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梅蘭芳簡介
片名:梅蘭芳
英文名:Forever Enthralled
導 演:陳凱歌
總製片人:韓三平 杜家毅
總監制:韓曉黎 利雅博 姜濤 陳紅
總策劃:史東明 吳迎
製片人:趙海城
藝術顧問:梅葆玖
編劇:嚴歌苓 陳國富 張家魯
攝影指導:趙曉時
總美術:柳青
作曲:趙季平
出品:
中影集團北影製片廠
中環國際娛樂
英皇電影
公映日期:
12月5日
[編輯本段]主演:
黎明 飾 中年梅蘭芳
章子怡 飾 孟小冬
孫紅雷 飾 邱如白
陳紅 飾 福芝芳
王學圻 飾 十三燕
英 達 飾 馮子光
余少群 飾 青年梅蘭芳
安藤政信 飾 中田隆一
潘粵明 飾 朱慧芳
吳剛 飾 費二爺
[編輯本段]劇情簡介:
梅蘭芳189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京劇世家。在清末的中國,戲子的地位等同於娼妓。盡管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受到宮廷的賞識,卻因演的是女人,必須半裸地在台上表演。在觀眾的滿足之後,梅巧玲得到的只是鄙視。梅蘭芳是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而且同他祖父一樣,也演的是女人。梅蘭芳的伯父告訴他,宮廷里有一種刑罰,就是讓犯了過錯的戲子戴上一面紙做的枷鎖,舉起的雙手捧著一碗水,紙枷鎖撕破了,被罰者就會被亂棍打死。一紙枷鎖成了藝人們命運的象徵,他們面對著隨時被形形色色的亂棍打死的可能,梅蘭芳當然也是他們中間的一個。
死別
梅蘭芳再也沒有想到他人生的第一個競爭對手竟然就是和梅家有三代情誼的老藝人十三燕。十三燕名滿北京的時候,梅蘭芳尚未出生,他是宮廷的戲子,又是百姓的英雄,但是時代變了。梅蘭芳的出現,動搖了十三燕的地位,由於革命的風潮,婦女的解放,扮演女人的男人梅蘭芳成了年輕人爭相追逐的對象。在他奪目的光芒中,十三燕黯然失色。於是決站不可避免,邱如白對梅蘭芳說:你的時代到了。
梅蘭芳第一場就輸了。他還有兩天的時間可以挽回敗局。不顧眾人的反對,梅蘭芳竟然冒著極大的風險改演時裝新戲,勝負已經放下,輸贏無關緊要,他以極大的心胸證明了自己是時代的寵兒。在萬千青年學生的追捧下,梅蘭芳的新戲大獲成功。第三天的競爭變得毫無意義,十三燕輸定了。當梅蘭芳走進十三燕的家門,想勸說他放棄第三天的演出時,卻遭到了十三燕的拒絕。梅蘭芳隱隱感到,十三燕所爭的是一樣叫作尊嚴的東西。但他如果繼續演唱,十三燕的失敗將是慘烈而殘酷的。他必須作出選擇。
十三燕說過一句話:「輸不丟人,怕才丟人。」梅蘭芳遵從了十三燕的決定,他在台上從容地緩歌曼舞,唱道: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他是唱給他的爺爺十三燕聽的,彷彿為他深深熱愛的舊時代唱了一首輓歌。
十三燕失敗了,死了,但敗得悲壯。
死前給梅蘭芳留下一句話,「希望你好好地將伶人的地位提拔一下。」
生離
梅蘭芳漸入中年,他有了妻子福芝芳和可愛的孩子們,他的事業如日中天,名字傳遍亞洲。
在京劇舞台上專門扮演男人的女藝人孟小冬第一次見到了梅蘭芳就識破了他眼中的憂郁。她開闊爽朗的性格感染了梅蘭芳,在他們的交流中,梅蘭芳會被自己太過知心的話語驚住,也會隨著孟小冬每一次的歡笑而歡笑。他們一同在台上演出,在戲中將男的變成女的,女的變成男的,他們開始有了一種把自己同對方揉在一起共同分享的願望。
這時,走到孟小冬面前的不僅有梅蘭芳的妻子福芝芳,更有邱如白。福芝芳對孟小冬說,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兒(觀眾)的。邱如白對孟小冬說,誰毀了梅蘭芳的孤單,誰就毀了梅蘭芳。福芝芳的話感動了孟小冬,而邱如白的話摧毀了孟小冬。但孟小冬仍然說,不,我不放棄梅蘭芳。
但她其實已決定放棄,為了梅蘭芳。
訣別的時候到了,卻有人冒充孟小冬的情人,誤殺了賓客,刺客本人也被聞訊而來的軍警擊斃。
孟小冬走到門口對梅蘭芳說,畹華,別怕,我走了。
梅蘭芳就是在這樣悲愴的心境下走上紐約百老匯的舞台的。他冒著失敗的巨大風險,在1930年1月經濟大蕭條的風雪中,以一個東方女性的身份美麗而憂愁地起舞,用對西方人而言恍如天音的歌喉,輕啼緩唱,她的嫵媚和剛勇,悲傷和快樂,集合地成了一個美學。他的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紐約的街頭,梅蘭芳慢慢走著。
孟小冬在留給他的最後一封信中說,如果你是在紐約演出前看到這封信的,我還是那句話:畹華,別怕。
聚散
梅蘭芳恰恰是在紐約首演的當晚知道了事情的真象的。是邱如白為了不讓孟小冬走近梅蘭芳而僱用了刺客,逼迫孟小冬離開梅蘭芳。
1937年,日本軍人誘使他勸說梅蘭芳登台演出時說,你不能沒有梅蘭芳。
梅蘭芳要去上海了,因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他決定不再登台演出,而邱如白卻說,難道德國佔領了英國,英國就永遠不演莎士比亞了嗎?
在梅蘭芳多次拒絕日本軍隊對他發出的演出邀請時,卻吃驚地聽到了自己即將復出的消息,而面對社會公布這條消息的,正是匿名的邱如白。他希望梅蘭芳永遠留在舞台上。
一位日本軍人說:「無論戰爭誰勝誰負,梅蘭芳都應該不朽。」後來,這位日本軍人自殺了。
當梅蘭芳注射了傷寒針,蓄起了胡須走上日本人為他預備的記者會講台時,他只輕輕說了一句:我的爺爺十三燕,讓我給唱戲的爭一點地位。然後就暈過去了。
梅蘭芳的朋友邱如白站在梅蘭芳病床前。他幾十年同梅蘭芳兄弟般地相處,又甚至幾乎成了梅蘭芳的敵人。邱如白突然發現,為了了解梅蘭芳,竟用了一生的時間。他對梅蘭芳說:現在我明白了,你想做一個凡人,也許你一直就是個凡人……
抗戰終於迎來了勝利,梅蘭芳又回到了舞台上,他最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梅蘭芳戴著紙枷鎖活了一輩子,但他卻坦然地接受了它。他用面對一切的勇氣得到了人們的愛。他已經征服了與生俱來的恥辱和恐懼。
當自己已經不是障礙時,一切都不再是障礙。
畹華,別怕。
B. 霸王別姬梅蘭芳介紹
不是的
《霸王別姬》只是陳凱歌當時電影的一個傑作 而當時陳的電影也是一直在摸索社會的各種現象 你也知道最近陳拍過的片子不少,但都是寫粗糙的作品 無極啥的都是商業電影 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影 而且這些電影的票房也不怎麼樣
所以陳選擇了回歸 當然要從他最能讓觀眾記住的《霸王別姬》開始了
只能說這2個片子是同樣的題材不一樣的人物和內容
梅蘭芳(1894-1961),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江蘇泰州人,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生於京劇世家,10歲登台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連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綵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初來上海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里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戲、新式舞台、燈光、化妝、服裝設計等改良成分,返京後創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第二年再次來滬,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34天。
回京後,梅蘭芳繼續排演新戲《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來滬,連唱45天,1918年後,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藝術爐火純青的頂峰時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蘭芳大量排演新劇目,在京劇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上均進行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創新,被稱為梅派大師。
1919年4月,梅蘭芳應日本東京帝國劇場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
《玉簪記》等戲。一個月後回國。1921年編演新戲《霸王別姬》。1922年主持承華社。
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中國首屆旦角名伶評選,梅蘭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
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一同被舉為京劇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蘭芳率團赴美,在紐約、芝家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市獻演京劇,獲得巨大的成功,報紙評論稱,中國戲不是寫實的真,而是藝術的真,是一種有規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間,他被美國波莫納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遷居上海,先暫住滄洲飯店,後遷馬斯南路121號。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劇,宣揚愛國主義。1935年他曾率團赴蘇聯及歐洲演出並考察國外戲劇。在京劇藝術家中,出訪最多和在國內接待外國藝術家最多的當屬梅蘭芳,他把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和藝術家謙遜、朴實的優良品質介紹給了各國人民,因此人們稱他為本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國京劇藝術的文化使節。
抗戰爆發後,日偽想借梅蘭芳收買人心、點綴太平,幾次要他出場均遭拒絕。梅蘭芳考慮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於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紅玉》等劇,激勵人們的抗戰鬥志。1941年香港淪陷後,他安排兩個孩子到大後方讀書,自己於1942年返滬。
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在上海復出,常演崑曲,1948年拍攝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國拍攝成的第一部彩色戲曲片。上海解放後,於1949年6月應邀至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劇研究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2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並先後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攝了《梅蘭芳的舞台藝術》,收入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宇宙鋒》、《斷橋》等及他生活片斷和在工廠、舞台演出的《春香鬧學》等戲的片斷。1956年他率中國京劇代表團到日本演出。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掛帥》,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節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蘭芳文集》、《梅蘭芳演出劇本選》、《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可以看出程碟衣只是梅蘭芳的一個小部分的縮影.
C. 關於「梅蘭芳」的影評大家推薦一篇,好嗎
個人覺得這篇不錯:
在經歷了《無極》的風波後,陳凱歌從「蜚聲國際」走到了「聲名狼藉」。這就是萬事萬物在這個宇宙中的終極規律:立很難,毀很易。人們都快忘記了他的巔峰之作《霸王別姬》,只記得後現代主義解構過的「饅頭血案」。
然而這一次,可以用作大張旗鼓宣傳的名號,是梅蘭芳。響亮,傳奇,永不褪色。陳導在他試圖從玄妙的「無極」中闡釋天地哲學的努力中失敗後,才意識到手上最玩得轉的,還是那些幫助他功成名就的傳統題材。於是《梅蘭芳》的片頭字幕顯現的那一刻,落寞的鑼鼓聲在字後鳴響,霎時間令人感覺昨日重現。彷彿那一個關懷人文,關懷民族,關懷國粹的老朋友,又帶著新作,踏踏實實地回來了。
影片的結構大致可以分為三出:師徒、情人、對峙。故事以畹華(梅蘭芳的字)在夜裡偷讀一封大伯寫的信開始。這封信也是梅蘭芳一生中最重要的信,讀過無數次,也無數次從中得到領悟和力量,——那是一個「紙枷鎖」的故事:太後大壽,全宮著紅裝,唯大伯因舅母過世,身上不敢見紅,從而被太監鞭打,並被戴上一副薄薄紙枷鎖,破損的話就性命不保。那個歲月里,大伯自知戲子是「下九流」,由此力勸梅蘭芳離開梨園行。但影片後部分也透露的信的另外內容,那就是:「或許你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那就勇敢的走下去吧」。
或許梅蘭芳從那時起,就成為了一個有使命的人。
《梅蘭芳》最漂亮的段落,是電影第一部分青年梅蘭芳與爺爺十三燕的斗戲的篇章。王學圻和余少群演繹了電影中最多的唱戲段落,一來一往都十分精彩。別看是「下九流」的戲子,當時戲院的火暴程度,戲迷的瘋狂程度,絲毫不遜於現在的歌星開演唱會。如果說越劇出身的余少群還有些青澀的話,那麼王學圻則是老練自如地拿準了十三燕這個註定華彩又悲劇的角色,十足的派頭和腔調,令人莞爾又激動。
十三燕雖以當年伶界大王譚鑫培為參考原型,但實際上更是老一輩京劇藝人的集合化身。是他提拔梅蘭芳,暗暗默許讓梅蘭芳在梅黨領袖邱如白的攛掇下加身段,然後又死死堅持著老一輩的作派和尊嚴,定不改戲,最終,導致祖孫打擂。這場戲的結局自然是梅蘭芳揚名立萬,開啟了他的時代;十三燕則在場子被砸後,留下遺言,望梅蘭芳提拔戲子地位,便仙逝。他在雙方最後一次擂台前對梅說的那句「輸不丟人,怕才丟人!」,也成為了電影的名句之一。
電影《梅蘭芳》雖是人物傳記,但卻在史實的基礎上大動筆墨,難免有美化的嫌疑。我不知道這是有梅葆玖的功勞,還是陳凱歌從《霍元甲》被告事件中汲取了教訓。這就要說到這出電影戲的第二幕:梅孟戀。(下圖)
在梨園業內,梅蘭芳是王,孟小冬是皇。在一個曾經不允許女人上台的圈子裡,孟小冬也是新時代的產物,她又偏偏要選擇唱須生。兩人1925年在一個堂會上「游龍戲鳳」,性別錯位之餘,又一見傾心,最終被梅黨撮合成一對。但是,由於邱如白堅持認為「誰毀了梅蘭芳的孤單,就毀了梅蘭芳」(因為他說梅蘭芳的一切成就都是「源自孤單」的產物),所以他要用計拆散了這對鴛鴦,包括最離奇的那個刺殺案。和史實不同的是,當年記載的是某超級粉絲因為看不到孟小冬登台而去刺殺梅蘭芳;電影里,卻是超級粉絲因為怪孟小冬纏著梅蘭芳而去刺殺孟小冬。
而梅蘭芳在歷史上有三位妻子,包括孟小冬;電影里,梅蘭芳只有原配夫人福芝芳,孟小冬則不過是梅蘭芳人生中一段短暫的邂逅和婚外情。甚至連歷史上那段梅孟之間由鍾情到幻滅的愛情,也在電影里變得那麼美好,那麼勵志,揉捏成了一個絢麗的傳說,一個勞燕分飛的慨嘆,一個「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的寓言。
對這樣的改編,我們或許該去理解導演和編劇創作的初衷,但也竊以為此舉大大降低預期中的戲劇張力,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據說梅家看了這部電影後都說好,十年內都不會讓別的導演來拍梅蘭芳,足見導演和編劇挖掘這段隱秘愛情故事的手法,也得到了那方的首肯。如果連被趕出靈堂的往事都被編進來,太苦澀了,換不來電影第二章的凄美,而只會成為網路時代供人隨便指點的故時丑聞。
順便說一句:孟小冬最後嫁給了杜月笙。
記得梅孟分手時,孟對梅說:今後唱戲,絕不會比你差;要嫁人,也絕對要嫁一個不比你差的。她或許做到了。
一直讓陳凱歌迷惑的「為什麼梅蘭芳要在美國大蕭條時期去一個誰都不認識他的地方登台」,在這里得到了導演自己的解讀:情變,和使命。
《梅蘭芳》第三章的主角,其實是邱如白。這個人物一直貫穿全片,是破解該片的關鍵之一。諷刺的是,最早推動梅蘭芳尋求藝術自由、打破僵化枷鎖的他,又讓梅蘭芳在他的手中戴上了他的紙枷鎖。作為梅黨最重要的領袖之一,邱如白的原型是齊如山。如果說真正的齊如山是戲精戲痴甚至一度是梅蘭芳的導師的話,那麼這里的邱如白則更像一個既是超級明星的經紀人,又同時是超級粉絲的人物。
歷史上的梅黨是一個群體,邱如白(孫紅雷飾演)則如十三燕一樣,是一個集體化像。這個粉絲,原本對戲曲不屑一顧,梅氏上門求教,都曾因為其身份而不願出門相敘。但看完一出梅戲之後,卻深深著迷,辭掉令人艷羨的工作,全力去做梅的後台,去結拜為兄弟……看到第一出的他,你真的會以為他快要和梅斷背了。
這個人物,是《霸王別姬》中,袁四爺和程碟衣的合體。他極力鼓動梅蘭芳去美國演出,他策劃刺殺案拆散梅孟,在日軍攻佔中國的時候,他會說,「德國佔了英國,英國就永遠不演莎士比亞了?」他對京劇的痴迷,可以讓他和日本人合作來勸說梅蘭芳上台,可以讓他不再追隨一個不再登台的梅蘭芳。但無論落魄與否,當那個心中的名旦再次登台時,他也都會站在觀眾席里看著他。帶著粉絲虔誠的目光,頂著凌亂又斑白的頭發。因為他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梅蘭芳是不朽的」。
這也是另一個作為超級粉絲的日本軍官(田中隆一)的信念,那個軍官最終由於梅的罷演而自殺。這個軍官堅信著一個如今看起來不那麼嚴肅的觀點:「征服了梅蘭芳,就征服了『支那人』的文化。」
事實上,電影《梅蘭芳》的英文名正是「Forever Enthralled」,意即「永遠著迷」,指向的,或許就是邱如白,和千千萬萬為梅蘭芳及其梅派藝術而痴狂的人們。
梅蘭芳真正自始自終都靠得住的梅黨,是英達飾演的銀行家馮子光。胖胖的他,為電影也貢獻了不少笑點——我是說好的方面。
但也是在第三章里,梅蘭芳的蓄須明志,對日本的「溫柔抵抗」,讓邱如白逐漸明白了梅蘭芳也是一個「凡人」,並在其床前幡然醒悟。的確,梅蘭芳至今都是不朽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有著令人尊敬的民族氣節,這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能做到會做到的事。這時的梅蘭芳很像段小樓,但他卻是含蓄的,溫柔的,堅定的。同時,他的太太福芝芳也在電影中,被描述成了一個最能隱忍的女性,真正對梅蘭芳不離不棄的愛人。即便野史上有別的說法,但陳紅沒有讓這個角色在戲中難堪。
有時不禁覺得,這個電影里有一大堆有個性的、精湛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唯獨少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主角。
《梅蘭芳》是一部端莊的,不過不失的影片。精彩之處大多集中在前半段,後半段則略顯乏力。它只講述了一代大師前半生的故事,結局在1945年嘎然而止,亦讓人意猶未盡。電影著眼於那個風雲亂世里的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力圖展現大小格局中的史詩感,但卻遠遠不及《霸王別姬》的跨度和深度——這一點是陳凱歌自己也承認的。但又何必非要要求到《霸王別姬》呢?基於真實人物的故事,即便大動筆墨,也註定不會有超越事實本原的過於激烈的戲劇沖突和天馬行空的悲情,你甚至不會在看完這部電影後給出「顛沛流離」這樣的形容詞。因為傳記片,很多時候,終究只是一幅刻意勾勒的時代圖景。
為什麼我一直沒在前文中提到黎明和章子怡的表現?因為他們真的很努力,但也真的很可惜,——梅蘭芳之所以是梅蘭芳,是因為他獨一無二,任何人模仿不來。歷史上或許只有張國榮曾小入過化境,但他扮演的卻不是梅蘭芳。轉過頭來微笑的黎明,還是黎明;含情脈脈流淚的章子怡,她還是章子怡。我們領略到的,是當代天王巨星的風采,那白凈精緻的面容上,沒有滄桑、傷痕和歲月。而導演試圖做到的,我們想要看到的,並沒有完全如願。逝去的都已逝去,我們不再有機會回到當年;然而更遺憾的是,京劇這個國粹,也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眼中,成為了30年代美國人眼中的異鄉獵奇而已。
D. 電影梅蘭芳的英文簡介。在線等。
Forever Enthralled
Mei Lanfang was born in 1894 in Beijing, a family of Peking Opera. At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of China, show the status of sub-equivalent to a prostitute. Mei Lanfang's grandfather even though梅巧玲appreciated by the court, because his is a woman, must be half-naked in the stage performances. Satisfied at the audience after梅巧玲received only scorn. Mei is growing up in such a home, and with his grandfather, also play a woman. Mei Lanfang's uncle told him that the court there is a penalty, is to commit the fault of actors put on one side of paper to do the yoke, lift the two hands holding a bowl of water, paper torn yoke, and who will be fined chaos club was killed. One paper shackles became a symbol of the fate of art people, they were faced with all sorts of chaos at any time and killed the possibility of stick, of course, is their middle Mei one.
Do not Die
Mei never thought his life was the first competitor that has three generations of family and friendship Mei-old artist Yan thirteen. Yan were thirteen full time in Beijing, Mei Lanfang has not yet been born, he was sub-court drama, but also ordinary people are heroes, but time has changed. The emergence of Mei Lanfang, has shaken the status of Yan thirteen, because of the wave of revolution, women's liberation, women play a Man Mei became the object of Youth chasing each other. Brightly at him, the thirteen-yan eclipsed. Therefore must stop the inevitable, such as white on the Mei Lanfang Qiu Say: Your time is up.
Mei first lose. He can have two days to restore the lost game. Regardless of public opposition, Mei Lanfang was at great risk to his new play fashion, the outcome has been put aside, winning or losing does not matter, he has a great mind to prove that they are the darling of the time. Thousands of young students at a few stocks, the Mei Lanfang's new play great success. The third day of competition become meaningless thirteen Yan lose. When Mei-yan of thirteen entered the house, want to persuade him to give up the third day of the performances, it was the thirteen-yan refuse. Mei seems to feel that the thirteen-yan indisputable is the same as what is called dignity. But if he continues singing, the failure of thirteen Yan will be tragic and cruel. He must make a choice.
Thirteen-yan said a word: "losers do not lose face, lose face before fear." Mei Yan thirteen to comply with the decision, he calmly at ease on stage曼舞song, sang: Flower Flower Feifei hsieh sky, red extinction Shannon pity anyone off. He is the Grandfather of thirteen唱給Yan him to hear, as if for his deep love for old time sang a dirge.
Yan thirteen fail, die, but a tragic defeat.
Mei left before his death give one word, "I hope you will be properly promoted伶人about the status."
Health from the
Mei graally into middle age, he has his wife, Fu Chi-fang and lovely children, his career zenith, the name spread all over Asia.
Opera on stage at the specialized female artist to play the Man孟小冬Mei first saw him on to see through the eyes of melancholy. Open character of her hearty infected with Mei Lanfang, in their exchanges, Mei will be their own good words too scared to live, also with every孟小冬laughter and laughter. Them to the stage to perform at the show will become a woman, man, woman becomes man, and they have a start put their own together with the other rubbing the desire to share.
At this time,孟小冬go before there is not only the wife of Mei Fu Chi-fang, such as Bai Qiu more. Fu Chi-fang of孟小冬said that he was not you nor me, and his son are Block (the audience) is. Qiu said孟小冬such as white-on, who ruined the lonely Mei Lanfang, Mei Lanfang will destroy. Fu Chi-fang, then moved孟小冬, and Qiu such as white, then destroyed the孟小冬. But still孟小冬Say, No, I do not give up the Mei Lanfang.
But she has already decided to give up, in order to Mei Lanfang.
Farewell to the time, but someone posing as the lover孟小冬, manslaughter of the guests, an assassin, I have been hearing from the military and police killed.
孟小冬to the door of Mei Lanfang, said Wan-hua, Do not worry, I left.
Mei Lanfang was in this state of mind under Pathetique onto Broadway stage in New York. He braved the huge risk of failure, in January 1930 at the Great Depression in the snow to a female identity, Oriental beauty and sad to dance with the West in terms of days like the sound of the voice, light relief cry to sing, her charming and剛勇, sadness and happiness, set to become an aesthetic. His performance was a huge success.
In New York streets, Mei walked slowly.
孟小冬left at his last letter said that if you are in New York before the performance to see the letter, I still was: Wan-hua, Do not be afraid.
Separation
Mei precisely premiere in New York the night to know the truth of the matter. Qiu are white in order to prevent such as Mei Lanfang孟小冬approached and hired assassin, forced to leave the Mei Lanfang孟小冬.
In 1937, Japanese soldiers to ince him to persuade the stage Mei said that you can not Mei.
Mei to go to Shanghai, because the Japanese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he decided not to stage performances, such as white and Qiu said, should the German occupation of Britain, the United Kingdom on his Shakespeare Forever not it?
Mei repeatedly rejected at the Japanese army sent him to perform on the invitation, but was surprised to hear his message of imminent comeback, and the face of the public the message that is anonymous such as Bai Qiu. He expressed the hope that Mei Lanfang Forever stay on the stage.
A Japanese soldier, said: "No matter who wins the war, Mei should be immortal." Later, the Japanese soldiers committed suicide.
When Mei Lanfang needle injected with typhoid fever, has played a beard as he prepared to embark on a Japanese press conference rostrum, he only said one sentence gently: My Grandfather thirteen Yan, let me give a little for the status of the Singing Opera. Then passed on the halo.
Friends such as Mei Lanfang Qiu Mei white bed stand. Mei Lanfang with him for decades to get along like brothers, and even seems to have become the enemy of Mei Lanfang. Chiu suddenly discovered such as white, in order to know Mei Lanfang, has spent a life time. Mei he said: now I see, you want to do a mortal, perhaps you have is a mortal ... ...
Finally win the war ushered in, Mei has returned to the stage, he was most reluctant to leave the place.
Mei Lanfang, wearing shackles of living a lifetime of paper, but he frankly accepted it. He used all the courage to face by the people's love. He has conquered the birthright of shame and fear.
When he had not the obstacles, everything is no longer a barrier.
Wan-hua, Do not be afraid.
E. 梅蘭芳的簡介,急!!!!
梅蘭芳,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江蘇泰州人,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生於京劇世家,8歲就開始學戲,10歲登台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連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綵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初來上海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里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戲、新式舞台、燈光、化妝
、服裝設計等改良成分,返京後創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第二年再次來滬,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34天。
回京後,梅蘭芳繼續排演新戲《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來滬,連唱45天,1918年後,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藝術爐火純青的頂峰時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蘭芳大量排演新劇目,在京劇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上均進行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創新,被稱為梅派大師。
1919年4月,梅蘭芳應日本東京帝國劇場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記》等戲。一個月後回國。1921年編演新戲《霸王別姬》。1922年主持承華社。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中國首屆旦角名伶評選,梅蘭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雲等被舉為京劇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蘭芳率團赴美,在紐約、芝家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市獻演京劇,獲得巨大的成功,報紙評論稱,中國戲不是寫實的真,而是藝術的真,是一種有規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間,他被美國波莫納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遷居上海,先暫住滄洲飯店,後遷馬斯南路121號。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劇,宣揚愛國主義。1935年他曾率團赴蘇聯及歐洲演出並考察國外戲劇。在京劇藝術家中,出訪最多和在國內接待外國藝術家最多的當屬梅蘭芳,他把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和藝術家謙遜、朴實的優良品質介紹給了各國人民,因此人們稱他為本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國京劇藝術的文化使節。
抗戰爆發後,日偽想借梅蘭芳收買人心、點綴太平,幾次要他出場均遭拒絕。梅蘭芳考慮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於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紅玉》等劇,激勵人們的抗戰鬥志。1941年香港淪陷後,他安排兩個孩子到大後方讀書,自己於1942年返滬。為了拒絕為日偽演劇,他蓄須明志,深居簡出,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在上海復出,常演崑曲,1948年拍攝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國拍攝成的第一部彩色戲曲片。上海解放後,於1949年6月應邀至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劇研究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2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並先後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攝了《梅蘭芳的舞台藝術》,收入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宇宙鋒》、《斷橋》等及他生活片斷和在工廠、舞台演出的《春香鬧學》等戲的片斷。1956年他率中國京劇代表團到日本演出。1959年5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掛帥》,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節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蘭芳文集》、《梅蘭芳演出劇本選》、《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梅蘭芳年譜
梅蘭芳先生
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門外李鐵拐斜街一座梨園世家的舊居。
1899年 梅蘭芳在北京百順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讀書。
1902年 正式拜吳菱仙為師,學習青衣戲,學的第一出戲是《戰蒲關》,後又學習了《二進宮》、《三娘教子》等共約三十餘出戲。
1904年 8月17日(農歷7月7日),在北京「廣和樓」戲館第一次登台,在《長生殿·鵲橋密誓》里演織女。
1907年 梅蘭芳家從百順胡同移居盧草園。正式搭班「喜連成」演出。
1908年 8月14日母親楊長玉病逝。後全家移居鞭子巷頭條。
1910年 梅蘭芳與王明華結婚。本年起,開始養鴿子的業余愛好。
1912年 第一次與譚鑫培同台演出,演出劇目《桑園寄子》。
1913年 10月31日接受上海許少卿邀請首次赴上海演出(是梅蘭芳第一次離開北京)。11月16日第一次貼演扎靠戲《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唱大軸戲。本年,開始研究新腔並學習崑曲。全家移居北京鞭子巷三條。
1914年 1月,在慶豐堂與王蕙芳同拜陳德霖為師。本年,又先後從師喬蕙蘭、李壽山、陳嘉梁學習崑曲。又從路三寶、王瑤卿學戲。7月至10月,在「翊文社」最初嘗試創編了時裝新戲《孽海波瀾》。本年,梅蘭芳對化裝、頭飾方面進行了改革。
1915年 4月10日,在北京吉祥園上演創編時裝新戲《宦海潮》。
4月16日,在北京吉祥園上演創編時裝新戲《鄧霞姑》。
10月31日,在北京吉祥園首演創編古裝新戲《嫦娥奔月》。第一次在京劇舞台上使用追光,梅蘭芳則把燈光的作用向前推進了一步。
本年,梅蘭芳開始學習繪畫,繪畫老師畫家王蘿白。此後,又結識了畫家陳師曾、金拱北、姚茫父、陳半丁、齊白石等。同時並與收藏家朱翼庵訂交,廣泛觀賞書畫和古器物。
1916年 1月14日,在北京吉祥園上演創編的新戲《黛玉葬花》。
4月19日--21日在北京吉祥上演創編時裝新戲《一縷麻》。
1917年 梅蘭芳創編了神話歌舞劇《天女散花》。
1918年 梅蘭芳演出《游園驚夢》。梅派《游園驚夢》堪稱中國戲曲藝苑中的奇葩。同年創編演出了《麻姑獻壽》、《紅線盜盒》。
1919年 4月21--5月27日應日本帝國劇場邀請,攜同"喜群社"訪問日本進行演出。先後在東京、大阪、神戶等地演出。
12月應近代實業家張謇邀請,第一次到江蘇南通演出。
1920年 第一次拍攝無聲電影《春香鬧學》。
1921年 年初,與楊小樓合作組織"崇林社"劇團。年末,與福芝芳結婚。
1922年 2月15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創編新戲《霸王別姬》。
夏季,梅蘭芳獨自組建"承華社"劇團。
10月15日--11月22日應香港太平戲院邀請,率"承華社"劇團140餘人赴港演出。
1923年 首創在京劇伴奏樂器中增加上二胡,使京劇音樂更加豐富。
11月在北京開明戲院上演創編新戲《洛神》。
11月在北京真光劇場上演創編新戲《廉錦楓》。
1924年 5月,在北京寓所接待印度著名學者、詩人、作家泰戈爾。
10月9日--11月22日梅蘭芳應日本帝國劇場社長邀請,第二次訪問日本。先後在東京、大阪、京都等地演出。
1925年 本年,創編新戲頭本、二本《太真外傳》。
1926年 本年,創編新戲三本、四本《太真外傳》。
在北京東城無量大人胡同梅宅接待來訪問的瑞典王儲夫婦。
1927年 本年,被評為京劇「四大名旦」之首。
創編新戲《俊襲人》。
1928年 4月6日在北京中和戲院首演創編新戲《鳳還巢》。
夏季,在北京編演了新戲全本《宇宙鋒》。
本年,第二次赴香港演出。
1930年 1月18日--7月率「承華社」劇團部分演員經日本橫濱、加拿大維多利亞赴美國演出。先後在西亞圖、芝加哥、華盛頓、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聖地亞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
美國波摩拿學院、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分別授予梅蘭芳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1931年 5月,與余叔岩、齊如山、張伯駒等人創辦「國劇學會」。
本年,第三次率團赴香港演出。
1932年 梅蘭芳從北京遷居上海。
1933年 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創編新戲《抗金兵》。
1935年 2月21日--4月21日率劇團赴蘇聯演出訪問。在蘇聯先後與戲劇大師斯坦尼拉夫斯基、布萊希特會面。
4月--8月赴波蘭、德國、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等國進行戲劇考察。後經埃及、印度回國。
1936年 2月26日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創編新戲《生死恨》。
1938年 年初,攜家眷和劇團演職員再次赴香港演出。全家留居香港。
1941年 本年,蓄須明志,息影舞台。
1942年 本年夏,由香港返回上海。從此,杜門謝客。
1945年 10月,重新登台,在上海美琪大戲院與俞振飛合作演出了崑曲《斷橋》、《游園驚夢》等劇目。
1948年 6月--11月在上海聯華三廠拍攝彩色片《生死恨》。
1949年 7月,出席中華全國第一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
9月30日,當選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活動。
1951年 4月,任命梅蘭芳為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
7月,全家從上海遷回北京,定居護國寺街1號。(現梅蘭芳紀念館)
1952年 12月出席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
本年,與蘇聯著名舞蹈大師烏蘭諾娃在北京會面。
1953年 10月,梅蘭芳當選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1954年 9月,梅蘭芳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
1955年 1月,任命梅蘭芳為中國京劇院院長。
4月,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聯合為梅蘭芳周信芳舉辦了舞台生活50年紀念活動。
2月--8月拍攝《梅蘭芳舞台藝術》戲曲片,12月製作完成。
1956年 5月26日--7月16日,應日本朝日新聞社等團體邀請,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關心和幫助下,組建了陣容最強大的訪日京劇代表團,梅蘭芳任團長。這也是梅蘭芳第三次訪問日本。先後在東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1957年 6月7日,國際舞蹈協會主席海爾格來到北京授予梅蘭芳榮譽獎章。
1959年 5月25日,在北京人民劇場上演創編新戲《穆桂英掛帥》。
1960年 1月21日,《游園驚夢》彩色電影片拍攝完成。
4月15日,北京市人民委員會任命梅蘭芳為梅劇團團長。
1961年 5月31日,在中國科學院為科學家們演出《穆桂英掛帥》,這是梅蘭芳在舞台生涯中的最後一次演出。
7月9日,任命梅蘭芳為中國戲曲學院院長。
8月8日凌晨5時,梅蘭芳在北京病逝。
F. 我跟四大花旦之一的梅蘭芳同名,該叫什麼樣的英文名
Laura Mailer勞拉·梅勒
G. 電影梅蘭芳劇情介紹
梅蘭芳一生的第一個競爭對手就是和梅家有三代情誼的老藝人「十三燕」。梅蘭芳的出現,動搖了十三燕的地位。決戰不可避免,但是梅蘭芳第一場就輸了,他還有兩天的時間可以挽回敗局。不顧眾人的反對,梅蘭芳改演時裝新戲,結果大獲成功。勝負已定,梅蘭芳勸十三燕放棄第三天的演出,卻遭到十三燕的拒絕。
梅蘭芳漸入中年,有了妻子福芝芳和可愛的孩子們,他的事業如日中天。1929年,他接到了赴美國演出的邀請。在京劇舞台上專門扮演男人的女藝人孟小冬第一次見到梅蘭芳就看到了他眼中的憂郁,而她開闊爽朗的性格感染了梅蘭芳。她們同台演出,有了一種把自己和對方揉在一起共同分享的願望。這時梅蘭芳的妻子福芝芳對孟小冬說,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兒的。
(《梅蘭芳》將以10年為一個段落,截取梅蘭芳不同年齡段的故事。在影片中除了梅蘭芳之外,以齊如山為原型的邱如白將成為戲份最重的角色之一。可以說整部《梅蘭芳》及背上就是圍繞著兩個人之間的故事展開的。)
H. 梅蘭芳的英文簡介
editor: Kathryne Ogrod & Elsa Zhang
中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舞台生涯五十多年。他與飯店感情頗深:天津是他每年必到之地,來即下榻來即下榻利順德332房間,梅先生多次入住飯店與飯店員工結下了深情,飯店將332房間恭修為「蘭芳套房」。梅先生的藝術風采和音容笑貌在這里留下了深深的回憶。
京劇行當中梅蘭芳最擅演的是「旦」.京劇中把女性統稱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齡、性格又可細分為許多行當,飾演大家閨秀和有身份的婦女稱為「正旦」,正旦在京劇中俗稱「青衣」,這就是因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長衫而得名。京劇《竇娥冤》中的女主角竇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莊重嫻靜,秀雅柔婉,以唱功為主,一般說來,青衣的唱腔旋律優美,細膩婉轉。
梅蘭芳先生在促進我國與國際間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我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的先驅。他曾於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訪問日本,1930年訪問美國,1935年和1952年兩次訪問蘇聯進行演出,獲得盛譽,並結識了眾多國際著名的藝術家、戲劇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畫家,同他們建立了誠摯的友誼。他的這些活動不僅增進了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國京劇藝術躋入了世界戲劇之林。
梅蘭芳先生是中國表演藝術的象徵,是我國人民的驕傲。
a century of astor (6) beijing opera floats overseas
Mr Meilanfang, the master of Peking Opera, spent more than fifty years on the stage. During those years he came to Tianjin every year and the Astor Hotel was his favorite hotel. The room 332 became his home for many years and he developed a deep friendship with the clerks there. The room is called the Lanfang Suite.
Meilanfang is good at playing the role of women in Beijing operas, called 「Dan」. According to the age and personality of the character,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Dans. If she is a decent girl, will be called 「Zhengdan」 or 「Qingyi」 if she is just a young girl; the character on the stage is usually dressed in blue. The heroine of 「Dou E』s Grievance」 is a typical 「Qingyi」 character. This kind of character is supple and elegant; the singing skill is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cal point and the song itself is soft and beautiful.
Mr Meilanfang increase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s the forerunner who spreads Beijing opera abroad. He has visited Japan in 1919, 1924 and 1956. In 1930, he visited America. He visited Russia in 1935 and 1952, which gained him a high reput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he knew many famous artists, singers, dancers, writers and painters. Because of his travels, there was an improved culture understanding in many countries. From that time forward, Beijing opera is listed into the 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drama.
Mr Meilanfang is the symbol of Chinese acting art and holds with him our pride.
I. 電影《梅蘭芳》的英文名是什麼直譯成漢語是什麼意思
Forever Enthralled
enthralled 意思是 被迷住的
如果一定要英文直譯的話,就翻成 永恆之魅 好了。不過實在是沒有英文的那種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