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述法國電影史 急急急 !!求幫助!簡述簡述 不用太多!
先驅者
電影誕生於1895年12月28日,第一次公映是在巴黎Grand咖啡館的「印度沙龍」,放映了盧米埃爾兄弟的十部主題簡單的一分鍾影片(《嬰兒喝湯》(Baby eating his soup)、《大牆爆破》(Demolition of a wall)等),第一天有35個觀眾,後來每天有2500個。
用讓-呂克·戈達爾的話說,如果盧米埃爾兄弟是最後的印象派,那麼喬治·梅里愛就是新藝術的第一個詩人。在他的攝影棚(他內心是個賭徒),他再造了新聞事件,拍攝了一些魔術電影如《月球旅行記》(A Trip to the Moon)。公眾很喜歡它。同一的公眾隨之追捧路易·弗亞德的神秘電影系列《芳托馬斯》(Fantômas)和《吸血鬼》(The Vampires)。
默片高峰/法國先鋒電影
第一次
世界大戰末期,法國出現了印象派電影,像馬賽爾·萊皮埃等電影導演偏愛簡單的有大量感覺和跳躍性的虛構敘事組成的故事,這在當時很常見。
1924年,一種象徵性的先鋒電影加入了印象派電影。這次先鋒電影由「達達運動」的雕塑藝術家馬塞爾·杜尚和曼·雷組成,他們放棄了敘事來創造正式的視覺詩歌,如費爾南德·萊熱的《機器舞蹈》和路易·布努埃爾和他的《一條安達魯狗》。
三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銀幕不僅能夠被看見,而且也能夠被聽到。在法國,雷內·克萊爾和讓·維果帶來了詩歌現實主義,後者導演了《亞特蘭大號駁船》(L』Atalante),這是他的代表作和這次運動最華美的表現。讓·維果去世之後,朱利恩·杜維威爾和馬塞勒·卡內使詩歌現實主義電影獲得了更高的社會地位。
最終,讓·雷諾阿的電影隨著1939年的《游戲規則》(La règle jeu)而在同行中興盛起來。
這部「幻想劇」表現了處於二戰邊緣的法國社會的問題。它拍攝於1939年7月,引來噓聲一片。幾周之後,二戰就爆發了……
佔領期的法國電影
最有天賦的電影導演的流亡使得一些新的有才華的導演的出現,如羅貝爾·布萊松、馬賽勒·卡內,後者拍攝了佔領期的第一部偉大電影《夜間來客》(Les visiteurs soir),而且推出了一系列把避難融入超自然力的電影,來避免處理一些時代話題。但是有一個例外:亨利·喬治·克魯佐導演的《烏鴉》(Le corbeau)。
戰後的轉變
二戰後,法國電影並沒有恢復往昔的光輝。然而,有四位電影導演仍是出類拔萃的:讓·雷諾阿、馬克斯·歐弗斯、羅貝爾·布萊松和雅克·塔蒂。
拒絕傳統電影的布萊松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角色的表演上,他總是使用非專業演員。他逐漸把音樂從他的電影中過濾掉了。
雅克·塔蒂把噪音當作插科打諢的靈感,他的英雄,胡洛先生(他自己)在一個被荒誕統治的詩意世界上進化著。
1956年,《上帝創造女人》像一股雷暴般爆炸開來。這種對淫邪的頌揚宣告了未來新浪潮的大膽。
新浪潮
多虧了輕便的新攝像機和易感光膠片,新浪潮的電影導演們離開攝影棚到外面去拍攝。帶領一個最小的劇組,他們拍攝得很快,預算很低。他們選擇每一項大膽的技術,拒絕按場面調度的經典規則去拍攝,完全自由地表現當代話題,貼近他們所關注的東西。
在法國,克勞德·夏布洛爾是第一個拍攝新浪潮長片的電影導演,這部影片即是攝於1958年的《漂亮的塞爾日》(Le beau serge)。
2. 法國電影《亡命救贖》,在逃亡和法律邊緣,是真正的父愛如山嗎
大家都知道,法國人都比較浪漫,法國人在思想上和行為上常常充滿幻想、富於好奇心、勇於冒險。因此,法國人的浪漫,是一種情懷,一種心態,對於法國的電影,一樣也帶有浪漫的色彩。犯罪動作片《亡命救贖》,展示了父愛如山式的浪漫。影片中女兒在陷入一張驚天騙局中險些失手殺死黑幫男友而引來不斷的追殺,而對於正在改邪歸正的父親來說,面臨著巨大的的選擇,一方是曾經愧疚的親情,一方是法律的邊緣。最終在這漸漸回歸正常生活中的罪犯林克選擇了親情。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看了很多國外大片的人,一看就知道,父親為女兒復仇的故事屢見不鮮了,基本上已經爛了。梅爾吉普森也算盡力了。硬漢雄風,寶刀不老,為救女孤注一擲天涯逃亡的熱血公路片,除了少數幾個城市鏡頭,簡直就是西部片,只不過駿馬換成了哈雷。開始的時候,無論是觀眾還是父女倆,都有格格不入感,隨著劇情的開展,漸入佳境但也到了悲情結局。人物在成長,情感在交融,叛逆少女的生長環境也讓人理解了她的過錯,以及父親的愧疚。影片相當克制,並沒過度煽情,死去的父親讓女兒明白了愛並且能夠生長在陽光下,這是想要活下去以及死亡的意義所在。
3. 丁度巴拉斯的作品在哪看
可以在網路網盤上面觀看,丁度巴拉斯著作有:《Canepazzo》、《狂暴》、《過錯》、《黑天使》、《Lucignolo》、《最後一班地鐵》、《偷窺狂人》。
《Canepazzo》是由David Petrucci導演,Tinto Brass、Franco Nero出演的一部影片。《狂暴》是由Louis Nero導演,弗蘭科·克勞迪亞主演,此片於2008年2月28日在西班牙公映。
《過錯》是丁度·巴拉斯導演,2003年8月28日公映的愛情劇,Sara Cosmi Massimiliano等參加表演,全片為90min,《過錯》敘述了男主角在被女主角發覺婚外情後以極端化SM的方法完璧歸趙的小故事。
《黑天使》是由丁度巴拉斯導演,莉婭·加列娜、加布埃爾加科出演的犯罪電影,於2002年4月12日在西班牙公映,此片講敘了二戰中後期,產生在西班牙水城威尼斯的一段灰黑色感情故事。
《Lucignolo》是由馬西莫塞切里尼導演,馬西莫塞切里尼、克勞迪婭吉里妮出演的一部影片。《最後一班地鐵》是由弗朗索瓦·特呂弗導演,凱瑟琳·德納芙,傑拉爾·德帕迪約、Heinz Bennent等聯合出演的愛情片。
電影敘述了二戰期間,二戰德軍攻佔下的法國巴黎。《偷窺狂人》(Uomo che guarda, L'),於1994年1月27日公映的西班牙劇情片,由丁度·巴拉斯導演,Katarina Vasilissa、Francesco Casale等出演。
4. 法國有哪些值得看的犯罪題材電影
1.《這個殺手不太冷》
一部顛覆三觀的典型法國喜劇電影,講述販毒老太太Paulette把毒品包裝成美味的蛋糕,從而征服消費者,走上人生巔峰的故事。這位毒舌老太鮮活而真實的樣子尤為打動人心,推薦!
5. 法國電影衰落的原因
什麼時候衰落了?只是懶得和商業片爭市場(法國人大多隻拍藝術片,所以沒得爭),現代人口味太大眾,欣賞不了,所以知名度方面法國片比不上美國片,但在電影發展史上法國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就像沒有法國就沒有電影一樣
6. 你怎樣看待法國的電影
浪漫,優雅。
7. 過錯電影
鄭曉飛-不在乎你給我的過錯(國語).mpg
8. 法國電影為什麼不好理解
電影的解讀,觀眾因為自己的社會經歷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觀影體驗也會不同。
先不說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宗教信仰,價值觀什麼的?各自普通人的生活習慣就不相同。電影作為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認知不同的社會形態,也豐富我們的視野,拓展了興趣。
法國的電影生產體制就與美國和其他許多國家的逐漸形成的片場制不同,導演有更大的權力創作符合自己理念的作品。畢竟體制之外往往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在眾多體制內類似的影片中往往能脫穎而出。法國低成本電影有相當一部分有政府投資吧,這對於創作者們不用對票房之類的問題過於擔憂,也有更大的空間。反傳統的現代文化也大多從法國起源,對電影的影響最顯著的無疑是超現實影片和印象派電影,深厚而獨特的文化積淀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影響。
法國人總是熱愛生活的,總是把生活中的細節推向熒幕.所以法國電影總是敏感的,敏感到傷痛,卻依舊沉澱出一種不能自拔的快樂。法國電影好像是現磨的咖啡,美國商業大片好像是速溶咖啡。你願意自己甘於生活的平淡苦澀,還是快捷耀目呢?如果為了某一種需要,美國電影是可以跳過去看的,如果你去一趟廁所回來,情節發展也不會出乎你的意料,但是法國電影不行,法國電影你要耐心地看,漏掉其中一段對話,就不知道它妙在何處,特別是那種表現人的狀態的片子。
美國電影往往直陳現實種種的不純凈,簡單明了。法國電影有點東方式的隱晦表達,或者主要是語言對白的影響吧,因為他們很自豪法語的優美,電影中大段不停歇的對白,看似毫無關系,裡面卻夾雜一絲優越感。
另外,電影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文學的影響,出自法蘭西的大文豪數不勝舉,到後來新浪潮文學的影響。法國國內的圖書獎項,種類繁多,讓人難以想像~字里行間流淌於指尖的墨跡,時常會引人思考,思考不是虛無的,而是快樂的。這因為這點,很多電影的敘事不是簡單鋪陳,而是凝結著浪漫主義的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