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個電影剛法國的剛開始是她結婚,然後呢老公派個司機保護她,最後和司機結婚了
主角,
最後和司機結婚的,
我媽還沒有見過
但是
我看過好幾部電影
里邊兒,
最後都是女主角
和她的保鏢結婚了,
這樣的情況還是非常常見的。
㈡ 結合實例,比較法國電影「新浪潮」和「左岸派」的異同
"左岸派''與「新浪潮」幾乎是同時出現的、因而有的學者將「左岸派」看做是「新浪潮」的一部分。「左」與「新」在藝術創新上的探求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兩者在美學上的追求差異也十分明顯。 左岸派的主要人物有:阿侖.雷乃、瑪格麗特.杜拉等、左岸派較之新浪潮受到的現代主義思潮影響更為廣泛。左岸派電影注重人物內心、精神狀態和心理活動、他們認為人的精神活動比外部動作更豐富、所以「左岸派」電影努力將人的種種心理活動搬上銀幕。左岸派電影在世界觀上接受以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哲學影響、電影表現世界的混亂、荒誕和非理性、表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及人與自我關繫上呈現的巨大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危機、側重展現現代資本主義世界「異化」境界、「左岸派」導演對人的內心和精神發展過程十分感興趣、偏愛回憶、記憶、想像、潛意識活動等主題、所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也是其創作的理論源頭、另外還有伯格森的「直覺主義」和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等現代美學主義也在「左岸派」電影中得到大量運用。影片主題集中在「記憶與遺忘」的矛盾中。例如《廣島之戀》影片開始時就是一對擁抱的赤裸男女、隨之是安詳的對白「男:你在廣島什麼也沒有看見、什麼也沒有看見。。。」「女:我看見了一切、一切」、影片通過大量的閃回和畫外音來展現人物、把過去與現在、現實和想像巧妙的交織在人物的情感起伏中。你可以去看《廣島之戀》、阿侖。雷乃的《慕里耶》、 新浪潮電影最大特點時強調個人色彩的「作者電影」風格、提倡導演的個性表現,為此、他們首先進行了一場電影製作和製片技術上的革命、新浪潮電影的口號就是「拍電影重要的不是製作、而是成為電影的製作者」、他們的電影製作成本低、打破自格里菲斯以來敘事模式和情節結構方式、打亂情節結構。主要導演有:戈達爾、特呂弗等、你可以參看關於戈達爾《精疲力盡》、特呂弗的《四百下》的分析。 「左岸派」在電影語言的探索特立獨行、極有創造性,也十分注重電影剪輯、他們稱自己為「電影剪輯派」;「新浪潮'為了打破好萊塢為代表的銀幕夢幻機制、大膽革新電影語言、在電影編劇、攝影、音效、剪輯技巧上都表現出不同於傳統的特點、在攝影上、注重照相本性和紀實美學,採用大量的跟拍、搶拍鏡頭、在剪輯上,打破影片畫面恪守流暢的原則、戈達爾運用調節和快速剪輯取消了傳統的淡入淡出的手法、特呂弗和夏布洛爾發揮長鏡頭敘事的紀實性,剪輯的探索在世界電影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可能不是特別具體、但是手都打痛了哈、就到這里哈、希望對你有幫助。
㈢ 一部法國電影一名警察被派往非洲刺殺總統結果被證實給耍弄了那是什麼電影
危情諜影 Le professionnel (1981)
導演: 喬治·羅納
編劇: 喬治·羅納 / 米歇爾·奧迪亞 / Patrick Alexander
主演: 讓-保羅·貝爾蒙多 / Maurice Auzel / Baaron
類型: 劇情 / 動作 / 驚悚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1981-10-21
片長: 109 分鍾
又名: 陰謀的代價
㈣ 法國先鋒派電影的代表作都有哪幾部
《沉睡的巴黎》~~《厄舍古廈的倒塌》~~
㈤ 法國電影《初吻》中微克在派對中聽得那首歌是什麼
Richard Sanderson - Reality是這個么
㈥ 法國新浪潮電影左岸派的第一部代表作
左岸派第一部代表作的話是阿侖·雷乃導演,瑪格麗特·杜拉斯編劇的電影《廣島之戀》
㈦ 求一部法國電影,講述的是有一個男醫生,誤入了一個派對,是比較神秘的那種,派對上全都是戴面具的。
大開眼戒 美國的
醫生威廉姆(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飾)攜太太(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飾)參加他的一位主顧――當地一個名流――家裡舉行的晚會時,巧遇了他的一位大學同學--在晚會上擔任鋼琴師的尼克。
當晚,威廉姆因公外出。料理完公事後,他在一家酒吧再次遇到了尼克,尼克告訴了他有這樣一個秘密舞會:在舞會上,所有的人都穿著晚禮服,戴著面具,到處都是裸體的美女。威廉姆禁不住好奇,再三乞求尼克,尼克告訴了他舉行那個舞會的地址和入門的暗語。
威廉姆匆匆准備後,展開了一次如幻如夢的冒險之旅。過程充滿了詭異和神秘,背後的玄機更是令人無法參透。
㈧ 求一部比較老的法國電影一名特工被法國派去刺殺一個非洲國家獨裁者,沒有成功(原因記不清)後來政府軍攻擊他
是這一部:Le Professionnel 危情諜影/陰謀的代價(1981)
㈨ 一部法國驚悚懸疑電影,故事發生在近代,講推理破案的,反派是一個面具人
奪面解碼Vidocq(2001)
我小時候看的,我也記得央視播放過,當時一直以為是《大偵探維克多》特懷念的,不過我是從中間看的,沒看到開頭,看到結尾了,兇手真是會隱藏啊。找了好久啊~
㈩ 歐洲先鋒派電影的影響
影響遍及整個歐洲。
時間自1917年至1928年,大約延續了十餘年之久。由於與當時風靡歐洲的各種現代藝術思潮有著明顯的對應關系,加之一位藝術家可能同時接納多種思潮的影響,所以先鋒派電影流派紛呈,成員交錯,主要包括:印象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等,另外還有純電影、街道電影、室內電影等電影主張和實踐。
先鋒派運動的主旨是企圖從電影的形像性和運動性出發,去擴大、挖掘電影的可能性,使電影最終成為一種獨立的新藝術。
但是「先鋒派」運動的代表人物更多地是從形式出發,以自我為目的,因此也未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果。
作為一次藝術運動,許多實驗性影片在表演手法,鏡頭技巧等方面的探索,對電影藝術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派系:
1、德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德國,各種政治思想、文藝思潮空前活躍,許多藝術家和知識分子對傳統的價值觀念和美學原則提出了懷疑。其中也包括對年輕的電影藝術的認識。
他們認為,電影必須擺脫其他古老藝術的束縛和影響,成為獨立的藝術,這種獨立只有以它自身的特性為基礎。他們看到電影最大的直觀特性就在於能使靜態的畫面產生運動。
因此,有幾位畫家首先進行了有益的實驗。如抽象派畫家H.里希特以一系列黑、白、灰三色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變化和跳躍為內容拍攝了《節奏21》(1921)、《節奏23》(1923)和《節奏25》(1925);
瑞典達達主義畫家V埃格林1921年在德國拍攝了《對角線交響樂》,在1924年又拍攝了《平行線》與《橫線》。
這些一般不超過15分鍾的短片,排斥人物形像與故事情節,都是以線條規律性變化、轉換的視覺形像為內容的。
1925年起,德國先鋒派電影轉入一個新的階段,例如曾受埃格林影響的W魯特曼將實錄的鏡頭與抽象的表現形式結合在一起,創造一種新的紀錄電影。
這兩個階段的不同在於,第一階段強調電影的「純」運動感,第二階段則更多地強調剪輯的作用。
2、法系:
法國20年代(1917——1928)的這場藝術運動的前期和後期有明顯的不同。前期的理論探索和藝術實踐主要集中於對光的認識;而1925年以後,則傾向於抽象化。
所以將1925年以前的法國電影藝術運動稱為「印象派」,而將1925年以後的法國學派成為先鋒派。不過,印象派電影一般被視為先鋒派電影的前奏,甚至有人乾脆把它歸入先鋒派,視為該運動的第一階段。
20年代的先鋒派電影運動是世界電影史上的第一次電影運動。 法國先鋒派電影運動開始於L.德呂克的藝術創作原則,他要求與當時的商業影片徹底決裂,要求以電影手段發掘人與物的特徵美。