外的所有封地。此後,約翰成為理查的忠實支持者。理查希望通過有限而穩妥的軍事行動收復被腓力趁機侵佔的城堡,和弗蘭德、布洛涅和神聖羅馬帝國結盟,借日耳曼人對腓力施壓。[32]1195年,約翰突襲並包圍了埃夫勒,隨後又在腓力攻打諾曼底時布置防務。第二年,約翰又攻佔加馬舍,率人奇襲到距離巴黎僅80公里處,俘虜了博韋的主教。為此,理查放下了對約翰的戒心,將格洛斯特郡重新封給他,並再次封他為摩坦伯爵。
繼位
獅心王理查繼位後,因沒有婚生子嗣,原本指定早逝的若弗魯瓦的遺腹子阿爾蒂爾為儲,但後又因為若弗魯瓦的遺孀女公爵康斯坦斯太親法而指定約翰繼位。當理查於1199年去世時,大部分英格蘭和諾曼貴族根據諾曼底的繼承法支持約翰,而布列塔尼、曼恩和安茹的貴族則根據安茹的繼承法支持阿爾蒂爾。約翰繼位引起了一些諸侯的不滿,他們繼續擁戴阿爾蒂爾,腓力二世也一度支持阿爾蒂爾,而王太後阿基坦的埃莉諾因反感康斯坦斯而支持約翰。約翰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腓力和阿爾蒂爾聯手對約翰作戰,阿爾蒂爾進逼昂熱,腓力進軍圖爾,幾乎將安茹帝國一分為二,但反法的弗蘭德伯爵鮑德溫和布洛涅伯爵瑞諾的介入及安茹貴族威廉·德·羅歇的倒戈讓局勢又倒向約翰一方。1200年腓力與約翰和解,腓力承認約翰為英格蘭國王,暫時放棄對阿爾蒂爾繼承英格蘭王位的支持,盡管如此,和約要求阿爾蒂爾作為約翰的封臣得到保護。約翰則放棄和弗蘭德、布洛涅的結盟並承認腓力為自己在法領地的宗主。編年史家將約翰與亡兄理查比較,給他取了個「軟劍」的綽號。
勒古萊和約
同年8月,約翰決定迎娶昂古萊姆的伊莎貝爾。因此,他必須休棄現在的妻子格洛斯特女伯爵伊莎貝爾。1199年約翰繼位後即宣布和女伯爵的婚姻無效,指出兩人都是亨利一世的後裔。當時的編年史家認為約翰已經深深愛上了昂古萊姆的伊莎貝爾。他最終娶了已和休·呂西尼昂訂婚的伊莎貝爾為王後,且慢待了休,導致呂西尼昂家族的叛亂,但被約翰鎮壓。腓力為此以召見封臣安茹伯爵的名義召約翰來宮廷,約翰拒絕。腓力因此將從約翰手中奪取的法國領地都封給阿爾蒂爾(他想親自佔有的諾曼底除外),再次和阿爾蒂爾聯手對約翰開戰。
喪失諾曼底
約翰最初採取1199年的防禦性戰略,避免交戰,小心保衛要塞。但隨著軍事行動的進行,約翰的經營越來越糟,腓力在東部穩步取得進展。1202年7月,阿爾蒂爾和呂西尼昂家族將埃莉諾太後圍在米拉博,想將祖母劫為人質時,約翰在安茹管家威廉·德·羅歇陪同下率僱傭軍南下救母,打敗並俘虜了阿爾蒂爾,同時被俘的還有阿爾蒂爾同樣比約翰有更優先的王位繼承權的18歲的姐姐布列塔尼的埃莉諾(一說埃莉諾在此前就已被約翰控制),她後來在約翰逃離諾曼底時被帶回英格蘭囚禁數年,盡管受到約翰的善待。這下,腓力失去了南側的盟友,被迫撤軍。通過米拉博一戰的勝利,約翰的地位得到鞏固,但這很快被他對待俘虜和盟友威廉·德·羅歇的態度葬送了。約翰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德·羅歇,嚴重冒犯了他,而由於他的虐待,22個被俘的叛亂頭領死亡。當時大部分地方貴族都是親戚關系,他們不能接受自己的親屬蒙受如此待遇。威廉·德·羅歇和約翰其他在安茹和布列塔尼的貴族盟友拋棄了約翰,倒向腓力,布列塔尼也發生了叛亂。約翰財力吃緊,腓力取得優勢。
1203年初,約翰進一步被盟友拋棄。他試圖說服教皇因諾森三世介入,但教皇的介入並不成功。情況對約翰來說越來越糟,他決定殺死阿爾蒂爾,以求除掉王位競爭者和布列塔尼叛亂的源頭。阿爾蒂爾最初被拘押在法萊斯,此時已轉移到魯昂。此後,阿爾蒂爾下落不明,當代史學家普遍認為他是被約翰所謀殺。馬加姆教堂年表認為:「約翰俘虜阿爾蒂爾並置於魯昂監獄有些日子了……當約翰喝醉了,他親手殺害了阿爾蒂爾,將屍體繫上石頭投入了塞納河。」關於阿爾蒂爾之死的流言進一步削弱了地方上對約翰的支持。約翰因謀殺親侄、囚禁侄女,落下了無情的名聲。
1203年末,約翰試圖解救被腓力包圍的諾曼底東側要塞蓋亞德城堡。他試圖水陸並進,這在今天的史學家看來很有想像力,但該計劃過於復雜使軍隊難以順利執行。約翰的計劃被腓力的軍隊阻止,於是他撤回布列塔尼,試圖將腓力逐出東諾曼底。結果,他極大地損傷了布列塔尼,卻未能達到目的。史學家認為他的軍事戰略還是過得去的,盡管並不出色。很快,約翰的處境迅速惡化,諾曼底東境廣泛支持腓力,安茹帝國在南部的權威也因為幾年前理查放棄了一些要塞而埋下隱患。約翰在中部地區使用長弓騎兵僱傭軍使他失去了中部地區的支持,安茹帝國的權威一步一步倒塌。12月,約翰經海峽撤回英格蘭,下令在蓋亞德城堡西面建立新防線。1204年3月,蓋亞德陷落。次月,埃莉諾太後去世。這不僅僅是對約翰個人的重大打擊,還帶有約翰和法國南部的聯盟解體的危險。腓力南進並襲擊諾曼底的中心地帶,幾乎沒有遇到抵抗。8月,腓力攻佔諾曼底,南下佔領安茹和普瓦圖。約翰在大陸上的領地只剩下阿基坦公國了。
攻法失敗和第一次諸侯戰爭
和諸侯關系緊張
如1212年試圖推翻國王的陰謀所顯示的那樣,約翰和諸侯關系緊張已經有些年了。很多不受寵的諸侯來自北英格蘭,被史學家稱為「北方人」。在和法國的沖突中,這些人幾乎不用冒險,很多人還欠約翰很多錢。所以那場叛亂被稱為「國王債務人的一場叛亂」。約翰的很多將領,尤其是他任命的英格蘭行政官也參與叛亂,他們把彼此的聯系看得比對國王的忠誠更重。這種緊張關系在北威爾士蔓延,對約翰在1211年和威爾士親王盧埃林簽訂的和約的反對行為最終發展為公開沖突。對一些人來說,任命彼得·德·羅歇為大法官也是造成君臣關系緊張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在很多諸侯眼中彼得是一個「粗魯的外國人」。約翰1214年在法國的軍事失敗可能是在他統治的末年遭到諸侯反對的導火索。在布汶戰敗後,詹姆斯·霍爾特稱走向內戰的道路「直接,短,不可避免」。
1214年攻法失敗
1214年,約翰最後一次試圖從腓力手中奪取諾曼底。他很樂觀,因為他和外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四世及布洛涅伯爵瑞諾、弗蘭德伯爵斐迪南構建了聯盟,得到教皇的支持,且有足夠的資金供養他經驗豐富的軍隊。但當2月約翰兵發普瓦圖時,很多諸侯拒絕提供軍事幫助,約翰只能尋求雇傭兵來填這個空子。約翰計劃由普瓦圖向東北進軍巴黎,奧托、瑞諾和斐迪南在威廉·隆斯佩(亨利二世的私生子、約翰之弟)支持下由弗蘭德向西南進軍。
戰事最初很順利,約翰在和法國路易王子的對壘中占優,並於6月收復安茹。隨後約翰包圍了要塞穆瓦訥的羅歇,路易因兵力較少只得放棄。[63]安茹當地貴族拒絕和國王一起進軍,約翰只好撤退到拉羅謝爾。不久,腓力在東面的布汶戰役中擊敗奧托等約翰的盟軍,約翰收復諾曼底的希望徹底破滅。他在為期六年的和約中將安茹歸還法國並賠款, 10月回到英格蘭。
戰前緊張和諸侯戰爭
約翰回國後數月,叛亂諸侯在英格蘭北部和東部組織對抗他的統治。1215年1月,約翰在倫敦召開國會,談論進行改革和在春季在助手和叛臣之間進行和談。教皇因諾森三世寄信支持他,這對約翰很重要,為他提供了鎮壓諸侯和控制坎特貝里大主教斯蒂芬·朗頓的途徑。同時,約翰在普瓦圖附近招募僱傭軍,盡管其中一部分後來被遣返,以免留下國王升級戰端的嫌疑。約翰自稱想參加十字軍,這使他在教會法律下獲得額外的政治庇護。4月,教皇的支持信到了,但叛亂諸侯也已集結。5月,他們聚集在北安普頓,宣布斷絕和約翰的封建君臣關系,選羅伯特·菲茨沃爾特為他們的軍事統帥。他們自稱「上帝的軍隊」,進軍倫敦,佔領了倫敦、林肯和埃克塞特。約翰的示弱和妥協很成功,但叛軍攻佔倫敦後在約翰的王黨陣營中誘發了一批新的叛王者。約翰命朗頓組織和叛亂諸侯和談。
1215年6月15日,約翰在溫莎城堡附近的蘭尼米德會見了叛軍首領。朗頓的調停努力催生了一部有和約作用的憲章,它後來被重命名為《大憲章》。憲章不僅回應了諸侯的抱怨,還形成了對政治改革的更為廣泛的建議,盡管它只保障自由民而非農奴和不自由的勞工的權利。它許諾保障教會權利,免除非法監禁,加速推出正義的新稅法。憲章要求組建由25名中立諸侯組成的國會負責監督和保證約翰忠於憲章,叛軍撤退並將倫敦交還國王。但約翰和叛亂諸侯都不想實踐和約。叛亂諸侯認為約翰不能接受諸侯國會,將挑戰憲章的合法性。他們將強硬派組成諸侯國會,拒絕像先前答應的那樣撤軍及交還倫敦。而約翰也不守承諾,在察覺到憲章損害到教皇在1203年和約(認可教皇為約翰的宗主)中的權利後向因諾森求助。因諾森答應了,宣稱憲章「不僅可恥、苛刻,而且非法、非正義」並開除叛亂貴族的教籍。和約的失敗迅速導致了第一次諸侯戰爭。
諸侯戰爭
叛亂諸侯率先行動:他們佔領了戰略要塞、屬於大主教朗頓但幾乎無人防守的羅切斯特城堡。約翰已經為軍事沖突做足了准備。他儲存了資金來付給雇傭兵並保證獲得威廉·馬紹爾和切斯特伯爵拉努爾夫等英威邊境領主們和他們的軍隊的支持。叛軍缺少重型裝備,難以襲擊將他們南北分隔的由王室城堡組成的防線。約翰的戰略是:孤立倫敦叛軍、保護弗蘭德雇傭兵的補給線,防止法軍在東南登陸,然後在緩慢的摩擦戰中取勝。約翰推遲處理和北威爾士疾速惡化的關系,盧埃林也在那裡舉兵反對1211年和約。
約翰的軍事行動最初成功。
11月,他在一次老練的襲擊後收復了羅切斯特,史學家雷吉納爾德·布朗稱之為「英格蘭截至當時最偉大的圍城之一」。收復東南後,約翰分兵,派威廉·隆斯佩收復倫敦以北和東盎格利亞,約翰親自北上經諾丁漢攻打北方諸侯的領地。兩路軍隊都成功了,倫敦的叛軍余部大部分被牽制。1216年1月,約翰進兵和與叛軍結盟的蘇格蘭國王亞歷山大二世作戰,在一次急行軍中收復對方佔領的北英格蘭領地,僅用10天時間就進逼愛丁堡。叛亂諸侯邀請法國路易王子領導他們:路易作為亨利二世的外孫女卡斯蒂利亞的布蘭卡的夫婿,擁有對英格蘭王位的繼承權。腓力可能私下對路易有所支持,但拒絕公開支持,路易因為參與對約翰作戰,被因諾森三世開除了教籍。路易計劃登陸給約翰帶來了麻煩,路易會帶來海軍和叛軍亟需的攻城工具。約翰在蘇格蘭抑制住亞歷山大後,南下對付入侵法軍。
路易王子希望在1216年5月在英格蘭南部登陸,約翰聚集了一支海軍予以攔截。但不幸的是,他的艦隊被風暴驅散,路易沒受到阻攔就在肯特登陸。約翰躊躇了,決定不立即攻擊路易,也許是懼戰,也許是擔心手下的忠誠。路易和叛亂諸侯西進,約翰撤退,用整個夏天的時間在殘余領土上重組防線。約翰見證了包括弟弟威廉·隆斯佩在內的將領開小差。夏末,叛軍重新控制了英格蘭東南及北部的一些地區。
死於內戰
1216年9月,約翰開始一輪新的猛攻。他從科茨沃爾德出發,假裝解救溫莎城堡,向東攻打倫敦周邊直至劍橋以分割林肯郡和東盎格利亞的叛軍。他北上解了林肯之圍,向東返回金斯林恩,可能是督促大陸為他提供補給。在金斯林恩,約翰染上了致命的痢疾。亞歷山大二世再次入侵北英格蘭,8月攻佔卡萊爾,南下朝見路易王子;約翰差一點截住了他。路易和英格蘭諸侯的矛盾卻在加劇,威廉·馬紹爾的兒子小威廉和威廉·隆斯佩等人都拋棄路易重歸約翰陣營。
約翰回到西部,病情加重,到紐瓦克城堡後無力行進。10月18日夜,約翰病死。很多人認為他是被毒死的。一隊雇傭兵護送他的屍體到沃斯特大教堂安葬, 1232年再加上帶有肖像的石棺。由其子亨利三世繼位。
死後成為狼人之傳說
在民間傳說中,約翰的死因是被一名修士下毒。據信這毒葯中包含了狼頭草,而狼頭草在中古巫術中是會使中毒者化身成狼人的材料。約翰下葬之後,人們聽見他的墓穴中傳來了各種各樣的嚎叫聲,恐懼的居民們將屍體拖出任其腐爛。但是不久之後,就有人聲稱看見化為狼人的國王在森林之中遊走。
婚姻和子女
約翰第一次婚姻娶格洛斯特的伊莎貝爾,無子女,且婚姻被宣布無效。第二次婚姻娶昂古萊姆的伊莎貝爾,生有:
長子亨利(亨利三世)(Henry III) (1207-1272)
次子理查,第一代康沃爾伯爵 (Richard, 1st Earl of Cornwall)(1209-1272)
長女瓊(Joan of England) (1210-1238)
次女伊莎貝爾(Isabella of England) (1214-1241)
三女埃莉諾(Eleanor of England) (1215-1275)
私生子:理查、奧利弗、約翰、喬弗雷、亨利、奧斯伯特·吉福德、歐德斯、巴托洛繆、腓力
私生女:瓊、毛德、伊莎貝爾
後世
在《羅賓漢》的傳說中,約翰通常被描繪為主要反派。
在2010年的電影《羅賓漢》中,約翰由奧斯卡·伊撒克(Oscar Isaac)扮演。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㈦ 英文電影《勇敢的心》裡麵包含的歷史事件有那些
勇敢的心歷史背景及經典對白
威廉姆 1272生於艾爾德斯萊, 父親是蘇格蘭貴族詹姆斯•斯特沃特的佃農,叔父是教區的神父。 他的叔叔教給他很多知識, 包括拉丁文, 法語等。 當時的蘇格蘭王約翰•巴里奧爾橫征暴斂, 很失民心,全國各地都有暴動事件發生。 巴里奧爾眼看大勢已去,於是向英王愛德華一世求助, 將君權雙手奉送。愛德華一世接管蘇格蘭後, 以殘暴高壓的手段控治局勢,製造了數起大屠殺, 更加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貴族, 農民都拿起武器,與英國人作戰。 在這種局勢下, 華萊士長大成人,並在拉納克附近領導了一支隊伍發動起義。 1297年,他與美倫•布萊德福特結婚。 同年五月, 在英軍的一次報復行動中,美倫被當地執政官威廉姆•哈澤里克殺害。 不久,華萊士設計攻佔拉納克, 俘虜了哈澤里克並親手將其處決。華萊士屢戰屢勝, 威名日盛, 引來眾多同志加入義軍,其中有一位安德魯•穆里英勇善戰, 足智多謀, 成為他的左膀右臂。另外, 貴族們也紛紛對其表示支持, 包括羅勃特•布魯斯,詹姆斯•斯特沃特, 詹姆斯•道格拉斯等。 這時,華萊士和他的起義軍已逐漸引起愛德華一世的注意,遂派遣了一支大軍前來剿滅。 七月, 部分貴族投降英國人,華萊士和穆里則加緊訓練和整編隊伍, 准備迎戰。 九月,雙方在斯忒林相遇, 英軍在渡過一座大橋時中伏,被人數少他們數倍但英勇無比的蘇格蘭起義軍圍攻並全殲。但穆里在此戰役中傷重不治而死,從此華萊士只得獨自擔任起領導義軍的重任。 十月,華萊士乘勝攻克了英國北部重鎮德漢姆, 但由於兵力和補給不足,無力防守, 因此十一月退回蘇格蘭。 1298年五月,華萊士在斯科克森林被受勛為騎士, 並被任命為蘇格蘭護國大將軍,領導整個蘇格蘭爭取自由的大業。 遭到失敗的愛德華一世暴怒,動用全國兵力, 親率大軍前來討伐。威廉姆•華萊士定下兩個策略:
1.堅壁清野--將英軍可能路過之處的居民, 牲畜, 糧食全部轉移,不給英國人留下任何可以補給之物。 2.訓練士兵使用「槍陣」,即以若干長槍兵為一組, 背靠背站立, 槍尖朝外,形成一個攻擊和防禦力都倍增的作戰單位。 1298年七月,英軍與義軍在法爾科克展開激戰, 由於雙方兵力相差過於懸殊,奮勇作戰的義軍全軍覆沒, 華萊士隻身單騎逃出戰場。 從這之後到被俘前的數年時間, 華萊士的行蹤在史料上很少被提及,據說他在英格蘭建立了游擊隊, 專門襲擊騷擾英軍部隊,尤其是派往蘇格蘭的補給部隊;另外, 他還到過挪威,法國甚至羅馬教皇處尋求國際上的支援。華萊士的行動更深地激怒了英王愛德華一世, 他頒下嚴令, 許以重賞,定要捉拿威廉姆•華萊士歸案, 死活不限。 然而,在眾多愛國的蘇格蘭人民的幫助和保護下, 華萊士數次化險為夷,英王始終未能得逞。 1304年八月, 由於蘇格蘭人,華萊士信任的夥伴, 叛徒約翰•曼提斯的出賣,華萊士在格拉斯堡附近被俘, 隨即押往倫敦。 作為獎賞,曼提斯被任命為德姆巴敦的行政長官。 而在倫敦,經過一場形式上的審判後,華萊士被指控叛國及謀殺拉納克執政官哈澤里克, 判處死刑,而且沒有為自己辯護的權利。 在押赴刑場的路上,華萊士遭到圍觀人群的辱罵嘲笑, 人們還紛紛向他投擲腐爛的蔬菜,麵包等, 因為他們被告之這個犯人是個罪大惡極的匪徒, 叛國者,而且殺害了許多無辜的英國人。 在遭受了繩勒, 刀割,火燒等酷刑後, 威廉姆•華萊士被斬首, 身子被肢解為四塊,分別送往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四方, 頭顱則被懸掛在倫敦橋上,以警告人民休要反抗。 然而英王愛德華一世的目的並沒有達到,蘇格蘭人民在威廉姆•華萊士無畏精神的激勵下, 浴血奮戰,誓把英國人趕出自己的國土。 最終, 他們贏得了自由。 似乎沒有資料記載華萊士在臨死前高呼「自由」,但有一首華萊士最喜歡的詩卻流傳至今。 原文為拉丁文:
㈧ 關於歷史的英文電影
樓主我看過一部很經典的講二戰的《美麗心靈》(是德國的,拿過奧斯卡,特別感人),還有一部是《辛德勒的名單》(這個很經典了),還有一個日本的《熒火蟲之墓》,也是很感人
㈨ 英語電影 有關歷史
近期的
百夫長Centurion (2010)
劇情
尹 胰 在公燥元117臣年,羅馬試圖埠入諸侵扦英迸國,跟隨揩羅馬赫爭赫有瀉名起的攀第樓九軍攀團脂以及冊軍革團覺統帥「Virilus將臼軍崖」箭遠躲征英靖國的百喻夫瞎長昆圖斯·哎迪牙亞斯饞(Quintus Dias),奉命瑟北上槽除掉叢匹誰克燃特族矚人首臻領Gorlacon,墨並服將該棉族榴人獄斬滯盡刮殺伸絕。畝不過在莖匹克特雍人偷襲綳中,該忘軍團全貫軍癸覆滅,滁只有昆枚圖斯·迪亞蹭斯椿得以倖存。投而歐嘉·柯誨瑞附蘭寇飾骨演蹲的鷹艾噓泰恩,因庸為與全家企被瓤羅勘馬慚人殺害,她自惋己廈也被割掉了掀舌茹頭,頤從而窯和昆噓圖斯典·迪緘亞斯一摯起走上了餓復仇辦之路瓮。
分手信Dear John (2010)
劇情
影片改編自「美式純愛系小說天王」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小說,戰爭的創痛、愛情的心碎、成長的代價——種種際遇娓娓道來。
奇襲60陣地Beneath Hill 60 (2010)
劇情
奧利弗伍德沃德的非凡真實故事。這是1916年,德沃德淚別他的年輕女友,從軍前往西部前線,其間還要穿越德國陣地。德沃德和他的團隊從事秘密隧道工事,鋪設炸葯。他們的努力將改變戰爭的進程。
特殊關系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2010)
劇情
影片聚焦的是1997年至2000年期間,當時的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與當時的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之間的「親密聯系」。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2010)
劇情
這部講述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國王生平的傳記電影,在開拍伊始就被看好成為2011年各大獎項的種子選手。
公眾之敵Public Enemies (2009)
劇情
在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中,約翰·迪林格和同夥搶遍了美國的中西部銀行,聯邦調查局探員茂文·普維斯誓要將其捉拿歸案。
本人非常推薦的
父輩的旗幟Flags of Our Fathers (2006)
劇情
改編自詹姆斯·布拉德利所著的小說《父輩的旗幟:硫黃島戰役的英雄們》,影片最值得關注的是伊斯特伍德怎樣去展示「敵人」的故事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劇情
當百萬大軍登陸諾曼底海灘時,一小隊由約翰·米勒中尉(湯姆·漢克斯飾演)率領的美軍士兵卻深入敵區,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一名士兵詹姆斯·雷恩(麥特·戴蒙飾演)。詹姆斯·雷恩是家中四兄弟的老幺,他的三名兄長都在這次戰役中相繼陣亡。美國作戰總指揮部的將領為了不讓這位不幸的母親再承受喪子之痛,決定派一支特別小分隊,將她僅存的兒子安全地救出戰區。
風語者Windtalkers (2002)
劇情
二戰中,納瓦霍文被用作為最高機密的密碼,因為日本軍隊沒法解破它,因此保護納瓦霍士兵加爾成了美國海軍上尉喬的重要任務。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1993)
劇情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為了賺錢,在自己的工廠中使用廉價的猶太人。面對納粹的屠殺,辛德勒開始想法保護盡可能多的猶太人。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劇情
故事發廈生在1947匙年,橡銀測行家倪安迪被篡當作假殺衙害妻仗子趾與悔情夫授的氈兇手送旗上斥法庭,犢安淋迪被竹判謂無期杉徙端刑根,糾這熔意赤味印著二他將狽在敢肖詣恩克監獄中渡郁過劈餘生。
㈩ 用英文描述電影,電視,音樂的歷史
描述電影,電視,音樂的歷史
The history of film, television and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