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沙保衛戰》第15集講了什麼
陳明韻從柯麗娟那裡得知了國民黨前去越南運武器的事情,她迅速將此消息告知了汪精衛,汪精衛再轉達給了日本政府。當彭中華和李本忠到達越南,在彭中華一個法國同學的幫助下會見了法國外交官查理,在他們會面的過程中,當彭中華正想開口說明來意的時候,日本總領事河野滿到訪法國領事館,他要求查理不許對中方放行蘇聯軍火,查理應允。
㈡ 新時代愛國電影
《我的左手》觀後感
右手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右手,你會怎樣?
我相信,在遭受到如此沉重的打擊後,很多人便會從此一蹶不振,認為這個世界是如此黑暗,從此便自暴自棄了。他們也逐漸被世人遺忘。
但是,有的人在想開之後重新振作了起來。他們堅信:這點痛算什麼?我要擦乾眼淚站起來!我還有左手呢!於是他們為自己的人生寫下了光輝的一筆。
項羽的祖國被秦所滅,國破人亡,妻離子散,他抱著復興楚國的決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終使得百二秦川歸楚;
勾踐國家危亡,被迫忍辱負重為夫差服役三年,他將恥辱化為動力,卧薪嘗膽,三千越甲終吞吳。
這是我們祖先成功的典範。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出現遭受打擊的人,可是……
我有一位同學,從小到大一直跟我一班,因此我十分了解她。她本來學習還可以,但卻是一個一點都不能被別人欺負的人。在經歷過無數次的「挫折」之後終於有一次與一位死敵發生激烈沖突,矛盾激化,甚至動起手來。在被別人拉開後,她卻瘋了,原因是那個人多打了自己一下,別人都向著那個人。瘋了之後,她就退學了,至今未見起色。她這種人活得太悲哀了,我們的主人公失去了右手都堅強的活了下來,她卻因為一點口角瘋了,可悲,可笑,可憐。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隻蘋果,一隻被上帝咬了的蘋果。只不過上帝更喜歡誰,就有可能在那隻蘋果上多咬幾口。如果我們不想讓這只蘋果腐爛被遺棄,就要充分利用這剩下的部分了,讓它最後將自己的能量完全釋放出來。
不應忘記的歷史——電影《東京審判》的觀後感
《東京審判》歷史背景
1946年3月20日,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作為遠東國際大法庭的中國法官,梅汝璈飛抵東京。東京的中國同仁及朋友為梅汝璈舉行了一個歡迎宴會,席間,顧毓秀鄭重地贈送了一把寶劍給梅汝璈。《大公報》記者肖南負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全程跟蹤報道。在宴會上,他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動和歡欣,但他卻預感到梅汝璈此行必定艱難……
9月18日晚,軍訓團組織06級新生在圖書館廣場觀看了電影《東京審判》。這部電影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視覺和聽覺上的震撼,更是心靈上的沖擊,點燃了心中雄雄的愛國主義熱情。我們為革命前輩的傲骨豪情而喝彩,為日本戰犯死不認罪而激憤,為最終的勝利而欣慰,充分感覺到身為一名中國人的驕傲。
東京審判,是國人給死難同胞的一個交代,是向世界討要公道的一場審判,這是一段真實而又不為所熟知的歷史。看了這部電影後,我覺得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即將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成為未來的創造者,我們要從各方面鍛煉自己,使體魄更加強壯,技術更加先進,意志更加堅毅,思想更加成熟。
《東京審判》讓我學會用更加理性和成熟的心態面對這段苦難的歷史……
《南京大屠殺》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全班同學去看電影,片名叫《南京大屠殺》,看完後,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濃烈的屍臭與血腥迷漫了南京城,黑暗與死亡籠罩著驚慌失措的人們。難民們不知所措的狂奔逃命,哭喊聲,驚叫聲,和那一雙雙失神的眼睛,飽受摧殘的憔悴的面容,更給這城市増添了幾分恐慌。此刻,明朝的牆,清朝的廟,還有那五千年的繁榮與輝煌,都在這混濁不清的分不清天和地的世界中晃動,消失。只有那血紅的太陽旗在污濁的空氣中耀武揚威的飄舞。令人觸目驚心的殺戮在街頭巷尾進行著。我身臨其境般地目睹這場殘無人道的大屠殺,心幾乎走向崩裂的邊緣,心中熱血沸騰,掀起陣陣的憤怒。那是一場中華民族遭受的浩劫。30萬 呀!!! 屍積如山,血流成河。若大的南京城被死亡的陰雲重重籠罩。遭受洗劫的又豈止是一個南京?日本侵略者的獸蹄踐踏著東北三省,華北平原,甚至大半個中國。這真是中國的恥辱!一個曾經拔萃與世界民族之林的泱泱大國,居然遭到小小日本的百般蹂躪!為什麼?原因只有一個:落後就要挨打!日本人曾狂妄地認為屠殺可以征服一切,但中華民族的血能夠白流嗎?華夏大地掀起了革命狂潮!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華兒女獻出了無數不屈的靈魂和鋼強的軀體,拯救著這古老的民族。半個世紀彈指一揮間,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國人趕出了神州大地,今天,我們不可能向日本發動一場報復性的戰爭。我們現在只能做的就是從國力上超過日本,趕上世界。這樣,才能告慰那殘遭劫難的30萬英靈。
但令人心痛的是,在某些方面與西方及日本比較,我們還多有不及!當年落後就要挨打,如今落後就必遭淘汰。這不得不令我們深思。我們應該吸取教訓,為歷史譜寫新的輝煌,像我們的祖輩那樣,把青春和生命融入這場風起雲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
《烈火金剛》觀後感
剛剛看完優秀抗日題材電視劇《烈火金剛》,震撼了我心,震撼了一顆愛好和平,追求幸福的現代青年的心。
在片尾,肖飛、丁尚武、林麗、齊英等英雄人物,或身縛手榴彈炸毀敵人正在修復的公路,或與敵人同歸於盡。在與戰友執行任務時力爭獻身、最後訣別的環節,隊長史更新忍悲送別戰友,雙目含淚,一個鐵打的漢子強忍內心的強大悲痛,通過向戰友一拍肩膀和後來端起搶來的機槍向鬼子憤怒激射的鏡頭描寫,淋漓盡致地突現了英雄的愛恨情仇。而肖飛身負重創,最終還是來到准備要炸毀的公路上,從容躺下,拉開身上捆綁著的數十枚手榴彈的導火索時,那一聲「戰友們,請向我投彈!」的大喊,更讓人看得熱淚盈眶,熱血沸騰。女戰士林麗奮力掙脫漢奸的阻擋,沖向敵群的英勇身姿,更是讓人肝腸寸斷,頓生無限敬仰、強烈的愛國主義革命情感。同時,對窮凶極惡的敵人更是充滿了無比的仇恨。片尾中的熊熊烈火,又一一再現了犧牲了的英雄們光輝形象。他們在烈火中重生、涅盤,在人民正義戰爭中歸於永恆。人民永遠銘記他們。
看完此劇,心中久久仍不能平靜,我們現代的愛國意識應該與歷史時期的英雄們是一樣的。但奮不顧身、為國犧牲或與邪惡抗爭的勇氣及對強寇頑敵捨命拼搏、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境界,筆者認為,現代的我們與英雄們是不可同日而語了。面對英雄,我們應該反思自己。要不,為什麼在和平的年代,經濟快速發展的如今,那麼多醜陋的行徑,罪惡的舉止,無人阻止或止而不絕?公交車上肆無忌憚的騷擾、偷搶;大街上圍觀惡人的揮刀行凶,以及那麼多貪贓枉法的貪官污吏,腐敗機構的橫行霸道,魚肉民生的種種惡行。這林林總總的新聞或消息報道的內容,都令人發指,深惡痛絕。
然而,造成人人自保,趨利弊避害、明哲保身及縱容犯罪的一系列根源何在?筆者認為,是浮躁的時代冰封了人們的愛心和正義感,無數個血淋淋的案件事實和身邊耳聞目睹的真實事例,也側面反映了機制的不公與經濟發展帶來的價值觀顛倒或泯滅。人們選擇了沉默,選擇了逃避,選擇了面對囂張罪惡的忍氣吞聲。究竟誰之過,到底誰之責?這個時代是缺少了英雄了嗎?難道是我們不需要了,還是英雄真的都已成為過去?
筆者深深相信,時代在變,但我們呼喚英雄的聲音依然熱切。讓我們呼喚英雄,創造時代的英雄。英雄歸來!
㈢ 一部中國外交官在國外的動作電影,好像是趙文卓主演的
碧血藍天 (1998)
主演: 舒淇 / 趙文卓 / 連凱 / 王合喜 / 曾江
劇情簡介 · · · · · ·
特工嚴冬(趙文卓 飾)本性善良,嫉惡如仇,卻因為過於剛烈的性格而在一次行動之中釀成了慘劇,因此被降職調往偏遠小國拉塞維亞。在那裡,他見到了久違的摯友洪為國(王合喜 飾),更是意外的發現了國際頭號通緝犯三島次郎(連凱 飾)。在兩人天衣無縫的配合之下,嚴冬和洪為國成功的擒拿了三島次郎,但他們的功績卻被總統搶走···
㈣ 一部中國外交官在國外的動作電影
《碧血藍天》是由導演林偉倫於1998年拍攝的一部動作驚悚片
㈤ 求有一部電影講的是兩個女孩到巴黎的故事.而且她們的外公好象還是外交官
巴黎護照 【劇集名稱】《巴黎護照》
【劇集別名】 Passport to Paris/《姐妹雙行:巴黎護照 》
【劇集類型】 美國 喜劇 兒童 影視劇
【所屬地區】 美國
【年代】 1999
【導演】 Alan Metter
【主要演員】
Ashley Olsen 飾 Allyson Ally Port Mary-Kate Olsen 飾 Melanie Mel Port
Matt Winston 飾 Jeremy Bluff Matt McCoy 飾 Jack Porter
Phil Hawn 飾 Teacher Peter White 飾 Grandpa Ambassado
Yvonne Sciò 飾 Brigitte
【劇集簡介】
Melanie和Ally是一對13歲的雙胞胎,她們心地善良,聰明可愛,但性情不羈,對未來有著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在學校里兩人功課學得很好,但是她們更渴望可以學到更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比如如何與人相處。
學校里的兩個帥哥邀請兩姐妹參加假期的跳操,兩人異常興奮,然而父母已經為她們的暑假安排好了新去處。爸媽讓姐妹倆去巴黎外公那裡,外公是美國駐法國大使,根本沒有時間陪她們玩,因此兩人不是很樂意去。
抗議無效後,兩人終於踏上了去法國的征程。去機場接他們的是外公的助理Jeremy,這是一個呆板的年輕人。到了外公那裡,外公派Jeremy帶她們去看法國的各種博物館以及「知性場所」,兩人覺得特別無趣。這里的一切都和美國生活格格不入,就連吃飯也成了個難題。兩人於是就訂了比薩的外賣,但被廚師昂利發現,他覺得特別不理解孩子們為何喜歡吃垃圾食品。
外公讓Jeremy陪他們兩人去盧浮宮觀看,剛開始姐妹倆還挺熱情,漸漸的就覺得特別無趣。在街頭他們認識兩個送花的法國小男孩,他們一見如故,雖然語言溝通有障礙,但他們在一起非常愉快。由於法語不好,在點飲料時出了差錯,幸虧美國來的模特Brigitte為她們解了圍,並邀請她們去看自己的時裝表演。
兩姐妹甩開了Jeremy,和那兩個法國男孩一起去看真正的巴黎,兩個男孩帶她們到巴黎的街頭,吃巴黎的街頭小吃,和姐妹倆一起看巴黎的街頭藝術家的繪畫。短暫的一下午讓她們覺得學到很多東西,她們也覺得有點對不起Jeremy。
Melanie和Ally將Jeremy領到了Brigitte時裝表演的公園,吉瑞米對Brigitte一見鍾情,Melanie和Ally提出要求去見那兩個法國男孩,Jeremy同意了。法國男孩帶姐妹倆來到艾菲爾鐵塔對面,他們爬上了一個不許遊人去的地方進行浪漫的晚餐,可是被警方抓走了。
法國男孩還邀請兩姐妹參加她們的音樂會,外公對於姐妹倆和法國男孩被警察抓住很生氣,不許她們再出去。外公在大使館舉行招待酒會,邀請法國外交部部長參加,和他商量法國政府治理污水的情況。外公沒有說服法國外交部長,Ally和Melanie想出了辦法,讓部長喝了污染的自來水,並且給他講了自己的感受,部長被打動了,同意回去商量治理污水的事情。
外公慢慢的明白了孩子們的想法,同意她們去參加法國男孩的音樂會,並且親自送她們去。Ally和梅Melanie在巴黎呆的一星期,學到了許多課本外的知識,也感染了大使館的其他人,大家都很不捨得她們回去。 外公最後和兩姐妹去美國度假了。
【插曲】《Sugar》-Strench Prencess
【下載】 http://s5.koook.com/d04/2003/11/16/163.mp3
【精彩視點】
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姐妹到巴黎度假,原本想過一個浪漫的假期,不料卻被古板的外公安排的行程所破壞。不過她們在法國朋友的幫助下,依然感受到了真正的巴黎文化,同時也讓美國和法國這兩種不同的文化碰撞產生了火花。
片中的主演雙胞胎姐妹,除了演技超一流外,還是最會賺錢的明星,作為美國最紅的電視明星,不到18歲時就擁有了雙星娛樂公司,以1.37億美元的收入被美國福布斯評為2006年最會賺錢的女明星。
㈥ 求一部老電影 叫外交官性情人 應該是中外合拍的 女主角是外國人。。跪求啊
我都不知道再看一遍訧ok了
㈦ 求一部講述二戰時期一位外交官解救猶太人的電影
佳片有約
《佩拉斯卡》(義大利)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5日 09:12
Perlasca Un eroe italiano
導演:阿爾伯托·內格林Alberto Negrin
主演:盧卡·津加雷蒂Luca Zingaretti、耶羅邁·安傑Jerome anger、阿曼達·山德雷列 Amanda Sandrelli
播出時間:2月5日 22:00 2月6日 10:37重播
在二戰快要結束的1944年,納粹法西斯繼續在歐洲大肆殘殺猶太人。佩拉斯卡原是位從事過貿易活動也參過戰的義大利商人,面對滿目的硝煙和戰火,他的良心受到強烈震撼,舍棄與家人團聚的幸福,並投入自己所有的資金,開始想盡辦法挽救猶太人的生命。這位機智而勇敢的中年男人利用各種機會,有時以金錢作為誘餌,有時憑借自己的口才據理力爭,有時甚至裝扮成西班牙外交官,在納粹統治的夾縫中拯救了許多無辜的民眾。
精彩視點:
義大利電視台/布達佩斯電影中心2002年出品。這部表現義大利二戰時期風貌和英雄人物的電視電影營造出一幕氣勢恢弘的戰亂場景,同時也塑造了一位敢同納粹黨衛軍鬥智斗勇、具有強烈人道主義精神的英雄形象。影片圍繞佩拉斯卡個人拯救行為,不僅展現了當時嚴酷的社會現實和顛沛的生活,還揭示出深刻而復雜的人性。本片被譽為是《辛德勒名單》的續集,而且在藝術表現力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
㈧ 陳道明主演的那部他參加巴黎和會的那部電影叫什麼
片名是:《我的1919》
1999年攝制, 彩色寬銀幕, 100分鍾
內容簡介:
影片描寫本世紀初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參加1919年巴黎和會的種種經歷和他的摯友肖克儉,為抗爭列強,為討回正義,在凡爾賽宮廣場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1919年中國爆發了倡導科學、民主的「五·四運動」。這是中國接觸了西洋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歷程,它標志著中國現代史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在「五·四運動」的直接影響下,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團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本片獲1999年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優秀男演員獎,獲2000年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一部感人肺腑的歷史名片……
編劇 黃丹 唐婁彝
導演 黃健中
攝影 張中平
美術 李瑤
錄音 章文 劉燕
作曲 許舒亞
製片主任 王中軍
主演 陳道明 許晴 何政軍 修宗迪
1918年,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初,中國駐美公使顧維鈞作為本國政府的全權代表赴法國參加巴黎和會。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在和會上卻處處受到歧視,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圖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辯論會上,顧維鈞慷慨陳詞,從歷史、人文等諸多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由此獲得全世界與全國的一致稱贊。
為爭取在法華工的同工同酬,顧維鈞的好友肖克儉在巴黎組織遊行罷工,遭到法國警察逮捕。獲釋之後,他仍然積極投入喚醒民眾的工作。然而,他和朝鮮革命者一起爆炸日本代表團所住旅館的偏激行為使朝鮮和中國成為輿論矛頭的指向。
巴黎和會最終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國內由此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肖克儉等人也在巴黎集會抗議。而軟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團在和約上簽字。代表團團長陸徽祥等人左右為難之下只好出走,代表團僅剩顧維鈞和王正廷兩人仍在堅持外交斡旋。肖克儉眼見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中國的現狀,憤然給愛妻留下遺書,在凡爾賽宮廣場舉火自焚。
《我的1919》———顧維鈞的悲哀
1919年,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震動了世界,影片《我的1919》正是以此為背景,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顧維鈞無疑是片中最耀眼的人物,作為一名年輕的外交官,他勇敢,機智,才華橫溢,具有極強的愛國情感,他為捍衛民族尊嚴,維護國家利益傾盡了全力。面對法國總理克里孟梭待客的無禮,他表現得不卑不亢,嚴肅而自信,得到了對方的尊重;在巴黎和會的發言中,他機智地利用日本代表的一個懷表痛斥日本帝國主義強佔山東的強盜行為,這更是轟動了整個巴黎;而在日本代表的威逼利誘下,他表現出了極大的蔑視,體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
可是,顧維鈞更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
他的政府讓他悲哀,一心想當皇帝的袁世凱,只是在想著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他領導的北洋政府,腐敗無能,膽怯懦弱,早已把國家利益、民族尊嚴拋到一邊。顧維鈞這邊還在義正詞嚴,據理力爭,那一頭卻一封封電報催著要代表團在喪權辱國的和約上簽字。我在想,當他接到這一封封要命的電報時,是多麼的心灰意冷。
他的同事讓他悲哀。同樣是外交官,同樣是談判代表,他的同事卻害怕承擔責任,沒有人敢出席會議,出席會議也不敢發言,都把重擔往顧維鈞身上推,而當顧維鈞的演講取得成功時,又指責他「耍小伎倆,非大國風范」,表現出的更多是一種嫉妒,和這樣的同事共事,讓他是多麼寒心。
而我認為,顧維鈞最大的悲哀是來自國人對他的誤解。在整個巴黎和會中,他為中國的利益殫精竭慮,花費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他比任何人都辛苦,比任何人都累,中國外交的失敗絕不是他的責任。可是同胞卻不理解。他們聚在他的住所,責問他,辱罵他。當為中國付出全力的他聽到別人叫他「賣國賊」時,我能感覺到他的心在流淚,在滴血。
顧維鈞是強大的,強大來自他的內心,來自他高尚的靈魂,然而他又是孤獨的,在那個時代,在那個環境中,他孤立無援,他無法抗拒那些強權。正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留在了中國的外交史冊上,他也將留在今天中國人的心中。
㈨ 有沒有講外交官的電影或電視啊
韓劇《布拉格戀人》
㈩ 法國外交官愛上中國京劇演員是什麼電影
法國外交官愛上中國京劇演員是《蝴蝶君》。
1993年,加拿大導演大衛·柯南伯格拍攝了電影《蝴蝶君》。這部電影由法國演員傑瑞米·艾恩斯以及著名華人影星尊龍出演,講述了法國外交官伽里瑪在愛上了中國京劇演員宋麗玲後發生的不同尋常的故事。
尊龍在電影中扮演中國京劇演員宋麗玲,一次偶然的機會,伽里瑪看了宋麗玲出演的歌曲《蝴蝶夫人》,而愛上了在舞台上扮演蝴蝶夫人的中國演員宋麗玲。
而宋麗玲則是一位為了獲取美國在越南行動計劃而與他接觸的間 諜,兩人在「分分合合」中深愛著對方。起初外交官以為這舞台上的宋麗玲是一位男孩子,但是在日後的接觸過程中,宋麗玲表示自己其實是女孩子。
因為父母的要求,自己從小就按照男孩子的生活習慣要求自己,外交官一聽自己心愛的人真的是女孩,也是非常的喜出望外。就這樣,外交官與宋麗玲走到了一起,之後更是有了一個小男孩。
一直到20年後,當年的法國外交官被指控泄露情報而被捕,而宋麗玲也因為涉嫌間 諜罪而同樣被捕。這個時候外交官才知道,自己這位愛了20餘年的「妻子」,竟然真的是個男生,最後外交官在監獄中因為絕望而選擇了自殺。
《蝴蝶君》影評
《蝴蝶君》故事的獨具匠心之處,在於劇作家在《蝴蝶君》中,用東方的文化、語言、能指來解釋、補充或替換西方的文化、語言和能指在巧妙地將詞、意分離的同時,跨越意義進行重新建構與組合。
影片這種文化無處不在、無處不是的創作格局,賦予影片全新的觀賞模式,凸顯了劇作者掙脫文化差異束縛、消解霸權話語、使「他者」話語不再缺場的創作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