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亨利電影法國國王

亨利電影法國國王

發布時間:2022-07-05 06:58:14

法國瓦盧瓦王朝的倒數第二代君王查理九世到底怎麼死的

(瓦盧瓦的)瑪格麗特 Marguerite de Valois (1553年5月14日 – 1615年5月27日)法國和納瓦拉的王後,又稱瑪戈王後(la Reine Margot)。瓦盧瓦的瑪格麗特出生在聖-日耳曼-翁-萊伊的皇家城堡里。她的兄弟們稱她為瑪戈。她是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和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女兒。她有三個兄弟是法國的國王: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
她的姐姐,瓦盧瓦的伊麗莎白,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第三個妻子。盡管瑪格麗特愛著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但是她那有野心的母親是絕不會允許吉斯家族有任何機會控製法國。相反她要求瑪格麗特嫁給腓力二世的兒子唐·卡洛斯,未果。凱瑟琳·德·梅第奇也考慮過把瑪戈嫁給葡萄牙王儲唐·塞巴斯蒂安,也沒有成功。最終瑪格麗特被強迫嫁給了波旁家族的納瓦拉王儲亨利(即後來的法國國王亨利四世)。亨利是新教胡格諾派的領袖。這個婚姻是計劃用家族關系來協調和融合天主教和胡格諾派之間的關系。 盡管亨利的母親納瓦拉女王讓娜·達布雷特反對,很多納瓦拉貴族還是支持這次婚姻。讓娜·達布雷特在婚禮舉行前就去世了。
1572年8月18日瑪格麗特嫁給了亨利。當時亨利的母親已經去世,他繼承王位成為納瓦拉國王。據記載整個儀式的過程中,新郎和新娘始終直視著前方,從未看過對方一眼。當紅衣主教問瑪格麗特是否願意嫁給亨利時,她沒有回答。因此查理九世按住她的頭,強迫她點頭同意。

這段婚姻才過了六天,在聖巴托羅繆之夜,凱瑟琳·德·梅第奇帶動法國的天主教徒對數以千計的胡格諾派教徒進行了屠殺,史稱聖巴托洛繆大屠殺。
在婚典和騷亂後,亨利離開了他的妻子,逃離巴黎,回到納瓦拉。而瑪格麗特則被她的哥哥亨利三世控制,成為了事實上的困在家裡的囚犯。當時還有一個小細節,瑪格麗特的情人之一同時也是在聖巴托洛繆大屠殺中逃過一劫的約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爾,想將瑪格麗特從她的哥哥控制之下救出來,但計劃失敗,自己也被亨利三世處死,後瑪格麗特通過私下買通劊子手得以見到她情人的屍體,並偷偷親自取走了他的頭顱。這一事跡在司湯達的著作《紅與黑》里亦被提起,該作的女主人公之一馬特兒效仿瑪格麗特,在愛人於連受刑之後也偷走他的頭顱。
最終瑪格麗特還是得到允許投奔到丈夫那裡,在以後的三年半,瑪格麗特和她的丈夫在波城過著被非議的生活。他們都有公開的情人,並且經常吵架。在1582年的一場病後,瑪格麗特返回法國王室。但是亨利三世對她的聲譽產生了反感,強迫她離開王室。經過很長的商談,她被允許返回她丈夫的國家。但是她受到冷淡的接待。為了度過難關,她在她的封地Agen發動了一次政變並奪取了政權。在幾個月的防禦後,Agen的市民奮起反抗,並把她關押到Carlat城堡。 在1586年,她被亨利三世關押在奧弗涅的Usson城堡, 在那裡她度過了18年。 在1592年,開始了長達7年的關於解除她和亨利婚約的談判,1599年,談判以保留她王後的稱號結束。而在不久的將來她的前夫會成為法國人最受喜愛的國王之一。

在這些年間,瑪格麗特寫了她的回憶錄。這本回憶錄在她去世後的1658年發表。回憶錄中以故事的形式記述了她的哥哥們和前夫的生活。美麗而堅強的瑪格麗特有很多情人,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約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爾,Jacques de Harlay, Seigneur de Chanvallon和比塞·德·安布魯瓦。
然而後來她的美麗漸漸褪色,她陷入了貧困,債務人上門催討。無奈中,她變賣了所有的珠寶。她和她的前夫,及他的第二任妻子瑪麗·德·美第奇和解,返回到巴黎,成為貧窮的藝術家和贊助人的顧問。她經常幫助宮廷活動計劃和養育亨利四世和瑪麗的子女。成了一個著名的宮廷奶媽。她於1615年5月27日在巴黎逝世,並埋葬在瓦盧瓦的教堂。數千個熱愛她的人哀悼著她的離去,同時也哀悼著瓦盧瓦王朝的消亡。
看了《瑪戈皇後》,才發覺原來那個故事背景就是伊麗莎白時代的法國,而其中有很多歷史與英國有關聯,興趣陡增。尤其對於宗教改革的認識,很有幫助。

瑪戈(全名為瑪格麗特)、查理九世、查理的弟弟安茹公爵亨利(安茹公爵即奧爾良公爵的另一種譯法,乃法國王室繼承人的封號,意義相當於現在英國的威爾士親王。亨利才是他的名字,電影中他是一個留長發、小鬍子的放盪之人,和瑪戈似乎也有一腿)以及小弟阿朗松公爵,均為法王亨利二世和美第奇家族的凱瑟琳(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兒女,均屬於信奉天主教的瓦盧瓦王室。這一時期,法國天主教勢力與新起的新教勢力產生了劇烈沖突,爆發了一系列宗教戰爭。在法國,信奉新教加爾文派的教徒叫做「胡格諾」,意思是「同盟者」。

在這批兄弟姐妹之上,有過一個哥哥,即弗朗索瓦(又譯「弗朗西斯」,就是之前看的瑪麗•斯圖亞特嫁給的那個法國國王)二世。弗朗索瓦二世(1544年1月19日—1560年12月5日),法國國王(1559年—1560年在位),亨利二世與凱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於楓丹白露。弗朗索瓦二世1548年弗朗索瓦4歲時,他的父親亨利二世安排了他與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的婚姻(瑪麗斯圖亞特當時還是幼女,但9個月大時已經成為蘇格蘭女王)。隨後蘇格蘭攝政者瑪麗的母親瑪麗•德•吉斯就把她6歲的女兒送到法國與法國王室一同生活。1558年4月24日,14歲的法國王儲與15歲的蘇格蘭女王舉行了婚禮。這一連姻帶有強烈政治色彩:未來的法國國王同時也將得到蘇格蘭的王冠。

結婚一年後,1559年7月,亨利二世去世(瑪麗傳記里好象說是打獵時摔了,之後就完蛋了),15歲的王儲加冕為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二世(弗朗索瓦一世是他的爺爺,就是那幅著名的畫中所畫的,達芬奇在這位國王的懷中死去)。王太後凱瑟琳•德•美第奇(也是一直與瑪麗•斯圖亞特沖突不斷的女人)擔任攝政。弗朗索瓦體弱多病,由兩位外戚(瑪麗•斯圖亞特的叔叔)掌握實權:一個是吉斯公爵、王國軍隊統帥弗朗索瓦(弗朗索瓦•德•洛林。電影里瑪戈的老情人吉斯公爵則是他兒子,名叫亨利),另一個是其弟、負責內政的洛林紅衣主教查理。吉斯集團得到東北部和中部貴族的支持,以天主教信仰捍衛者的面目出現。

與吉斯集團對立的是那瓦爾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妹夫、波旁家族的安托萬(電影中瑪戈的丈夫亨利的父親)及其弟貢德(又譯「孔代」)親王路易(片中為亨利出謀劃策、被瑪戈稱為性倒錯的那位貢德親王是他的繼任),還有海軍上將、夏蒂隆家族的加斯帕德•科里尼(電影里開頭部分被刺傷,後在聖巴托洛繆之夜被謀殺的老頭子)。他們打著加爾文教的旗幟,稱「胡格諾」集團,主要勢力在南方。新舊教兩派貴族集團爭奪國家最高權力的斗爭愈演愈烈,安托萬公開表示要從吉斯集團的橫暴中拯救國王。

1560年,一直體弱多病的弗朗索瓦二世在奧爾良去世,年僅16歲。死因是耳部感染引起的腦病變。他被葬在聖但尼修道院。弗朗索瓦二世沒有和瑪麗•斯圖亞特生下任何孩子,他的弟弟,當時只有10歲的查理九世繼承了王位,野心勃勃的太後凱瑟琳•德•美第奇攝政。

以上便是影片開始之前的背景。在1572年8月,安托萬之子、那瓦爾新王亨利與瑪戈公主的婚禮舉行之前的近十年內,胡格諾戰爭打了數次,那瓦爾老王安托萬、前代吉斯公爵弗朗索瓦、貢德親王已經先後戰死,科里尼得到查理九世信任,進入宮廷,著手執行聯合英、德新教諸侯和奧蘭治親王威廉以打擊西班牙的外交政策,引起凱瑟琳的不安。凱瑟琳太後與新舊教兩派之間協調,宣布新教有信仰自由,為了進一步穩定局勢,策劃了瑪戈的婚事,將當時18歲的瑪戈公主許配給胡格諾派王室領袖19歲的亨利。這年,查理九世22歲。

聖巴托羅繆之夜慘案:(瑪麗傳記里有幅畫專門表現這一慘案)

1572年8月,那瓦爾的亨利與瑪戈公主的婚禮在巴黎隆重舉行,許多胡格諾顯貴從南方趕來慶賀。凱瑟琳與吉斯集團頭目、弗朗索瓦之子亨利,即電影中瑪戈的情人商定,趁機除掉科里尼。8月22日,科里尼在盧浮宮前被刺傷手臂,胡格諾群情激憤。凱瑟琳說服國王同意,要一舉殺盡除亨利和新貢德親王之外的所有胡格諾首領。8月24日是聖巴托羅繆節,從凌晨鍾聲為信號開始大屠殺,一天之內殺死胡格諾2000多人(電影里的數字是6000,差的多了點,不知該已哪個為准),包括科里尼。住在盧浮宮里的亨利和貢德親王宣布改宗天主教,保全性命。根據國王命令,莫城、奧爾良、盧昂、波爾多等地也開始大屠殺。據估計,全國被殺的雨格諾約2萬人。這次大屠殺之後,法國再次出現分崩離析的局面。胡格諾派公開起義,對抗中央政權。直到1598年4月,亨利四世頒布「南特敕令」,30多年的胡格諾戰爭才結束。

這此後的一系列歷史事件中最為活躍的是三個同名為亨利的人,即法國新舊教內戰(胡格諾戰爭)的最終高潮「三亨利之戰」(1585—1598年)的主角,分別是查理九世之弟亨利•德•瓦盧瓦(現在的安茹公爵,未來的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以及瑪戈的丈夫:那瓦爾的亨利(未來的亨利四世,波旁王室第一位國王)。

查理九世Charles IX

原名:夏爾—馬克西米利安(1550年6月27日—1574年5月30日)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560年—1574年在位)。亨利二世與凱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於巴黎西郊的聖—日耳曼—翁—萊伊。1550年被封為奧爾良公爵。

1560年兄長弗朗索瓦二世夭折後,當時是奧爾良公爵的查理九世於1561年在蘭斯加冕為法國國王。他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親凱瑟琳•德•美第奇控制。查理九世在位時,法國爆發了宗教戰爭。查理九世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場上反對胡格諾派。

1570年胡格諾派取得暫時優勢,隨後查理九世同意與他們和解,並同胡格諾派的政治領袖海軍上將科利尼修好。但是他終於在1572年接受母親的慫恿,允許吉斯公爵亨利策劃了1572年8月24日的聖巴托洛繆之夜大屠殺。查理九世是一個軟弱的國王,他終生都處在母親的陰影之下。他死於Vincennes, Val-de-Marne.
查理九世的弟弟亨利三世繼承了王位。
妻子:奧地利的伊麗莎白,1570年11月26日結婚
子女:瑪麗•伊麗莎白(1572年10月27日—1578年4月9日)
那瓦爾的亨利與瑪戈結婚後博得了查理九世的好感,因而在其被軟禁在盧浮宮期間受到了國王的庇護,這是史實。傳說查理九世是由於一本稀有的書而留血汗而死。電影里,Jean-Hugues Anglade演的相當不錯,而且扮相真像!

亨利三世 Henri III

原名:亨利•亞歷山大(1551年9月19日—1589年8月2日)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574年—1589年在位)。亨利二世第三子,母為凱瑟琳•德•美第奇。生於楓丹白露。在1560年—1574年,他的封號是奧爾良公爵。1573年獲選為波蘭國王(稱亨里克三世),但他只在波蘭呆了6個月;在1574年其兄查理九世去世後,他就放棄讓他感到不自在的波蘭王位,回國於1574年5月30日即位為法國國王。

亨利三世即位前,曾在1572年的聖巴托洛繆慘案中扮演過主要角色;法國的宗教戰爭在他統治時期達到白熱化狀態。亨利三世一開始採取不偏向任何一方的政策:取消胡格諾派的一些特權,但天主教的神聖聯盟也被解散。然而,1584年亨利三世的弟弟和繼承人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去世,使胡格諾派首領納瓦拉的亨利成為王位繼承人。天主教徒擔心形勢將對他們不利,於是在首領吉斯公爵亨利領導下反對亨利三世,引發所謂三亨利之戰(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納瓦拉的亨利)。1588年5月12日,吉斯公爵進入巴黎,在街上架起街壘,這天史稱街壘日。亨利三世逃往沙特爾。同年12月23日,吉斯公爵與其兄吉斯紅衣主教在一次鴻門宴性質的會晤中被亨利三世的侍從刺殺。

1589年8月,亨利三世與納瓦拉的亨利一同進攻巴黎。589年8月1日早上,雅各賓修道院,亨利三世正在大解。多明我派教士雅克•克勒芒求見,呈上一紙所謂的「重要情報」。坐在便椅上的亨利三世接過密信讀了起來,教士趁機拔刀,刺入他的小腹。次日亨利三世傷重而亡。他是瓦盧瓦王朝最後一個國王。
妻子:路易斯•德•洛林 1575年2月13日結婚,無子女

亨利三世是一個喜歡炫耀的異裝癖,公然著女裝與男寵們在巴黎街頭招搖過市,給法國人民留下了不佳印象(在伊女王電影里就刻意描繪了他在女王的王宮里穿著女裝和男人們調情的片段,當時我只是感嘆法蘭西真是開放啊)。他所寵愛的男友們(法國人稱之為「mignons,小可愛」)在其繼位後得到了很大權勢,他最親密的朋友有聖呂可伯爵、熊貝克、聖梅爾拉斯伯爵等等,關於這一部分內容,大仲馬在和《瑪戈王後》同屬三部曲之一的《蒙梭羅夫人》中也有所描述。亨利三世又是一個極其虔誠的天主教徒,常常以在某些怪誕的宗教場合里赤腳跣足,長袍加身,象牙念珠直垂腰際,彷彿在進行一場公開的懺悔行為。在見證了亨利三世這種非同尋常的虔誠之後,烏吉埃•德布斯貝克(Ougier de Busbecq)寫下了這樣的句子:「這里居然沒有一樣東西是金的,簡朴得讓人害怕。」 亨利三世曾多次徒步去沙特爾朝聖,向聖母瑪利亞祈禱,希望她能賜給他一個兒子作為繼承人。

電影中瑪戈結婚時,亨利還身為安茹公爵(當時向伊女王求婚時頭銜也是安茹公爵,看來應該還沒有繼承王位,但那時他已是王位繼承人了,那電影里感覺他挺可憐的,身為政治婚姻下的犧牲者,一點都看不出瑪戈皇後里的狡猾)年齡是21歲。雖然片中沒有直接描寫他倒錯的性向,不過在某些場面還是有所暗示的,比如與勸說查理九世展開對胡格諾的屠殺時地行為舉止就相當曖昧,以及成功登基為法王之後與其親信的接吻……

亨利四世 Henri IV
(1553年12月13日—1610年5月14日),也被稱為亨利大帝(Henri le Grand)或納瓦拉的亨利(Henri de Navarre ),法國國王(1589年—1610年在位),納瓦拉國王(稱恩里克三世,1572年起)。法國波旁王朝的創建者。

亨利是旺多姆公爵安托萬•德•波旁的第三子,母為納瓦拉女王讓娜•達布雷特(即胡安娜三世),生於法國—西班牙邊境的波城。他自青年時代起就捲入了法國殘酷的宗教戰爭。作為胡格諾派的領袖他逐漸擁有了很高的聲望。但是聖巴托洛繆慘案之後,他為了保全性命被迫改信天主教,被軟禁在法國宮廷里,接受法王查理九世的庇護。1576年6月,軟禁在盧浮宮的那瓦爾亨利逃離巴黎回到南方,發誓要為科里尼將軍等被害的胡格諾報仇,重新改信新教,很快贏得信任成為胡格諾的領袖。1584年,由於王儲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的死,他成為了法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後,他即位為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結束了困擾法國多年的宗教戰爭。由於首領亨利公爵死去,長期在法國政壇佔主導地位的吉斯家族再也不能成為和平的阻礙。

亨利四世即位之初,地位並不鞏固。全國僅有5個城市承認他,信仰天主教的巴黎拒絕承認這位新教徒國王。教皇揚言要把這個異端國王開除出教。代表吉斯集團的大將馬延公爵在西班牙支持下圍攻里昂,繼續與他作戰。亨利在英軍支援下,先後在阿爾克(1589年9月)和伊夫里(1590年3月)重創馬延公爵軍隊,但巴黎還是不向他打開城門。1591年,西班牙軍隊進駐巴黎,要立菲利普二世的公主為法國國王。1586年,處於水深火熱的諾曼第農民發動起義。亨利四世審時度勢,決定用和解方法結束戰爭。他認為,為了巴黎是值得做彌撒的。1593年7月25日,他在巴黎郊區的聖德尼斯大教堂舉行放棄新教皈依舊教的宣誓式(第二次了!),在一片「國王萬歲」的歡呼聲中,發誓放棄異端信仰,領了聖體。1594年2月25日,亨利四世在夏爾特加冕。3月22日,巴黎打開城門歡迎亨利四世,當晚西班牙軍撤離,法國各地紛紛歸附。胡格諾戰爭結束。

1598年,亨利四世頒布了南特敕令。法國的經濟在他統治時代發展起來。亨利四世成為一個深受人民的愛戴的君主。1610年,亨利四世被一個據說有弒君狂的人弗朗索瓦•拉瓦萊克刺殺。
第一個妻子:瓦盧瓦的瑪格麗特,1572年結婚
第二個妻子:瑪麗•德•美第奇,1600年結婚
子女:
1.路易十三
2.伊麗莎白(法蘭西的)
3.克里斯廷
4.尼古拉
5.加斯東(奧爾良公爵)
6.亨麗埃塔—瑪麗

吉斯公爵 (第三) 與「三亨利之戰」

亨利一世•德•洛林,第三代吉斯公爵 Henri I de Lorraine le Balafre,3me Duc de Guise (1550年1月31日—1588年12月23日)法國軍人和政治家。「三亨利之戰」的中心人物;吉斯家族最重要的代表。
亨利一世•德•洛林是吉斯公爵弗朗索瓦的長子(應該是瑪麗的表兄弟吧),他完全繼承了父親率領天主教力量反對胡格諾派的事業。他是聖巴托洛繆之夜大屠殺的主要策劃者。1576年起,他成為天主教「神聖聯盟」的領袖。亨利希望,他能在西班牙和羅馬教皇的支持下登上法國王位,於是開始了他與國王亨利三世及那瓦拉的亨利之間的競爭。他在巴黎民眾中逐漸積累起很強的聲望。

亨利三世無子,法國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是阿朗松公爵(現為安茹公爵),第二順位繼承人是那瓦爾的亨利(因為他是王妹瑪戈的丈夫)。王弟阿朗松公爵因奪權失敗,倒向胡格諾。亨利三世派兵攻打,戰火又起。德國巴拉丁伯爵派兵侵入香檳。凱瑟琳出面干預,勸說阿朗松公爵和平解決。1576年5月,亨利三世簽署有利於胡格諾的博利厄和約,又稱「王弟和約」。和約譴責聖巴托羅繆節大屠殺,胡格諾可在巴黎以外的所有城市禮拜,有權據有總共8個要塞。吉斯集團對博利厄敕令十分不滿,1576年6月,吉斯的亨利在西班牙和薩伏依的支持下,成立「天主教聯盟」,這位亨利自稱是加洛林王朝的後裔,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此期間,吉斯集團與胡格諾之間的沖突不斷,胡格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1576—1594年)。

1584年6月,阿朗松公爵病逝(這一家都夠慘的,都很小就夭折了),那瓦爾的亨利成為王位的唯一繼承人。1585年,吉斯公爵亨利在西班牙支持下,重組天主教聯盟,仍要繼承亨利三世王位。同年7月,機靈的亨利三世宣布參加天主教聯盟,並利用聯盟內部的矛盾戲劇性地改變其初衷,改名「王家聯盟」,自任首領。為安撫吉斯的亨利,1586年7月亨利三世簽署那慕爾敕令,廢除那瓦爾亨利的王位繼承權和以前頒布的一切和解性法令,限令雨格諾6個月內改宗天主教,否則離開法國。吉斯的亨利另立「巴黎聯盟」,策劃新的反國王陰謀,於是,瓦洛亞、波旁和吉斯三大家族的三位亨利展開爭奪王位的內戰,史稱「三亨利之戰」。

1587年10月,那瓦爾的亨利,在英國和德國新教諸侯的支持下,大敗亨利三世於庫特拉。1588年5月12日(街壘日),吉斯的亨利煽動巴黎群眾築街壘,包圍盧浮宮反對亨利三世。亨利三世逃離巴黎。吉斯的亨利與亨利三世在布盧瓦進行談判,結果被亨利三世的衛士刺殺。巴黎的吉斯集團策動判亂,立年邁的洛林紅衣主教查理為國王,稱「查理十世」,由著名的干將馬延公爵任王國總監。亨利三世走頭無路,只好聯合那瓦爾的亨利(1589年4月)。那瓦爾的亨利表示他的軍隊聽從國王指揮,共同向巴黎進軍。亨利三世感激涕零,決定將王位繼承權交給這位胡格諾妹夫。這是對吉斯集團和西班牙的沉重打擊,也使那瓦爾亨利的身價倍增。8月1日,亨利三世被狂熱的多明我會修士雅克•克勒芒刺傷,次日死去。三亨利只剩下一個亨利,三亨之戰結束。那瓦爾的亨利登上王座,稱亨利四世(1589—1610年),開始法國歷史上的波旁王朝。1598年4月,亨利四世頒布「永久性」的「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為國教,胡格諾教徒在法國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在擔任公職方面享有同天主教徒同等的權利,5月,西班牙同法國議和。30多年的胡格諾戰爭才正式結束。
影片中,這位野心勃勃的吉斯公爵被設定為瑪戈的老情人,並試圖同瑪戈共度其新婚之夜。而在結婚慶典上吉斯公爵同王弟安茹公爵亨利的摔跤游戲,暗喻未來在這兩人之間將會爆發的大規模沖突。

瑪戈王後:

在亨利二世和凱瑟琳所生的三個女兒當中,瑪戈是最年輕,也是最美麗的一個。在瑪戈18歲那年,她那野心勃勃的母後把她嫁給了波旁家族的表哥—納瓦拉國王亨利。這場看似玩世不恭的政治聯姻的目的是為了拉攏納瓦拉這個夾在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小國。莫說這對新人壓根就對彼此毫無愛意,就算他們兩情相悅,婚禮後幾天之內,這段情分也將註定被粉碎殆盡。當時,凱瑟琳王太後參與了一起針對新教領導人的暗殺行動。暗殺被定在婚禮之後進行,但是卻功虧一簣。為了慶祝信奉天主教的法國公主和信奉新教的納瓦拉國王的婚禮,大批新教教徒都聚集在巴黎。凱瑟琳王太後害怕自己在該行動中的身份暴露,繼而引發大規模的新教教徒起義,便和兒子查理九世(亨利三世之前執政的法國國王)一起策劃了對新教教徒的秘密屠殺。這起血腥事件最後演變為臭名昭著的聖巴托羅繆慘案,成為了不可多得的「新婚禮物」。雖然瑪戈現在貴為納瓦拉的王後,但她也只是能保護自己的夫婿免遭殺身之禍,而並沒有使他擺脫牢獄之災。這樣一來,兩人之間原本就淡漠的關系更加惡化了。要知道,瑪戈和亨利都是多情之人,只是傾慕的對象並非彼此。婚後,瑪戈王後為了追求心靈和肉體上的滿足,開始了和第一位情人的幽會,這便拉開了一系列悲情羅曼史的序幕。瑪戈的皇親國戚們十分討厭這個名叫約瑟夫•德博尼費斯•德•拉莫勒(Joseph de Boniface de la Molle)的年輕男子。由於被控陰謀反對查理九世,拉莫勒遭受了非人的折磨,指甲全部被拔掉,渾身筋骨俱斷。最後在斷頭台上,他仍然不忘向他深愛的瑪戈致敬。據說行刑之後,悲痛欲絕的瑪戈王後命人把德拉莫勒的頭顱從示眾台上偷走,自己把它秘密埋葬了。

德拉莫勒被處決之後,瑪戈又找了幾個情人填補空虛,這些人僥幸躲過了王室的毒手。亨利三世即位以後,瑪戈為了擺脫專斷的王兄和早已疏遠的丈夫移居到法國小城阿讓。當地一位名叫奧比雅克的年輕軍官對美麗的王後一見鍾情。他曾在相思中吶喊:「若不能一親芳澤,還不如讓我上吊算了!」很快,他這兩個願望都實現了。當國王的軍隊橫掃阿讓城的時候,奧比雅克協助瑪戈王後出逃。在某種程度上,他的確成了王後的情人,但是他也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奧比雅克被抓獲以後,亨利三世宣布了凱瑟琳王太後的懿旨,瑪戈的情人「將在於松城堡的庭院里被絞首示眾,瑪戈王後必須到場觀看」。不幸的奧比雅克被當眾倒吊起來,還沒有咽氣就被拖進墳墓里活埋了。

奧地利的唐璜曾為瑪戈寫下這樣的篇章:「她的容貌只有天上的女神才可媲美,要她做人間的公主實在是屈尊。她的神采無法拯救男人,只能把他們引向毀滅之路。她的一顰一笑都會讓我們下地獄的。」這群短命的情人恰如其分地證明了這個論斷。

光陰荏苒,紅顏易老,與瑪戈的絕代風華一同衰落的還有她那暴君輩出的家族。1589年,凱瑟琳王太後去世。同年,亨利三世被刺身亡。瓦盧瓦王室只剩下瑪戈一人。因為法國法律規定王位傳男不傳女,所以王位只能由與瑪戈最近的男性親屬來繼承。這次,恰好輪到與瑪戈貌合神離的丈夫納瓦拉國王,從此他成為亨利四世。由他開始,法國迎來了波旁王朝的統治時期。經過這些年的風風雨雨,瑪戈和丈夫之間反而建立起朋友般的感情。由於他們兩個人沒有子嗣,所以經過協議,瑪戈同意和亨利四世離婚,以便他組織新的家庭。

隨著年齡的增長,瑪戈的身材日漸臃腫,頭上的金色假發也略顯誇張(怎麼和瑪麗這么像,難道絕代美人的下場都是這樣嗎)。對於曾經擁有沉魚落雁之容的瑪戈來說,這是多麼巧妙的諷刺。呼吸著久違的自由空氣,瑪戈的生命力再一次高漲起來,從前只對達官顯貴才開放的卧室,如今也對年輕力壯的無名之輩敞開了。這些人中有銅匠的兒子、羊倌、流浪音樂家,還有木匠的兒子等等。前王後瑪戈精心照料著這群年輕人,給他們封官加爵,甚至還為他們安排了美滿的婚姻。不過有人曾經因為太忠於瑪戈賜給他做妻子的侍女而冷落了自己的恩主,令瑪戈大發雷霆。
查理九世 Charles IX(原名:沙爾勒-馬克西米練 Charles-Maximilien,1550年6月27日—1574年5月30日)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560年—1574年在位)。亨利二世與凱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於巴黎西郊的聖-日耳曼-昂-萊伊。1550年被封為奧爾良公爵。
1560年兄長弗朗索瓦二世英年早逝後,當時是奧爾良公爵的查理九世於1561年在蘭斯加冕為法國國王。他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親凱瑟琳·德·美第奇控制。
查理九世在位時,法國爆發了宗教戰爭。查理九世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場上反對胡格諾派。1570年胡格諾派取得暫時優勢,隨後查理九世同意與他們和解,並同胡格諾派的政治領袖海軍上將科利尼修好。但是他終於在1572年接受母親的慫恿,允許吉斯公爵亨利策劃了1572年8月24日的聖巴托洛繆之夜大屠殺。
查理九世是一個軟弱的國王,他終生都處於母親的陰影之下。他在1574年於萬塞納去世。
查理九世的弟弟亨利三世繼承了王位。
家庭
夫人:奧地利的伊麗莎白,1570年11月26日結婚
子女:瑪麗·伊麗莎白(1572年10月27日—1578年4月9日)

⑵ 有的取材於現實生活,有的反映歷史的劇情片,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法國片

《天使愛美麗》,這是一部古典風格的藝術作品。女生艾米莉的成長史,由年少時無惑、孤獨的小女孩,長大成好奇、謹慎的小店店員。她對世間所有看似平淡的事都充滿獨特的想法。她平靜的生活,突然被一隻小小的鐵盒打破,盒子里裝著另一個人的記憶,艾米莉決定要將盒子交還給主人。於是開始了與不同的人交往,像是聽鄰居太太念信,或者看玻璃老人畫畫,她心地善良,疾惡如仇,雖然有時候會突發奇想惡作劇,但這樣更加滲透出她的可愛和單純。這樣的女生艾米莉是鮮活的,是值得相信的。非常值得一看。

⑶ 尋找一部以歐洲為背景的電影名字,大概講述18、19世紀的事。

《聖女貞德》又名 聖女貞德傳奇1999年拍的。
神秘、純潔、壯烈,不論用什麼詞來形容她,都不能否認,貞德作為一個從未上過學的農家少女,她的一生可謂轟轟烈烈。 貞德1412年出生在法國一個偏僻的村莊,當時正執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法國大片領土已被英國佔領。此外,法國國內還爆發了內戰,勃艮第公爵背叛了自己的祖國,站在了英國一邊。 英國國王亨利五世和法國國王查理六世於1422年相繼去世後,繼位的英國國王亨利六世還只是一個孩子。雖然英國宣稱他同時擁有英國和法國的王冠,但法國王太子查理卻不想放棄他的地位。可是,他要想成為法國國王,就必須在蘭斯舉行加冕儀式,而這個地方已被英國佔領。 此時,貞德已經13歲了。她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祈禱。她經常聽到空中傳來奇怪的聲音,並看到奇怪的幻象。這個神秘的聲音告訴她,她的使命就是重振法國,幫助王太子查理成為法國國王。為此,她必須著男裝,執利刃,統率軍隊,沖鋒陷陣。 就 一天,貞德外出歸來,發現她的村莊已被英軍蹂躪。她躲在櫃中,目睹了英軍強奸並殺害了她18歲的姐姐。這場悲劇後,她被送到鄰村的叔叔家生活。誰也想不到這個純真的小姑娘會作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來。 聖女貞德 的海報(2張)可是這個不滿20歲的少女,卻面對世界宣布她將擊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並解放她的國家。17歲的她面見王太子查理,宣稱她帶來了上帝的意旨,要求查理給她一支軍隊去抵抗英軍。查理最終答應了她的要求。 兩個月後,身披白甲的貞德率領她的軍隊在盧瓦爾河畔的戰略要地奧爾良奇跡般地擊敗了英軍。法軍隨後節節勝利,查理也最終如願以償地登上了法國國王的寶座。 可是,貞德卻在不久之後的一次戰斗中被勃艮第人捉住並送給了對她恨之入骨的英國人。19歲的時候,她被判作女巫燒死。 25年後,她被追授聖女的稱號。1920年,她又被封為聖徒,成為人們供奉的偶像。看來她註定將成為無休止爭論的焦點。 本片製作共耗費了一年的時間,是享有國際聲譽的大導演呂克-貝松的最新力作。其全明星的演員陣容包括曾主演《第五元素》的米拉-約沃維奇(飾貞德)、兩獲奧斯卡獎提名的約翰-馬爾科維奇(飾查理七世)和奧斯卡影後費-唐納薇等。 聖女貞德的故事已被多次搬上銀幕,但本片可謂這一題材中最具視覺震撼力和可信度的一部。只有呂克-貝松才能拍得出這般華麗、壯觀的場景!

⑷ 電影風中女王演員表

演員表

阿黛萊德·凱恩 飾 瑪麗女王Mary
簡介 蘇格蘭女王,女主角

托比·瑞格波 飾 弗朗西斯Francis
簡介 弗朗西斯王子,男主角

托倫斯·庫姆斯 飾 塞巴斯蒂安Sebastian(Bash)
簡介 弗朗西斯同父異母的兄弟

瑞秋·斯蓋頓 飾 伊麗莎白女王Elizabeth
簡介 英格蘭女王

梅根·佛洛斯 飾 凱瑟琳·德·美第奇
簡介 法國王太後(Catherine de' Medici)

艾倫·范·斯普朗/Alan Van Sprang 飾 亨利二世
簡介 法國國王 King Henry II

賽莉娜·辛頓 飾 Greer
簡介 宮廷女侍(四瑪麗之一)

凱特琳·斯塔西 飾 Kenna
簡介 宮廷女侍(四瑪麗之一)

安娜·帕波維爾 飾 Lola
簡介 宮廷女侍(四瑪麗之一)

Jenessa Grant 飾 Aylee
簡介 宮廷女侍(四瑪麗之一)

⑸ 關於亨利四世 (法蘭西) !急!!!!

亨利四世(1553年12月13日—1610年5月14日),(法國國王 1589—1610年)
也被稱為亨利大帝(Henri le Grand)或納瓦拉的亨利(Henri de Navarre ),法國國王(1589年—1610年在位),納瓦拉國王(稱恩里克三世,1572年起)。法國波旁王朝的創建者。原為法國南部又小又窮的納瓦拉王國國王,是法國瓦盧瓦王室的遠親。在1562年由頑固天主教分子挑起的胡格諾宗教戰爭中以新教領袖的身份參戰,憑借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善於利用敵方矛盾,成為這場內戰中笑到最後的人,在1589年加冕為法國國王,開始了波旁王朝。稱王後的表現更加證明了亨利四世的遠見卓識。
亨利是旺多姆公爵安托萬·德·波旁的第三子,母為納瓦拉女王讓娜·達布雷特(即胡安娜三世),生於法國—西班牙邊境的波城。他自青年時代起就捲入了法國殘酷的宗教戰爭。作為胡格諾派的領袖他逐漸擁有了很高的聲望。但是聖巴托洛繆慘案之後,他被軟禁在法國宮廷里,接受法王查理九世的庇護。1584年,由於王儲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的死,他成為了法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後,他即位為法國國王。
亨利四世結束了困擾法國多年的宗教戰爭。由於首領亨利公爵死去,長期在法國政壇佔主導地位的吉斯家族再也不能成為和平的阻礙。法國的經濟在他統治時代發展起來。亨利四世成為一個深受人民的愛戴的君主。
1610年,亨利四世被一個據說有弒君狂的人弗朗索瓦·拉瓦萊克刺殺。
考慮到法國還是一個以天主教徒為多數的國度,1593年,亨利四世宣布改宗天主教,5年後頒布了「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為國教,同時給予新教徒充分的信仰自由,體現了在那個時代很難得的宗教寬容精神,結束了30多年的胡格諾戰爭,充分收獲了民心。亨利四世以他的名言「要使每個法國農民的鍋里都有一隻雞」而流芳後世,他也確實在經濟恢復上取得不錯的政績。他任用蘇利整頓財政,成效顯著。
亨利四世是法國史上難得的人格和政績都十分完美的國王,在長期混亂之後,重新建立了一個統一且蒸蒸日上的法國。在亨利四世之後的百餘年裡,是法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時期,幾乎稱霸歐洲大陸。由於世界史上像亨利四世這樣的傑出帝王還有很多,而亨利四世缺少一些更長遠的影響因素,因名額限制,沒有排進100個最有影響的帝王之中。
亨利四世的家庭
亨利四世之所以能繼位,和他的婚姻是分不開的。他娶了瓦盧瓦—昂古萊姆王室的小女兒瑪格里特為後,後者就是著名的美女「瑪戈皇後」。他們成婚的時候,他的岳母凱瑟琳·德·美第迪奇王後害怕信仰新教(胡格諾派,亨利是胡格諾信徒)湧入巴黎會引起混亂,和她的兒子查理九世策劃了臭名昭著的「聖·巴托洛繆慘案」,這件事令本不和美的夫妻關系雪上加霜。
亨利四世1589年成為法國國王之後,他和瑪格里特的婚姻因為沒有子嗣更顯蒼白。「他們都是多情之人,但鍾情對象不是對方」,他們的關系從平淡夫妻轉為朋友,後來兩人友好的分手,亨利四世娶了來自佛羅倫薩王族的瑪麗·德·梅迪奇,後者為他生了一個孩子,路易十三。
1610年亨利去世,路易十三繼承王位,當時他年紀尚幼。人近中年的瑪麗王後帶著王子在聖丹尼爾大教堂加冕。在瑪麗和紅衣主教黎塞留的斗爭中,法國開始了稱霸歐洲的步伐。(f)
亨利四世的家庭
第一個妻子:瓦盧瓦的瑪格麗特,1572年結婚
第二個妻子:瑪麗·德·美第奇,1600年結婚
子女:
1.路易十三
2.伊麗莎白(法蘭西的)
3.克里斯廷
4.尼古拉
5.加斯東(奧爾良公爵)
6.亨麗埃塔—瑪麗

全給你,自己栽選.
不要是就別譯就可以了~

⑹ 亨利為什麼被稱為大帝

亨利在阿森那赫赫威名,被稱為亨利大帝。我感覺應該是來源於16世紀法國國王亨利大帝(Henry the Great)...的說法,球迷因為喜愛他,而用歷史上的極受尊敬的亨利大帝來稱呼他...李毅的所謂「大帝)是因為曾答記者問大言不慚地說過自己的過人技術與亨利怎樣雲雲,而遭球迷的諷刺而已。

⑺ 法國最好看的電影有哪些

呂克貝松是法國電影的代表
事實上 法國對商業大片並不感冒 他們只專注於藝術片的製作而呂克貝松則是一個異數
另外 如果樓主不喜歡他
那就推薦兩位法國影星 可以搜索他們的電影
蘇菲 瑪索
讓 雷諾 我最喜歡的兩位男女影星
以下是呂克 貝松的電影介紹(轉)
最後決戰
英文名稱:Le Dernier combat
劇情簡介:
在文明退化的廢墟里,大家為了存活而奪食掠水,野蠻的行為取代語言的溝通,人與人的關系處於對峙的緊張狀狀,"性"成為最有力的動力元素。在這片如荒莫般的土地上,我們將可看到許多人存活與死亡的方式……
此片是呂克·貝松在影壇沒沒無聞時,憑著一腔熱血、旺盛活力與爆發力,突破一切傳統,掙脫一切商業機制下的樊籠,冒著無色彩,無對話,無明星等大諱所完成的電影。當影片完成時,因宣傳無門,於是盧貝松帶著這部影片參加瑞士阿沃基影展,一舉拿下評審特別大獎及影評人獎,因而打開他的國際知名度。本片解剖核子戰後的文明廢墟,因為無色彩,所以這是一部黑白色調的電影。

二。1985 Subway
中文名:地鐵
【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巴黎地鐵復雜而廣闊的空間中。弗萊德搶了海倫娜丈夫的保險箱,逃到地鐵中,由此結識了長期生活在地鐵中的滑輪小子、鼓手無名氏等人。弗萊德找海倫娜要贖迴文件的錢,海倫娜的丈夫手下一夥和警察都在追捕弗萊德。海倫娜在尋找弗萊德奪迴文件的過程中,逐漸愛上了他,而越來越背叛自己的階級和生活環境。弗萊德從小嗓子受傷不能唱歌,一直希望組成一個樂隊。在地鐵同伴的幫助下,弗萊德成功地組織起一隻樂隊,他還搶劫了運鈔員,用搶來的錢爭取了一次地鐵演出的機會。在樂隊「槍不殺人人殺人(gans don't kill people,peoples kill people)"的演唱聲中,弗萊德倒在槍口之下,匆匆趕來的海倫娜只能含淚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吻了他。
影片名為「地鐵」,而片中絕大部分場景都是在地鐵中,呂克·貝松成功的表現了地鐵中的生活空間和獨立的小世界。弗萊德闖入這個小世界,馬上發現這里比地面上更適合他,這個後來者從一進入地鐵就再沒有出去,直到最後死在地鐵中,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交給這個神秘的地下世界。顯然,貝松用自成體系的地鐵世界隱喻社會中非主流的另類人群,絕不循規蹈矩的生活和搖滾音樂是這個小世界中的典型特徵。幾乎影片中所有人物的過去都曖昧不明,只生活在現在,只有阿佳妮飾演的海倫娜是從過去走到現在。這種心理時間層次的表現,使得影片只處於一種表面描述的狀態,無法更深層次塑造人物形象,這幾乎是呂克·貝松最大的弱項。片中的幾個主要角色是虛幻的,他們的超現實無法博得觀眾的認同,反而幾個配角倒很有趣味:滑輪小子、雷諾飾演的鼓手、不時出現的賣花人、警長的兩個手下——一個叫「batman",一個叫"羅賓"等等。這些配角一起使整個地鐵世界更加完整,也使影片更富娛樂性,但也從他們身上看出貝松對這個另類世界的有意粉飾。這種平衡的結果,就是使這個地鐵世界更加平庸化,更能被"地面"上的社會所接受。從影片中的音樂就可以看出,最後的樂隊表演雖然歌詞是"槍不殺人人殺人"之類的"警世"之句,但音樂卻是類似香港"溫拿"樂隊一般的流行歌曲旋律。一方面強調個人世界的另類色彩,一方面卻又以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包裝,這就是貝松的"地鐵世界"。
從影片類型上說,這也是一部古怪的影片:驚險、警匪、愛情、音樂,貝松在此表現出他對好萊塢各種類型片的熟悉和仰慕。可能,這樣的組合讓人不由對比西班牙阿爾莫多瓦的影片,但貝松遠沒有阿氏作品的尖銳和力度,以及對現實生活的逼真的扭曲描述。如果說阿氏作品是超現實主義的話,貝松的這部《地鐵》只是一個經過包裝的、混亂、虛幻的夢境。

三。1988年 碧海藍天
英文名稱:The Big Blue
劇情簡介
熱愛大海的賈克(Jean-Marc Barr飾),一直想與大海為伍,即使他在年少的時候,父親因一次潛水發生意外而被大海吞噬,賈克對大海的愛始終沒有改變。
但是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賈克認識了年輕美麗的女子喬漢娜(Rosanna Arquette飾)並且愛上了她,自此之後,賈克的生活似乎變得無法掌握,賈克六神無主地旁徨在大海與喬漢娜的抉擇中...
本片為1988年坎城影展的開幕大片,描述個人難以融入現實社會的困境中,因此轉而尋找夢想中的另一種生活,帶著濃厚的自傳色彩。人類不斷向極限挑戰,但最後以回歸大海為終,為一部藍色調的電影。
1988坎城影展開幕大片,1988凱撒獎〈最佳音樂及最佳攝影〉

四。發行時間:1990年02月21日 霹靂煞
英文名稱:Nikita
劇情簡介:
妮琪塔(Anne Parillaud飾)與一群朋友搶劫一家商店的葯品,商店的主人與她的朋友都在這次的事件中身亡,妮琪塔則是因為殺了一位警察而被送入獄。此時來了一個神秘的政府組織,選上了妮琪塔,並訓練她成為特務殺手,在經過數年的特務訓練之後,妮琪塔以一個平凡的護士身份回到現實的生活中,在此時她愛上了一個男人,他們的關系在妮琪塔接到一個特務命令時,面臨了緊張的局面...
《霹靂煞》由法國最具身價及知名度的導演-盧貝松所執導,由一個特務殺手的角度,來解剖國家官僚體系背後的恐怖黑手,呈現盧貝松對人性的探索,曾經被好萊塢重拍成美國版的《雙面女蠍星》,為盧貝松的作品中較具商業色彩的影片之一。
1991凱撒獎〈最佳女主角〉,1992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五。1991年 亞特蘭蒂斯
英文名稱:Atlantis 上 映: 1991年08月21日 ( 法國 )
劇情簡介:
呂克·貝松執導的記錄片,類似海中顏面博覽會,拍片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海域,探索美麗的海底世界,是一次純粹的視聽享受。

此片無演員,只有旁白,這部影片將帶領影迷進入美麗的海底世界,配上美妙的音樂,以音畫來表現不同的生活面貌與心靈層面。我們將可看到海底在日出與日落之間的神奇變化與景觀,呂克·貝松設定了幾個主題來描繪"海底的一天",主題包括有"內心"、"旋律"、"悸動"、"靈魂"、"黑暗"、"心靈"、"溫柔"、"愛"最後是"恨"。全片在海底拍攝,動物是片中唯一的演員。海藍色是此片的主色調。配上賽拉的玄妙樂音,呂克·貝松將更完整地呈現大海所孕函的豐富色彩……

此片是1991年威尼斯影展的開幕大片。亞特蘭提斯是傳說中一片被淹沒的神秘陸地,位於大西洋底下。呂克·貝松想要證實海底下的世界,也有一個核我們社會一樣的組織。或許也可以說"亞特蘭提斯"是"碧海藍天"衍伸出來的副命題。此片是呂克·貝松摒棄傳統拍攝手法的作品,一部純視覺享受的電影,沒有傳統劇本,沒有人類對話,只有音畫緊密結合,完全依賴呂克·貝松與配樂師艾瑞克賽拉共同研議腳本。呂克·貝松以動物間的求愛,群斗,追逐等場面來豐富劇情,拍片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海域,包括有蘇格蘭,澳大利亞,大洋洲,哥倫比亞,佛羅里達,巴拿馬群島等海域,甚至北極極地海域的冰雪景觀或多方戰端的紅海海域。呂克·貝松認為這是他最後一部討論有關海洋的影片。這也是一部充滿環保意識的影片,全片只有悠遊大海的魚,毫無人影,是呂克·貝松又一次冒險之大不諱之作

六。1994年 這個殺手不太冷
英文名稱:Leon
劇情簡介
紐約貧民區住著一個義大利人,名叫里昂的職業殺手。一天,鄰居家小姑娘馬蒂爾達敲開他的房門,要求在他這里暫避殺身之禍。原來,鄰居家的主人是警察的眼線,只因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惡警剿滅全家的片罰。馬蒂爾達得到里昂的留救,開始幫里昂管家並教其識字,里昂則教女孩使槍,兩人相處融洽。女孩跟蹤惡警,貿然去報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時趕到,將女孩救回。他們再次搬家,但女孩還是落入惡警之手。里昂撂倒一片警察,再次救出女孩並讓她通過通風管道逃生,並囑咐她去把他積攢的錢取出來。里昂化裝成警察想混出包圍圈,但被惡警識破。最後一刻,里昂引爆了身上的炸彈……

七。1997年 第五元素
英文名稱:The Fifth Element
【簡介】
法國影壇仿效好萊塢模式投資拍攝的超級科幻動作片,幕後雖由法國導演盧克貝松領軍,幕前則力邀美國巨星布魯斯威利斯扮演救世英雄,並以英語發音。劇情描述在二十三世紀的紐約市,一名計程車司機無端搭載到從天而降的少女米拉喬瓦奇,而她正是解救地球免於毀滅的關鍵人物。英雄帶著美人躲避一連串的危險追殺,最後找出了拯救地球的第五元素。全片的故事情節和主題訊息都相當簡單,但美術設計和電腦特特效製造出十分炫目的視覺映象,停不了的動作場面也頗能滿足類型片影迷的胃口。
1914年的埃及,生活在外星球的種族蒙多沃旺人到地球上他們祖先建造的廟宇朝拜,並且取回代表四種元素的四塊石頭以及第五元素。鏡頭轉到未來23世紀,蒙多少旺族的飛船在接近地球時被代表邪惡勢力的曼加洛雷人擊毀,殘余基因被保存下來復制出的具有人類女性特點的莉盧成為倖存者,她就是第五元素。她愛上了紐約的計程車司機科本。他倆被安排去失樂園取回那四塊石頭,以保衛地球免受摧毀,莉盧逐漸了解了人類,科本和莉盧成為一對情人,邪惡勢力也最終被戰勝。
邪惡是終極的,絕對的,它的威脅遠超過金錢、權勢或統治,它不須要任何外在力量,就能侵蝕宇宙,消滅人類。不過有一件事令它如芒刺在背--生命的力量。生命和造物主的存在令它感到強大的威脅,因此它不斷地毀滅男人、女人、小孩、動物、植物,甚至光亮。企圖將世界帶入黑暗之中。這股絕對的邪惡每五千年降臨一次,然而每隔五千年,人類都會忘記該怎麼去對付它。
本片是1997坎城影展的開幕片, 並贏得1998凱薩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 同時也被提名1998奧斯卡最佳特效及音效。

八。1999 《聖女貞德》(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詳細介紹:
神秘、純潔、壯烈,不論用什麼詞來形容她,都不能否認,貞德作為一個從未上過學的農家少女,她的一生可謂轟轟烈烈。
貞德1412年出生在法國一個偏僻的村莊,當時正執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法國大片領土已被英國佔領。此外,法國國內還爆發了內戰,勃艮第公爵背叛了自己的祖國,站在了英國一邊。
英國國王亨利五世和法國國王查理六世於1422年相繼去世後,繼位的英國國王亨利六世還只是一個孩子。雖然英國宣稱他同時擁有英國和法國的王冠,但法國王太子查理卻不想放棄他的地位。可是,他要想成為法國國王,就必須在蘭斯舉行加冕儀式,而這個地方已被英國佔領。
此時,貞德已經13歲了。她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祈禱。她經常聽到空中傳來奇怪的聲音,並看到奇怪的幻象。這個神秘的聲音告訴她,她的使命就是重振法國,幫助王太子查理成為法國國王。為此,她必須著男裝,執利刃,統率軍隊,沖鋒陷陣。
一天,貞德外出歸來,發現她的村莊已被英軍蹂躪。她躲在櫃中,目睹了英軍強奸並殺害了她18歲的姐姐。這場悲劇後,她被送到鄰村的叔叔家生活。誰也想不到這個純真的小姑娘會作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來。
可是這個不滿20歲的少女,卻面對世界宣布她將擊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並解放她的國家。17歲的她面見王太子查理,宣稱她帶來了上帝的意旨,要求查理給她一支軍隊去抵抗英軍。查理最終答應了她的要求。
兩個月後,身披白甲的貞德率領她的軍隊在盧瓦爾河畔的戰略要地奧爾良奇跡般地擊敗了英軍。法軍隨後節節勝利,查理也最終如願以償地登上了法國國王的寶座。
可是,貞德卻在不久之後的一次戰斗中被勃艮第人捉住並送給了對她恨之入骨的英國人。19歲的時候,她被判作女巫燒死。
25年後,她被追授聖女的稱號。1920年,她又被封為聖徒,成為人們供奉的偶像。看來她註定將成為無休止爭論的焦點。

九。上映日期:2005年12月21日(法國) 他的第十部影片《天使A》
呂克•貝松繼1999年飽受爭議的《聖女貞德》之後沉寂6年,終於重執導筒,完成了他的第十部影片《天使A》。在暫時封鏡的6年間,他一直以「監制」身份出現,扶植了大量新人新作,由其參與製作的電影多達50部,其中不少劇本都出自他的手筆。這部低調上陣的《天使A》在拍攝期間一直處於保密狀態,在影片公映前,呂克甚至拒絕組織新聞媒體的試映會,為本來就萬眾矚目的影片又憑添了幾許神秘色彩。
影片的男主人公安德烈(加梅勒•杜布茲飾)是躋身於巴黎黑社會的小混混,個頭矮小的他靠招搖撞騙謀生,很多犯罪活動都和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過安德烈明顯不能勝任騙子的「雅號」,因為失魂落魄的他債台高築,拖欠當地黑幫頭目弗蘭克(吉爾貝•梅爾基飾)一大筆錢。不久前,安德烈中了一次彩票大獎,獎品是移民美國的綠卡,然而日漸嚴峻的形勢讓他的移民夢也變為無法挽回的泡影。幾經弗蘭克的威逼恐嚇,安德烈決定讓自己的靈魂得到解脫,從塞納河的橋上跳下去。
當他站到橋上,正打算邁出致命一步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身材高佻的女子(麗•拉絲姆森飾)也正打算跳河,隨著水花四濺,安德烈也跟著跳進河裡,去救輕生的女孩。當女孩被救上岸,十分感激安德烈,她叫天使A,願意用一切報答安德烈的救命之恩。天使A用美好的心靈勸慰安德烈,讓萬念俱灰的安德烈重拾自信。而且這個金發碧眼的長腿尤物還充滿魔力,以精心策劃的一系列計策還清了安德烈的所有債務。
天使A告訴安德烈自己其實是個天使,作為證明,她讓一隻煙灰缸飛了起來。她到地球的任務是幫助安德烈重新找回自我,而她自己就是安德烈的鏡像。
後來,完成使命的天使展翅高飛,朝著天空飛去,依依不捨的安德烈緊抓住她的腿,不想讓她離開,於是兩個人的輪廓劃過天際,最後,塞納河上再次漸起水花,平靜之後,現出兩人的身影……

⑻ 法國最著名的國王是誰,簡述生平

妹說的 獅心王 Richard 能和薩拉丁相提並論的人物 你想吧

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又名獅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是英格蘭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他在位期為1189年至1199年。他也是諾曼底公爵(稱理查四世)。
理查青少年時期與母親埃莉諾生活在法國的阿基坦。1168年受封為阿基坦公爵。1184年其長兄亡故,理查成為王位繼承人。1188年-1189年他串通法王腓力二世,反對父親亨利二世立幼子約翰為王儲,並成功奪取王位。
理查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君主。即位不久,由於伊斯蘭英雄薩拉丁攻下了耶路薩冷,引起歐洲基督世界的震驚。1190年他與腓力二世一起發起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91年佔領塞普勒斯,並與法軍一起攻下了阿克。在進軍耶路撒冷時,遭到薩拉丁的抵抗而未果,但他與薩拉丁之間英雄惜英雄的情操與風范,仍被後人傳為美談。
1192年9月,理查以基督徒可自由進出耶路撒冷為條件,與薩拉丁議和回國。中途理查被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五世俘虜,並把他轉交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亨利六世將其監禁在特里斐爾絲的山上城堡。傳說,在他被關押期間,一次亨利六世將他扔進有獅子的房間,想讓他被獅子吃掉。沒有想到,理查搶先一步,手從獅子喉部伸進,將獅子心臟取出,並且,在眾人的眼皮底下將獅子心臟生吃掉,獅心王理查由此得名。
理查不在國內時,政事由坎特伯雷大主教華爾特(Hubert Walter)治理。在理查一世的母後艾琳娜與的奔走和多方斡旋下,亨利六世於1194年同意英國用15萬英鎊贖回理查一世。當時英法有很深的矛盾,理查一世回來就准備和法王腓力二世發動戰爭,在軍事上法王不是對手,但是戰爭的龐大支出導致了1196年的倫敦抗稅起義。
理查本身並不懂英語,在英格蘭的時間亦甚為短暫,而由於四處征戰以及遭俘作囚的緣故,在位期間給英格蘭人民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但他本人的行事作風充滿了中世紀騎士的風范,深為英格蘭人民所愛戴。另外,由於他長期在外,使得英格蘭貴族取得更大的權力,也間接促成了日後英格蘭的大憲章。
理查娶伯倫加莉亞(Berengaria of Navarre)為妻,但二人並無子女。這一婚姻因而被有些歷史學家懷疑,甚至傳說理查與一同第三次十字軍的法國國王腓力二世為同性戀關系。
「獅心王」理查的鐵漢性格和他那暫短四十二年的神話般經歷,八百多年來一直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令人驚嘆、敬佩乃至頂禮膜拜,當然也會被他的敵對者、異教之人咬牙切齒地詛咒。
理查一世以勇猛、剛毅、豪爽、頗有謀略而享譽於世。他是最著名的歐洲騎士國王之一,一生中充滿著接連不斷的沖突,從與父王、兄的爭斗到率領十字軍進行東征,再而粉碎弟弟的篡權、與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對壘、平定叛亂,由生到死都是那麼富有傳奇色彩,確如同一頭雄心勃勃無所畏懼的獅子,在不停地振鬣吼叫奮爪馳突縱橫天下……
這是關於獅心王來歷的另一個版本的故事。
公元1157年9月8日清晨,一團團、一朵朵大大小小的烏雲在天空中擠壓、翻滾著,如無數匹黑馬聚在了一起正進行著你死我活的嘶咬騰踏,道道閃電劃開低沉欲墜的天幕,放射出耀眼的白光,引來陣陣雷聲由遠而近滾過英格蘭古老都城牛津的上空。
一陣嬰兒的哭聲驟然響起。這哭聲出自英格蘭王宮的一座寢殿,發自剛剛出生的小理查之口。
小理查的母親埃莉諾從連續三天三夜的撕心裂肺般痛不堪忍的陣痛中一下子平靜下來,止住了哭聲和叫喊。她輕輕抹去淚,目光射向還渾身是血的小兒,已看不見窗外的閃電,聽不到滾過宮殿上方的雷聲,覺得小兒那響亮的哭聲如同一首纏綿的情歌。這使她滿臉是笑,心醉了。
埃莉諾疲倦地閉上眼睛,忽然想到兒子的將來,臉上的笑容頓時消失。
埃莉諾很清楚,這個孩子理查難能成為英格蘭王室的繼承人,因為他已經有個兄長小亨利,小亨利不但已經六歲,而且看上去即英俊又沉穩,那麼理查就可能只是一方公爵或伯爵,有個公國、伯國而已,但她絕不甘心這樣。
埃莉諾隨即想到了丈夫亨利二世,趕緊派人把這個喜訊前去報告給他——他此時正在和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作戰。
按照常理想,作為已經加冕三年的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他一定是個英格蘭人。其實不然,他本人和父親、祖上都是法國人。
亨利二世出生在公元1133年,他的父親是法蘭西的安茹伯爵,名叫高弗黎;母親是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之女,名叫瑪蒂爾達。亨利二世外表英俊、性格剛毅,文武兼備,有好多傳奇故事,名聞遐邇,從小就深得父母喜愛。
1150年,經過父親高弗黎的多方努力,十七歲的亨利成為諾曼底公爵,第二年在父親病故後又得到了安茹伯爵爵位。「安茹」是法國西北部的地區名,因為古高盧部落安地凱夫而得名,在公元九世紀形成伯國,於1044年和1110年相繼合並了圖棱和曼恩,所佔有的面積便更大了。亨利的雄心從此得以發揮,很快就通過聯姻、結盟等方式,又領有阿奎丹、普瓦都、圖棱、加斯科涅等地,成為法蘭西西半部的霸主。這里距離英格蘭較近。
1153年,亨利率領大軍攻入英格蘭。此時的英格蘭國王是斯提芬,他本是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的外甥。亨利一世在1135年死後無嗣,部分大貴族便擁戴他繼承了王位。亨利的母親瑪蒂爾達聯合蘇格蘭王大衛一世等人舉兵反抗,已連年混戰。亨利這次統帥精兵到來,更使斯提芬的統治岌岌可危。1154年,斯提芬在內憂外患焦頭爛額中病故。亨利也如法炮製,以自己是英王亨利一世外孫的身份,在母親瑪蒂爾塔的支持下被加冕為英格蘭國王,由此開創了金雀花王朝(得名於亨利之父高弗黎帽子上常插的金雀花),領地跨英法兩國,被稱作「安茹帝國」。
但這引起了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的強烈憤恨和妒忌,派出大軍要收回被亨利二世帶去英格蘭的原法蘭西屬地。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裡面還有著個人感情中的因素,那便是亨利二世現在的王後埃莉諾原本是路易七世的王後。
埃莉諾是阿奎丹公爵的繼承人。那時候公爵是貴族的最高爵銜,地位僅次於國王,領有公國。阿奎丹是法蘭西西南部地區的名稱,最初只限於加龍河與比利牛斯山之間,居民是伊比利克人和克爾特人,在公元前56年被羅馬大將愷撒征服。二世紀初,阿奎丹領土范圍擴展至盧瓦爾河,至五世紀初被西哥特人侵佔,507年並入法蘭克王國,670年成為公國。
公元1137年,已經成為阿奎丹公爵繼承人的埃莉諾嫁給了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可是在婚後,埃莉諾和路易七世的感情一直不好。這固然與路易七世的其貌不揚、生著滿臉疙瘩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情孤僻和她的開朗熱情正好相反,還有他沒能使她懷孕來滿足她想生兒子的願望,而且也沒有使別的妃子生過孩子,雖然一直沒忘了醫治自己的病,這不能不讓她感到由衷的討厭、蔑視。而更讓路易七世受不了的是,近二年裡埃莉諾常常稱贊諾曼底公爵兼安茹伯爵的亨利如何年輕有為,並且在用詞和口吻里不住地冷嘲熱諷他的無能。這樣,二人在勉強生活了十五年後,於1152年盛夏離婚。
已經三十歲的埃莉諾回到了她的領地阿奎丹,焦渴般思念著亨利,而對於亨利能否真的愛上自己並無把握,日夜憂心忡忡。此前,亨利曾經兩次朝見過她和路易七世,那是在他就任公爵、伯爵的時候,按著慣例前來謝恩。第一次相見時,久聞對方大名的她和他當著路易七世的面便著了魔似的對視了好一會兒,都從對方的眸子里看到了燃燒著愛慕的火焰。
亨利沒有讓埃莉諾的擔心成為現實,也沒讓她渴望太久。從第一次相見的那一刻起,他就深深愛上了這位雖然比他年長十一歲(他的母親瑪蒂爾達就比他父親高弗黎大十一歲)但看上去要比他還年輕的異常漂亮、氣質高雅的女人,每當閑暇之時常常會想到她,還曾經夢到過她。在獲悉她和路易七世離婚後,他趕緊派人前往阿奎丹送去了豐厚的聘禮,在同年秋風乍起五穀變黃的時節便和她結成了夫妻。她所帶來的嫁妝中最重要的當然是那廣漠富庶的阿奎丹,使之成為金雀花王朝的領地。
亨利二世既然成了英格蘭國王當然擁有英國的全部領土,以前身為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安茹伯爵就已控制著法蘭西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再加上阿奎丹、加斯科涅等地,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帝國國王,而此時的法國卡佩王朝路易七世直接統治的地區只有巴黎周圍的小片土地。路易七世原本以為,埃莉諾比亨利年紀大得多,亨利不會娶她做王後,在聽說他們結婚後不由怒火中燒。當完成了對各地公爵、伯爵的安撫之後,他依仗著自己已經擁有強大的軍隊,開展了向亨利二世奪取領地的戰爭,目標是搗毀金雀花王朝,佔有亨利二世所擁有的一切,包括他的所有領地乃至埃莉諾王後——他曾經夢見已成為俘虜的埃莉諾,將她剝光身子丟在大街上,允許任何人對她蹂躪。
小理查的誕生,並沒有引起亨利二世如何興奮,因為他看到埃莉諾王後的書信時戰爭正在緊張地進行著,而且這個孩子又不是長子。亨利只是回了一封信,在信中給這個小兒起了個名字,讓王後埃莉諾好好照料和教育。
埃莉諾王後是個即熱情如火又十分聰明的女人,她和所有母親一樣對兒子有著美好的期盼,希望小理查日後能夠繼承父親成為英格蘭的國王,執掌金雀花王朝的大權,盡管心裡十分清楚這是很難的,因為西歐各國的傳統習慣都是由長子繼承王位。但她相信自己的魅力能促使亨利二世改變通常的和祖上的做法,但也知道必須再加上小理查的卓越才能才會這個有可能。她從小理查那出生時壓過了雷鳴的哭聲以及還沒有懂事就表現出來的睿智,堅信他的天賦天資能使他在將來具有超凡的能力,但還是為他選擇了在全國最好的幾位老師教他文韜武略。
小理查在漸漸長大。他小時候即機靈又調皮,而且膽子大的出奇。
他來到世上在高聲大哭了一通之後,便睜開那雙明亮的大眼睛,和母親對視了一會兒,忽然手舞足蹈著張開嘴笑了,更奇怪地是此後再也沒有哭過。他來到世上一百多天就開始了說話,又過兩個多月已能踉踉蹌蹌地邁步走路。在會跑了之後,他很少在自己的屋子裡待著,從王宮內的花園一直跑到宮門之外,甚至偷偷跑到牛津城外很遠。
牛津是英格蘭南部歷史悠久的古城,到了此時就已建了二百多年,素有「英國雅典」之譽。它位於倫敦西北八十五公里處的泰晤士河與恰爾韋爾河交匯處的附近,這里河床很寬,水勢較緩,因而取名「牛津」(意為「牛可以淌水過河的地方」)。
還是在理查四歲時夏季的一天,他和兄長小亨利競賽奔跑的速度,出了王宮一直跑到了城外的恰爾韋爾河河邊,後面跟隨著幾名侍衛。雖然小亨利已經十歲,還是遠遠落在了理查的後面。當他來到理查身邊時已經上氣不接下氣,理查指點著他說笑,忽聽身旁的樹上有雛鳥的嘰啾鳴叫聲。
兄弟倆都仰起臉,很快就看到了樹枝上的一個鳥窩。小亨利很想玩兒雛鳥,但見那個鳥窩在枝條上,又不敢上去。他以為理查也無能為力,便和理查打賭,如果理查能拿下樹上的那個鳥窩,他就一直把理查背回王宮,否則就由理查背著他回去。理查歪頭想了想,不顧侍衛們阻攔,像只靈巧的貓「噌、噌」向樹上爬去。
很快,理查就到了樹上,放慢了速度。他越過那個有鳥窩的樹枝又爬高了一些,移向一條枝幹繼續向上爬著。這條枝幹由於有了他的體重而大幅度下墜,使他接近了那個鳥窩。他看著鳥窩里的四隻張著嘴叫的小鳥笑了,用樹葉當食物逗著它們玩兒。
直到小亨利在下面一再催,理查才把鳥窩小心翼翼地取在手中,向下面看了看,手一松抓著的樹枝跳了下來,穩穩地落在地上……
理查四歲時就能用法語和普羅旺斯語流暢地寫字,六歲已能創作詩句和歌曲,還能閱讀拉丁文。他在八歲的時候曾經就拉丁語的語法問題,嘲笑過一位坎特伯雷的大主教——這個人的學識在當時很出名,但明顯不如理查。從傳統教育和文化修養來看,此時的理查已經是他那個時代最有學問的歐洲王子之一。
理查學會走路不久就學會了騎馬,五六歲時已精通騎術和劍術。他經常在牛津城外的王室林區里狩獵,揮舞著寶劍去刺殺那些大大小小的動物。這對當時的騎士王子來說極為重要。十歲,他就能在馬背上指揮軍隊進行操練了。理查在幼年、少年時一直是馬上比武的參與者,這種比武就像模擬戰爭,實際上就是在學會打仗。這時他更喜愛的兵器是長柄戰斧,雙手揮舞著那柄六十斤重、鐵柄的大斧就如輕紗一般罩著自己,更能准確無誤地砍中所確定的目標。
理查受過多方面的教育,也非常愛好音樂。他是好多行吟詩人的朋友和庇護者,曾經資助過他們,和一個比他年長十多歲、名叫布朗德爾的詩歌手關系很好。這些詩人即擅長寫詩又善於創作歌曲,歌頌中世紀初期那些騎士們的英勇業績。理查從小就在父親的宮廷里受到這些詩和歌曲的影響和激勵,對作出這樣詩和歌曲的作者很尊重、友好。
埃莉諾王後在理查懂事後就鼓勵他長大後去做一名超越古今的優秀君主。作為一個有志於征服天下的人,理查也學習下象棋。象棋是十二世紀歐洲非常流行的室內游戲。那個時代的很多人,把象棋看成兩個小王國之間的戰爭游戲。棋手們從中學習如何當國王的領導藝術、學習如何管理他的資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象棋被當成了一種應付並戰勝挑戰的練習。
但在當時讓理查的名字更響亮、傳的更遠的一個原因,還是他在很偶然的情況下遇到了一頭雄獅時所發生的故事。那是他十二歲時春季的一天早晨,他獨自騎著馬離開牛津城,到了中午也沒回來。這使他的母親埃莉諾十分著急,派人四下尋找。傍晚,終於有幾名王宮侍衛在城東三十多里的山林里找到了他。他們先是聽到了他那吼聲一樣的鼾聲,等到了他的身旁,只見他睡的正香,兩個拳頭沾滿了已經凝固的血。緊接著,他們發現了距離他不遠躺著的一隻個頭兒比他還大的腦漿迸裂的獅子。
理查的這一次壯舉,再加上他即位英王之後所表現出來的雄獅一樣雄心、雄獅一樣縱橫的英雄性格及所言所行,使他的朋友、部下連同他的敵人、對手都一致稱他為「獅心王」,然而含義的褒貶正相反。
[編輯本段]
《獅心王:十字軍遺產》

游戲簡介
《獅心王》曾經是被玩家寄予厚望的在2003年挽救黑島的大作,然而事實證明這個外部項目最終甚至算不上一個成品。製作組為這款游戲撰寫了相當龐大的背景世界,游戲中的許多設計也的確非常有創意,但負責游戲具體製作的Reflexive小組完全缺乏製作一流RPG游戲的經驗。
從游戲文件里的腳本和對白來看,《獅心王》的發行帶有很多趕工的味道。游戲源文件中包含大量實際上根本沒用到的腳本、對白和地圖,顯然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製作時間被迫廢棄的部分。實際游戲中也可以明顯感覺到,游戲第一章的容量和質量比起後面幾個章節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也許沒有一位黑島成員能猜到,這款無法令任何人滿意的游戲竟成了黑島的絕唱。但我們終究會原諒它這最後的敗筆,只記住《獅心王》改寫中古歷史的宏願。

⑼ 這部電影名叫什麼中央6台的播出過的一部歐美宮廷電影~

瑪戈皇後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法國影壇的宮闈巨制,改編自大仲馬的文學名著。伊莎貝爾·埃珍妮擔綱飾演瑪爾戈,她原是國王的妹妹,卻遭三個兄弟視為性慾俘虜。母後凱瑟琳是家族領袖,為了達成政治陰謀而將信奉天主教的瑪爾戈許配給新教的亨利國王為妻。婚禮過後,即發生宗教大屠殺,新教徒拉莫在危急關頭為瑪爾戈所救,其後更跟她墜入愛河

⑽ 關於英國法國王室的電影

親,我覺得比較好看的也就這幾部了~~希望能滿意!❤

《鳩占鵲巢》
亨利八世(艾瑞克·巴納飾),也就是歷史上稱之的都鐸王朝統治下的英國,處處充滿了陰暗、背叛、霸權甚至是荒淫無度。尤其是在亨利八世的皇宮里,更是如此。
當外界傳聞,都鐸曾經的愛妻已經無法為其生育後代的時候,亨利八世便開始將其打入「冷宮」,另尋新歡去了。得知此事的托馬斯·波琳爵士(馬克·萊倫斯飾)也同時開始秘密謀劃著如何讓自己的家族成員重新回到英國最高的統治階層當中。性格外向的大女兒安妮·波琳(娜塔莉·波特曼飾)成了老頭子最大的籌碼。然而,老波琳的計劃並未能按部就班地實施。因為,此時的亨利·都鐸已然將愛慕的目光投向了波琳家族中另一位更為成熟柔美的女人身上——她就是安妮·波琳的妹妹——已經嫁為人婦的瑪麗·波琳(斯嘉麗·約翰遜飾)。 事實上,國王亨利八世對她的美色已然垂涎許久了。被逼無奈之下,瑪麗不得不作為國王的「地下情人」入宮服侍國王。然而當瑪麗懷上國王的骨肉時,她姐姐安妮(娜塔莉·波特曼)突然進入皇宮。與瑪麗不同,安妮的野心極大,主動勾引國王並得以國王的寵幸。不久,安妮如願被亨利八世冊封為皇後,而曾經得到國王恩寵的瑪麗,卻只能以皇後的同姓妹妹的身份居住宮內,被蔑稱為「另一位波琳家的女孩」。
安妮生下公主伊麗莎白(以後的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一世), 使她的處境尷尬且危險。不久,安妮又一次懷孕,可遭遇流產。安妮並沒有告訴亨利八世自己流產的消息,因為那意味著她再也無法生育。安妮為了自己的王後寶座,竟萌生了與其他男人發生關系的念頭。不幸的是她選擇了自己的弟弟,更加不幸的是被弟弟的夫人看到,告訴了亨利。可是實際上,安妮與弟弟並沒有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
最後,安妮與弟弟被砍頭,家族隨之敗落,只有瑪麗過著幸福的生活。

《女王》
1997年,黛安娜王妃在巴黎因為車禍意外身故的消息傳出後,舉世震驚,英國國內更是哀聲一片。悲痛欲絕的民眾對以伊麗莎白女王為首的英國王室表現出來的冷漠和迴避態度十分不滿,一時間群情激憤,反王室的情緒高漲不下,戴妃之死讓英國王室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中。而首相托尼·布萊爾剛剛走馬上任就面臨這樣一個棘手的局面,一面是哀痛憤怒的英國民眾,另一方面是竭力維護傳統、避而不出的英國王室。身處峰頭浪尖、壓力重重的「平民首相」布萊爾必須盡快找到解決辦法,撫平民眾的不滿與怨氣,讓女王與人民的關系恢復往日的和睦,同時確立起自己的聲望和威信。

《茜茜公主》
第一部《茜茜公主》Sissi - Kaiser Franz Joseph II (1955) 講的是美麗活潑的巴伐利亞伊麗莎白公主茜茜,在奧地利度假時邂逅年輕英俊的奧地利國王弗蘭茨·約瑟夫,兩人一見鍾情,而此時國王已經與茜茜的姐姐海倫公主定下婚約,海倫公主是專制的皇太後蘇菲指定的皇後人選,但國王已經無可救葯的愛上了天真的茜茜,並最終違背母親的旨意,在生日晚宴上宣布茜茜為自己未來的皇後,在維也納舉行了隆重的國家婚禮。

《年輕的皇後》
第二部《年輕的皇後》Sissi - Die junge Kaiserin (1956) 講述了茜茜開始了她的皇後生活,倔強的茜茜和專制的皇太後蘇菲之間的矛盾,在茜茜的女兒出生後到達了頂點。蘇菲援引皇家的傳統不讓茜茜撫養自己的女兒,而弗蘭茨卻順從了母親的旨意,茜茜一氣之下回到了娘家巴伐利亞,弗蘭茨也追隨而至,他們和好如初。回到奧地利以後發現蘇菲也改變了主意,同意茜茜撫養自己的女兒,之後,年輕的國王夫婦訪問了匈牙利,他們在匈牙利人民的歡呼聲中成為了奧匈帝國的國王與皇後。

《皇後的命運》
第三部《皇後的命運》Sissi - Schicksalsjahre einer Kaiserin (1957)講述的是茜茜證明了自己不僅能出色的處理國家大事,也能妥善處理與婆婆的關系。但是,當她和安德拉西伯爵前往匈牙利安撫不原俯首稱臣的貴族時,蘇菲卻在散布茜茜與伯爵關系不尋常的謠言。茜茜出遊時染上了嚴重的肺病。在母親的幫助下茜茜才得以康復,病癒後,她陪同弗蘭茨訪問奧地利統治下的義大利,盡管那裡的人民強烈的反對奧地利的統治,茜茜還是贏得了那裡人民的心

閱讀全文

與亨利電影法國國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被綠了是什麼電影 瀏覽:791
威震天電影版圖片 瀏覽:181
盲井電影完整觀看 瀏覽:349
永不放棄電影的觀後感 瀏覽:380
外國一部電影叫什麼空間 瀏覽:87
哈利波特電影英文字幕組 瀏覽:773
泰國愛情電影大集合 瀏覽:278
泰國電影千星傳說免費觀看 瀏覽:517
周潤發2009版電影大全 瀏覽:770
bbc生命電影觀後感 瀏覽:781
2018第一部大尺度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207
小學生ppt電影觀後感 瀏覽:100
電影山路十八灣演員表 瀏覽:523
有一部電影男主是傻的會飆車 瀏覽:672
法國電影春光之島 瀏覽:708
李連傑一億電影叫什麼 瀏覽:786
周星馳電影泡妞被打 瀏覽:137
王一博劉亦菲電影大全 瀏覽:681
你好李煥英電影演員表 瀏覽:705
變態狂藏在女主床下什麼電影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